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虽不值什么,只姑奶奶们整日山珍海味也吃腻了,尝些野意,也算他们的一点穷心。
平儿拉着刘姥姥坐下,“多谢您老费心。”略说上几句,便见刘姥姥坐不住张望。
平儿便问可见过奶奶了?
刘姥姥点头应一声,“见过了,让等着呢。”口里说着时辰不早该回去了,别到时候出不去城。
见此,平儿让刘姥姥略坐坐,她去瞧瞧。
凤姐儿一出月子,瞧着天气好便去邢夫人请了安,婆媳俩又一同带着哥儿去了贾母处。
此刻平儿来回刘姥姥一事,凤姐儿想着老人家好容易来一趟,又带着那么多东西,干脆住一宿。
可巧,黛玉几个前来请安,听到凤姐儿说,问刘姥姥是谁。
凤姐儿便将去岁的事儿一并说了。
贾母上了年岁,除非入宫觐见元春,等闲不出门,如今听闻有这样一个乡下老人家,让去请了来好说说话。
去岁,京都附近几省干旱少雨,饿死不少人,偏湖广一带又被大雨决堤,淹死不少人。
也正因此,黛玉将去年所得分红全投了进去,收了不少乞丐、孤儿。
听闻刘姥姥如今带了瓜果来,去岁至今,便是丰收又能得多少,倒是个感恩的。
这样的人若非家里过不下去,也不会登门求助。
还未见人,黛玉先对刘姥姥生了好感。
此刻满心惶恐的刘姥姥被平儿半搀着往贾母处来。
正逢丰台大营休沐,宝玉与贾环一同归家,可巧在二门口见了。
宝玉先皱了眉,早等着的紫鹃见了人,赶忙迎上来,好一阵嘘寒问暖。
一旁贾环唤住平儿问上一句,笑道:“正好归来该去给老祖宗请安,我同平儿姐姐与这位姥姥一起吧。”
本欲走的宝玉想着府中来了这样多的姐姐妹妹,他还没好好近亲过,不由凑了来,“咱们一同去。”
第70章 绛珠子敬佩授以渔,王子……
一行四人很快到了贾母处。
得了信的黛玉一众姐妹们早就翘首以盼, 岂料隔着屏风只听一道清朗的男音。
“孙儿贾环请老祖宗安,问嫂子与诸位姐姐安。”
贾母满口道好,一面问在营中可好, 一面让他进来。
贾环并非宝玉那等不知规矩的人,尤其经过丰台大营训练,说是脱胎换骨也不为过。
殿内且不说他同姓姐姐,可还有不少外姓亲眷, 哪里能入内唐突。
本欲抬脚入内的宝玉被贾环一瞪, 收回的腿已开始隐隐泛疼。
因着宝玉之前种种闹剧,如今和贾环成了同班同窗。
与他这个反面例子不同,贾环是教头夸赞的存在,也因同父,每次对打,教头总会安排二人一组。
宝玉虽比贾环高一个头, 却打不过比他小的贾环,惧怕丢人他回家从来不提,夜里却时常做被殴打的噩梦。
此时见贾环瞪他, 宝玉哪里还敢入内。
他虽心心念念着姐妹们,却知道若向老祖宗求救, 姐姐妹妹们定会笑话他,尤其是林妹妹。
见宝玉呆呆站着, 贾环再度出声, “老祖宗我与宝二哥还有课业, 等晚膳再来叨扰老祖宗。”
对于儿孙自己上进,贾母乐见其成。
尤其这上进的还有她素日最疼爱的孙儿宝玉。
贾母念着在营中辛苦,万不可亏空了身子,又命送了不少滋补物品去两人院中。
未能如愿的宝玉只能期期艾艾回头扫一眼, 待出了门,候在一旁的紫鹃赶忙上前嘘寒问暖。
贾环扫一眼眉眼含情同小丫鬟说笑的宝玉,冷笑一声,径自离去。
宝玉满脑子都是府中来了那样多的姐姐妹妹皆有亲人,只林妹妹独儿一个,也不知夜里会不会垂泪?
“好紫鹃,你且一会儿进去伺候,瞧瞧林妹妹好不好?”
