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城外大多是连绵起伏的山,漫着层层叠叠的苍树,打眼一瞧,只能从沟壑中辨出几条羊肠小路,官道走不了,只能另辟蹊径,走更陡峭些的,更鲜为人知的地方。
天色渐黑,两人只得就地过夜,可没走一会,遥遥地竟看出有处灯火。
走近后,南枝的目光停在这两盏灯火照得微黄的地方,脊背却是一凉,只觉周身冒出一阵阴寒气,咬牙道:“叫你别过来,非要过来!”
一步之外,正是连堆的墓地,如土包般三三两两聚在一块,随意插了木碑,道是谁家父母,谁家祖辈,谁家儿女。
颜明砚额间冒出了点冷汗,却嘴硬道:“这有什么的,都、都是死人,难不成你还相信这世上有鬼吗?”说着,大摇大摆走了进去:“那里有两盏灯笼,正好方便生火了。”
南枝抱着自己,僵硬地试探了一步,半妥协道:“你把灯笼拿出来,拿到别的地方生完火再说。”
正说着,隐隐传来脚步窸窣声。
颜明砚会点身手,自是更敏锐些,眸光往那处一抬,拽过南枝就躲到了暗处,低声道:“有人来了。”
南枝忙捂住嘴巴。
脚步声愈发近,从树影中走出两道人影,费力拖拽着一具用布裹起来的尸首。
其中一人累得气喘吁吁,埋怨道:“什么脏活累活都派给我们,这大半夜的,被赶出来埋尸,真晦气。”
另一人看他道:“这老汉死得蹊跷,也不知得了什么怪病,村里不想声张,只能半夜过来,快点吧,这里怪瘆人的。”
两人便取下那灯笼,拿出掩在草里的铁锹快速挖着土。
南枝这才反应过来,灯笼是他们两人的。
她站得脚酸,悄声探眸望了一眼,谁料其中一人在躲懒,打着哈欠四下打量着,正好和那暗处澄亮的一只眼对视上。
一片寂静中。
那人后退一步,颤着手拍拍身旁人:“有、有鬼……”
“浑说什么呢?”另一人埋头苦干。
那人见状,直接用手掰起了他的脑袋,哆嗦道:“那是鬼,还是山里的野兽啊。”
南枝眨了眨眼,上前一步,想开口说话。
两人都吓得呆住,当即把铁锹一丢,大喊道:“有鬼有鬼!”
喊声凄厉,惊起满林雀鸟,风声掺着阵阵鸣叫,反倒显得愈发阴森。两人连灯笼都忘拾了,撒腿就逃离了这地。
南枝转眸看向颜明砚,恳切道:“我发誓,我只是想告诉他们,我不是鬼。”
颜明砚无言片刻,便起身走到那处,拿起一盏灯笼,借着光扫向尸首,却见被布虚掩着的老汉脸上生出了点点红疹,鼓胀成脓,手脚浮肿,难辨原貌。
他心里一沉,拿起那铁锹,简单掩埋了下。
做完这一切后,两人拎了盏灯笼,一道离开了这地。
*
因着京中生乱,各地方官员中好些站错队的被一刀切,新调来的经不住事,又为给京中筹钱,施下种种税款,搅得地方苦不堪言,一时四处动荡,人人自危,刚刚开春,百姓尚且饿得食不果腹,更拿不出余粮,为避难为活命,只得逃至旁地,可处处都乱,尤其是一些匪患聚集的山头,隐有重新作乱的趋势。
两人没了马,单用两条腿走路后,反倒发觉路上同行的多了。
爆发疫病的消息是他们三日后得知的。
片片树荫下,一群躲灾的人谈起此事,起先不过是几人生出了红疹,高烧不起,很快就传至周遭郡县,染了半数人。饶是往年有疫病的经验,也难以在短短几日处理这么多人。
南枝和颜明砚靠在树下,两张脸全都被泥灰染得看不出原貌,闻言对视一眼,缄默不言。
乱世多灾多难,京中不平,各地官府也难有余力应对这些。
直到他们谈起了京中事。
“听说京城里头柔容公主和驸马还没下葬,这都过了多久了?半个月了吧。”
“差不多。要说他们也是活该,身为驸马,住的是皇宫,吃的是官家粮,居然敢偷偷和匈奴传信,若不是他,我们何至于沦落到这种地步?”说话的是个书生,谈吐间有些学识,这段时日道听途说了好些事,此刻愤愤道:“听闻那驸马祖辈上就跟匈奴有点牵扯,心里早就对宫里不满,这才敢哄骗公主,暗中行这等叛国之事。”
颜明砚腾地站起了身,冷冷看他道:“你说什么?”他身形高挑,就算五官用了泥灰染黑,突兀站在人群中,仍是极有威慑力。
