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悟空乐得哈哈大笑,给他出主意:“等会儿下山的时候,你自己走一段,保证到家就饿了。”
嬴政想了想,苦着脸点了点头:“也只好如此了。”
等真正走的时候,他才意识到,事情远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简单。
且不说下山比上山的路更不好走,反正有悟空在一边看着,每当他脚下打滑的时候,都能及时提出他的衣领帮他稳住身形,一次都没让他摔过。
嬴政的胆子本来就大,两三次之后更是心大得不行,打滑再多次也不带怕的。
只是这路怎么这么长呀?
他一边走,一边在心里默默算时间,算着算着差点以为自己太累记错了。
不然来的时候觉得也没多久,怎么回去时走了已经有一个多时辰了,眼前还是一望无际的绵绵群山呢?
“师兄,还要走多久呀?”他第三次发问。
悟空嘻嘻笑道:“若是我带你走,眨眼之间。你自己走嘛……还早着呢。”
又走了半个时辰,小嬴政累得双腿打颤,终于决定放下面子求助:“师兄,我走不动了,还是你带我回去吧。”
悟空问他:“不觉得撑了?”
“不撑了,一点都不撑了。”嬴政连连摇头,小肉手捂着的肚子也适时“咕咕”响了几声。
就他先前吃的那点东西,早就在不间断的行走中,迅速转化成能量了。
“那好吧。”悟空撩起下摆往腰间一掖,蹲下身来拍了拍地面,“快上来吧,我背着你。”
嬴政颤巍巍地走过去,搂住他的脖子爬到了他的背上。悟空轻松起身,又把他往上颠了颠,说了句“坐稳了”,就让他二次体验了风驰电掣的感觉。
看着迅速后撤的风景,听着呼呼过耳的风声,小嬴政心里犯嘀咕:这真是凡人能达到的速度吗?
但他聪明的没有多问,回去之后也没和任何人提起,只把这个秘密藏在了心里。
等他们回到住处,哪吒的蟒蛇宴已经做好了,一份碳烤、一份滑蛋、一份水煮、一份爆炒,还有一锅蛇骨汤。
嬴政拿出一个木质的托盘,盛了一碗饭,盛了一碗汤,又把几样菜都分了一份出来,端着送到了赵姬的房间。
原本赵姬听见外面的动静,是想要出来吃饭的,见儿子端着送了进来,不由一怔:“政儿,你这是做什么?”
嬴政绷着肉嘟嘟的小脸,一本正经地说:“老师说了,给您找的婢女很快就能送过来。以后您有了伺候的人,就不必再和门客混在一起用膳了。”
他总不好说“我觉得两位老师和师兄都不是一般人,偏又不能说破,怕你出去得罪人”吧?
若真这样说了,赵姬倒是能被吓唬住。可日后有机会回了秦国,她自觉地位稳固时,谁也不知道会闹出什么事来。
所以,嬴政决定说一个善意的谎言。
这话说到了赵姬的心坎里,她下意识挺了挺腰身,笑靥如花,夸赞道:“我儿当真孝顺!”顿了顿,又矜持地说,“你父亲送来这两个门客,虽然不够机灵,好在办事还算踏实。等日后见了你父亲,我会替他们请功的。”
嬴政笑着附和了两句,便退了出去。
不管是扶荔还是哪吒,都没过问他们母子间的事。悟空更是第一天来,不知道赵姬的用餐习惯,就更不会问了。
等吃完之后,悟空便告辞离去,约定好了次日下午过来。
等到第二天下午,他果然来了,还带着两个身姿高挑,容貌俊秀的姑娘。
那两个姑娘看起来二十多岁,穿着蜀国制式的衣裳,一个挽着单髻戴卧兔,另一个梳高髻插金钗。
悟空把两人带到了扶荔面前,扶荔则是先把嬴政叫了过来,让他先过过眼,再送到赵姬身边去。
嬴政年岁不大,见识也不多,更别谈什么看人的本事了。扶荔还没来得及教他呢。
可是,他就是觉得眼前这两个女子,和中原女子不同。
倒不是中原女子不够坚毅、不够聪慧,但就是少了些什么。
直到多年后,阅人无数的嬴政才逐渐意识到:中原女子比起蜀中女子,少的是底气。
但四岁的嬴政却想不了那么多,只是觉得她们气度不凡,母亲由她们照顾,他很放心。
于是,他便问:“不知两位淑女如何称呼?”
