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宋家军的功勋威望,宋国公父子的忠心,如定海神针,令慌乱失措的百官和百姓,倏然安定了下来!
但,宋纾荇顾不得回应,他望向台子中央,手握大周至高权利,一袭明黄在身的皇帝,皇帝微微点了点下颔,他寒冽的眼眸扫过旁边犹处失望之中,未曾回过神儿的太后,口中道出一个字:“杀!”
十二名亲卫,自马背飞出,凡寒光闪过之处,尸横遍地,血流成河!
穆青澄和沈坼,迅速退往皇帝身边。
宋离始终未动,他所在的位置,既可诛太后,亦可护帝王,可谓两全。
不消半刻钟,台上的叛贼,尽数覆灭,浓烈的血腥味儿,新鲜滚烫的血色,堆积成丈高的尸山,无不冲击着所有人的视觉和神经!
而十二名亲卫,横刀立于台上,仿佛
从地狱里杀回来的鬼神,没有人的温度,只有冷血的杀伐!
未曾来得及加入打斗的禁军和大内侍卫,被震慑于台下!
他们这些人,身处和平安定的京师,一年也杀不了几个人,何曾见过真正的战场?从心底里滋生出来的恐惧,令他们满脸慌张,再不敢上前!
全场,死寂般的安静!
“宋将军,保护好老百姓!”皇帝从龙椅上缓缓起身,威严之声,穿透天地,“其余乱臣贼子,缴械投降者,免除死罪!冥顽不灵,负隅顽抗者,就地格杀,九族全诛!”
宋纾荇翻身下马,跪地行礼,铿锵应道:“末将宋纾荇,谨遵皇上旨意!”
令旗挥动,八百精兵训练有素的将老百姓分隔成了十个方阵,进行区域保护!
随之,便听得刀剑落地的声音,接连不断地响起,叛贼争先恐后的缴械投降,生怕迟上半步,便会连累亲族一起人头落地!
太后终于清醒了过来,她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赖以对抗皇帝的底气,全数被瓦解,既无恼羞成怒,亦无惧怕求饶,竟淡定地坐在凤椅上,莫名地笑了笑,眼中闪动着令人难解的情绪。
宋纾荇命人将台上的死尸迅速清理运走,而叛贼并未被押解离开,因为宋纾余提了个建议:“皇上,不如教这些不忠之徒亲眼见证他们所拥护的主子,究竟犯下了多少国法!”
皇帝坐回龙椅,神情多了丝慵懒,“甚好。”
于是,叛贼全部被反剪双手,齐齐整整地跪在了台下,他们的身后,是十二名亲卫手中滴血的刀尖!
此处,是皇城南门。
两骑快马,从门内而出,马上之人,亦是盔甲在身。
百官定睛望去,竟是京卫军统领和淮安侯!
二人下马,恭敬上禀:“臣等参见皇上!启禀皇上,三千京卫军已奉旨,从皇城北门入宫,正在清查清剿!”
皇帝颔首,道:“嗯,去吧。”
二人领旨,随即又纵马入了皇城。
太后挺直的腰杆,陡然软了下去,无谓的表情,终于龟裂,染上了慌张与难堪。
她不怕失去,哪怕事到如今,她一败涂地,再无一人可依,她也不惧,因为她不怕死。
然而,皇帝此举,是要掀了她的寿康宫,要将她深埋的秘密,全部挖出来,公诸于天下!
“宋纾荇!”
太后豁然发出一声尖叫,浑身都在颤抖,“你父亲呢?他在哪儿?哀家要见他,攸关宋家颜面,他要放任不管吗?”
宋纾荇不自觉地握紧了枪身,他冷漠的眼中,多了丝讥诮,“太后娘娘莫急,家父会在该出现的时候出现。但是,家父有话转告太后娘娘,宋家世代忠君爱国,太后娘娘今日之举,已不配再冠以宋姓,宋家的颜面,就不劳太后娘娘操心了。”
“胡说!”
太后脸色惨白,那歇斯底里的模样,再无往日高高在上的庄重威严,“哀家不信,你同宋纾余一样阴险狡诈,定是你瞒着兄长,欺哄哀家!”
兄长?呵。
宋纾荇心中的嘲讽愈发强烈,但他没有再回应,而是将视线落在了旁边的穆青澄身上。
刚好,穆青澄也在打量他。
他的容貌,与宋纾余至少有六七分相似,不同的是,他的棱角更加深邃,瞳孔更加晦暗,眉边横着一道明显的疤痕,为他整个人平添了几许可怖的戾气。
不过,宋纾荇没敢多瞧,他将玄铁重枪扔给手下亲卫,而后朝着穆青澄郑重抱拳,躬身一礼,道:“初次得见穆师爷,宋某失礼了!”
