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小院里热热闹闹的,童
言童语嬉闹了好一通才渐渐安静下来。
一顿扎实的海鲜,不仅让陆淼吃满足了,心情也彻彻底底地好了起来。
傅璟佑才回来,下午没急着出门。
陪了会儿老婆孩子,他见家里牵的电线这里跟漏斗似的坠着一部分,那里又吊着一节。
杂乱不美观不说,弯来绕去的,还显得邋遢得不行。
傅璟佑忍不了。
拉了电闸,摸出榔头和钉子,把电线捋了捋,贴着屋里墙角缝隙,重新钉装固定。
视野里这才好了许多。
第498章 我早就看出来了
陆淼冲他竖起大拇指,毫不吝啬地给予夸赞:
“真厉害,还得是专业的!”
直把男人夸得眉尾飞扬。
打量着家里长辈的方向,偷摸上来又亲她一口才作罢。
事有轻重缓急,大学也快开学了,周时安的事拖不得。
继续拖下去,等大学也开学了,更没时间机会跑。
傅璟佑在家歇了一天,第二天就开始外出办这个事儿。
陆淼忧心忡忡,也帮不上什么忙了。
能跑的地方,她都跑过了。
人际关系也不是没用上,可是不行就是不行。
她把所有情况都跟傅璟佑说了,傅璟佑坚持要试一试。
陆淼就想着,那就让他试试。
但是说句心里话,她没在这件事情上,抱太大希望。
可现实是什么呢?
傅璟佑跑了两天,中途回来拿了一次钱。
原是说试试的,结果就真成了。
他傍晚回来,就说事情妥了,下周一育红班开学,直接送周时安过去就行。
陆淼都一整个惊呆了:
“你怎么做到的?确定行了吗?不用报名什么的吗?”
“我已经报过名了。”
傅璟佑牵着她在桌边坐下,细说起这个事:
“学校上课,我不是经常要去电机厂?那边就有单位育红班。”
“可你又不是机电厂的工人……”
学生也算工人吗?
那也没有工龄啊……
“我认识机电厂的厂长,走了他的关系。时安的学费我已经交过了,后续过去上学,升学看考试成绩评估,要是合格,回头能转正经小学,也不再需要别的手续了。”
说着话,傅璟佑摸出口袋余下的钱。
陆淼数了数。
有二十块。
他昨天回来拿了一百的。
“花了八十?你身上原来也有一些钱吧?”
傅璟佑点点头,
“一共花了一百二,送了两条中华烟,两瓶酒……单位员工小孩进去只交伙食费,不用学费,时安是加塞弄进去的,学费、保育费要额外算。”
这事儿不光涉及送礼。
更和傅璟佑是人民大学的学生有间接关系。
这年头,大学生本就招人稀罕,更何况人民大学还不是普通的大学。
傅璟佑勤奋好学,又是专业班级里的佼佼者。
机电厂厂长,也有卖他一点面子的意思。
要不然,想加塞进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中华烟陆淼知道,百货大楼买的最贵的。
散装一块钱一盒,成条的十盒,应该会便宜几毛。
傅璟佑送这么好的烟,酒估计也不便宜。
送礼至少占据其中三十块,是多少工人家庭一份子的一个月收入。
余下九十块,伙食费算上学费、保育费等等,也不便宜了。
但是时间段特殊,谁让他们没有正经又不是国营厂职工呢?
“多花点钱就多花点钱吧,这事儿料理完了就行。”
知道傅璟佑口袋空的能抠出洞来,陆淼抽了十块给他,余下十块收进家里的小金库。
有前几次推辞被训斥的经历,傅璟佑这次大方拿了钱。
吃住都在家,除了给老婆孩子买点零嘴什么的,他没什么额外开销。
拿点钱身上也好,像媳妇儿说的,以防万一遇到点什么事儿。
育红班的事,算是告一段落。
陆淼把前几天裁了一半的书包又捡了起来,踩着缝纫机拼拼凑凑,慢慢缝补起来。
傅璟佑在旁边陪着她。
她唏嘘闲唠道:
“为了这事儿,头几天我腿都快跑断了,几天的时间里,受的白眼和碰的壁,比一辈子都多。”
傅璟佑心疼的勾住她马尾末梢攥在手里:
“以后这种事你别出面,等我回来处理。”
陆淼听了好气又好笑:
“你去就不受白眼了?不都一个样?”
