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吴氏看婆婆,让麦旺家赔药费的话可是她老人家先提出来的。
麦刘氏心说这药费只能让二儿子家出,老大家孩子伤了,总不能让他们自己拿这份银子吧!老三家吃饭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哪里有闲钱填这个坑。算来算去也只有日子过的最宽裕的二儿子,替自己背这个锅最合适。
还没等她下达命令,麦小玲哭哭啼啼地说:“我成了这个样子,就是你们俩个害的,要不是你们惹奶奶生气,奶奶怎么会扔东西;要不是你们躲开,我的脸能伤到吗?你们现在就回家去,把家里的衣服料子、绢花、还有那些书都给我送来。”
“哈哈……哈哈……”麦小芳指着麦小玲笑了好一会才说:“你要书干啥?生火还是当摆设,一个大字都不认识,还想要书,真是笑死人了。”
“你……你还不是一个字都不认识吗?有什么脸笑话我。”
麦小芳止住笑声,一本正经地告诉她,因为知道不是读书的料,自己从来没打过那些书的主意。人啊!要清楚自己的斤两,别老是惦记别人的东西。
吴氏可不爱听这话,在她眼里自己闺女配的上最好的东西,像麦小芳姐妹这样一看上去就没什么福气、一辈子都不可能有出息的臭丫头才不配有绸缎衣服穿,不配有书看。小玲不识字,难道她们俩就认得,呸!
“吵什么吵,先说说药费的事。”大孙女还有心思惦记那俩丫头的东西,看来伤的不重,麦刘氏一颗心落了地,希望老二家痛快赔点银子,这件事就此揭过最好。
“小欢娘,你在里面吗?”麦旺家邻居槐花婶,站在院子里高声喊。
麦小芳跑到窗边朝外面说了句:“婶子,你找我娘啥事?”
槐花婶告诉麦小芳让他们家出个人到村长家去领年货。
“麻烦槐花婶子告诉村长一声,我们去不了了,大娘根本不让我们出门。”麦小欢也接了一句,自己正愁没人帮着传信呢!槐花婶来的太及时了。
吴氏被麦小欢一句话吓的顾不上堵门口了,跑出去拉住槐花婶的胳膊,皮笑肉不笑地说:“你可别听小孩子瞎说,我怎么可能不让她们出门呢!没有的事。”
麦小欢借着这个机会拉起二姐就往外跑,她边跑边大声喊:“爹、娘,我俩先去村长家里看看,你们随后来啊!”
屋里的人都沉默了,看来钱也要不成了,那丫头要是到村长面前告状,自己家就算不被撵出沙溪村也得挨上一顿教训。麦刘氏冷冷地告诫麦旺两口子,药费先欠着,赶紧追上前面的两个丫头,别让她们在村长跟前胡说八道。
吴氏在麦旺一家走出去以后还不忘在后面喊,要是现在拿不出银子,那是要收利息的,实在没钱用东西抵债也行。可惜任凭她喊的唾沫满天飞,走出院子的人连一个肯应声的都没有。
到了村长家,麦小欢才弄明白所谓的年货是打哪来的。原来是县令送给麦小欢家的,村长在县里办事没跟着送年货的人一起回来。结果他媳妇误会东西是自己家的,该分的分出去了,该做的也做出来了,等村长回家以后,东西已经没有多少是完整的了。
村长哪里敢贪墨县令的东西,只好重新拼凑,这不到了今天总算把东西拼的七七八八了。去麦小欢家找人来领年货,结果他们都不在,只好让槐花婶跑一趟通知一声了。
看着卸成小块的猪肉和明显少了很多面粉的、白米的袋子,麦小欢知道东西已经被村长媳妇过了一遍手了。她假装没看出异样,先是赞扬了县令是个最好的父母官,又谢了潘明秋。并且很大方的说,东西送给他们家了,只盼着自己和二姐去青城郡以后,村长多照顾照顾自己家里。
“你们又要去郡守府了。”潘明秋羡慕地问,自己最远也就去过县城,这俩丫头倒是有福气,这才回来多久,又能出去开眼界了。
麦小欢只说这次住的时间会长一些,自己走以后麻烦村长对爹娘多多关照些。
“小欢你就放心去郡守府住吧!我们一定会关照你家里的。”村长媳妇满心欢喜地往回倒腾东西,心里直夸麦小欢会办事,有眼色。
姐妹俩往回走的时候麦小芳一直埋怨妹妹干嘛把东西都送给村长家。
麦小欢笑而不语,回家以后才说出原因:“那些东西已经被村长家动过了,咱们要是硬拿回来,他们嘴上不说心里肯定不痛快。再说大娘可是一直盯着咱们呢!她能让你把米面拿回家来!与其和她生气还不如直接送村长家个人情,让他以后多照顾家里一些呢!”
