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半岛飞雪十二天》作者:放野燈【cp完结+番外】
文案
说好的追极光,不是追我
-
北欧公路文。
暗恋八九年,相识十二天。
副业很多的软件工程师x真的很爱自由的自由编剧
闻于野x卞舍春
标签:he、公路文、单箭头变双箭头、暗恋
第1章 1900
卞舍春是因为晕船昏睡过去的,是被冰碴打在玻璃上的声音吵醒的。他睁开眼的瞬间伴随着一个响亮的喷嚏,招来邻座的朋友犀利的鄙夷。
“终于醒了?”蒋艳辉在编辑朋友圈文案,抽空嘲笑他,“日出了,赶紧看两眼,一会儿再吐你就没工夫看了。”
北纬六十度的日出很晚,他们七点就来自助餐厅吃早餐了,没成想卞舍春犯困又晕船,把刚吃的早餐吐完之后就偃旗息鼓,靠在餐厅边的舷窗上昏了一个钟头。
听见她的话,还没清醒的卞舍春懵了两秒才反应过来,晃了晃脑袋,长到胸前的发尾纠纠缠缠地打结成一团。他上周刚去染的蓝绿色,漂了八九度,之后心血来潮出来旅游,风尘仆仆又没空护理,发质一下子差得离谱,毛毛躁躁地贴在白色的呢子大衣上,像雪原上一滩新鲜的苔藓。
他侧头望向窗边,整个身子都一并向前倾倒,缩在毛衣里的手探出来,紧紧贴在冰冷的玻璃上,苍白的皮肤裹着骨节,成为他全身唯一与那茫茫无边的单调景色相衬的地方。
他脸色实在不太好,只有一双眼睛发亮。
天空和海面之间的空间是混沌的,纷飞的大雪模糊了天地之间所有的界限,但海平面尽头逐渐升起的红日用磅礴的力量让万物重新变得明晰,又重新赐予它们灰和白以外的颜色,世界中唯一的一团火焰安静地在雪雾中上升。
卞舍春咳嗽着站起身,蒋艳辉知道他又要往甲板上去了,皱了皱眉。
甲板已经变成了雪地。走出船舱的一瞬间卞舍春就感觉冰冷的海风穿透了他身上单薄的布料,径直渗到了骨髓里,他闻不到风里咸腥的味道,只能感受到冷空气沁入身体带来的痛觉,每一次呼吸都好像有冰块划开喉咙落进肺腑。他裹紧身上的大衣,很没形象地把手揣进袖子里,并没有回去的打算。灼热的目光扑在所见的每一处,摄取着壮美、奇异和辽阔,一并感悟着寒冷、潮湿和威慑。
甲板上人不少,其中不乏举着相机不断找寻角度的摄影师,其余的普通游客也大多用冻得僵硬发红的手指握着手机录制此刻的奇观,但卞舍春一直没有动,只是转动着脖颈和眼珠。倒也不是因为什么美景一定要用眼睛记住的原则,只是他出来得太急,连手机都没有带。
有个外国男人向他搭讪,友好地问他冷不冷,卞舍春牙齿打着颤,诚实地脱口而出“i‘msof**kingcold”,又更加诚实地拒绝了他的外套,瞥着男人勉强维持着礼节性的微笑走掉。
卞舍春看着太阳从略显朦胧的红色过渡到泛着金边的白色,这个过程用时不长,但也足够让他冷得像一具冰棺里的尸体,连感官都变得有点麻木。意识到这一点是因为他觉得嗅见了一丝熟悉的味道,但过了足足十秒才迟钝地想起那是他从前最喜欢的一款男士香水,来自靠在他旁边栏杆上的那位个子很高的游客,黑头发黑口罩黑帽子黑衣服。
