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木门通七零 第35节
冯放这才回过神,忙不迭点头:“收,收的。” 开玩笑,这么粗一根金条,生意不好的时候,抵得上他大半个月的收购量了。
——像这样的大客户,可不是天天都能碰上的。
见金条上没有银行标识,冯放开口问道:“带发票了吗?”
来市里的路上,马玉书早就想好了应对的说辞,这会儿佯装惊讶地反问道:“还要发票啊?这金条是别人还不上货款,拿来抵债的。给我的时候就没有发票。要是这样,我这金条是不是卖不掉了?”
冯放听完,有些为难地挠挠头:“卖是能卖,只是您这金条数量大,没有发票,我收上来要担风险,收购价就很难按市价来了。”
马玉书一脸心疼地追问:“那你能给多少?我急等着用钱进货呢。要是卖不掉,我这生意可就没法做了。”
冯放作为散户,平常也没少遇到这种情况。想到今天早上金饰加工厂的板料回收价格是六百八一克,他试探着说:“您这情况有点棘手,我最多只能给你六百五一克。”
这个价格虽没达到马玉书的心理预期,但比在镇上卖还是贵一些。
怕答应得太痛快让冯放起疑,马玉书便皱着眉头,故作纠结了好一会儿,才一脸沮丧地说:“行吧,六百五低是低了点,可谁让我急着用钱呢,只能吃点亏了。”
冯放也没想到今天能碰上这样的好事,想到这单生意里的差价,他还不忘笑容满面地安慰马玉书:“没事,这金价一天一个样。听说打仗的那两个国家有和解的意思,这金价说不定哪天就降了,您早点把金子卖了换成钱,也算是不担风险、落袋为安了。”
第38章 商量好价格,检验过……
商量好价格, 检验过金条后,冯放当即就掏出手机给马玉书算账。
“你这金条正好五百克,按照六百五一克算, 我就该给你三十二万零五千块钱。”说完冯放扭头看向马玉书:“大姐,是这个数没错吧?”
马玉书掏出手机点开计算器仔细算了一遍, 确认无误后,她点了点头:“没错,是这个数。”
冯放点了点头,朝马玉书晃了晃手机:“我是给你转银行卡还是?”
马玉书低头沉思了一会儿, 抬头问道:“二十万转银行卡, 剩下的转飞信行吗?”
冯放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行啊, 顺手的事儿,你把银行卡报给我,我先给你转银行卡的这些。”
看着手里这根沉甸甸的金条,想到自己这单生意能赚到的钱,冯放看马玉书的眼神都快跟看财神爷没什么两样了。
手里的钱不够,冯放打电话申请够资金后,又十分有耐心的按照马玉书的要求给她转够了货款。
收到钱后,马玉书没动银行卡里的钱,只把飞信里的钱凑了凑给叶宁转了十五万。
马玉书想得明白, 女儿要往返两个世界做生意, 手里只有金条也不行,账户上也得多留点钱应急,保不齐什么时候就派上用场了。
此时叶宁和叶卫明吃完午饭已经好一会儿,见老爸不待在屋里看电视,坐在屋檐下跟个空巢老人一样,她一下子心血来潮, 主动提出要带对方玩游戏。
马玉书转账过来的时候,叶宁正带着老父亲在峡谷嘎嘎乱杀呢。
正是打团的关键时期,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叶宁没顾得上回消息,等一局结束后,她才退出游戏给母上大人打电话问情况:“怎么突然给我转钱了?”
