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病弱”谋士,战绩可查 第139节
顾至言出必行,当即去找曹操讨要补偿。
得知他的来意,曹操没有生气,也没有为自己声辩,竟真的大大方方地给了犒赏,还屏退了左右,询问顾至:
“你对天子的行举,有何想法?”
顾至怀疑刘协在曹操身边安插了眼线。但这事毕竟没有证据,也不好随意乱说,引火烧身,于是,他搬出了官方之语:
“岂可妄议天子?”
大约是从没听过他如此正气的回答,曹操眼角抽搐,话语间好似隐隐有咬牙之声:
“顾郎在我面前一向快人快语,何时变得这么拧巴了?”
顾至继续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他摸着刚到手的“休假符”,想着刘协那几句让人捉摸不透的询问,最终还是实话实说。
“天子不像是沉不住气的模样,可他又确实对我有着拉拢之意……”
顾至起先做了最坏的猜想,连“剧透”“重生”这种离谱的事都想了一圈。但等他冷静下来,他意识到刘协找上他并不是因为觉得他特殊,而是因为刘协想要接见曹操的谋臣,他恰巧当了第一个。
“主公且看着,过几日,天子或许会找奉孝、仲德等人前去‘下棋’。”
事情正如顾至所料的那样。在连着三天召顾至下棋后,天子刘协像是对他的棋艺感到哀叹,为了缓解心中的苦闷,第四日,刘协找了郭嘉,接下来几日,又依次找了程昱、戏志才、荀攸等人。
这仿佛是露骨的试探,又像是光明正大的阳谋。
作为被侵犯“领地”的一方,曹操却始终沉得住气,并没有对天子的行为有着任何不满。
半个月后,终于被天子找上的荀彧刚回到衙署,就被一双手从身后揽住了腰。
顾至趴在荀彧的背后,困倦地呼着哈欠:“怎么去了这般久?”
他其实想问别的事,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话到嘴边,最终只问了这么一句话。
荀彧却像是看穿了他的想法,搭着腰间的手,带着身后的“树袋熊”来到榻边。
“天子今日起了对弈的兴致,因此久了一些。”
哪怕他也被刘协喊去下过棋,顾至仍感到不是滋味:
“天子拉着文若下了一下午的棋?”
正要解开腰间的“树袋熊”,将他安置在榻上,闻言,荀彧停下了动作,眸中闪过一分笑意。
“倒也不全是下棋……”
“还有什么。”顾至不知道自己心头的邪火是从哪来的。大约他确实与这个世界的刘协八字不合,以至于第一次见到他就过度应激,现在更是对刘协充满了各种不满,
“天子总不至于明日还要召文若过去……”
话未说完,眼前的人已转过身,一道黑影落下,覆住他的唇。
“阿漻为何这般生气?半个月前,你可被陛下召去了好几日。”
喉口溢出意味不明的声响,顾至无意识地合上眼,却又立即睁开,稍稍退开几分:
“文若对天子……对汉室,究竟……”
相识这般久,因为种种顾虑,他从未问过荀彧这个问题,此刻却是不得不问。
向来对他无所回避的荀彧,此刻却沉默了许久,方才开口:
“奉主上以从民望[2],还元返本。”
奉天子为主,遵从民望,让一切回到初始。
原本被提起的心,缓缓沉落。
顾至试探着问:“天有常道,五德终始,若大汉倾颓之势不可逆转——”
伴着一声叹息,他被荀彧紧紧地拥入怀中。
“逆取顺守,自古皆有。”荀彧贴着他的颈侧,话语平静,却透着一分疲钝,
“然,世家之势,锋不可当。而今各诸侯割据称雄,烽火连天。今日鲸吞虎据,明日,又会被更强的一方吞噬。
“六国数百年之久,万民涂炭,秦一归天下,亦未能安民济世。”
顾至沉默地听着,缓缓圈紧他的后背。
朝代的更替,五德的终始,不可阻挡。
文若他本就明白这个道理。
可朝代的大动荡会让百姓受苦。从东周到秦朝再到汉朝,纷乱了数百年,到汉朝初年的时候,民生已凋敝到极其惨烈的程度。几代汉朝皇帝通过休养生息的政策,才让社会逐渐安定下来,才有了后面的强汉。
如果天下能快点统一,快点安定,像周武王那样的逆取顺守,倒也未尝不可。
但这件事,无法在当下的环境做到。
从东汉开国开始,世家之弊就已初现端倪。如果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就算暂且统一,成功地易主,最终也还是会再度分裂,受苦的还是百姓。
文若他不在乎皇位上的那人是谁,但他在乎黎民。
百姓心中仍然念着汉室,因为它曾经繁荣富庶、物阜民熙。
正因为汉室名正言顺,汉天子名正言顺,才更该“奉主上以从民望[2],还元返本”。
知晓了荀彧的心结,顾至不免生出几分难过,
“是我过于草率……”
他竟贸然地让文若接触了这个世界的秘密,让文若知道“奉天子”之路无法实现。
文若这几个月……在他未曾察觉的地方,究竟怀着怎样的感受,度过了一夜又一夜?
