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确实,黎涵,大心脏,我支持你去滑下一届奥运会。”简宁远竖起大拇指。
“不过下一届奥运会,选拔赛应该很拥挤吧。”黎涵将青菜在料碗里涮了一遍,夹到嘴边又放下,“前两天我查青年组的资料,光是卡着奥运赛季升组并且有高级三三的,就有好几个。”
“不过像你俩这种能稳定输出超c的倒只有一个了。”简宁远掰着手指,“杜裕安下赛季升组,不知道到时候情况怎么样。”
“两个人去世锦,发挥得好,也能拿到三个奥运名额。”李理将空盘子叠在一起,抽张纸擦手,“如果这赛季的世锦赛能给下赛季拿两个名额就好了。”
“只剩三个多月了。”李理又抿了一口饮料,气泡水,她不喜欢。
“你们一个个,想得比我都清楚。”黎涵那筷子青菜终于进嘴了,“到底谁才是选手。”
热气氤氲,店里吵吵闹闹的。
“哎,那不是李理和黎涵吗,花样滑冰拿奖牌的那个。”嘈杂声音中,李理听见了自己和黎涵的名字。
“是那个打绷带的吗?”这句话的主人声音很小,她只好竖起耳朵,仔细辨认对方在说什么。
“对,那个是黎涵,旁边是李理。”黎涵手中的动作停了下来,李理同她对视,这一次她们都听见了。
“哎,受伤了呀,受伤了还怎么滑冰?”只有简宁远还在专心致志地吃东西。
“祈祷吧,毕竟今年世锦赛就剩黎涵一个能比的了。”李理与黎涵面面相觑。
“另一个呢?”
“已经退役了。”
退役了。这几个字像块石头压在胸口。李理垂下脑袋。
作者有话说:
一些解释:
本章三人讨论到名额问题。
按照米兰周期的规则,奥运拿满三名额需要满足以下两种条件中的一个。
1.奥运会前一赛季世锦赛三人参赛的情况:【三人全部进入自由滑且前两人积分之和≤13】,或【其中两人进入自由滑且两人积分之和≤13且派遣参加落选赛的选手拿到第三个名额】。
2.奥运会前一赛季世锦赛两人参赛的情况:两人全部进入自由滑且两人积分之和≤13,且派遣参加落选赛的选手拿到第三个名额。
那么为了拿满三名额,奥运会前一赛季世锦赛必须至少派出两名选手参赛。为了获得奥运前一赛季世锦赛的两个名额,在只有一人参加奥运前两赛季那届世锦赛的情况下,这位选手必须要拿到前十名。
ps:有关于奥运名额和落选赛这个,我印象里之前的周期好像有一人参赛成绩好就可以拿满三个名额的情况,但是去查米兰周期具体规则的时候发现不对啊怎么和我记得的不太一样。总之这里就按照米兰的来吧,无论如何大家一起快快乐乐去落选赛x。
关于受伤:小黎从受伤到世锦满打满算五个月,之前写的时候是粉碎性骨折,想了一下还是太超过了,所以在前面的章节进行了修改,改成了踝关节外踝骨折。当然修改过后也还是有点超过,但这毕竟是小说所以还请各位读者海涵。
第37章 枯萎的花
“我要回去。”黑暗中,黎涵一字一句的声音再清晰不过。
李理将脑袋往对方身前挤,她没太懂对方的意思:“你要回哪去?”
“回冰上。”黎涵顿了顿,“为此我要先进行水中康复训练。”
李理睁开眼睛,睡意全无,她摸着对方的脸,将手伸到对方额头上探了探温度。
“去复查时,医生说恢复很好。”对方捉住她的手,摩挲着她的指头,“医生都说没问题。”
“白鹤姐呢?”李理企图用教练来威慑对方。
“白鹤姐已经帮我找好了康复中心。”黎涵回答得流畅极了。
“看来我是最后知道的呢。”李理抽出手,翻了个身,背对着对方。
“我不是故意瞒着你的。”黎涵的语气变得慌忙,那双手也急急地往前伸,“我只是想把一切都安排好之后再告诉你,我怕你不同意。”
“离世锦赛只剩下三个多月了,现在只有我能去,我必须拿到明年的两个名额。李理,我……”对方的手触及她的腰,突然停下了,“李理,我不想显得很没用,我不想辜负所有人的希望。”
窗外货车尖锐鸣笛刺破黑夜,李理蜷缩着身体,两手紧紧抓着被子:“黎涵,没用的是我。”
她听见自己的声音变得沙哑:“如果不是我,你不用承担这么大的压力。”
空气粘稠,她像条搁浅的鱼,徒劳地拍打着尾巴。她想起奖牌挂在两人胸前时对方神气的笑,想起与金牌擦肩而过时自己眼中暗藏的阴郁。金牌、银牌、银牌、金牌,她们就这样纠缠了几年,直到她把黎涵一个人留在冰面上。
“别这么说。”对方语气强硬,双手也蛮不讲理地缠上她的腰,“我不喜欢你这么说自己。”
她有苦衷,她为自己辩解。但面前再一次浮现起对方受伤时痛苦的脸,一次、两次,每次她都记得很清。
“我不会反对你的任何决定。”她闭上双眼,只觉得眼角有些温热湿润的液体淌下,“但下一次,别瞒着我好吗?”
