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第72章
宫中难得消停几日,寝殿中更是颇有一番岁月静好的势头,向瑾私心期待,这般朝夕相对的日子能够多一日,再多一日。但他心底清楚,不过是风雨欲来,一厢情愿。
是年岁末,兵荒马乱。西北战报陆续传来,起初不温不火,即至年根底下,突然兵败如山倒。皇帝显然并非只从八百里加急军报中获取战况,是以消息传来时,满朝上下鬼哭狼嚎,陛下冷眼瞧着,不动声色。
但从殿中近日动向来看,向瑾清楚,陛下动身在即。
之前,他曾经鼓起勇气请战,惨遭婉拒。毫无疑问,成景泽没打算带他,他也不必再讨嫌地追问。但这一段时日的相处,他好似打通了任督二脉,领悟到陛下的底线在哪里。不日分离,他的某些任性的行径是会被纵容的。
于是,小世子不多言不多语,只是跟条尾巴似的,紧紧坠在陛下身后。早上一起在雪庐中晨练,之后陛下上朝,他在后殿待着,陛下移步养心殿议事,他窝在烧着地龙的侧厢房中打着瞌睡。
戌时,打发走了一众期期艾艾的阁老,陛下移步侧殿。掀开厚厚的棉布帘子,只见厢房中燃着一根烛台,小世子手中握着书卷,单手撑在炕几上支着脑袋,就这么睡着了。他走近两步,烛光透过琉璃灯罩忽闪忽闪地映在少年雪白透明的肌肤上,将眉心蹙起的那一点拢在静谧的夜色里。
成景泽沉默地凝视许久,向瑾颦皱的眉头,睡梦中也不曾舒展开。
陛下抬手,轻轻按了按小世子眉心的纠结,他鸦羽一般茸密的睫毛颤动了两下。陛下又将他手中书卷取了下来,向瑾还是没有醒。
成景泽干脆转身低俯,长臂从身后一捞,将人背起来,向外走。
不知何时飘了雪花,无一在殿外打了把纸伞等着。
暗卫大人诧异,“这……”
“嘘。”陛下示意他息声。
皇帝没有在宫中叫步辇的习惯,不欲例外。少年身姿虽说抽了条,但仍比陛下矮上不少,且清瘦轻盈,背一段路不在话下。况且近日来宫中京中晚间戒严,除了值守的禁卫之外,无有闲杂人等走动。
无一任劳任怨地将纸伞举在人俩脑袋顶上,低声嘀咕,“说你惯孩子,还不认。”
成景泽背上沉甸甸的,仿佛那实质的重量透过背脊径直压到心头上,负累,却也踏实,因而听到无一的打趣,他头一回心甘情愿地没有否认。他能给的只有这么多,何必藏着掖着。
一路稳稳当当地往回走,即至寝殿,无一抓紧时间带人打点行装去了。
陛下背着少年跨入后殿门槛,沿着回廊往前走了一段,停步在去往世子房间或是雪庐的岔口处。
良久,向瑾忍不住先动了动身子。
“醒了?”陛下明知故问。
小世子靠在人家肩背上的脸颊绯红一片,也不知是热的,羞的,还是风雪吹的。
他闷闷地“嗯”了一声,倒也没那么不自在,他如今在陛下面前,早已修炼得涎皮涎脸。向瑾松开缠在陛下脖子上的手臂,成景泽顺势下沉,缓慢脱手,将人安稳地放了下来。
陛下转身,向瑾微仰着头。对视片刻,就在少年打算见好就收之际,陛下开口问他,“要去雪庐坐坐吗?”
向瑾下意识想要摇头,可该来的总要来。
两人一前一后,在铺了一层薄雪的地面上留下两道脚印。
皇帝的日子一向过得糙,放置沙盘的房间没有地龙或是炭盆。他点燃了桌上的灯烛,将身上氅衣解下来递给向瑾。小世子未做扭捏,他的确从内到外冷得慌,刚刚在陛下背上汲取的热量,散得猝不及防。向瑾接过成景泽的大氅,团在胸前抱着,垂下头。
陛下不擅于吞吞吐吐,他坐到对面,直言道,“大军明早出发。”
向瑾抬首,未置一词,先没出息地红了眼眶。他侧开头来,吸了吸鼻子,喃喃地重复,“明日……”
皇帝点了点头,“前方战况危急,刻不容缓。”
向瑾心揪在一起,“果如战报所说,丰城岌岌可危?”
