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他的夫人对前路充满忧心,方成钰却满怀希望。
南诏府或是地狱,也可能是往上爬的登云梯。
前面三十多年,他每一步都走得很稳,如今,机会摆在了面前,他必须抓住。
十月中,谷栖山抵达南诏府。
方成钰也前后脚赶到,他们一家子都有些无法适应南诏的瘴气,幸得滇南王赠药,才调养好了身子。
方成钰与谷栖山一文一武,迅速接管南诏府上下事务,将人心浮动的南诏府重新稳定下来,一切都有了良好的开局。
奏折传回京城,西南门户安稳,大家都松了口气。
除了给朝廷的奏章,谷栖山还给萧晏辞单独写了一封,信中提及了另一件事。
萧晏辞拿着那封信回了东宫,打算与陆知苒商议一番。
不想,陆知苒手里也拿着一封信,两人面面相觑,都笑了。
萧晏辞道:“让我猜猜,你那封信,定是寒衣写来的吧?”
陆知苒点头,“你那封信是谷将军写的?”
萧晏辞也点头。
两个人把两封信摆在一处,他俩说的其实都是同一件事。
滇南王今年要亲自到京城送年礼,谷栖山想请萧晏辞帮忙,让戈叙白今年年底能回京述职,双方找机会见一面。
若戈叙白通过了滇南王的考验,他就收拾收拾,准备娶媳妇了。
若戈叙白没有通过考验,此事便就此作罢。
两个人的亲事已经谈了两年多,中间发生了很多事,便一直耽搁着,没有真正定下。
再者,也是滇南王不舍将孙女远嫁,即便有谷栖山作保,但他们都没有亲眼看到戈叙白,不知其为人秉性如何,始终无法放心。
谷栖山调任南诏府,途经滇南,自然少不得与故人重聚。
自家徒弟的亲事,谷栖山比任何人都操心。
这两年间,戈叙白已经不止一次给他写信,想要推进亲事,但谷栖山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
直到他亲见了滇南王和世子叶衔峰,才将此事重新提起。
叶寒衣也惦记着这事呢,她给陆知苒写信,便是想请萧晏辞帮忙之意。
萧晏辞看着叶寒衣的信,嗤笑一声,“这丫头这是生怕戈叙白入不了祖父的眼啊,这才巴巴地写信过来让我们帮忙。真是恨嫁。”
陆知苒嗔他一眼,“男婚女嫁再正常不过,寒衣和戈将军两情相悦,平白耽搁这么长时间,便是着急也是人之常情。你身为表兄,理应多从中帮衬一番。”
萧晏辞想了想,“若来的是我舅舅,戈叙白倒是好过关些,我舅舅性子直,没那么多弯弯绕。但来人是我外祖父,戈叙白这关就没那么好过了。”
他这一说,把陆知苒也说得紧张了起来。
她这个外孙媳妇也是第一次见滇南王这个外祖父呢。
若他不喜自己,陆知苒心里也会难受。
“滇南王,他为人很严苛吗?”
萧晏辞看出她的紧张,戏谑地道:“怎么还叫滇南王?这般生分?”
陆知苒顿了顿,这才改口唤了声外祖父。
萧晏辞这才道:“外祖父御下严格,不苟言笑,他手底下的兵无人不敬畏他,舅舅亦是。不过,他只有在用兵的时候严格,对小辈很亲和。”
“母妃在的时候最宠母妃,母妃入宫了,他最疼的便是寒衣那丫头。眼下为寒衣择婿,他自然会格外谨慎。加上有我母妃远嫁在前,他应当是不愿让寒衣远嫁的。”
第492章 很看重这一胎
陆知苒听罢,也不由为叶寒衣和戈叙白捏了把汗。
萧晏辞话锋一转,“外祖父固然不想让寒衣远嫁,但如果戈叙白过了他那关,他也不会横加阻拦。外祖父很疼寒衣。”
他又笑,“当然,也很疼我。”
语气中带着一股难掩的骄傲。
陆知苒听了这话,却又莫名紧张起来。
那是萧晏辞的外祖父,是他最重要的长辈之一。