穆青澄沉静恬淡的还礼:“见过宋将军!”
宋纾荇自从归来,只为两个人折过腰,行过礼,一人是皇帝,另一人,竟是穆青澄!
各色目光投向穆青澄,显而易见的多了种叫做“忌惮”的东西!
第380章 :结局(49)
以穆青澄的智慧,很快便想明白了。
表面上,是一个看似不经意的简单问候,但宋纾荇分明是在公开宣告,她穆青澄,不仅是与宋家一体的人,且是宋家礼遇之人。
她不由得望向宋纾余,他眨了眨眼,宠溺的笑意,毫不掩饰的从那张具有破碎感的俊脸上溢了出来。
宋纾余从来都不认为,拒绝权势是清高的表现,他希望用宋家的一切来为穆青澄撑腰,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她最大的保护和爱重。
由此,她才能冲破阶级和性别的桎梏,为她的梦想而战,为天下女子劈开一条前所未有的路。
穆青澄被他笑得晃了神儿,凝着呼吸,呆在了原地。
宋纾荇将这一幕尽收眼底,真是又无奈又失笑,他轻咳了一下,迈上公审台,拿出伤药,现场为宋纾余处理额头的伤口,趁机提醒道:“阿余,你收敛点儿,案子还没审呢,甭叫人看出来,免得又拿‘避嫌’二字阻止弟媳。”
宋纾余轻点下颔,表示明白轻重,可他仍旧忍不住想将爱人分享给自己的亲人,“哥哥,青澄怎么样?是不是很好?”
“嗯,我家阿余喜欢的姑娘,定然是最好的。”宋纾荇伸出大掌,轻抚弟弟的脑袋,满眼温柔。
他们声音很低,可陆询离得近,仍是听了个清楚,他不禁皱起眉头,心中极为不悦。
而他们兄弟情深的这一幕,落入皇帝和臣民眼中,无不动容。普通人家尚且兄弟阋墙,何况勋爵显贵之家?足以见得,宋国公将两个儿子教养的十分出色。
皇帝瞥了眼崩溃焦躁的太后,心情格外舒爽,他提了提气息,有意问道:“关于穆师爷参与公审一事,不知太后可还有其它异议?”
“皇上,我朝律令,后宫不得干政!”
宋纾荇
抢先开口,顷刻间,又恢复了肃冷寒霜的模样,“太后娘娘不仅插手三法司办案,还指使人虐打舍弟,实乃藐视皇上,藐视国法!末将以为,不可姑息!”
太后怒极反笑,“皇帝掌天下权,哀家无话可说。但愿,穆师爷有能耐侦破此案,教天下臣民都能心服口服吧!”
“穆师爷,开始吧!”皇帝罕见地露出了笑容,语气中不无鼓励,“大胆的审,朕相信你!”
穆青澄报以一笑,拱手道:“民女遵旨!”
语毕,她穿过连廊,走上公审台。
秦松阳、陆询和季越各自就位。
宋纾荇回到台下,同百官一起观审。
陆询拍下惊堂木,中气十足的喊声,带起阵阵回音,“传死者上堂!”
少顷,两名衙役抬着一具白布遮盖的尸体到来,放置于地上。
穆青澄近前,掀开白布,现场进行了第三次勘验,随后回道:“禀三位大人,已为死者验明正身,确定为当日藏于玉酿阁酒坛中的尸体!”
陆询颔首,“好,接下来,交由你了。”
“是!”
穆青澄领命,随即视线落于文武百官处,扬声道:“工部侍郎郭宣大人何在?”
第381章 :结局(50)
郭宣仿若热锅上的蚂蚁,焦灼不安。
但他动不了,他的前后左右,全是兵部的人,个个都是武将出身,他便如囚笼中的困兽,除了呼吸外,连多余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能有。
事实上,从案发次日,刑部捕快上门,请他去刑部配合查案起,他便失去了人身自由。
秦松阳以保护受害者家属的名义,将他软禁在了刑部,他的身边时刻都有捕快监视,哪怕夜里睡觉,床头床尾都立着捕快。
由此,郭宣与外界,失去了一切联络。
不过季越,给了郭宣一个特权,便是允许郭宣写信给家中的掌家夫人。
但如此状况之下,郭宣不敢交待别的,只写了几句报平安的话,并叮嘱夫人尽心操办郭媛可的丧事。
至于配合查案,秦松阳在每个白日,都让郭宣写一遍郭媛可遇害前后,他的行踪轨迹,而陆询,则在每个夜里,都将郭宣带至监察院的临时停尸房,让他认一次尸,记录下他的口供。
重复做一件事,目的为何,郭宣身处公门多年,最是清楚不过。所以,他有本事不让自己出错,不引人怀疑。
但,宋纾荇顾不得回应,他望向台子中央,手握大周至高权利,一袭明黄在身的皇帝,皇帝微微点了点下颔,他寒冽的眼眸扫过旁边犹处失望之中,未曾回过神儿的太后,口中道出一个字:“杀!”
