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她说着,不由垂泪。
太子面露无奈,拿出帕子为王瑶拭泪。
“罢了,说了就说了罢。只是,”太子忽而压低了声音,“你跟太后说这话时,还有谁在近旁?”
王瑶忙道:“只太后贴身的几个宫人,再无旁人。”
“嗯,”太子沉吟,“此事就此打住,你万不可再添是非。”
“那璇玑……”
“太后自有论断。”太子道,“太后比任何人都想促成这门婚事,不会教璇玑吃亏的。可是你若添油加醋,不小心帮了倒忙,反倒会惹怒太后,明白了?”
王瑶知晓其中的厉害,忙道:“明白了。”
她说罢,又小心翼翼地问:“殿下不再生妾的气了?”
“阿瑶不过是心疼璇玑,我有甚好气的?走吧,回宫了。”
内侍赶紧打起伞。
太子眺望着阴沉沉的天,嘴角忽而勾出一抹笑。
他携着王瑶,一同步入雨中。
——
孙微回到府里,雨已经停了。
她即刻找到司马隽,说起今日的变故。
“夫人如何回答?”司马隽问。
“世子不许妾插手,妾也只能推说不知。”孙微道。
“夫人做得好,”司马隽颔首,“太后无论问什么,只管推给我就是。”
孙微看他轻松的模样,也不知他哪里来的底气。
原来打算放任不管,可瞧他这副神态,孙微又忍不住问:“妾可蒙混过关,世子却是定然过不去的。太后已经召太子进宫问话了,世子待要如何应对?”
“如何应对?”司马隽淡然道,“要成亲的是我,莫非他们还能将我绑起来行礼不成?”
“世子不可开玩笑。”孙微严肃道,“世子若惹怒了太后,她的手段多的是,权看她愿不愿意用来对付世子。”
“比如说呢?”
“因触怒太后而丢了封号的王侯又不止一个,还有被流放的,世子何不想一想?。”
眼看着司马隽定住,孙微道:“世子莫非以为世子这爵位坚不可摧么?世子的兵权已经被收了一半,难不成不会动世子的爵位么?”
“我并未心存侥幸,。”司马隽道,“只是我以为,该盘算的是若到了那日当如何收场,而不是防着那天到来。”
“能预防自是好,为何先思量收场?”
“因为防不了。”司马隽道,“无论我答不答应,那日迟早会来。”
司马隽看孙微脸色不霁,却道:“夫人好久不曾给我卜算了。择日不如撞日,不若夫人现在就不算,看我的预感准不准?”
“自是不准,”孙微毫不犹豫地说,“可是妾说了不准又如何,世子从不会想照着妾说的做。”
“那是因着夫人学艺不精,”司马隽道,“夫人至今仍未解释明白,夫人的卜算之术,是跟谁的?”
“妾天生就会,不可么?”
司马隽却是一笑,道:“夫人说什么便是什么。”
孙微还想说什么,可触到他的目光,又不由地看向一边。
雨停之后,风中满是清新的味道。二人在廊下走着,司马隽望着院子里晶莹剔透的雨后世界,道:“夫人放心,我说过,夫人和夫人的家人,我都会安排妥当,必不食言。”
孙微看向他,只觉有什么塞在胸口。
她重活一辈子,自为的是让家人活着。
也是为了让他活着。
傻子。
见他再度看过来,孙微咬了咬唇,继续望向院子里,不理他。
第344章 求助(上)
这时,曹松来了,送来两张拜帖,分别递给孙微和司马隽。
司马隽手上的,是庾逸。
孙微手上的,却是江缨。
她很是意外。
“江女君在何处?”孙微问。
“还在门外。”
“将她请到梧风院去。”孙微说罢,看了看司马隽,“世子一道见么?”
司马隽将手上的帖子还给曹松,道:“伯悠也到了,我无暇分身。”
孙微颔首:“还劳世子代妾问候庾公子。”
司马隽淡淡地“嗯”了一声,便往前堂而去。
江缨跟着曹松到了梧风院,与孙微见礼。
几日不见,她变得有些憔悴。
“女君可是为了李先生的事情而来?”孙微问。
江缨摇摇头,道:“我是为了父亲的事情而来。”
“哦?我以为,李先生被俘,女君会归咎于我。”
江缨沉默片刻,声音微微颤动:“师兄藏了那么深的秘密,将父亲也骗了,我恨他。”
孙微见她神色苍白,亲自将一杯茶递到她面前。
“江女君当初不曾为江长史扶灵回乡,却留在了建康,可是因着李先生?”
