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到了春耕,李文轩的大哥和小弟,傻眼了。
这么多年田地,菜地都是李文轩伺候的。
他们虽然将买的水田,分成了两半,人不会种咋办。
请人是没钱的,想了想,只能把李文轩给找回来了。
于是,李文轩和爹娘就一起住在了那个破柴房。
李氏也被压着去厨房做饭了,哪有以往的嚣张。
打心眼疼的几个孙子,也不待见她,嫌弃她是个老太婆。
更别提大儿媳和小儿媳了,成天对她呵斥来呵斥去的。
她要是骂她们的话,大儿媳直接开怼:“你以前对柳香不也这样吗?对我们也没怎么客气。怎么轮到自己就不行了?”
第277章 跟着姐姐去逃荒18
李文轩有时候也想,当时柳香在的时候,日子可不是这样的。
他想不明白,怎么她一走,这个家就散了呢?
还没发多少呆,他的大哥小弟又催着他去田里干活了。
............
历经1个多月的路程,青柠和宋启即将到达边塞的封地肃北城。
柳香和柳文生虽然有些疲惫,这一路上也没有吃太多的苦。
他们是亲眼见到沿途的流民过的是什么样子。
不禁庆幸,幸亏青柠运气好,遇到了宋启,不然小命可能都没了。
路上的伙食都是好的,那1千余人每日都有肉,米饭,馒头管饱。
有些经过的流民见他们吃得这般好。
又见他们穿的是军服,还特意过来询问,“还招兵吗?”
刘三此时正拨着鸡蛋壳,“应该是不招了,你都是第30个让我去问的人。”
那几人脸上明显十分的失望,叹了叹气。
他们拖家带口的逃亡,也不知道安家到何处。
自己走,还要面临着路上随时可能被抢劫的风险。
见到一行军队,他们就跟着走,心想人多,又是军爷,多少能安全些。
土匪什么的,对方见到有军爷,应该会有所忌惮。
刘三接着道:“兄弟告诉你吧,之前我们在别的地方当地方军。
待遇可没有这么好。那时候,一天几个馒头就不错了,月俸到手不过10文。
自从跟了七皇子之后,一个月的月俸也准时到手。
我不过是二等兵,每日的伙食也是有荤有素的。
你们是没看见前面一等兵吃的,那伙食可比我们还要好上一倍呢。
听说等到了封地,还会额外加别的菜,调养身体。
之前我们这有些伤病的兄弟,七皇子还特意给找了军医,看好了。”
听了刘三的话,后头又上来几个年轻的汉子。
一脸艳羡道:“你说得,我们更想入军了。真的不招了吗?”
这些军爷的伙食,他们跟着走了这么久。
不是骗人的,那是看在眼里的,真是有肉,大白米饭。
吃得比寻常百姓家好多了,他们也不晓得有多眼馋。
刘三笑了笑:“我们可是要去肃北城的,那可是边塞,也许到了地方。
会扩军吧,你们要是去别的地方过不下去,来肃北城碰碰运气吧。”
那些人听到‘肃北城’,摇了摇头,表示放弃。
靠近边塞的肃北城,穷得不行,去了也不一定能活下去。
但是刘三的话,到底在他们心里留了个希望。
要是去别处活不下去,就去肃北城看看。
不光是刘三,其他的宋启的手下的兵,遇到了流民都是这么宣传的。
一个月的路程,他们没有觉得累。
反倒是精神抖擞,越来越期待到达封地的日子。
这年头在哪当兵不被贪,跟对好主子,去边塞也不怕。
宋启在路上接到了消息,恰逢原肃北城的太守调任。
那新换的太守扛不住艰险的路途,在快到肃北城的时候,就已经没了,只不过消息还没有传到京城。
宋启将消息截住,派自己的人高乐,假装太守。
高乐还是从最初的那300名分给他的人中的挑出来的。
打仗不太擅长,但此人有着影帝般的演技,换上太守的衣物,带上信物。
还真像是朝廷下来的新太守。
如此一来,整个肃北城就完全掌控在他的手里了。
肃北城外是绵延不绝的山谷,山上覆盖着浅浅稀疏的草皮。
