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人家[年代] 第12节
有了这个想法,后面再卖货时,曾舒仪都会加一句,“不给钱买也行,您家里若是有鸡蛋或者麦芽糖,都可以拿来和我换。”
到了傍晚,又能加上两句,“罐头白糖也行,收鞋垫的,六分钱一双,不过得质量好。”
一天下来,曾舒仪算了下,今天没有挣钱,就挣了两个水果罐头、五枚鸡蛋、一两白砂糖和一块半的肥皂。
姐弟俩往家去时,晚霞红透半边天,曾舒仪心情颇好。
“三姐,我们今天都没挣钱,你怎么还很高兴?”曾向民不理解,光看着三姐和人换东西,却见不到钱。
在他看来,有钞票在手里,才是真的挣钱。
“我们今天挣得多了。”曾舒仪道,“不是所有人,手里都有余钱买东西。但是家家户户,都会有些多出来的小东西。你看那一块半肥皂和白砂糖,你去供销社买,都要用票,我们却不用票换来。等我们拿去卖的时候,别人听到不要票,又和供销社一个价格,你说会不会好卖?”
“我们以物换物,挣的是个差价。如果我们一直只有那几样小东西,你觉得生意能做好吗?”
今天卖东西时,客人问的好多东西,曾舒仪都没有。她那会就意识到,要想把小百货的生意做好,就得让她的小商品种类变多。
曾向民听得似懂非懂,但他姐说没亏,那就当没亏吧。
姐弟俩快到巷子口,瞧见刘大爷几个在说话,曾向民还有点不自在,眼神躲闪地避开,怕被人笑话。
曾舒仪则是大大方方地过去打招呼,“刘大爷,吃饱了吗?以后需要什么小商品,可以随时来找我,咱们都是邻居,我给你们便宜点。”
刘喜旺起身去看自行车后座上的竹篓,“哟,舒仪你这竹篓里的东西,还真不少。不过舒仪,投机倒把不是犯法吗,你怎么那么大胆?”
“诶刘大爷,我可是合法经营,我有证的。你们不用担心和我买东西会被抓,你们看,这是我的证。”曾舒仪拿出个体经营证给其他人看。
她得让人知道,自己是合法经营,免得哪个邻居眼红去举报,到时候麻烦得很。而且邻居们也是潜在客户,她现在只想挣很多钱。
这时王娟下班回来,看到巷口的曾舒仪,小声吐槽一句,“真是不怕丢人。”
她脸颊滚烫,怕被人拉着说闲话,她赶忙往家跑。
回到家里,王娟立马和公婆吐槽,“舒仪也不怕丢人,别人投机倒把都夹着尾巴做人,就她大咧咧站在巷子口,还让刘大爷他们照顾她生意。爸,你是不是该说说她,不然我们的面子往哪里放?”
曾庆良也觉得丢人,但他管不了女儿,干脆不接这话。
林家珍则是默默擦桌子,也没接话。
王娟得了个没趣,气鼓鼓回房间。
等曾舒仪姐弟回家时,曾庆良还是没和曾舒仪说话,而是叫住小儿子,“我和冯木匠说好了,让你去给他当两年学徒,两年后他会教你木工。”
“我不去!我要和我三姐做生意!”曾向民急了。
“做什么生意?这事你妈也同意了,你要是不去,我揍死你!”曾庆良说话时瞥了眼三女儿,“正经学一门手艺才是真的,别想着乱七八糟的事。靠那点破玩意能发财?异想天开!”