江缨低下头,看着杯子里的茶,道:“师兄答应父亲,日后会娶我。可是我仍在孝期,不能成婚。而师兄年岁已经不小了,母亲担心我这一走,师兄会违背誓言,另娶他人,所以令我留下,看着师兄。”
孙微轻轻叹息:“如此说来,令尊似乎并不相信李先生,对么?”
“母亲生性多疑。她说师兄样貌堂堂,待人谦和,但总是神神秘秘的,常常一走就走大半年,总教人觉得不踏实。父亲总说母亲多心,而如今看来,母亲说的却是对的。”
“若是李先生日后被放出来,女君还愿意嫁他为妻么?”
江缨摇摇头:“我对师兄已然心有芥蒂,师兄必定也恨我害他入狱,无论如何也凑不到不一处。我打算等此间事了,便回乡寻母亲去。”
孙微轻轻颔首,安慰道:“女君如此通透,江长史泉下有知,也必是安心了。女君方才说,此番登门,是为了江长史之事?”
江缨徐徐道:“父亲死前,妾曾与他见过一面。诚如王妃早前所猜测的一般,父亲揽下师兄的罪过,不过是顺势而为。他本就打算去赴死,不在乎多加一条罪名。”
孙微温声问:“女君为何将这消息告诉我?”
“因着有另一件事情,以妾一己之力,不能得出真相。妾想请王妃相助。”
“何事?”
“妾觉得……”江缨抿了抿唇,“妾觉得父亲在替别人办事。妾想知晓,那人是谁。谁害父亲丢了性命。”
“江长史在替别人办事?女君是指那匿名信?”
江缨摇摇头:“还有许多事。父亲常常半夜外出,颇为神秘。母亲原以为是父亲在外头养了外室,于是教我设法查明。我自是站在母亲那边,于是用钱财买通了父亲身边的随从,让他说出父亲深夜的去处。父亲常去的,是一处禅院。”
“禅院?”
“父亲喜好参禅,母亲那时听了,便安心了,可是我却始终惴惴不安。后来父亲出了事,我无论如何也不相信父亲会出卖王仆射,写下那封匿名信。于是我便质问父亲,是否跟他深夜去那禅院有关,他是否在为别人做事。父亲那时又惊又怒,反问我如何知道这些,为何掺到这里面来。”
“他承认了?”
“自是不认,”江缨道,“不过父亲说了,他倾尽一生所为之事,不过是这天下,妾总有一天,会理解他的。以妾对父亲的了解,妾以为,父亲算是承认了。”
孙微沉吟,道:“长史虽然去的是禅院,但为和尚办事,也说不通。”
“正是,”江缨道,“妾昨日还去了那禅院一回,里头都是念习经文的和尚,妾不知从何查起。妾认识的人不多,能帮把手的更是寥寥无几。听闻王妃足智多谋,妾只好向王妃求助。”
“女君抬举我了。”孙微客套道,“不过女君也帮助我良多,我自当鼎力相助。就是不知那禅院叫什么,在何处,我也好派人去查探查探。”
江缨回道:“那禅院叫静院,就在城东北。”
——
司马隽从前堂回来,孙微已经不在梧风院。
曹松道:“王妃送江女君回府,她说,还要顺道去郡主府一趟。”
司马隽不曾听闻孙微有这趟安排,想必是临时起意。
到了夜幕降临之时,孙微终于回府,脸色颇有些凝重。
“出了什么事?”司马隽在廊下等他。
孙微令身边人退下,缓缓上前,仰头望着司马隽,却没有说话。
司马隽有些诧异:“夫人怎么了?”
“方才妾去了郡主府。”
“我知晓,”司马隽道,“夫人见了师父么?”
“太傅令妾再劝一劝世子。”
“劝我当逆臣?”
孙微道:“上回太傅跟世子说过后,妾还未问,世子是怎么想的?”
“我恐怕不能遂师父的愿。太子与我亲如手足,我不可辜负他。”
“若是太子辜负了世子呢?”
司马隽的眼神定了定:“夫人何意?”
