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忙跟着脸上含笑道,“主子,湢室已安排好了,随时可以沐浴更衣。”
李珣淡淡嗯了声,还在想着她方才惊诧的模样,再生动不过。
不过,她看着倒丰润了些,下巴不似过去那样尖瘦,晚上的肉也长得多了些。
江南的风水倒是养人。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引来人觊觎,要不是她没有嫁人之心……
“容安”,李珣在入湢室的门前止步,眯了眯眼,溢出来的温热雾气氤在眉眼之间,掩不住那抹寒芒冷意,“那日江边亭中之人,可是陈三?”
容安听出主子言下不虞之意,忙道:“是,主子放心,奴婢明日便去趟陈府,让陈长史好生管教儿郎,不要自毁前程。”
之后数日,薛明英便没再见过那陈三郎君。
她以为是当日亭前一番话说得足够清楚,让陈开弃绝了心思,并未生疑。
又见宋夏为上京路费发愁,将她叫来了书房,问她是否真的已然下定决心,要带着妹妹前往上京。
“那里,或许并非你眼中的锦绣之地。”
薛明英望着她眼中烁动的期望之色,仿佛去了上京,便可靠近梦寐以求的所有,以过来人的口吻,劝了句。
宋夏想也不想,重重点头,“我想去!娘子,不会比眼下更坏了,您也知道我家里头什么模样,等那三个郎君大了,我父亲定要拿我和妹妹的婚事替他们铺路,我并不愿过这样的日子。到了上京,母亲再不好也是我母亲,总会替我和妹妹筹谋。”
“既然你下定决心,我便不拦你。”
薛明英揉了揉她的脑袋,转身,从多宝阁架上拿了张契书,塞到了她手里,道:“这是给你的,好歹教了你几个月,给你留个念想。到了那里若真有不遂心的,便只能靠你自己了,这些你看着用。”
宋夏看见那契书上列的银钱数目瞪大了眼,推着说不要,要还给她。
薛明英重声说了句听话,将她震住了后,点点头道:“收下。我知道你年纪虽小,但比旁的孩子早慧,知道许多时候得有银钱傍身。若真缺了,就拿着契书到解库去,那里的人会给你兑出来。”
“娘子……”宋夏忽然抱住了她,“我当初求您收下,其实……其实也有私心,没真的想识字,只觉得若和您处得久了,有了感情,您听说我家里境况,愿意帮我将信寄给我母亲,就很好了……”
“我知道”,薛明英拍着她的背,笑道,“你妹妹说你能单凭几眼就记下那些信时,我就知道你不会这么大了还不识字。若定了什么时候去,告诉我,我帮你找船,让你们平平安安地走。”
等真订下了启程日子,宋夏和宋秋赶早来了,带着单薄的包裹爬上了马车,两姐妹缩在一块紧紧握住了手。
薛明英告诉她们道:“别担心,我还托了船家照看你们,只呆在屋子里别出去就好,每日吃用都有人给你们送去。”
到了渡口,天色尚发着黑,云合去问了船还未启行,薛明英正要交代两人几句,转头却看见了容安,见了她急急忙忙地赶上来,笑道:“薛娘子,好久不见。”
薛明英当即不悦地看了眼他身后。
“主子要事在身,没来,只有奴婢一人”,容安赶在她开口前便解释了个清楚,又指了指不远处那官船道,“知道薛娘子在找船,主子吩咐奴婢来告诉娘子,登江南刺史送时鲜进京的船便好。”
又看了眼那两个眼生小娘子,问道:“是这两位小娘子要出行?”
“薛娘子,官船上还有刺史府上的家仆侍女,倒能护着这两个小娘子些。”
“那就……多谢你家主子了。”薛明英忍了忍,为了宋夏和宋秋的安危,还是将她们送到了官船上。
送完之后,她头也不回地往车上走,笑意全无,眉眼凛然。
答应她的事,他果真一桩一件都没打算办到。
许诺过不再将人留在她身边监视,也失了信。
不过是戏弄于她。
容安似是知道什么,忙跑到了她身前,又解释道:“娘子切勿生了误会,乃是因为我这些日子常在渡口边行走,那日见了云合姑娘在来回问船,才禀给了主子。”
薛明英瞥了他眼,“让开!”