曾向民求助地去看三姐,“三姐,你帮我说句话,我不想学木工。”
曾舒仪爱莫能助,她知道爸看重儿子,她可以“胡来”,但两个儿子不行。
不然也不会二姐回城那么久,家里对二姐一点安排都没有,她爸反而给弟弟找到木匠当学徒。
而且曾舒仪做生意本就让她爸不喜欢,再带着弟弟一起反抗,那她爸真会揍她。
“这是你的事,我管不了。”曾舒仪去厨房,帮忙把碗筷端出来。
曾向民在和他爸据理力争,在曾舒仪到客厅时,看到她爸打了曾向民一耳光。
“啪。”
清脆又响亮。
“反了你了,真当我这个一家之主是摆设吗?你不去也得去,家里有一个人被笑话就够了,你要是敢跟着去投机倒把,我打断你的腿!”曾庆良刚说完,对门的许招娣推门时喊了句“舒仪”。
“舒仪,你是不是有白砂糖卖?”许招娣进屋时,才发现曾家氛围不对,抬起来的脚尴尬得不知道要不要落下。
曾舒仪有眼色地拉着许婶子去院子里,把今天换来的白砂糖卖给许婶子。
“你家怎么了,你弟弟又惹事了?”许招娣八卦地问一句。
“没有呢,我爸给向民找了个师父,是好事。”曾舒仪敷衍道。
许招娣:……她才不信呢。
出了曾家大门,她贴着墙站了好一会儿,却没再听到动静,心里直道可惜。不过买到不要票的白砂糖,她今天已经挣到了,心想还好来得快。
只是她怕被人知道,左右看了看,把纸包藏在袖子里才回家去。谁知道曾舒仪说的合法经营,是真的假的?
曾向民不是曾舒仪,他不如曾舒仪狠,在曾庆良两口子轮番劝说下,还是答应去冯木匠那适应一段时间。
等吃过饭后,曾向民特意找过来,“三姐,我就去冯木匠那混几天,等冯木匠烦了我,我就回来跟你做生意。”
“得了吧,爸一开口,你跟老鼠见到猫头鹰一样,就差尿裤子了。好好学你的木工,我没指望你。”曾舒仪洗了把脸,当没看到弟弟可怜兮兮的表情,自己回了房间。
等曾舒仪刚坐下,又有两拨人找曾舒仪买白砂糖,得知白砂糖没了,很后悔来迟了。
曾舒仪知道白砂糖紧俏,没想到那么多人都想要,她的心思转了转,又想到一门生意可以做。
第二天一早,曾舒仪骑着自行车去找白多多,白家会做麦芽糖,她家茯苓膏里的甜味就来自麦芽糖。
“多多!”曾舒仪敲响白家大门,看到来开门的白多多,兴奋地道,“你爸妈在家不,我来和你们商量个事!”
第13章
一大早的,白家人也刚吃饱。
白多多有两个哥哥,三个姐姐,她是家里最小的。也是朱夏薇两口子意外怀上,后来吃药都没打掉,就取名白多多。
白多多带着曾舒仪进门,同时她哥哥们出门去,进屋时,客厅里她姐在收拾饭桌。
她爸白长松准备去上班,曾舒仪得知后,便长话短说。
“我办了个小杂货的个体经营证,发现糖特别好卖。现在供销社买糖要糖票,我听多多说过,你们家会做麦芽糖,就想来问问,可不可以供混给我卖。”曾舒仪道。
白多多下意识说了行,转头再去看她爸,“爸,你说呢?”
白长松皱眉道,“做麦芽糖很简单,我家也会做红糖、蔗糖,是祖上留下来的手艺。难的是粮食问题,现在的粮食都要票,我家那么多人,每个月的定量都不够吃,还得省出来做茯苓膏。”
顿了顿,他道,“如果你能解决粮食问题,你想要多少糖,我都可以给你做。”
说完,白长松急着去上班。
白多多在一旁道,“做麦芽糖要小麦和糯米,我家每次只做一点点,让茯苓膏有个甜味,拿不出多余的粮食来做。而且麦芽糖不难做,你多问几个上了年纪的人,可能都知道,你在家就能做。”
曾舒仪还真不知道麦芽糖还要糯米,听白家人这么说,还真是这么回事。
原来不是大家不做麦芽糖吃,是原材料上的问题。
但白家的茯苓膏也是米做的,白家定量就是那些,白家又从哪里弄那么多米呢?
曾舒仪心思这么一转,大概知道白家的米从哪里来了,她和白多多熟悉,但白家其他人不见得信任她,自然不会涉险告诉她怎么去黑市买米。
离开白家后,曾舒仪骑车去找她弟弟曾向民。
有些事,曾向民比她清楚多了,
曾向民第一天来当学徒,看到他姐,眼睛刷地亮了,“三姐!你来接我走的吗?”
“你觉得呢?”曾舒仪给弟弟使了个眼色,带着弟弟到树荫下,递了个肉包子过去,“怎么样?”
