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睿亲王喉头发哽,有一股腥甜涌了上来,又被他硬生生压下。
  廖氏的话,让他不得不直面自己藏在心底最深处的心思。
  当初,孙皇后还不是皇后,只是太子妃。
  当初,睿亲王也不过七八岁,母后离世,他大病一场,整个人都混混沌沌的,连话都不会说了。
  他被接到太子府住下,孙皇后似母亲般精心照料,耐心教导。
  正是日复一日的付出,让他重新张口说话,脸上也慢慢有了笑容。
  原本的孩童不知何时慢慢长成了小小少年,到了少年慕艾的年纪,他对同龄的姑娘都生不起兴趣,只觉得她们大多任性刁蛮,他要娶妻,也当娶长嫂这般沉稳大气,端庄娴雅之人。
  这个念头一起,他才慢慢意识到自己的心思。
  他为此唾弃自己,经历了难言的煎熬。
  他听从安排,娶了廖氏,也下定决心前往封地。
  或许,分开了,记忆就能淡忘。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越是见不到,思念便越发如跗骨之蛆,难以摆脱。
  他以为自己的心思隐藏得很好,殊不知,他的枕边人却早就窥见了端倪。
  半晌,睿亲王方开口,声音发涩。
  “长嫂如母,她对本王有养育之恩,是本王起了不该有的心思,与她何干?你对她下毒,置于本王于何地?”
  廖氏听他亲口承认,心口不受控地刺痛。
  本以为自己已经不在乎了,却原来,还是在乎的。
  “那王爷的所作所为,又置我于何地?置臻姐儿于何地?”
  睿亲王想反驳,廖氏却没给他机会。
  “她当真没有错处吗?她与你年岁本也相差不大,又男女有别,她若当真知晓分寸,就应当与你保持距离,不该让你生出这不该有的心思。”
  廖氏怨恨睿亲王,但对孙皇后的怨恨更甚。
  她认定了孙皇后不知检点,故意勾引,让睿亲王在少年慕艾之时对她心动。
  廖氏见到孙皇后时,心中的失望和鄙夷达到了顶峰。
  就这么一个苍老虚弱,要死不活的女人,竟然是自己这十几年的劲敌?
  廖氏突然觉得自己的人生好失败。
  同时,心中的恨也达到顶点。
  她提出替萧宝珠相看人家,便是存了歹心。
  若是萧宝珠远嫁蜀地,岂不是落到了自己的手里?届时,她对孙皇后的所有恨,就全都能发泄到萧宝珠的身上。
  偏偏孙皇后不识趣,拒绝了此事。
  廖氏心中更恨,也更盼着她死。
  第375章 又有人敲登闻鼓
  从一开始,廖氏给孙皇后送东西,便是奔着要她性命去的。
  红颜烬这种毒很特殊,一般大夫都诊不出来。
  她唯一没有料到的是,王爷会让马兴义前去为孙皇后诊治。
  马兴义是蜀地的大夫,他熟知红颜烬,这才露了破绽。
  廖氏的话充满了恶意,睿亲王愈发恼怒。
  “你住嘴!你可以侮辱我,但不能侮辱皇嫂!”
  孙皇后是睿亲王心中最神圣的存在,任何人都不能羞辱她半分。
  廖氏心中愈发悲凉,那老女人果然是王爷心中不可触碰的白月光,自己便是说一句,都是冒犯。
  但好在,她马上就要死了。
  他就是有满腔深情,又有何用?
  往后余生,陪在王爷身边的是她。
  “毒是我下的,王爷要揭穿我吗?你敢吗?”
  廖氏微扬下巴看着他,眼底带着一股挑衅。
  这番态度激怒了睿亲王,他一把掐住对方的脖颈,廖氏的脸顿时涨得通红,呼吸也有些不畅起来。
  “贱人,你以为本王拿你没办法吗?本王就算不能揭穿你,也有的是法子让你生不如死!”
  “呵呵,那王爷便动手吧,只是王爷需得好好想想,该如何向我父兄交代!”
  睿亲王的封地在蜀地,廖氏的娘家是蜀地最有声望的大族,廖氏有人撑腰,有恃无恐。
  睿亲王若当真对她做些什么,廖家人不会坐视不管。
  除非,他现在就直接掐死她。
  若他当真敢动手,廖氏做鬼也不会放了他。
  睿亲王的面皮扭曲,半晌,终于松了手。
  “本王不杀你。”
  廖氏得以顺畅呼吸,又不禁连连呛咳。
  “但是,从今以后,沛哥儿和臻姐儿,本王会接到别处教养,你别想再见到他们!”
  廖氏闻言瞪大了双眼,眼底第一次有了惊慌。
  “王爷,你不能这样!”
