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她不急不缓地走着,面上的那点笑意早已褪去,回到了没什么情绪。
  这才是她大多数时候的状态,对很多人、很多事,都没半点情绪波动。
  所以才会喜欢看热闹,看笑话,看抓马。
  ——她就是这么一个“drama queen”。
  回到家里已是一点过,姜颜林按部就班地洗漱护肤,最后躺在床上时刚刚两点。
  身体很疲惫,毕竟一晚上都在做帮工,还是没收费的那种。
  但大脑却没消停,把睡意压在了很后面。
  姜颜林翻过身,最后还是拿起手机,打算看点催眠的视频。
  屏幕解锁后,她看到了一条十几分钟前发来的消息弹窗,还未看清内容,就不小心滑了进去。
  但对话框内却没有这条消息。
  姜颜林只一秒就明白,这条消息被删了。
  这软件最大的便利就是随时可以删除自己发送的消息,没有撤回记录,无声无息,哪天不爽了能把三年前发的消息也给翻出来删掉。
  所以一旦错过了消息,且没有开消息弹窗提示的话,接收的人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
  对喜欢撤回的人来说很便利,但作为接收的一方,就会有些不爽。
  姜颜林现在就很不爽,所以直接敲下一行字发了过去:
  “收到一条18分钟前的消息,点进来却没有呢。”
  她没看清,也不想装没看见。
  裴大小姐回复得很快,几乎就在同一分钟内。
  “没事,想想不重要了。”
  姜颜林没忍住笑了一声,来这套?
  她手指飞快地发送回复:
  “对我很重要。”
  这一次,对面的回复迟了整整四分钟。
  “i’ll think about it.”
  依然不肯松口,姿态还挺高。
  姜颜林扯了扯嘴角,索性也等了两分钟,才给了句简单的回应:
  “okay,good night.”
  发完这句,她不再看对话框,切换到别的聊天软件查看未读消息。
  才看了没几条,新的弹窗跳了出来,间隔了又一个四分钟。
  姜颜林点了进去,准备看看对面又出了一张什么牌。
  这一次,是稍微长一点的句子,内容也难得“真诚”。
  “即使我很想再多接触你,但我也很在乎埃尔的感受。”
  ——来自mavis。
  姜颜林有些意外她的直白,但转眼间就想了明白。
  埃尔是裴挽意的朋友,她当然会在乎他的感受。
  但在乎的程度是怎样的,这两天姜颜林已经“亲身体验”到了。
  ——就在今晚的不久前,她们还在埃尔看不见的地方做着那些事。
  裴挽意究竟在乎什么,姜颜林慢慢看清了侧重点。
  她很难不想到韩叙那个人的作风。
  在姜颜林的面前,韩叙有很长一段时间是摘下了面具的。
  他会笑着说出最刻薄的话,评价他生活里遇到的人和事。
  姜颜林现在还记得,他十分平静而清醒地告诉她:
  “做坏事的风险,完全不在于做不做,而是会不会被发现。”
  “只要不被发现,就等于没做。”
  可惜他的道行还太浅,每一次做坏事,都被姜颜林抓个现行。
  裴挽意则比他更高明。
  她要做,就不在意会不会被发现——否则也不会连着两次都在埃尔随时可能看见的地方做那些行为。
  她在意的,应该是值不值得,麻不麻烦,损失又是否在可承受范围。
  换句话来说,埃尔本人对这件事的反应,就是她即将承担的风险。
  想明白这些,裴挽意的这句话在姜颜林看来,便有了另一个意思:
  ——我想和你有点什么,但我要衡量风险。
  这句话从她作为埃尔的朋友的立场来看,似乎没什么问题。
  可是裴挽意这样的人,真实想法都严严实实地藏在心里,在什么情况下才会特意说出来给人听?
  当然是在想要达成某些意图的情况下。
  此时此刻,她把问题抛给了姜颜林,就像在告诉她:
  “这是我要为你承担的风险,但是,你值不值得呢?”
  换作没什么经验的小女孩,多半要一边心动,一边急迫地向她证明自己值得,怕晚了一秒都会错过她的垂怜。
  这样的话,裴挽意想要的,无论是主导权还是对方的态度,就都一目了然。
  ——可惜,姜颜林不是这样的小女孩。
  所以她笑了一声,短短几秒就给了回复:
  “of course, you’re best friends.”