十二名亲卫,自马背飞出,凡寒光闪过之处,尸横遍地,血流成河!
穆青澄和沈坼,迅速退往皇帝身边。
宋离始终未动,他所在的位置,既可诛太后,亦可护帝王,可谓两全。
不消半刻钟,台上的叛贼,尽数覆灭,浓烈的血腥味儿,新鲜滚烫的血色,堆积成丈高的尸山,无不冲击着所有人的视觉和神经!
而十二名亲卫,横刀立于台上,仿佛
从地狱里杀回来的鬼神,没有人的温度,只有冷血的杀伐!
未曾来得及加入打斗的禁军和大内侍卫,被震慑于台下!
他们这些人,身处和平安定的京师,一年也杀不了几个人,何曾见过真正的战场?从心底里滋生出来的恐惧,令他们满脸慌张,再不敢上前!
全场,死寂般的安静!
“宋将军,保护好老百姓!”皇帝从龙椅上缓缓起身,威严之声,穿透天地,“其余乱臣贼子,缴械投降者,免除死罪!冥顽不灵,负隅顽抗者,就地格杀,九族全诛!”
宋纾荇翻身下马,跪地行礼,铿锵应道:“末将宋纾荇,谨遵皇上旨意!”
令旗挥动,八百精兵训练有素的将老百姓分隔成了十个方阵,进行区域保护!
随之,便听得刀剑落地的声音,接连不断地响起,叛贼争先恐后的缴械投降,生怕迟上半步,便会连累亲族一起人头落地!
太后终于清醒了过来,她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赖以对抗皇帝的底气,全数被瓦解,既无恼羞成怒,亦无惧怕求饶,竟淡定地坐在凤椅上,莫名地笑了笑,眼中闪动着令人难解的情绪。
宋纾荇命人将台上的死尸迅速清理运走,而叛贼并未被押解离开,因为宋纾余提了个建议:“皇上,不如教这些不忠之徒亲眼见证他们所拥护的主子,究竟犯下了多少国法!”
皇帝坐回龙椅,神情多了丝慵懒,“甚好。”
于是,叛贼全部被反剪双手,齐齐整整地跪在了台下,他们的身后,是十二名亲卫手中滴血的刀尖!
此处,是皇城南门。
两骑快马,从门内而出,马上之人,亦是盔甲在身。
百官定睛望去,竟是京卫军统领和淮安侯!
二人下马,恭敬上禀:“臣等参见皇上!启禀皇上,三千京卫军已奉旨,从皇城北门入宫,正在清查清剿!”
皇帝颔首,道:“嗯,去吧。”
二人领旨,随即又纵马入了皇城。
太后挺直的腰杆,陡然软了下去,无谓的表情,终于龟裂,染上了慌张与难堪。
她不怕失去,哪怕事到如今,她一败涂地,再无一人可依,她也不惧,因为她不怕死。
然而,皇帝此举,是要掀了她的寿康宫,要将她深埋的秘密,全部挖出来,公诸于天下!
“宋纾荇!”
太后豁然发出一声尖叫,浑身都在颤抖,“你父亲呢?他在哪儿?哀家要见他,攸关宋家颜面,他要放任不管吗?”
宋纾荇不自觉地握紧了枪身,他冷漠的眼中,多了丝讥诮,“太后娘娘莫急,家父会在该出现的时候出现。但是,家父有话转告太后娘娘,宋家世代忠君爱国,太后娘娘今日之举,已不配再冠以宋姓,宋家的颜面,就不劳太后娘娘操心了。”
“胡说!”
太后脸色惨白,那歇斯底里的模样,再无往日高高在上的庄重威严,“哀家不信,你同宋纾余一样阴险狡诈,定是你瞒着兄长,欺哄哀家!”
兄长?呵。
宋纾荇心中的嘲讽愈发强烈,但他没有再回应,而是将视线落在了旁边的穆青澄身上。
刚好,穆青澄也在打量他。
他的容貌,与宋纾余至少有六七分相似,不同的是,他的棱角更加深邃,瞳孔更加晦暗,眉边横着一道明显的疤痕,为他整个人平添了几许可怖的戾气。
不过,宋纾荇没敢多瞧,他将玄铁重枪扔给手下亲卫,而后朝着穆青澄郑重抱拳,躬身一礼,道:“初次得见穆师爷,宋某失礼了!”
