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闻淇烨听见周遭掩饰不住的冷嗤、哼声和带着讥讽意味的低笑,便知闻径真这回定会开罪不少人。欧阳和慕容谈论世家嫁娶一事,他虽听得不多,但也知晓西南豪族大多与屏司结姻,而今庙堂之上亦有其族之翘楚。
他盯着闻径真斑白的后脑勺,闻径真丝毫未退缩,继续道:“臣斗胆附议,在西南新设洋榷署,吏部直管,派遣官吏管辖茶驿通衢之事。”说完,他再深躬道:“是否允当,望太后明鉴。”
奚落声陡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死寂。
谢怀千曲起一指叩了叩座,远目殿外丹陛道:“各抒胸臆罢。”
台下人不少人挂了脸,有人强忍满腹牢骚,也有人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朝班之中气氛甚为诡异。章笃严等人泰然自若,属太后麾下,与之迥然的则为皇帝派系,两股势力若是能分庭抗礼,此时怎么没有人站出来说句反话?
闻淇烨思绪方牵引到这,那厢便有一着仙鹤补子绯服的老臣出列。
他不认得人,现下局势分明,他却好似隔岸观火,看不真切。
章笃严忽然低声说:“此人名为周立中,与我同为紫枢院大学士,时任户部部正,衔加少傅。”他并未拧头,但这么多人,只闻淇烨一个人生地不熟。
闻淇烨再想怎么和闻径真之流拉开距离,也不能落人面子,他思忖一瞬,便顺其自然道:“多谢大人提点。”
周立中面阔而亮红,人中附近生一痣,个子并不高,走到闻径真附近生生矮一截,但是此人气势并不矮,走起路来虎虎生风。
想来功绩匪浅。
果然,周立中开口便不客气:“太后圣鉴万里,若从闻老之计,西南必乱。茶马通衢之事,轻贱马价已失公允,屏司衔愿,也在情理之中。《周易》有言,‘履霜,坚冰至’,积弊非一朝一夕所致,臣以为,此事需从长计议,切勿仓促行事,以失万全之策。”
闻径真今日献计绝非意气用事,于他们而言,拖字诀确属上策。
西南那些名门望族早就热衷于和屏司结秦晋之好,应当从中得利不少。
闻径真不出言反驳,谢怀千没说话,见这二位不言语,闻淇烨发觉身旁不少人暗暗望向谢怀千,不过看的应当不是谢怀千。
是谢怀千身后的文莠。
文莠犹如置身事外,一副事不关己的淡漠之态,同属皇帝一派,看来今日他不打算为了同僚挺身而出。他生得瘦削而极端冷漠,虚觑着眼的模样称得上阴郁,浑身透着老谋深算的气味。
这人与谢怀千俨然搭不上边,闻淇烨心里却有种异样的感觉,总觉得他们二人似乎有相似之处。
须臾,有三五个人先后出列道:“臣附议。”
“周大人所言甚是。”
“恳请太后三思!”
谢怀千上身略微后倾,那纤长雪颈散了几丝墨发,更添雅韵。
“你意下如何?”
是问督公意见。
众人屏息凝神,出列声援周立中的尤为紧张。
文莠虚着眼,片刻后道:“臣下并无异议,只是觉得,既设洋榷署,理应并设茶马监,方为允当。”周立中等人闻言变了脸色,心中将文莠这个死阉人骂上百回。
文莠一缓,又道:“不过周大人所言甚是,事缓则圆。”
谢怀千应当早料到会如此收场,见没人再出声,终于道:“散了。”
出列官吏归位,礼官高呼退朝,闻淇烨这才发现老熟人。元骞带着几位太监扛着步辇垂面碎步而出,百官亦垂目。
趁这没人看的空当,元骞环过谢怀千腰肢与腿弯,将人抱了上去。
文莠宛如帮衬般走到步辇旁边,却是袖手旁观,手也不搭一把,还将手压到扶手上,不给人走。
“臣逢喜事,急欲启奏娘娘。”文莠笑得清凉,“皇上前儿说……要给我加太师衔。”
谢怀千起初并未分给他半分眼神,在步辇上坐稳后顺手理了下衣袂,闻言猛地抬头,语调上扬:“你敢?”
文莠撤开手,仿佛尝到某种珍馐美味,得到嘉奖一般地笑:“皇上做主,臣焉能不敢?”
