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可农村的中学是不教外语的,就像农村的中学也不教人种木耳,认识电焊和柠檬。
只不过有些疑惑在心里放久了,渐渐就成了一本书,一页页翻着也很有趣味,并不急着马上看到结局。
说不定这本书哪天还会自己往前翻一页,向他展露更多,祁放什么都没有多问。
倒是严继刚重复了一遍他刚才的发音,眨着大眼睛,“姐夫也学过英语吗?”
“嗯。”祁放看了严雪一眼,才解释,“姐夫的老师说不能只学苏耳关的技术,得多看看国外。”
那苏常青的意识挺超前的,毕竟当初两国蜜月期的时候,苏耳关的专家并不让国内看其他国家的资料。
主要是立场问题,但其实苏耳关很多技术都是二战中从欧洲缴获的,比当时欧美发展要慢。像各林场之前用的rt-12,就脱胎于在战场上缴获的d国拖拉机。
而国内这方面的技术来源于五十年代的苏耳关,只相当于欧美四十年代的技术,更加落后,还基本上不更新迭代。
至少一汽一款解放牌汽车已经生产了十几年,还将继续生产,一直生产了三十多年才推出新车型。
苏常青在科研方面的确是个人才,敢于创新,又不敝帚自珍,只可惜所处的年代不太对。
严雪看看男人,发现男人也又在看她,眼神静静的,估计是也想起了老师的事。
只不过比起当年,他身边已经多了太多人,眼前一个严雪,炕上一个小肥仔,桌边还有一个小舅子。
就这一会儿工夫,小肥仔已经拽拽严雪,指了被自己拼起来的积木,“房子。”
严继刚也又把那个发音重复了遍,指了另一个单词,“那这个应该怎么读?”
祁放没再想那些,先去帮小舅子辅导英语,等晚上闲下来,才拿出自己下班带回来的信。
“谁写来的?”严雪在堂屋洗了个头发,边擦着进来边随口问了句。
“周立。”祁放直接将信给了她,“你看。”拿过她手里的毛巾帮她擦。
祁放动作熟练又轻柔,严雪也就自然地接了过去,打开看了看上面的内容。
说实话有点让人意外,但考虑到这已经是1973年下半年了,又不是那么让人意外。
信上说上面准备给部分老干部恢复名誉,提得很隐晦,严雪回头看看男人,“咱爸跟咱哥也能回来吗?”
“不知道。”祁放垂着眸,神色很是平静,但周立既然写信跟他提此事,至少是有些可能的。
就是书里没有写,严雪也不知道祁放父兄是这次就回来了,还是要再等几年。
而且这男人跟家里是有心结的,后面创办常青重工,拉下吴行德,一分都没有靠家里,甚至连父亲最后一面都没能见上。
想着,祁放已经握了握她潮湿的发尾,“当年我为老师的事回燕京求人,被我爸我哥拒之门外了。”
话语很平静,但能让他有那么多年的心结,他的心情又哪可能跟这话一样平静?
“在外面站了大半天,连我爸的面都没见到。”祁放继续没什么表情道,“还让我哥出来把我骂了一顿。”
他又从发尾擦到发根,像是在说别人的事,“骂人家有事,都生怕连累家里,我倒好,自己非要掺和,还生怕不给家里招祸。骂我是祁家给老师养的,不如干脆改姓苏。”
那也难怪他会有心结,那时候他求告无门,家人已经是他唯一的指望,得到的却是这样的毫不留情。
而等他从燕京赶回去,老师已经身亡,有些事就像是一根刺扎在了心里,很难再拔除了。
他也没那个工夫去拔除,毕竟吴行德从他手里骗走了老师的研究成果,一路高升,他想把人拉下来,就得比谁都狠,都更努力。
就是之前祁放都不太想提起这些陈年旧事,今天却突然提起来了,严雪有一点意外。
像是知道她在想什么,祁放动作停了停,声音也放轻,“总得让你知道清楚,省得到时候为难。”
虽然以她的聪明,他不说,她也能猜个大概,但干嘛一定要她去猜?
这让严雪忍不住弯起了眼睛,“我有什么好为难的?只要你自己不觉得为难就好。”
“我没什么。”祁放反正是已经被骂过了,“他们要是找你,你就都推我头上。”
“那当初薛家来人找我,你怎么没都推我头上?”