场面一时静住,所有人的目光一道落在他身上。
那书生只当他是好奇,道:“这事大街小巷都传遍了,你居然还不知道。”
颜明砚抿着唇,抬脚就要往那处走,袖口忽地被拉住,目光顺着那只手落到南枝的脸上,她朝他摇头:“别冲动。”
他垂下眼睫,腕上青筋蔓延,默然坐了回去。
书生只觉莫名其妙,侧过头又与身旁人说起话。
南枝悄声看了眼颜明砚的神色,想了想道:“歇息得差不多了,赶路吧。”
颜明砚低声“嗯”了声,正欲收起包袱起身,地面砾石一震,传来几道急促的马蹄声,两人一对视,都被迫停住了动作,就见那几匹马停到了几步外。
和这几日拿着告示寻人的捕快不同,此次来的几人衣着统一,身佩腰牌,手握弯刀,用一双黑沉沉的眼睛来回扫视着这圈人。
众人都看出这伙人不简单,又听说这地常有流匪沿路打劫,两相联想,一时喏喏不敢言。
幸好南枝两人早早用泥灰脏了脸,只这简单一眼根本看不出。他们很快挪过了视线,应是其中首领的将手中画像在几人面前展示着,问道:“这两人身份特殊,若有提供线索者,老实交代,赏银百两。”
话音一落,满圈人的眼睛都亮了几分,心里的畏惧都少了,反倒齐齐往那画像上打量,那书生更是站起了身子,越看越觉得眼熟,疑惑喃喃道:“我怎么觉得和那两个有点像。”说着,伸手遥遥指向南枝两人:“是不是他们两人?”
南枝和颜明砚从脑袋僵到了脚尖,一动不敢动。
几人当即握上弯刀,缓步走过来道:“将脸全都抬起来,那女的,把脑袋上的布也解开,莫要乱动。”
南枝老实地抬起头,手也慢慢地摸上了布巾打结处,余光和颜明砚对视了眼。
跑。
不过人多势众,这次跑,得有点技巧。
随着几人慢慢围上,南枝将布巾解开,露出一头乱糟糟的头发,黑发连着黑脸,仍看不出原貌。
比对半晌,首领竟觉得有些相似,皱眉道:“把脸擦干净。”
南枝拿脏帕子擦了满脸,反倒越擦越脏,讪笑道:“大人,我这帕子都是脏的,再擦也是这样,要不大人给我点水,我也能洗把脸。”
首领犹豫半刻道:“罢了,你们两人跟我过来。”
南枝和颜明砚一道站起身,走到他们停着的那几匹马处,首领转身取着水囊。因着这几人停得急,附近又没地方栓绳,几匹马就这般停在了原地。
两人又对视一眼,往那首领处走了几步,可将要靠近,顷刻间却转了方向,各自伸手缠住了一只马的缰绳,踩上脚蹬,飞身上马。
那几人一时没料到他们竟敢当众抢马,反应过来后道:“他们跑了!快追!”说着,也跟着纵马追去。
距离咬得极紧。
首领被摆了一道,脸色不大好看,看向那绝尘而去的两匹马,手下意识就要去摸腰间弯刀,想着直接让两人从马上掉下来,转念却又想到上面的吩咐,不得轻易伤人,手只得不甘地收了回去。
只这转念的功夫,就已落后了一大截,钻进茂密林中没了身影。
几人不得已加快速度,听着那马蹄声的方向往林中更茂盛的地方而去。
可直到将那两匹马追到死路后,才见那马背上早就没了人,首领黑着脸,上前查探一番道:“单凭他们两人跑,绝对不住这片山,沿着方才的路线,东西两边,分开去寻,抓到后立刻上禀。”
沿着这座山林散开,他们穿梭在其中,可山路陡峭,草木茂盛,一时也没寻到什么身影。
首领握住那柄寒光泠泠的弯刀,顺着被拨开的草木走到一条溪水前,眸光锐利地来回扫视一圈,却只有几只蹦跶在野草丛里的兔子,
他弯下腰,直接拎起了一只兔子的耳朵,直接往溪水里丢去,却见只砸出了层层涟漪,倒没见有人影冒出来,便只转身而去,任由那只可怜小兔在水里扑腾着。
溪水潺潺,树梢被坠得极弯,在水中点出一片碧绿。
瞬间,冒出两个湿漉漉的脑袋,大口大口喘着气,南枝提起那只兔子,一步一步地坐在了岸边,奔波太久,早已累得全身发酸,一句话也不想说,只伸出手慢慢拧着衣角。
那只兔子一身灰毛湿透,来不及晃干,就飞奔着腿逃跑了。
天色渐黑,两人只得就地过夜,可没走一会,遥遥地竟看出有处灯火。
走近后,南枝的目光停在这两盏灯火照得微黄的地方,脊背却是一凉,只觉周身冒出一阵阴寒气,咬牙道:“叫你别过来,非要过来!”
