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因为这雨,江向逸的周日计划差不多都被打乱。
本来约了同学打街球,现在天气这么差,还不如再复习一下知识,摸摸琴。等他忙完这些,吃了晚饭,已经是晚上八点多。窗外的雨不止没小,甚至还打起了雷。
噼啪的闪电点亮了整个夜空,江向逸瞥了一眼,把窗帘拉上,戴着耳机听歌。没多久,虞城的消息发了过来。
那是一则视频,虞城家的小猫似乎怕打雷,一个劲往他被子里拱,看起来可怜又可爱的,就是身材看起来有点壮硕了。他们家养猫跟养猪似的,小猫咪胖成小猪咪,江向逸跟他说帮猫减减肥,虞城听了,每天多加了一顿全素餐。
江向逸不知不觉就想到窦吟。他摸摸鼻子,有点心虚。
像是有心灵感应一样,窦吟的头像框很快就闪了闪。
江向逸点开聊天框,对方发来一道化学题题目挺眼熟,没记错的话是去年三诊的压轴,他前不久刚做过。
他整理了一下思路,发了条语音过去。
这段时间窦吟问过他不少题,江向逸不知不觉间习以为常,都忘了现在是周末,窦吟完全可以上网搜一下,而不是问他,还得花时间等他回复。
没多久,窦吟那边就把完整的解题过程拍给江向逸。
检查了一下,全对。
江向逸勾勾唇角,涌起一股难以形容的成就感。平时也有人问他题,但都没窦吟这么冰雪聪明,一点就通。
他喜欢聪明的人,窦吟就是其中之一。
窦吟道了谢,又问:“逸哥,明天下雨,你还出门吗?”
江向逸说:“你和我一起去唱片店?”这位小学弟几乎不会拒绝他的任何要求,就算江向逸临时改变计划,把街球变成买唱片,估计对方也会同意,于是他退出了聊天页面,开始看明天去哪家店。
等他选得差不多,切回界面,才看见窦吟罕见地说了个“不”。
江向逸轻挑眉梢,屏幕上多了好几个流泪的表情包。
窦吟:【我明天要去疗养院看外婆……】
窦吟:【逸哥,你想不想一起去?】
窦吟:【如果外婆看见我带好朋友去,她一定会很高兴的】
疗养院啊。
江向逸回了句好。
等到第二天早晨,那辆熟悉的加长卡宴停在他家门口,江向逸带着从家里新剪下来的花坐上后排。
那疗养院比他想得要远,在城市的边缘,不过依山傍水,含氧量极高,的确适合病人休养。疗养院占地面积很大,是许多栋华美的欧式建筑,从进门和停车都能感受到先进和现代化,而窦吟外婆所住的地方更是舒适,是三楼的一个大房间。坐北朝南,晨光缕缕洒进房内,穿过柔纱,显得温暖又舒适。
江向逸跟着窦吟进去,倒没有看见外婆的身影,问了护士才知道她正在朋友的房间聊天,过会就回,让他们在房内等着。
江向逸没有问外婆具体是什么病症,不过光看这个房间格调优雅的布置,还有墙壁上那些生活化的照片,能感受到她有被好好对待。
窦吟让他坐在沙发,自己手脚麻利地开始打扫起屋内的卫生,不过桌上堆了留声机,发卡和一点杂物,他倒是没处理。
江向逸拿起一个别针,问:“我需要整理么。”
窦吟正用滚筒给地毯除灰,朝江向逸看了一眼,道:“没事的逸哥,桌上的不用动,我们收拾后她可能找不到需要的东西。”
听了他的话,江向逸果断缩回手,感觉窦吟比想象中还周到。只是他一个人站在这里,又不知道干什么,百无聊赖下,开始看墙上的照片。
视线很快被一张合照吸引,那是在一个绿草茵茵的公园,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士怀里抱着个婴儿,身边站着烫了卷发,很潮流的女人,看起来年纪似乎在四五十岁。
他看得入神,没注意窦吟什么时候出现在他身边,道:“那是我妈妈和外婆。怀里抱着的小孩,是我。”