荣国公府驻守西北百年,哪怕是最惨烈的战乱中,也不曾危及至丰城。如若城破,乌蒙与十六部联军则可一马平川地南下大晟腹地,中原驻军毫无抵挡西北蛮夷铁骑的经验,对方一鼓作气踏平江南,直指京都,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是以,丰城必不可失。
“是。”皇帝应了。
实则,岂止岌岌可危,几乎火烧眉毛。甫一开战,代统帅吕忠中毒昏迷,以致军心大乱,副将各自为政,节节败退,令敌军长驱直入,一举围城。而荣国公夫人与吕将军这条最有利的脉络断了,叛徒隐在军中,她不敢妄自露面,以免陷入被动境地。她与华楚千里迢迢赶过去,压根徒劳,如热锅上的蚂蚁,眼睁睁瞧着飞鹰军一败再败,使不上劲。北境前来的两名心腹副将勉强汇合,但被架空旁观,只能传递些消息,亦是一筹莫展。这种境况之下,除非陛下强势空降,否则没有人能够重掌西境兵权。
向瑾骇然,“如此危局,赶得上吗?”京都与丰城距离千里,非月余不可至。
“丰城城郭林立,三军拱卫,易守难攻,非短日可破。明早出发后,我会携几人轻装上阵暗自奔袭,至多十日可达,赶得及。”
向瑾正问在点子上,西北如今局势,非战力不足,乃人为干扰军心涣散所致。飞鹰军在有心之人操控之下,兵力提早分散于西境绵延的边疆线上,回撤不及。而如今守城的军队由飞鹰军、丰城驻军及之前京营派来的一万人三部分组成,各怀心思,互相掣肘。此刻,没有一个将领在明面上有即刻一呼百应统领三军的威望,唯有陛下及时赶到,哪怕是通敌卖国之辈,亦需收敛。外敌当前,当务之急是解了丰城之围,再顺藤摸瓜擒奸摘伏不迟。
陛下说的轻松,可向瑾早已不是好糊弄的小娃娃。关于西北战局,他与先生多有讨论,兼之近来陛下议事也未背着他。几多艰难,少年心中有数。先不说顺利抵达之后,瞬息万变的战况衍变几何,单单陛下口中的十日,便危机四伏。若日行千里,则势必人单力薄,陛下顶多能带上几个身手骑术绝佳的暗卫。观对方下毒的手段,该是无所不用其极,这一路必定势在必得,暗箭难防。但若随大军按部就班前行,恐怕亡羊补牢也来不及。两相权宜,成景泽定然会选前者,从而将自己置于险境。
向瑾从成景泽平静的目光中,读到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笃定与无畏。他没有立场劝什么,阻止不了,他也不欲阻止。
陛下身经百战,战无不胜。
陛下真龙护体,天佑神眷。
西下之路千百条,难道康王有本事堵得水泄不通不成?
无一几个身手了得,各个以一当百,定能护人周全。
小世子徒劳无用地自我慰藉,堪堪暂且压下心头挥之不去的忐忑难安。
成景泽见向瑾久久无言,便耐心地等着,并不催促。他从未有过出征之前需与人私下交托的经历,他本不该拖沓至最后一晚,但人总是对未知怀有抵触,而他最不熟习的便是儿女情长。时至此刻,避无可避,硬着头皮说了也便说了。少年虽有些情绪,但依旧隐忍克制,令他在酸涩心疼之余,亦不免松了一口气。
“此一战,”向瑾涩声,“陛下把握几成?”
成景泽,“背水一战……五五开。”他到底不忍心和盘托出,天时地利人和皆在对方,他没抱奢望。
向瑾终是禁不住,滑下一串泪珠来。他难堪地抬起袖子胡乱抹了抹,起身欲走。
“等等。”陛下以为向瑾还有许多问题,但小世子比他料想得沉默。罢了,他比人家大那么多,再难以启齿之事,也阖该说清楚。
“此次,若是凶多吉少,便罢了。”成景泽字字清晰,“如若侥幸凯旋,你……”
向瑾疑惑地望过来。
“你,”陛下叹了一息,“若是心意无改……”
“不会,怎么会?”向瑾哽咽,“此生不悔。”
成景泽无奈,“我,愧对荣国公府。”
向瑾摇头,“荣国公府后人是我,让向家断了香火的也是我,我已写了罪己书,过两日兄长忌日便烧了呈予列祖列宗。任凭责罚,我自担着,与人无尤。”
这话,若非今日到这个份上,他不会说。但该做的事,亦无人拦得下。
陛下无言以对。
“陛下,”向瑾最后问了一句,“您可是因着木已成舟,不得不担责?”