马玉书平常没少刷视频,怕自己的手机被监听,也没说得太清楚,只含糊道:“就是卖东西赚的钱嘛,给你转点零花钱。”
知道马玉书说的是黄金,叶宁也没打破砂锅问到底,现在的手机可怕到你前脚跟朋友说了要买什么东西,后脚各种短视频软件、网购软件就开始库库给你推送同类的商品了,卖黄金这种敏感的话题,还是别在电话里说的好。
金子的事情可以等马玉书回家后再说,现在叶宁关心的只有一点:“您晚上住哪里。”
见马玉书打着电话,冯放也不好说太多,只压低声音道:“大姐,钱我转给你了,我就不耽搁你打电话了,下次要卖黄金,还找我啊。”
马玉书胡乱地点了点头,朝冯放挥了挥手:“嗯嗯,麻烦你了。”
送走冯放后,马玉书才压低了声音接着说道:“不一定,时间还早,我先看有没有到镇上的顺风车,要是能打到顺风车,我就赶得回来。”
叶宁不放心地叮嘱道:“顺风车、黑车都不安全,你还是在市里找个酒店睡一晚,明天早上再回来吧。”
一旁的叶卫明也出生附和:“对,我和闺女在家里好好的,你别担心,用不着赶这点时间。”
丈夫和女儿的关心让马玉书十分受用,她淡笑着回:“嗯,我心里有数。”
既然丈夫和女儿都这么说了,马玉书也没坚持要今天回去,她先在车站附近定了个酒店,随后又打车去了叶家以前附近的菜市场。
叶卫明最爱吃这菜市场里一家卤菜店里的卤鹅了,叶宁也喜欢吃这家的糊辣壳鸡爪。
镇上卤菜店的味道可没这家好,好不容易来了一趟市里,马玉书就想着多卖一些回去。
“老板,我要五只卤鹅、五斤糊辣壳鸡爪,五斤柠檬鸡爪,麻烦你都给我抽真空。”
卤菜的老板本来只震惊于数量,等抬头看到人后,那就更意外了:“哟,马姐,好久没见到你了,一下子买这么多,是要给谁寄?”
家里出了事后,马玉书很快就卖掉了房子搬走了,城里邻里关系不像村里那样亲近,住叶家对面的邻居都不知道他家的事情,就更别说楼下菜市场卖卤菜的商家了。
马玉书不想遇到一个稍微相熟的人就去诉说自家的遭遇,只扯了扯嘴角,语气淡淡地说道:“不是,是我搬家了,现在已经没住这里了,我丈夫和女儿都喜欢吃你家的卤菜,所以我今天是特意过来买卤菜的。”
卤菜店的老板给马玉书打包好她要的卤菜数量后,闲话家常般问道:“搬到哪里去了?要是远的话,我们可以加个飞信,以后你要买什么直接给我发信息,我叫跑腿给你送,满两百就由我出跑腿费。”
马玉书闻言有些心动,不过她还是老实回道:“回老家了,不在市里。”
卤菜店老板实在不愿意放过马玉书这个老顾客,犹不死心地推销道:“老家也没关系,我记得你是本地人,我可以给你抽好真空寄快递,同市最晚第二天也就到了。”
“别说是现在了,就是三伏天,我都有在外地上班的客人让我寄卤肉卤菜的,从来就没出过岔子。”
想到丈夫和女儿对这家卤菜的推崇程度,马玉书也没再拒绝,当即就掏出手机加了老板的飞信。
叶宁和叶卫明不知道自己马上就有口福了,父女两凑在一起玩了一下午的游戏,直到天黑肚子咕咕作响了,才想起该煮晚饭了。
叶宁坐在叶卫明身旁,眼巴巴地看着他问:“老爸,我们晚上吃啥?”
叶卫明低头沉思了片刻后,开口道:“都这个点了,要不用剩下的鸡汤煮个鸡汤面?”
今天是叶卫明第一次接触游戏,以前他只看女儿各种游戏都玩得很起劲,并不理解这能有什么乐趣,今天这么上手一试,他才发现这玩意儿能让这么多小年轻沉迷其中,还真是有一定道理的。
他一个意志力坚定的中年人,玩上手后都不由得沉溺其中忘记时间了,就更别说那些意志力薄弱的青少年了。
话说回来,叶宁不会炒菜,往鸡汤里下面还是可以的,甚至鸡汤面出来之前,她还顺手从院子里拔了几颗小白菜烫熟了均衡晚餐的营养。
中间马玉书不放心父女两,还打了视频电话回来问他们晚饭吃的什么。
收到女儿发来的面条的照片后,马玉书虽然觉得两人有些糊弄,却也忍着没多唠叨。
——毕竟爷俩都是油瓶倒了都不会伸手扶一下的主,能想到往面里加青菜,已经很值得肯定了。
在市里休息了一晚上后,马玉书到底是没给自己买什么东西,一大早就拎着打包好卤菜坐上了最早的那一班车。
然而马玉书拎着大包小包回到村里时,人还没走进院子,就听到丈夫用亢奋得几乎快破音的嗓音在吼着什么。
“快给我加血!给我加血!我刚拿的三杀,现在可不能死。”
“来了,来了,哎呀,对面打野经济太高了,我没能来得及。”
“完了,对面打野拿了我的赏金,后面我们更打不动他了。”
“没事,打团、打团,我用技能把他定住,你们有什么技能都扔他身上就行了。”
“额,中路没跟上,没事,高地塔还在,等会儿拿波龙,还有得打。”
父女俩的话听得马玉书云里雾里的,等她打开院门凑近一瞧,一眼就看到父女两手机屏幕上相似的画面。
马玉书放下手里的袋子,一脸疑惑地问:“玩游戏呢?这游戏我见人玩过,不是互相打架的游戏吗,你们俩怎么不打人,咦,怎么屏幕都是灰的?”
