第74章
  似梦非梦。
  谢云韶站起身,揉了揉眼睛。
  王爷是提前离开燕云了?自从政令放出,谢云韶也一直在算着日子, 此时见到李皓棠不由得她不惊讶。
  李皓棠笑笑道:知道你进京的消息后便出发了。
  谢云韶还想说什么, 却被李皓棠一把将揽进怀里。
  两人一时无言, 静静地享受这片刻的温存。
  谢云韶偎在他怀里, 不禁有些心疼,这么算来,李皓棠应当是战事一停便一路奔波来京了。多日不见, 他明显地消瘦了下去。
  李皓棠抚了抚她的面颊, 犹能感到一抹湿意,他心下一叹。
  李皓棠也明白谢云韶此时的忧虑,简略地将自己的计划说了一遍。谢云韶听得心惊:这样会不会过于冒险。
  眼下朝中风向于李皓棠颇为有利,这样大动干戈地起风浪, 恐怕不是上策。
  谢云韶脸上明白地写着担忧,可李皓棠却笑:你且看着吧, 非是我想如此, 但眼下只有这样才能以防万一, 有备无患。
  短暂一聚后, 李皓棠须得在天明前出城。两人依依道了些不舍,
  最近京城可能有变化, 你切莫担心, 万事有我, 你不变应万变, 切勿出门。临别时,李皓棠一再宽慰谢云韶放心。
  由是,谢云韶谨慎地在家中静等了些时日。时间一天天安稳地过去,李皓棠回京的时间也快到了,谢云韶悬在半空的心才稍稍放下了些许。
  可比李皓棠进城的消息更早来的,却是刑部复审赵文虞的结案批文。上面道赵文虞勾结外邦证据确凿,当作死罪。
  有司虽未提及李鸿熙,但次日六皇子却立即上表,直言自己识人不清,还望父皇责罚。
  本当是虚与的表言,皇帝却未曾客气,直接令他闭门思过,三个月内不得参知朝政。并罚宁安侯府褫夺封号,抄没家产,驱逐出京。
  皇帝再次传召的旨意来到谢府时,谢云韶倒是不意外。只是李皓棠尚未归京,她此时不要轻举妄动才是上策,因此称病推拒了召见。可架不住宫里又是遣太医又是赐药,还连连派人前来问询,谢云韶无奈之下,只得再次进宫。
  依旧是那个阴沉的宫殿,可在上位的皇帝却比之前憔悴了不少,鬓发皆白,凹陷下去的脸颊上也有了些斑点。
  燕云令,刑部的结案文件你可曾看过了?老皇帝的声音里也带着些气虚轻喘。
  谢云韶恭敬一礼:回陛下,来前刑部已将文件抄本送与我看过。
  皇帝盯着谢云韶,又问道:你可有什么要说的吗?
  此案既定,臣也就放心了。
  此事你做的不错。燕王回来也得给你记上一功。皇帝突然一阵剧烈的咳嗽,内侍欲上前安抚,却被他止住,你们先出去,朕有话要嘱咐一下燕王妃。
  昨日李鸿熙上表思过,和请罪折子一起给朕的,还有这个。
  一本簿册扔到了她面前,谢云韶闻言不看也知道是什么。
  燕王在北面那些举动真当朕一无所知?老皇帝轻咳两声,本当好好惩治,只是如今羌人归顺,此间诸事便也不再提罢。
  皇帝既然打算放过,何故又偏偏说给谢云韶听。
  谢云韶张口欲辩,却被皇帝抬手阻了话头。
  看着眼前这反应机警的年轻小辈,皇帝不由得感叹道:朕这一生,成也陈氏,败也陈氏。当年靠皇后家坐稳了这把龙椅,可事后却处处遭人掣肘,难施拳脚。世家之祸若此,朕本不愿让这江山为世家所控,但现在已经无力回天了。好在燕王也是个有自己主意的,想来他舅舅也难干涉太多,这储君之位还是
  这等国家大事,皇帝却突然开口说与谢云韶听,谢云韶心下一凛,忙下拜打断道:储君之事关系国本,想必陛下自有圣裁。
  皇帝闻言一笑,道:倒是反应快。不过,如此朕便更加不能留你了。来人!
  禁卫军闻声而入,将谢云韶擒住。
  谢氏女借燕云令之名,私改账簿,暗通异邦;假拟罪名,诬告五皇子。即刻下狱问罪,听候发落。
  当年的陈氏,如今的谢家,皆是门第高贵、世代相沿的大姓家族。皇帝虽有心压制,奈何多年未见成效。如今既然已打定主意传位李皓棠,便不会让他也落入自己同样的境地之中。谢云韶这个燕王妃他是非除去不可。
  当年在燕云的一系列事情便是引子,谢云韶看出来了皇帝是想借此事反手一搏,灭谢氏,压陈家,给李皓棠的将来清障。
  只是如此动作势必会引起李鸿熙的野心,怕他借故生乱,故而才借那封折子将他禁闭在家。
  当真是好大一盘棋!