“就那样呗,当学徒的都是被骂,师父骂我们,师兄骂新来的,我是最底层,谁都可以骂我。”
曾向民大口吃肉包子,好吃得快哭了,嘴角吃得油乎乎的,“不过你也不用担心,我也不是哑巴,吃不了亏。真好吃三姐,还是跟你去卖货好,自由自在,还能有个盼头。”
曾舒仪笑了,“三姐和你打听个事呗。”
她附耳小声问,“怎么样,知道吗?”
“知道,这哪里不知道?我就是因为去黑市倒买倒卖被退学,这里头的事可多了。三姐,你要买粮食啊,你带我去呗,我还认识几个兄弟在黑市干活。”曾向民跃跃欲试,想跟着三姐走。
曾舒仪说不行,“我要带你跑了,爸真会打死我。你就自己默默反抗吧,这个是三姐承你一个人情,等三姐挣钱了,给你买……”低头看到弟弟的凉鞋破破烂烂,拍了拍弟弟胳膊,“给你买新鞋!”
“呜呜,我不要新鞋,我想和你做生意。”曾向民一点都不想当学徒,看他三姐走了,哼哼地回厂房。
“你干嘛去了?我告诉你,第一天就偷懒不行啊,你要是不想干,可以和师父说,免费拖累我们!”一个胖胖的师兄,没好气地说曾向民。
曾向民心里本就不爽,愤慨地瞪着对方,“那你去告状,算我求你了,快点去!你要不去,就是王八孙子,八婆一样的男人,难怪二十六岁还娶不到媳妇!”
他巴不得冯木匠赶他走,两年学徒没有工钱,得白白帮冯木匠打工。
主要是,他志不在此。
被曾向民怼的男人当下急了,冲过来要打架,但被其他人给拉住。
曾向民这的事不算什么,曾舒仪骑着自行车去黑市,按照弟弟说的去买粮食,对方听说她是曾向民的姐姐,立马跟着喊了姐。
“向民是我兄弟,他的姐就是我的姐。平常我们卖别人,都要比供销社更贵,但卖给你一样价格。”小伙叫赵福,黑黑胖胖,和曾向民是初中同学。同样被退学后,跟着家里大哥来干卖粮的活。
“那不成,你也要挣钱。”曾舒仪听弟弟说过,赵福他们进货的价格就比粮站更贵,不然农民凭啥冒风险把粮食卖给他们?
“我也是买去挣钱的,以后说不定长时间需要供粮,总不能让你一直亏本。”曾舒仪笑盈盈的,她本就生得好看,这一笑,让赵福黝黑的脸颊有些泛红。
赵福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那行,我不给你那么便宜,但肯定比别人买更低。”一开始,他以为是曾向民家缺粮食吃,想着几斤粮食,给兄弟让两毛钱也可以。
既然曾家是做生意,他可以安安心心挣钱。
供销社的糯米一毛八一斤,赵福卖给曾舒仪两毛一斤,曾舒仪要了十斤糯米,十斤小麦。
回家后,把小麦和大米交给她二姐,听弟弟说到黑市,她才想到二姐回城时,有带麦芽糖回来。
“舒仪,你这是……”曾舒月不解地看着妹妹。
“二姐,你不是会做麦芽糖吗?”曾舒仪道,“我的小杂货里,糖是最好卖的,我今天跑了一早上,才买来这些米。你来做麦芽糖,等我卖了钱,我给你算工钱。”
正好她二姐现在没工作,而且她们是家人,一起做生意合法合规。
曾舒月,“可是你哪里来的粮食?”
“当然是买来的,不然还能是哪里来的?”曾舒仪笑着道,“你放心,规定写了不许雇工,但你和我是姐妹,我给你的是分红,算不上雇工。”
“对了,这个事你不要和大嫂说,等她去上班了再做,可以吧?”
曾舒月说可以是可以,“我帮你做就是,我反正在家没事做,不用给我工钱。”
她尽力了,但就是找不到工作,每天在家心里慌得很,有点事做,反而更安心。
“钱肯定要给的,不能让你白忙活,我得去卖货了。”口袋里的钱花了个七七八八,现在只剩下一块多钱,再不去卖货,曾舒仪连下个月生活费都交不上。
把竹筐放在自行车后座上,曾舒仪骑上自行车,一路叫卖,“卖针线纽扣,鞋底喽!”
