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木门通七零 第179节
  也因为现在工资不高了,对方并没有拒绝顾骁递过来大团结,而是一脸欣喜地接过来小心地揣到了兜里。
  至于在招待所过夜?那肯定是舍不得花这个钱的,回头把货车往路边一停,后车厢开个缝,直接就能睡了。
  顾骁已经给了钱,至于这钱对方会怎么花,就不是他该考虑的了。
  当天晚上把冬款送到店里后,他第二天一早就和叶卫明他们回了乐阳镇。
  知道叶宁在镇东盯着装修,三人直奔镇东而去。
  这边的装修都是顾骁手把手教工人们做的,这会儿在叶卫明这个师傅面前,他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了,几人一进屋,他就没什么底气地开口问道:“叶叔,您看这屋子弄得咋样?”
  叶卫明没说话,他先是走到墙前,伸手摸了摸,腻子刮得光滑,肉眼也没看到气泡,跺了跺脚,地板上的瓷砖也是铺得平整实在后,他才满意地点点头:“行啊,你这比我第一次单干的时候强多了,毫不夸张的说,你小子现在已经可以自己去接单子了。”
  说完叶卫明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小齐让我给她的服装店翻新一下,我看你也出师了,回头跟我一起干这活吧。”
  “爸!”一旁的叶宁闻言忙道:“你要干装修,让我妈陪着你还不够啊,我这厂子里一大堆事情呢,你把顾骁喊走了我自己可怎么办?”
  虽然早就知道叶宁和叶叔马婶子的关系已经不一样了,但是顾骁也没想到她能如此迅速地就适应他们现在的关系,并且这么自然的改口。
  叶卫明老神在在地一摊手:“怎么办?凉拌,你那厂子里那么多人呢,还缺小顾这一个?”
  叶宁难得看到父亲这么无赖的样子,她也没真生气,只云淡风轻地提醒道:“厂子里是不缺,但你这不是要开腻子粉加工厂吗?你倒好,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就说要做,这厂房不用盖?原材料不用联系?”
  叶卫明一拍脑袋:“对对对,这可是正事,好吧,那就让小顾先在这边忙吧,市里的事情我和你.妈先顶着。”
  叶卫明已经去齐芳的店里看过了,那边需要的材料他也早就拉好了单子,当天晚上从镇上回来后,他就迫不及待地让叶宁把他们送回现代了。
  服装厂这边一大堆的事情,叶宁是没办法在现代待着了,她临走前叶卫明还不忘叮嘱道:“我明天就去市场买材料,你后天回来接我们就行。”
  装修的事情叶宁不管,在山上睡了一晚上后,她当即就去了厂里。
  这段时间厂里大赶工,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库存,叶宁想了想,还是给汪先生和马大姐分别打去了电话。
  “汪先生,我是研色服装厂的叶宁,之前和你说的加厚款大衣和厚棉衣,我们厂里已经生产出一部分了,你看你那边什么时候方便过来看货呢。”
  虽然叶宁也不心疼样衣的那点钱,不过对于汪先生这种送过一次样衣,对方却没有来厂里消费过的客户,她还是倾向于让对方来实地看一看。
  不是吝啬那几件衣裳,而是想让批发商来实地看看他们厂子的规模和生产用的机器,让他们能对他们研色服装厂的实力有个清晰的认识。
  “我这两天就来。”汪先生没有拒绝,他在帝都有好几家服装店,一旦确定了要合作,这每个季度的订货量也不是个小数目,他也确实要实地来考察过情况后才能放心采购。
  汪先生这边搞定了,马大姐那边就更好说了。
  上次马大姐在叶宁这里拿了一批大衣和长袖衣裤回去。
  时下北方人的穿着大多朴素,刻板印象里,八十年代北方人九十搪瓷缸子花棉袄,其实在他们那边,花棉布的价格还挺贵的,相比于鲜亮的花棉袄,大家穿的更多的还是便宜的青色、黑色的布料。
  马大姐很有魄力,上次卖旧衣裳大赚了一笔,又和家里那个屁事不干,一天只知道挑她刺,问她要钱的男人离婚后,她的胆子一下就大起来了,视线也从老家的县城挪到了市里。
  正逢市里新开了一家名叫金太阳的商场,马大姐手里有钱,立刻就在商场里租了一间铺子。
  马大姐去乐阳镇进货的时候,这铺子已经简单地装修好了,这次她进了货回来后,直接就把衣裳烫好挂上了。
  其实店铺开业当天,马大姐的心里还是很忐忑的,毕竟这批衣裳和之前的旧衣裳不一样,里面最便宜的一件长袖衬衣,叶宁那边开价就是七十九,她光是批发就六十三块了。
  加上金太阳这边的租金也不便宜,一年就要五千块钱,马大姐仔细算过,要想赚到钱,店里的每件衣裳她得在叶宁那边的报价上再增加个十几二十块才行。
  这个价格在现在可以说是很高了,但是马大姐想着既然都要涨价了,索性就一次涨到头,只接待高端人群,反正市里现在家里有矿的人多得很,听说前段时间又出了两个金矿呢,她这里的衣裳普通人买不起,这些大老板的妻女、情.人还能买不起?