是吗?并非全然,甚至非是关窍,成景泽没法违心地承认,从而将责难尽数推卸至向瑾身上。他迟疑的片刻,被误以为默认。
“无妨,”向瑾倔强自嘲,“我得了便宜就好。”
陛下,“不……”
“时辰不早了,您早点歇息。明早……我便不送了。愿陛下披荆斩棘,旗开得胜。”向瑾匆匆行至门边,成景泽迟钝地叮嘱,“明日起不要缺课了,先生告状告到了御前。”
宫中难得消停几日,寝殿中更是颇有一番岁月静好的势头,向瑾私心期待,这般朝夕相对的日子能够多一日,再多一日。但他心底清楚,不过是风雨欲来,一厢情愿。
是年岁末,兵荒马乱。西北战报陆续传来,起初不温不火,即至年根底下,突然兵败如山倒。皇帝显然并非只从八百里加急军报中获取战况,是以消息传来时,满朝上下鬼哭狼嚎,陛下冷眼瞧着,不动声色。
但从殿中近日动向来看,向瑾清楚,陛下动身在即。
之前,他曾经鼓起勇气请战,惨遭婉拒。毫无疑问,成景泽没打算带他,他也不必再讨嫌地追问。但这一段时日的相处,他好似打通了任督二脉,领悟到陛下的底线在哪里。不日分离,他的某些任性的行径是会被纵容的。
于是,小世子不多言不多语,只是跟条尾巴似的,紧紧坠在陛下身后。早上一起在雪庐中晨练,之后陛下上朝,他在后殿待着,陛下移步养心殿议事,他窝在烧着地龙的侧厢房中打着瞌睡。
戌时,打发走了一众期期艾艾的阁老,陛下移步侧殿。掀开厚厚的棉布帘子,只见厢房中燃着一根烛台,小世子手中握着书卷,单手撑在炕几上支着脑袋,就这么睡着了。他走近两步,烛光透过琉璃灯罩忽闪忽闪地映在少年雪白透明的肌肤上,将眉心蹙起的那一点拢在静谧的夜色里。
成景泽沉默地凝视许久,向瑾颦皱的眉头,睡梦中也不曾舒展开。
陛下抬手,轻轻按了按小世子眉心的纠结,他鸦羽一般茸密的睫毛颤动了两下。陛下又将他手中书卷取了下来,向瑾还是没有醒。
成景泽干脆转身低俯,长臂从身后一捞,将人背起来,向外走。
不知何时飘了雪花,无一在殿外打了把纸伞等着。
暗卫大人诧异,“这……”
“嘘。”陛下示意他息声。
皇帝没有在宫中叫步辇的习惯,不欲例外。少年身姿虽说抽了条,但仍比陛下矮上不少,且清瘦轻盈,背一段路不在话下。况且近日来宫中京中晚间戒严,除了值守的禁卫之外,无有闲杂人等走动。
无一任劳任怨地将纸伞举在人俩脑袋顶上,低声嘀咕,“说你惯孩子,还不认。”
成景泽背上沉甸甸的,仿佛那实质的重量透过背脊径直压到心头上,负累,却也踏实,因而听到无一的打趣,他头一回心甘情愿地没有否认。他能给的只有这么多,何必藏着掖着。
一路稳稳当当地往回走,即至寝殿,无一抓紧时间带人打点行装去了。
陛下背着少年跨入后殿门槛,沿着回廊往前走了一段,停步在去往世子房间或是雪庐的岔口处。
良久,向瑾忍不住先动了动身子。
“醒了?”陛下明知故问。
小世子靠在人家肩背上的脸颊绯红一片,也不知是热的,羞的,还是风雪吹的。
他闷闷地“嗯”了一声,倒也没那么不自在,他如今在陛下面前,早已修炼得涎皮涎脸。向瑾松开缠在陛下脖子上的手臂,成景泽顺势下沉,缓慢脱手,将人安稳地放了下来。
陛下转身,向瑾微仰着头。对视片刻,就在少年打算见好就收之际,陛下开口问他,“要去雪庐坐坐吗?”
向瑾下意识想要摇头,可该来的总要来。
两人一前一后,在铺了一层薄雪的地面上留下两道脚印。
皇帝的日子一向过得糙,放置沙盘的房间没有地龙或是炭盆。他点燃了桌上的灯烛,将身上氅衣解下来递给向瑾。小世子未做扭捏,他的确从内到外冷得慌,刚刚在陛下背上汲取的热量,散得猝不及防。向瑾接过成景泽的大氅,团在胸前抱着,垂下头。
陛下不擅于吞吞吐吐,他坐到对面,直言道,“大军明早出发。”
向瑾抬首,未置一词,先没出息地红了眼眶。他侧开头来,吸了吸鼻子,喃喃地重复,“明日……”
皇帝点了点头,“前方战况危急,刻不容缓。”
向瑾心揪在一起,“果如战报所说,丰城岌岌可危?”