地皮的颜色偏深,和正常的土地颜色不太一样,青柠特意去看过。
也许是矿山,和宋启商量了下,有机会需要来检查一下。
进入城门,这边塞的肃北城和繁华的江南是不能比的。
城内往来的老百姓,别说是穿着打扮上华丽的,几乎都打了补丁。
听探子说普通的老百姓日子也不好过,这一带种植的粮食产量普遍偏低。
要是丰收年还好,万一来个干旱,蝗虫什么的,几乎是家家户户都要饿死的程度。
太守府内的资料也显示,城外尤其是靠近胡人的边界线附近有大片肥沃的荒地。
那一带经常受到胡人的侵扰,等丰收的时候,就被抢了,不小心人命都没了。
久而久之,那一片地方,明明有大片的土地,也成了无人区。
而且还听说这肃北城附近还有成片的土匪,经常打劫来往的商贩。
导致很多商人不敢到这边来做生意。
官道也年久失修,这种越穷的地方,之前的太守贪的可不少。
他留下的交接账本上虽然已经做了手脚,但细看很多账目上是有问题的。
看来要发展肃北城,还需要很大的努力。
太守府可是豪华的大院子,比宋启明面上的封地宅子可是要好上不少。
就连之前太守离开,卖掉的那千亩良田,都比划分给自己的那些田地好上不少。
肃北城离京城那么远,可见操控性还是很强的。
多亏了那个新上任的太守在路上嗝屁了。
宋启没有矫情,直接住进了太守府。
青柠正在清点一路带过来的之前咋锦州城,从鞑子手上劫来的黄金,还有沿途购买的粮食。
田和整理了资料,过来汇报道:“七皇子,这太守府上还留下了2千的地方军。该如何安排?还有您封地的田地,怎么处理?”
“两千的地方军?”又多了这么多人,意味他必须加快种粮食了,总不能这么坐吃山空。
想了想,幸亏青柠空间里可是有红薯,土豆,棉花,玉米,水稻这些高产的良种,应该是很适合这边的气候的。
要是没有青柠在的话,这个时期,要找到这些粮食种子。
还要航海出去,到周边的古欧洲国家去找。
航海技术,造船技术都不是很发达的。
能不能找到另说,指不定路上就被海风给刮走了。
他自己带来的一千人,可是经过了专门的训练了这么久。
打算是用来剿匪,清理边境线上的胡人的。
第278章 跟着姐姐去逃荒19
他自己带来的一千人,可是经过了专门的训练了这么久。
打算是用来剿匪,清理边境线上的胡人的。
肃北城的道路,练武场,还有那一片疑似矿山的山脉,还需要很多的人力。
“田和,先让这些地方军到练武场集合,我先看看再做主。”
“是,主子。”
这些地方军要是都是强壮的,那用来修路什么的就大材小用了。
他有不禁怀疑,依照上一任太守府的尿性,他管制下的兵,待遇能好吗?
果不其然,宋启正前往检阅台。
他自己带来的那一千余人暂时安排在了封地的练武场上进行日常训练。
从不远处打量着那2千余人。
身上的军服还不如当初分给他的地方军好。
之前的旧是旧了点,但是好歹没有像这样全是补丁,这像什么样子。
看上去个子都是达标的,不然也不会收入地方军,脸上都是极其瘦削。
跟着宋启来的几个亲兵也看到了这边地方军的样子。
和路上遇见的流民差不多。
表情麻木,眼睛也没有什么光彩。
杜大海就是其中的一名普通的地方军,他家本来就穷,养不起他。
跑来参军的,来了发现,说好的三等军的俸禄100文。
这不管是一等还是二等的军人,每月到手都是5,6文。
平日也就一餐可以吃,也是吃土糠饭,饿不死也吃不饱。
一等军里倒是有个别小队领导是和前太守身边的人沾亲带故的,平日算是日子好的。
听说,今天换了新太守,他听见旁边的兄弟在议论。
“诶,你说新换的太守,咱们的待遇会好上一些吗?”
“不晓得啊!这天下当官的,不都是一样的黑吗?”
“我听说,我们肃北城来了一位亲王.......”