以往的她面对柔贵妃都不会紧张,也不会因自己的二嫁之身感到自惭形秽,因为当时的她,只想扮演好瑾王妃的角色。
如今,她的心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她开始真正在意他家人的看法。
萧晏辞握住她的手,语气坚定,“他见了你,定会喜欢。没有人会不喜欢你。”
陆知苒被他这话逗笑了,方才的紧张感一扫而空。
“我又不是银子,哪有那么讨人喜欢。”
他一脸认真,“谁说的?我就不喜欢银子,只喜欢你。”
陆知苒闻言,面颊微微热了起来,心头似被什么东西暖暖的熨帖着,嘴上却笑话他。
“你那是不喜欢银子吗?是银子不喜欢你。”
萧晏辞:……
秋日的天气最是舒爽,陆知苒的胃口好转,甚至有些过于好了。
她吃饭的那股劲,让萧晏辞想到了当初的萧宝珠。
并非不想让她吃,而是蒋南笙说过,孕妇不宜进补太过,以免胎儿过大,引发难产。
但陆知苒嘴馋,萧晏辞又不忍心不让她吃,最后只能陪着她一块儿吃,并且加快速度,从她的嘴里抢吃的。
如此,她解了馋,又不至于吃太撑。
但这么吃了一个月下来,萧晏辞肉眼可见地胖了,下巴都多了一层肉。
不知道的,还以为萧晏辞才是怀孕的那个呢。
柔贵妃见到除了小腹凸起,其他地方依旧纤细的陆知苒,再看到脸胖了一圈的萧晏辞,险些怀疑陆知苒被苛待了。
萧晏辞:……承受了太多。
滇南王自请入京述职的奏折送到了京城,德丰帝批复了。
西平那边,头两年任宗平奉命接管军务,西平内部局势尚不稳定,是以两年都没人入京述职。
今年西平内部权利更迭和磨合基本成型,戈叙白这才上折入京述职。
任宗平是德丰帝派去西平的心腹,如今三年过去,德丰帝定然想亲口听听任宗平说说西平军如今的局势。
萧晏辞将西平的奏折批复了,没有上禀德丰帝。
如今他主理朝政,大部分政务都是他处理,只有特别重要的事情需要上禀德丰帝。
西平将领入京述职这样的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他便是没有上禀,德丰帝也没有理由兴师动众地责问。
此事关涉着叶寒衣与戈叙白的姻缘,他自然要帮一把。
但他能帮的也只有这么多了,戈叙白能否过了外祖父那一关,就看他自己了。
转眼到了十一月,天气开始慢慢变冷了。
陆知苒怀孕之后体热,反倒没有之前那般畏寒了。
她已经怀孕六个多月,肚子高高隆起,整个人都透着股雍容华贵的气质。
柔贵妃不便出宫,她便偶尔入宫,向柔贵妃请安。
每次她入宫,德丰帝也会到夕颜殿坐坐,看看她的怀相。
毕竟是萧晏辞的第一个孩子,德丰帝十分看重。
陆知苒每次见到德丰帝,都觉得他较之以往苍老了许多,他的背脊越发佝偻,身形也越发单薄。
殿内烧着地龙,陆知苒和柔贵妃都穿得轻薄,德丰帝却依旧穿着厚厚的袄子,他只略坐了一会儿,眼皮便有些发沉,柔贵妃与他说话,他也半晌才回过神来,反应变得十分迟钝。
陆知苒和柔贵妃互相对视一眼,彼此眼里都透着担忧。
德丰帝的身子已临近油尽灯枯,这个寒冬,他是否能熬得过去?
陆知苒向蒋南笙打探德丰帝的身子情况,蒋南笙没有直言,只道:“皇上很看重你这一胎。”
陆知苒心头微微一跳,心中立马便有了猜测。
德丰帝的时日已然不多了,但他没有亲眼看到自己诞下皇孙,便强撑着不肯闭眼。
陆知苒摸着自己的肚子,心中不禁升起一股沉甸甸的压力。
自己若是生了个公主,皇上是否会含恨而终?
陆知苒看着蒋南笙,第一次问出了那个问题。
“南笙,你能诊出我腹中是男是女吗?”
