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明烛的石杵重重砸在药碾上,发出震耳的声响:"陈掌柜的《百花图》,是用砒霜固色的吧?"她踢翻墙角一个小坛子,白粉洒在地上,"碰巧我认得这种矿石。"
人群突然安静下来。二姨母的嘴唇颤抖着,突然转身就走。陈大娘追了几步,又回头恶狠狠地瞪向清鸢:"瘸腿的晦气东西!等着瞧!"
她们的脚步声远去后,清鸢的竹杖突然脱手落地。明烛这才发现她后背的衣衫已经湿透,紧贴在瘦削的脊梁上。
"没事了。"明烛扶她坐下,手指触到她冰凉的手腕。
清鸢却笑起来,拾起地上那缕染成青碧色的发丝:"我们赢了第一局。"她的指尖还带着药香,轻轻拂过明烛沾了茜草汁的袖口,"这颜色...像不像溪边的芦苇?"
明烛想起她们十岁时偷跑去溪边玩水,清鸢用芦苇给她编的手环。那天夕阳西下,芦苇穗子也泛着这样的青金色。
"明天..."明烛突然说,"我们去县衙登记商号吧。"她握住清鸢的手,"就叫...青芦绣坊如何?"
清鸢的银针在阳光下划出一道弧光。她突然倾身,将染色的发丝系在明烛腕上:"系好了。"她的呼吸拂过明烛的手腕,"这次...不会散了。"
晚风拂过院角的忍冬藤,吹落几片花瓣。青碧色的发丝在明烛腕上轻轻摇曳,像道小小的彩虹,又像多年前那个芦苇手环。
县衙前的青石板被晨露浸得发亮。明烛第三次整理清鸢的衣领,指尖不小心碰到她锁骨间的兰花纹身,像被烫着似的缩了回来。
"别紧张。"清鸢的竹杖点在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只是登记商号。"她的珍珠银簪在晨光中泛着柔和的光,簪尾的"兰"字若隐若现。
明烛攥着文书的手心出了汗。那页写着"青芦绣坊"的宣纸边缘已经起了毛边,墨迹也有些晕染。她抬头看了眼县衙高悬的匾额,喉咙发紧:"听说新任县丞是..."
"让让!让让!"粗鲁的吆喝声打断了她。几个衙役推着板车经过,车上堆满绫罗绸缎。最后头跟着个穿湖蓝长衫的年轻男子,腰间玉佩叮当作响。
清鸢的竹杖突然重重敲在地上。明烛顺着她的视线看去——那年轻人正弯腰检查缎子,侧脸在朝阳下棱角分明,眉宇间透着几分熟悉。
"陈大娘的独子。"清鸢的声音像淬了冰,"在州府绣造局当差的那个。"她的右手无意识地摩挲着乌木匣,里头十二根金针随着动作轻轻碰撞。
明烛突然想起什么,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裳。今天特意穿的藕荷色襦裙,此刻沾满了药草汁和染料,袖口还有茜草染的红痕。她慌忙用手去擦,反而蹭得更花。
"好看。"清鸢突然说。她的竹杖尖轻轻碰了碰明烛的鞋尖,"像..."话没说完,县衙的侧门开了。
登记处的老吏眯着眼打量她们:"商号名?"
"青芦绣坊。"明烛递上文书,"经营刺绣、染丝..."
老吏的笔突然停了。他抬头盯着清鸢:"可是顾家..."话到一半又咽回去,低头飞快书写。盖章时突然压低声音:"苏绣行会的周会长昨日到了县里。"
清鸢的竹杖微微一顿。明烛感到她身体绷紧了,像张拉满的弓。正要询问,身后突然传来清朗的男声:"这不是温大夫么?"
穿湖蓝长衫的年轻人不知何时站在了他们身后。他腰间除了玉佩,还挂着枚鎏金针囊,在阳光下刺目地闪耀。明烛闻到他身上浓重的沉水香,混着几分陌生的锐气。
第 36 章
"陈公子。"明烛后退半步,不着痕迹地挡在清鸢前面,"令堂身体可好?"