他在心里暗暗赞了句那位游客的品味,很清爽的麝香调,有心瞥一眼那人露在口罩外的眉目。不过他僵化的五感催他得紧,所以他转身离去,只是暗暗决定在脑海里给这位同航看海几分钟的朋友捏造一张英俊的面孔,在他写给短剧公司的剧本里演十来个高冷男神的角色。
这种给陌生人编故事的游戏在他中学时用来给他暗恋着找乐子,现在他封心锁爱,不热衷暗恋了,但还是热衷编故事。被他编的人不需要容貌和姓名,只需要一个正好的布景。他给很多人编过故事,完结后却忘记每一句台词。
回到客舱,卞舍春周身瞬间变得温暖和煦起来,阳光也不再只是明亮的摆设。蒋艳辉不在,大概又在逛免税店。
桌上的手机恰好开始震,他接起妹妹打来的电话,大洋彼岸的声音一如既往地缺少起伏,富有磁性,略带沙哑,和二十好几依然很不着调的他相比,今年才高考完的卞挽夏更像家中年长的那个孩子。
“听说你硬要坐船结果吐得昏天黑地。”
“对呀,”卞舍春笑眯眯地应着,“但我现在好了。”
卞挽夏叹了口气:“你每次都这样,上次在青藏高原也是……体质差还非得挑战自我,你是生怕死晚了。”
“那不挺好,我死早点家产就都是你的了。”卞舍春语气随意地说,又笑起来,“我们极限男人帮是这样的,你不用管。”
“……”卞挽夏远在东八区的白眼透过电波传到了波罗的海,又例行地操起心来,“你记得多检查一下手机钱包证件,别跟以前一样就随随便便放兜里,你那些衣服就光好看,一点也不实用,兜一个比一个浅。再掉一次重要证件,我下次就不替你向爸妈谎报行程了。”
自从他从证券公司裸辞之后,他爸妈对他的诸多不满就达到了爆发的临界点,险些和他断绝关系。这次他偷偷跑到北欧采风又花掉不少他工作攒下的积蓄,说好听点是追求自由,他自己知道其实就是逃避现实。
为了避免再接到一通烦人且费钱的跨洋电话,卞舍春这一次应得很快:“好。”
“我不信你说的‘好’,”卞挽夏冷酷的声音里充满怀疑,“你现在就把手揣进兜里,把证件掏出来,再塞进包的隔层——不准塞侧兜。”
“不用把我当傻子教,高材生。”卞舍春啼笑皆非地说,还是非常听话地把手揣进了兜里,随后轻声爆了句粗口。
卞挽夏一下子紧张起来:“怎么?真少东西了?”
“不是……”卞舍春瞪大眼睛,对着兜里的暖手宝发愣,“多东西了。”
“什么?”
卞舍春急匆匆地环顾四周,来自异国他乡的陌生面孔中没有一个可以回应他此时的茫然困惑,他喃喃地答:“我不知道……好像有人给我塞了一个暖手宝。”
卞挽夏沉默了一会儿,说:“其实定时炸弹也会发热。”
“我知道这很离谱但是这是真的!”卞舍春在桌子边上漫无目的地转了一圈,最后无奈地哀嚎一声,语气和他的神思一样飘忽,“说不定就是新时代的雷锋同志看我可怜?”
“哈哈,”卞挽夏干巴巴地说,“也可能你遇见这个冬天心软的神了。”
“真的吗,”卞舍春很乐观地说,“神赐我点桃花当创作灵感可以吗?”