“并非如此。”荀彧松开他的肩,郑重地与他对视,
“正是阿漻的坦诚,为我拨开烟霭。若没有阿漻,只怕我将在独行许多年后,才知道前方是一条绝路。”
唇边气息交融,顾至感受着炙热的亲吻,早已无暇自责。
第105章 随军
接下来一段时间, 刘协仍然每天忙着宣召臣子。治所内的大多数人都被他找过,就连刚刚归降的张绣与曹操的几个儿子都没逃过刘协的召见。
偏偏刘协还表现出绝对的雨露均沾,没有多亲近哪个人, 也没有少亲近哪个人。
如果不是顾至早知道刘协是个什么样的角色,他都得怀疑对方是不是闲得慌,又或者神经过于粗壮,竟一点也不怕惹恼曹操。
“天子有所欲,臣下必当竭力从之。”对于刘协的一系列行动, 曹操只说了这么一句话,将“忍”字功夫做到了极限。
曹操能忍,顾至不能忍, 尤其是在刘协轮了一圈, 终于找上贾诩的时候。
“主公纵然事忙, 也该见一见贾文和。”
顾至如山匪进城, 大摇大摆地从曹操屋里顺走了两碟糕点。临走前,他如此提醒道。
屋内的曹操正头痛袁绍的事——袁绍得知他找到了天子,还被天子封为大将军, 当即怒不可遏,顾不上自身的处境, 写了封信把曹操劈头盖脑地骂了一顿。
这骂声与冀州糟糕的战局一样让他心烦, 一时之间, 不仅提不起心思计较顾至的山匪行径,就连他的话也听半句,漏半句。
“孤知道了。”
顾至一听曹操这个回答, 就知道他没听进去。
他重重地咳了一声,等到曹操蹙眉抬头,方才取了一块茯苓糕, 递给曹操。
曹操接过茯苓糕,正准备道谢,忽然想起这是顾至从自己这顺走的东西,还反过来当人情赠给自己,当即竖起眉。
在他生恼之前,顾至已开了口:
“主公若是忧心冀州之事,有一人可帮得上忙。”
“你方才所说的贾文和?”
顾至道了句“正是”:
“乱局宜用毒计,此人洞察人心,所用的计谋颇有些与众不同,能解冀州之局。”
听了他的话,曹操沉吟不语,似在思索。
除了那两次失粮的憋屈,这个世界的曹操并未领会过贾诩的恐怖之处。他手下优秀的谋臣众多,都能排成一串去刺激陈宫,自然对这位“名不见经传”的谋士提不起兴致。
若在往日,对人才求贤若渴的曹操及时用不上对方,也会以礼相待,把酒拉拢。然而他这些日子事忙,分身乏术,便想将这件事压上一压,等到以后再做。
顾至看出他的心思,下了一剂猛药:
“长安之乱,与此人有关。天子召见我们兴许只是幌子——为了顺理成章地召见贾诩而立下的幌子。”
两句狠话左右夹攻,当即让曹操变了脸色:
“顾郎说得对,孤正当见一见贾文和。”
“当日顾郎举行冠礼,孤因为出征在外,并未参加,只派人送了贺仪。”
曹操顿了一顿,
“不知顾郎可取了表字?”
这显然是一个不太美好的苗头。可见,喜欢给年轻下属取字的,除了皇帝,还有冤种主公。
“上月,陛下亦问了相同的问题。”
顾至面无表情地说着。对面的曹操听到这个讯息,了然地蹙眉。
“臣回答道:已取,字明远,‘明白就好’的明,‘离我远点’的远。”
起初曹操还有些怏怏,一听到这话,面部平整度当即产生极大的变化,扭出了一个怪异的神色。
“你竟在陛下面前如此失仪?”
顾至幽幽一叹:“得亏陛下并未生气,第二日还找我下棋。”
不过三言两语,曹操的心情就莫名好转。
他让侍从去庖房多取了一屉糕点,咸的淡的,各种口味的都有,让顾至打包回去慢慢吃。
为了未来生活的稳定,顾至干脆好人做到底,再提醒了一句:
“昨日,我读到一本别传,甚是好笑。”
虽然忙于事务,并不想听顾至的闲言,但因为刚才顾至难得有了下属的自觉,为他这位主公分忧,曹操还是耐着性子答茬儿:
得知他的来意,曹操没有生气,也没有为自己声辩,竟真的大大方方地给了犒赏,还屏退了左右,询问顾至:
“你对天子的行举,有何想法?”