蒋南笙轻轻握了握她的手,眼神温和坚定,“孩子生下来之前,一切预判,都可能有误。最好的法子是什么都不用想,静待瓜熟蒂落。”
蒋南笙没有给她答案,但她温和坚定的态度却给了陆知苒无限的力量和底气。
她抛开了杂念,不再多想。
孩子已经揣在了肚子里,是男是女早已成定局,既然已经无法改变,那现在纠结也无意义,一切交给天意吧。
年前的半月,陆知苒收到了邢初雪的来信。
看罢,她不禁笑了。
“初雪也怀上了,现在已经有了三个多月身孕。”
萧宝珠和蒋南笙都为她高兴。
萧晏珩的身体羸弱,子嗣方面自然比旁人要艰难些,邢初雪受过伤,身子也需要调养恢复。
而今两人终于有了好消息,这自然是喜事一桩。
南诏府或是地狱,也可能是往上爬的登云梯。
前面三十多年,他每一步都走得很稳,如今,机会摆在了面前,他必须抓住。
十月中,谷栖山抵达南诏府。
方成钰也前后脚赶到,他们一家子都有些无法适应南诏的瘴气,幸得滇南王赠药,才调养好了身子。
方成钰与谷栖山一文一武,迅速接管南诏府上下事务,将人心浮动的南诏府重新稳定下来,一切都有了良好的开局。
奏折传回京城,西南门户安稳,大家都松了口气。
除了给朝廷的奏章,谷栖山还给萧晏辞单独写了一封,信中提及了另一件事。
萧晏辞拿着那封信回了东宫,打算与陆知苒商议一番。
不想,陆知苒手里也拿着一封信,两人面面相觑,都笑了。
萧晏辞道:“让我猜猜,你那封信,定是寒衣写来的吧?”
陆知苒点头,“你那封信是谷将军写的?”
萧晏辞也点头。
两个人把两封信摆在一处,他俩说的其实都是同一件事。
滇南王今年要亲自到京城送年礼,谷栖山想请萧晏辞帮忙,让戈叙白今年年底能回京述职,双方找机会见一面。
若戈叙白通过了滇南王的考验,他就收拾收拾,准备娶媳妇了。
若戈叙白没有通过考验,此事便就此作罢。
两个人的亲事已经谈了两年多,中间发生了很多事,便一直耽搁着,没有真正定下。
再者,也是滇南王不舍将孙女远嫁,即便有谷栖山作保,但他们都没有亲眼看到戈叙白,不知其为人秉性如何,始终无法放心。
谷栖山调任南诏府,途经滇南,自然少不得与故人重聚。
自家徒弟的亲事,谷栖山比任何人都操心。
这两年间,戈叙白已经不止一次给他写信,想要推进亲事,但谷栖山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
直到他亲见了滇南王和世子叶衔峰,才将此事重新提起。
叶寒衣也惦记着这事呢,她给陆知苒写信,便是想请萧晏辞帮忙之意。
萧晏辞看着叶寒衣的信,嗤笑一声,“这丫头这是生怕戈叙白入不了祖父的眼啊,这才巴巴地写信过来让我们帮忙。真是恨嫁。”
陆知苒嗔他一眼,“男婚女嫁再正常不过,寒衣和戈将军两情相悦,平白耽搁这么长时间,便是着急也是人之常情。你身为表兄,理应多从中帮衬一番。”
萧晏辞想了想,“若来的是我舅舅,戈叙白倒是好过关些,我舅舅性子直,没那么多弯弯绕。但来人是我外祖父,戈叙白这关就没那么好过了。”
他这一说,把陆知苒也说得紧张了起来。
她这个外孙媳妇也是第一次见滇南王这个外祖父呢。
若他不喜自己,陆知苒心里也会难受。
“滇南王,他为人很严苛吗?”
萧晏辞看出她的紧张,戏谑地道:“怎么还叫滇南王?这般生分?”
陆知苒顿了顿,这才改口唤了声外祖父。
萧晏辞这才道:“外祖父御下严格,不苟言笑,他手底下的兵无人不敬畏他,舅舅亦是。不过,他只有在用兵的时候严格,对小辈很亲和。”
“母妃在的时候最宠母妃,母妃入宫了,他最疼的便是寒衣那丫头。眼下为寒衣择婿,他自然会格外谨慎。加上有我母妃远嫁在前,他应当是不愿让寒衣远嫁的。”
第492章 很看重这一胎
陆知苒听罢,也不由为叶寒衣和戈叙白捏了把汗。
萧晏辞话锋一转,“外祖父固然不想让寒衣远嫁,但如果戈叙白过了他那关,他也不会横加阻拦。外祖父很疼寒衣。”
他又笑,“当然,也很疼我。”
语气中带着一股难掩的骄傲。
陆知苒听了这话,却又莫名紧张起来。
那是萧晏辞的外祖父,是他最重要的长辈之一。
以往的她面对柔贵妃都不会紧张,也不会因自己的二嫁之身感到自惭形秽,因为当时的她,只想扮演好瑾王妃的角色。