卞挽夏懒得理他,恰好游轮上的信号又开始变得不稳定,她在断断续续的电磁波里向他道别。
电话挂断,卞舍春盯着那个纯黑色近方形的暖手宝,翻来覆去看了好久,最后在侧边的开关下方看见一排不起眼的小字,是中文,喷漆已经磨损了,但还是能看得清笔画——“创界科技有限公司”。新时代雷锋竟然还当上了互联网大厂员工。
看上去这个暖手宝是员工福利,质量确实很好,温度像刚好可以入口的烤红薯。卞舍春握着它又去甲板上转了一圈,拍了几张照。人群中有三分之一的东亚面孔,其中说中文的占一半,但是他目光逡巡了很久,看谁都像,看谁都不像。道谢的话已经打了好几遍腹稿,但是却找不到安放的地方。
这种平白亏欠人情的感觉不太好受,卞舍春用暖手宝紧贴着手背,望着大雪出神。
离开餐厅,走到酒吧时是九点出头,他在吧台前坐了一会儿,点了一杯龙舌兰日出。
这座游轮上有一千七百名旅客,离他下船还有不到一小时。酒精灼烧着他的喉咙,卞舍春的手心沁出一点汗,突然想起《海上钢琴师》的一幕,1900握着被报纸包裹着的淋湿的唱片,在拥挤人群里向即将下船的女孩告别,他突然感到迷茫而稀薄的感伤。
九点半。蒋艳辉终于重新出现在他视野里,带着两个大购物袋和愉快的笑容。
蒋艳辉说话的语速很快,常常在还没有走到别人面前时就已经开启了话头,卞舍春没有找到机会告诉她暖手宝的事,何况告诉了也没有用处。他乖巧地倾听着蒋艳辉的行程安排。旅行最好的配置就是一个控制狂和一个懒蛋,卞舍春就是那个懒蛋,但他偶尔会突发奇想,比如这次坐船去奥斯陆的旅程就从来没有出现在蒋女士的ppt中,只是他前一天晚上在酒店里看电影时忽然激起的遐思。
好在奥斯陆景点丰富又集中,蒋艳辉只花了一个晚上就列出了三个详细完备的计划路线让他选,他想了想,说:“那就最容易看到极光的那条吧。”
“我就知道……”在冰岛看过几次极光的蒋艳辉瞥了他一眼,托着下巴思量一会儿,指节敲了敲笔记本电脑屏幕上的一条标红的线路:“理论上来说是这条,但不能保证一定能见到,你想看得找向导。”
文案
说好的追极光,不是追我
-
北欧公路文。
暗恋八九年,相识十二天。
副业很多的软件工程师x真的很爱自由的自由编剧
闻于野x卞舍春
标签:he、公路文、单箭头变双箭头、暗恋
第1章 1900
卞舍春是因为晕船昏睡过去的,是被冰碴打在玻璃上的声音吵醒的。他睁开眼的瞬间伴随着一个响亮的喷嚏,招来邻座的朋友犀利的鄙夷。
“终于醒了?”蒋艳辉在编辑朋友圈文案,抽空嘲笑他,“日出了,赶紧看两眼,一会儿再吐你就没工夫看了。”
北纬六十度的日出很晚,他们七点就来自助餐厅吃早餐了,没成想卞舍春犯困又晕船,把刚吃的早餐吐完之后就偃旗息鼓,靠在餐厅边的舷窗上昏了一个钟头。
听见她的话,还没清醒的卞舍春懵了两秒才反应过来,晃了晃脑袋,长到胸前的发尾纠纠缠缠地打结成一团。他上周刚去染的蓝绿色,漂了八九度,之后心血来潮出来旅游,风尘仆仆又没空护理,发质一下子差得离谱,毛毛躁躁地贴在白色的呢子大衣上,像雪原上一滩新鲜的苔藓。
他侧头望向窗边,整个身子都一并向前倾倒,缩在毛衣里的手探出来,紧紧贴在冰冷的玻璃上,苍白的皮肤裹着骨节,成为他全身唯一与那茫茫无边的单调景色相衬的地方。
他脸色实在不太好,只有一双眼睛发亮。
天空和海面之间的空间是混沌的,纷飞的大雪模糊了天地之间所有的界限,但海平面尽头逐渐升起的红日用磅礴的力量让万物重新变得明晰,又重新赐予它们灰和白以外的颜色,世界中唯一的一团火焰安静地在雪雾中上升。