窦吟给他指向旁边的照片,是他刚刚学会爬,学会走路时抓拍的,“这些都是我。我妈妈生完我之后——那时我还在国外,外婆飞来照顾妈妈和我。”
小时候的窦吟软乎乎的,眼睛又大又圆,葡萄一样,笑起来眼睛弯弯的,露出一点乳牙,可爱得像年画娃娃。他们许多拍照的背景也都是海外,江向逸注意到,虽然关于窦吟和他妈妈的照片很多,但这位美丽的年轻母亲却不常笑,看起来有些忧郁。
除了他们母子的照片外,还有很多是外婆单人的,其中不乏有年代久远,泛黄褪色的照片,她姣好地勾起兰花指,像兴致来了,在给亲人朋友表演。
窦吟解释道:“我外婆早年是昆曲演员,但等我妈妈长大一些后就退居幕后了,专心在家陪她。”
还有一些,他没有说出口。比如,外婆外公对他妈妈肖梅管得太严,加上后来和外公离婚,肖梅变得叛逆。对他父亲窦毅一见钟情后,不顾家人劝阻要和他闪婚,最后虽然成功私奔,但剩下的生命中,活得也不快乐。
肖梅早早去世,也给外婆带来了不小的打击,她大病一场,自己也是在那段时间天天去病房陪伴,这才慢慢好起来。
江向逸没有继续问,这些照片里几乎看不到窦吟父亲和外公的影子,他心情略微复杂,回想着窦吟刚刚跟他说的话,问:“你是什么时候回国的。”
“十二岁刚过,该读初中。”窦吟轻声道,“我回国参加完妈妈的葬礼,入学,陪外婆。”
江向逸深深看了他一眼,手渐渐捏成拳头。
门口传来一阵阵脚步声,窦吟眼睛亮了亮,“外婆回来了。”
两人快步去迎接,走到房间里的果然是一位银发老人,岁月沧桑赋予她沉稳的美,头发一丝不苟地盘成发髻,嘴角噙着笑,对窦吟道:“小吟。”
窦吟朝她介绍:“这是我的朋友,江向逸。”
“外婆好。”江向逸打了招呼,那束从家里精心挑选的花放在窗台,外婆在进来后也很快发现,感谢地对江向逸笑了笑。
她走到靠窗的躺椅上坐着,“我一把年纪了,平时也没什么人来看我。也就我们家小吟听话,乖巧,还带好朋友来陪我聊天。”
窦吟乖巧地拿起桌上的陶瓷刀和梨子,“外婆,我给你削水果。”
他削水果的技艺很是娴熟,没多久就削好了一整个,又切成小块儿,盛在玻璃碗里,方便外婆吃。
江向逸静静看着,在窦吟放下刀之后往里面放了叉子
在窦吟去洗手的间隙,外婆笑盈盈对江向逸说道:“这么多年,小吟还是第一次带同学来见我。他平时在学校怎么样,和班上同学相处好吗?”
江向逸斟酌了一下,“挺好的,他……班上很多人都和他是朋友,成绩也很好,还在打篮球。”
外婆静静地敛眸,没说什么,只是两只手不自觉地绞在一起,流露出她的不安。
趁着窦吟还没有回来,外婆道:“小吟这孩子,家里关爱比较少,他父亲常年不在家,不爱太交朋友,也没什么人陪。”
她感激地朝江向逸笑笑,“如今看见他终于有了好朋友,我也就放心些了。”
江向逸睫毛颤了颤,低头饮了口茶。他和窦吟也才认识不到两个月,始于夏日,连秋天都没有迎来。不像他和虞城,已经认识十几年,这么短的时间,也能算作好朋友吗。
回忆里一些不曾关注的细节,此时也都浮现出来。窦吟好像从来没有在他面前提到过班上的朋友,也很少看见他和别人一起出现,都是形影单只。
两人来到这里也差不多是午餐时间,窦吟洗完后把陶瓷刀擦干,没有入座,而是对江向逸道:“逸哥,我先去做饭了,你要和我一起,还是在这里休息呢?”
江向逸的眉眼闪过一瞬惊讶。按照窦吟的家世,平时的穿着品牌,还有比自己小的年纪,他没想到窦吟还会做饭。
很快,他就知道,窦吟不仅会做饭,厨艺还不是一般的好。
煎炸烹炒样样精通,连撒调料和火候都控制得刚刚好,当火苗从锅底窜出来的瞬间,江向逸下意识抬了抬眉,而窦吟却没有丝毫被吓到的情况。
他诧异道:“你是什么时候学的?”