是啊!看那娘俩的样子恨不能把自己家的东西都占为己有才好呢!麦旺很郑重的给媳妇和俩闺女道了歉,保证以后不会再胡涂了。不仅媳妇和孩子们离大哥家要远些,自己也不会再像以前那么傻了,过好自己的日子给俩儿子娶上媳妇,给闺女攒嫁妆才是正事。
不容易啊!爹终于开窍了,他能有这样的觉悟家里人都高兴坏了。单翠花更是借机教导儿子们娶媳妇一定要贤慧的,家和才能万事兴,万一娶个搅家精回来,谁也别想过踏实日子了。
娘仨结伴去做团圆饭,单翠花有力气负责做面食,麦小芳洗菜、切菜,生火,麦小欢束起头发,扎上围裙,红烧鱼、糖醋排骨、拔丝红薯、凉菜、蘑菇炖鸡、丸子汤……一个多时辰做出整整十道菜。
麦永海搓着手赞叹道:“小欢的手艺越来越好了,你走了,我要是嘴馋了怎么办?要不你问问郡主住的地方还要不要小厮了,不给工钱也行,只要能经常吃到小欢做的菜。”
单翠花脱下一只鞋砸了过去,嘴里笑骂道:“你也不用跟着小欢去青城郡,现在就滚出家门吧!嫌我做饭不好吃是吧!我倒要看看小欢走了以后你还吃饭不。”
麦旺看着打闹在一起的家人,露出了发自心底的笑容,他们这里其乐融融的时候,麦兴家却因为团圆饭桌上那些消失不见的肉啊、鱼啊差点没打起来。
麦刘氏指责大儿媳妇藏私,想去她屋里翻找,吴氏哪敢让她去啊!只好赌咒发誓的说自己真的没拿,还诬赖东西是麦小欢姐俩顺手拿走的。
第五十章 期待中的压岁钱
看着越说越不靠谱的大嫂,乔氏偷偷撇了下嘴,她做出一个决定。哪天趁着婆婆和大嫂不注意,自己得去一趟二嫂家,跟她们缓和一下关系,就眼下的情形看,二嫂比大嫂靠谱多了。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大人要走亲访友,小孩子穿上新衣服,到邻里街坊家串门。回家的时候,每个人兜里都会装着满满的果子、瓜子,有些条件好些的人家还会给孩子们准备些麦芽糖。
所以这一天是小孩子们最期待,也最喜欢的日子。麦小欢跟着二姐去了邻居槐花婶家和赵屠户家拜了年,就不想再接着走了。
麦旺带两个儿子去了同村的几个亲戚和村长家里拜年,拐了一圈还是去给老娘麦刘氏磕了头。压岁钱是绝不可能有了,麦永海也不稀罕,今天早上,娘可是给了自己一吊钱呢!就奶奶那个小气劲,能给十个铜板就不错了。
“二弟是来送银子的吗?还有昨天村长叫你家去干啥,有好东西可不能独吞啊!”吴氏昨天被婆婆训斥一顿不算,晚上回屋又被丈夫骂了一通,此刻正一肚子火想找地方发泄一下呢!
