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耿俊豪点点头,又羞赧挠挠头,重重“嗯”了一声,人跟兔子似的,撒开脚丫子一下子跑开。
见他跑远,陆淼垂下眼帘,空闲小手直接抚上侧脸。
她最近有不开心吗?
陆淼觉得自己这阵子很正常,却不知这阵子吃饭时,她总是频频走神,上下工乃至干活时,人也都是异常沉默。
虽然也有说笑的
时候,可在众人眼中,就是觉得她看起来很努力,可实际上却是什么都不在意,也什么都不上心了。
明面上没人说什么,其实大家心里默默地都有些担心。
……
傍晚知青点吃晚饭,陆淼在桌边数着玉米笋的数量,给每个人都分了一些,其中耿晓云手里的最多。
耿晓云茫然,陆淼不以为意道:
“多的拿给弟弟。”
就是让她拿给耿俊豪。
耿晓云乐呵呵笑了两声,没再开口。
另一边,任冰心坐在陆淼身侧,歪着身子一手托腮,一手拿着筷子对着饭盒里的饭菜戳戳点点,望着陆淼道:
“这又是啥啊?这么小的玉米有什么用?不会跟之前的花生芽一样,这个也能吃吧?”
陆淼给她一记赞许的眼神,“聪明。”
哪知道任冰心直接变了脸色,高呼:
“不要呀!这真的能吃吗?”
前几天炒花生芽的味道,任冰心到现在还记着呢。
索然说不上很难吃,但是也绝对不好吃。
在任冰心心里,潜意识已经把玉米笋和花生芽划上的等号,认为肯定也好吃不到哪里去。
陆淼白她一眼,直接剥开一个,“咯吱咯吱”地率先吃了,“怎么不能吃?好吃着呢!不说我吹嘘,这个跟花生芽一样,营养价值高着呢!”
任冰心将信将疑,跟在后面试探着也剥了一个,尝了一口,还别说,真的比之前的花生芽好吃不少。
淡淡的清香,是玉米才有的味道。
嚼起来嫩嫩脆脆的,真论甜味儿,小玉米的甜味真不如里面那两层玉米包衣的甜味足。
任冰心吃了美了,饭盒里的粗粮都不认真吃了,只一门心思地剥着玉米笋:
“这个你刚才叫它什么来着?”
“玉米笋。”
“你别说,里面剥开,确实挺像笋的。”
陆淼含笑问她:“怎么的?之前不识货?现在又变得识货了?”
“现在也不识货,不过不要紧,我身边有识货的人就行了!”
任冰心嘿嘿笑着抱住陆淼的一条胳膊。
“反正我都听你的,你说它是好东西,那它肯定就是好东西了。”
“你少来!”陆淼推搡任冰心,“赶紧吃饭吧,少吃点玉米笋,把碗里正经的口粮吃了再说。”
“知道了~”
桌边嘻嘻哈哈,堂屋里久违地热闹起来。
随时间流逝,生产队里也渐渐地恢复了平静。
陆淼和傅璟佑更如两条相互交错的线一般,在越过交错的那个点后,两个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彼此的生活也在失去彼此的声音和影子后,逐步恢复平静……
第117章 陆小宝
陆淼心里偶尔隐隐有些难受不快,也会觉得不开心,可是渐渐地在无形中,也清楚了一些事情。
她尝试适应,也认为以后的生活会如现在一般,长久地持续下去。
可某日午后一段急促的自行车铃声,忽然又将沉寂枯燥的生活现状,彻底打破……
两辆自行车从远处山道驰行而来,骑车的人一个身穿板正中山装,一个穿着朴素衣褂,在田野一种灰头土脸的生产队社员中,要多显眼就有多显眼。
那两辆自行车很快驶入生产队范围,外围地间忙碌的社员们翘首打量,不时交谈两句:
“这是发生了什么?”
“是县里来的领导吧?”
“应该是,我看着大队长也在呢!”
“是不是又有什么新政策了?”
……
……
贺宏进正在地里忙活,听着远处传来的东西,他也从地垄里站起身来开。
还没打量出什么来,生产队那边的方向,忽然传来毛孩子们的声音:
“队长、队长!”
“桂芬婶喊你回家咧!来客人啦!”