“我脸皮厚,没关系。”
陆淼嗔怪娇气的白他一眼:
“是,你脸皮是厚,我早看出来了。”
傅璟佑歪在炕上,两手枕在脑后“嘎嘎”笑。
傅家居中,机电厂在北边,人民大学在南边,军区大在东边。
过去早上上学,傅璟佑早起几分钟,能把陆淼先送去军区大,再调头回来赶人民大学的早课。
机电厂的位置最远,落实育红班的事情后,傅璟佑早晚都要抽出空闲去机电厂家属区接送周时安。
再不能像以前一样接送媳妇儿了。
不过中午吃饭,依旧骑车过去跟媳妇儿一起吃。
家里情况摆在眼前,陆淼也说不得什么。
天气热,街上渐渐有戴那种帽檐夸张的遮阳帽。
陆淼不喜欢遮阳帽圈住额头的感觉,就买了一把小伞,上下学都撑着。
说起来,还有一件值得说的事。
过去那十年,京北军区大学主要针对部队扫盲开放,所以取了个“军区大学”的名号。
一个暑假过去,陆淼重返学校的时候,发现学校中式风格的门牌匾改了。
由原来的“京北军区大学”改为了“京北大学”。
几所学校联谊时,学生们自我介绍间,也不再说起自己是“军区大”的学生,而是简称“北大”。
陆淼不禁怔然。
这个世界最开始的定位,毕竟是书中世界。
虽然绝大多事件都和现实吻合。
但是似乎是为了避免敏感和冲突,部分地方有了适当调整。
陆淼闲暇时间,不由好笑多想了一些。
也不知道这个时候“北大”,和后世的名校“北大”,是不是一回事儿呢?
报名领完新学期的课本,陆淼准备回家。
她过去在专业院里有“才女”之称,校院不少人都眼熟她。
有人喊住她道:
“陆同学,传达室的老师说了,那里有你的包裹,放了好长时间了,你赶紧去拿吧,别是什么耐不住放的东西,回头再坏了。”
“好的,谢谢。”
礼貌跟人道谢,陆淼拎着口袋去了学校传达室。
传达室里有电报机,还有电话,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可以过来寄信打电话。
不过寄信的邮票和信封都是收费的,打电话当然也是要收钱的。
今天过来报名,陆淼正好带了学生信息页。
出示信息顺势拿到书信和包裹。
一开始还想不到会是谁给她寄来的东西,看见信封上面“陆淼,陆小猫收”几个字。
记忆如洪水翻涌而来,是耿晓云的来信!
第499章 我观局势,可入
陆淼立马拆了信封。
开头“展信佳”三个大字,后面便是连番的歉意。
耿晓云在信中表示,学校课程多为外出,每天跑来跑去。
忙碌得像是在四海为家,表示这个时候才写来信,十分抱歉。
耿晓云大致说了一下自己和弟弟的学习近况,之后便是连番的感谢。
感谢陆淼为弟弟争取大学名额,也感谢陆淼对她学习上的帮扶。
耿家所有长辈都说他们姐弟二人前途一片光明,鼓励他们常走动、多联系云云。
客套和不客套的话说了一堆。
耿晓云表明包裹里的都是老家特产,让陆淼看着给家里人分一分。
事后更写下期待陆淼给她回信的字眼,也委婉地事先表示了歉意。
她一直外出上课,回信可能不那么及时。
希望陆淼不要介意。
……
陆淼看完信,重新把几页信纸装回信封里。
除了一个顾莹,她知道是在隔壁京师范以外。
其他几个老朋友,她都不知道确切的学校地址。
耿晓云能给她来信,她真挺意外的,还寄来这么大的一包东西……
看寄信时间,已经过去大半个月了,也不知道坏了没?