【作者有话说】
千像条小蛇被装过来然后装走(套麻袋)
评论的每一个问题放在别的文下面我都可以回这篇不行涉及剧情了宝宝们
第6章 山海经
自闻老首言茶驿通衢新策,迄今已过三朝。
风云几度变换,螺蛳壳里做道场,斗法不断。
周立中红光满面,被闻径真纯熟的太极功夫打得咬牙切齿,激昂发作:“无耻之徒!我为江山社稷筹谋,你三番四次扯到儿女情长上来,闻远望,你究竟是何居心?”
闻径真占了上风,被当众下了面子,依然处之泰然,矜然道:“周氏处西南要地,近年与屏司缔姻者众多,新策一事,不宜牵扯过多,恐有谋私之嫌。”
周立中没想到他竟敢把这些摆不上台面的事情摆到台面上讲,歘地冷了眉目。
同出氏族,心照不宣的事儿海了去了,闻径真难道不是出自梁汴闻氏,闻氏难道清白?
看来闻径真是铁了心当谢怀千的走狗,替他行这壮士断腕之举。
唇亡齿寒,他不信闻径真不懂这门道。看来他与谢怀千不过是各取所需……周立中乜眼一顿,忽然展颜拱手道:“枢相所言甚是,是我思虑不周,未曾察觉此节,不想首枢如此顾念下官名声,我不胜感激,万望首枢不要因我方才失言恼怒。”
于是退下。
谢怀千见他们各路神仙收了神通,也有些看倦了这些招数。
八仙过海,总是这八仙,没甚新趣。他不爱看大臣的摆脸色,因此总是远远望外面,今日挪眼瞧见闻淇烨,觉得好新鲜。
他顶多多瞧了一眼,闻淇烨便抓了包,一副发现了什么的样子,死死盯着他不放,也不再装相,像前几日那般刻意避开视线。若眼神是刀,闻淇烨简直要把他的脸刮得花疼。
谢怀千唇角隐约上勾,又仿佛只是天生唇角上扬。
他沙沙的甜嗓道:“准枢相所奏,即日置洋榷署试新规,同设茶马监协理。”
闻淇烨等人闻言出列,异口同声道:“谢太后准奏!”
话音未落,谢怀千往下睨过,淡声扔下惊雷:“兵部部丞留下拟策文,散朝。”
闻径真和章笃严高擘的臂膀同时僵住,百官中不寒而栗者不在少数,满室寂静,唯有周立中眉开眼笑,面上沉郁一扫而空。
遥想上回被太后亲自留下拟写策论的人还是翰林学士董期,起初闻径真将他划为自己人,然而此人为人过于耿直清正,敌我不分,两边得罪人,不少人想恶整他,闻径真最怕这种义薄云天的硬骨头,好心点拨他,董期并不愚钝,当然知道他意义几何。
他听懂了,可是继续我行我素。
那以后,闻径真彻底放弃了他。太后似乎忘了有这一号人,始终没有理会过这个正义凛然的官员。等到董期挡人财路、煞人官运、激起群愤,终于成为众矢之的,太后忽然将他召进宫中,叫他写些东西看看。
这老头不吃不喝在慈宁宫跪着写了七天,都没能叫太后满意,最后被人抬着灌了流食还吐了出来,幸得太医相助,否则注定一命呜呼。
没过几天,董期主动辞官,告老还乡。
董期很幸运,虽然太后将他整了个半死,但这桩事儿后人人自危,再没人再惦记他的性命。闻径真底下的门生前些日子去信,听说他在乡野中锄地养猪,成日悠闲度日,无案牍劳形,也算因祸得福。
董期没有得罪过太后,却几乎被整死。
“磐礡自入京以后,视官场如儿戏,罔顾上圣威严,这是否形同开罪?”
闻径真坐在太师椅上,撇着脸垂着眼,可见有多烦闷。过了一会儿,他重重拍了下自己的大腿:“唉!……我真不知道他,非要把自己置于绝地才好?”
身后章笃严示意他噤声,轻掩门户,先后打开四扇窗仔细看过,回身时,面露无奈之色:“远望,你我既然效忠于上圣,绝不可生二心,你听我说,此事不要再提,你难道糊涂?”
闻径真直了眼神,似乎感慨万千,他不住点头,半晌道:“我怎么会不知道呢?”
他抬起头,不见方才伤怀,异常平静地看着同僚:“西南世家根基深厚,与屏司狼狈为奸的不止周氏,他们之间通婚结亲,势力盘根错节,过去上圣整治过一批,然而余孽又生,无穷尽也。”
“鼠患,若不除之后快,来日必将闹得满街都是。今番,必当一鼓作气,将他们一网打尽,以绝后患。”
庭下如积水空明,树影婆娑。
周府,后堂。
周立中眯着眼对着攀到房梁开了天窗的小厮道:“你且看,房梁上是否有人?”