如果不是什么重要的事儿,那过来喊人的就是他婆娘了。
现在喊他回去的是几个毛孩子,就说明家里来了贵客,他婆娘一时半会走不开。
贺宏进浑身一颤,收回目光赶忙提着锄头走近地头,拾起喝茶缸子火急火燎地往回赶。
紧赶慢赶跨过家里院门,贺宏进就看见堂屋里,大队长白杨率先起身冲他走来。
“哎哟,可算是回来了,正有事找你呢!”
白杨背朝堂屋往外走,边走边迎面冲贺宏进眨眼,等到了跟前,趁着转身的空当,他小声嘱咐:
“是县里的特派员,一会儿招待由着呢。”
贺宏进连忙点头,两个年龄相当的黑脸中年汉子,并肩进了堂屋。
桌边坐着一个穿中山装的年轻人,样貌生得浓眉大眼,头发梳得整齐板正,看着不仅俊朗,更是气派异常。
“特派员你好你好,有失远迎,有失远迎!”
贺宏进连忙上前握手,说罢,往一旁看了一眼:
“他娘,你还傻站做什么?快给大队长和特派员冲两缸子红糖水来!”
“贺队长的好意,我心领了,红糖水就不必了。”
胡致远装腔作势,拍拍衣袖故作谦虚,实则挺直腰杆,在贺宏进、白杨这些粗布衣衫的老农民跟前,要多神气就有多神气。
“你也不要再说婶子了,她刚才是要倒的,是我给婉拒了。”
贺宏进看了一眼白杨,对方使劲冲他使眼色。
怔了怔,贺宏进呵呵干笑道:
“那行,不喝红糖水,那就留下吃顿饭吧!正要马上也要到饭点儿了,有什么事,咱们饭桌上边吃边听特派员你唠!”
胡致远这回倒没推辞。
陈桂芬见状,赶忙系上襜衣进了厨房。
堂屋里胡致远睨了白杨一眼,又睨向贺宏进。
见两人面对他,皆是一副束手束脚的模样,胡致远心里鄙夷,面上却不显,看来看去看了好半晌,吊足了两人胃口,才缓声开口:
“这次过来也不是什么政策问题,就是县里领导受朋友所托,安排我过来找一个人。”
“啊?找人,找人?”
“是,你们生产队是有个叫陆小宝的知青吧?”
胡致远颔首,从随身提着的包里,拿出一封盖了军戳的黄色牛皮纸信封,顺着桌面推到两人跟前。
“陆小宝?”
贺宏进愣了一下,下意识想说队里没这个人,可见胡致远递来信封,他忙着接信,话就忘了说。
抽出信纸,发现里面还夹着一封信,贺宏进还没张嘴问,那县里来的特派员率先开口道:
“那是京市大领导寄来的信,是给陆小宝同志的。”
贺宏进连忙把那信中信塞了回去,只抽出另一页信纸抖开查看。
率先入眼的是一手好字,紧接着几个醒目的字眼,瞬间钻进贺宏进的眼皮底下:
“政策变动,下乡人员中,独生子女可申调返城……”
贺宏进看了看胡致远,后者点头后,他才继续往下看。
直到看完一整封信,贺宏进才抬起头,无比震惊道:“这、这是要调人啊!”
胡致远颔首,“是要调人。”
贺宏进不敢置信,蹙眉追问:
“这事靠谱吗?”
这些年来,队里的知青有多盼望返城,他不是不知道。
那些知青坚挺了那么久,都没成功,现在凭借这一封薄薄的信,就能返城了?
贺宏进对此抱有质疑的态度。
胡致远点点信封,道:
“这是政策,但也不是所有知青都能返城。里面还有更进一步的政策要求,不仅得是独生子女,还得是城里父母老或病残,身边无所依靠的才可以申请调动,领导也会酌情优先通过这批人。”
“这现在这……”
胡致说:“这是领导的意思。”
贺宏进便不再说话。
独生子女……这年景,就盼着子女能出息,哪个家庭不是三五个崽儿的?
真正独生子女的家庭有多少?
而且,陆小宝……
贺宏进蹙眉把这三个字念了几遍,队里知青没有叫陆小宝的,姓陆的倒是有一个。
他不是很确定,就试探道:
“队里是有一个姓陆的知青,但我也不确定是不是就是特派员你要找的那个。总之,我先把人请过来,你看看再说!”