陆淼把信塞进帆布书袋里,撑开小伞。
提着沉甸甸的包裹,一面思考回信的事,一面加快速度回家。
有第一学期的经验在,这次报名相当顺利。
傅璟佑有自行车,比陆淼先一步到家。
言童语嬉闹了好一通才渐渐安静下来。
一顿扎实的海鲜,不仅让陆淼吃满足了,心情也彻彻底底地好了起来。
傅璟佑才回来,下午没急着出门。
陪了会儿老婆孩子,他见家里牵的电线这里跟漏斗似的坠着一部分,那里又吊着一节。
杂乱不美观不说,弯来绕去的,还显得邋遢得不行。
傅璟佑忍不了。
拉了电闸,摸出榔头和钉子,把电线捋了捋,贴着屋里墙角缝隙,重新钉装固定。
视野里这才好了许多。
第498章 我早就看出来了
陆淼冲他竖起大拇指,毫不吝啬地给予夸赞:
“真厉害,还得是专业的!”
直把男人夸得眉尾飞扬。
打量着家里长辈的方向,偷摸上来又亲她一口才作罢。
事有轻重缓急,大学也快开学了,周时安的事拖不得。
继续拖下去,等大学也开学了,更没时间机会跑。
傅璟佑在家歇了一天,第二天就开始外出办这个事儿。
陆淼忧心忡忡,也帮不上什么忙了。
能跑的地方,她都跑过了。
人际关系也不是没用上,可是不行就是不行。
她把所有情况都跟傅璟佑说了,傅璟佑坚持要试一试。
陆淼就想着,那就让他试试。
但是说句心里话,她没在这件事情上,抱太大希望。
可现实是什么呢?
傅璟佑跑了两天,中途回来拿了一次钱。
原是说试试的,结果就真成了。
他傍晚回来,就说事情妥了,下周一育红班开学,直接送周时安过去就行。
陆淼都一整个惊呆了:
“你怎么做到的?确定行了吗?不用报名什么的吗?”
“我已经报过名了。”
傅璟佑牵着她在桌边坐下,细说起这个事:
“学校上课,我不是经常要去电机厂?那边就有单位育红班。”
“可你又不是机电厂的工人……”
学生也算工人吗?
那也没有工龄啊……
“我认识机电厂的厂长,走了他的关系。时安的学费我已经交过了,后续过去上学,升学看考试成绩评估,要是合格,回头能转正经小学,也不再需要别的手续了。”
说着话,傅璟佑摸出口袋余下的钱。
陆淼数了数。
有二十块。
他昨天回来拿了一百的。
“花了八十?你身上原来也有一些钱吧?”
傅璟佑点点头,
“一共花了一百二,送了两条中华烟,两瓶酒……单位员工小孩进去只交伙食费,不用学费,时安是加塞弄进去的,学费、保育费要额外算。”
这事儿不光涉及送礼。
更和傅璟佑是人民大学的学生有间接关系。
这年头,大学生本就招人稀罕,更何况人民大学还不是普通的大学。
傅璟佑勤奋好学,又是专业班级里的佼佼者。
机电厂厂长,也有卖他一点面子的意思。
要不然,想加塞进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中华烟陆淼知道,百货大楼买的最贵的。
散装一块钱一盒,成条的十盒,应该会便宜几毛。
傅璟佑送这么好的烟,酒估计也不便宜。
送礼至少占据其中三十块,是多少工人家庭一份子的一个月收入。
余下九十块,伙食费算上学费、保育费等等,也不便宜了。
但是时间段特殊,谁让他们没有正经又不是国营厂职工呢?
“多花点钱就多花点钱吧,这事儿料理完了就行。”
知道傅璟佑口袋空的能抠出洞来,陆淼抽了十块给他,余下十块收进家里的小金库。
有前几次推辞被训斥的经历,傅璟佑这次大方拿了钱。
吃住都在家,除了给老婆孩子买点零嘴什么的,他没什么额外开销。
拿点钱身上也好,像媳妇儿说的,以防万一遇到点什么事儿。
育红班的事,算是告一段落。
陆淼把前几天裁了一半的书包又捡了起来,踩着缝纫机拼拼凑凑,慢慢缝补起来。
傅璟佑在旁边陪着她。
她唏嘘闲唠道:
“为了这事儿,头几天我腿都快跑断了,几天的时间里,受的白眼和碰的壁,比一辈子都多。”
傅璟佑心疼的勾住她马尾末梢攥在手里:
“以后这种事你别出面,等我回来处理。”
陆淼听了好气又好笑:
“你去就不受白眼了?不都一个样?”