窦吟一边翻炒锅中的大虾,一边答道:“初中照顾外婆的时候顺道学的,她喜欢吃家人做的饭,不喜欢吃外面买的。”
他说得轻松,江向逸听得沉默片刻。今天的一切都让他始料未及,“窦吟”代表的形象,好像从“聪明”和“篮球”这两个标签脱胎换骨,变得更丰满起来。
那顿饭,窦吟在半个小时内做了五菜一汤,味道鲜美无比,他只是在旁边做了帮手。等下午雨过天晴,他就和窦吟一起带外婆,在附近山下散步。
到了傍晚,老人精力渐渐耗光,窦吟也没留在这里吃晚餐,带着江向逸道了别,去往回家的路。
车上静默了一会儿,直到窦吟突然道:“哥哥,谢谢你。”
本来约了同学打街球,现在天气这么差,还不如再复习一下知识,摸摸琴。等他忙完这些,吃了晚饭,已经是晚上八点多。窗外的雨不止没小,甚至还打起了雷。
噼啪的闪电点亮了整个夜空,江向逸瞥了一眼,把窗帘拉上,戴着耳机听歌。没多久,虞城的消息发了过来。
那是一则视频,虞城家的小猫似乎怕打雷,一个劲往他被子里拱,看起来可怜又可爱的,就是身材看起来有点壮硕了。他们家养猫跟养猪似的,小猫咪胖成小猪咪,江向逸跟他说帮猫减减肥,虞城听了,每天多加了一顿全素餐。
江向逸不知不觉就想到窦吟。他摸摸鼻子,有点心虚。
像是有心灵感应一样,窦吟的头像框很快就闪了闪。
江向逸点开聊天框,对方发来一道化学题题目挺眼熟,没记错的话是去年三诊的压轴,他前不久刚做过。
他整理了一下思路,发了条语音过去。
这段时间窦吟问过他不少题,江向逸不知不觉间习以为常,都忘了现在是周末,窦吟完全可以上网搜一下,而不是问他,还得花时间等他回复。
没多久,窦吟那边就把完整的解题过程拍给江向逸。
检查了一下,全对。
江向逸勾勾唇角,涌起一股难以形容的成就感。平时也有人问他题,但都没窦吟这么冰雪聪明,一点就通。
他喜欢聪明的人,窦吟就是其中之一。
窦吟道了谢,又问:“逸哥,明天下雨,你还出门吗?”
江向逸说:“你和我一起去唱片店?”这位小学弟几乎不会拒绝他的任何要求,就算江向逸临时改变计划,把街球变成买唱片,估计对方也会同意,于是他退出了聊天页面,开始看明天去哪家店。
等他选得差不多,切回界面,才看见窦吟罕见地说了个“不”。
江向逸轻挑眉梢,屏幕上多了好几个流泪的表情包。
窦吟:【我明天要去疗养院看外婆……】
窦吟:【逸哥,你想不想一起去?】
窦吟:【如果外婆看见我带好朋友去,她一定会很高兴的】
疗养院啊。
江向逸回了句好。
等到第二天早晨,那辆熟悉的加长卡宴停在他家门口,江向逸带着从家里新剪下来的花坐上后排。
那疗养院比他想得要远,在城市的边缘,不过依山傍水,含氧量极高,的确适合病人休养。疗养院占地面积很大,是许多栋华美的欧式建筑,从进门和停车都能感受到先进和现代化,而窦吟外婆所住的地方更是舒适,是三楼的一个大房间。坐北朝南,晨光缕缕洒进房内,穿过柔纱,显得温暖又舒适。
江向逸跟着窦吟进去,倒没有看见外婆的身影,问了护士才知道她正在朋友的房间聊天,过会就回,让他们在房内等着。
江向逸没有问外婆具体是什么病症,不过光看这个房间格调优雅的布置,还有墙壁上那些生活化的照片,能感受到她有被好好对待。
窦吟让他坐在沙发,自己手脚麻利地开始打扫起屋内的卫生,不过桌上堆了留声机,发卡和一点杂物,他倒是没处理。
江向逸拿起一个别针,问:“我需要整理么。”
窦吟正用滚筒给地毯除灰,朝江向逸看了一眼,道:“没事的逸哥,桌上的不用动,我们收拾后她可能找不到需要的东西。”
听了他的话,江向逸果断缩回手,感觉窦吟比想象中还周到。只是他一个人站在这里,又不知道干什么,百无聊赖下,开始看墙上的照片。
视线很快被一张合照吸引,那是在一个绿草茵茵的公园,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士怀里抱着个婴儿,身边站着烫了卷发,很潮流的女人,看起来年纪似乎在四五十岁。
他看得入神,没注意窦吟什么时候出现在他身边,道:“那是我妈妈和外婆。怀里抱着的小孩,是我。”
窦吟给他指向旁边的照片,是他刚刚学会爬,学会走路时抓拍的,“这些都是我。我妈妈生完我之后——那时我还在国外,外婆飞来照顾妈妈和我。”