梳单髻那个躬身施礼:“我叫璇,出身蜀中戴氏。”
梳高髻那个亦施礼道:“我叫措,出身蜀中郑氏。”
嬴政先是惊讶她们都是蜀中来的,继而想到自己两位老师都是蜀中人士,便也释然了。
戴氏?郑氏?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蜀中第一代王族就是戴氏。而郑氏就是当代王族,哪怕已在苟延残喘,却仍没被人推翻。
“两位都是王族
之后,来给我母亲做婢女,实在是委屈了。”嬴政表现得很客气,也很老成。
他自觉是在礼贤下士,却不知那只比四头身高点有限的身高,还有红扑扑、肉嘟嘟的脸颊,让他越是严肃,就越显得可爱。
戴璇和郑措的目光已经柔和了些,戴璇笑着说:“公子不必如此,我二人虽出生王族,却不过是旁支,又非长女,得不到家中多少荫蔽。”
郑措接口道:“来照顾夫人和公子,对我们来说也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机遇。只要夫人和公子顺利返回秦国,我二人日后的前程,绝对比留在蜀国好得多。”
说白了,就是看好他们母子的前程,也相信母子二人的品性。
听她们这样说,嬴政心里舒服多了。
这种直白表达出自己欲望的人,比那些嘴上说着不要,心里却想着别人硬塞的,好应付多了。
“日后母亲就拜托两位了。”
郑措道:“公子放心,来之前我们已经了解过夫人的习性,只需稍加磨合即可。”
实际上,她们了解的不是赵姬的习性,而是赵姬的为人。
她们虽然不是家中长女,但蜀国母系社会,母亲在对女儿们的培养上,堪称一视同仁。大姐能学到的东西,妹妹们也都能学到,至于学多学少,看的是个人本事。
作为长女的那个,唯一比妹妹们多的优势,就是家族资源的倾斜。
蜀国的女子,只要家里有条件的,哪个不想着读书习武,考文举、武举做官?
像她们这样的官宦世家,比平民百姓更多了一样优势,那就是从小就有家中长辈教导他们识人、用人之术。
只要了解了赵姬的为人,以她们的本事,很快就能摸索出在赵姬身边的生存规则。
两人跟着嬴政去拜见赵姬,并冷眼观察他们母子间的相处模式,很快就看出来:赵姬占据孝道高地,嬴政占据智商高地。目前为止,母子二人属于共轭共生状态。
可随着嬴政一天天长大,这种平衡早晚被打破,赵姬迟早会被嬴政彻底压制下去。
等到夜深人静,两人服侍赵姬入睡之后,在同一个房间、并排的两张床上商议日后的章程。
——究竟是教导扶持赵姬,趁嬴政尚未成长起来,先把他压下去呢?还是暗中转投嬴政,并潜移默化地约束赵姬,让她别给嬴政添麻烦呢?
戴璇道:“秦国的现任国君已极为苍老,要是再能活,肉体凡胎也活不了几年了。而秦国太子嬴柱,也就是公子政的祖父,据传体弱多病。”
郑措补充:“太子嬴柱已经立了世子,正是公子政的生身之父——嬴子楚。公孙子楚归国之后,生母夏姬便将同族侄女送到了子楚身边,说不定已经有了身孕。”
中原诸国与蜀国正好相反,王位只由男子继承,这本是赵姬母子的优势。
毕竟,公子政是公孙子楚的长子。
可若是夏姬有孕,并生下公子,公孙子楚看在生母夏姬的面上,很可能立夏夫人为正室。
如此一来,夏夫人之子便成了嫡子,赵姬母子的优势荡然无存。
可秦国那边,她们鞭长莫及,只能从赵姬母子入手,让两人都变得更加优秀,优秀到一旦返回秦国,公孙子楚就无法忽略的地步。
两人又想到今日接触过的赵姬,几乎同时叹了口气,只觉得任重而道远。
所以,还是别想着从他们母子之间选择效忠对象了,先帮赵姬提升才是关键呀!
第198章
比起扶荔的直接灌输知识,戴璇和郑措潜移默化的影响,对赵姬更管用。
主要是扶荔高高在上太久了,无论是面对嬴政还是面对赵姬,她所有的谦逊都带着“折节下交”的意味。
她自己是习惯了,所以感觉不到,她是纯粹把自己当成老师。嬴政和赵姬母子也还没有享受过真正的权力,所以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奈何赵姬是个学渣,对老师的严厉教导,下意识就会惧怕甚至排斥。
有了扶荔做参照物,戴璇和郑措“以臣奉君”的态度,就让赵姬觉得非常舒服,也更乐意听她们两个说话,愿意和她们说心里话。
嬴政想了想,苦着脸点了点头:“也只好如此了。”
等真正走的时候,他才意识到,事情远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简单。
且不说下山比上山的路更不好走,反正有悟空在一边看着,每当他脚下打滑的时候,都能及时提出他的衣领帮他稳住身形,一次都没让他摔过。
嬴政的胆子本来就大,两三次之后更是心大得不行,打滑再多次也不带怕的。
只是这路怎么这么长呀?