“您要不信,奴婢真是没法子了,这钱塘渡口边,本就是主子这几日的驻跸之所。”
他急忙向不远处指了辆楼船,朱船描金,层高重叠,一眼便知气势不凡。
此时正有个郎君在四层之上,与谁人煮茶议事,似是彻夜未眠。因临窗而坐,似有所感地向这里遥遥看了眼。
清晨薄雾间,他神色隐约,看不清怀了什么心思。
“薛娘子,主子乃是好意。”
仿佛真是个路见不平,随手相助的。
薛明英扭头登了车,靠着车壁有些茫然,不明白眼下这般,该如何应付他。
他明摆着居心不良。
第80章 受委屈最多的人,只有她。……
还未等她想出个切实能用的法子,不知不觉,马车已到了临江巷口,耳熟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今日之事,别告诉母亲和秦妈妈。”薛明英垂了垂眸,不忘交代云合一句。
母亲好不容易才从陆原的事里走出,该过段安生日子,而不是为她操心。
又到了夜深,静无人声,只有蝉鸣不断。
薛明英靠在美人榻上,手里拿着诗集,字浮在眼上,却始终不曾入心。
她不敢赌,那人不会变成从前的模样,逼着她回上京,或者用些法子,让她不得不主动回去。
如今她只有母亲了。
那若要逼她,便只会朝母亲下手。
薛明英撂下了书,手倚着美人榻上的方桌,细长的眼睫久久地看着摇曳的烛光,在上京时候的闷郁又回到了她的脸上。
究竟要如何做,才能让他不再出现在她眼前。
直到烛火猛然一晃,烛芯坍了下去,室中陷入无边暗寂,门口却传来屈指叩门的声音。
她眉间一颤,看见门后的高大黑影,心慢慢地沉了下去。
他果真并未打算就此放过她。
为什么他总是可以轻易出尔反尔。
她却连对他无意了,离开他都这般不易。
薛明英紧紧咬住了下唇,委屈得浑身发战,死死地盯着门板合缝之处,又听见了两声叩门之声。
手一下子握紧了。
难道他还想让她摆出副恭迎圣驾的模样,将他迎进来吗?
紧接着,又是两声叩门。
仿佛她若不开,门外的响声便不会停。
叩叩。
叩叩。
叩叩。
那人今日倒是极大的耐性。
薛明英深吸了口气,站到了门后,手碰到了门栓。
骤然一抽打开了房门,讥嘲地冷笑了声,“陛下这次前来,又有什么冠冕堂皇……”
却在看清门外站着谁人后,脸色一变,怔愣之际,眼中慢慢蓄满了泪水,涔涔地望着他。
“哥哥……”
“阿英,这些日子,你还好吗?”
崔延昭舍不得从她脸上挪开,疯长的思念此时有了出口,他竟有些热泪盈眶。
“为何不等我回来,便匆匆走了?可是不信我?”
他将她用力拥到怀中,才感觉心中缺了一切的地方叫人补足了,颤声问道:“阿英,我与她退婚了,和我回岭南可好?母亲很想你,我也是。”
薛明英感受到他手臂亦在发颤,心中酸涩到了极点,脑中混沌凌乱,不知该如何面对他。
可还没等她答声,本还紧拥着她的郎君,手脚一软,抱着她朝地上摔去,落地时却还记得她在自己怀里,将自己垫在了身下,承受了她。
“哥哥!”
薛明英见他昏沉过去,叫了几声不醒,眼中泪珠滚落,顾不得抹便扬起声叫了人,去请大夫来。
将哥哥挪到榻上后,屋里又添了烛火,她看清了哥哥脸上的憔悴。
脸颊瘦得见骨,下颏一圈久未打理的青色胡茬,写满了疲倦沧桑。
她看得心酸,叫来热汤给他擦脸之时,怎么也抚不平他紧锁的眉头。
大夫也来了。
诊过之后,说他耗神费心过甚,又接连赶路,损及了心脉,要下几剂重药。
“您看着办便是。”
等大夫开完药,想法子灌进去后,薛明英命云合搬了个杌子过来,守在了哥哥身边。
崔延昭醒来时,便觉身侧压着什么,一下子便唤醒了他不愿回想的那段记忆,眼中瞬间多了几分杀意。
却又同时闻见了熟悉的淡淡馥香。
是那人睡在他身侧时,从发间透出的香。
他侧过头,看到了那人后,眼神立马定住了,大掌发着抖,落到了她的脑后,不敢太过用力地环了环。
薛明英惊醒过来,见他睁开了眼,惊喜道:“哥哥,你觉得怎么样?还难受吗?”