穆青澄沉静恬淡的还礼:“见过宋将军!”
宋纾荇自从归来,只为两个人折过腰,行过礼,一人是皇帝,另一人,竟是穆青澄!
各色目光投向穆青澄,显而易见的多了种叫做“忌惮”的东西!
第380章 :结局(49)
以穆青澄的智慧,很快便想明白了。
表面上,是一个看似不经意的简单问候,但宋纾荇分明是在公开宣告,她穆青澄,不仅是与宋家一体的人,且是宋家礼遇之人。
她不由得望向宋纾余,他眨了眨眼,宠溺的笑意,毫不掩饰的从那张具有破碎感的俊脸上溢了出来。
宋纾余从来都不认为,拒绝权势是清高的表现,他希望用宋家的一切来为穆青澄撑腰,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她最大的保护和爱重。
由此,她才能冲破阶级和性别的桎梏,为她的梦想而战,为天下女子劈开一条前所未有的路。
穆青澄被他笑得晃了神儿,凝着呼吸,呆在了原地。
宋纾荇将这一幕尽收眼底,真是又无奈又失笑,他轻咳了一下,迈上公审台,拿出伤药,现场为宋纾余处理额头的伤口,趁机提醒道:“阿余,你收敛点儿,案子还没审呢,甭叫人看出来,免得又拿‘避嫌’二字阻止弟媳。”
宋纾余轻点下颔,表示明白轻重,可他仍旧忍不住想将爱人分享给自己的亲人,“哥哥,青澄怎么样?是不是很好?”
“嗯,我家阿余喜欢的姑娘,定然是最好的。”宋纾荇伸出大掌,轻抚弟弟的脑袋,满眼温柔。
他们声音很低,可陆询离得近,仍是听了个清楚,他不禁皱起眉头,心中极为不悦。
而他们兄弟情深的这一幕,落入皇帝和臣民眼中,无不动容。普通人家尚且兄弟阋墙,何况勋爵显贵之家?足以见得,宋国公将两个儿子教养的十分出色。
皇帝瞥了眼崩溃焦躁的太后,心情格外舒爽,他提了提气息,有意问道:“关于穆师爷参与公审一事,不知太后可还有其它异议?”
“皇上,我朝律令,后宫不得干政!”
宋纾荇
抢先开口,顷刻间,又恢复了肃冷寒霜的模样,“太后娘娘不仅插手三法司办案,还指使人虐打舍弟,实乃藐视皇上,藐视国法!末将以为,不可姑息!”
太后怒极反笑,“皇帝掌天下权,哀家无话可说。但愿,穆师爷有能耐侦破此案,教天下臣民都能心服口服吧!”
“穆师爷,开始吧!”皇帝罕见地露出了笑容,语气中不无鼓励,“大胆的审,朕相信你!”
穆青澄报以一笑,拱手道:“民女遵旨!”
语毕,她穿过连廊,走上公审台。
秦松阳、陆询和季越各自就位。
宋纾荇回到台下,同百官一起观审。
陆询拍下惊堂木,中气十足的喊声,带起阵阵回音,“传死者上堂!”
少顷,两名衙役抬着一具白布遮盖的尸体到来,放置于地上。
穆青澄近前,掀开白布,现场进行了第三次勘验,随后回道:“禀三位大人,已为死者验明正身,确定为当日藏于玉酿阁酒坛中的尸体!”
陆询颔首,“好,接下来,交由你了。”
“是!”
穆青澄领命,随即视线落于文武百官处,扬声道:“工部侍郎郭宣大人何在?”
第381章 :结局(50)
郭宣仿若热锅上的蚂蚁,焦灼不安。
但他动不了,他的前后左右,全是兵部的人,个个都是武将出身,他便如囚笼中的困兽,除了呼吸外,连多余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能有。
事实上,从案发次日,刑部捕快上门,请他去刑部配合查案起,他便失去了人身自由。
秦松阳以保护受害者家属的名义,将他软禁在了刑部,他的身边时刻都有捕快监视,哪怕夜里睡觉,床头床尾都立着捕快。
由此,郭宣与外界,失去了一切联络。
不过季越,给了郭宣一个特权,便是允许郭宣写信给家中的掌家夫人。
但如此状况之下,郭宣不敢交待别的,只写了几句报平安的话,并叮嘱夫人尽心操办郭媛可的丧事。
至于配合查案,秦松阳在每个白日,都让郭宣写一遍郭媛可遇害前后,他的行踪轨迹,而陆询,则在每个夜里,都将郭宣带至监察院的临时停尸房,让他认一次尸,记录下他的口供。
重复做一件事,目的为何,郭宣身处公门多年,最是清楚不过。所以,他有本事不让自己出错,不引人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