严雪可还记得当初他是怎么怼薛永康的,一句都没说是她不让,是她不同意。
那是她第一次真真切切感觉到,是有人可以挡在自己前面的,她又有什么不能帮他挡?
严雪笑着拢了下头发,“事情也不一定会到那种程度,这不才开始有个苗头,人都没回来呢。”
灯光下一双眼睛明亮又清透,看得祁放忍不住“嗯”了声,“那就听你的。”
说着,他又帮她把散落的发丝也别到耳后,“你想怎么说,怎么做,都行。”
“那你不怕我劝你跟家里和好啊?”严雪问,“毕竟家和万事兴嘛。”
祁放却很笃定,“你不会。”还摸摸她耳垂,“你从不会随便替人做决定。”
严雪是这样的,毕竟有些感受,只有本人最清楚,有时候所谓的劝,其实是在把自己的想法塞给别人。
两辈子她都被人劝过太多了,自己不喜欢,也不愿意施加给别人,没想到祁放看得倒是挺清楚。
严雪弯起眼,抓住男人的手往上靠了靠,“只要你自己觉得开心就好。”
祁放也就顺势搂了她在怀里,像搂住一整个安定的世界,“嗯。”感觉心都能平静下来。
可惜没等再说什么,外面哒哒哒靠近,捉奸大队队长祁严遇小朋友听完广播了。
祁放在先糊弄儿子,等晚上继续,和挑衅儿子,晚上没的继续之间只犹豫了一秒,就果断选择了前者。
于是小家伙跑进来,左看看,右看看,没看出任何不妥,高兴地扑进了妈妈怀里。
八月中,祁放改那台集材50就经过一个多月的使用,证明确实没出现性能问题。
消息报上去,汤书记立即又拨了一笔款买零件,于九月里将剩下两台最严重的也改完。
剩下就是等天冷了,说实话汤书记自己都没什么信心,毕竟之前那静液压系统也好好的,谁能想到一上山就出毛病。
所以采伐一开始,他就嘱咐了那几个换了系统的林场,有什么情况一定要及时上报。
几个林场书记心里也没有底,被他这么一嘱咐,干脆亲自上山盯着,看这啥新装的系统到底能不能用。
倒是那老拖拉机手之前见过唐师傅试机器,“只要天冷没影响,应该没啥问题。”
“真跟其他市那些老一批集材50一样?”他们林场书记还不信。
毕竟都等着省里拨款给换系统呢,等着等着又不换了,自己改的谁心里不犯嘀咕?
老拖拉机手也不是爱废话的性子,戴上帽子手套直接上了机器,适应了一下,很快将功率开到最大。
见他拖着那么多木材向山下驶去,林场书记小眼都睁得溜圆,然后一趟,没出问题,两趟,还是没出问题,三趟……
等到晚上下班的时候,其他工队的拖拉机手都忍不住过来问:“咋样?真好使吗?”
“那肯定好使啊。”老拖拉机手说,“最大功率开一天了,没出啥毛病。”
“已经用半个月了,没出啥毛病?”汤书记收到消息要晚一些。
但别管早晚,这都是个好消息,汤书记听完,这颗心总算放回了肚子里。
而且这三台机器开的可都是最大功率,每天都能比之前多拉不少木材,几个林场已经开始问其他几台能不能也换换了。
毕竟以前没有对比,还不觉得,现在活生生的对比就在眼前,谁不想多拉点今年好评个先进。
就是瞿明理之前让各林场小修厂统计机器磨损程度,消息不可避免地传了出去,下面几个镇全知道了县局要改系统这事。
如今东西改成了,看到成效了,也想改的可就不止这三个林场了,汤书记最近没少接到下面来打听的电话。
这让他有些头疼,在局里碰到瞿明理,还跟瞿明理说:“这个也想改,那个也想改,局里哪来那么多钱?”
“大家都想争做先进,多为国家做贡献嘛。”瞿明理笑容和煦,对会出现这种情况完全不觉得意外。
要是都不改也就罢了,现在有的林场改了,不改的岂不是要落于人后?
