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可这刺史府竟偏偏不让她进,你也不在府中,不想见她,她又一次晕倒在了雪地里。”
“你明明回府几次,还将她母亲送回,但就是不愿见她,为何现下又来问她的下落?”
雨燕步步追问,像是有一把刀直接插入张清时的胸膛。
他呼吸困难,胸也跟着沉痛了起来。
他以为只是她不想见她,没想到是他一次又一次将人拒之门外,就连她受伤了也不曾知道。
他才是将迫害她离开的真凶!
张清时捂住胸口,放下身段,红着眼眶继续问雨燕:“那她现在在哪?能告诉我吗?这事是我不对,我现在就立刻将她找回。”
而雨燕自是不愿看张清时与温玉分离的,遂将温玉走前留下的一封信递给了他:“郎君,她去哪了,奴婢不知道。但这——是温玉给你留的一封信。”
张清时接过,然后迅速地拆开信封一看。
又是满目震惊。
因为心信中不仅道明了温玉的过去,温玉的目的,还有字字句句对他真情的流露。
但结尾竟是一大段和离的内容。
逐字逐句的看着,渐渐地,那些字句模糊起来,凑拼成一句话:
“郎君,此生不悔相见,但也不会再见。祝你,安好!”
顿时,高大的身躯崩溃地往后跌跪了下去。
徐管家见状立即挥散了众人,然后上前搀扶起张清时道:
“郎君,她这般一心想害你,走了便走了,你不必为此难过。”
“是你不许她进来的吗?”
张清时抬起眸,死死地看向他。这府内上下怎会敢有一人拦着温玉,而能拦着的便只有徐管家了。
“是。”
徐管家承认道。
温玉是卧底,众人皆知。
可张郎君偏偏还要娶她,起初徐管家还以为只是他蛊惑女娘的手段。
但看到两人真情实感时,徐管家也曾放下过偏见去看待温玉。
但州衙暴乱时,以讹传讹,传出温玉捅伤张清时一事之后。
徐管家才发现张郎君一直被她骗了。
所以他才不会给温玉一个好脸色,但他并没有做什么,只是不愿开那扇门。
“郎君,你不要执迷不悟了。”徐管家紧紧攥住张清时的手臂道,“她不是好人,你一直知道。这次,她欲刺杀你,你还认不清吗?”
“那又如何呢?”张清时甩开了他的手道,站起身质问道,“不管怎样,她都是我的妻子,你为何要如此待她?”
“郎君,我这都是为你好!”徐管家言辞激切道。他们这府中每一个人都受过张清时的救命之恩,对待他都是尽心尽意,甘愿赴死。
如今见一人要害他,又何生来一视同仁之心呢?
但如今的张清时听不进去他的解释。
他现在全身心都陷入失去温玉的悲痛之中,连自己都憎恶,更何况去理解徐管家的所作所为。
只悲愤道:“我限你一日,找回温玉,否则刺史府绝不留你。”
无情地甩下这句话后,张清时叫齐所有侍卫去往青州各个城门,务必要打探到温玉的下落,找到温玉!
*
另一边,马车晃晃悠悠地走了一天一夜,暂时歇在了青州的邻州抚州。
不过歇下没多久,温玉就给了车夫银两打发他回去。
温母好奇地问:“温玉,我们是要在抚州扎脚吗?”
温玉摇了摇头,坐上了车夫的位置道:“不是,是我想亲自驾车一下试试。”
“你在青州都学会了骑马?”
“嗯,会一点,阿娘,你可要坐好了。”
温玉挥动着马鞭,继续驱动马车。
其实她并不是觉得驾车好玩就来试一试。
只是因为她想离那个人远一点,最好是永远见不到他的那种。
她现在很害怕见到他。
所以她主动驱车,不叫任何人知晓她的足迹。
她也不走官道,专走人迹鲜少、危险锋转的小道,只为将属于她的痕迹全给抹掉。
甚至连面容都给遮上,不叫任何人记得。
就这样,碾转四五日,她终于达到了京城。
因为这个地方,同样也是那人不愿达到的地方。
但出于谨慎,温玉还是带着温母在郊外租买了一个小小的房屋。此处交通便利,人还少,挺适合她们安静祥和的生活。
就连温母初到此处,也很欢喜。
不过身为母亲总是很多思,她转身就焦虑地问:“温玉,京城虽好,但开销也挺大,我们母女俩住这儿真合适吗?”
