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当时四周并无旁人,此人见事情败露,心下一狠,便将陶德推下了城墙。三丈的城墙,陶德摔下后便不省人事了,他们见陶德本已年迈,加之昏迷不醒,药石难医。事后稍稍收敛了些行踪,但仍继续留在燕州行事。
下官早些时候已然拜访过陶大人,陶大人所说皆与供证吻合。何杨最后补充道。
谢云韶看着面前的证供,认真地一字一句看完,才慢慢道:辛苦你了。
还有,昨夜城北有一队形迹可疑的人马,经初步查问,似乎与朝中五殿下有关。
何杨这才察觉谢云韶神色有异,简单说了几句后,便言要去接着查办此事,告退了,
何杨走后,谢云韶怔怔地坐了很久,仿佛才反应过来自己今日做了何事。
赵文虞已死,死在了她手上,两世之仇终于得报,在快慰的同时,谢云韶仍然感到心头沉重。
昨天查的事情她已经隐约猜出了几分真相,但牵涉不小,谢云韶不敢妄言。
而如今燕王府的处境却又逼得她不得不对此事做个了结。
想了想,谢云韶铺开纸笔,第一次给李皓棠写了一封家书。
朔阳的战事果然如李皓棠预料地那样开始了,谢云韶费力周转,倒也稳住了军资供给。
就在这时候,燕州收到了两份驿站传来的急报。
这两份急报,一份来自朔阳,报说李皓棠在朔阳迎敌,首战告捷;还有一份是京城来的急召,要求燕云令谢云韶即刻回京,燕王府长史赵文虞随同前往。
第六十三章
来不及等李皓棠那边的回复, 谢云韶只能立即将赵文虞的死讯写入文书,交给驿使,嘱咐务必快马送至京城。
算算时间, 即使有人刻意传消息过去,朝廷急召发出时,朝中还未收到赵文虞的死讯。
只是不知为何会突然有此急召。
谢云韶翻看了赵文虞留下的一些书信, 里面的内容除却报告王府日常情况外, 并无其他特别内容。
赵文虞虽非官身, 但毕竟是奉皇帝御命而来, 通敌被斩是必须报给上面的。
而谢云韶目前能拿出来的,只有他最后那封带着燕州地图的信。从城北小院搜出来的那些证据,却并不适宜在眼下的时机曝露出来。
朔阳的战事未休, 尚且需要粮草军备。如果此时开始指控李鸿熙的行为, 恐怕只会惹皇帝生疑。本来此番李皓棠军功赫赫,已经在国中上下影响不小,皇帝一旦怀疑李皓棠想借此打压李鸿熙,那必定会开始掣肘燕云军务。
这样一来, 朔阳那边的处境就不妙了。
谢云韶知道的,李皓棠希望借此机会直入北狄王庭, 将其一举赶回雪山外的北狄祖源去, 以保得境内安宁。
这也是谢云韶所愿。
谢云韶倒是并不担心五皇子李鸿熙, 会借赵文虞大做文章的。相反, 此时李鸿熙越是针对李皓棠, 燕云的后备就越是无需担心。李皓棠自来燕云以来, 未曾邀功求赏, 对朝廷的言论一直都是只谈一大局, 不讲私利。
李鸿熙只怕也是看着李皓棠功勋声望渐起, 偏偏李皓棠又不在京中难抓把柄,一时没了主意,才敢在这个时间出昏招。
说不定赵文虞这番暴露也有李鸿熙的原因。
只是不知道赵文虞究竟给了朝中哪些燕州的消息,他留下的信件明显是销毁过一些,这让人有些不安。
阿念,你这几日不要做旁的事情,先看看这些账册。谢云韶思来想去,先找来了阿念,把修改后的账本交给到她手里。
阿念在自己擅长的事情上倒是从来不含糊的,很快便重新查算了一遍。
小姐,这账册应当不会再有什么问题了吧。
这样的回复让谢云韶心中稍安:最早的那一份账本还在你手里是吗?