  最后叶宁报价七十九的衬衣,马大姐报价九十九,一百四十九的大衣,她报价二一九。
  还别说,不管什么时候,都不缺不买对的,只卖贵的人,更别说马大姐店里的衣裳不管是质量还是款式都是市里少见的精品。
  趁着金太阳商场刚开业的东风,马大姐的服装店可是结结实实的火了起来。
  原本她想着怎么着都能卖到入冬的衣裳,只卖了十天就被客人哄抢光了。
  这边叶宁正琢磨着要不要给马大姐寄一些冬款衣裳呢,对方的电话就打过来了:“陈厂长,把你们厂里的衣裳再给我送两千件过来,款式越多越好!”
  “货款我先给你们汇三分之一,剩下的等收到货后再给!”
  马大姐这话一出,饶是陈素芳也有些冷静不了了,她捂着电话一个劲儿地朝叶宁招手:“马大姐打电话,说要订购两千件衣裳。”
  叶宁眼睛一亮,直接就接过电话询问起了马大姐那边的需求:“两千件没问题,不知道在款式上马姐你有没有要求,之前跟你说的加厚款大衣和棉衣我们也生产了不少,连海市的客人看了都说好呢!”
  马大姐闻言也是想都不想就到:“那给我多来点厚的,尺码越大越好,配套的裤子和打底衣也来一些,唉,我们这边冬天可冷了,要御寒还得是毛衣,你们仓里的衬衣虽然样式好看,但是保暖还是差了一些。”
  北方冬天里面要套好几件衣裳,这外套小了可不行。
  一家服装厂,不能生产毛衣和针织衫确实有些不像样,所以叶宁当即就保证道:“好的,多要厚一点的衣裳是吧?我记住了!我们服装厂也是刚起步,设备什么的是还没跟上,毛衣我们后面也是会生产的。”
  有了叶宁这话,马大姐心里也很高兴,忙说他们厂里要是生产了毛衣,她肯定会多买一些。
  现在世面的毛衣成衣还是很少见的,以前是毛线难买 ,后面计划经济放开后,毛线倒是好买一些了,但是现在还没有机器能够打量生产毛衣,全靠是人工一针一针的织出来的,哪怕是熟手,要织好一件毛衣,那也得花上四五天。
  时间投入太长,所以大家的毛衣都是家里的人自己织来穿的,也有那手艺好,会织的花样多的人会帮别人代加工,但是都还没发展出规模。
  叶宁不确定现在市面上有没有毛衣编织机,不过至少现在山市只有她这么一家成规模的服装厂,她势必要做这吃螃蟹的第一人。
  现在是国内工艺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国产的机器难买,国外的机器价格昂贵,后续的保养维修也很麻烦,叶宁不想自找麻烦,想来想去,还是决定从现代购买机器。
  叶宁这边一大摊子事,马大姐又是他们厂里的重要客户,她思来想去后,还是决定让顾骁带人跑这一趟。
  厂里除了顾骁之外,就没有其他会开货车的人,好在叶宁有人脉,自家厂里没人,直接去隔壁纺织厂借人就行了。
  纺织厂那边借了两个司机给叶宁,回头顾骁带着他们一起出发,路上也能有个照应。
  叶宁借了人之后,又惦记起了隔壁纺织厂的货车,她直接找到陈素芳商量道:“现在我们厂里只有一辆车,现在虽然够用,但是后面摊子铺开了,还真不够用,你回头去隔壁打探一下情况,看他们车队的货车有没有往外卖的打算。”
  陈素芳没问叶宁怎么不索性直接买新的,作为一个好下属,领导怎么说,她就怎么做,当天中午,就去纺织厂门口玩.偶遇去了。
  虽然这不是顾骁第一次出远门,但是两人的关系到底是不一样了,在他出发之前,叶宁回现代给他买了老大一箱子的方便面和水果面包。