叶宁、叶卫明:……
第39章 见她这个样子,顾骁心中……
乡下的生活总是很平淡的, 在叶宁脱掉外套穿上短袖的时候,又到了和顾骁约定好要交易的十五号。
怕肉坏,叶宁特意起了个大早, 凌晨四点钟就开着三轮车去了镇上的屠宰场。
自从各个乡镇都建立了屠宰点后,现在农村也不允许自己屠宰生猪了, 说是没有经过检疫。很难说这项规定与这几年年年闹猪瘟有没有关系。虽然规定也没定得那么死,村里人过年自己请畜牧局的工作人员检疫过后再杀年猪也是可以的,但只有一点,杀了猪不能卖肉牟利。要是卖了, 没人举报还好, 要是和自家不对付的人举报了, 那罚款可不是开玩笑的,少则五万,多则十万。
现在不是年关,也过了老百姓大量买肉做香肠腊肉的高峰期,叶宁到屠宰场的时候,在屠宰场外面排队的都是各个乡镇肉摊的老板。
屠宰场人来人往的,相熟的人凑到一起,免不了要聊会儿天,排在叶宁前面的两个人就支着一条腿抽着烟聊了起来。
其中有个大叔是开着三轮车来的, 车兜里用绳网套着两头活猪。那两头猪身上没什么脏物, 粉白粉白的,看着竟然还有几分可爱。
都是内行人,聊天的另一人也注意到了车上的两头猪:“老王,你这两头猪好啊,皮粉毛亮的,乡下收来的粮食猪吧?”
两头猪的主人狠狠吸了一口手指间夹着的香烟, 点头道:“是啊,老丈人自家养的猪,这两头还是去年的大肥猪,过年没卖完,留到了现在。”
另一人有些惊讶:“都要杀了?你那个铺子一天卖不掉两头吧?”
姓王的中年人点了点头:“是啊,我那里要一头就够了,多的一头你要不?不要的话我就卖给屠宰场了。”
“我不要,粮食猪比养殖场的猪肉价贵上好几块,我那摊子一向卖的饲料猪,你这猪我拿去可卖不上价。”另一人忙不迭地摆了摆手,随后又有些疑惑地问:“你自己就开着肉铺,这么好的猪,多养两天慢慢卖多好啊,卖给屠宰场可不划算。”
老王一脸无奈地说道:“养不住了,我那老丈人中风了,现在还在医院住着,我住在镇上,我媳妇现在在医院伺候他,村里的这些猪鸭鸡鹅都没人照顾了,今天都得赶紧处理掉。”
“啊,好好的怎么中风了?”
老王摆了摆手道:“年纪大了吧,毕竟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之前我们也让他别养这些牲畜了,赚不了几个钱不说,还累人,现在村里人养两头猪的都少了,我那老丈人足足养了八头,每次我跟媳妇儿回她娘家,都要替老爷子满山砍煮猪食的柴火。”
如今肉价虽然没有前两年二三十块一斤的行情了,但是饲料猪十二三块,农家土猪肉却要卖十八、九块。也不是人人舌头都那么灵,都能够吃出两种肉的差别,所以这高价的土猪肉,消费者一般都是在相熟的肉摊上购买。要不是常年卖土猪肉的,你就是弄了土猪去卖,客人们也是不会认可的。
屠宰场也收生猪,价格虽然不如屠宰后散卖赚得多,但也是没有办法的。
一通闲聊下来,两人皆是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叶宁见两人聊完了,才踱步上去小声问道:“叔叔,你要卖这猪的话,能不能卖给我啊。”
其实老王刚才就注意到了叶宁,原因无他,小姑娘藏不住事,听他们聊天时那巴不得把两只耳朵都竖起来的样子太明显了。
本来老王心里还有些奇怪,叶宁看着年纪不大,怎么都不像是做猪肉生意的。这会儿听叶宁说要买猪,老王先是怔愣了一会儿,反应过来后当即点头:“可以是可以,不过这猪可不少,两三百斤呢,你要得完吗?”