但局里又确实拿不出这么多钱,这三台还是用木耳种植产业多出来的收益改的。
“实在不行,就让有意向的镇先垫着。”瞿明理给汤书记出主意,“等以后一起报上去。”
他提醒汤书记,“现在这三台的钱,以后也得报到市里和省里。”
就算他们自己改了,钱也不能自己掏,东西是省里采购的有问题,又不是他们用出了问题。
只不过有些疑惑在心里放久了,渐渐就成了一本书,一页页翻着也很有趣味,并不急着马上看到结局。
说不定这本书哪天还会自己往前翻一页,向他展露更多,祁放什么都没有多问。
倒是严继刚重复了一遍他刚才的发音,眨着大眼睛,“姐夫也学过英语吗?”
“嗯。”祁放看了严雪一眼,才解释,“姐夫的老师说不能只学苏耳关的技术,得多看看国外。”
那苏常青的意识挺超前的,毕竟当初两国蜜月期的时候,苏耳关的专家并不让国内看其他国家的资料。
主要是立场问题,但其实苏耳关很多技术都是二战中从欧洲缴获的,比当时欧美发展要慢。像各林场之前用的rt-12,就脱胎于在战场上缴获的d国拖拉机。
而国内这方面的技术来源于五十年代的苏耳关,只相当于欧美四十年代的技术,更加落后,还基本上不更新迭代。
至少一汽一款解放牌汽车已经生产了十几年,还将继续生产,一直生产了三十多年才推出新车型。
苏常青在科研方面的确是个人才,敢于创新,又不敝帚自珍,只可惜所处的年代不太对。
严雪看看男人,发现男人也又在看她,眼神静静的,估计是也想起了老师的事。
只不过比起当年,他身边已经多了太多人,眼前一个严雪,炕上一个小肥仔,桌边还有一个小舅子。
就这一会儿工夫,小肥仔已经拽拽严雪,指了被自己拼起来的积木,“房子。”
严继刚也又把那个发音重复了遍,指了另一个单词,“那这个应该怎么读?”
祁放没再想那些,先去帮小舅子辅导英语,等晚上闲下来,才拿出自己下班带回来的信。
“谁写来的?”严雪在堂屋洗了个头发,边擦着进来边随口问了句。
“周立。”祁放直接将信给了她,“你看。”拿过她手里的毛巾帮她擦。
祁放动作熟练又轻柔,严雪也就自然地接了过去,打开看了看上面的内容。
说实话有点让人意外,但考虑到这已经是1973年下半年了,又不是那么让人意外。
信上说上面准备给部分老干部恢复名誉,提得很隐晦,严雪回头看看男人,“咱爸跟咱哥也能回来吗?”
“不知道。”祁放垂着眸,神色很是平静,但周立既然写信跟他提此事,至少是有些可能的。
就是书里没有写,严雪也不知道祁放父兄是这次就回来了,还是要再等几年。
而且这男人跟家里是有心结的,后面创办常青重工,拉下吴行德,一分都没有靠家里,甚至连父亲最后一面都没能见上。
想着,祁放已经握了握她潮湿的发尾,“当年我为老师的事回燕京求人,被我爸我哥拒之门外了。”
话语很平静,但能让他有那么多年的心结,他的心情又哪可能跟这话一样平静?
“在外面站了大半天,连我爸的面都没见到。”祁放继续没什么表情道,“还让我哥出来把我骂了一顿。”
他又从发尾擦到发根,像是在说别人的事,“骂人家有事,都生怕连累家里,我倒好,自己非要掺和,还生怕不给家里招祸。骂我是祁家给老师养的,不如干脆改姓苏。”
那也难怪他会有心结,那时候他求告无门,家人已经是他唯一的指望,得到的却是这样的毫不留情。
而等他从燕京赶回去,老师已经身亡,有些事就像是一根刺扎在了心里,很难再拔除了。
他也没那个工夫去拔除,毕竟吴行德从他手里骗走了老师的研究成果,一路高升,他想把人拉下来,就得比谁都狠,都更努力。
就是之前祁放都不太想提起这些陈年旧事,今天却突然提起来了,严雪有一点意外。
像是知道她在想什么,祁放动作停了停,声音也放轻,“总得让你知道清楚,省得到时候为难。”
虽然以她的聪明,他不说,她也能猜个大概,但干嘛一定要她去猜?
这让严雪忍不住弯起了眼睛,“我有什么好为难的?只要你自己不觉得为难就好。”
“我没什么。”祁放反正是已经被骂过了,“他们要是找你,你就都推我头上。”
“那当初薛家来人找我,你怎么没都推我头上?”