紫鹃瞧着自家二爷一派真诚,心里发酸,你惦记着林姑娘,人家林姑娘可从未惦记过你呢。
瞧着宝玉眼巴巴看过来,紫鹃没好气道:“人家林姑娘有那么多姐姐妹妹陪着,岂会不好,这两日还开了什么诗会。”
宝玉心下好一阵怅然,怎姐妹们开诗会也不说等等他。
未得到回应的紫鹃觑一眼宝玉呆愣愣的模样,暗道一句不好。
“宝玉,咱们先回去梳洗,等晚膳时就能见到你林妹妹了。”
刚还呆呆的宝玉听到林妹妹点点头,由着紫鹃牵着走。
屋内,刘姥姥已见过贾母,吃过茶,将十里八村的所见所闻说与贾母与诸位姑娘听。
不止富贵出身的贾母觉得有趣,一众姑娘们更是觉得新奇无比,比那些说书先生讲的还要妙趣横生。
待到用饭,亦是被留在贾母处,用了饭依旧说着各处奇怪的事。
一连三日,或各处游逛或说些稀奇古怪的故事,即便说尽了也能编出些话来。
便是黛玉都不由听入了神,这位姥姥虽是个村野人,却很有见识。
若非家贫,成就绝非如此。
不止黛玉一众姑娘觉得开了眼,便是一餐饭、一景一物远超平生所见的刘姥姥更觉开眼。
等搜肠刮肚再寻不出新意时,刘姥姥带着板儿寻上凤姐儿言明日如何也该回家了。
凤姐儿想着这两日贾母虽精神头好,眼下隐有乌青,她虽出了月子也有不少事要处理,应下明日送她的话,转头寻了平儿让将送刘姥姥的东西打点出来。
闻听此讯,黛玉让雪雁将当初教巧姐儿识字的拿出一套。
“姑娘可是想送刘姥姥?”
黛玉嗔一眼歪头问话的雪雁,“知晓还不快去。”
雪雁笑嘻嘻递了燕窝盏,“姑娘再添一套老爷和您做过笔记的《四书》可好?”
“我们雪雁姐姐这样说,岂有不好的。”黛玉搅着燕窝,“既有了书,正该有纸配着。”
黛玉虽是吞金食玉的千金贵女,却也并未养出目下无尘,不识百姓疾苦的性子。
尤其去岁与今春四下走访,让小姑娘真切感受到书中、各处报来的寥寥数语中的天灾竟是这般难捱。
因而选的纸是手头最便宜的宣纸。
等将东西备齐,从雪雁口中得知刘姥姥所作所为的白芷几个或挑了去岁穿不了的毛衣裳或寻常风寒药材。
杨、宋、张三位嬷嬷也各自挑了半新不旧的衣裳、褂子并绸缎包了两包。
等到雪雁带着几个小丫鬟拎着东西到凤姐儿处时,正巧碰上迎春几个身边的丫鬟或抱或捧了物件来。
“雪雁姐姐也是给这位姥姥送的?”
可巧平儿正拉着惶恐的刘姥姥清点半炕吃食、物件。
从点心吃食到御田粳米,从茧绸到半新袄裙,又有各色干果并三包银子。
一包是贾母给的五十两,一包是邢夫人给的二十两,剩下一包是凤姐儿给的十两。
刘姥姥正念佛间,雪雁已同司棋几个进了屋,笑道:“可见我们来的不巧了。”
平儿见着一行人,已知晓她们此行目的,笑问:“这话是怎么说的?”
雪雁睨一眼众人,“今儿你给姥姥送东西,明儿一早我们再给姥姥送,如此间错开来,也不至于姥姥太过劳累,也不至于姥姥感受不到咱们盛情。”
一旁司棋几个已笑弯了腰,“林姑娘身边的真真个顶个促狭。”
便是平儿也笑出泪来,同刘姥姥一一介绍。
待听得这些都是得了姑娘吩咐,自己也有东西送她。
刘姥姥越发不知如何是好。
雪雁推司棋道:“还不快给姥姥介绍介绍。”
迎春送的不过些吃食、果子、衣裳、丝线,并同姐妹几个凑的五两银子。
这些不算稀罕,等雪雁将一套做了注释的《四书》并启蒙读物点出,刘姥姥愣了好一会儿才红着眼接过。
他们村只村正家的儿子因在镇上做工跟着认了几个字,这已是不得了。
自家板儿也到了岁数,偏去岁大旱,人都要活不下去,哪里有余钱送孩子读书。
便是今年丰收,女婿都有些不愿她来。
她去过林姑娘的院子,满屋书香,说是状元公的屋子都不为过。
后来,平儿偷偷告诉她,林姑娘的父亲,府上的姑老爷当年可是探花郎。
书籍难得,上面探花郎的注释更是珍贵。
这才是千金都换不来的,不止是解燃眉之急,让家里日子富裕。
平儿拉着刘姥姥坐下,“多谢您老费心。”略说上几句,便见刘姥姥坐不住张望。
平儿便问可见过奶奶了?