也就是看在叶宁年纪小的份上,老王才会这么贴心地提醒。
叶宁点了点头:“要得完,土猪现在可不好买,我家亲戚多,家里要办席,要得本来就多,不然我也不会这会儿来排队了。”
被叶宁这么一提醒,老王也反应了过来,两人一个要卖,一个要买,可谓是一拍即合,当即就开着三轮车去了屠宰场称生猪的地方。
粮食猪不比吃饲料长大的养殖猪,叶宁特意挑了较肥的一头,上秤一称也才两百三十六斤。听说这猪都养了一年多了,这要是喂的饲料,怎么也能长到三百多斤了。
叶宁年纪小,老王也没坑她,按照市价,给她报的价格只比今日屠宰场土猪生猪的收购价贵一点点:“屠宰场收购价是十二块四毛,我给你算十三,三千零六十八,零头不要,你给我三千就行。”
对于价钱叶宁没有异议,痛快地就给了钱。
很快就轮到叶宁他们的轮次了,交了检疫费和屠宰钱后,屠宰场的工作人员很快就把两头猪拖走了。
叶宁没有经验,没带能接猪血的盆子,还花钱在屠宰场买了一个铁盆。见她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姑娘,屠宰场的工作人员还顺手帮她把分成两扇的猪肉抬到了三轮车上。
叶宁感谢之余,还不忘追问道:“麻烦问一下,我想再买点牛肉和羊肉,该去哪里买啊。”
工作人员给叶宁指了屠宰场卖肉的地方,叶宁骑着三轮车过去,看到一个很大的瓷砖台子,上面摆满了猪牛羊肉,那些没带生猪的老板都挤在那里进货。
——像这样的大客户,可不是天天都能碰上的。
见金条上没有银行标识,冯放开口问道:“带发票了吗?”
来市里的路上,马玉书早就想好了应对的说辞,这会儿佯装惊讶地反问道:“还要发票啊?这金条是别人还不上货款,拿来抵债的。给我的时候就没有发票。要是这样,我这金条是不是卖不掉了?”
冯放听完,有些为难地挠挠头:“卖是能卖,只是您这金条数量大,没有发票,我收上来要担风险,收购价就很难按市价来了。”
马玉书一脸心疼地追问:“那你能给多少?我急等着用钱进货呢。要是卖不掉,我这生意可就没法做了。”
冯放作为散户,平常也没少遇到这种情况。想到今天早上金饰加工厂的板料回收价格是六百八一克,他试探着说:“您这情况有点棘手,我最多只能给你六百五一克。”
这个价格虽没达到马玉书的心理预期,但比在镇上卖还是贵一些。
怕答应得太痛快让冯放起疑,马玉书便皱着眉头,故作纠结了好一会儿,才一脸沮丧地说:“行吧,六百五低是低了点,可谁让我急着用钱呢,只能吃点亏了。”
冯放也没想到今天能碰上这样的好事,想到这单生意里的差价,他还不忘笑容满面地安慰马玉书:“没事,这金价一天一个样。听说打仗的那两个国家有和解的意思,这金价说不定哪天就降了,您早点把金子卖了换成钱,也算是不担风险、落袋为安了。”
第38章 商量好价格,检验过……
商量好价格, 检验过金条后,冯放当即就掏出手机给马玉书算账。
“你这金条正好五百克,按照六百五一克算, 我就该给你三十二万零五千块钱。”说完冯放扭头看向马玉书:“大姐,是这个数没错吧?”
马玉书掏出手机点开计算器仔细算了一遍, 确认无误后,她点了点头:“没错,是这个数。”
冯放点了点头,朝马玉书晃了晃手机:“我是给你转银行卡还是?”