“行的。”胡致远点头,“当时参与上山下乡的青年同志有不少,城里知青办忙活起来,填错名字也是有可能的。”
贺宏进函授,进厨房跟陈桂芬打了声招呼,就让陈桂芬找人去了。
见他跑远,陆淼垂下眼帘,空闲小手直接抚上侧脸。
她最近有不开心吗?
陆淼觉得自己这阵子很正常,却不知这阵子吃饭时,她总是频频走神,上下工乃至干活时,人也都是异常沉默。
虽然也有说笑的
时候,可在众人眼中,就是觉得她看起来很努力,可实际上却是什么都不在意,也什么都不上心了。
明面上没人说什么,其实大家心里默默地都有些担心。
……
傍晚知青点吃晚饭,陆淼在桌边数着玉米笋的数量,给每个人都分了一些,其中耿晓云手里的最多。
耿晓云茫然,陆淼不以为意道:
“多的拿给弟弟。”
就是让她拿给耿俊豪。
耿晓云乐呵呵笑了两声,没再开口。
另一边,任冰心坐在陆淼身侧,歪着身子一手托腮,一手拿着筷子对着饭盒里的饭菜戳戳点点,望着陆淼道:
“这又是啥啊?这么小的玉米有什么用?不会跟之前的花生芽一样,这个也能吃吧?”
陆淼给她一记赞许的眼神,“聪明。”
哪知道任冰心直接变了脸色,高呼:
“不要呀!这真的能吃吗?”
前几天炒花生芽的味道,任冰心到现在还记着呢。
索然说不上很难吃,但是也绝对不好吃。
在任冰心心里,潜意识已经把玉米笋和花生芽划上的等号,认为肯定也好吃不到哪里去。
陆淼白她一眼,直接剥开一个,“咯吱咯吱”地率先吃了,“怎么不能吃?好吃着呢!不说我吹嘘,这个跟花生芽一样,营养价值高着呢!”
任冰心将信将疑,跟在后面试探着也剥了一个,尝了一口,还别说,真的比之前的花生芽好吃不少。
淡淡的清香,是玉米才有的味道。
嚼起来嫩嫩脆脆的,真论甜味儿,小玉米的甜味真不如里面那两层玉米包衣的甜味足。
任冰心吃了美了,饭盒里的粗粮都不认真吃了,只一门心思地剥着玉米笋:
“这个你刚才叫它什么来着?”
“玉米笋。”
“你别说,里面剥开,确实挺像笋的。”
陆淼含笑问她:“怎么的?之前不识货?现在又变得识货了?”
“现在也不识货,不过不要紧,我身边有识货的人就行了!”
任冰心嘿嘿笑着抱住陆淼的一条胳膊。
“反正我都听你的,你说它是好东西,那它肯定就是好东西了。”
“你少来!”陆淼推搡任冰心,“赶紧吃饭吧,少吃点玉米笋,把碗里正经的口粮吃了再说。”
“知道了~”
桌边嘻嘻哈哈,堂屋里久违地热闹起来。
随时间流逝,生产队里也渐渐地恢复了平静。
陆淼和傅璟佑更如两条相互交错的线一般,在越过交错的那个点后,两个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彼此的生活也在失去彼此的声音和影子后,逐步恢复平静……
第117章 陆小宝
陆淼心里偶尔隐隐有些难受不快,也会觉得不开心,可是渐渐地在无形中,也清楚了一些事情。
她尝试适应,也认为以后的生活会如现在一般,长久地持续下去。
可某日午后一段急促的自行车铃声,忽然又将沉寂枯燥的生活现状,彻底打破……
两辆自行车从远处山道驰行而来,骑车的人一个身穿板正中山装,一个穿着朴素衣褂,在田野一种灰头土脸的生产队社员中,要多显眼就有多显眼。
那两辆自行车很快驶入生产队范围,外围地间忙碌的社员们翘首打量,不时交谈两句:
“这是发生了什么?”
“是县里来的领导吧?”
“应该是,我看着大队长也在呢!”
“是不是又有什么新政策了?”
……
……
贺宏进正在地里忙活,听着远处传来的东西,他也从地垄里站起身来开。
还没打量出什么来,生产队那边的方向,忽然传来毛孩子们的声音:
“队长、队长!”
“桂芬婶喊你回家咧!来客人啦!”