“无有。”
“树上呢?入夜之后,那儿可是个躲人的好去处。”
“回禀大人,也没有。”
他盯着闻径真斑白的后脑勺,闻径真丝毫未退缩,继续道:“臣斗胆附议,在西南新设洋榷署,吏部直管,派遣官吏管辖茶驿通衢之事。”说完,他再深躬道:“是否允当,望太后明鉴。”
奚落声陡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死寂。
谢怀千曲起一指叩了叩座,远目殿外丹陛道:“各抒胸臆罢。”
台下人不少人挂了脸,有人强忍满腹牢骚,也有人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朝班之中气氛甚为诡异。章笃严等人泰然自若,属太后麾下,与之迥然的则为皇帝派系,两股势力若是能分庭抗礼,此时怎么没有人站出来说句反话?
闻淇烨思绪方牵引到这,那厢便有一着仙鹤补子绯服的老臣出列。
他不认得人,现下局势分明,他却好似隔岸观火,看不真切。
章笃严忽然低声说:“此人名为周立中,与我同为紫枢院大学士,时任户部部正,衔加少傅。”他并未拧头,但这么多人,只闻淇烨一个人生地不熟。
闻淇烨再想怎么和闻径真之流拉开距离,也不能落人面子,他思忖一瞬,便顺其自然道:“多谢大人提点。”
周立中面阔而亮红,人中附近生一痣,个子并不高,走到闻径真附近生生矮一截,但是此人气势并不矮,走起路来虎虎生风。
想来功绩匪浅。
果然,周立中开口便不客气:“太后圣鉴万里,若从闻老之计,西南必乱。茶马通衢之事,轻贱马价已失公允,屏司衔愿,也在情理之中。《周易》有言,‘履霜,坚冰至’,积弊非一朝一夕所致,臣以为,此事需从长计议,切勿仓促行事,以失万全之策。”
闻径真今日献计绝非意气用事,于他们而言,拖字诀确属上策。
西南那些名门望族早就热衷于和屏司结秦晋之好,应当从中得利不少。
闻径真不出言反驳,谢怀千没说话,见这二位不言语,闻淇烨发觉身旁不少人暗暗望向谢怀千,不过看的应当不是谢怀千。
是谢怀千身后的文莠。
文莠犹如置身事外,一副事不关己的淡漠之态,同属皇帝一派,看来今日他不打算为了同僚挺身而出。他生得瘦削而极端冷漠,虚觑着眼的模样称得上阴郁,浑身透着老谋深算的气味。
这人与谢怀千俨然搭不上边,闻淇烨心里却有种异样的感觉,总觉得他们二人似乎有相似之处。
须臾,有三五个人先后出列道:“臣附议。”
“周大人所言甚是。”
“恳请太后三思!”
谢怀千上身略微后倾,那纤长雪颈散了几丝墨发,更添雅韵。
“你意下如何?”
是问督公意见。
众人屏息凝神,出列声援周立中的尤为紧张。
文莠虚着眼,片刻后道:“臣下并无异议,只是觉得,既设洋榷署,理应并设茶马监,方为允当。”周立中等人闻言变了脸色,心中将文莠这个死阉人骂上百回。
文莠一缓,又道:“不过周大人所言甚是,事缓则圆。”
谢怀千应当早料到会如此收场,见没人再出声,终于道:“散了。”
出列官吏归位,礼官高呼退朝,闻淇烨这才发现老熟人。元骞带着几位太监扛着步辇垂面碎步而出,百官亦垂目。
趁这没人看的空当,元骞环过谢怀千腰肢与腿弯,将人抱了上去。
文莠宛如帮衬般走到步辇旁边,却是袖手旁观,手也不搭一把,还将手压到扶手上,不给人走。
“臣逢喜事,急欲启奏娘娘。”文莠笑得清凉,“皇上前儿说……要给我加太师衔。”
谢怀千起初并未分给他半分眼神,在步辇上坐稳后顺手理了下衣袂,闻言猛地抬头,语调上扬:“你敢?”
文莠撤开手,仿佛尝到某种珍馐美味,得到嘉奖一般地笑:“皇上做主,臣焉能不敢?”
【作者有话说】
千像条小蛇被装过来然后装走(套麻袋)
评论的每一个问题放在别的文下面我都可以回这篇不行涉及剧情了宝宝们
第6章 山海经
自闻老首言茶驿通衢新策,迄今已过三朝。
风云几度变换,螺蛳壳里做道场,斗法不断。
周立中红光满面,被闻径真纯熟的太极功夫打得咬牙切齿,激昂发作:“无耻之徒!我为江山社稷筹谋,你三番四次扯到儿女情长上来,闻远望,你究竟是何居心?”