马玉书低头沉思了一会儿, 抬头问道:“二十万转银行卡, 剩下的转飞信行吗?”
冯放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行啊, 顺手的事儿,你把银行卡报给我,我先给你转银行卡的这些。”
看着手里这根沉甸甸的金条,想到自己这单生意能赚到的钱,冯放看马玉书的眼神都快跟看财神爷没什么两样了。
手里的钱不够,冯放打电话申请够资金后,又十分有耐心的按照马玉书的要求给她转够了货款。
收到钱后,马玉书没动银行卡里的钱,只把飞信里的钱凑了凑给叶宁转了十五万。
马玉书想得明白, 女儿要往返两个世界做生意, 手里只有金条也不行,账户上也得多留点钱应急,保不齐什么时候就派上用场了。
此时叶宁和叶卫明吃完午饭已经好一会儿,见老爸不待在屋里看电视,坐在屋檐下跟个空巢老人一样,她一下子心血来潮, 主动提出要带对方玩游戏。
马玉书转账过来的时候,叶宁正带着老父亲在峡谷嘎嘎乱杀呢。
正是打团的关键时期,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叶宁没顾得上回消息,等一局结束后,她才退出游戏给母上大人打电话问情况:“怎么突然给我转钱了?”
马玉书平常没少刷视频,怕自己的手机被监听,也没说得太清楚,只含糊道:“就是卖东西赚的钱嘛,给你转点零花钱。”
知道马玉书说的是黄金,叶宁也没打破砂锅问到底,现在的手机可怕到你前脚跟朋友说了要买什么东西,后脚各种短视频软件、网购软件就开始库库给你推送同类的商品了,卖黄金这种敏感的话题,还是别在电话里说的好。
金子的事情可以等马玉书回家后再说,现在叶宁关心的只有一点:“您晚上住哪里。”
见马玉书打着电话,冯放也不好说太多,只压低声音道:“大姐,钱我转给你了,我就不耽搁你打电话了,下次要卖黄金,还找我啊。”
马玉书胡乱地点了点头,朝冯放挥了挥手:“嗯嗯,麻烦你了。”
送走冯放后,马玉书才压低了声音接着说道:“不一定,时间还早,我先看有没有到镇上的顺风车,要是能打到顺风车,我就赶得回来。”
叶宁不放心地叮嘱道:“顺风车、黑车都不安全,你还是在市里找个酒店睡一晚,明天早上再回来吧。”
一旁的叶卫明也出生附和:“对,我和闺女在家里好好的,你别担心,用不着赶这点时间。”
丈夫和女儿的关心让马玉书十分受用,她淡笑着回:“嗯,我心里有数。”
既然丈夫和女儿都这么说了,马玉书也没坚持要今天回去,她先在车站附近定了个酒店,随后又打车去了叶家以前附近的菜市场。
叶卫明最爱吃这菜市场里一家卤菜店里的卤鹅了,叶宁也喜欢吃这家的糊辣壳鸡爪。
镇上卤菜店的味道可没这家好,好不容易来了一趟市里,马玉书就想着多卖一些回去。
“老板,我要五只卤鹅、五斤糊辣壳鸡爪,五斤柠檬鸡爪,麻烦你都给我抽真空。”
卤菜的老板本来只震惊于数量,等抬头看到人后,那就更意外了:“哟,马姐,好久没见到你了,一下子买这么多,是要给谁寄?”
家里出了事后,马玉书很快就卖掉了房子搬走了,城里邻里关系不像村里那样亲近,住叶家对面的邻居都不知道他家的事情,就更别说楼下菜市场卖卤菜的商家了。
马玉书不想遇到一个稍微相熟的人就去诉说自家的遭遇,只扯了扯嘴角,语气淡淡地说道:“不是,是我搬家了,现在已经没住这里了,我丈夫和女儿都喜欢吃你家的卤菜,所以我今天是特意过来买卤菜的。”
卤菜店的老板给马玉书打包好她要的卤菜数量后,闲话家常般问道:“搬到哪里去了?要是远的话,我们可以加个飞信,以后你要买什么直接给我发信息,我叫跑腿给你送,满两百就由我出跑腿费。”
马玉书闻言有些心动,不过她还是老实回道:“回老家了,不在市里。”
卤菜店老板实在不愿意放过马玉书这个老顾客,犹不死心地推销道:“老家也没关系,我记得你是本地人,我可以给你抽好真空寄快递,同市最晚第二天也就到了。”
“别说是现在了,就是三伏天,我都有在外地上班的客人让我寄卤肉卤菜的,从来就没出过岔子。”
想到丈夫和女儿对这家卤菜的推崇程度,马玉书也没再拒绝,当即就掏出手机加了老板的飞信。
叶宁和叶卫明不知道自己马上就有口福了,父女两凑在一起玩了一下午的游戏,直到天黑肚子咕咕作响了,才想起该煮晚饭了。
叶宁坐在叶卫明身旁,眼巴巴地看着他问:“老爸,我们晚上吃啥?”