年轻人却绕过她,直直看向清鸢:"这位就是宋...哦不,现在该叫顾小姐了?"他的目光扫过清鸢的右腿,嘴角勾起微妙的角度,"家母常说顾小姐的绣品..."
"登记好了。"老吏突然插话,将盖了红印的文书递过来,"每月初五缴税。"
明烛接过文书时,发现底下还压着张对折的纸条。她刚要打开,陈公子却伸手去接:"正好陈某要去绣造局报备,不如..."
"不劳烦。"清鸢的竹杖横在两人之间,杖头缠着的青碧色丝带拂过对方手腕,"青芦绣坊自有门路。"
走出县衙时,明烛才发现自己后背已经湿透。她展开那张纸条——上面潦草地写着"周会长住东来客栈"八个字。
"奇怪。"明烛将纸条递给清鸢,"这老吏..."
清鸢却望着远处出神。陈公子正指挥衙役搬运绸缎,阳光照在他腰间针囊上,反射的光斑恰好落在清鸢的珍珠银簪上,两处光芒相互呼应。
"那是顾家的针囊。"清鸢的声音很轻,"我娘嫁妆里的。"她的竹杖突然重重敲在地上,"回绣坊,现在。"
东厢房已经改成了简易的铺面。明烛刚挂上"青芦绣坊"的木牌,清鸢就拉下了所有窗板。阳光从缝隙中漏进来,在她脸上投下细长的光痕。
"怎么了?"明烛终于忍不住问。
清鸢从乌木匣中取出十二根金针,依次排在绣绷上:"陈家的绣造局专供宫中。"她的指尖抚过最细的那根针,"若他们得了药染丝的方子..."
明烛突然明白过来。她快步走向药柜,取出《本草图谱》。书页翻动间,夹层的素绢飘落——上面是清鸢绣的忍冬纹样,藤蔓间藏着"青芦"二字。
"我们..."明烛的声音有些发颤,"要不要先找周会长?"
清鸢的针尖在阳光下划出一道金线。她突然抬头,眼中闪烁着明烛从未见过的锋芒:"不,等他们来。"右手轻轻按在右腿伤处,"这次我要堂堂正正赢。"
正午的阳光灼热起来。明烛在院子里晾晒新染的丝线,青碧色的丝缕在风中摇曳,像片小小的芦苇荡。她回头看向窗缝中的清鸢——她正对着阳光检查金针,侧脸线条坚毅而清晰,与七年前那个翻墙给她送点心的少女重叠又分离。
"明烛。"清鸢突然唤她,"来看这个。"
绣绷上摊着块素绢,清鸢用金线绣了株兰草,叶脉间藏着极小的穴位图。明烛凑近看时,清鸢的发丝拂过她脸颊,带着药染丝特有的苦香。
"《百草纹》里的。"清鸢的指尖点在某个穴位上,"这里...和我的腿伤有关联。"
明烛的心跳突然加快。她抓住清鸢的手腕:"你确定?这是足三里穴,若配合..."
话没说完,前门突然被拍响。一个陌生的女声传来:"苏绣行会周慕兰,求见顾家传人。"
清鸢的竹杖猛地敲在地上。明烛去开门时,发现自己的手在抖。门外站着个四十出头的妇人,素色衣裙,发间只簪了根木钗,眼神却锐利如针。
"药染丝在哪?"妇人开门见山,"老身要亲眼看看。"
清鸢已经撑着竹杖来到廊下。阳光照在她半边身子上,珍珠银簪与金针同时闪光。她没说话,只是举起刚绣好的兰草——叶片在阳光下由青转蓝,又渐渐泛出紫晕。
周会长的瞳孔骤然收缩。她快步上前,枯瘦的手指抚过绣面:"流光绣...真是流光绣..."突然抓住清鸢的手腕,"你母亲是顾兰舟?"