卞舍春咳嗽着站起身,蒋艳辉知道他又要往甲板上去了,皱了皱眉。
甲板已经变成了雪地。走出船舱的一瞬间卞舍春就感觉冰冷的海风穿透了他身上单薄的布料,径直渗到了骨髓里,他闻不到风里咸腥的味道,只能感受到冷空气沁入身体带来的痛觉,每一次呼吸都好像有冰块划开喉咙落进肺腑。他裹紧身上的大衣,很没形象地把手揣进袖子里,并没有回去的打算。灼热的目光扑在所见的每一处,摄取着壮美、奇异和辽阔,一并感悟着寒冷、潮湿和威慑。
甲板上人不少,其中不乏举着相机不断找寻角度的摄影师,其余的普通游客也大多用冻得僵硬发红的手指握着手机录制此刻的奇观,但卞舍春一直没有动,只是转动着脖颈和眼珠。倒也不是因为什么美景一定要用眼睛记住的原则,只是他出来得太急,连手机都没有带。
有个外国男人向他搭讪,友好地问他冷不冷,卞舍春牙齿打着颤,诚实地脱口而出“i‘msof**kingcold”,又更加诚实地拒绝了他的外套,瞥着男人勉强维持着礼节性的微笑走掉。
卞舍春看着太阳从略显朦胧的红色过渡到泛着金边的白色,这个过程用时不长,但也足够让他冷得像一具冰棺里的尸体,连感官都变得有点麻木。意识到这一点是因为他觉得嗅见了一丝熟悉的味道,但过了足足十秒才迟钝地想起那是他从前最喜欢的一款男士香水,来自靠在他旁边栏杆上的那位个子很高的游客,黑头发黑口罩黑帽子黑衣服。
他在心里暗暗赞了句那位游客的品味,很清爽的麝香调,有心瞥一眼那人露在口罩外的眉目。不过他僵化的五感催他得紧,所以他转身离去,只是暗暗决定在脑海里给这位同航看海几分钟的朋友捏造一张英俊的面孔,在他写给短剧公司的剧本里演十来个高冷男神的角色。
这种给陌生人编故事的游戏在他中学时用来给他暗恋着找乐子,现在他封心锁爱,不热衷暗恋了,但还是热衷编故事。被他编的人不需要容貌和姓名,只需要一个正好的布景。他给很多人编过故事,完结后却忘记每一句台词。
回到客舱,卞舍春周身瞬间变得温暖和煦起来,阳光也不再只是明亮的摆设。蒋艳辉不在,大概又在逛免税店。
桌上的手机恰好开始震,他接起妹妹打来的电话,大洋彼岸的声音一如既往地缺少起伏,富有磁性,略带沙哑,和二十好几依然很不着调的他相比,今年才高考完的卞挽夏更像家中年长的那个孩子。
“听说你硬要坐船结果吐得昏天黑地。”
“对呀,”卞舍春笑眯眯地应着,“但我现在好了。”
卞挽夏叹了口气:“你每次都这样,上次在青藏高原也是……体质差还非得挑战自我,你是生怕死晚了。”
“那不挺好,我死早点家产就都是你的了。”卞舍春语气随意地说,又笑起来,“我们极限男人帮是这样的,你不用管。”
“……”卞挽夏远在东八区的白眼透过电波传到了波罗的海,又例行地操起心来,“你记得多检查一下手机钱包证件,别跟以前一样就随随便便放兜里,你那些衣服就光好看,一点也不实用,兜一个比一个浅。再掉一次重要证件,我下次就不替你向爸妈谎报行程了。”
自从他从证券公司裸辞之后,他爸妈对他的诸多不满就达到了爆发的临界点,险些和他断绝关系。这次他偷偷跑到北欧采风又花掉不少他工作攒下的积蓄,说好听点是追求自由,他自己知道其实就是逃避现实。
为了避免再接到一通烦人且费钱的跨洋电话,卞舍春这一次应得很快:“好。”
“我不信你说的‘好’,”卞挽夏冷酷的声音里充满怀疑,“你现在就把手揣进兜里,把证件掏出来,再塞进包的隔层——不准塞侧兜。”
“不用把我当傻子教,高材生。”卞舍春啼笑皆非地说,还是非常听话地把手揣进了兜里,随后轻声爆了句粗口。
卞挽夏一下子紧张起来:“怎么?真少东西了?”