她现在还和人换粮食,有粮票、肥皂票都行,拿来就能换相对应的东西。
到了傍晚,又能加上两句,“罐头白糖也行,收鞋垫的,六分钱一双,不过得质量好。”
一天下来,曾舒仪算了下,今天没有挣钱,就挣了两个水果罐头、五枚鸡蛋、一两白砂糖和一块半的肥皂。
姐弟俩往家去时,晚霞红透半边天,曾舒仪心情颇好。
“三姐,我们今天都没挣钱,你怎么还很高兴?”曾向民不理解,光看着三姐和人换东西,却见不到钱。
在他看来,有钞票在手里,才是真的挣钱。
“我们今天挣得多了。”曾舒仪道,“不是所有人,手里都有余钱买东西。但是家家户户,都会有些多出来的小东西。你看那一块半肥皂和白砂糖,你去供销社买,都要用票,我们却不用票换来。等我们拿去卖的时候,别人听到不要票,又和供销社一个价格,你说会不会好卖?”
“我们以物换物,挣的是个差价。如果我们一直只有那几样小东西,你觉得生意能做好吗?”
今天卖东西时,客人问的好多东西,曾舒仪都没有。她那会就意识到,要想把小百货的生意做好,就得让她的小商品种类变多。
曾向民听得似懂非懂,但他姐说没亏,那就当没亏吧。
姐弟俩快到巷子口,瞧见刘大爷几个在说话,曾向民还有点不自在,眼神躲闪地避开,怕被人笑话。
曾舒仪则是大大方方地过去打招呼,“刘大爷,吃饱了吗?以后需要什么小商品,可以随时来找我,咱们都是邻居,我给你们便宜点。”
刘喜旺起身去看自行车后座上的竹篓,“哟,舒仪你这竹篓里的东西,还真不少。不过舒仪,投机倒把不是犯法吗,你怎么那么大胆?”
“诶刘大爷,我可是合法经营,我有证的。你们不用担心和我买东西会被抓,你们看,这是我的证。”曾舒仪拿出个体经营证给其他人看。
她得让人知道,自己是合法经营,免得哪个邻居眼红去举报,到时候麻烦得很。而且邻居们也是潜在客户,她现在只想挣很多钱。
这时王娟下班回来,看到巷口的曾舒仪,小声吐槽一句,“真是不怕丢人。”
她脸颊滚烫,怕被人拉着说闲话,她赶忙往家跑。
回到家里,王娟立马和公婆吐槽,“舒仪也不怕丢人,别人投机倒把都夹着尾巴做人,就她大咧咧站在巷子口,还让刘大爷他们照顾她生意。爸,你是不是该说说她,不然我们的面子往哪里放?”
曾庆良也觉得丢人,但他管不了女儿,干脆不接这话。
林家珍则是默默擦桌子,也没接话。
王娟得了个没趣,气鼓鼓回房间。
等曾舒仪姐弟回家时,曾庆良还是没和曾舒仪说话,而是叫住小儿子,“我和冯木匠说好了,让你去给他当两年学徒,两年后他会教你木工。”
“我不去!我要和我三姐做生意!”曾向民急了。
“做什么生意?这事你妈也同意了,你要是不去,我揍死你!”曾庆良说话时瞥了眼三女儿,“正经学一门手艺才是真的,别想着乱七八糟的事。靠那点破玩意能发财?异想天开!”
曾向民求助地去看三姐,“三姐,你帮我说句话,我不想学木工。”
曾舒仪爱莫能助,她知道爸看重儿子,她可以“胡来”,但两个儿子不行。
不然也不会二姐回城那么久,家里对二姐一点安排都没有,她爸反而给弟弟找到木匠当学徒。
而且曾舒仪做生意本就让她爸不喜欢,再带着弟弟一起反抗,那她爸真会揍她。
“这是你的事,我管不了。”曾舒仪去厨房,帮忙把碗筷端出来。
曾向民在和他爸据理力争,在曾舒仪到客厅时,看到她爸打了曾向民一耳光。
“啪。”
清脆又响亮。
“反了你了,真当我这个一家之主是摆设吗?你不去也得去,家里有一个人被笑话就够了,你要是敢跟着去投机倒把,我打断你的腿!”曾庆良刚说完,对门的许招娣推门时喊了句“舒仪”。
“舒仪,你是不是有白砂糖卖?”许招娣进屋时,才发现曾家氛围不对,抬起来的脚尴尬得不知道要不要落下。
曾舒仪有眼色地拉着许婶子去院子里,把今天换来的白砂糖卖给许婶子。
“你家怎么了,你弟弟又惹事了?”许招娣八卦地问一句。
“没有呢,我爸给向民找了个师父,是好事。”曾舒仪敷衍道。
许招娣:……她才不信呢。
出了曾家大门,她贴着墙站了好一会儿,却没再听到动静,心里直道可惜。不过买到不要票的白砂糖,她今天已经挣到了,心想还好来得快。
只是她怕被人知道,左右看了看,把纸包藏在袖子里才回家去。谁知道曾舒仪说的合法经营,是真的假的?
