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只是敢把大事交给年轻的钟琮,他这胆量和信心,实在也超过了自己的想象。
【实际上,钟琮在接到命令之前,已经开始干这事。她一边拉拢西可汗手底下的大将,一边给西可汗上眼药,西可汗做梦都是东可汗,恨得咬牙切齿——你别说,这操作和五皇子还挺像。
一开始左右随从还让她不要轻举妄动,如果被有心之人告状,到时候说她通敌,那就倒大霉了。毕竟所有人都从中宗的态度里看出,这位公主殿下是真有可能继承大统。
钟琮先肯定了这位随从,然后才信心满满地回答:我知父皇,父皇亦最知我。果然隔了没多久,圣旨送到,钟琮立刻加大马力,奉旨拉拢敌军。】
文武百官移步月台之上,好似一群仰望星空鱼,睁着眼睛看天幕,虽然一言不发,脑海中却精彩纷呈。
任恒脑海中唯一的念头是:这父女俩,不愧是亲生的。
这行事作风,简直如出一辙啊!
不过虽然想法是好的,难道他们就不怕北狄出尔反尔?拿了东西回过头来打自己,完全有可能。
萧宜春心神恍惚,还在想漠北该如何安置,北狄臣属又该如何处置?
户部尚书则开始在心里疯狂计算,以当前国库之力,北伐需要多少钱粮,够十万大军吃多久?
【西可汗一开始矢志不渝,觉得我好歹是北狄人,怎么可能背叛呢?真是太小瞧我了!】
听天幕够久的人,现在已经开始笑。
他们一边笑,一边指指点点:“北狄从来见利忘义,什么矢志不渝,天幕也太抬举他们了吧!”
这话一听就是嘲讽的先兆。
果然天幕道:
【这年冬天,是一场难得的寒冬,大雪数月不止,人畜死伤无数。西可汗试图从定远关南下,但是钟琮带着数万兵马,把定远关守得牢不可破。
抢不到钱,底下人就不干了。大家都是出门玩命赚钱的,没钱谁跟你混啊?!啥也别说了,我要跳槽!
西可汗眼看从定远关这里赚不到钱,隔天钟琮又阴阳怪气地给他送了封信来,贴心地提醒他:虽然本人天降奇才,你打不赢我是正常的。但是很显然你们内部大有废柴,昨天带兵的那个将领就不太行。同志还需继续努力,我看好你们哦。】
弘安帝:“……?”
他有些疑惑,周涉的女儿怎么是这么个画风?
然后他想起周涉做的那些事情,又觉得,似乎这个当爹的也没个正形。
顾寻辉那个当娘的,看着老实本分,实际上也不安分。教出来女儿如此跳脱欠揍,想想也挺合理。
周涉不在,众人纷纷侧目顾景山与周叙言二人,一切尽在不言中:你们的孙女/外孙女这个风格,显然和你们二人脱不开干系。
周叙言&顾景山:“……”
谁也不记得他们死得早。
【传说中,西可汗看完这封密信,嗷一声就气晕过去。
这里必须重点提示一下,之前和钟琮作战的将领是他儿子,杀人诛心,西可汗一想起儿子这两字就糟心。
毕竟东可汗就是可汗的儿子。东可汗虽然是个粗鲁愚蠢的莽汉,仗着有个可汗爹,就能继承可汗之位。
西可汗思来想去,又听说东可汗那边打的明远关由钟璜镇守,险些又气死了——怎么听都觉得对面啃的是一块大肥肉啊!】
沈明哲总觉得这句话不太对味。
什么叫二皇子镇守的明远关就是大肥肉呢?
他很想发表意见,但看看左右几位同级官员,此时都闭嘴沉默,只好在心里骂了一句:天幕当真满口胡言乱语!
【虽然大肥肉并不是大肥肉,中宗还没有疯到让十三岁的儿子守关,真正的守将是他的爱将邵君正。
但西可汗疑心和嫉妒的种子已经种下,钟琮见势正好,又轻轻一推:她传信邵君正,请他派人暗杀东可汗,成不成功无所谓,只要让他怀疑西可汗就行。】
众大臣纷纷:“干得好!”
如果成功,继任者死去,北狄一定闹得更凶。如果失败,东可汗父子猜忌西可汗,这事也不能善了。
总之进可攻退可守,想一想都心情愉悦。
【东可汗果然被惹怒。他甚至没有多想,就派兵冲向西可汗的府邸,双方大打出手,彻底翻脸。
西可汗第二天收兵回营。原本围攻定远关的士卒退去,他不干了!他现在要回家自相残杀了!】
庄子谦蠢蠢欲动:“既然如此,这一招是不是咱们也能用用?”