他一边走,一边在心里默默算时间,算着算着差点以为自己太累记错了。
不然来的时候觉得也没多久,怎么回去时走了已经有一个多时辰了,眼前还是一望无际的绵绵群山呢?
“师兄,还要走多久呀?”他第三次发问。
悟空嘻嘻笑道:“若是我带你走,眨眼之间。你自己走嘛……还早着呢。”
又走了半个时辰,小嬴政累得双腿打颤,终于决定放下面子求助:“师兄,我走不动了,还是你带我回去吧。”
悟空问他:“不觉得撑了?”
“不撑了,一点都不撑了。”嬴政连连摇头,小肉手捂着的肚子也适时“咕咕”响了几声。
就他先前吃的那点东西,早就在不间断的行走中,迅速转化成能量了。
“那好吧。”悟空撩起下摆往腰间一掖,蹲下身来拍了拍地面,“快上来吧,我背着你。”
嬴政颤巍巍地走过去,搂住他的脖子爬到了他的背上。悟空轻松起身,又把他往上颠了颠,说了句“坐稳了”,就让他二次体验了风驰电掣的感觉。
看着迅速后撤的风景,听着呼呼过耳的风声,小嬴政心里犯嘀咕:这真是凡人能达到的速度吗?
但他聪明的没有多问,回去之后也没和任何人提起,只把这个秘密藏在了心里。
等他们回到住处,哪吒的蟒蛇宴已经做好了,一份碳烤、一份滑蛋、一份水煮、一份爆炒,还有一锅蛇骨汤。
嬴政拿出一个木质的托盘,盛了一碗饭,盛了一碗汤,又把几样菜都分了一份出来,端着送到了赵姬的房间。
原本赵姬听见外面的动静,是想要出来吃饭的,见儿子端着送了进来,不由一怔:“政儿,你这是做什么?”
嬴政绷着肉嘟嘟的小脸,一本正经地说:“老师说了,给您找的婢女很快就能送过来。以后您有了伺候的人,就不必再和门客混在一起用膳了。”
他总不好说“我觉得两位老师和师兄都不是一般人,偏又不能说破,怕你出去得罪人”吧?
若真这样说了,赵姬倒是能被吓唬住。可日后有机会回了秦国,她自觉地位稳固时,谁也不知道会闹出什么事来。
所以,嬴政决定说一个善意的谎言。
这话说到了赵姬的心坎里,她下意识挺了挺腰身,笑靥如花,夸赞道:“我儿当真孝顺!”顿了顿,又矜持地说,“你父亲送来这两个门客,虽然不够机灵,好在办事还算踏实。等日后见了你父亲,我会替他们请功的。”
嬴政笑着附和了两句,便退了出去。
不管是扶荔还是哪吒,都没过问他们母子间的事。悟空更是第一天来,不知道赵姬的用餐习惯,就更不会问了。
等吃完之后,悟空便告辞离去,约定好了次日下午过来。
等到第二天下午,他果然来了,还带着两个身姿高挑,容貌俊秀的姑娘。
那两个姑娘看起来二十多岁,穿着蜀国制式的衣裳,一个挽着单髻戴卧兔,另一个梳高髻插金钗。
悟空把两人带到了扶荔面前,扶荔则是先把嬴政叫了过来,让他先过过眼,再送到赵姬身边去。
嬴政年岁不大,见识也不多,更别谈什么看人的本事了。扶荔还没来得及教他呢。
可是,他就是觉得眼前这两个女子,和中原女子不同。
倒不是中原女子不够坚毅、不够聪慧,但就是少了些什么。
直到多年后,阅人无数的嬴政才逐渐意识到:中原女子比起蜀中女子,少的是底气。
但四岁的嬴政却想不了那么多,只是觉得她们气度不凡,母亲由她们照顾,他很放心。
于是,他便问:“不知两位淑女如何称呼?”