顾至怀疑刘协在曹操身边安插了眼线。但这事毕竟没有证据,也不好随意乱说,引火烧身,于是,他搬出了官方之语:
“岂可妄议天子?”
大约是从没听过他如此正气的回答,曹操眼角抽搐,话语间好似隐隐有咬牙之声:
“顾郎在我面前一向快人快语,何时变得这么拧巴了?”
顾至继续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他摸着刚到手的“休假符”,想着刘协那几句让人捉摸不透的询问,最终还是实话实说。
“天子不像是沉不住气的模样,可他又确实对我有着拉拢之意……”
顾至起先做了最坏的猜想,连“剧透”“重生”这种离谱的事都想了一圈。但等他冷静下来,他意识到刘协找上他并不是因为觉得他特殊,而是因为刘协想要接见曹操的谋臣,他恰巧当了第一个。
“主公且看着,过几日,天子或许会找奉孝、仲德等人前去‘下棋’。”
事情正如顾至所料的那样。在连着三天召顾至下棋后,天子刘协像是对他的棋艺感到哀叹,为了缓解心中的苦闷,第四日,刘协找了郭嘉,接下来几日,又依次找了程昱、戏志才、荀攸等人。
这仿佛是露骨的试探,又像是光明正大的阳谋。
作为被侵犯“领地”的一方,曹操却始终沉得住气,并没有对天子的行为有着任何不满。
半个月后,终于被天子找上的荀彧刚回到衙署,就被一双手从身后揽住了腰。
顾至趴在荀彧的背后,困倦地呼着哈欠:“怎么去了这般久?”
他其实想问别的事,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话到嘴边,最终只问了这么一句话。
荀彧却像是看穿了他的想法,搭着腰间的手,带着身后的“树袋熊”来到榻边。
“天子今日起了对弈的兴致,因此久了一些。”
哪怕他也被刘协喊去下过棋,顾至仍感到不是滋味:
“天子拉着文若下了一下午的棋?”
正要解开腰间的“树袋熊”,将他安置在榻上,闻言,荀彧停下了动作,眸中闪过一分笑意。
“倒也不全是下棋……”
“还有什么。”顾至不知道自己心头的邪火是从哪来的。大约他确实与这个世界的刘协八字不合,以至于第一次见到他就过度应激,现在更是对刘协充满了各种不满,
“天子总不至于明日还要召文若过去……”
话未说完,眼前的人已转过身,一道黑影落下,覆住他的唇。
“阿漻为何这般生气?半个月前,你可被陛下召去了好几日。”
喉口溢出意味不明的声响,顾至无意识地合上眼,却又立即睁开,稍稍退开几分:
“文若对天子……对汉室,究竟……”
相识这般久,因为种种顾虑,他从未问过荀彧这个问题,此刻却是不得不问。
向来对他无所回避的荀彧,此刻却沉默了许久,方才开口:
“奉主上以从民望[2],还元返本。”
奉天子为主,遵从民望,让一切回到初始。
原本被提起的心,缓缓沉落。
顾至试探着问:“天有常道,五德终始,若大汉倾颓之势不可逆转——”
伴着一声叹息,他被荀彧紧紧地拥入怀中。
“逆取顺守,自古皆有。”荀彧贴着他的颈侧,话语平静,却透着一分疲钝,
“然,世家之势,锋不可当。而今各诸侯割据称雄,烽火连天。今日鲸吞虎据,明日,又会被更强的一方吞噬。
“六国数百年之久,万民涂炭,秦一归天下,亦未能安民济世。”
顾至沉默地听着,缓缓圈紧他的后背。
朝代的更替,五德的终始,不可阻挡。
文若他本就明白这个道理。
可朝代的大动荡会让百姓受苦。从东周到秦朝再到汉朝,纷乱了数百年,到汉朝初年的时候,民生已凋敝到极其惨烈的程度。几代汉朝皇帝通过休养生息的政策,才让社会逐渐安定下来,才有了后面的强汉。
如果天下能快点统一,快点安定,像周武王那样的逆取顺守,倒也未尝不可。
但这件事,无法在当下的环境做到。
从东汉开国开始,世家之弊就已初现端倪。如果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就算暂且统一,成功地易主,最终也还是会再度分裂,受苦的还是百姓。
文若他不在乎皇位上的那人是谁,但他在乎黎民。
百姓心中仍然念着汉室,因为它曾经繁荣富庶、物阜民熙。
正因为汉室名正言顺,汉天子名正言顺,才更该“奉主上以从民望[2],还元返本”。
知晓了荀彧的心结,顾至不免生出几分难过,
“是我过于草率……”
他竟贸然地让文若接触了这个世界的秘密,让文若知道“奉天子”之路无法实现。
文若这几个月……在他未曾察觉的地方,究竟怀着怎样的感受,度过了一夜又一夜?