“我脸皮厚,没关系。”
陆淼嗔怪娇气的白他一眼:
“是,你脸皮是厚,我早看出来了。”
傅璟佑歪在炕上,两手枕在脑后“嘎嘎”笑。
傅家居中,机电厂在北边,人民大学在南边,军区大在东边。
过去早上上学,傅璟佑早起几分钟,能把陆淼先送去军区大,再调头回来赶人民大学的早课。
机电厂的位置最远,落实育红班的事情后,傅璟佑早晚都要抽出空闲去机电厂家属区接送周时安。
再不能像以前一样接送媳妇儿了。
不过中午吃饭,依旧骑车过去跟媳妇儿一起吃。
家里情况摆在眼前,陆淼也说不得什么。
天气热,街上渐渐有戴那种帽檐夸张的遮阳帽。
陆淼不喜欢遮阳帽圈住额头的感觉,就买了一把小伞,上下学都撑着。
说起来,还有一件值得说的事。
过去那十年,京北军区大学主要针对部队扫盲开放,所以取了个“军区大学”的名号。
一个暑假过去,陆淼重返学校的时候,发现学校中式风格的门牌匾改了。
由原来的“京北军区大学”改为了“京北大学”。
几所学校联谊时,学生们自我介绍间,也不再说起自己是“军区大”的学生,而是简称“北大”。
陆淼不禁怔然。
这个世界最开始的定位,毕竟是书中世界。
虽然绝大多事件都和现实吻合。
但是似乎是为了避免敏感和冲突,部分地方有了适当调整。
陆淼闲暇时间,不由好笑多想了一些。
也不知道这个时候“北大”,和后世的名校“北大”,是不是一回事儿呢?
报名领完新学期的课本,陆淼准备回家。
她过去在专业院里有“才女”之称,校院不少人都眼熟她。
有人喊住她道:
“陆同学,传达室的老师说了,那里有你的包裹,放了好长时间了,你赶紧去拿吧,别是什么耐不住放的东西,回头再坏了。”
“好的,谢谢。”
礼貌跟人道谢,陆淼拎着口袋去了学校传达室。
传达室里有电报机,还有电话,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可以过来寄信打电话。
不过寄信的邮票和信封都是收费的,打电话当然也是要收钱的。
今天过来报名,陆淼正好带了学生信息页。
出示信息顺势拿到书信和包裹。
一开始还想不到会是谁给她寄来的东西,看见信封上面“陆淼,陆小猫收”几个字。
记忆如洪水翻涌而来,是耿晓云的来信!
第499章 我观局势,可入
陆淼立马拆了信封。
开头“展信佳”三个大字,后面便是连番的歉意。
耿晓云在信中表示,学校课程多为外出,每天跑来跑去。
忙碌得像是在四海为家,表示这个时候才写来信,十分抱歉。
耿晓云大致说了一下自己和弟弟的学习近况,之后便是连番的感谢。
感谢陆淼为弟弟争取大学名额,也感谢陆淼对她学习上的帮扶。
耿家所有长辈都说他们姐弟二人前途一片光明,鼓励他们常走动、多联系云云。
客套和不客套的话说了一堆。
耿晓云表明包裹里的都是老家特产,让陆淼看着给家里人分一分。
事后更写下期待陆淼给她回信的字眼,也委婉地事先表示了歉意。
她一直外出上课,回信可能不那么及时。
希望陆淼不要介意。
……
陆淼看完信,重新把几页信纸装回信封里。
除了一个顾莹,她知道是在隔壁京师范以外。
其他几个老朋友,她都不知道确切的学校地址。
耿晓云能给她来信,她真挺意外的,还寄来这么大的一包东西……
看寄信时间,已经过去大半个月了,也不知道坏了没?
陆淼把信塞进帆布书袋里,撑开小伞。
提着沉甸甸的包裹,一面思考回信的事,一面加快速度回家。
有第一学期的经验在,这次报名相当顺利。
傅璟佑有自行车,比陆淼先一步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