  谢云韶双手在袖中紧攥。皇帝有心除陈、谢二族,可世家们又岂是坐以待毙的性子。
  知父莫如子,难怪李皓棠说暗中调兵有备无患。这冲突一起,仅凭京中禁卫怕是难以平息。到时候遭殃的可不只是世家大族,怕是连带着百姓也要遭殃。
  真是糊涂!
  皇帝见她一脸不忿,道:尔无需太过担忧,谢府上下很快便会与你团聚了。
  说罢便示意禁卫将她带出去。
  陛下,燕王殿下进城了,眼下已入南门。此时内侍忽来传报。
  还不快押下去!皇帝一挥手,便有几个携刀侍卫进入殿中。
  李皓棠带着几位亲随,从东门入城。甫一进城,他们便察觉出气氛有些许不对。
  繁华的街道上依旧熙熙攘攘,但总是临街的高门朱户门却都大门紧闭,毫无往日车水马龙,门庭若市的景象。
  李皓棠心下一叹:到底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万幸是他已有万全之策。
  他偏头示意万弘光上前,低声吩咐道:让城外做好准备,按昨日计划行事。
  是。万弘光小声应到。
  这时,有一布衣抱着一副药匆匆沿街跑过,脚下没注意,差一点儿撞到了万弘光的马上。马儿惊得扬踢嘶鸣,好在万弘光反应够快,及时调转马头,双方均无大碍。
  待那人远去,万弘光借转道的机会凑近道:王爷,一个时辰前,王妃被带进宫了。
  李皓棠长指紧了紧缰绳,继而勒停了马。
  王爷?
  李皓棠随机便明白了皇帝的打算。
  先去李鸿熙府上。李皓棠调转马头,向着李鸿熙的府邸扬鞭而去。
  一开始,李鸿熙并没有意识到这次禁足背后会有何动乱,但当世家们纷纷用各种方法联络他时,李鸿熙终于意识到有些不对了。
  因为他心情烦躁避而不见的那些谋士也终于得以进书房,以论时局。
  皇帝要对世家开刀,给李皓棠铺路。
  看到这个结论李鸿熙不由得笑了,外人眼里皇帝是最宠他的。只有他心里明白皇帝从来都不曾认可过自己。都道皇帝不喜前太子,但严苛之下,是皇帝对长子的认可。
  李鸿熙心里憋闷了十多年,好不容易李皓棠远走边疆,自己得以进入朝臣视线,但是最后不过是枉费心机。前太子复位在即,更可恨的是皇帝居然放下了成见,开始为长子接任做准备。甚至不惜寻了个由头将自己禁足在家。
  李鸿熙暗自咬牙,那近在咫尺的宝座,他怎么会眼睁睁地看着他人坐上。
  世家们的心思李鸿熙也不是不明白,他虽不愿成为别人摆弄的傀儡,更不想为了别人的利益背上忤逆的罪名。
  但眼下的实际他要是抓住了,可以借世家势力先打击老皇帝,再灭了李皓棠;继而以皇帝之手,借自己母族平民出身来做文章,削弱世家。
  成败在此一举。
  京城大营副都尉是李鸿熙一手提拔起来的,他没费多少力气便弄到了京城的布局图。李鸿熙假意答应世家的拥护,暗中却将自己的府兵聚集起来。准备待世家们制住李皓棠后便趁机反水。
  可比世家们的消息先来的,是李皓棠和他调来的西北精锐。
  西边残阳如火,夕阳映着晚霞,天空泼血般的红艳,影在惨白的窗纸上,妖冶得有些骇人。
  谢云韶被关在偏殿一角,余霞透过薄薄的窗纸照在她身上。
  宣燕王觐见。殿外传来一声高声通传。
  谢云韶看不到他此时的样貌,但听到他靴底踏声步步走近,还是将悬着的心渐渐放下了。
  李皓棠跟着御前紫衣内侍进殿,进殿前顿了一下脚步,好似无意地瞟了一眼偏殿。
  那内侍似乎有些紧张,见此忙道:燕王殿下,陛下还等着呢。
  李皓棠点点头,知道方才得知的消息确实无误,谢云韶应当就在此偏殿中。
  正殿里,皇帝正在督促殿下坐的中书舍人拟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