严雪可还记得当初他是怎么怼薛永康的,一句都没说是她不让,是她不同意。
那是她第一次真真切切感觉到,是有人可以挡在自己前面的,她又有什么不能帮他挡?
严雪笑着拢了下头发,“事情也不一定会到那种程度,这不才开始有个苗头,人都没回来呢。”
灯光下一双眼睛明亮又清透,看得祁放忍不住“嗯”了声,“那就听你的。”
说着,他又帮她把散落的发丝也别到耳后,“你想怎么说,怎么做,都行。”
“那你不怕我劝你跟家里和好啊?”严雪问,“毕竟家和万事兴嘛。”
祁放却很笃定,“你不会。”还摸摸她耳垂,“你从不会随便替人做决定。”
严雪是这样的,毕竟有些感受,只有本人最清楚,有时候所谓的劝,其实是在把自己的想法塞给别人。
两辈子她都被人劝过太多了,自己不喜欢,也不愿意施加给别人,没想到祁放看得倒是挺清楚。
严雪弯起眼,抓住男人的手往上靠了靠,“只要你自己觉得开心就好。”
祁放也就顺势搂了她在怀里,像搂住一整个安定的世界,“嗯。”感觉心都能平静下来。
可惜没等再说什么,外面哒哒哒靠近,捉奸大队队长祁严遇小朋友听完广播了。
祁放在先糊弄儿子,等晚上继续,和挑衅儿子,晚上没的继续之间只犹豫了一秒,就果断选择了前者。
于是小家伙跑进来,左看看,右看看,没看出任何不妥,高兴地扑进了妈妈怀里。
八月中,祁放改那台集材50就经过一个多月的使用,证明确实没出现性能问题。
消息报上去,汤书记立即又拨了一笔款买零件,于九月里将剩下两台最严重的也改完。
剩下就是等天冷了,说实话汤书记自己都没什么信心,毕竟之前那静液压系统也好好的,谁能想到一上山就出毛病。
所以采伐一开始,他就嘱咐了那几个换了系统的林场,有什么情况一定要及时上报。
几个林场书记心里也没有底,被他这么一嘱咐,干脆亲自上山盯着,看这啥新装的系统到底能不能用。
倒是那老拖拉机手之前见过唐师傅试机器,“只要天冷没影响,应该没啥问题。”
“真跟其他市那些老一批集材50一样?”他们林场书记还不信。
毕竟都等着省里拨款给换系统呢,等着等着又不换了,自己改的谁心里不犯嘀咕?
老拖拉机手也不是爱废话的性子,戴上帽子手套直接上了机器,适应了一下,很快将功率开到最大。
见他拖着那么多木材向山下驶去,林场书记小眼都睁得溜圆,然后一趟,没出问题,两趟,还是没出问题,三趟……
等到晚上下班的时候,其他工队的拖拉机手都忍不住过来问:“咋样?真好使吗?”
“那肯定好使啊。”老拖拉机手说,“最大功率开一天了,没出啥毛病。”
“已经用半个月了,没出啥毛病?”汤书记收到消息要晚一些。
但别管早晚,这都是个好消息,汤书记听完,这颗心总算放回了肚子里。
而且这三台机器开的可都是最大功率,每天都能比之前多拉不少木材,几个林场已经开始问其他几台能不能也换换了。
毕竟以前没有对比,还不觉得,现在活生生的对比就在眼前,谁不想多拉点今年好评个先进。
就是瞿明理之前让各林场小修厂统计机器磨损程度,消息不可避免地传了出去,下面几个镇全知道了县局要改系统这事。
如今东西改成了,看到成效了,也想改的可就不止这三个林场了,汤书记最近没少接到下面来打听的电话。
这让他有些头疼,在局里碰到瞿明理,还跟瞿明理说:“这个也想改,那个也想改,局里哪来那么多钱?”
“大家都想争做先进,多为国家做贡献嘛。”瞿明理笑容和煦,对会出现这种情况完全不觉得意外。
要是都不改也就罢了,现在有的林场改了,不改的岂不是要落于人后?
但局里又确实拿不出这么多钱,这三台还是用木耳种植产业多出来的收益改的。
“实在不行,就让有意向的镇先垫着。”瞿明理给汤书记出主意,“等以后一起报上去。”
他提醒汤书记,“现在这三台的钱,以后也得报到市里和省里。”
就算他们自己改了,钱也不能自己掏,东西是省里采购的有问题,又不是他们用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