她从他身侧起身,急急忙忙地用手背给他试着额温。
李珣淡淡嗯了声,还在想着她方才惊诧的模样,再生动不过。
不过,她看着倒丰润了些,下巴不似过去那样尖瘦,晚上的肉也长得多了些。
江南的风水倒是养人。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引来人觊觎,要不是她没有嫁人之心……
“容安”,李珣在入湢室的门前止步,眯了眯眼,溢出来的温热雾气氤在眉眼之间,掩不住那抹寒芒冷意,“那日江边亭中之人,可是陈三?”
容安听出主子言下不虞之意,忙道:“是,主子放心,奴婢明日便去趟陈府,让陈长史好生管教儿郎,不要自毁前程。”
之后数日,薛明英便没再见过那陈三郎君。
她以为是当日亭前一番话说得足够清楚,让陈开弃绝了心思,并未生疑。
又见宋夏为上京路费发愁,将她叫来了书房,问她是否真的已然下定决心,要带着妹妹前往上京。
“那里,或许并非你眼中的锦绣之地。”
薛明英望着她眼中烁动的期望之色,仿佛去了上京,便可靠近梦寐以求的所有,以过来人的口吻,劝了句。
宋夏想也不想,重重点头,“我想去!娘子,不会比眼下更坏了,您也知道我家里头什么模样,等那三个郎君大了,我父亲定要拿我和妹妹的婚事替他们铺路,我并不愿过这样的日子。到了上京,母亲再不好也是我母亲,总会替我和妹妹筹谋。”
“既然你下定决心,我便不拦你。”
薛明英揉了揉她的脑袋,转身,从多宝阁架上拿了张契书,塞到了她手里,道:“这是给你的,好歹教了你几个月,给你留个念想。到了那里若真有不遂心的,便只能靠你自己了,这些你看着用。”
宋夏看见那契书上列的银钱数目瞪大了眼,推着说不要,要还给她。
薛明英重声说了句听话,将她震住了后,点点头道:“收下。我知道你年纪虽小,但比旁的孩子早慧,知道许多时候得有银钱傍身。若真缺了,就拿着契书到解库去,那里的人会给你兑出来。”
“娘子……”宋夏忽然抱住了她,“我当初求您收下,其实……其实也有私心,没真的想识字,只觉得若和您处得久了,有了感情,您听说我家里境况,愿意帮我将信寄给我母亲,就很好了……”
“我知道”,薛明英拍着她的背,笑道,“你妹妹说你能单凭几眼就记下那些信时,我就知道你不会这么大了还不识字。若定了什么时候去,告诉我,我帮你找船,让你们平平安安地走。”
等真订下了启程日子,宋夏和宋秋赶早来了,带着单薄的包裹爬上了马车,两姐妹缩在一块紧紧握住了手。
薛明英告诉她们道:“别担心,我还托了船家照看你们,只呆在屋子里别出去就好,每日吃用都有人给你们送去。”
到了渡口,天色尚发着黑,云合去问了船还未启行,薛明英正要交代两人几句,转头却看见了容安,见了她急急忙忙地赶上来,笑道:“薛娘子,好久不见。”
薛明英当即不悦地看了眼他身后。
“主子要事在身,没来,只有奴婢一人”,容安赶在她开口前便解释了个清楚,又指了指不远处那官船道,“知道薛娘子在找船,主子吩咐奴婢来告诉娘子,登江南刺史送时鲜进京的船便好。”
又看了眼那两个眼生小娘子,问道:“是这两位小娘子要出行?”
“薛娘子,官船上还有刺史府上的家仆侍女,倒能护着这两个小娘子些。”
“那就……多谢你家主子了。”薛明英忍了忍,为了宋夏和宋秋的安危,还是将她们送到了官船上。
送完之后,她头也不回地往车上走,笑意全无,眉眼凛然。
答应她的事,他果真一桩一件都没打算办到。
许诺过不再将人留在她身边监视,也失了信。
不过是戏弄于她。
容安似是知道什么,忙跑到了她身前,又解释道:“娘子切勿生了误会,乃是因为我这些日子常在渡口边行走,那日见了云合姑娘在来回问船,才禀给了主子。”
薛明英瞥了他眼,“让开!”