  把东西递给顾骁的时候,叶宁十分不放心地开口道:“万事小心,还是那句话,宁愿慢一点也别冒险,晚上别赶夜路,也别为了赶时间在荒郊野外休息。”
  顾骁听着叶宁絮絮叨叨地叮嘱,心里甜得只冒泡,他大着胆子凑过去亲了她一口,然后拉着她的手道:“没事儿,我心里有数,正好叶叔要办腻子粉加工厂,北方矿产多,我正好过去看看那边有没有石膏矿。”
  “厂房的事情我已经找好人,他们明天就会来开工,我不在就只能多费心了。”
  这马上就要走了,顾骁心里不放心,也抓紧时间一桩桩,一件件地提醒着叶宁后面事情:“周一江钰就要开学了,虽然入学的事情已经谈好了,但是报名应该还是需要你陪着一起去,镇上的房子装修也装修好了,我等会儿先把家具什么的运过去,电视的天线你让尤哥帮你看着……”
  见顾骁现在好惦记着这些小事情,叶宁当即就挥手打断了他的絮叨:“我知道,这些我都会看着办的,你就别操心了,倒是你,回头到了地方后记得给我打电话报平安,这几天晚上我都住在镇上,你打尤哥家的电话就能找到我,明天一早我就去邮电局安电话,安好了就把电话号码告诉你。”
  送走顾骁后,叶宁也没时间休息,把镇上房子的钥匙交给尤利民,扔下一句让对方帮着安装调试电视后,她就急匆匆的回了现代。
  原本在叶宁心里,这毛衣编织横机应该是种很昂贵的机器,结果上网一看,能够生产一整块针织面料的机器都才一万出头,编制毛衣的圆盘编制机全新的也就几千块钱。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横机买上两台,圆盘编织机来个五台。
  叶宁特意向商家确认过,哪怕加上后期切片,缝合,一切流程分摊下,用这圆盘纺织机大概半个小时就能制作一件毛衣。
  机械改变生活,这要放在八十年代,谁敢相信只用半个小时就能制作出一件毛衣?
  等着机器到货的时候,叶宁还问厂家要了详细的操作视频,学习操作之前,她还采购了一大批的毛线。
  每到这种时候叶宁就很烦恼,现代的钱是越来越难变现,原本她还想尽量减少这边的支出的,奈何现代的工业产品实在太香了。
  那边棉花都要两块钱一斤,这边普通的毛线才十斤块钱一斤,从这边采购实在是太省时省力的,叶宁完全没办法拒绝。
  还有那边服装厂要用的弹力绳、树脂扣,金属拉链,叶宁也一次给补足了货,这一下子又是小十万花了出去。
  等机器到货的空隙,叶宁先帮叶卫明把齐芳铺子翻修要用的材料给搬了过去。
  顾骁去北方送货后,叶宁他们也用不了车了,所以叶卫明只能暂时的吧自己的装修大业搁置下来,老老实实地跟着叶宁他们在山上等着补货。
  厂子里的事情很多,叶等机器到货的空隙,叶宁每天都得往厂里跑一趟,第三天的时候,远在帝都的汪先生也到了。
  叶宁存心锻炼陈素芳,这次她只在旁边辅助,介绍产品,报价的活她都放手交给了陈素芳。
  陈素芳也没让她失望,带着汪先生在厂区各处逛了一遍,详细的介绍了他们的机器和原料后,给厂里拉了一个大单。
  汪先生的资本比马大姐可要充足,见衣裳的品质和款式都没得挑,他大手一挥就要把仓库里的商品一口气给包圆了。
  说实话,当时叶宁和陈素芳都有些怀疑直接的耳朵,叶宁更是不放心的确认了一遍:“您是说要我们仓库里所有的库存?”
  叶宁抬手从库管的桌子上拿过记录库存的登记本:“现在我们库房里有大衣三千四百件,棉衣一千五百件、衬衣一千两百件,休闲裤、牛仔裤两千八百件,你确定全要?”