他也不怕暴露。一个月前他们抓了几名北狄俘虏,却发现北狄人根本看不见天幕。
那北狄人看他们的眼神,好像在看一群疯子。
程卓然和善地提醒他:“前提是你能出去。”
周涉也提醒他:“现在北狄的冲突还没有那么强。”
天幕说的很清楚了,未来的北狄就像个沉默的炮仗,虽然表面平静,实际上暗流涌动。
钟琮做的一切,实际上只是悄悄地投下一点火星。
在正确的时间做这件事,会事半功倍。至于现在,恐怕并不是合适的时机。
【北狄阵营逐渐明确起来,从隐隐的动乱变成火并。他们打架是打出真火,东可汗麾下一名将领被暗杀,虽然大家都知道是谁干的,但是都心照不宣。
——心照不宣个鬼啊。罪魁祸首是远在甘州的钟琮,西可汗迎面一个惊天大黑锅,但是大家都不说,他干脆也不解释:就是我干的咋滴?有本事来干我啊!】
众人都被天幕这一句惊得闪了腰,不由得想:这西可汗还真是个锯嘴葫芦?
不过再一想,解释有什么用?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早晚的事情而已。
文官们终于憋不住了,互相交头接耳,只将周顾二人排除在外:你们这一家子的事情,我们懒得和你讲。
礼部尚书率先道:“此举诡诈,失之刚正。”
话音刚落,所有人都用看含蓄的看傻子的眼神看着他。
沈明哲最擅骂人,率先开炮:“圣贤之书,只教你食古不化?”
萧宜春略微含蓄,斯文道:“此言失之公正。既是为了消耗北狄实力,阴谋阳谋,皆可用之。”
礼部尚书无言以对。
【景化三年初春,已经被收纳入北狄的部落室韦叛逃,潜入宁朝境内,临走前反手插了北狄一刀,夺下临近定远关的雪岗作为礼物,率众向中宗称臣。
中宗得知此事,同意接纳室韦。同时他广为宣扬,几乎是贴着北狄的脸嘲讽他们。】
“嘭——”
一个茶杯砸在地上,摔得粉碎。
几名内侍不敢迟疑,连忙跪倒在地,眼观鼻鼻观心。三皇子长发披散,脸色铁青,盯着天幕发出一声冷笑。
天幕上的钟琮接纳北狄叛臣,天幕下的谢朝显何尝不是背叛了他?!
上次父皇将他传唤入宫,虽然只下了一盘棋,最后却叫赵文亲自来他府上,送来一卷《论语》。
中间夹着一张纸条,他翻开认真看,那一页书上写的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再看纸条,皇帝亲笔所写,却是更严厉的一句话:“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三皇子霎时冷汗浸湿背心。他太知道父皇意有所指,说的究竟是哪件事。
此事唯有他与谢朝显知道,谢朝显……谢朝显!
赵文等他读完,假装没有看见他颤抖的手,毕恭毕敬地说:“陛下有令,三殿下请将此书抄读十遍,未抄完不得出府。”
竟然将他软禁了。
三皇子盯着天幕,一腔怒火无处发泄。然而那天幕很不遂他的愿,屏幕上划过周涉的脸,虽然一闪而逝,已经够叫他怒不可遏。
【室韦连夜南下入京。中宗接见室韦首领拉齐,两人见面喜气洋洋,室韦的心情实在太愉快了:漠北草原的习俗是弱肉强食。既然都是臣服,咱们为什么不找一个礼貌点的老大呢?对大家都好。】
第63章 正式讨伐北狄
太和殿内,拉齐双手奉上降表。
他不敢抬头看这位天子的真容。
入宫觐见前,由一名鸿胪寺官员教习他宫中礼仪,此人曾不无骄傲地说:“陛下威仪百年最盛,无人敢直视。”
拉齐略有些紧张。
他还听见那官员身边,另一个趾高气昂的男人发出冷笑,口吻似乎有些古怪地回应:“陛下不止威仪最盛。那不听话的士族都被一夜灭门,何况你们这些部落?”