阿念点点头:陈大人留在徐水一直未归,如今账册仍在府里。
你放在哪里?谢云韶问。
阿念带谢云韶去了自己的房间。
为着贴身侍候,她和阿满两人皆住在主院的侧房里,也是守卫森严之地。
阿满从柜中取出账册,交还给谢云韶:都在这里了,一页未少。
谢云韶复看了一遍,便令阿满将账本放进火盆里烧了。
泛红的火舌将几册厚厚的本簿一卷,之前那些隐秘之事便化作白灰,再无余烬。
看着火苗渐渐低沉下去,谢云韶对阿念道:去书房将父亲的书信也都取来。
这几日谢云韶心神不宁,阿念也感到了些什么,忐忑地问道:小姐,王府不会出事吧。
有我在,能有什么事。谢云韶安慰地摸了摸她的头发,放心吧。
谢云韶语气坚定温和,给人一种莫名的安心。
阿念的忧虑似乎被安抚了不少,乖乖地去取信了。
京中突然生变,不得不防。
谢云韶没有查到具体原因,但也能料到必定是赵文虞暗中所为。
如今的情形需要帮李皓棠稳住后方事务,不能让朝廷生疑。但也需要防备李鸿熙借机挑事。
随着羌族归顺,徐水复建,这边疆私下互市的痕迹已经被抹平。但这擅动官粮之举仍留有余痕,为防万一,谢云韶需要立即处理干净。
心头压着事情,谢云韶在热闹的新年氛围里也显得情绪不佳。
风俗迥异的北方新年让两个小丫头大开眼界,可谢云韶依旧一副兴趣缺缺的模样。
王妃可是想王爷了。阿满穿着新制的衣裙,凑过来问她。
虽然前日刚收到朔阳的消息,是李皓棠亲笔写的,却也只是谈了谈公事。
听到阿满这样问,谢云韶怔了怔,理着心里那缕淡淡的失落,只轻轻叹道:不知道王爷在军中可有时间度此佳节。
阿念在一旁戳了阿满一下:你是越来越坏了,连小姐都敢戏弄。
阿满转身便踩了她一下,谢云韶才看到阿满背在身后的手里拿着一封信。
是李皓棠的信,刚刚才收到的。
谢云韶接过,不理会两个小丫头揶揄的笑,连忙拆开来看。
略略看完,谢云韶不由得又看了看信封,来确认是否真是李皓棠所写。
与平日里的公文信函不同,这封信的内容琐碎杂乱,多是他在朔阳的军旅日常。
末了,他写道:值此佳节,念卿,待归。
谢云韶藏在心里多日的思念,也因为这短短几个字,片刻间迅速飞涨,弥漫满怀。
辞旧的欢庆声遥遥从外面传来,听着阿满阿念的嬉闹,谢云韶也不由得跟着笑了起来。
新年之后,好消息也接连而至。
朔阳战役连连告捷,李皓棠已然杀入北狄王庭,相信过不多时便可凯旋。
可惜,比李皓棠的捷报先到燕州城的,是朝廷的第二道诏令。
令辞十分严厉,直斥谢云韶身为燕云令,失职不察,致使细作肆行,危害边陲,朝廷。责令谢云韶立即入京述职。
与诏令一同来的,还有两位令使,表面上是来督促谢云韶立即出发,实则行监押之责。
此乃御前的命令,还请谢大人不要违逆。其中一人说着,便亮出了手里的令牌,还请大人立即动身。
阳光明晃晃地洒在金色的令牌上,耀得谢云韶不禁眯起了双目。
陛下有令,下官自然不得不从。不过,燕云眼下事多繁杂,我需得安排好再离开。恭敬地接过诏令,谢云韶慢条斯理地回道。
圣意不可违,还请大人不要耽误。那人收起令牌,摆出一副强硬的模样,似乎谢云韶只要敢说个不字,就要把她强行押回京城了。
谢云韶掸掸衣袖,道:如今朔阳战事正是关键之时,后方调度支援,皆委系于燕云十六州。我身为燕云令,坐镇后方,居间调转,岂能随意离开?
