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吃过晚饭,天色已经上了黑影,岛上扯了电线,可电还没通到家属院,家家户户还是用煤油灯。
  忙活了一天,田园也没想着怎么处理,再说那些个贝壳什么的,还得吐沙,她把东西都淘洗几遍,放到大木盆里加上水,放上几把随身带过来的粗盐吐沙,就进了屋。
  屋里,两个小的正就着煤油灯摆弄那些个捡回来的半边贝壳,不得不说,这个时期的贝壳种类,实在丰富,鲜贝、白贝、扇贝、虎斑贝、七角贝,瓜子螺、五爪螺,即使田园是海潜爱好者,还是有些叫不上名字的。
  大大小小的贝壳被分类摆放,即使灯光有些昏暗,也能看出来颜色漂亮。
  “后妈,你说的风铃,怎么做,我怎么没见过。”
  田园拿起她捡的那块巴掌大的扇贝壳,给两个孩子简单讲制作过程,“这个不难,先在这个贝壳边上,隔一段距离打个孔,一共打五六个吧,系上细绳子,然后把你们捡来的这些小贝壳都磨出孔,隔开系在绳子上,做成一串串的,到时候可以挂在咱们屋檐下面,风一吹,叮铃铃的,像唱歌一样。”
  “咱们还可以最上面用小木板,做成扁的,木板上写上你们的名字,到时候呢,挂在咱们大门口的墙上,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咱们家,等你们学会了,还可以自己做着玩送给别的小朋友。”
  他这么一说,一下就把两个孩子的兴趣勾起来,不管什么时候,只要能自己动手做的东西,孩子们都异常感兴趣。
  第10章 相见
  陈向兵还在那兴奋,另一个倒是有问题,“妈,怎么打孔。”
  见俩孩子都看过来,田园一笑,“用醋啊,把醋滴到想打孔的地方,等一会,用小钉子戳一戳,就能打出个孔,现在要做吗?”
  “做。”异口同声。
  时间还早,也睡不着,田园就依着他们,她把煤油灯挑亮,端出来半碗醋,这可是她专门拿出来的陈醋,酸度和家里打的醋不在一个水平上,腐蚀力度也增强很多。
  她处理最大那个,两个小家伙弄那些个小的贝壳,就着有些昏暗的煤油灯,田园一会看看这个,一会指导那个,说说玩玩,时间过得飞快,一个小时的功夫,她约莫着孩子们眼睛也累,打算要带着他们睡觉。
  陈向兵还没玩够,“才做了这么几个,都不够。”
  陈醋的腐蚀能力还是不太行,他们找个顺手的石头当锤子,辅助小钉子穿孔,弄坏了好几个才顺手,这会子汇集起来,能用的并不多。
  田园把决定权给孩子们,“再做一会可以,不过先说好,到时候我累了可就要直接睡觉,没法讲故事。”
  一听这个,原本有些不太乐意的陈向兵赶紧站起来,帮着收拾东西,“收拾收拾,明天再做”。
  田园一笑,果然,没有哪个男孩子能抗拒冒险故事。
  第一个风铃成功做出来的时候,已经过去好几天,因为他们三个人想法太多,原本想着就把贝壳简单的串起来,可田园讲了大小变换和颜色搭配以后,两个小崽一致要求要做得更好看,因着这,三人一连好几天出门,就为了捡好看的贝壳。
  不过付出总是有收获的,让田园说,他们做出来的这个风铃,不输工艺品。
  最上面一层,大扇贝在周围和中间钻了孔,垂下六根线,外围朝下系了五层的贝壳,淡红、暖橙、石黄、草紫,每一串的最下面,垂着几个凑在一起的小巧瓜子螺,中间的位置,垂着一串颜色不一的小海螺,风轻轻一吹,风铃撞击出来的声音清脆悦耳,让人心里说不出的舒服。
  当最后的成品做出来的时候,两个孩子忍不住欢呼起来,这种巨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让人不自觉骄傲。
  这串风铃,田园找了个带着古朴意味的树枝,插在屋门口一旁的石缝中,高高挂在上面,两个孩子每天都要看很多遍。
  因着这个风铃,两个小家伙可谓一发不可收拾,在田园的指导下又做了一个挂在大门口以后,彻底放飞,等陈向兵把自己做出来的一个小风铃送给好朋友,风铃制作一下风靡家属院。
  因着有陈向兵小嘴叭叭能说,自封个指导员,孩子们自然在田园家扎堆,把这里变成了制作风铃的大本营,田园把屋里的方桌搬出来,让孩子们坐在一起,由着他们随便玩。
  小孩子们喜欢聚在这里,陈向兵可是得意,他每天挺胸凸肚,端着派头讲得头头是道,颜色怎么搭配才好看,风铃有多少制作方式,那叫一个嘚瑟,后来讲得不过瘾,灵机一动,又开始讲田园说过的冒险故事。
  这一下,可算是把田向军衬托出来,因着这冒险故事,陈向兵小朋友讲得实在一般。
  他理解力不差,想象能力丰富,讲到精彩的地方,就开始手舞足蹈,自己站起来连蹦带跳开始做故事里的动作,前言不搭后语,还好多东西还记不清,把大家急的抓耳挠腮。
  陈向兵偶尔也急的不轻,就朝着田向军喊,“喂,后来是谁帮助了巴顿来着?”