于是拉齐在心中,将这位上国天子的形象修改为青面獠牙的凶兽。
因为这个小插曲,拉齐低着头,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咚咚作响。
不多时,他面前出现了一双明黄的靴子。
层层衣摆垂落在他眼前,宁朝皇帝在他面前停步,拉齐手中一轻,竟是皇帝亲自抬手取过降表。
拉齐有些愕然,这与他接受的礼仪训练不太相符。
【实际上,钟琮在接到命令之前,已经开始干这事。她一边拉拢西可汗手底下的大将,一边给西可汗上眼药,西可汗做梦都是东可汗,恨得咬牙切齿——你别说,这操作和五皇子还挺像。
一开始左右随从还让她不要轻举妄动,如果被有心之人告状,到时候说她通敌,那就倒大霉了。毕竟所有人都从中宗的态度里看出,这位公主殿下是真有可能继承大统。
钟琮先肯定了这位随从,然后才信心满满地回答:我知父皇,父皇亦最知我。果然隔了没多久,圣旨送到,钟琮立刻加大马力,奉旨拉拢敌军。】
文武百官移步月台之上,好似一群仰望星空鱼,睁着眼睛看天幕,虽然一言不发,脑海中却精彩纷呈。
任恒脑海中唯一的念头是:这父女俩,不愧是亲生的。
这行事作风,简直如出一辙啊!
不过虽然想法是好的,难道他们就不怕北狄出尔反尔?拿了东西回过头来打自己,完全有可能。
萧宜春心神恍惚,还在想漠北该如何安置,北狄臣属又该如何处置?
户部尚书则开始在心里疯狂计算,以当前国库之力,北伐需要多少钱粮,够十万大军吃多久?
【西可汗一开始矢志不渝,觉得我好歹是北狄人,怎么可能背叛呢?真是太小瞧我了!】
听天幕够久的人,现在已经开始笑。
他们一边笑,一边指指点点:“北狄从来见利忘义,什么矢志不渝,天幕也太抬举他们了吧!”
这话一听就是嘲讽的先兆。
果然天幕道:
【这年冬天,是一场难得的寒冬,大雪数月不止,人畜死伤无数。西可汗试图从定远关南下,但是钟琮带着数万兵马,把定远关守得牢不可破。
抢不到钱,底下人就不干了。大家都是出门玩命赚钱的,没钱谁跟你混啊?!啥也别说了,我要跳槽!
西可汗眼看从定远关这里赚不到钱,隔天钟琮又阴阳怪气地给他送了封信来,贴心地提醒他:虽然本人天降奇才,你打不赢我是正常的。但是很显然你们内部大有废柴,昨天带兵的那个将领就不太行。同志还需继续努力,我看好你们哦。】
弘安帝:“……?”
他有些疑惑,周涉的女儿怎么是这么个画风?
然后他想起周涉做的那些事情,又觉得,似乎这个当爹的也没个正形。
顾寻辉那个当娘的,看着老实本分,实际上也不安分。教出来女儿如此跳脱欠揍,想想也挺合理。
周涉不在,众人纷纷侧目顾景山与周叙言二人,一切尽在不言中:你们的孙女/外孙女这个风格,显然和你们二人脱不开干系。
周叙言&顾景山:“……”
谁也不记得他们死得早。
【传说中,西可汗看完这封密信,嗷一声就气晕过去。
这里必须重点提示一下,之前和钟琮作战的将领是他儿子,杀人诛心,西可汗一想起儿子这两字就糟心。
毕竟东可汗就是可汗的儿子。东可汗虽然是个粗鲁愚蠢的莽汉,仗着有个可汗爹,就能继承可汗之位。
西可汗思来想去,又听说东可汗那边打的明远关由钟璜镇守,险些又气死了——怎么听都觉得对面啃的是一块大肥肉啊!】
沈明哲总觉得这句话不太对味。
什么叫二皇子镇守的明远关就是大肥肉呢?
他很想发表意见,但看看左右几位同级官员,此时都闭嘴沉默,只好在心里骂了一句:天幕当真满口胡言乱语!
【虽然大肥肉并不是大肥肉,中宗还没有疯到让十三岁的儿子守关,真正的守将是他的爱将邵君正。
但西可汗疑心和嫉妒的种子已经种下,钟琮见势正好,又轻轻一推:她传信邵君正,请他派人暗杀东可汗,成不成功无所谓,只要让他怀疑西可汗就行。】
众大臣纷纷:“干得好!”
如果成功,继任者死去,北狄一定闹得更凶。如果失败,东可汗父子猜忌西可汗,这事也不能善了。
总之进可攻退可守,想一想都心情愉悦。
【东可汗果然被惹怒。他甚至没有多想,就派兵冲向西可汗的府邸,双方大打出手,彻底翻脸。
西可汗第二天收兵回营。原本围攻定远关的士卒退去,他不干了!他现在要回家自相残杀了!】
庄子谦蠢蠢欲动:“既然如此,这一招是不是咱们也能用用?”