“合适。”温玉搂住温母胳膊安抚道,“阿娘,你不用担心,你女儿很能干,一定能在京城找到一份活计,那养活我们自己的。”
“那我也和你一起干吧,我也闲不住。”温母不愿看着女儿受累,忙提议道。
“不行!”温玉想都没想就坚决地拒绝了她,“阿娘你就好好待在这,温玉已经长大了,温玉已经足够有本事能够赡养你了。”
“可……”
“没有可是,阿娘你要相信我。”
温玉将温母按坐下,自个开始收拾整个屋子。
“我早就想好了,要么我继续去大户人家那当丫鬟,要么去客栈里跑腿,再者捡尸挡个仵作也总会有人要我的不是?”
“这…太辛苦了。”温母自己操劳了一辈子,不想温玉也和她一样,“你既已恢复了良籍,理当是再找个好郎君嫁过去享福才是。”
温玉收拾完又给温母倒了杯茶水,漫不经心道:“男子有什么好的?阿娘你看看你自己,再看看陈禹那一大家子,靠别人还不如靠自己呢。”
再说,她从哪找到一个跟郎君一般好的人。
心里突然冒出这个念头,把温玉都吓了一跳,手里的茶壶都差点拿不稳了。
随后她深呼吸一口,将茶壶放好,故作轻松对温母道:“阿娘你先在此休息,我这就去街上去看看有什么活干。”
“用不着这么急吧?”
“没事,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嘛。”
温玉挥了挥手,离开房间,朝街上走去。
她出来的时候是傍晚,此刻也正是街上热闹之时。
人群络绎不绝,街边商贩也争奇斗艳,各有色彩。
有些许还是温玉在青州没见过的景象呢。
不过她这一躺出来不仅是要看看哪里在招工,还要为母亲带回一份吃食,可不能被这“乱花”给迷了眼去。
不过她左看右寻的,一直没有找到机会。
因为但凡有些名气的商铺都会嫌弃她没有经验,而那些小作坊则要么是不招人,要么就是一份工钱要干七八个人的活,甚至还是全年无休,从早搞得晚的那种。
温玉要照顾母亲,肯定是不能放太多精力在上面的。
而要是想进官府谋一个正经佣位作或到其他有钱有权人府上工作,则都得需一些旁门左道的方法才行。
可温玉初到京城,地都不熟,哪能找出这门道来?
遂她只能泄了气待在路旁,想着还是先买点吃的,明日再想想办法去找点活计。
毕竟一时半会儿还饿不死。
温玉这般想着,刚要起身,却突然有一男子明晃晃地闯入她的视野。
嘴角还挂着一抹深深的笑容,光看着就是一副不怀好意的笑容。
温玉欲走,他还是要拦。
温玉便没好气地问:“敢问这位郎君是想要做什么?”
“姑娘,你应该是第一次来京城吧?”
那男子收起手,依旧保持着他那十分标准的笑容。
温玉怕遇人不淑,便没答他的话:“天晚了,郎君没什么事的话,还请郎君别挡路,耽误我回去。”
“哎哎哎,姑娘别急,我是来帮你的,你且听我好好说。”
男子好言劝住温玉,随即还从袖兜里掏出一份类似契约的纸递给了温玉,上面密密麻麻的字看着很令人脑疼。
温玉没打算细看则问道:“这个给我做什么?”
“咳咳咳。”男子轻咳一声开始自我介绍起来,“我乃户部侍郎之子肖谕,这位姑娘亦可称呼我为肖郎君。”
“见过肖郎君。”也不知眼前那人身份是真是假,温玉还是硬着头皮给他行了一礼。
“哎,不必见外。”肖谕亲和地摆了摆手继续道,“姑娘,你应该知道户部是做什么的吧?”
温玉摇了摇头,肖谕接着解释:
“他们呢,主要的职责就是管理百姓户籍与安置的相关事宜。
而我呢,则也是跟他们做一样的事情。只不过我是比较更侧重于去帮助初次来京城落脚的小女娘或小郎君。
比较人生地不熟的,更需要人帮助嘛。
对了,试问姑娘是不是也正在为住处和营生之计而烦恼呢?是不是需要听一听肖某的意见呢?”