“并非如此。”荀彧松开他的肩,郑重地与他对视,
“正是阿漻的坦诚,为我拨开烟霭。若没有阿漻,只怕我将在独行许多年后,才知道前方是一条绝路。”
唇边气息交融,顾至感受着炙热的亲吻,早已无暇自责。
第105章 随军
接下来一段时间, 刘协仍然每天忙着宣召臣子。治所内的大多数人都被他找过,就连刚刚归降的张绣与曹操的几个儿子都没逃过刘协的召见。
偏偏刘协还表现出绝对的雨露均沾,没有多亲近哪个人, 也没有少亲近哪个人。
如果不是顾至早知道刘协是个什么样的角色,他都得怀疑对方是不是闲得慌,又或者神经过于粗壮,竟一点也不怕惹恼曹操。
“天子有所欲,臣下必当竭力从之。”对于刘协的一系列行动, 曹操只说了这么一句话,将“忍”字功夫做到了极限。
曹操能忍,顾至不能忍, 尤其是在刘协轮了一圈, 终于找上贾诩的时候。
“主公纵然事忙, 也该见一见贾文和。”
顾至如山匪进城, 大摇大摆地从曹操屋里顺走了两碟糕点。临走前,他如此提醒道。
屋内的曹操正头痛袁绍的事——袁绍得知他找到了天子,还被天子封为大将军, 当即怒不可遏,顾不上自身的处境, 写了封信把曹操劈头盖脑地骂了一顿。
这骂声与冀州糟糕的战局一样让他心烦, 一时之间, 不仅提不起心思计较顾至的山匪行径,就连他的话也听半句,漏半句。
“孤知道了。”
顾至一听曹操这个回答, 就知道他没听进去。
他重重地咳了一声,等到曹操蹙眉抬头,方才取了一块茯苓糕, 递给曹操。
曹操接过茯苓糕,正准备道谢,忽然想起这是顾至从自己这顺走的东西,还反过来当人情赠给自己,当即竖起眉。
在他生恼之前,顾至已开了口:
“主公若是忧心冀州之事,有一人可帮得上忙。”
“你方才所说的贾文和?”
顾至道了句“正是”:
“乱局宜用毒计,此人洞察人心,所用的计谋颇有些与众不同,能解冀州之局。”
听了他的话,曹操沉吟不语,似在思索。
除了那两次失粮的憋屈,这个世界的曹操并未领会过贾诩的恐怖之处。他手下优秀的谋臣众多,都能排成一串去刺激陈宫,自然对这位“名不见经传”的谋士提不起兴致。
若在往日,对人才求贤若渴的曹操及时用不上对方,也会以礼相待,把酒拉拢。然而他这些日子事忙,分身乏术,便想将这件事压上一压,等到以后再做。
顾至看出他的心思,下了一剂猛药:
“长安之乱,与此人有关。天子召见我们兴许只是幌子——为了顺理成章地召见贾诩而立下的幌子。”
两句狠话左右夹攻,当即让曹操变了脸色:
“顾郎说得对,孤正当见一见贾文和。”
“当日顾郎举行冠礼,孤因为出征在外,并未参加,只派人送了贺仪。”
曹操顿了一顿,
“不知顾郎可取了表字?”
这显然是一个不太美好的苗头。可见,喜欢给年轻下属取字的,除了皇帝,还有冤种主公。
“上月,陛下亦问了相同的问题。”
顾至面无表情地说着。对面的曹操听到这个讯息,了然地蹙眉。
“臣回答道:已取,字明远,‘明白就好’的明,‘离我远点’的远。”
起初曹操还有些怏怏,一听到这话,面部平整度当即产生极大的变化,扭出了一个怪异的神色。
“你竟在陛下面前如此失仪?”
顾至幽幽一叹:“得亏陛下并未生气,第二日还找我下棋。”
不过三言两语,曹操的心情就莫名好转。
他让侍从去庖房多取了一屉糕点,咸的淡的,各种口味的都有,让顾至打包回去慢慢吃。
为了未来生活的稳定,顾至干脆好人做到底,再提醒了一句:
“昨日,我读到一本别传,甚是好笑。”
虽然忙于事务,并不想听顾至的闲言,但因为刚才顾至难得有了下属的自觉,为他这位主公分忧,曹操还是耐着性子答茬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