他也不怕暴露。一个月前他们抓了几名北狄俘虏,却发现北狄人根本看不见天幕。
那北狄人看他们的眼神,好像在看一群疯子。
程卓然和善地提醒他:“前提是你能出去。”
周涉也提醒他:“现在北狄的冲突还没有那么强。”
天幕说的很清楚了,未来的北狄就像个沉默的炮仗,虽然表面平静,实际上暗流涌动。
钟琮做的一切,实际上只是悄悄地投下一点火星。
在正确的时间做这件事,会事半功倍。至于现在,恐怕并不是合适的时机。
【北狄阵营逐渐明确起来,从隐隐的动乱变成火并。他们打架是打出真火,东可汗麾下一名将领被暗杀,虽然大家都知道是谁干的,但是都心照不宣。
——心照不宣个鬼啊。罪魁祸首是远在甘州的钟琮,西可汗迎面一个惊天大黑锅,但是大家都不说,他干脆也不解释:就是我干的咋滴?有本事来干我啊!】
众人都被天幕这一句惊得闪了腰,不由得想:这西可汗还真是个锯嘴葫芦?
不过再一想,解释有什么用?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早晚的事情而已。
文官们终于憋不住了,互相交头接耳,只将周顾二人排除在外:你们这一家子的事情,我们懒得和你讲。
礼部尚书率先道:“此举诡诈,失之刚正。”
话音刚落,所有人都用看含蓄的看傻子的眼神看着他。
沈明哲最擅骂人,率先开炮:“圣贤之书,只教你食古不化?”
萧宜春略微含蓄,斯文道:“此言失之公正。既是为了消耗北狄实力,阴谋阳谋,皆可用之。”
礼部尚书无言以对。
【景化三年初春,已经被收纳入北狄的部落室韦叛逃,潜入宁朝境内,临走前反手插了北狄一刀,夺下临近定远关的雪岗作为礼物,率众向中宗称臣。
中宗得知此事,同意接纳室韦。同时他广为宣扬,几乎是贴着北狄的脸嘲讽他们。】
“嘭——”
一个茶杯砸在地上,摔得粉碎。
几名内侍不敢迟疑,连忙跪倒在地,眼观鼻鼻观心。三皇子长发披散,脸色铁青,盯着天幕发出一声冷笑。
天幕上的钟琮接纳北狄叛臣,天幕下的谢朝显何尝不是背叛了他?!
上次父皇将他传唤入宫,虽然只下了一盘棋,最后却叫赵文亲自来他府上,送来一卷《论语》。
中间夹着一张纸条,他翻开认真看,那一页书上写的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再看纸条,皇帝亲笔所写,却是更严厉的一句话:“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三皇子霎时冷汗浸湿背心。他太知道父皇意有所指,说的究竟是哪件事。
此事唯有他与谢朝显知道,谢朝显……谢朝显!
赵文等他读完,假装没有看见他颤抖的手,毕恭毕敬地说:“陛下有令,三殿下请将此书抄读十遍,未抄完不得出府。”
竟然将他软禁了。
三皇子盯着天幕,一腔怒火无处发泄。然而那天幕很不遂他的愿,屏幕上划过周涉的脸,虽然一闪而逝,已经够叫他怒不可遏。
【室韦连夜南下入京。中宗接见室韦首领拉齐,两人见面喜气洋洋,室韦的心情实在太愉快了:漠北草原的习俗是弱肉强食。既然都是臣服,咱们为什么不找一个礼貌点的老大呢?对大家都好。】
第63章 正式讨伐北狄
太和殿内,拉齐双手奉上降表。
他不敢抬头看这位天子的真容。
入宫觐见前,由一名鸿胪寺官员教习他宫中礼仪,此人曾不无骄傲地说:“陛下威仪百年最盛,无人敢直视。”
拉齐略有些紧张。
他还听见那官员身边,另一个趾高气昂的男人发出冷笑,口吻似乎有些古怪地回应:“陛下不止威仪最盛。那不听话的士族都被一夜灭门,何况你们这些部落?”
于是拉齐在心中,将这位上国天子的形象修改为青面獠牙的凶兽。
因为这个小插曲,拉齐低着头,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咚咚作响。
不多时,他面前出现了一双明黄的靴子。
层层衣摆垂落在他眼前,宁朝皇帝在他面前停步,拉齐手中一轻,竟是皇帝亲自抬手取过降表。
拉齐有些愕然,这与他接受的礼仪训练不太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