麦旺站在院子里拧眉说道:“你家小玲不是我们打伤的,如果你再提赔钱的事,大家就去衙门找县太爷给评评理。”
吴氏一听去衙门,吓的急忙闭上了嘴,哼!等自己想办法把那张画押的字条弄回来,再提赔偿的事,一个月收他一钱银子的利息,一年以后就有二十一两多的银子了。
等她畅想够了才发现人都走光了,大伙心里都清楚,昨天要不出银子,今天和以后更没什么希望了。
麦旺回家以后被麦小欢拉去地窖,她要趁着现在没走,告诉家里人红薯的栽培方法,两个人还一起探讨了栽种时间和需要注意的地方。麦小欢鼓励爹爹多种经济作物,少种高粱和大豆,那些值不了多少钱。
在地里忙活了大半辈子的麦旺尽管心里挺赞同小闺女的想法,一时之间却有些接受不了,他的沉默就是最好的回答,麦小欢决定自己攒钱买地,将来做西睿最大的女地主。
大年初二是出嫁女回门的日子,往年的时候麦小园要么派家里下人过来送些东西,要么过了初十才会回来,她的回答永远是家里太忙,根本走不开。
所以今年的这一天,单翠花也没做什么准备,只带着俩闺女猫在屋里说话。麦家的两位姑奶奶今天也回门,别人家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这两家却是越过越穷。前些年还能看见他们穿着新衣服回娘家,后来就变成了洗的发白的旧衣服,去年大姑姐家的孩子居然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回来拜年。
吃饭的时候更是看见肉就上去抢,人家吃完这桌的肉,还能到另外一桌上去夹,厚脸皮的程度,不服都不行。家里今天只有麦旺和麦永河过去了,麦永海死活不肯去,他说宁肯不吃午饭也不去看几位表兄弟的嘴脸,让人反胃。
麦刘氏心说这药费只能让二儿子家出,老大家孩子伤了,总不能让他们自己拿这份银子吧!老三家吃饭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哪里有闲钱填这个坑。算来算去也只有日子过的最宽裕的二儿子,替自己背这个锅最合适。
还没等她下达命令,麦小玲哭哭啼啼地说:“我成了这个样子,就是你们俩个害的,要不是你们惹奶奶生气,奶奶怎么会扔东西;要不是你们躲开,我的脸能伤到吗?你们现在就回家去,把家里的衣服料子、绢花、还有那些书都给我送来。”
“哈哈……哈哈……”麦小芳指着麦小玲笑了好一会才说:“你要书干啥?生火还是当摆设,一个大字都不认识,还想要书,真是笑死人了。”
“你……你还不是一个字都不认识吗?有什么脸笑话我。”
麦小芳止住笑声,一本正经地告诉她,因为知道不是读书的料,自己从来没打过那些书的主意。人啊!要清楚自己的斤两,别老是惦记别人的东西。
吴氏可不爱听这话,在她眼里自己闺女配的上最好的东西,像麦小芳姐妹这样一看上去就没什么福气、一辈子都不可能有出息的臭丫头才不配有绸缎衣服穿,不配有书看。小玲不识字,难道她们俩就认得,呸!
“吵什么吵,先说说药费的事。”大孙女还有心思惦记那俩丫头的东西,看来伤的不重,麦刘氏一颗心落了地,希望老二家痛快赔点银子,这件事就此揭过最好。
“小欢娘,你在里面吗?”麦旺家邻居槐花婶,站在院子里高声喊。
麦小芳跑到窗边朝外面说了句:“婶子,你找我娘啥事?”