一步之外,正是连堆的墓地,如土包般三三两两聚在一块,随意插了木碑,道是谁家父母,谁家祖辈,谁家儿女。
颜明砚额间冒出了点冷汗,却嘴硬道:“这有什么的,都、都是死人,难不成你还相信这世上有鬼吗?”说着,大摇大摆走了进去:“那里有两盏灯笼,正好方便生火了。”
南枝抱着自己,僵硬地试探了一步,半妥协道:“你把灯笼拿出来,拿到别的地方生完火再说。”
正说着,隐隐传来脚步窸窣声。
颜明砚会点身手,自是更敏锐些,眸光往那处一抬,拽过南枝就躲到了暗处,低声道:“有人来了。”
南枝忙捂住嘴巴。
脚步声愈发近,从树影中走出两道人影,费力拖拽着一具用布裹起来的尸首。
其中一人累得气喘吁吁,埋怨道:“什么脏活累活都派给我们,这大半夜的,被赶出来埋尸,真晦气。”
另一人看他道:“这老汉死得蹊跷,也不知得了什么怪病,村里不想声张,只能半夜过来,快点吧,这里怪瘆人的。”
两人便取下那灯笼,拿出掩在草里的铁锹快速挖着土。
南枝这才反应过来,灯笼是他们两人的。
她站得脚酸,悄声探眸望了一眼,谁料其中一人在躲懒,打着哈欠四下打量着,正好和那暗处澄亮的一只眼对视上。
一片寂静中。
那人后退一步,颤着手拍拍身旁人:“有、有鬼……”
“浑说什么呢?”另一人埋头苦干。
那人见状,直接用手掰起了他的脑袋,哆嗦道:“那是鬼,还是山里的野兽啊。”
南枝眨了眨眼,上前一步,想开口说话。
两人都吓得呆住,当即把铁锹一丢,大喊道:“有鬼有鬼!”
喊声凄厉,惊起满林雀鸟,风声掺着阵阵鸣叫,反倒显得愈发阴森。两人连灯笼都忘拾了,撒腿就逃离了这地。
南枝转眸看向颜明砚,恳切道:“我发誓,我只是想告诉他们,我不是鬼。”
颜明砚无言片刻,便起身走到那处,拿起一盏灯笼,借着光扫向尸首,却见被布虚掩着的老汉脸上生出了点点红疹,鼓胀成脓,手脚浮肿,难辨原貌。
他心里一沉,拿起那铁锹,简单掩埋了下。
做完这一切后,两人拎了盏灯笼,一道离开了这地。
*
因着京中生乱,各地方官员中好些站错队的被一刀切,新调来的经不住事,又为给京中筹钱,施下种种税款,搅得地方苦不堪言,一时四处动荡,人人自危,刚刚开春,百姓尚且饿得食不果腹,更拿不出余粮,为避难为活命,只得逃至旁地,可处处都乱,尤其是一些匪患聚集的山头,隐有重新作乱的趋势。
两人没了马,单用两条腿走路后,反倒发觉路上同行的多了。
爆发疫病的消息是他们三日后得知的。
片片树荫下,一群躲灾的人谈起此事,起先不过是几人生出了红疹,高烧不起,很快就传至周遭郡县,染了半数人。饶是往年有疫病的经验,也难以在短短几日处理这么多人。
南枝和颜明砚靠在树下,两张脸全都被泥灰染得看不出原貌,闻言对视一眼,缄默不言。
乱世多灾多难,京中不平,各地官府也难有余力应对这些。
直到他们谈起了京中事。
“听说京城里头柔容公主和驸马还没下葬,这都过了多久了?半个月了吧。”
“差不多。要说他们也是活该,身为驸马,住的是皇宫,吃的是官家粮,居然敢偷偷和匈奴传信,若不是他,我们何至于沦落到这种地步?”说话的是个书生,谈吐间有些学识,这段时日道听途说了好些事,此刻愤愤道:“听闻那驸马祖辈上就跟匈奴有点牵扯,心里早就对宫里不满,这才敢哄骗公主,暗中行这等叛国之事。”
颜明砚腾地站起了身,冷冷看他道:“你说什么?”他身形高挑,就算五官用了泥灰染黑,突兀站在人群中,仍是极有威慑力。
场面一时静住,所有人的目光一道落在他身上。
那书生只当他是好奇,道:“这事大街小巷都传遍了,你居然还不知道。”
颜明砚抿着唇,抬脚就要往那处走,袖口忽地被拉住,目光顺着那只手落到南枝的脸上,她朝他摇头:“别冲动。”