曾向民不是曾舒仪,他不如曾舒仪狠,在曾庆良两口子轮番劝说下,还是答应去冯木匠那适应一段时间。
等吃过饭后,曾向民特意找过来,“三姐,我就去冯木匠那混几天,等冯木匠烦了我,我就回来跟你做生意。”
“得了吧,爸一开口,你跟老鼠见到猫头鹰一样,就差尿裤子了。好好学你的木工,我没指望你。”曾舒仪洗了把脸,当没看到弟弟可怜兮兮的表情,自己回了房间。
等曾舒仪刚坐下,又有两拨人找曾舒仪买白砂糖,得知白砂糖没了,很后悔来迟了。
曾舒仪知道白砂糖紧俏,没想到那么多人都想要,她的心思转了转,又想到一门生意可以做。
第二天一早,曾舒仪骑着自行车去找白多多,白家会做麦芽糖,她家茯苓膏里的甜味就来自麦芽糖。
“多多!”曾舒仪敲响白家大门,看到来开门的白多多,兴奋地道,“你爸妈在家不,我来和你们商量个事!”
第13章
一大早的,白家人也刚吃饱。
白多多有两个哥哥,三个姐姐,她是家里最小的。也是朱夏薇两口子意外怀上,后来吃药都没打掉,就取名白多多。
白多多带着曾舒仪进门,同时她哥哥们出门去,进屋时,客厅里她姐在收拾饭桌。
她爸白长松准备去上班,曾舒仪得知后,便长话短说。
“我办了个小杂货的个体经营证,发现糖特别好卖。现在供销社买糖要糖票,我听多多说过,你们家会做麦芽糖,就想来问问,可不可以供混给我卖。”曾舒仪道。
白多多下意识说了行,转头再去看她爸,“爸,你说呢?”
白长松皱眉道,“做麦芽糖很简单,我家也会做红糖、蔗糖,是祖上留下来的手艺。难的是粮食问题,现在的粮食都要票,我家那么多人,每个月的定量都不够吃,还得省出来做茯苓膏。”
顿了顿,他道,“如果你能解决粮食问题,你想要多少糖,我都可以给你做。”
说完,白长松急着去上班。
白多多在一旁道,“做麦芽糖要小麦和糯米,我家每次只做一点点,让茯苓膏有个甜味,拿不出多余的粮食来做。而且麦芽糖不难做,你多问几个上了年纪的人,可能都知道,你在家就能做。”
曾舒仪还真不知道麦芽糖还要糯米,听白家人这么说,还真是这么回事。
原来不是大家不做麦芽糖吃,是原材料上的问题。
但白家的茯苓膏也是米做的,白家定量就是那些,白家又从哪里弄那么多米呢?
曾舒仪心思这么一转,大概知道白家的米从哪里来了,她和白多多熟悉,但白家其他人不见得信任她,自然不会涉险告诉她怎么去黑市买米。
离开白家后,曾舒仪骑车去找她弟弟曾向民。
有些事,曾向民比她清楚多了,
曾向民第一天来当学徒,看到他姐,眼睛刷地亮了,“三姐!你来接我走的吗?”
“你觉得呢?”曾舒仪给弟弟使了个眼色,带着弟弟到树荫下,递了个肉包子过去,“怎么样?”
