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身体状况监测和设备检查对于潜水员来说都是基础事项,但越基础越重要,故而林潜兮不厌其烦地啰嗦了一遍。
  小开突然举手:“这次是全程直播吗?你带的那个设备……”
  小开这次出发前特地把黄毛染黑了,很有觉悟,看上去还精神了不少。
  他说的正是林潜兮从温正平那里搞来的水下直播设备,善水科技的最新技术。林潜兮想在这一次试验一下,如果顺利的话,之后若是进行深潜挑战或许用的上。
  林潜兮:“曹老师说要和领导汇报一下,应该问题不大。不过这次不会对外直播,只是给岸上的支援组转播实时动态,方便发生意外时能第一时间处理。”
  事项交代完毕后,潜水员换好装备,开始了前期准备工作。
  他们需要在各个深度敷设减压气瓶,还要在四十米的位置布置减压帐篷,以保证后续作业的安全。
  林潜兮和小开是第一批下洞的人。比起去年来的那一次,这次洞口已经搭出了一个简易楼梯,顺着楼梯可以下到距离水面约半米处。
  林潜兮费力地拿着减压帐篷的搭建材料,小心翼翼地下到洞口:“我和小开先下去,后面是夏叔和soso,这波用时约四十分钟,我带着直播设备,你们在岸上看看画面怎么样。”
  夏叔:“好咧,你注意安全。”
  下了水后,林潜兮和小开再次被这里的“绿豆汤”教做人。这个洞穴的水质真的一如既往的糟糕,因为常年日照不足,藻类繁殖旺盛,整体能见度不到五米,整个世界都被裹上了一层浅绿色滤镜。
  “嚯,这‘绿豆汤’。”夏叔啧啧两声,“看着就不想下去。”
  善水通讯的直播设备将水底的情况同步反馈到岸上,一众潜水员也是第一次看到这玩意儿,非常新奇地围着观摩,还对画面指指点点。
  soso说:“其实水下机器人很早就能做到实时转播了,有线的难度不算大,等什么时候有无线设备了,那才牛。”
  孙宪君闻言插了一嘴:“民用的很难普及,水底主要问题是没有信号,如果都要敷设通讯电缆难度太大了,而且没有必要,毕竟只是项小众运动。全国大大小小那么多深潭、洞穴、湖泊……”
  众人说话间,林潜兮和小开已经抵达了四十米处,开始进行减压帐篷的搭建。
  两人配合默契,又是熟练的老手,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这个深度的作业难度不大,他们刚开始没一会儿,第二组的soso和夏叔就已经做好了下水的准备。
  soso还有点担心夏叔,提醒了一句:“你是不是好久没下水了。”
  夏叔狠狠瞪他:“瞎说什么呢,我只是不跟你们下,谁还没点自己的老伙计啊。”
  说罢,夏叔提着设备就招呼soso往洞口走。soso却顿了一下,掏出手机对着监控器拍了个照片,监控器里正是忙碌的林潜兮。
  夏叔:“拍这个干嘛?”
  “……”soso沉默了一秒,敷衍了一句,“总有人要看啊。”
  他随手把照片发在小群里,冲夏叔点点头,“走吧。”
  夏叔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嘀咕一句:“怎么了?群里的还有谁要看吗?”