  发出去没多久,对面显示了正在输入中,但姜颜林不在乎她会回复什么,继续敲下一段话,干脆利落地发出去。
  “我一开始就预估到了这一点,但现在我只是比较喜欢和你待在一起的感觉,如果急于改变,也许会破坏这种感觉。
  和你聊天看电影很愉快,哪怕埃尔在也不会减少这种开心。也许你也这么觉得。
  至于别的事情,我还没有去考虑,希望你不要太有压力。”
  发完这段话后,裴挽意再也没有回复,只是在许久之后,给她的消息添加了一个冰冷的emoji反馈,是“ok”的符号。
  姜颜林终于觉得有了点睡意,扔下手机,心情愉快地闭上眼睛。
  至于裴大小姐什么心情。
  ——那不是现在的她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15章可爱,想吃,但有毒。
  这一觉,有人睡得很好,有人睡得——睡没睡就不知道了。
  姜颜林睡到自然醒,起来做健身餐,处理杂事,回复各种未读消息,转眼就忙到了下午。
  她的营业账号最近数据不错,有不少广告商找上来,姜颜林挑了几家产品试用,东西刚寄到,正好拍个拆箱,晚点再做测评。
  工作一忙起来,其他的事情就统统抛到脑后,副业虽然不如主业赚钱,但当作额外的收入就很令人心情愉悦。
  等拍摄完成,开始坐在电脑前处理素材的时候,许久没联系的朋友打来了电话。
  姜颜林接了语音,挂在电脑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前段时间我不是回了趟老家看望外婆,太久没回去,差点忘了日语怎么说了,太可怕了。”
  姜颜林听着她这夸张的语气,忍不住嘲笑了一句:
  “和你一起走在东京的街上,每次被当成日本人问路的总是我呢。”
  黎匀橙气得大呼小叫:“姜颜林你这个嘴巴抹了毒药的女人!”
  姜颜林有段时间没听到她这咋咋呼呼的声音,难得感觉到了点欣慰。
  “看来你最近心情好多了。”
  姜颜林一边握着鼠标处理图片,一边随口道。
  黎匀橙叹了口气:
  “还能咋地,遇到玩咖姐就认了呗。”
  黎匀橙是个混血亚裔,父亲是外籍华人,母亲是日本人,但几乎没在中国和日本生活过。
  姜颜林和她在朋友聚会上认识,一见如故,不仅生日只差了两天,某些经历和观念也很相似,刚认识的时候就能从早聊到晚,互相分享各自的那些奇葩阅历。
  前段时间,黎匀橙网恋了一个很让她上头的女人,大费周章从自己的国家跑去新加坡奔现,没想到对方吃完就拍拍屁股走人,还要强调她们只是朋友关系。
  之后更是开始了漫长的冷暴力,不回消息也不断绝关系,还要时常出现在彼此的交友圈里,刷着存在感。
  “谁会跟朋友上床,我就问问谁会?”
  黎匀橙起初被搞得心态崩溃,一提起来就忍不住骂几句。
  后来慢慢的,她从那种恋爱的假象里清醒了过来,也就想清楚了这种消耗是不值得的。
  姜颜林从没劝过她停止内耗,因为她需要的只是时间。
  现在的黎匀橙,看起来是真的差不多与这段经历和解了。
  毕竟在她的感情史里,这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段。
  每次都飞蛾扑火,每次都遍体鳞伤,但下次还敢。
  姜颜林最欣赏的,便是这种明白自己要什么所以去追求的态度。
  当下社会风气对 “恋爱脑”的过度批判,大多是年轻人们把“爱”视为洪水猛兽的一种自我警醒。
  出身不是自己选择的,学历和工作也很难完全由自己决定,在对人生长期缺失掌控感和价值感的前提下,渴望爱又畏惧失去最后的净土,是人之常情。
  ——我已生来一无所有,怎么能再丢失自我。
  爱是自由意志的沉沦。
  每一个意识到这一点的人,都不可避免想要抗拒丢盔弃甲的结果。
  如此赤条条地站在一个人面前,近乎没有确定性地祈盼这个人的垂怜,多么的没有尊严。
  所以世人抗拒的不是“爱”,是充满无力感的自己。
  出身、学历、工作,还有一丝能够通过努力去改变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