刘姥姥点头应一声,“见过了,让等着呢。”口里说着时辰不早该回去了,别到时候出不去城。
见此,平儿让刘姥姥略坐坐,她去瞧瞧。
凤姐儿一出月子,瞧着天气好便去邢夫人请了安,婆媳俩又一同带着哥儿去了贾母处。
此刻平儿来回刘姥姥一事,凤姐儿想着老人家好容易来一趟,又带着那么多东西,干脆住一宿。
可巧,黛玉几个前来请安,听到凤姐儿说,问刘姥姥是谁。
凤姐儿便将去岁的事儿一并说了。
贾母上了年岁,除非入宫觐见元春,等闲不出门,如今听闻有这样一个乡下老人家,让去请了来好说说话。
去岁,京都附近几省干旱少雨,饿死不少人,偏湖广一带又被大雨决堤,淹死不少人。
也正因此,黛玉将去年所得分红全投了进去,收了不少乞丐、孤儿。
听闻刘姥姥如今带了瓜果来,去岁至今,便是丰收又能得多少,倒是个感恩的。
这样的人若非家里过不下去,也不会登门求助。
还未见人,黛玉先对刘姥姥生了好感。
此刻满心惶恐的刘姥姥被平儿半搀着往贾母处来。
正逢丰台大营休沐,宝玉与贾环一同归家,可巧在二门口见了。
宝玉先皱了眉,早等着的紫鹃见了人,赶忙迎上来,好一阵嘘寒问暖。
一旁贾环唤住平儿问上一句,笑道:“正好归来该去给老祖宗请安,我同平儿姐姐与这位姥姥一起吧。”
本欲走的宝玉想着府中来了这样多的姐姐妹妹,他还没好好近亲过,不由凑了来,“咱们一同去。”
第70章 绛珠子敬佩授以渔,王子……
一行四人很快到了贾母处。
得了信的黛玉一众姐妹们早就翘首以盼, 岂料隔着屏风只听一道清朗的男音。
“孙儿贾环请老祖宗安,问嫂子与诸位姐姐安。”
贾母满口道好,一面问在营中可好, 一面让他进来。
贾环并非宝玉那等不知规矩的人,尤其经过丰台大营训练,说是脱胎换骨也不为过。
殿内且不说他同姓姐姐,可还有不少外姓亲眷, 哪里能入内唐突。
本欲抬脚入内的宝玉被贾环一瞪, 收回的腿已开始隐隐泛疼。
因着宝玉之前种种闹剧,如今和贾环成了同班同窗。
与他这个反面例子不同,贾环是教头夸赞的存在,也因同父,每次对打,教头总会安排二人一组。
宝玉虽比贾环高一个头, 却打不过比他小的贾环,惧怕丢人他回家从来不提,夜里却时常做被殴打的噩梦。
此时见贾环瞪他, 宝玉哪里还敢入内。
他虽心心念念着姐妹们,却知道若向老祖宗求救, 姐姐妹妹们定会笑话他,尤其是林妹妹。
见宝玉呆呆站着, 贾环再度出声, “老祖宗我与宝二哥还有课业, 等晚膳再来叨扰老祖宗。”
对于儿孙自己上进,贾母乐见其成。
尤其这上进的还有她素日最疼爱的孙儿宝玉。
贾母念着在营中辛苦,万不可亏空了身子,又命送了不少滋补物品去两人院中。
未能如愿的宝玉只能期期艾艾回头扫一眼, 待出了门,候在一旁的紫鹃赶忙上前嘘寒问暖。
贾环扫一眼眉眼含情同小丫鬟说笑的宝玉,冷笑一声,径自离去。
宝玉满脑子都是府中来了那样多的姐姐妹妹皆有亲人,只林妹妹独儿一个,也不知夜里会不会垂泪?
“好紫鹃,你且一会儿进去伺候,瞧瞧林妹妹好不好?”
