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出大唐 第74节
  周奕不由多看了这落魄书生一眼,本以为他是那种无病呻吟之人,没想到,竟真的是胸有山岳。
  若真有大才,却隐没市井,那赚到道场,也是不错的。
  “刘先生当下在做什么营生?”
  他不由打听起来。
  中年人道:“教几个孩童读书识字,不值一提。”
  隔着越来越沉的夜色,周奕看向中年人与中年人偶尔看向周奕的眼神,竟有几分相似。
  各藏有一个“赚”字。
  两人就着上蔡李斯的话题,聊得更多了。
  不过,终于是有了分歧的地方。
  那便是李斯临刑前对一道受刑的儿子所说的话:“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意思是‘儿啊,我想和你带上大黄,一起回老家打野兔,可惜没机会了!’
  中年人道,“李斯心中充满悲戚,他位极人臣,最终没能逃过这样的命运,因为自己的命运还是把握在别人手中,生死只在别人的只言片语之间。”
  “这是一种伤感,直到死前才明白的伤感。”
  周奕却摇头:“他追逐权势,到后来被权势吞没,一切都成泡影。这一刻,他应该是累了。”
  “如果再来一次,也许他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两人解读到两个极端。
  中年人却一点也不反驳,反而顺着周奕的意思笑道:“周少侠是对的。”
  他自嘲起来:
  “我就是你口中那破碎的泡影,现在是个教书匠。”
  这时驾着牛车一拐,到了他所说的慈溪涧茶棚。
  暮色四合,茶棚里边的火光非常耀目。
  里面又传来零零碎碎的说话声。
  周奕很谨慎,没到茶棚处便静心细听。
  都是一些江湖人在扯东扯西,还有碰杯喝酒的声音。
  这乱糟糟的样子,反倒叫人安心。
  此处茶棚相当古怪,竟然搭在一个山涧上,他目力够好,借着一点微光看到了沟壑,有水流冲击的淤滩痕迹。
  不过现在只有一条细小的溪流。
  倘若在此开茶铺,正好去溪流取水。
  也就难怪之前的店主选在这么一个地方了。
  刘姓中年将黄牛拴好,跟着便朝茶棚里面走,四周有泥巴墙,还搭着茅草棚子,围出一个挺大的院落。
  院中置一堆篝火,十几条大柴烧得正旺。
  柴有些湿,发出噼啪之声。
  不知谁人烤得山鸡,散发阵阵香气,旁边还有几个铁壶烧着水,嘟嘟冒泡。
  二人进来时,那些江湖人看了他们一眼就移开目光。
  没多在意。
  周奕简单一扫,竟有几十人在此过夜。
  这些人看上去虽然正常,他却留了心眼。
  朝四周瞧瞧看看,找准退路。
  “周少侠,这边。”
  刘姓中年人找到一个靠里边,又不怎么起眼的位置。
  他还拽来一把茅草铺在地上,院中还有篝火取暖,二人在此将就一夜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周奕朝茅草上一坐,忽然觉得有哪里不对劲。
  他环视四周,并未察觉异样。
  那些江湖人说话口音不一样,不是来自一个地方的。
  彼此之前留着间隙,互相防范。
  刘姓中年贴到他身边,又细心给他添了一点茅草。
  周奕眼睛微微瞪大。
  他的目光穿过篝火,看到了牵着黄牛的绳子。
  那头牛,被拴在了门外。
  牛角上,还挂着半卷残书。
  周奕揉了揉了眼眶,不经意间温声说道:
  “在下周观潮,还不知刘兄叫什么?”
  中年人笑道,“不值一提。”
  “某家叫刘智远.”
  第55章 故人 故人
  刘智远,刘智远.
  周奕不动声色,心中默念数遍,莫名的熟悉感漫上心头。
  他微微抬头看向茶棚外拴着的黄牛。
  这时,
  心跳陡然加快!
  刘智远.牛角挂书,莫非.竟是他!!
  周奕念头转动间双手朝后方茅草一撑,起身准备尿遁。
  然而,
  一只手从旁侧探来,轻轻扯住他的裤脚。
  刘智远微微皱眉,循循劝说:“周少侠,外间有大虫,入夜千万不要去野外。”
  “你瞧瞧”
  说着四周环视:“且看这些江湖豪客,亦不敢乱走乱闯。”
  周奕稍露迟疑,觉裤脚牵扯之力未减,只得复归原座。
  此刻心中已将这假惺惺的家伙骂得狗血淋头。
  可面上毫无变化,尝试说道:
  “刘兄,既有大虫,你这牛拴在外边太危险,我去帮你牵入棚内。”
  “无妨。”
  刘智远垂目篝火:“大虫若至,食牛果腹,便不会伤人。”
  周奕敏锐感觉到,对方目色有变,原本疲惫耷拉的眼神,忽然露出一股锋锐之气。
  不行,急不得。
  这家伙武功甚高,先把他稳住再说。
  周奕遂作恍然状:“刘兄高义!”
  假意后倚草垛,脑筋急转,转而面向中年文士,神色恳切:
  “刘兄,你我虽是初次相遇,可只言片语之间,叫我生出一种难言的熟悉之感。”
  “恍若他乡遇故知。”
  刘智远脊背微挺:“周少侠此言,恰道刘某肺腑!”
  周奕带着一丝感慨:
  “想我行走江湖,论及酒肉兄弟车载斗量,推心置腹者不过二三。”
  “今闻刘兄一番话,深有感触,只乘牛车这一短途,所思所想竟超过此前数年光景。”
  “天下奇人,多有隐藏市井田园之中,今见刘兄,想必就是这样的人物。”
  “倘若刘兄不嫌,周某愿结为‘知己’。”
  刘智远疲惫的脸上露出一丝光泽,“周少侠言重了,此乃刘某之幸。”
  周奕浑不似说笑。
  很是郑重地从怀中摸出两柄精致短刃,正是丁大帝宝箱中的珍藏。
  本打算等没钱时拿到城中抵卖,现在却做缓兵之策。
  刘智远低头一看。
  篝火闪烁间,两柄短刃卧在周奕双掌之上。
  刃长九寸,刃背布满锯齿,却被磨得光滑如镜。
  近柄处嵌以鸽血石,映着篝火,恍若滴血。
  更巧妙的是,两柄短刃一模一样,双刃相合,锯齿相对,恰似一把精致剪刀。
  他是个识货的,知道这两柄短刃不是凡物。
  “这刃身是玄铁所铸,故而常泛幽冷之光,当年一位昆仑山的异人在中原落魄,遇到劫匪险丢性命,我救他一命,这才赠予宝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