“好。”对方只当一切又回归风平浪静,牵住她的手,继续之前的话题。
水疗如何,恢复如何,李理的期末又如何。太过繁忙与疲惫时,一切就像是发生在一瞬间。转眼就到了寒假,一月末的北京已是萧瑟一片。
黎涵已经能脱拐正常行走,这样的状态让所有人都重燃希望。
“肯定没问题的。”简宁远拉着行李箱回家前,对着李理再三重复。
是吗?李理停下动作,盯着屏幕里自己刚刚发出去的一串身份证号。
[黎涵:票订好了,周三晚上到,周五早上回。]
[黎涵:老房子那边就不收拾了,我订了酒店。]
[黎涵:周四一早看完外婆,我们在市里逛逛。]
[李理:好。]
黎涵要回去看外婆的事情是才定下来的,在黎涵再三保证绝不会和母亲见面后,白鹤勉强同意了这个决定。
“两年了。”两人在中央大街的酒店前下车时,对方呼吸着北方黑夜寒冷的空气,抬手接住飘落雪花,“我回来了。”
“走吧。”黎涵率先拾阶而上。
“我猜你们都想问,我为什么要回来。”黎涵靠着窗边坐下,窗帘拉开着,黑夜里路灯射光打在远处屋顶的积雪上,洁白却刺眼。
“我和祖辈联系不多,但换成你,时隔两年回来祭拜外婆,也不奇怪。”李理将背包放在桌边。只住两晚,她们简装出行,“不知郊外积雪如何。我查了墓园教堂的营业时间,如果积雪太深,我们就去教堂坐坐吧。”
她顾念着对方还未痊愈的伤,“外婆在天有灵,看得到你。”
“要带束花吗?”她又从包里翻出睡衣摆在床上,“需要的话,我明早去买。”
“不,不用。”黎涵摇头,“我只是想和外婆说说心里话。”
“想说什么?”李理走向黎涵,解下对方的围巾,又顺手拉上窗帘,“先休息吧,明天再好好想想。”
她们洗漱完毕,一同窝在被子里。廊灯开着,黎涵蜷缩在她身前,她伸手捋顺对方压在肩下的头发。
“我已经想好明天要说什么了。”对方翻了个身同她对视,廊灯的光映在眼里,亮晶晶的。
“什么?”她有些困了,只是伸手捏捏对方的鼻子,又将半张脸埋进枕头里。
“秘密,明天你就知道了。”
开关咔哒一声,光亮全无。李理撇撇嘴,环着对方的胳膊陷入梦乡。
清早起来雪刚好停了,墓园的车道清过雪,出租车一路开到教堂门前。李理推门跳下车,转身伸出手,将人扶了下来。
“有积雪。”李理扫向远处成片的墓碑,单调的黑灰色石碑散落在积雪堆中,石板小路藏在雪下不见踪影。
“可我还是想去外婆坟前。”黎涵圆润的指尖在她掌心画着圈,一个又一个。
她知道自己没法劝住对方,只得认命地扶着对方右侧的胳膊,小心翼翼踩在雪地上。两排脚印缓慢落下,一重一轻,蔓延至那座墓碑前。
墓前的花早已枯萎。
李理松开黎涵,上前两步,伸手将墓碑顶上的积雪拍落。雪粒碾作白雾一片,落在她衣襟前,她又拍拍衣服,朝着黎涵转过脑袋:“现在你还满意吗?”