闻径真占了上风,被当众下了面子,依然处之泰然,矜然道:“周氏处西南要地,近年与屏司缔姻者众多,新策一事,不宜牵扯过多,恐有谋私之嫌。”
周立中没想到他竟敢把这些摆不上台面的事情摆到台面上讲,歘地冷了眉目。
同出氏族,心照不宣的事儿海了去了,闻径真难道不是出自梁汴闻氏,闻氏难道清白?
看来闻径真是铁了心当谢怀千的走狗,替他行这壮士断腕之举。
唇亡齿寒,他不信闻径真不懂这门道。看来他与谢怀千不过是各取所需……周立中乜眼一顿,忽然展颜拱手道:“枢相所言甚是,是我思虑不周,未曾察觉此节,不想首枢如此顾念下官名声,我不胜感激,万望首枢不要因我方才失言恼怒。”
于是退下。
谢怀千见他们各路神仙收了神通,也有些看倦了这些招数。
八仙过海,总是这八仙,没甚新趣。他不爱看大臣的摆脸色,因此总是远远望外面,今日挪眼瞧见闻淇烨,觉得好新鲜。
他顶多多瞧了一眼,闻淇烨便抓了包,一副发现了什么的样子,死死盯着他不放,也不再装相,像前几日那般刻意避开视线。若眼神是刀,闻淇烨简直要把他的脸刮得花疼。
谢怀千唇角隐约上勾,又仿佛只是天生唇角上扬。
他沙沙的甜嗓道:“准枢相所奏,即日置洋榷署试新规,同设茶马监协理。”
闻淇烨等人闻言出列,异口同声道:“谢太后准奏!”
话音未落,谢怀千往下睨过,淡声扔下惊雷:“兵部部丞留下拟策文,散朝。”
闻径真和章笃严高擘的臂膀同时僵住,百官中不寒而栗者不在少数,满室寂静,唯有周立中眉开眼笑,面上沉郁一扫而空。
遥想上回被太后亲自留下拟写策论的人还是翰林学士董期,起初闻径真将他划为自己人,然而此人为人过于耿直清正,敌我不分,两边得罪人,不少人想恶整他,闻径真最怕这种义薄云天的硬骨头,好心点拨他,董期并不愚钝,当然知道他意义几何。
他听懂了,可是继续我行我素。
那以后,闻径真彻底放弃了他。太后似乎忘了有这一号人,始终没有理会过这个正义凛然的官员。等到董期挡人财路、煞人官运、激起群愤,终于成为众矢之的,太后忽然将他召进宫中,叫他写些东西看看。
这老头不吃不喝在慈宁宫跪着写了七天,都没能叫太后满意,最后被人抬着灌了流食还吐了出来,幸得太医相助,否则注定一命呜呼。
没过几天,董期主动辞官,告老还乡。
董期很幸运,虽然太后将他整了个半死,但这桩事儿后人人自危,再没人再惦记他的性命。闻径真底下的门生前些日子去信,听说他在乡野中锄地养猪,成日悠闲度日,无案牍劳形,也算因祸得福。
董期没有得罪过太后,却几乎被整死。
“磐礡自入京以后,视官场如儿戏,罔顾上圣威严,这是否形同开罪?”
闻径真坐在太师椅上,撇着脸垂着眼,可见有多烦闷。过了一会儿,他重重拍了下自己的大腿:“唉!……我真不知道他,非要把自己置于绝地才好?”
身后章笃严示意他噤声,轻掩门户,先后打开四扇窗仔细看过,回身时,面露无奈之色:“远望,你我既然效忠于上圣,绝不可生二心,你听我说,此事不要再提,你难道糊涂?”
闻径真直了眼神,似乎感慨万千,他不住点头,半晌道:“我怎么会不知道呢?”
他抬起头,不见方才伤怀,异常平静地看着同僚:“西南世家根基深厚,与屏司狼狈为奸的不止周氏,他们之间通婚结亲,势力盘根错节,过去上圣整治过一批,然而余孽又生,无穷尽也。”
“鼠患,若不除之后快,来日必将闹得满街都是。今番,必当一鼓作气,将他们一网打尽,以绝后患。”
庭下如积水空明,树影婆娑。
周府,后堂。
周立中眯着眼对着攀到房梁开了天窗的小厮道:“你且看,房梁上是否有人?”
“无有。”
“树上呢?入夜之后,那儿可是个躲人的好去处。”
“回禀大人,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