温玉略微思衬了一下,见他说得有棱有角,又是官吏之子,就倒也想听听他的建议:
“你明明回府几次,还将她母亲送回,但就是不愿见她,为何现下又来问她的下落?”
雨燕步步追问,像是有一把刀直接插入张清时的胸膛。
他呼吸困难,胸也跟着沉痛了起来。
他以为只是她不想见她,没想到是他一次又一次将人拒之门外,就连她受伤了也不曾知道。
他才是将迫害她离开的真凶!
张清时捂住胸口,放下身段,红着眼眶继续问雨燕:“那她现在在哪?能告诉我吗?这事是我不对,我现在就立刻将她找回。”
而雨燕自是不愿看张清时与温玉分离的,遂将温玉走前留下的一封信递给了他:“郎君,她去哪了,奴婢不知道。但这——是温玉给你留的一封信。”
张清时接过,然后迅速地拆开信封一看。
又是满目震惊。
因为心信中不仅道明了温玉的过去,温玉的目的,还有字字句句对他真情的流露。
但结尾竟是一大段和离的内容。
逐字逐句的看着,渐渐地,那些字句模糊起来,凑拼成一句话:
“郎君,此生不悔相见,但也不会再见。祝你,安好!”
顿时,高大的身躯崩溃地往后跌跪了下去。
徐管家见状立即挥散了众人,然后上前搀扶起张清时道:
“郎君,她这般一心想害你,走了便走了,你不必为此难过。”
“是你不许她进来的吗?”
张清时抬起眸,死死地看向他。这府内上下怎会敢有一人拦着温玉,而能拦着的便只有徐管家了。
“是。”
徐管家承认道。
温玉是卧底,众人皆知。
可张郎君偏偏还要娶她,起初徐管家还以为只是他蛊惑女娘的手段。
但看到两人真情实感时,徐管家也曾放下过偏见去看待温玉。
但州衙暴乱时,以讹传讹,传出温玉捅伤张清时一事之后。
徐管家才发现张郎君一直被她骗了。
所以他才不会给温玉一个好脸色,但他并没有做什么,只是不愿开那扇门。
“郎君,你不要执迷不悟了。”徐管家紧紧攥住张清时的手臂道,“她不是好人,你一直知道。这次,她欲刺杀你,你还认不清吗?”
“那又如何呢?”张清时甩开了他的手道,站起身质问道,“不管怎样,她都是我的妻子,你为何要如此待她?”
“郎君,我这都是为你好!”徐管家言辞激切道。他们这府中每一个人都受过张清时的救命之恩,对待他都是尽心尽意,甘愿赴死。
如今见一人要害他,又何生来一视同仁之心呢?
但如今的张清时听不进去他的解释。
他现在全身心都陷入失去温玉的悲痛之中,连自己都憎恶,更何况去理解徐管家的所作所为。
只悲愤道:“我限你一日,找回温玉,否则刺史府绝不留你。”
无情地甩下这句话后,张清时叫齐所有侍卫去往青州各个城门,务必要打探到温玉的下落,找到温玉!
*
另一边,马车晃晃悠悠地走了一天一夜,暂时歇在了青州的邻州抚州。
不过歇下没多久,温玉就给了车夫银两打发他回去。
温母好奇地问:“温玉,我们是要在抚州扎脚吗?”
温玉摇了摇头,坐上了车夫的位置道:“不是,是我想亲自驾车一下试试。”
“你在青州都学会了骑马?”
“嗯,会一点,阿娘,你可要坐好了。”
温玉挥动着马鞭,继续驱动马车。
其实她并不是觉得驾车好玩就来试一试。
只是因为她想离那个人远一点,最好是永远见不到他的那种。
她现在很害怕见到他。
所以她主动驱车,不叫任何人知晓她的足迹。
她也不走官道,专走人迹鲜少、危险锋转的小道,只为将属于她的痕迹全给抹掉。
甚至连面容都给遮上,不叫任何人记得。
就这样,碾转四五日,她终于达到了京城。
因为这个地方,同样也是那人不愿达到的地方。
但出于谨慎,温玉还是带着温母在郊外租买了一个小小的房屋。此处交通便利,人还少,挺适合她们安静祥和的生活。
就连温母初到此处,也很欢喜。
不过身为母亲总是很多思,她转身就焦虑地问:“温玉,京城虽好,但开销也挺大,我们母女俩住这儿真合适吗?”