“满意。”黎涵点头。
她的视线被黎涵鼓鼓囊囊的左侧口袋吸引,对方将藏在口袋里的手一点一点抽出来。直到手背彻底裸露在空气中,她才发现,对方手指根上缠绕着一条绶带。那花纹她很眼熟,她也有一条,就摆在客厅展示柜的最高处。
黎涵勾着绶带,手指轻轻用力,奖牌便从口袋边缘滑出。绶带绷紧了,奖牌坠在底端,轻轻摇晃着。
“外婆,这大概是我人生中第一枚,也是唯一一枚奥运会奖牌。”瑟瑟寒风中,黎涵的身子站得笔直,她拎着奖牌,目光直直盯向墓碑上斑驳的名字,“不是金色的,但我好像没那么遗憾了。”
“不过下一届奥运会,选拔赛应该很拥挤吧。”黎涵将青菜在料碗里涮了一遍,夹到嘴边又放下,“前两天我查青年组的资料,光是卡着奥运赛季升组并且有高级三三的,就有好几个。”
“不过像你俩这种能稳定输出超c的倒只有一个了。”简宁远掰着手指,“杜裕安下赛季升组,不知道到时候情况怎么样。”
“两个人去世锦,发挥得好,也能拿到三个奥运名额。”李理将空盘子叠在一起,抽张纸擦手,“如果这赛季的世锦赛能给下赛季拿两个名额就好了。”
“只剩三个多月了。”李理又抿了一口饮料,气泡水,她不喜欢。
“你们一个个,想得比我都清楚。”黎涵那筷子青菜终于进嘴了,“到底谁才是选手。”
热气氤氲,店里吵吵闹闹的。
“哎,那不是李理和黎涵吗,花样滑冰拿奖牌的那个。”嘈杂声音中,李理听见了自己和黎涵的名字。
“是那个打绷带的吗?”这句话的主人声音很小,她只好竖起耳朵,仔细辨认对方在说什么。
“对,那个是黎涵,旁边是李理。”黎涵手中的动作停了下来,李理同她对视,这一次她们都听见了。
“哎,受伤了呀,受伤了还怎么滑冰?”只有简宁远还在专心致志地吃东西。
“祈祷吧,毕竟今年世锦赛就剩黎涵一个能比的了。”李理与黎涵面面相觑。
“另一个呢?”
“已经退役了。”
退役了。这几个字像块石头压在胸口。李理垂下脑袋。
作者有话说:
一些解释:
本章三人讨论到名额问题。
按照米兰周期的规则,奥运拿满三名额需要满足以下两种条件中的一个。
1.奥运会前一赛季世锦赛三人参赛的情况:【三人全部进入自由滑且前两人积分之和≤13】,或【其中两人进入自由滑且两人积分之和≤13且派遣参加落选赛的选手拿到第三个名额】。
2.奥运会前一赛季世锦赛两人参赛的情况:两人全部进入自由滑且两人积分之和≤13,且派遣参加落选赛的选手拿到第三个名额。
那么为了拿满三名额,奥运会前一赛季世锦赛必须至少派出两名选手参赛。为了获得奥运前一赛季世锦赛的两个名额,在只有一人参加奥运前两赛季那届世锦赛的情况下,这位选手必须要拿到前十名。
ps:有关于奥运名额和落选赛这个,我印象里之前的周期好像有一人参赛成绩好就可以拿满三个名额的情况,但是去查米兰周期具体规则的时候发现不对啊怎么和我记得的不太一样。总之这里就按照米兰的来吧,无论如何大家一起快快乐乐去落选赛x。
关于受伤:小黎从受伤到世锦满打满算五个月,之前写的时候是粉碎性骨折,想了一下还是太超过了,所以在前面的章节进行了修改,改成了踝关节外踝骨折。当然修改过后也还是有点超过,但这毕竟是小说所以还请各位读者海涵。
第37章 枯萎的花
“我要回去。”黑暗中,黎涵一字一句的声音再清晰不过。
李理将脑袋往对方身前挤,她没太懂对方的意思:“你要回哪去?”
“回冰上。”黎涵顿了顿,“为此我要先进行水中康复训练。”
李理睁开眼睛,睡意全无,她摸着对方的脸,将手伸到对方额头上探了探温度。
“去复查时,医生说恢复很好。”对方捉住她的手,摩挲着她的指头,“医生都说没问题。”
“白鹤姐呢?”李理企图用教练来威慑对方。
“白鹤姐已经帮我找好了康复中心。”黎涵回答得流畅极了。
“看来我是最后知道的呢。”李理抽出手,翻了个身,背对着对方。
“我不是故意瞒着你的。”黎涵的语气变得慌忙,那双手也急急地往前伸,“我只是想把一切都安排好之后再告诉你,我怕你不同意。”
“离世锦赛只剩下三个多月了,现在只有我能去,我必须拿到明年的两个名额。李理,我……”对方的手触及她的腰,突然停下了,“李理,我不想显得很没用,我不想辜负所有人的希望。”
窗外货车尖锐鸣笛刺破黑夜,李理蜷缩着身体,两手紧紧抓着被子:“黎涵,没用的是我。”
她听见自己的声音变得沙哑:“如果不是我,你不用承担这么大的压力。”
空气粘稠,她像条搁浅的鱼,徒劳地拍打着尾巴。她想起奖牌挂在两人胸前时对方神气的笑,想起与金牌擦肩而过时自己眼中暗藏的阴郁。金牌、银牌、银牌、金牌,她们就这样纠缠了几年,直到她把黎涵一个人留在冰面上。
“别这么说。”对方语气强硬,双手也蛮不讲理地缠上她的腰,“我不喜欢你这么说自己。”
她有苦衷,她为自己辩解。但面前再一次浮现起对方受伤时痛苦的脸,一次、两次,每次她都记得很清。
“我不会反对你的任何决定。”她闭上双眼,只觉得眼角有些温热湿润的液体淌下,“但下一次,别瞒着我好吗?”