如果不是什么重要的事儿,那过来喊人的就是他婆娘了。
现在喊他回去的是几个毛孩子,就说明家里来了贵客,他婆娘一时半会走不开。
贺宏进浑身一颤,收回目光赶忙提着锄头走近地头,拾起喝茶缸子火急火燎地往回赶。
紧赶慢赶跨过家里院门,贺宏进就看见堂屋里,大队长白杨率先起身冲他走来。
“哎哟,可算是回来了,正有事找你呢!”
白杨背朝堂屋往外走,边走边迎面冲贺宏进眨眼,等到了跟前,趁着转身的空当,他小声嘱咐:
“是县里的特派员,一会儿招待由着呢。”
贺宏进连忙点头,两个年龄相当的黑脸中年汉子,并肩进了堂屋。
桌边坐着一个穿中山装的年轻人,样貌生得浓眉大眼,头发梳得整齐板正,看着不仅俊朗,更是气派异常。
“特派员你好你好,有失远迎,有失远迎!”
贺宏进连忙上前握手,说罢,往一旁看了一眼:
“他娘,你还傻站做什么?快给大队长和特派员冲两缸子红糖水来!”
“贺队长的好意,我心领了,红糖水就不必了。”
胡致远装腔作势,拍拍衣袖故作谦虚,实则挺直腰杆,在贺宏进、白杨这些粗布衣衫的老农民跟前,要多神气就有多神气。
“你也不要再说婶子了,她刚才是要倒的,是我给婉拒了。”
贺宏进看了一眼白杨,对方使劲冲他使眼色。
怔了怔,贺宏进呵呵干笑道:
“那行,不喝红糖水,那就留下吃顿饭吧!正要马上也要到饭点儿了,有什么事,咱们饭桌上边吃边听特派员你唠!”
胡致远这回倒没推辞。
陈桂芬见状,赶忙系上襜衣进了厨房。
堂屋里胡致远睨了白杨一眼,又睨向贺宏进。
见两人面对他,皆是一副束手束脚的模样,胡致远心里鄙夷,面上却不显,看来看去看了好半晌,吊足了两人胃口,才缓声开口:
“这次过来也不是什么政策问题,就是县里领导受朋友所托,安排我过来找一个人。”
“啊?找人,找人?”
“是,你们生产队是有个叫陆小宝的知青吧?”
胡致远颔首,从随身提着的包里,拿出一封盖了军戳的黄色牛皮纸信封,顺着桌面推到两人跟前。
“陆小宝?”
贺宏进愣了一下,下意识想说队里没这个人,可见胡致远递来信封,他忙着接信,话就忘了说。
抽出信纸,发现里面还夹着一封信,贺宏进还没张嘴问,那县里来的特派员率先开口道:
“那是京市大领导寄来的信,是给陆小宝同志的。”
贺宏进连忙把那信中信塞了回去,只抽出另一页信纸抖开查看。
率先入眼的是一手好字,紧接着几个醒目的字眼,瞬间钻进贺宏进的眼皮底下:
“政策变动,下乡人员中,独生子女可申调返城……”
贺宏进看了看胡致远,后者点头后,他才继续往下看。
直到看完一整封信,贺宏进才抬起头,无比震惊道:“这、这是要调人啊!”
胡致远颔首,“是要调人。”
贺宏进不敢置信,蹙眉追问:
“这事靠谱吗?”
这些年来,队里的知青有多盼望返城,他不是不知道。
那些知青坚挺了那么久,都没成功,现在凭借这一封薄薄的信,就能返城了?
贺宏进对此抱有质疑的态度。
胡致远点点信封,道:
“这是政策,但也不是所有知青都能返城。里面还有更进一步的政策要求,不仅得是独生子女,还得是城里父母老或病残,身边无所依靠的才可以申请调动,领导也会酌情优先通过这批人。”
“这现在这……”
胡致说:“这是领导的意思。”
贺宏进便不再说话。
独生子女……这年景,就盼着子女能出息,哪个家庭不是三五个崽儿的?
真正独生子女的家庭有多少?
而且,陆小宝……
贺宏进蹙眉把这三个字念了几遍,队里知青没有叫陆小宝的,姓陆的倒是有一个。
他不是很确定,就试探道:
“队里是有一个姓陆的知青,但我也不确定是不是就是特派员你要找的那个。总之,我先把人请过来,你看看再说!”
“行的。”胡致远点头,“当时参与上山下乡的青年同志有不少,城里知青办忙活起来,填错名字也是有可能的。”
贺宏进函授,进厨房跟陈桂芬打了声招呼,就让陈桂芬找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