“江原是太子的人,我怀疑,李陌也是。”
天色还未全黑,四周已经挂上了灯笼。风吹来,不远处的灯笼在廊下轻轻摇曳,让司马隽的神色也变得捉摸不清。
太子面露无奈,拿出帕子为王瑶拭泪。
“罢了,说了就说了罢。只是,”太子忽而压低了声音,“你跟太后说这话时,还有谁在近旁?”
王瑶忙道:“只太后贴身的几个宫人,再无旁人。”
“嗯,”太子沉吟,“此事就此打住,你万不可再添是非。”
“那璇玑……”
“太后自有论断。”太子道,“太后比任何人都想促成这门婚事,不会教璇玑吃亏的。可是你若添油加醋,不小心帮了倒忙,反倒会惹怒太后,明白了?”
王瑶知晓其中的厉害,忙道:“明白了。”
她说罢,又小心翼翼地问:“殿下不再生妾的气了?”
“阿瑶不过是心疼璇玑,我有甚好气的?走吧,回宫了。”
内侍赶紧打起伞。
太子眺望着阴沉沉的天,嘴角忽而勾出一抹笑。
他携着王瑶,一同步入雨中。
——
孙微回到府里,雨已经停了。
她即刻找到司马隽,说起今日的变故。
“夫人如何回答?”司马隽问。
“世子不许妾插手,妾也只能推说不知。”孙微道。
“夫人做得好,”司马隽颔首,“太后无论问什么,只管推给我就是。”
孙微看他轻松的模样,也不知他哪里来的底气。
原来打算放任不管,可瞧他这副神态,孙微又忍不住问:“妾可蒙混过关,世子却是定然过不去的。太后已经召太子进宫问话了,世子待要如何应对?”
“如何应对?”司马隽淡然道,“要成亲的是我,莫非他们还能将我绑起来行礼不成?”
“世子不可开玩笑。”孙微严肃道,“世子若惹怒了太后,她的手段多的是,权看她愿不愿意用来对付世子。”
“比如说呢?”
“因触怒太后而丢了封号的王侯又不止一个,还有被流放的,世子何不想一想?。”
眼看着司马隽定住,孙微道:“世子莫非以为世子这爵位坚不可摧么?世子的兵权已经被收了一半,难不成不会动世子的爵位么?”
“我并未心存侥幸,。”司马隽道,“只是我以为,该盘算的是若到了那日当如何收场,而不是防着那天到来。”
“能预防自是好,为何先思量收场?”
“因为防不了。”司马隽道,“无论我答不答应,那日迟早会来。”
司马隽看孙微脸色不霁,却道:“夫人好久不曾给我卜算了。择日不如撞日,不若夫人现在就不算,看我的预感准不准?”
“自是不准,”孙微毫不犹豫地说,“可是妾说了不准又如何,世子从不会想照着妾说的做。”
“那是因着夫人学艺不精,”司马隽道,“夫人至今仍未解释明白,夫人的卜算之术,是跟谁的?”
“妾天生就会,不可么?”
司马隽却是一笑,道:“夫人说什么便是什么。”
孙微还想说什么,可触到他的目光,又不由地看向一边。
雨停之后,风中满是清新的味道。二人在廊下走着,司马隽望着院子里晶莹剔透的雨后世界,道:“夫人放心,我说过,夫人和夫人的家人,我都会安排妥当,必不食言。”
孙微看向他,只觉有什么塞在胸口。
她重活一辈子,自为的是让家人活着。
也是为了让他活着。
傻子。
见他再度看过来,孙微咬了咬唇,继续望向院子里,不理他。
第344章 求助(上)
这时,曹松来了,送来两张拜帖,分别递给孙微和司马隽。
司马隽手上的,是庾逸。
孙微手上的,却是江缨。
她很是意外。
“江女君在何处?”孙微问。
“还在门外。”
“将她请到梧风院去。”孙微说罢,看了看司马隽,“世子一道见么?”
司马隽将手上的帖子还给曹松,道:“伯悠也到了,我无暇分身。”
孙微颔首:“还劳世子代妾问候庾公子。”
司马隽淡淡地“嗯”了一声,便往前堂而去。
江缨跟着曹松到了梧风院,与孙微见礼。
几日不见,她变得有些憔悴。
“女君可是为了李先生的事情而来?”孙微问。
江缨摇摇头,道:“我是为了父亲的事情而来。”
“哦?我以为,李先生被俘,女君会归咎于我。”
江缨沉默片刻,声音微微颤动:“师兄藏了那么深的秘密,将父亲也骗了,我恨他。”
孙微见她神色苍白,亲自将一杯茶递到她面前。
“江女君当初不曾为江长史扶灵回乡,却留在了建康,可是因着李先生?”