听到这话,两位令使的表情都不大好,这个燕云令看上去是个娇娇的女子,却也不是个好相与的。
圣命难违,还请大人不要为难在下。
为难?这到底是我为难你们还是你们为难我?谢云韶冷笑,二位一路过来,想必也十分辛苦,弘光,请两位令使大人去驿馆休息吧。
万弘光立即上前一步,伸手请二人前往,腰间的佩剑干净光亮,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二人中有一人曾做过谢府门客,谢云韶也有些脸熟,见此不禁有些恼意:王妃,还望你识些时务,不要让谢大人在京中受苦。
二位一路远行,想必也甚是辛苦。不若修整几日再返程,回程路上也能快马扬鞭,加速行进,不是么。
进京面圣后,我等自会与陛下禀明原委,王妃无需多虑。
下官早些时候已然拜访过陶大人,陶大人所说皆与供证吻合。何杨最后补充道。
谢云韶看着面前的证供,认真地一字一句看完,才慢慢道:辛苦你了。
还有,昨夜城北有一队形迹可疑的人马,经初步查问,似乎与朝中五殿下有关。
何杨这才察觉谢云韶神色有异,简单说了几句后,便言要去接着查办此事,告退了,
何杨走后,谢云韶怔怔地坐了很久,仿佛才反应过来自己今日做了何事。
赵文虞已死,死在了她手上,两世之仇终于得报,在快慰的同时,谢云韶仍然感到心头沉重。
昨天查的事情她已经隐约猜出了几分真相,但牵涉不小,谢云韶不敢妄言。
而如今燕王府的处境却又逼得她不得不对此事做个了结。
想了想,谢云韶铺开纸笔,第一次给李皓棠写了一封家书。
朔阳的战事果然如李皓棠预料地那样开始了,谢云韶费力周转,倒也稳住了军资供给。
就在这时候,燕州收到了两份驿站传来的急报。
这两份急报,一份来自朔阳,报说李皓棠在朔阳迎敌,首战告捷;还有一份是京城来的急召,要求燕云令谢云韶即刻回京,燕王府长史赵文虞随同前往。
第六十三章
来不及等李皓棠那边的回复, 谢云韶只能立即将赵文虞的死讯写入文书,交给驿使,嘱咐务必快马送至京城。
算算时间, 即使有人刻意传消息过去,朝廷急召发出时,朝中还未收到赵文虞的死讯。
只是不知为何会突然有此急召。
谢云韶翻看了赵文虞留下的一些书信, 里面的内容除却报告王府日常情况外, 并无其他特别内容。
赵文虞虽非官身, 但毕竟是奉皇帝御命而来, 通敌被斩是必须报给上面的。
而谢云韶目前能拿出来的,只有他最后那封带着燕州地图的信。从城北小院搜出来的那些证据,却并不适宜在眼下的时机曝露出来。
朔阳的战事未休, 尚且需要粮草军备。如果此时开始指控李鸿熙的行为, 恐怕只会惹皇帝生疑。本来此番李皓棠军功赫赫,已经在国中上下影响不小,皇帝一旦怀疑李皓棠想借此打压李鸿熙,那必定会开始掣肘燕云军务。
这样一来, 朔阳那边的处境就不妙了。
谢云韶知道的,李皓棠希望借此机会直入北狄王庭, 将其一举赶回雪山外的北狄祖源去, 以保得境内安宁。
这也是谢云韶所愿。
谢云韶倒是并不担心五皇子李鸿熙, 会借赵文虞大做文章的。相反, 此时李鸿熙越是针对李皓棠, 燕云的后备就越是无需担心。李皓棠自来燕云以来, 未曾邀功求赏, 对朝廷的言论一直都是只谈一大局, 不讲私利。
李鸿熙只怕也是看着李皓棠功勋声望渐起, 偏偏李皓棠又不在京中难抓把柄,一时没了主意,才敢在这个时间出昏招。
说不定赵文虞这番暴露也有李鸿熙的原因。
只是不知道赵文虞究竟给了朝中哪些燕州的消息,他留下的信件明显是销毁过一些,这让人有些不安。
阿念,你这几日不要做旁的事情,先看看这些账册。谢云韶思来想去,先找来了阿念,把修改后的账本交给到她手里。
阿念在自己擅长的事情上倒是从来不含糊的,很快便重新查算了一遍。
小姐,这账册应当不会再有什么问题了吧。
这样的回复让谢云韶心中稍安:最早的那一份账本还在你手里是吗?