“前几天,我回家的时候,见到过穿着和咱们不一样军服的人。
这么多年田地,菜地都是李文轩伺候的。
他们虽然将买的水田,分成了两半,人不会种咋办。
请人是没钱的,想了想,只能把李文轩给找回来了。
于是,李文轩和爹娘就一起住在了那个破柴房。
李氏也被压着去厨房做饭了,哪有以往的嚣张。
打心眼疼的几个孙子,也不待见她,嫌弃她是个老太婆。
更别提大儿媳和小儿媳了,成天对她呵斥来呵斥去的。
她要是骂她们的话,大儿媳直接开怼:“你以前对柳香不也这样吗?对我们也没怎么客气。怎么轮到自己就不行了?”
第277章 跟着姐姐去逃荒18
李文轩有时候也想,当时柳香在的时候,日子可不是这样的。
他想不明白,怎么她一走,这个家就散了呢?
还没发多少呆,他的大哥小弟又催着他去田里干活了。
............
历经1个多月的路程,青柠和宋启即将到达边塞的封地肃北城。
柳香和柳文生虽然有些疲惫,这一路上也没有吃太多的苦。
他们是亲眼见到沿途的流民过的是什么样子。
不禁庆幸,幸亏青柠运气好,遇到了宋启,不然小命可能都没了。
路上的伙食都是好的,那1千余人每日都有肉,米饭,馒头管饱。
有些经过的流民见他们吃得这般好。
又见他们穿的是军服,还特意过来询问,“还招兵吗?”
刘三此时正拨着鸡蛋壳,“应该是不招了,你都是第30个让我去问的人。”
那几人脸上明显十分的失望,叹了叹气。
他们拖家带口的逃亡,也不知道安家到何处。
自己走,还要面临着路上随时可能被抢劫的风险。
见到一行军队,他们就跟着走,心想人多,又是军爷,多少能安全些。
土匪什么的,对方见到有军爷,应该会有所忌惮。
刘三接着道:“兄弟告诉你吧,之前我们在别的地方当地方军。
待遇可没有这么好。那时候,一天几个馒头就不错了,月俸到手不过10文。
自从跟了七皇子之后,一个月的月俸也准时到手。
我不过是二等兵,每日的伙食也是有荤有素的。
你们是没看见前面一等兵吃的,那伙食可比我们还要好上一倍呢。
听说等到了封地,还会额外加别的菜,调养身体。
之前我们这有些伤病的兄弟,七皇子还特意给找了军医,看好了。”
听了刘三的话,后头又上来几个年轻的汉子。
一脸艳羡道:“你说得,我们更想入军了。真的不招了吗?”
这些军爷的伙食,他们跟着走了这么久。
不是骗人的,那是看在眼里的,真是有肉,大白米饭。
吃得比寻常百姓家好多了,他们也不晓得有多眼馋。
刘三笑了笑:“我们可是要去肃北城的,那可是边塞,也许到了地方。
会扩军吧,你们要是去别的地方过不下去,来肃北城碰碰运气吧。”
那些人听到‘肃北城’,摇了摇头,表示放弃。
靠近边塞的肃北城,穷得不行,去了也不一定能活下去。
但是刘三的话,到底在他们心里留了个希望。
要是去别处活不下去,就去肃北城看看。
不光是刘三,其他的宋启的手下的兵,遇到了流民都是这么宣传的。
一个月的路程,他们没有觉得累。
反倒是精神抖擞,越来越期待到达封地的日子。
这年头在哪当兵不被贪,跟对好主子,去边塞也不怕。
宋启在路上接到了消息,恰逢原肃北城的太守调任。
那新换的太守扛不住艰险的路途,在快到肃北城的时候,就已经没了,只不过消息还没有传到京城。
宋启将消息截住,派自己的人高乐,假装太守。
高乐还是从最初的那300名分给他的人中的挑出来的。
打仗不太擅长,但此人有着影帝般的演技,换上太守的衣物,带上信物。
还真像是朝廷下来的新太守。
如此一来,整个肃北城就完全掌控在他的手里了。
肃北城外是绵延不绝的山谷,山上覆盖着浅浅稀疏的草皮。
地皮的颜色偏深,和正常的土地颜色不太一样,青柠特意去看过。
也许是矿山,和宋启商量了下,有机会需要来检查一下。