如今,她的心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她开始真正在意他家人的看法。
萧晏辞握住她的手,语气坚定,“他见了你,定会喜欢。没有人会不喜欢你。”
陆知苒被他这话逗笑了,方才的紧张感一扫而空。
“我又不是银子,哪有那么讨人喜欢。”
他一脸认真,“谁说的?我就不喜欢银子,只喜欢你。”
陆知苒闻言,面颊微微热了起来,心头似被什么东西暖暖的熨帖着,嘴上却笑话他。
“你那是不喜欢银子吗?是银子不喜欢你。”
萧晏辞:……
秋日的天气最是舒爽,陆知苒的胃口好转,甚至有些过于好了。
她吃饭的那股劲,让萧晏辞想到了当初的萧宝珠。
并非不想让她吃,而是蒋南笙说过,孕妇不宜进补太过,以免胎儿过大,引发难产。
但陆知苒嘴馋,萧晏辞又不忍心不让她吃,最后只能陪着她一块儿吃,并且加快速度,从她的嘴里抢吃的。
如此,她解了馋,又不至于吃太撑。
但这么吃了一个月下来,萧晏辞肉眼可见地胖了,下巴都多了一层肉。
不知道的,还以为萧晏辞才是怀孕的那个呢。
柔贵妃见到除了小腹凸起,其他地方依旧纤细的陆知苒,再看到脸胖了一圈的萧晏辞,险些怀疑陆知苒被苛待了。
萧晏辞:……承受了太多。
滇南王自请入京述职的奏折送到了京城,德丰帝批复了。
西平那边,头两年任宗平奉命接管军务,西平内部局势尚不稳定,是以两年都没人入京述职。
今年西平内部权利更迭和磨合基本成型,戈叙白这才上折入京述职。
任宗平是德丰帝派去西平的心腹,如今三年过去,德丰帝定然想亲口听听任宗平说说西平军如今的局势。
萧晏辞将西平的奏折批复了,没有上禀德丰帝。
如今他主理朝政,大部分政务都是他处理,只有特别重要的事情需要上禀德丰帝。
西平将领入京述职这样的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他便是没有上禀,德丰帝也没有理由兴师动众地责问。
此事关涉着叶寒衣与戈叙白的姻缘,他自然要帮一把。
但他能帮的也只有这么多了,戈叙白能否过了外祖父那一关,就看他自己了。
转眼到了十一月,天气开始慢慢变冷了。
陆知苒怀孕之后体热,反倒没有之前那般畏寒了。
她已经怀孕六个多月,肚子高高隆起,整个人都透着股雍容华贵的气质。
柔贵妃不便出宫,她便偶尔入宫,向柔贵妃请安。
每次她入宫,德丰帝也会到夕颜殿坐坐,看看她的怀相。
毕竟是萧晏辞的第一个孩子,德丰帝十分看重。
陆知苒每次见到德丰帝,都觉得他较之以往苍老了许多,他的背脊越发佝偻,身形也越发单薄。
殿内烧着地龙,陆知苒和柔贵妃都穿得轻薄,德丰帝却依旧穿着厚厚的袄子,他只略坐了一会儿,眼皮便有些发沉,柔贵妃与他说话,他也半晌才回过神来,反应变得十分迟钝。
陆知苒和柔贵妃互相对视一眼,彼此眼里都透着担忧。
德丰帝的身子已临近油尽灯枯,这个寒冬,他是否能熬得过去?
陆知苒向蒋南笙打探德丰帝的身子情况,蒋南笙没有直言,只道:“皇上很看重你这一胎。”
陆知苒心头微微一跳,心中立马便有了猜测。
德丰帝的时日已然不多了,但他没有亲眼看到自己诞下皇孙,便强撑着不肯闭眼。
陆知苒摸着自己的肚子,心中不禁升起一股沉甸甸的压力。
自己若是生了个公主,皇上是否会含恨而终?
陆知苒看着蒋南笙,第一次问出了那个问题。
“南笙,你能诊出我腹中是男是女吗?”
蒋南笙轻轻握了握她的手,眼神温和坚定,“孩子生下来之前,一切预判,都可能有误。最好的法子是什么都不用想,静待瓜熟蒂落。”
蒋南笙没有给她答案,但她温和坚定的态度却给了陆知苒无限的力量和底气。
她抛开了杂念,不再多想。
孩子已经揣在了肚子里,是男是女早已成定局,既然已经无法改变,那现在纠结也无意义,一切交给天意吧。
年前的半月,陆知苒收到了邢初雪的来信。
看罢,她不禁笑了。
“初雪也怀上了,现在已经有了三个多月身孕。”
萧宝珠和蒋南笙都为她高兴。
萧晏珩的身体羸弱,子嗣方面自然比旁人要艰难些,邢初雪受过伤,身子也需要调养恢复。
而今两人终于有了好消息,这自然是喜事一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