“好。”对方只当一切又回归风平浪静,牵住她的手,继续之前的话题。
水疗如何,恢复如何,李理的期末又如何。太过繁忙与疲惫时,一切就像是发生在一瞬间。转眼就到了寒假,一月末的北京已是萧瑟一片。
黎涵已经能脱拐正常行走,这样的状态让所有人都重燃希望。
“肯定没问题的。”简宁远拉着行李箱回家前,对着李理再三重复。
是吗?李理停下动作,盯着屏幕里自己刚刚发出去的一串身份证号。
[黎涵:票订好了,周三晚上到,周五早上回。]
[黎涵:老房子那边就不收拾了,我订了酒店。]
[黎涵:周四一早看完外婆,我们在市里逛逛。]
[李理:好。]
黎涵要回去看外婆的事情是才定下来的,在黎涵再三保证绝不会和母亲见面后,白鹤勉强同意了这个决定。
“两年了。”两人在中央大街的酒店前下车时,对方呼吸着北方黑夜寒冷的空气,抬手接住飘落雪花,“我回来了。”
“走吧。”黎涵率先拾阶而上。
“我猜你们都想问,我为什么要回来。”黎涵靠着窗边坐下,窗帘拉开着,黑夜里路灯射光打在远处屋顶的积雪上,洁白却刺眼。
“我和祖辈联系不多,但换成你,时隔两年回来祭拜外婆,也不奇怪。”李理将背包放在桌边。只住两晚,她们简装出行,“不知郊外积雪如何。我查了墓园教堂的营业时间,如果积雪太深,我们就去教堂坐坐吧。”
她顾念着对方还未痊愈的伤,“外婆在天有灵,看得到你。”
“要带束花吗?”她又从包里翻出睡衣摆在床上,“需要的话,我明早去买。”
“不,不用。”黎涵摇头,“我只是想和外婆说说心里话。”
“想说什么?”李理走向黎涵,解下对方的围巾,又顺手拉上窗帘,“先休息吧,明天再好好想想。”
她们洗漱完毕,一同窝在被子里。廊灯开着,黎涵蜷缩在她身前,她伸手捋顺对方压在肩下的头发。
“我已经想好明天要说什么了。”对方翻了个身同她对视,廊灯的光映在眼里,亮晶晶的。
“什么?”她有些困了,只是伸手捏捏对方的鼻子,又将半张脸埋进枕头里。
“秘密,明天你就知道了。”
开关咔哒一声,光亮全无。李理撇撇嘴,环着对方的胳膊陷入梦乡。
清早起来雪刚好停了,墓园的车道清过雪,出租车一路开到教堂门前。李理推门跳下车,转身伸出手,将人扶了下来。
“有积雪。”李理扫向远处成片的墓碑,单调的黑灰色石碑散落在积雪堆中,石板小路藏在雪下不见踪影。
“可我还是想去外婆坟前。”黎涵圆润的指尖在她掌心画着圈,一个又一个。
她知道自己没法劝住对方,只得认命地扶着对方右侧的胳膊,小心翼翼踩在雪地上。两排脚印缓慢落下,一重一轻,蔓延至那座墓碑前。
墓前的花早已枯萎。
李理松开黎涵,上前两步,伸手将墓碑顶上的积雪拍落。雪粒碾作白雾一片,落在她衣襟前,她又拍拍衣服,朝着黎涵转过脑袋:“现在你还满意吗?”
“满意。”黎涵点头。
她的视线被黎涵鼓鼓囊囊的左侧口袋吸引,对方将藏在口袋里的手一点一点抽出来。直到手背彻底裸露在空气中,她才发现,对方手指根上缠绕着一条绶带。那花纹她很眼熟,她也有一条,就摆在客厅展示柜的最高处。
黎涵勾着绶带,手指轻轻用力,奖牌便从口袋边缘滑出。绶带绷紧了,奖牌坠在底端,轻轻摇晃着。
“外婆,这大概是我人生中第一枚,也是唯一一枚奥运会奖牌。”瑟瑟寒风中,黎涵的身子站得笔直,她拎着奖牌,目光直直盯向墓碑上斑驳的名字,“不是金色的,但我好像没那么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