“就那样呗,当学徒的都是被骂,师父骂我们,师兄骂新来的,我是最底层,谁都可以骂我。”
曾向民大口吃肉包子,好吃得快哭了,嘴角吃得油乎乎的,“不过你也不用担心,我也不是哑巴,吃不了亏。真好吃三姐,还是跟你去卖货好,自由自在,还能有个盼头。”
曾舒仪笑了,“三姐和你打听个事呗。”
她附耳小声问,“怎么样,知道吗?”
“知道,这哪里不知道?我就是因为去黑市倒买倒卖被退学,这里头的事可多了。三姐,你要买粮食啊,你带我去呗,我还认识几个兄弟在黑市干活。”曾向民跃跃欲试,想跟着三姐走。
曾舒仪说不行,“我要带你跑了,爸真会打死我。你就自己默默反抗吧,这个是三姐承你一个人情,等三姐挣钱了,给你买……”低头看到弟弟的凉鞋破破烂烂,拍了拍弟弟胳膊,“给你买新鞋!”
“呜呜,我不要新鞋,我想和你做生意。”曾向民一点都不想当学徒,看他三姐走了,哼哼地回厂房。
“你干嘛去了?我告诉你,第一天就偷懒不行啊,你要是不想干,可以和师父说,免费拖累我们!”一个胖胖的师兄,没好气地说曾向民。
曾向民心里本就不爽,愤慨地瞪着对方,“那你去告状,算我求你了,快点去!你要不去,就是王八孙子,八婆一样的男人,难怪二十六岁还娶不到媳妇!”
他巴不得冯木匠赶他走,两年学徒没有工钱,得白白帮冯木匠打工。
主要是,他志不在此。
被曾向民怼的男人当下急了,冲过来要打架,但被其他人给拉住。
曾向民这的事不算什么,曾舒仪骑着自行车去黑市,按照弟弟说的去买粮食,对方听说她是曾向民的姐姐,立马跟着喊了姐。
“向民是我兄弟,他的姐就是我的姐。平常我们卖别人,都要比供销社更贵,但卖给你一样价格。”小伙叫赵福,黑黑胖胖,和曾向民是初中同学。同样被退学后,跟着家里大哥来干卖粮的活。
“那不成,你也要挣钱。”曾舒仪听弟弟说过,赵福他们进货的价格就比粮站更贵,不然农民凭啥冒风险把粮食卖给他们?
“我也是买去挣钱的,以后说不定长时间需要供粮,总不能让你一直亏本。”曾舒仪笑盈盈的,她本就生得好看,这一笑,让赵福黝黑的脸颊有些泛红。
赵福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那行,我不给你那么便宜,但肯定比别人买更低。”一开始,他以为是曾向民家缺粮食吃,想着几斤粮食,给兄弟让两毛钱也可以。
既然曾家是做生意,他可以安安心心挣钱。
供销社的糯米一毛八一斤,赵福卖给曾舒仪两毛一斤,曾舒仪要了十斤糯米,十斤小麦。
回家后,把小麦和大米交给她二姐,听弟弟说到黑市,她才想到二姐回城时,有带麦芽糖回来。
“舒仪,你这是……”曾舒月不解地看着妹妹。
“二姐,你不是会做麦芽糖吗?”曾舒仪道,“我的小杂货里,糖是最好卖的,我今天跑了一早上,才买来这些米。你来做麦芽糖,等我卖了钱,我给你算工钱。”
正好她二姐现在没工作,而且她们是家人,一起做生意合法合规。
曾舒月,“可是你哪里来的粮食?”
“当然是买来的,不然还能是哪里来的?”曾舒仪笑着道,“你放心,规定写了不许雇工,但你和我是姐妹,我给你的是分红,算不上雇工。”
“对了,这个事你不要和大嫂说,等她去上班了再做,可以吧?”
曾舒月说可以是可以,“我帮你做就是,我反正在家没事做,不用给我工钱。”
她尽力了,但就是找不到工作,每天在家心里慌得很,有点事做,反而更安心。
“钱肯定要给的,不能让你白忙活,我得去卖货了。”口袋里的钱花了个七七八八,现在只剩下一块多钱,再不去卖货,曾舒仪连下个月生活费都交不上。
把竹筐放在自行车后座上,曾舒仪骑上自行车,一路叫卖,“卖针线纽扣,鞋底喽!”
她现在还和人换粮食,有粮票、肥皂票都行,拿来就能换相对应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