叶卫明低头沉思了片刻后,开口道:“都这个点了,要不用剩下的鸡汤煮个鸡汤面?”
今天是叶卫明第一次接触游戏,以前他只看女儿各种游戏都玩得很起劲,并不理解这能有什么乐趣,今天这么上手一试,他才发现这玩意儿能让这么多小年轻沉迷其中,还真是有一定道理的。
他一个意志力坚定的中年人,玩上手后都不由得沉溺其中忘记时间了,就更别说那些意志力薄弱的青少年了。
话说回来,叶宁不会炒菜,往鸡汤里下面还是可以的,甚至鸡汤面出来之前,她还顺手从院子里拔了几颗小白菜烫熟了均衡晚餐的营养。
中间马玉书不放心父女两,还打了视频电话回来问他们晚饭吃的什么。
收到女儿发来的面条的照片后,马玉书虽然觉得两人有些糊弄,却也忍着没多唠叨。
——毕竟爷俩都是油瓶倒了都不会伸手扶一下的主,能想到往面里加青菜,已经很值得肯定了。
在市里休息了一晚上后,马玉书到底是没给自己买什么东西,一大早就拎着打包好卤菜坐上了最早的那一班车。
然而马玉书拎着大包小包回到村里时,人还没走进院子,就听到丈夫用亢奋得几乎快破音的嗓音在吼着什么。
“快给我加血!给我加血!我刚拿的三杀,现在可不能死。”
“来了,来了,哎呀,对面打野经济太高了,我没能来得及。”
“完了,对面打野拿了我的赏金,后面我们更打不动他了。”
“没事,打团、打团,我用技能把他定住,你们有什么技能都扔他身上就行了。”
“额,中路没跟上,没事,高地塔还在,等会儿拿波龙,还有得打。”
父女俩的话听得马玉书云里雾里的,等她打开院门凑近一瞧,一眼就看到父女两手机屏幕上相似的画面。
马玉书放下手里的袋子,一脸疑惑地问:“玩游戏呢?这游戏我见人玩过,不是互相打架的游戏吗,你们俩怎么不打人,咦,怎么屏幕都是灰的?”
叶宁、叶卫明:……
第39章 见她这个样子,顾骁心中……
乡下的生活总是很平淡的, 在叶宁脱掉外套穿上短袖的时候,又到了和顾骁约定好要交易的十五号。
怕肉坏,叶宁特意起了个大早, 凌晨四点钟就开着三轮车去了镇上的屠宰场。
自从各个乡镇都建立了屠宰点后,现在农村也不允许自己屠宰生猪了, 说是没有经过检疫。很难说这项规定与这几年年年闹猪瘟有没有关系。虽然规定也没定得那么死,村里人过年自己请畜牧局的工作人员检疫过后再杀年猪也是可以的,但只有一点,杀了猪不能卖肉牟利。要是卖了, 没人举报还好, 要是和自家不对付的人举报了, 那罚款可不是开玩笑的,少则五万,多则十万。
现在不是年关,也过了老百姓大量买肉做香肠腊肉的高峰期,叶宁到屠宰场的时候,在屠宰场外面排队的都是各个乡镇肉摊的老板。
屠宰场人来人往的,相熟的人凑到一起,免不了要聊会儿天,排在叶宁前面的两个人就支着一条腿抽着烟聊了起来。
其中有个大叔是开着三轮车来的, 车兜里用绳网套着两头活猪。那两头猪身上没什么脏物, 粉白粉白的,看着竟然还有几分可爱。
都是内行人,聊天的另一人也注意到了车上的两头猪:“老王,你这两头猪好啊,皮粉毛亮的,乡下收来的粮食猪吧?”