“不是……”卞舍春瞪大眼睛,对着兜里的暖手宝发愣,“多东西了。”
“什么?”
卞舍春急匆匆地环顾四周,来自异国他乡的陌生面孔中没有一个可以回应他此时的茫然困惑,他喃喃地答:“我不知道……好像有人给我塞了一个暖手宝。”
卞挽夏沉默了一会儿,说:“其实定时炸弹也会发热。”
“我知道这很离谱但是这是真的!”卞舍春在桌子边上漫无目的地转了一圈,最后无奈地哀嚎一声,语气和他的神思一样飘忽,“说不定就是新时代的雷锋同志看我可怜?”
“哈哈,”卞挽夏干巴巴地说,“也可能你遇见这个冬天心软的神了。”
“真的吗,”卞舍春很乐观地说,“神赐我点桃花当创作灵感可以吗?”
卞挽夏懒得理他,恰好游轮上的信号又开始变得不稳定,她在断断续续的电磁波里向他道别。
电话挂断,卞舍春盯着那个纯黑色近方形的暖手宝,翻来覆去看了好久,最后在侧边的开关下方看见一排不起眼的小字,是中文,喷漆已经磨损了,但还是能看得清笔画——“创界科技有限公司”。新时代雷锋竟然还当上了互联网大厂员工。
看上去这个暖手宝是员工福利,质量确实很好,温度像刚好可以入口的烤红薯。卞舍春握着它又去甲板上转了一圈,拍了几张照。人群中有三分之一的东亚面孔,其中说中文的占一半,但是他目光逡巡了很久,看谁都像,看谁都不像。道谢的话已经打了好几遍腹稿,但是却找不到安放的地方。
这种平白亏欠人情的感觉不太好受,卞舍春用暖手宝紧贴着手背,望着大雪出神。
离开餐厅,走到酒吧时是九点出头,他在吧台前坐了一会儿,点了一杯龙舌兰日出。
这座游轮上有一千七百名旅客,离他下船还有不到一小时。酒精灼烧着他的喉咙,卞舍春的手心沁出一点汗,突然想起《海上钢琴师》的一幕,1900握着被报纸包裹着的淋湿的唱片,在拥挤人群里向即将下船的女孩告别,他突然感到迷茫而稀薄的感伤。
九点半。蒋艳辉终于重新出现在他视野里,带着两个大购物袋和愉快的笑容。
蒋艳辉说话的语速很快,常常在还没有走到别人面前时就已经开启了话头,卞舍春没有找到机会告诉她暖手宝的事,何况告诉了也没有用处。他乖巧地倾听着蒋艳辉的行程安排。旅行最好的配置就是一个控制狂和一个懒蛋,卞舍春就是那个懒蛋,但他偶尔会突发奇想,比如这次坐船去奥斯陆的旅程就从来没有出现在蒋女士的ppt中,只是他前一天晚上在酒店里看电影时忽然激起的遐思。
好在奥斯陆景点丰富又集中,蒋艳辉只花了一个晚上就列出了三个详细完备的计划路线让他选,他想了想,说:“那就最容易看到极光的那条吧。”
“我就知道……”在冰岛看过几次极光的蒋艳辉瞥了他一眼,托着下巴思量一会儿,指节敲了敲笔记本电脑屏幕上的一条标红的线路:“理论上来说是这条,但不能保证一定能见到,你想看得找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