江缨低下头,看着杯子里的茶,道:“师兄答应父亲,日后会娶我。可是我仍在孝期,不能成婚。而师兄年岁已经不小了,母亲担心我这一走,师兄会违背誓言,另娶他人,所以令我留下,看着师兄。”
孙微轻轻叹息:“如此说来,令尊似乎并不相信李先生,对么?”
“母亲生性多疑。她说师兄样貌堂堂,待人谦和,但总是神神秘秘的,常常一走就走大半年,总教人觉得不踏实。父亲总说母亲多心,而如今看来,母亲说的却是对的。”
“若是李先生日后被放出来,女君还愿意嫁他为妻么?”
江缨摇摇头:“我对师兄已然心有芥蒂,师兄必定也恨我害他入狱,无论如何也凑不到不一处。我打算等此间事了,便回乡寻母亲去。”
孙微轻轻颔首,安慰道:“女君如此通透,江长史泉下有知,也必是安心了。女君方才说,此番登门,是为了江长史之事?”
江缨徐徐道:“父亲死前,妾曾与他见过一面。诚如王妃早前所猜测的一般,父亲揽下师兄的罪过,不过是顺势而为。他本就打算去赴死,不在乎多加一条罪名。”
孙微温声问:“女君为何将这消息告诉我?”
“因着有另一件事情,以妾一己之力,不能得出真相。妾想请王妃相助。”
“何事?”
“妾觉得……”江缨抿了抿唇,“妾觉得父亲在替别人办事。妾想知晓,那人是谁。谁害父亲丢了性命。”
“江长史在替别人办事?女君是指那匿名信?”
江缨摇摇头:“还有许多事。父亲常常半夜外出,颇为神秘。母亲原以为是父亲在外头养了外室,于是教我设法查明。我自是站在母亲那边,于是用钱财买通了父亲身边的随从,让他说出父亲深夜的去处。父亲常去的,是一处禅院。”
“禅院?”
“父亲喜好参禅,母亲那时听了,便安心了,可是我却始终惴惴不安。后来父亲出了事,我无论如何也不相信父亲会出卖王仆射,写下那封匿名信。于是我便质问父亲,是否跟他深夜去那禅院有关,他是否在为别人做事。父亲那时又惊又怒,反问我如何知道这些,为何掺到这里面来。”
“他承认了?”
“自是不认,”江缨道,“不过父亲说了,他倾尽一生所为之事,不过是这天下,妾总有一天,会理解他的。以妾对父亲的了解,妾以为,父亲算是承认了。”
孙微沉吟,道:“长史虽然去的是禅院,但为和尚办事,也说不通。”
“正是,”江缨道,“妾昨日还去了那禅院一回,里头都是念习经文的和尚,妾不知从何查起。妾认识的人不多,能帮把手的更是寥寥无几。听闻王妃足智多谋,妾只好向王妃求助。”
“女君抬举我了。”孙微客套道,“不过女君也帮助我良多,我自当鼎力相助。就是不知那禅院叫什么,在何处,我也好派人去查探查探。”
江缨回道:“那禅院叫静院,就在城东北。”
——
司马隽从前堂回来,孙微已经不在梧风院。
曹松道:“王妃送江女君回府,她说,还要顺道去郡主府一趟。”
司马隽不曾听闻孙微有这趟安排,想必是临时起意。
到了夜幕降临之时,孙微终于回府,脸色颇有些凝重。
“出了什么事?”司马隽在廊下等他。
孙微令身边人退下,缓缓上前,仰头望着司马隽,却没有说话。
司马隽有些诧异:“夫人怎么了?”
“方才妾去了郡主府。”
“我知晓,”司马隽道,“夫人见了师父么?”
“太傅令妾再劝一劝世子。”
“劝我当逆臣?”
孙微道:“上回太傅跟世子说过后,妾还未问,世子是怎么想的?”
“我恐怕不能遂师父的愿。太子与我亲如手足,我不可辜负他。”
“若是太子辜负了世子呢?”
司马隽的眼神定了定:“夫人何意?”
“江原是太子的人,我怀疑,李陌也是。”
天色还未全黑,四周已经挂上了灯笼。风吹来,不远处的灯笼在廊下轻轻摇曳,让司马隽的神色也变得捉摸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