荣国公府驻守西北百年,哪怕是最惨烈的战乱中,也不曾危及至丰城。如若城破,乌蒙与十六部联军则可一马平川地南下大晟腹地,中原驻军毫无抵挡西北蛮夷铁骑的经验,对方一鼓作气踏平江南,直指京都,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是以,丰城必不可失。
“是。”皇帝应了。
实则,岂止岌岌可危,几乎火烧眉毛。甫一开战,代统帅吕忠中毒昏迷,以致军心大乱,副将各自为政,节节败退,令敌军长驱直入,一举围城。而荣国公夫人与吕将军这条最有利的脉络断了,叛徒隐在军中,她不敢妄自露面,以免陷入被动境地。她与华楚千里迢迢赶过去,压根徒劳,如热锅上的蚂蚁,眼睁睁瞧着飞鹰军一败再败,使不上劲。北境前来的两名心腹副将勉强汇合,但被架空旁观,只能传递些消息,亦是一筹莫展。这种境况之下,除非陛下强势空降,否则没有人能够重掌西境兵权。
向瑾骇然,“如此危局,赶得上吗?”京都与丰城距离千里,非月余不可至。
“丰城城郭林立,三军拱卫,易守难攻,非短日可破。明早出发后,我会携几人轻装上阵暗自奔袭,至多十日可达,赶得及。”
向瑾正问在点子上,西北如今局势,非战力不足,乃人为干扰军心涣散所致。飞鹰军在有心之人操控之下,兵力提早分散于西境绵延的边疆线上,回撤不及。而如今守城的军队由飞鹰军、丰城驻军及之前京营派来的一万人三部分组成,各怀心思,互相掣肘。此刻,没有一个将领在明面上有即刻一呼百应统领三军的威望,唯有陛下及时赶到,哪怕是通敌卖国之辈,亦需收敛。外敌当前,当务之急是解了丰城之围,再顺藤摸瓜擒奸摘伏不迟。
陛下说的轻松,可向瑾早已不是好糊弄的小娃娃。关于西北战局,他与先生多有讨论,兼之近来陛下议事也未背着他。几多艰难,少年心中有数。先不说顺利抵达之后,瞬息万变的战况衍变几何,单单陛下口中的十日,便危机四伏。若日行千里,则势必人单力薄,陛下顶多能带上几个身手骑术绝佳的暗卫。观对方下毒的手段,该是无所不用其极,这一路必定势在必得,暗箭难防。但若随大军按部就班前行,恐怕亡羊补牢也来不及。两相权宜,成景泽定然会选前者,从而将自己置于险境。
向瑾从成景泽平静的目光中,读到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笃定与无畏。他没有立场劝什么,阻止不了,他也不欲阻止。
陛下身经百战,战无不胜。
陛下真龙护体,天佑神眷。
西下之路千百条,难道康王有本事堵得水泄不通不成?
无一几个身手了得,各个以一当百,定能护人周全。
小世子徒劳无用地自我慰藉,堪堪暂且压下心头挥之不去的忐忑难安。
成景泽见向瑾久久无言,便耐心地等着,并不催促。他从未有过出征之前需与人私下交托的经历,他本不该拖沓至最后一晚,但人总是对未知怀有抵触,而他最不熟习的便是儿女情长。时至此刻,避无可避,硬着头皮说了也便说了。少年虽有些情绪,但依旧隐忍克制,令他在酸涩心疼之余,亦不免松了一口气。
“此一战,”向瑾涩声,“陛下把握几成?”
成景泽,“背水一战……五五开。”他到底不忍心和盘托出,天时地利人和皆在对方,他没抱奢望。
向瑾终是禁不住,滑下一串泪珠来。他难堪地抬起袖子胡乱抹了抹,起身欲走。
“等等。”陛下以为向瑾还有许多问题,但小世子比他料想得沉默。罢了,他比人家大那么多,再难以启齿之事,也阖该说清楚。
“此次,若是凶多吉少,便罢了。”成景泽字字清晰,“如若侥幸凯旋,你……”
向瑾疑惑地望过来。
“你,”陛下叹了一息,“若是心意无改……”
“不会,怎么会?”向瑾哽咽,“此生不悔。”
成景泽无奈,“我,愧对荣国公府。”
向瑾摇头,“荣国公府后人是我,让向家断了香火的也是我,我已写了罪己书,过两日兄长忌日便烧了呈予列祖列宗。任凭责罚,我自担着,与人无尤。”
这话,若非今日到这个份上,他不会说。但该做的事,亦无人拦得下。
陛下无言以对。
“陛下,”向瑾最后问了一句,“您可是因着木已成舟,不得不担责?”
是吗?并非全然,甚至非是关窍,成景泽没法违心地承认,从而将责难尽数推卸至向瑾身上。他迟疑的片刻,被误以为默认。
“无妨,”向瑾倔强自嘲,“我得了便宜就好。”
陛下,“不……”
“时辰不早了,您早点歇息。明早……我便不送了。愿陛下披荆斩棘,旗开得胜。”向瑾匆匆行至门边,成景泽迟钝地叮嘱,“明日起不要缺课了,先生告状告到了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