清鸢点头,锁骨间的兰花纹身随着呼吸微微起伏。周会长突然红了眼眶,从怀中取出块褪色的绣帕:"认识这个吗?"
帕上绣着两株兰草,与老夫人病榻前的屏风如出一辙。清鸢的竹杖当啷落地。明烛弯腰去捡,听见周会长颤抖的声音:"三十年前...我与兰舟、兰茵并称'姑苏三兰'..."
明烛的手突然僵住。《本草图谱》扉页的"兰舟",夹层素绢的"兰茵",还有眼前这位...
"您就是周兰..."她脱口而出。
周会长猛地抬头:"你娘是温茵?"她一把抓住明烛的手,"她留下的药染方子..."
院墙外突然传来嘈杂声。陈公子带着几个衙役闯进来,腰间针囊叮当作响:"周会长!州府急件!"
周会长却纹丝不动。她将绣帕塞进清鸢手中,转身面对陈公子时,声音陡然冷厉:"陈世侄,这鎏金针囊从何得来?"
陈公子的笑容僵在脸上。周会长上前一步,枯瘦的手指捏住针囊一角:"顾家祖传之物,怎会在你身上?"
阳光突然变得刺眼。明烛看见清鸢撑着竹杖一步步走向陈公子,右腿虽然不便,步伐却异常坚定。她的银针在指间翻转,针鼻上的红线像滴凝固的血。
"陈公子。"清鸢的声音很轻,"可敢与我比一场?"她指向院中新染的青碧色丝线,"就比...谁能用这些丝线绣出最好的《百草图》。"
陈公子的目光扫过她的右腿,嘴角勾起:"顾小姐说笑了,绣造局从不与私人..."
"老身做评判。"周会长突然开口,"三日后,就在这院子里。"她枯瘦的手指划过陈公子的针囊,"赌注嘛...就这个如何?"
明烛的心跳如鼓。她看见清鸢的竹杖在地上划了道弧线,像把出鞘的剑。青碧色的丝带在杖头飘扬,与晾晒的丝线一起,在风中舞成一片芦苇荡。
人群突然安静下来。二姨母的嘴唇颤抖着,突然转身就走。陈大娘追了几步,又回头恶狠狠地瞪向清鸢:"瘸腿的晦气东西!等着瞧!"
她们的脚步声远去后,清鸢的竹杖突然脱手落地。明烛这才发现她后背的衣衫已经湿透,紧贴在瘦削的脊梁上。
"没事了。"明烛扶她坐下,手指触到她冰凉的手腕。
清鸢却笑起来,拾起地上那缕染成青碧色的发丝:"我们赢了第一局。"她的指尖还带着药香,轻轻拂过明烛沾了茜草汁的袖口,"这颜色...像不像溪边的芦苇?"
明烛想起她们十岁时偷跑去溪边玩水,清鸢用芦苇给她编的手环。那天夕阳西下,芦苇穗子也泛着这样的青金色。
"明天..."明烛突然说,"我们去县衙登记商号吧。"她握住清鸢的手,"就叫...青芦绣坊如何?"
清鸢的银针在阳光下划出一道弧光。她突然倾身,将染色的发丝系在明烛腕上:"系好了。"她的呼吸拂过明烛的手腕,"这次...不会散了。"
晚风拂过院角的忍冬藤,吹落几片花瓣。青碧色的发丝在明烛腕上轻轻摇曳,像道小小的彩虹,又像多年前那个芦苇手环。
县衙前的青石板被晨露浸得发亮。明烛第三次整理清鸢的衣领,指尖不小心碰到她锁骨间的兰花纹身,像被烫着似的缩了回来。
"别紧张。"清鸢的竹杖点在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只是登记商号。"她的珍珠银簪在晨光中泛着柔和的光,簪尾的"兰"字若隐若现。
明烛攥着文书的手心出了汗。那页写着"青芦绣坊"的宣纸边缘已经起了毛边,墨迹也有些晕染。她抬头看了眼县衙高悬的匾额,喉咙发紧:"听说新任县丞是..."