“您要不信,奴婢真是没法子了,这钱塘渡口边,本就是主子这几日的驻跸之所。”
他急忙向不远处指了辆楼船,朱船描金,层高重叠,一眼便知气势不凡。
此时正有个郎君在四层之上,与谁人煮茶议事,似是彻夜未眠。因临窗而坐,似有所感地向这里遥遥看了眼。
清晨薄雾间,他神色隐约,看不清怀了什么心思。
“薛娘子,主子乃是好意。”
仿佛真是个路见不平,随手相助的。
薛明英扭头登了车,靠着车壁有些茫然,不明白眼下这般,该如何应付他。
他明摆着居心不良。
第80章 受委屈最多的人,只有她。……
还未等她想出个切实能用的法子,不知不觉,马车已到了临江巷口,耳熟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今日之事,别告诉母亲和秦妈妈。”薛明英垂了垂眸,不忘交代云合一句。
母亲好不容易才从陆原的事里走出,该过段安生日子,而不是为她操心。
又到了夜深,静无人声,只有蝉鸣不断。
薛明英靠在美人榻上,手里拿着诗集,字浮在眼上,却始终不曾入心。
她不敢赌,那人不会变成从前的模样,逼着她回上京,或者用些法子,让她不得不主动回去。
如今她只有母亲了。
那若要逼她,便只会朝母亲下手。
薛明英撂下了书,手倚着美人榻上的方桌,细长的眼睫久久地看着摇曳的烛光,在上京时候的闷郁又回到了她的脸上。
究竟要如何做,才能让他不再出现在她眼前。
直到烛火猛然一晃,烛芯坍了下去,室中陷入无边暗寂,门口却传来屈指叩门的声音。
她眉间一颤,看见门后的高大黑影,心慢慢地沉了下去。
他果真并未打算就此放过她。
为什么他总是可以轻易出尔反尔。
她却连对他无意了,离开他都这般不易。
薛明英紧紧咬住了下唇,委屈得浑身发战,死死地盯着门板合缝之处,又听见了两声叩门之声。
手一下子握紧了。
难道他还想让她摆出副恭迎圣驾的模样,将他迎进来吗?
紧接着,又是两声叩门。
仿佛她若不开,门外的响声便不会停。
叩叩。
叩叩。
叩叩。
那人今日倒是极大的耐性。
薛明英深吸了口气,站到了门后,手碰到了门栓。
骤然一抽打开了房门,讥嘲地冷笑了声,“陛下这次前来,又有什么冠冕堂皇……”
却在看清门外站着谁人后,脸色一变,怔愣之际,眼中慢慢蓄满了泪水,涔涔地望着他。
“哥哥……”
“阿英,这些日子,你还好吗?”
崔延昭舍不得从她脸上挪开,疯长的思念此时有了出口,他竟有些热泪盈眶。
“为何不等我回来,便匆匆走了?可是不信我?”
他将她用力拥到怀中,才感觉心中缺了一切的地方叫人补足了,颤声问道:“阿英,我与她退婚了,和我回岭南可好?母亲很想你,我也是。”
薛明英感受到他手臂亦在发颤,心中酸涩到了极点,脑中混沌凌乱,不知该如何面对他。
可还没等她答声,本还紧拥着她的郎君,手脚一软,抱着她朝地上摔去,落地时却还记得她在自己怀里,将自己垫在了身下,承受了她。
“哥哥!”
薛明英见他昏沉过去,叫了几声不醒,眼中泪珠滚落,顾不得抹便扬起声叫了人,去请大夫来。
将哥哥挪到榻上后,屋里又添了烛火,她看清了哥哥脸上的憔悴。
脸颊瘦得见骨,下颏一圈久未打理的青色胡茬,写满了疲倦沧桑。
她看得心酸,叫来热汤给他擦脸之时,怎么也抚不平他紧锁的眉头。
大夫也来了。
诊过之后,说他耗神费心过甚,又接连赶路,损及了心脉,要下几剂重药。
“您看着办便是。”
等大夫开完药,想法子灌进去后,薛明英命云合搬了个杌子过来,守在了哥哥身边。
崔延昭醒来时,便觉身侧压着什么,一下子便唤醒了他不愿回想的那段记忆,眼中瞬间多了几分杀意。
却又同时闻见了熟悉的淡淡馥香。
是那人睡在他身侧时,从发间透出的香。
他侧过头,看到了那人后,眼神立马定住了,大掌发着抖,落到了她的脑后,不敢太过用力地环了环。
薛明英惊醒过来,见他睁开了眼,惊喜道:“哥哥,你觉得怎么样?还难受吗?”
她从他身侧起身,急急忙忙地用手背给他试着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