阿念点点头:陈大人留在徐水一直未归,如今账册仍在府里。
你放在哪里?谢云韶问。
阿念带谢云韶去了自己的房间。
为着贴身侍候,她和阿满两人皆住在主院的侧房里,也是守卫森严之地。
阿满从柜中取出账册,交还给谢云韶:都在这里了,一页未少。
谢云韶复看了一遍,便令阿满将账本放进火盆里烧了。
泛红的火舌将几册厚厚的本簿一卷,之前那些隐秘之事便化作白灰,再无余烬。
看着火苗渐渐低沉下去,谢云韶对阿念道:去书房将父亲的书信也都取来。
这几日谢云韶心神不宁,阿念也感到了些什么,忐忑地问道:小姐,王府不会出事吧。
有我在,能有什么事。谢云韶安慰地摸了摸她的头发,放心吧。
谢云韶语气坚定温和,给人一种莫名的安心。
阿念的忧虑似乎被安抚了不少,乖乖地去取信了。
京中突然生变,不得不防。
谢云韶没有查到具体原因,但也能料到必定是赵文虞暗中所为。
如今的情形需要帮李皓棠稳住后方事务,不能让朝廷生疑。但也需要防备李鸿熙借机挑事。
随着羌族归顺,徐水复建,这边疆私下互市的痕迹已经被抹平。但这擅动官粮之举仍留有余痕,为防万一,谢云韶需要立即处理干净。
心头压着事情,谢云韶在热闹的新年氛围里也显得情绪不佳。
风俗迥异的北方新年让两个小丫头大开眼界,可谢云韶依旧一副兴趣缺缺的模样。
王妃可是想王爷了。阿满穿着新制的衣裙,凑过来问她。
虽然前日刚收到朔阳的消息,是李皓棠亲笔写的,却也只是谈了谈公事。
听到阿满这样问,谢云韶怔了怔,理着心里那缕淡淡的失落,只轻轻叹道:不知道王爷在军中可有时间度此佳节。
阿念在一旁戳了阿满一下:你是越来越坏了,连小姐都敢戏弄。
阿满转身便踩了她一下,谢云韶才看到阿满背在身后的手里拿着一封信。
是李皓棠的信,刚刚才收到的。
谢云韶接过,不理会两个小丫头揶揄的笑,连忙拆开来看。
略略看完,谢云韶不由得又看了看信封,来确认是否真是李皓棠所写。
与平日里的公文信函不同,这封信的内容琐碎杂乱,多是他在朔阳的军旅日常。
末了,他写道:值此佳节,念卿,待归。
谢云韶藏在心里多日的思念,也因为这短短几个字,片刻间迅速飞涨,弥漫满怀。
辞旧的欢庆声遥遥从外面传来,听着阿满阿念的嬉闹,谢云韶也不由得跟着笑了起来。
新年之后,好消息也接连而至。
朔阳战役连连告捷,李皓棠已然杀入北狄王庭,相信过不多时便可凯旋。
可惜,比李皓棠的捷报先到燕州城的,是朝廷的第二道诏令。
令辞十分严厉,直斥谢云韶身为燕云令,失职不察,致使细作肆行,危害边陲,朝廷。责令谢云韶立即入京述职。
与诏令一同来的,还有两位令使,表面上是来督促谢云韶立即出发,实则行监押之责。
此乃御前的命令,还请谢大人不要违逆。其中一人说着,便亮出了手里的令牌,还请大人立即动身。
阳光明晃晃地洒在金色的令牌上,耀得谢云韶不禁眯起了双目。
陛下有令,下官自然不得不从。不过,燕云眼下事多繁杂,我需得安排好再离开。恭敬地接过诏令,谢云韶慢条斯理地回道。
圣意不可违,还请大人不要耽误。那人收起令牌,摆出一副强硬的模样,似乎谢云韶只要敢说个不字,就要把她强行押回京城了。
谢云韶掸掸衣袖,道:如今朔阳战事正是关键之时,后方调度支援,皆委系于燕云十六州。我身为燕云令,坐镇后方,居间调转,岂能随意离开?
听到这话,两位令使的表情都不大好,这个燕云令看上去是个娇娇的女子,却也不是个好相与的。
圣命难违,还请大人不要为难在下。
为难?这到底是我为难你们还是你们为难我?谢云韶冷笑,二位一路过来,想必也十分辛苦,弘光,请两位令使大人去驿馆休息吧。
万弘光立即上前一步,伸手请二人前往,腰间的佩剑干净光亮,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二人中有一人曾做过谢府门客,谢云韶也有些脸熟,见此不禁有些恼意:王妃,还望你识些时务,不要让谢大人在京中受苦。
二位一路远行,想必也甚是辛苦。不若修整几日再返程,回程路上也能快马扬鞭,加速行进,不是么。
进京面圣后,我等自会与陛下禀明原委,王妃无需多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