进入城门,这边塞的肃北城和繁华的江南是不能比的。
城内往来的老百姓,别说是穿着打扮上华丽的,几乎都打了补丁。
听探子说普通的老百姓日子也不好过,这一带种植的粮食产量普遍偏低。
要是丰收年还好,万一来个干旱,蝗虫什么的,几乎是家家户户都要饿死的程度。
太守府内的资料也显示,城外尤其是靠近胡人的边界线附近有大片肥沃的荒地。
那一带经常受到胡人的侵扰,等丰收的时候,就被抢了,不小心人命都没了。
久而久之,那一片地方,明明有大片的土地,也成了无人区。
而且还听说这肃北城附近还有成片的土匪,经常打劫来往的商贩。
导致很多商人不敢到这边来做生意。
官道也年久失修,这种越穷的地方,之前的太守贪的可不少。
他留下的交接账本上虽然已经做了手脚,但细看很多账目上是有问题的。
看来要发展肃北城,还需要很大的努力。
太守府可是豪华的大院子,比宋启明面上的封地宅子可是要好上不少。
就连之前太守离开,卖掉的那千亩良田,都比划分给自己的那些田地好上不少。
肃北城离京城那么远,可见操控性还是很强的。
多亏了那个新上任的太守在路上嗝屁了。
宋启没有矫情,直接住进了太守府。
青柠正在清点一路带过来的之前咋锦州城,从鞑子手上劫来的黄金,还有沿途购买的粮食。
田和整理了资料,过来汇报道:“七皇子,这太守府上还留下了2千的地方军。该如何安排?还有您封地的田地,怎么处理?”
“两千的地方军?”又多了这么多人,意味他必须加快种粮食了,总不能这么坐吃山空。
想了想,幸亏青柠空间里可是有红薯,土豆,棉花,玉米,水稻这些高产的良种,应该是很适合这边的气候的。
要是没有青柠在的话,这个时期,要找到这些粮食种子。
还要航海出去,到周边的古欧洲国家去找。
航海技术,造船技术都不是很发达的。
能不能找到另说,指不定路上就被海风给刮走了。
他自己带来的一千人,可是经过了专门的训练了这么久。
打算是用来剿匪,清理边境线上的胡人的。
第278章 跟着姐姐去逃荒19
他自己带来的一千人,可是经过了专门的训练了这么久。
打算是用来剿匪,清理边境线上的胡人的。
肃北城的道路,练武场,还有那一片疑似矿山的山脉,还需要很多的人力。
“田和,先让这些地方军到练武场集合,我先看看再做主。”
“是,主子。”
这些地方军要是都是强壮的,那用来修路什么的就大材小用了。
他有不禁怀疑,依照上一任太守府的尿性,他管制下的兵,待遇能好吗?
果不其然,宋启正前往检阅台。
他自己带来的那一千余人暂时安排在了封地的练武场上进行日常训练。
从不远处打量着那2千余人。
身上的军服还不如当初分给他的地方军好。
之前的旧是旧了点,但是好歹没有像这样全是补丁,这像什么样子。
看上去个子都是达标的,不然也不会收入地方军,脸上都是极其瘦削。
跟着宋启来的几个亲兵也看到了这边地方军的样子。
和路上遇见的流民差不多。
表情麻木,眼睛也没有什么光彩。
杜大海就是其中的一名普通的地方军,他家本来就穷,养不起他。
跑来参军的,来了发现,说好的三等军的俸禄100文。
这不管是一等还是二等的军人,每月到手都是5,6文。
平日也就一餐可以吃,也是吃土糠饭,饿不死也吃不饱。
一等军里倒是有个别小队领导是和前太守身边的人沾亲带故的,平日算是日子好的。
听说,今天换了新太守,他听见旁边的兄弟在议论。
“诶,你说新换的太守,咱们的待遇会好上一些吗?”
“不晓得啊!这天下当官的,不都是一样的黑吗?”
“我听说,我们肃北城来了一位亲王.......”
“前几天,我回家的时候,见到过穿着和咱们不一样军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