"让让!让让!"粗鲁的吆喝声打断了她。几个衙役推着板车经过,车上堆满绫罗绸缎。最后头跟着个穿湖蓝长衫的年轻男子,腰间玉佩叮当作响。
清鸢的竹杖突然重重敲在地上。明烛顺着她的视线看去——那年轻人正弯腰检查缎子,侧脸在朝阳下棱角分明,眉宇间透着几分熟悉。
"陈大娘的独子。"清鸢的声音像淬了冰,"在州府绣造局当差的那个。"她的右手无意识地摩挲着乌木匣,里头十二根金针随着动作轻轻碰撞。
明烛突然想起什么,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裳。今天特意穿的藕荷色襦裙,此刻沾满了药草汁和染料,袖口还有茜草染的红痕。她慌忙用手去擦,反而蹭得更花。
"好看。"清鸢突然说。她的竹杖尖轻轻碰了碰明烛的鞋尖,"像..."话没说完,县衙的侧门开了。
登记处的老吏眯着眼打量她们:"商号名?"
"青芦绣坊。"明烛递上文书,"经营刺绣、染丝..."
老吏的笔突然停了。他抬头盯着清鸢:"可是顾家..."话到一半又咽回去,低头飞快书写。盖章时突然压低声音:"苏绣行会的周会长昨日到了县里。"
清鸢的竹杖微微一顿。明烛感到她身体绷紧了,像张拉满的弓。正要询问,身后突然传来清朗的男声:"这不是温大夫么?"
穿湖蓝长衫的年轻人不知何时站在了他们身后。他腰间除了玉佩,还挂着枚鎏金针囊,在阳光下刺目地闪耀。明烛闻到他身上浓重的沉水香,混着几分陌生的锐气。
第 36 章
"陈公子。"明烛后退半步,不着痕迹地挡在清鸢前面,"令堂身体可好?"
年轻人却绕过她,直直看向清鸢:"这位就是宋...哦不,现在该叫顾小姐了?"他的目光扫过清鸢的右腿,嘴角勾起微妙的角度,"家母常说顾小姐的绣品..."
"登记好了。"老吏突然插话,将盖了红印的文书递过来,"每月初五缴税。"
明烛接过文书时,发现底下还压着张对折的纸条。她刚要打开,陈公子却伸手去接:"正好陈某要去绣造局报备,不如..."
"不劳烦。"清鸢的竹杖横在两人之间,杖头缠着的青碧色丝带拂过对方手腕,"青芦绣坊自有门路。"
走出县衙时,明烛才发现自己后背已经湿透。她展开那张纸条——上面潦草地写着"周会长住东来客栈"八个字。
"奇怪。"明烛将纸条递给清鸢,"这老吏..."
清鸢却望着远处出神。陈公子正指挥衙役搬运绸缎,阳光照在他腰间针囊上,反射的光斑恰好落在清鸢的珍珠银簪上,两处光芒相互呼应。
"那是顾家的针囊。"清鸢的声音很轻,"我娘嫁妆里的。"她的竹杖突然重重敲在地上,"回绣坊,现在。"
东厢房已经改成了简易的铺面。明烛刚挂上"青芦绣坊"的木牌,清鸢就拉下了所有窗板。阳光从缝隙中漏进来,在她脸上投下细长的光痕。
"怎么了?"明烛终于忍不住问。
清鸢从乌木匣中取出十二根金针,依次排在绣绷上:"陈家的绣造局专供宫中。"她的指尖抚过最细的那根针,"若他们得了药染丝的方子..."
明烛突然明白过来。她快步走向药柜,取出《本草图谱》。书页翻动间,夹层的素绢飘落——上面是清鸢绣的忍冬纹样,藤蔓间藏着"青芦"二字。
"我们..."明烛的声音有些发颤,"要不要先找周会长?"