他垂下眼睫,腕上青筋蔓延,默然坐了回去。
书生只觉莫名其妙,侧过头又与身旁人说起话。
南枝悄声看了眼颜明砚的神色,想了想道:“歇息得差不多了,赶路吧。”
颜明砚低声“嗯”了声,正欲收起包袱起身,地面砾石一震,传来几道急促的马蹄声,两人一对视,都被迫停住了动作,就见那几匹马停到了几步外。
和这几日拿着告示寻人的捕快不同,此次来的几人衣着统一,身佩腰牌,手握弯刀,用一双黑沉沉的眼睛来回扫视着这圈人。
众人都看出这伙人不简单,又听说这地常有流匪沿路打劫,两相联想,一时喏喏不敢言。
幸好南枝两人早早用泥灰脏了脸,只这简单一眼根本看不出。他们很快挪过了视线,应是其中首领的将手中画像在几人面前展示着,问道:“这两人身份特殊,若有提供线索者,老实交代,赏银百两。”
话音一落,满圈人的眼睛都亮了几分,心里的畏惧都少了,反倒齐齐往那画像上打量,那书生更是站起了身子,越看越觉得眼熟,疑惑喃喃道:“我怎么觉得和那两个有点像。”说着,伸手遥遥指向南枝两人:“是不是他们两人?”
南枝和颜明砚从脑袋僵到了脚尖,一动不敢动。
几人当即握上弯刀,缓步走过来道:“将脸全都抬起来,那女的,把脑袋上的布也解开,莫要乱动。”
南枝老实地抬起头,手也慢慢地摸上了布巾打结处,余光和颜明砚对视了眼。
跑。
不过人多势众,这次跑,得有点技巧。
随着几人慢慢围上,南枝将布巾解开,露出一头乱糟糟的头发,黑发连着黑脸,仍看不出原貌。
比对半晌,首领竟觉得有些相似,皱眉道:“把脸擦干净。”
南枝拿脏帕子擦了满脸,反倒越擦越脏,讪笑道:“大人,我这帕子都是脏的,再擦也是这样,要不大人给我点水,我也能洗把脸。”
首领犹豫半刻道:“罢了,你们两人跟我过来。”
南枝和颜明砚一道站起身,走到他们停着的那几匹马处,首领转身取着水囊。因着这几人停得急,附近又没地方栓绳,几匹马就这般停在了原地。
两人又对视一眼,往那首领处走了几步,可将要靠近,顷刻间却转了方向,各自伸手缠住了一只马的缰绳,踩上脚蹬,飞身上马。
那几人一时没料到他们竟敢当众抢马,反应过来后道:“他们跑了!快追!”说着,也跟着纵马追去。
距离咬得极紧。
首领被摆了一道,脸色不大好看,看向那绝尘而去的两匹马,手下意识就要去摸腰间弯刀,想着直接让两人从马上掉下来,转念却又想到上面的吩咐,不得轻易伤人,手只得不甘地收了回去。
只这转念的功夫,就已落后了一大截,钻进茂密林中没了身影。
几人不得已加快速度,听着那马蹄声的方向往林中更茂盛的地方而去。
可直到将那两匹马追到死路后,才见那马背上早就没了人,首领黑着脸,上前查探一番道:“单凭他们两人跑,绝对不住这片山,沿着方才的路线,东西两边,分开去寻,抓到后立刻上禀。”
沿着这座山林散开,他们穿梭在其中,可山路陡峭,草木茂盛,一时也没寻到什么身影。
首领握住那柄寒光泠泠的弯刀,顺着被拨开的草木走到一条溪水前,眸光锐利地来回扫视一圈,却只有几只蹦跶在野草丛里的兔子,
他弯下腰,直接拎起了一只兔子的耳朵,直接往溪水里丢去,却见只砸出了层层涟漪,倒没见有人影冒出来,便只转身而去,任由那只可怜小兔在水里扑腾着。
溪水潺潺,树梢被坠得极弯,在水中点出一片碧绿。
瞬间,冒出两个湿漉漉的脑袋,大口大口喘着气,南枝提起那只兔子,一步一步地坐在了岸边,奔波太久,早已累得全身发酸,一句话也不想说,只伸出手慢慢拧着衣角。
那只兔子一身灰毛湿透,来不及晃干,就飞奔着腿逃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