  有啊有啊,当然有了。
  当soso和夏叔顺着楼梯爬下洞穴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宋瑜正好点开手机,看了soso发的那张照片。
  模糊的环境当中有一个熟悉的身影,虽然戴着潜水面镜、背着全套重装潜水装备,全身上下更是没露出一点特征,可是……
  宋瑜知道那是他的恋人。
  【已经开工了?】
  宋瑜发了条消息,几分钟过去无人回复。群里的人大多下了洞穴,宋瑜捧着那只手机,下意识地将图片点开、放大、反复查看。
  他又打了一行字,他说:【平安归来。】
  第112章
  第一天下水作业时工程队也在现场,邹工满头大汗,想抽烟,又局促地没动,忐忑地看着做准备的潜水员,什么话都没说。
  他是既害怕发生上次那样的水下塌方事件,又担心哪个细节自己没考虑到。
  潜水员们则表现得轻松多了。林潜兮此前已经又下去过几次,确认过坑道的安全性,也如实将洞内的情况与其他同伴们分享过,大家对项目的难度有明确的认知。
  他们按照事先确认的方案,确认好分组和分工,依次准备下水。
  今天的作业重点是四十米处的减压帐篷,这个位置的坑顶有个凹陷,年初林潜兮来考察时就是在这里遇到了水下塌方,差点人没能上来。
  好在因祸得福,大量石灰石塌落下来,致使坑顶出现了一个凹陷,又因为整体坑道呈45°倾斜角,经过流水自然冲刷,部分塌落的石灰石滑落到了洞地,其余则在前期探洞时被清理干净。
  准备工作进展顺利,轮换到第三组人的时候,前两组的工作已经进入尾声,正在给减压帐篷里充气。
  林潜兮谨慎地进行二次检查后,示意各组潜水员根据各自潜水时间进行减压升水。
  “绿豆汤”经过多名潜水员的共同努力已经更加浑浊了,肉眼看去,近在咫尺的队员也只有一个朦胧的轮廓。
  林潜兮在减压的时候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看不清面容的同伴沉默寡言地飘在身边,一动不动,看上去分外诡异。
  唔,还有点可怕。
  他这边看不清楚周遭情况,岸上通过监视器观察水下情况的曹老师等人就更看不清了。朦朦绿的水体中,一个个黑影糊在一起,看着像是“没了动静”,不禁有些担心。
  直播技术是单向传输信号的,岸上的人不能向水下的人问话,曹老师和小刘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慌,赶忙去喊一旁待机的孙宪君。
  孙宪君是支援组,主要负责后勤和接应,故而没有下水,听到小刘喊他,着急忙慌地跑了过去。
  “怎么了?”
  “好像没动静了。”
  “啊?”孙宪君不解地看了眼监视器,半晌后摆摆手,“没事儿,这不是拉着引导绳吗?”
  “可是不动了啊。”
  “减压的时候总不能游来游去哇。”
  孙宪君当了十来年老师,说教欲发作,拉着曹老师给他讲解潜水的理论知识。他上课经验丰富,给一个零基础的小白讲课更是游刃有余,加上两人年纪差不太多,一时竟越聊越投机。
  一旁的小刘跟着听了半晌,很感兴趣,不禁感慨道:“孙老师真厉害,听得我都想学潜水了。”
  “学啊,休闲水肺不难,现在也越来越普及了。”孙宪君指指监视器,“又不用像他们那样精通。”
  小刘看看监视器:“他们好厉害啊,我不懂这个,但看他们在水里和在陆地上一样自在,就觉得好厉害。”
  “那当然。”孙宪君走过来坐到监视器前,仔细看了看,从一群模糊的黑影中辨认出哪个是林潜兮,他指着那团黑影道,“这个人,目前国内的top1。”
  小刘惊呼:“这么厉害?”
  “超厉害的,我可是看着他长大的,他小时候就那么一点……”孙宪君比了个大概的身高,“十几岁的时候就不得了了,他爸带着他来上课,又沉稳又可靠,一晃眼都十几年了啊。”
  孙宪君想起了林树,当年业内著名的大树哥,若是知道自己的儿子那么有出息,一定也会很欣慰的吧。
  正说着,监视器里的人影动了。
  林潜兮当然不知道孙老师在岸上夸自己,他和小开确认了一下状况,再次上浮一段距离,更换了减压气瓶,做最后的停留。
  其他几人下潜的时间比他们俩短,已经陆陆续续完成减压,根据自己组的节奏进行升水。
  现场帮忙的工作人员趴在洞口往下看,水面荡起一阵涟漪,几个相同的黑影窜出水面,个个都全副武装,酷似未来战士。
  曹老师开始喊人:“来几个人,搭把手。”
  这个洞口上来比下去更难,特地搭建的简易楼梯距离水面还有小半米,往上爬的时候要废不少功夫。
  吴赟和朱聪是最先上来的,他们是一群人中最年轻的,虽然经验没有其他人丰富,但是体能和身体素质却在巅峰。
  孙宪君看着自己的学生十分欣慰,上上下下打量两人,确定两人没问题,口头表扬了两人。
  “干得不错!”孙宪君道,“再接再厉。”
  刚上来的夏叔听到这话不禁揶揄了一句:“你也太严肃了,这出了校门啊,就别那么严肃,来,晚上叔带你们搓一顿好的。”
  孙宪君张了张嘴,到底没说出什么扫兴的话,算是默认了。
  等到林潜兮和小开上岸,天已经完全暗了下来,柔和的月光洒在水面,一低头,能在镜中看到一个月亮。
  林潜兮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水,指着水里的月亮冲身旁的小开说,“你想到了什么?”
  小开挠挠头,搜肠刮肚,终于在知识的犄角旮旯里挖出点仅存的硕果:“我知道,‘对影成三人’嘛,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