清鸢的针尖在阳光下划出一道金线。她突然抬头,眼中闪烁着明烛从未见过的锋芒:"不,等他们来。"右手轻轻按在右腿伤处,"这次我要堂堂正正赢。"
正午的阳光灼热起来。明烛在院子里晾晒新染的丝线,青碧色的丝缕在风中摇曳,像片小小的芦苇荡。她回头看向窗缝中的清鸢——她正对着阳光检查金针,侧脸线条坚毅而清晰,与七年前那个翻墙给她送点心的少女重叠又分离。
"明烛。"清鸢突然唤她,"来看这个。"
绣绷上摊着块素绢,清鸢用金线绣了株兰草,叶脉间藏着极小的穴位图。明烛凑近看时,清鸢的发丝拂过她脸颊,带着药染丝特有的苦香。
"《百草纹》里的。"清鸢的指尖点在某个穴位上,"这里...和我的腿伤有关联。"
明烛的心跳突然加快。她抓住清鸢的手腕:"你确定?这是足三里穴,若配合..."
话没说完,前门突然被拍响。一个陌生的女声传来:"苏绣行会周慕兰,求见顾家传人。"
清鸢的竹杖猛地敲在地上。明烛去开门时,发现自己的手在抖。门外站着个四十出头的妇人,素色衣裙,发间只簪了根木钗,眼神却锐利如针。
"药染丝在哪?"妇人开门见山,"老身要亲眼看看。"
清鸢已经撑着竹杖来到廊下。阳光照在她半边身子上,珍珠银簪与金针同时闪光。她没说话,只是举起刚绣好的兰草——叶片在阳光下由青转蓝,又渐渐泛出紫晕。
周会长的瞳孔骤然收缩。她快步上前,枯瘦的手指抚过绣面:"流光绣...真是流光绣..."突然抓住清鸢的手腕,"你母亲是顾兰舟?"
清鸢点头,锁骨间的兰花纹身随着呼吸微微起伏。周会长突然红了眼眶,从怀中取出块褪色的绣帕:"认识这个吗?"
帕上绣着两株兰草,与老夫人病榻前的屏风如出一辙。清鸢的竹杖当啷落地。明烛弯腰去捡,听见周会长颤抖的声音:"三十年前...我与兰舟、兰茵并称'姑苏三兰'..."
明烛的手突然僵住。《本草图谱》扉页的"兰舟",夹层素绢的"兰茵",还有眼前这位...
"您就是周兰..."她脱口而出。
周会长猛地抬头:"你娘是温茵?"她一把抓住明烛的手,"她留下的药染方子..."
院墙外突然传来嘈杂声。陈公子带着几个衙役闯进来,腰间针囊叮当作响:"周会长!州府急件!"
周会长却纹丝不动。她将绣帕塞进清鸢手中,转身面对陈公子时,声音陡然冷厉:"陈世侄,这鎏金针囊从何得来?"
陈公子的笑容僵在脸上。周会长上前一步,枯瘦的手指捏住针囊一角:"顾家祖传之物,怎会在你身上?"
阳光突然变得刺眼。明烛看见清鸢撑着竹杖一步步走向陈公子,右腿虽然不便,步伐却异常坚定。她的银针在指间翻转,针鼻上的红线像滴凝固的血。
"陈公子。"清鸢的声音很轻,"可敢与我比一场?"她指向院中新染的青碧色丝线,"就比...谁能用这些丝线绣出最好的《百草图》。"
陈公子的目光扫过她的右腿,嘴角勾起:"顾小姐说笑了,绣造局从不与私人..."
"老身做评判。"周会长突然开口,"三日后,就在这院子里。"她枯瘦的手指划过陈公子的针囊,"赌注嘛...就这个如何?"
明烛的心跳如鼓。她看见清鸢的竹杖在地上划了道弧线,像把出鞘的剑。青碧色的丝带在杖头飘扬,与晾晒的丝线一起,在风中舞成一片芦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