  他知道后妈带过来的这个哥肯定记得,后妈讲的第一个故事,他没听着,后来他说要听,后妈让这人讲的,反正,讲得挺好。
  这个年纪的孩子,总是有分享欲,安静如田向军,也实在听不下去妈妈的故事被这炮仗讲得乱七八糟。
  一次两次,他会接过陈向兵的故事,声音清脆地继续朝下讲,时间一长,大家就不乐意听陈向兵来讲了。
  “向兵,你别讲,让你哥讲,向军,你给我们讲吧。”
  “就是,你讲的好听,还刺激!”
  把陈向兵弄得气鼓鼓,不过这小子自我调节能力不赖,更别说后来田向军这边讲,他还能站一边嘿嘿哈嘿给表演动作,觉得这样还不赖。
  几天功夫,孩子们好像形成了习惯,出来玩就聚在田园家,大家摆弄着贝壳,有时候叽叽喳喳说话,有时候聚精会神听田向军讲故事。
  对于这种走向,家属院大部分人乐见其成,孩子在田园家玩,可比自己偷偷跑到前头营房那里找弹壳,比在家属院疯跑追鸡撵狗上房揭瓦强的多,最关键的,有些孩子回家以后,还能念念叨叨讲个囫囵故事,不可谓不惊喜。
  不到一个月功夫,赵婆子眼睁睁看着田园在家属院站住了脚跟,心里那叫一个着急,电报这才发出去几天,闺女还没来,只念叨着陈海明这些天最好别回来。
  但事与愿违,这天中午,陈海明回到营地,给领导做完回报,大踏步朝着后边家属院走。
  赵婆子正在家属院陪着小孙子玩,她儿媳妇董风香回来后,又出去巡岛,她继续做饭看孙子。
  见着陈海明,她三两步跨过去,先上点眼药,“哎呦,海明,你可算是回来了,我给你说,你那小媳妇她就不是个好的,你可得长点心眼。”
  见着家属院出了名的赵大娘,陈海明话不过耳,只是点个头,“赵大娘好。”
  赵婆子越看陈海明心里越满意,人长得正派不说,还是个俊小伙,一表人才的,这海边风吹日晒,一群当兵的没几个不黑的,可面前这个愣是不黑,更显得精神。
  赵婆子心里点着头,嘴上不停,“你可别觉得赵大娘唬你,就前些天,她还打向兵呢,向兵那哭的,整个家属院都听着呢,这可做不了假。”
  陈海明脚步微顿,这事他倒是没想到,她那个性子,竟然能动手,看来向兵那小子太不省心。
  他不接话,朝着赵婆子说一声,“赵大娘,你看孩子吧,我担心家里,先走了。”
  话音一落,几步走远。
  赵婆子愤愤,“呸,就喜欢那娇娇弱弱的没用娘们,有个屁用,狐媚子!”
  陈海明没听到那些话,他心里琢磨着赵婆子的话,还有些满意,看来之前他说的那些话,她听到心里了。
  离家越来越近,陈海明却慢慢停住脚步,神色愣怔。
  大门口的墙上,挂了一块木板,薄薄的一片,被磨成一个小猫头的模样,下面挂了几串贝壳,五颜
  六色很是好看,猫头木板上用墨水画了四个圆滚滚的小人,看得出来,是爸爸妈妈带着两个孩子,底下写着一行字,‘向军和向兵的家’。
  家啊。
  轻轻推开大门,抬头又见一串贝壳风铃,微风吹过,叮铃铃的很是悦耳,刚想开口喊人,就听着屋里有个很轻的声音。
  “好了,今天的故事讲完了,睡吧。”
  接着是孩子的嘟囔,“后妈,这个故事好听,明天还听。”
  “好,睡吧。”
  片刻功夫,屋里的人好像都睡着了,安安静静。
  他没有进屋去看,可即使没有看,心里却暖,这个他曾经没什么感觉的房子,真的有了家的感觉。
  久违的家的感觉。
  看了一会风铃,他看院子,没什么需要打扫的地方,只木盆里泡着几件衣裳,他把衣服洗好挂上,然后拿着锄头去了菜地,把杂草和过季的菜秧都拔掉,等着后面种白菜和萝卜。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ouf.html" title="七月田"target="_blank">七月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