  汪先生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对,全要!”
  叶宁和陈素芳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了自己狂喜的脸:“好的,我马上就让库管清点库存,然后您先去办公室坐一会儿,喝喝茶,我们这边算账可能需要一些时间。”
  汪先生虽然钱多,但是人可不傻,被叶宁领着往外走的时候,还不忘问道:“我一次性买了这么多,你们这批发价……”
  叶宁连忙回道:“你可是我们厂的大客户,这批发价我们都按照最低的给你,六点五折,我们厂里价格最贵的加厚款带毛领大衣,你这边的批发价才一百二十二一件!”
  汪先生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那毛衣样式讲究,用来也好,自己拿到帝都后,卖个两三百块钱还是没有问题的。
  叶宁这边忙着接待大金主,陈素芳则是把在车间里守着的周巧珍也喊了过来,两人一个算账,一个清点起了货物。
  接待汪先生的时候周巧珍不在,这会儿她听陈素芳说完后,也是不敢置信地瞪大了眼睛:“咱们厂里这么多的库存,就这么一单就给清空了?”
  陈素芳心悦诚服地感叹道:“谁说不是呢,要不说还是大老板有能耐呢,要不是她认识这么豪气的大老板,我们厂里的这些衣裳还不知道要卖多久呢。”
  陈素芳的办公室叶宁是准备了茶叶的,紫砂壶也有,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没有像样的茶台,只能从一旁的暖水壶里倒热水出来泡茶。
  叶宁给汪先生泡茶的时候,心里想着为了厂里的脸面,回头还得弄个好看的茶台摆在厂长办公室里,回头要来了客户,往茶台前面一坐,小茶一泡,那小格调不是一下子就拉满了吗。
  不过汪先生也不在意这些,他听叶宁闲聊间提到她在山上还有茶园的时候,表现得很感兴趣。
  叶宁当即就拍着胸口保证道:“茶苗今年才种下,要明年才有产出,等到明年清明,我一定给您寄一些茶尝鲜!”
  汪先生虽然土生土长的帝都人,但是为人很是谦逊,当即也笑道:“行啊,那我就等着喝叶老板你的好茶了。”
  叶宁难得遇到一个这么有实力的客户,陪着对方等陈素芳她们那边清点货物的时候,她也拿出了自己所有的交际能力,和对方从家常聊到国家大事。
  也是闲聊之后,叶宁才知道汪先生祖辈都有钱,前些年跟着父母受了很多罪,好在后面平反了,不但恢复了名誉,还得到了国家返还的资产,父母就只剩他一个独子了,这两年也是随他折腾的。
  听说对方之前为了做生意,卖掉了帝都二环的一整套四合院的时候,叶宁羡慕的泪水差点从嘴角流了出来:“听起来汪先生您在帝都还不止一套房产?虽然这么说可能有些冒昧,但是以后您要再打算出售房产,不如先联系我?虽然我还没有去过帝都,但是我一直都有在帝都置业的打算!”
  第225章 二合一
  汪先生闻言朗声笑了起来:“没想到叶老板你还有这样的想法, 不过这些年我们那边发展得还不错。不瞒你说,我家里确实还有两处老宅子,不过短期内没打算出手。你要在帝都买房的话, 不如等你以后来帝都了,我带你四处转转, 说不定有意外收获。”
  汪先生不是败家子,相反他也是敢想敢干的人物。
  之前想做生意卖房是没办法的事情,现在他的生意做得越来越顺当,自然就没有再卖房产的必要了。
  毕竟现在但凡是稍微有点远见的人, 都知道如帝都、深市、海城这样有政策倾斜的地方, 以后的房价肯定也是回越来越高的。
  不过这一年里, 外面的各种新奇东西如潮水一般涌了进来,帝都也有很多本地人开始向往起了出国淘金。据说美国、岛国,甚至于港城那边发展得都很好,那边的洗碗工一个月都能有大几千的工资。现在帝都也有很多人卖了房子出国赚外汇,所以市面上流通的房子还是挺多的。
  见叶宁感兴趣,汪先生看在这批物美价廉的货物上,也多了几分耐心:“你要是不喜欢四合院,现在还有国外的几个大华侨在建华侨村,一水的二十层高楼, 回家都要坐电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