小时候的窦吟软乎乎的,眼睛又大又圆,葡萄一样,笑起来眼睛弯弯的,露出一点乳牙,可爱得像年画娃娃。他们许多拍照的背景也都是海外,江向逸注意到,虽然关于窦吟和他妈妈的照片很多,但这位美丽的年轻母亲却不常笑,看起来有些忧郁。
除了他们母子的照片外,还有很多是外婆单人的,其中不乏有年代久远,泛黄褪色的照片,她姣好地勾起兰花指,像兴致来了,在给亲人朋友表演。
窦吟解释道:“我外婆早年是昆曲演员,但等我妈妈长大一些后就退居幕后了,专心在家陪她。”
还有一些,他没有说出口。比如,外婆外公对他妈妈肖梅管得太严,加上后来和外公离婚,肖梅变得叛逆。对他父亲窦毅一见钟情后,不顾家人劝阻要和他闪婚,最后虽然成功私奔,但剩下的生命中,活得也不快乐。
肖梅早早去世,也给外婆带来了不小的打击,她大病一场,自己也是在那段时间天天去病房陪伴,这才慢慢好起来。
江向逸没有继续问,这些照片里几乎看不到窦吟父亲和外公的影子,他心情略微复杂,回想着窦吟刚刚跟他说的话,问:“你是什么时候回国的。”
“十二岁刚过,该读初中。”窦吟轻声道,“我回国参加完妈妈的葬礼,入学,陪外婆。”
江向逸深深看了他一眼,手渐渐捏成拳头。
门口传来一阵阵脚步声,窦吟眼睛亮了亮,“外婆回来了。”
两人快步去迎接,走到房间里的果然是一位银发老人,岁月沧桑赋予她沉稳的美,头发一丝不苟地盘成发髻,嘴角噙着笑,对窦吟道:“小吟。”
窦吟朝她介绍:“这是我的朋友,江向逸。”
“外婆好。”江向逸打了招呼,那束从家里精心挑选的花放在窗台,外婆在进来后也很快发现,感谢地对江向逸笑了笑。
她走到靠窗的躺椅上坐着,“我一把年纪了,平时也没什么人来看我。也就我们家小吟听话,乖巧,还带好朋友来陪我聊天。”
窦吟乖巧地拿起桌上的陶瓷刀和梨子,“外婆,我给你削水果。”
他削水果的技艺很是娴熟,没多久就削好了一整个,又切成小块儿,盛在玻璃碗里,方便外婆吃。
江向逸静静看着,在窦吟放下刀之后往里面放了叉子
在窦吟去洗手的间隙,外婆笑盈盈对江向逸说道:“这么多年,小吟还是第一次带同学来见我。他平时在学校怎么样,和班上同学相处好吗?”
江向逸斟酌了一下,“挺好的,他……班上很多人都和他是朋友,成绩也很好,还在打篮球。”
外婆静静地敛眸,没说什么,只是两只手不自觉地绞在一起,流露出她的不安。
趁着窦吟还没有回来,外婆道:“小吟这孩子,家里关爱比较少,他父亲常年不在家,不爱太交朋友,也没什么人陪。”
她感激地朝江向逸笑笑,“如今看见他终于有了好朋友,我也就放心些了。”
江向逸睫毛颤了颤,低头饮了口茶。他和窦吟也才认识不到两个月,始于夏日,连秋天都没有迎来。不像他和虞城,已经认识十几年,这么短的时间,也能算作好朋友吗。
回忆里一些不曾关注的细节,此时也都浮现出来。窦吟好像从来没有在他面前提到过班上的朋友,也很少看见他和别人一起出现,都是形影单只。
两人来到这里也差不多是午餐时间,窦吟洗完后把陶瓷刀擦干,没有入座,而是对江向逸道:“逸哥,我先去做饭了,你要和我一起,还是在这里休息呢?”
江向逸的眉眼闪过一瞬惊讶。按照窦吟的家世,平时的穿着品牌,还有比自己小的年纪,他没想到窦吟还会做饭。
很快,他就知道,窦吟不仅会做饭,厨艺还不是一般的好。
煎炸烹炒样样精通,连撒调料和火候都控制得刚刚好,当火苗从锅底窜出来的瞬间,江向逸下意识抬了抬眉,而窦吟却没有丝毫被吓到的情况。
他诧异道:“你是什么时候学的?”
窦吟一边翻炒锅中的大虾,一边答道:“初中照顾外婆的时候顺道学的,她喜欢吃家人做的饭,不喜欢吃外面买的。”
他说得轻松,江向逸听得沉默片刻。今天的一切都让他始料未及,“窦吟”代表的形象,好像从“聪明”和“篮球”这两个标签脱胎换骨,变得更丰满起来。
那顿饭,窦吟在半个小时内做了五菜一汤,味道鲜美无比,他只是在旁边做了帮手。等下午雨过天晴,他就和窦吟一起带外婆,在附近山下散步。
到了傍晚,老人精力渐渐耗光,窦吟也没留在这里吃晚餐,带着江向逸道了别,去往回家的路。
车上静默了一会儿,直到窦吟突然道:“哥哥,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