  一双儿女,是她的命门。
  “继续交由你教养,他们只怕也会变得如你这般恶毒。本王不能让他们毁在你手里。”
  睿亲王不再多言,甩袖而去。
  廖氏却发了狂,追上前怒喝。
  “你为了那女人,不把我这个正妻放在眼里也就罢了,现在还要让我们母子分离,你好狠的心!那人老珠黄的女人凭什么?”
  睿亲王立马折回,扬手给了她一记耳光,将她打翻在地。
  “廖氏,你如果想让我们全都死无葬身之地,你就继续嚷嚷!到时候,你们母子三人在阎罗殿上就能好好团聚!”
  廖氏顿时哑口了。
  “不想大家一起死,你就给我把这件事烂在肚子里!今后胆敢再提半个字,本王先送你一程!”
  睿亲王离开了,廖氏失神地跌坐在地,丫鬟进来时,她双目空洞,只是有两行泪无声滑落。
  睿亲王府的这一场闹剧,外人不得而知。
  宫中,德丰帝亦没有睡。
  大好的日子发生这样的变故,任凭是谁都睡不着。
  那牌位里被动的手脚,让德丰帝无比震怒。
  有人胆敢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弄鬼,这是对皇权的挑衅。
  这件事不管是不是李贵妃做的,都经了她的手,德丰帝容不得她。
  之所以连萧晏清都一并罚了,是因为那逆子手伸太长了,敢在滇南府的年礼上动手脚,的确该好生敲打一番。
  不然,日后他岂不是敢在自己的吃食上动起手脚来?
  这个儿子,路越走越偏,也越发不得他的心。
  让他去陇西,好好吃些苦头吧。
  今夜,不知有多少人难以成眠。
  这场变故还没来得及传扬发酵,翌日,又发生了一桩大事,如同热锅里浇进了一瓢水,瞬间沸腾了。
  有人敲响了登闻鼓。
  上次敲响登闻鼓的是甄氏,她是为了替儿子伸冤。
  而这次敲响登闻鼓之人,不是一个人,而是一行人,看装扮,这些人赫然穿着青衫,是读书人的装扮。
  但一个个衣衫脏污破旧,发髻凌乱,十分狼狈。
  他们一边敲着鼓捶,一边高声喊。
  “祁县举子周文渊等二十九名受害学子联名叩阍,状告衢州知府李世荣勾结黑虎山匪帮,劫掠赴考举子,毁人前程,罪不容诛!”
  “学生等寒窗苦读,只为报效朝廷,光耀门楣。然李世荣丧尽天良,纵匪行凶,使我等功名路断,家破人亡!
  “举子张明远,携母织布十年所积盘缠赴考,途中遇劫,银钱尽失,老母闻讯气绝,张生悲极疯癫,今流落街头,见人便问‘可曾见我的考篮?’”
  “秀才陈志安,被匪徒打断右手,终身不能再提笔作文,昔日‘神童’,今成废人,每日抱残卷痛哭!”
  “廪生李文焕,因路引被毁,误了考期,归家后遭乡邻耻笑‘无能’,羞愤自缢,临终血书‘天理何在’!”
  “此次我等一齐赶赴京城,途径衢州,亦遭到匪徒劫掠,其中有五名学子为护路引和荐书,被匪徒杀害,我等虽侥幸逃过一劫,却也是钱财尽失,书册尽毁,九死一生。”
  “李世荣之恶,上负皇恩,下欺黎民,使天下士子寒心!学生等泣血叩请青天大人明察,若此獠不除,则公道沦丧,科举蒙羞,国将无可用之才!”
  此番控诉很快引来了无数围观的百姓,众人一片哗然。
  秦中举闻讯,匆匆赶来,脸上的血色退了个一干二净。
  无他,这李世荣他认识,正是李贵妃的弟弟,吴王萧晏清的亲舅舅!
  当初秦中举能坐上这刑部尚书的位置,便是萧晏清暗中运作,他是铁板钉钉的吴王一派的人。
  原本他十分坚定自己的选择,但最近一桩桩一件件的事,让他恨不得穿回去,狠狠扇自己几个大耳光。
  而今,吴王这艘船已经成了一艘烂船,但他却没了下船的机会。
  今日又爆出了这么一桩事。
  此事若为真,那吴王这艘烂船,怕是要彻底沉了。
  依照律例,但凡敲了登闻鼓之人,都要先挨一顿板子。
  但此时此刻,这顿板子,秦中举有些不敢打了。
  若这些人所告为真,且他们日后大有前程,自己岂不是平白得罪人?
  秦中举不敢大意,连忙将此事回禀于德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