梳单髻那个躬身施礼:“我叫璇,出身蜀中戴氏。”
梳高髻那个亦施礼道:“我叫措,出身蜀中郑氏。”
嬴政先是惊讶她们都是蜀中来的,继而想到自己两位老师都是蜀中人士,便也释然了。
戴氏?郑氏?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蜀中第一代王族就是戴氏。而郑氏就是当代王族,哪怕已在苟延残喘,却仍没被人推翻。
“两位都是王族
之后,来给我母亲做婢女,实在是委屈了。”嬴政表现得很客气,也很老成。
他自觉是在礼贤下士,却不知那只比四头身高点有限的身高,还有红扑扑、肉嘟嘟的脸颊,让他越是严肃,就越显得可爱。
戴璇和郑措的目光已经柔和了些,戴璇笑着说:“公子不必如此,我二人虽出生王族,却不过是旁支,又非长女,得不到家中多少荫蔽。”
郑措接口道:“来照顾夫人和公子,对我们来说也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机遇。只要夫人和公子顺利返回秦国,我二人日后的前程,绝对比留在蜀国好得多。”
说白了,就是看好他们母子的前程,也相信母子二人的品性。
听她们这样说,嬴政心里舒服多了。
这种直白表达出自己欲望的人,比那些嘴上说着不要,心里却想着别人硬塞的,好应付多了。
“日后母亲就拜托两位了。”
郑措道:“公子放心,来之前我们已经了解过夫人的习性,只需稍加磨合即可。”
实际上,她们了解的不是赵姬的习性,而是赵姬的为人。
她们虽然不是家中长女,但蜀国母系社会,母亲在对女儿们的培养上,堪称一视同仁。大姐能学到的东西,妹妹们也都能学到,至于学多学少,看的是个人本事。
作为长女的那个,唯一比妹妹们多的优势,就是家族资源的倾斜。
蜀国的女子,只要家里有条件的,哪个不想着读书习武,考文举、武举做官?
像她们这样的官宦世家,比平民百姓更多了一样优势,那就是从小就有家中长辈教导他们识人、用人之术。
只要了解了赵姬的为人,以她们的本事,很快就能摸索出在赵姬身边的生存规则。
两人跟着嬴政去拜见赵姬,并冷眼观察他们母子间的相处模式,很快就看出来:赵姬占据孝道高地,嬴政占据智商高地。目前为止,母子二人属于共轭共生状态。
可随着嬴政一天天长大,这种平衡早晚被打破,赵姬迟早会被嬴政彻底压制下去。
等到夜深人静,两人服侍赵姬入睡之后,在同一个房间、并排的两张床上商议日后的章程。
——究竟是教导扶持赵姬,趁嬴政尚未成长起来,先把他压下去呢?还是暗中转投嬴政,并潜移默化地约束赵姬,让她别给嬴政添麻烦呢?
戴璇道:“秦国的现任国君已极为苍老,要是再能活,肉体凡胎也活不了几年了。而秦国太子嬴柱,也就是公子政的祖父,据传体弱多病。”
郑措补充:“太子嬴柱已经立了世子,正是公子政的生身之父——嬴子楚。公孙子楚归国之后,生母夏姬便将同族侄女送到了子楚身边,说不定已经有了身孕。”
中原诸国与蜀国正好相反,王位只由男子继承,这本是赵姬母子的优势。
毕竟,公子政是公孙子楚的长子。
可若是夏姬有孕,并生下公子,公孙子楚看在生母夏姬的面上,很可能立夏夫人为正室。
如此一来,夏夫人之子便成了嫡子,赵姬母子的优势荡然无存。
可秦国那边,她们鞭长莫及,只能从赵姬母子入手,让两人都变得更加优秀,优秀到一旦返回秦国,公孙子楚就无法忽略的地步。
两人又想到今日接触过的赵姬,几乎同时叹了口气,只觉得任重而道远。
所以,还是别想着从他们母子之间选择效忠对象了,先帮赵姬提升才是关键呀!
第198章
比起扶荔的直接灌输知识,戴璇和郑措潜移默化的影响,对赵姬更管用。
主要是扶荔高高在上太久了,无论是面对嬴政还是面对赵姬,她所有的谦逊都带着“折节下交”的意味。
她自己是习惯了,所以感觉不到,她是纯粹把自己当成老师。嬴政和赵姬母子也还没有享受过真正的权力,所以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奈何赵姬是个学渣,对老师的严厉教导,下意识就会惧怕甚至排斥。
有了扶荔做参照物,戴璇和郑措“以臣奉君”的态度,就让赵姬觉得非常舒服,也更乐意听她们两个说话,愿意和她们说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