槐花婶告诉麦小芳让他们家出个人到村长家去领年货。
“麻烦槐花婶子告诉村长一声,我们去不了了,大娘根本不让我们出门。”麦小欢也接了一句,自己正愁没人帮着传信呢!槐花婶来的太及时了。
吴氏被麦小欢一句话吓的顾不上堵门口了,跑出去拉住槐花婶的胳膊,皮笑肉不笑地说:“你可别听小孩子瞎说,我怎么可能不让她们出门呢!没有的事。”
麦小欢借着这个机会拉起二姐就往外跑,她边跑边大声喊:“爹、娘,我俩先去村长家里看看,你们随后来啊!”
屋里的人都沉默了,看来钱也要不成了,那丫头要是到村长面前告状,自己家就算不被撵出沙溪村也得挨上一顿教训。麦刘氏冷冷地告诫麦旺两口子,药费先欠着,赶紧追上前面的两个丫头,别让她们在村长跟前胡说八道。
吴氏在麦旺一家走出去以后还不忘在后面喊,要是现在拿不出银子,那是要收利息的,实在没钱用东西抵债也行。可惜任凭她喊的唾沫满天飞,走出院子的人连一个肯应声的都没有。
到了村长家,麦小欢才弄明白所谓的年货是打哪来的。原来是县令送给麦小欢家的,村长在县里办事没跟着送年货的人一起回来。结果他媳妇误会东西是自己家的,该分的分出去了,该做的也做出来了,等村长回家以后,东西已经没有多少是完整的了。
村长哪里敢贪墨县令的东西,只好重新拼凑,这不到了今天总算把东西拼的七七八八了。去麦小欢家找人来领年货,结果他们都不在,只好让槐花婶跑一趟通知一声了。
看着卸成小块的猪肉和明显少了很多面粉的、白米的袋子,麦小欢知道东西已经被村长媳妇过了一遍手了。她假装没看出异样,先是赞扬了县令是个最好的父母官,又谢了潘明秋。并且很大方的说,东西送给他们家了,只盼着自己和二姐去青城郡以后,村长多照顾照顾自己家里。
“你们又要去郡守府了。”潘明秋羡慕地问,自己最远也就去过县城,这俩丫头倒是有福气,这才回来多久,又能出去开眼界了。
麦小欢只说这次住的时间会长一些,自己走以后麻烦村长对爹娘多多关照些。
“小欢你就放心去郡守府住吧!我们一定会关照你家里的。”村长媳妇满心欢喜地往回倒腾东西,心里直夸麦小欢会办事,有眼色。
姐妹俩往回走的时候麦小芳一直埋怨妹妹干嘛把东西都送给村长家。
麦小欢笑而不语,回家以后才说出原因:“那些东西已经被村长家动过了,咱们要是硬拿回来,他们嘴上不说心里肯定不痛快。再说大娘可是一直盯着咱们呢!她能让你把米面拿回家来!与其和她生气还不如直接送村长家个人情,让他以后多照顾家里一些呢!”