“合适。”温玉搂住温母胳膊安抚道,“阿娘,你不用担心,你女儿很能干,一定能在京城找到一份活计,那养活我们自己的。”
“那我也和你一起干吧,我也闲不住。”温母不愿看着女儿受累,忙提议道。
“不行!”温玉想都没想就坚决地拒绝了她,“阿娘你就好好待在这,温玉已经长大了,温玉已经足够有本事能够赡养你了。”
“可……”
“没有可是,阿娘你要相信我。”
温玉将温母按坐下,自个开始收拾整个屋子。
“我早就想好了,要么我继续去大户人家那当丫鬟,要么去客栈里跑腿,再者捡尸挡个仵作也总会有人要我的不是?”
“这…太辛苦了。”温母自己操劳了一辈子,不想温玉也和她一样,“你既已恢复了良籍,理当是再找个好郎君嫁过去享福才是。”
温玉收拾完又给温母倒了杯茶水,漫不经心道:“男子有什么好的?阿娘你看看你自己,再看看陈禹那一大家子,靠别人还不如靠自己呢。”
再说,她从哪找到一个跟郎君一般好的人。
心里突然冒出这个念头,把温玉都吓了一跳,手里的茶壶都差点拿不稳了。
随后她深呼吸一口,将茶壶放好,故作轻松对温母道:“阿娘你先在此休息,我这就去街上去看看有什么活干。”
“用不着这么急吧?”
“没事,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嘛。”
温玉挥了挥手,离开房间,朝街上走去。
她出来的时候是傍晚,此刻也正是街上热闹之时。
人群络绎不绝,街边商贩也争奇斗艳,各有色彩。
有些许还是温玉在青州没见过的景象呢。
不过她这一躺出来不仅是要看看哪里在招工,还要为母亲带回一份吃食,可不能被这“乱花”给迷了眼去。
不过她左看右寻的,一直没有找到机会。
因为但凡有些名气的商铺都会嫌弃她没有经验,而那些小作坊则要么是不招人,要么就是一份工钱要干七八个人的活,甚至还是全年无休,从早搞得晚的那种。
温玉要照顾母亲,肯定是不能放太多精力在上面的。
而要是想进官府谋一个正经佣位作或到其他有钱有权人府上工作,则都得需一些旁门左道的方法才行。
可温玉初到京城,地都不熟,哪能找出这门道来?
遂她只能泄了气待在路旁,想着还是先买点吃的,明日再想想办法去找点活计。
毕竟一时半会儿还饿不死。
温玉这般想着,刚要起身,却突然有一男子明晃晃地闯入她的视野。
嘴角还挂着一抹深深的笑容,光看着就是一副不怀好意的笑容。
温玉欲走,他还是要拦。
温玉便没好气地问:“敢问这位郎君是想要做什么?”
“姑娘,你应该是第一次来京城吧?”
那男子收起手,依旧保持着他那十分标准的笑容。
温玉怕遇人不淑,便没答他的话:“天晚了,郎君没什么事的话,还请郎君别挡路,耽误我回去。”
“哎哎哎,姑娘别急,我是来帮你的,你且听我好好说。”
男子好言劝住温玉,随即还从袖兜里掏出一份类似契约的纸递给了温玉,上面密密麻麻的字看着很令人脑疼。
温玉没打算细看则问道:“这个给我做什么?”
“咳咳咳。”男子轻咳一声开始自我介绍起来,“我乃户部侍郎之子肖谕,这位姑娘亦可称呼我为肖郎君。”
“见过肖郎君。”也不知眼前那人身份是真是假,温玉还是硬着头皮给他行了一礼。
“哎,不必见外。”肖谕亲和地摆了摆手继续道,“姑娘,你应该知道户部是做什么的吧?”
温玉摇了摇头,肖谕接着解释:
“他们呢,主要的职责就是管理百姓户籍与安置的相关事宜。
而我呢,则也是跟他们做一样的事情。只不过我是比较更侧重于去帮助初次来京城落脚的小女娘或小郎君。
比较人生地不熟的,更需要人帮助嘛。
对了,试问姑娘是不是也正在为住处和营生之计而烦恼呢?是不是需要听一听肖某的意见呢?”
温玉略微思衬了一下,见他说得有棱有角,又是官吏之子,就倒也想听听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