紫鹃瞧着自家二爷一派真诚,心里发酸,你惦记着林姑娘,人家林姑娘可从未惦记过你呢。
瞧着宝玉眼巴巴看过来,紫鹃没好气道:“人家林姑娘有那么多姐姐妹妹陪着,岂会不好,这两日还开了什么诗会。”
宝玉心下好一阵怅然,怎姐妹们开诗会也不说等等他。
未得到回应的紫鹃觑一眼宝玉呆愣愣的模样,暗道一句不好。
“宝玉,咱们先回去梳洗,等晚膳时就能见到你林妹妹了。”
刚还呆呆的宝玉听到林妹妹点点头,由着紫鹃牵着走。
屋内,刘姥姥已见过贾母,吃过茶,将十里八村的所见所闻说与贾母与诸位姑娘听。
不止富贵出身的贾母觉得有趣,一众姑娘们更是觉得新奇无比,比那些说书先生讲的还要妙趣横生。
待到用饭,亦是被留在贾母处,用了饭依旧说着各处奇怪的事。
一连三日,或各处游逛或说些稀奇古怪的故事,即便说尽了也能编出些话来。
便是黛玉都不由听入了神,这位姥姥虽是个村野人,却很有见识。
若非家贫,成就绝非如此。
不止黛玉一众姑娘觉得开了眼,便是一餐饭、一景一物远超平生所见的刘姥姥更觉开眼。
等搜肠刮肚再寻不出新意时,刘姥姥带着板儿寻上凤姐儿言明日如何也该回家了。
凤姐儿想着这两日贾母虽精神头好,眼下隐有乌青,她虽出了月子也有不少事要处理,应下明日送她的话,转头寻了平儿让将送刘姥姥的东西打点出来。
闻听此讯,黛玉让雪雁将当初教巧姐儿识字的拿出一套。
“姑娘可是想送刘姥姥?”
黛玉嗔一眼歪头问话的雪雁,“知晓还不快去。”
雪雁笑嘻嘻递了燕窝盏,“姑娘再添一套老爷和您做过笔记的《四书》可好?”
“我们雪雁姐姐这样说,岂有不好的。”黛玉搅着燕窝,“既有了书,正该有纸配着。”
黛玉虽是吞金食玉的千金贵女,却也并未养出目下无尘,不识百姓疾苦的性子。
尤其去岁与今春四下走访,让小姑娘真切感受到书中、各处报来的寥寥数语中的天灾竟是这般难捱。
因而选的纸是手头最便宜的宣纸。
等将东西备齐,从雪雁口中得知刘姥姥所作所为的白芷几个或挑了去岁穿不了的毛衣裳或寻常风寒药材。
杨、宋、张三位嬷嬷也各自挑了半新不旧的衣裳、褂子并绸缎包了两包。
等到雪雁带着几个小丫鬟拎着东西到凤姐儿处时,正巧碰上迎春几个身边的丫鬟或抱或捧了物件来。
“雪雁姐姐也是给这位姥姥送的?”
可巧平儿正拉着惶恐的刘姥姥清点半炕吃食、物件。
从点心吃食到御田粳米,从茧绸到半新袄裙,又有各色干果并三包银子。
一包是贾母给的五十两,一包是邢夫人给的二十两,剩下一包是凤姐儿给的十两。
刘姥姥正念佛间,雪雁已同司棋几个进了屋,笑道:“可见我们来的不巧了。”
平儿见着一行人,已知晓她们此行目的,笑问:“这话是怎么说的?”
雪雁睨一眼众人,“今儿你给姥姥送东西,明儿一早我们再给姥姥送,如此间错开来,也不至于姥姥太过劳累,也不至于姥姥感受不到咱们盛情。”
一旁司棋几个已笑弯了腰,“林姑娘身边的真真个顶个促狭。”
便是平儿也笑出泪来,同刘姥姥一一介绍。
待听得这些都是得了姑娘吩咐,自己也有东西送她。
刘姥姥越发不知如何是好。
雪雁推司棋道:“还不快给姥姥介绍介绍。”
迎春送的不过些吃食、果子、衣裳、丝线,并同姐妹几个凑的五两银子。
这些不算稀罕,等雪雁将一套做了注释的《四书》并启蒙读物点出,刘姥姥愣了好一会儿才红着眼接过。
他们村只村正家的儿子因在镇上做工跟着认了几个字,这已是不得了。
自家板儿也到了岁数,偏去岁大旱,人都要活不下去,哪里有余钱送孩子读书。
便是今年丰收,女婿都有些不愿她来。
她去过林姑娘的院子,满屋书香,说是状元公的屋子都不为过。
后来,平儿偷偷告诉她,林姑娘的父亲,府上的姑老爷当年可是探花郎。
书籍难得,上面探花郎的注释更是珍贵。
这才是千金都换不来的,不止是解燃眉之急,让家里日子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