是啊!看那娘俩的样子恨不能把自己家的东西都占为己有才好呢!麦旺很郑重的给媳妇和俩闺女道了歉,保证以后不会再胡涂了。不仅媳妇和孩子们离大哥家要远些,自己也不会再像以前那么傻了,过好自己的日子给俩儿子娶上媳妇,给闺女攒嫁妆才是正事。
不容易啊!爹终于开窍了,他能有这样的觉悟家里人都高兴坏了。单翠花更是借机教导儿子们娶媳妇一定要贤慧的,家和才能万事兴,万一娶个搅家精回来,谁也别想过踏实日子了。
娘仨结伴去做团圆饭,单翠花有力气负责做面食,麦小芳洗菜、切菜,生火,麦小欢束起头发,扎上围裙,红烧鱼、糖醋排骨、拔丝红薯、凉菜、蘑菇炖鸡、丸子汤……一个多时辰做出整整十道菜。
麦永海搓着手赞叹道:“小欢的手艺越来越好了,你走了,我要是嘴馋了怎么办?要不你问问郡主住的地方还要不要小厮了,不给工钱也行,只要能经常吃到小欢做的菜。”
单翠花脱下一只鞋砸了过去,嘴里笑骂道:“你也不用跟着小欢去青城郡,现在就滚出家门吧!嫌我做饭不好吃是吧!我倒要看看小欢走了以后你还吃饭不。”
麦旺看着打闹在一起的家人,露出了发自心底的笑容,他们这里其乐融融的时候,麦兴家却因为团圆饭桌上那些消失不见的肉啊、鱼啊差点没打起来。
麦刘氏指责大儿媳妇藏私,想去她屋里翻找,吴氏哪敢让她去啊!只好赌咒发誓的说自己真的没拿,还诬赖东西是麦小欢姐俩顺手拿走的。
第五十章 期待中的压岁钱
看着越说越不靠谱的大嫂,乔氏偷偷撇了下嘴,她做出一个决定。哪天趁着婆婆和大嫂不注意,自己得去一趟二嫂家,跟她们缓和一下关系,就眼下的情形看,二嫂比大嫂靠谱多了。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大人要走亲访友,小孩子穿上新衣服,到邻里街坊家串门。回家的时候,每个人兜里都会装着满满的果子、瓜子,有些条件好些的人家还会给孩子们准备些麦芽糖。
所以这一天是小孩子们最期待,也最喜欢的日子。麦小欢跟着二姐去了邻居槐花婶家和赵屠户家拜了年,就不想再接着走了。
麦旺带两个儿子去了同村的几个亲戚和村长家里拜年,拐了一圈还是去给老娘麦刘氏磕了头。压岁钱是绝不可能有了,麦永海也不稀罕,今天早上,娘可是给了自己一吊钱呢!就奶奶那个小气劲,能给十个铜板就不错了。
“二弟是来送银子的吗?还有昨天村长叫你家去干啥,有好东西可不能独吞啊!”吴氏昨天被婆婆训斥一顿不算,晚上回屋又被丈夫骂了一通,此刻正一肚子火想找地方发泄一下呢!
麦旺站在院子里拧眉说道:“你家小玲不是我们打伤的,如果你再提赔钱的事,大家就去衙门找县太爷给评评理。”
吴氏一听去衙门,吓的急忙闭上了嘴,哼!等自己想办法把那张画押的字条弄回来,再提赔偿的事,一个月收他一钱银子的利息,一年以后就有二十一两多的银子了。
等她畅想够了才发现人都走光了,大伙心里都清楚,昨天要不出银子,今天和以后更没什么希望了。
麦旺回家以后被麦小欢拉去地窖,她要趁着现在没走,告诉家里人红薯的栽培方法,两个人还一起探讨了栽种时间和需要注意的地方。麦小欢鼓励爹爹多种经济作物,少种高粱和大豆,那些值不了多少钱。
在地里忙活了大半辈子的麦旺尽管心里挺赞同小闺女的想法,一时之间却有些接受不了,他的沉默就是最好的回答,麦小欢决定自己攒钱买地,将来做西睿最大的女地主。
大年初二是出嫁女回门的日子,往年的时候麦小园要么派家里下人过来送些东西,要么过了初十才会回来,她的回答永远是家里太忙,根本走不开。
所以今年的这一天,单翠花也没做什么准备,只带着俩闺女猫在屋里说话。麦家的两位姑奶奶今天也回门,别人家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这两家却是越过越穷。前些年还能看见他们穿着新衣服回娘家,后来就变成了洗的发白的旧衣服,去年大姑姐家的孩子居然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回来拜年。
吃饭的时候更是看见肉就上去抢,人家吃完这桌的肉,还能到另外一桌上去夹,厚脸皮的程度,不服都不行。家里今天只有麦旺和麦永河过去了,麦永海死活不肯去,他说宁肯不吃午饭也不去看几位表兄弟的嘴脸,让人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