两头猪的主人狠狠吸了一口手指间夹着的香烟, 点头道:“是啊,老丈人自家养的猪,这两头还是去年的大肥猪,过年没卖完,留到了现在。”
另一人有些惊讶:“都要杀了?你那个铺子一天卖不掉两头吧?”
姓王的中年人点了点头:“是啊,我那里要一头就够了,多的一头你要不?不要的话我就卖给屠宰场了。”
“我不要,粮食猪比养殖场的猪肉价贵上好几块,我那摊子一向卖的饲料猪,你这猪我拿去可卖不上价。”另一人忙不迭地摆了摆手,随后又有些疑惑地问:“你自己就开着肉铺,这么好的猪,多养两天慢慢卖多好啊,卖给屠宰场可不划算。”
老王一脸无奈地说道:“养不住了,我那老丈人中风了,现在还在医院住着,我住在镇上,我媳妇现在在医院伺候他,村里的这些猪鸭鸡鹅都没人照顾了,今天都得赶紧处理掉。”
“啊,好好的怎么中风了?”
老王摆了摆手道:“年纪大了吧,毕竟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之前我们也让他别养这些牲畜了,赚不了几个钱不说,还累人,现在村里人养两头猪的都少了,我那老丈人足足养了八头,每次我跟媳妇儿回她娘家,都要替老爷子满山砍煮猪食的柴火。”
如今肉价虽然没有前两年二三十块一斤的行情了,但是饲料猪十二三块,农家土猪肉却要卖十八、九块。也不是人人舌头都那么灵,都能够吃出两种肉的差别,所以这高价的土猪肉,消费者一般都是在相熟的肉摊上购买。要不是常年卖土猪肉的,你就是弄了土猪去卖,客人们也是不会认可的。
屠宰场也收生猪,价格虽然不如屠宰后散卖赚得多,但也是没有办法的。
一通闲聊下来,两人皆是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叶宁见两人聊完了,才踱步上去小声问道:“叔叔,你要卖这猪的话,能不能卖给我啊。”
其实老王刚才就注意到了叶宁,原因无他,小姑娘藏不住事,听他们聊天时那巴不得把两只耳朵都竖起来的样子太明显了。
本来老王心里还有些奇怪,叶宁看着年纪不大,怎么都不像是做猪肉生意的。这会儿听叶宁说要买猪,老王先是怔愣了一会儿,反应过来后当即点头:“可以是可以,不过这猪可不少,两三百斤呢,你要得完吗?”
也就是看在叶宁年纪小的份上,老王才会这么贴心地提醒。
叶宁点了点头:“要得完,土猪现在可不好买,我家亲戚多,家里要办席,要得本来就多,不然我也不会这会儿来排队了。”
被叶宁这么一提醒,老王也反应了过来,两人一个要卖,一个要买,可谓是一拍即合,当即就开着三轮车去了屠宰场称生猪的地方。
粮食猪不比吃饲料长大的养殖猪,叶宁特意挑了较肥的一头,上秤一称也才两百三十六斤。听说这猪都养了一年多了,这要是喂的饲料,怎么也能长到三百多斤了。
叶宁年纪小,老王也没坑她,按照市价,给她报的价格只比今日屠宰场土猪生猪的收购价贵一点点:“屠宰场收购价是十二块四毛,我给你算十三,三千零六十八,零头不要,你给我三千就行。”
对于价钱叶宁没有异议,痛快地就给了钱。
很快就轮到叶宁他们的轮次了,交了检疫费和屠宰钱后,屠宰场的工作人员很快就把两头猪拖走了。
叶宁没有经验,没带能接猪血的盆子,还花钱在屠宰场买了一个铁盆。见她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姑娘,屠宰场的工作人员还顺手帮她把分成两扇的猪肉抬到了三轮车上。
叶宁感谢之余,还不忘追问道:“麻烦问一下,我想再买点牛肉和羊肉,该去哪里买啊。”
工作人员给叶宁指了屠宰场卖肉的地方,叶宁骑着三轮车过去,看到一个很大的瓷砖台子,上面摆满了猪牛羊肉,那些没带生猪的老板都挤在那里进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