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薛明英道没有,她全都告诉了。
要说有什么,也只是她不喜欢上京和上京的人而已。
后面的薛明英没说出来,薛玉柔猜到些许,将自己这些日子的打算和她说出了口,“那天大夫来的时候,曾说起人要放宽心,不可整日忧心忡忡,不然没病也要生出心病来,平白折磨自己。娘想着,上京这个地方,虽是咱们娘两个呆惯了的,却也都有些不愿触及的往事,难免便会听见看见,叫人难受。”
她叫过秦妈妈,将江南寄的几封信拿来,递给了那个孩子,“你看看,这是我派人去打听的几个地方,钱塘、姑苏、扬州,还有婺源,说都是客居的好去处。我想着携了你一起去找个地方住下,安安生生地过几年日子。若你想着择婿,或是有旁的心思,娘再回来替你打算。”
她摸着那个孩子的脸笑道:“这样好不好?你也不要再想岭南和上京里头的事了,多开怀些。你外祖家留下的嫁妆银子,这些年没怎么花用,咱们娘两个拿着这些,不沾旁人半点,独过自己的日子去。”
薛明英靠在了她肩上,垂下了眸。
虽不知母亲为何不肯和离了,但母亲的意思她懂,既然名分上分不开,那就躲开罢。
“你应准了?”
薛明英想答是,却怎么也答不出口。
她无法告诉母亲,那人已经在筹备立后之事,只怕不久圣旨便会下到这里,接了她入宫去。
她知道,和母亲一起去的江南,不管是钱塘、姑苏还是扬州……
定然是极好极好的……
不同岭南,也绝不同于上京。
“娘先去可好?”薛明英垂着头,将泪珠蹭在了母亲的衣袖上,压着自己的情绪道,“等娘去了这几个地方,定下来了,我再去。”
“留在上京,指不定便再见到国公府的人了。”
“我不想娘再伤心,也不想再有大夫登门。”
“我就留在上京替娘打理嫁妆的事,等事了结了,再搬到娘的身边去。”
薛玉柔断然拒绝,“不行,你一个人我怎么放心?”
“娘不走,明日国公府的人许不是拦住娘的马车,而是拦在家门口了。”
薛明英红了眼圈,“我不愿看见他这般欺负娘。”
薛玉柔喉中一哽,将她搂在了怀里,却还是摇头,“我当初就不该把你嫁去岭南,好不容易回了我身边,又把你抛在上京,算怎么回事?要去便一起去,嫁妆不打紧,或者贱卖或者就留着,我让秦妈妈尽快去办……”
薛明英心中溢满酸楚,无法对母亲说出自己真正为何必须留在上京,此时此刻,对那人的恨意比任何时候都来得足。
可还未等她彻底说服母亲离开,三日后却出了件令上京大震的骇人之举。
曾上齐国公府认亲的妇人,为了让齐国公心软认子,竟给亲生之子喂了药材里头毒性极大的乌头。
因过了量,当天夜里,那孩子便身子赤热而亡。
那妇人也被关进了牢中,待来日审后定罪问斩。
薛玉柔一听便惊得松开手,裁剪花枝的银剪子铿然落地,在地上豁出个小口。
“娘!”薛明英赶了过来,扶住了她倒下的身形,见她脸色苍白如纸,忙叫秦妈妈去请大夫。
“阿英”,薛玉柔脑中混沌疼痛,不知为何,想到了那个人拦车之时异于平日的冷峻,总觉得这件事并不简单,紧紧握住了薛明英的手道:“你替娘写封信……写给你外祖从前提携过的徐敬徐大人,他在刑部当差,我得想法子去牢中看看,那人还在不在……”
薛明英急忙应下,“我会去做,娘先躺着……”
“你马上去!拿纸笔!快去!”薛玉柔推着她。
侍女们拿来纸笔后,薛明英依着她的意思,写了封求人的信。
问那徐大人是否开个方便之门,让她去里头见见那妇人。
薛明英突然反应过来,母亲这是在担心……那妇人在牢里被人……
她又看了眼信上称呼,不过刑部司的郎中,未必能让母亲如愿到牢里去。
叫秦妈妈去送信时,薛明英一低头,看见了自己裙绦上的微鼓香囊,顿了一顿,叫住了她。
那人的印玺一落,探监的事便无比顺利地定了下来。
只是母亲卧病在床,薛明英劝住了她,自己来到了监牢。
刚被狱卒带进去不久,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薛娘子,我等奉命前来护卫!”
她见是数个金吾卫,自知道那人已经得到了消息,她滥用了他的印玺。
抿了抿唇,倒也不意外。
枯草为席,被褥脏污的牢房里头,她看见了那妇人。
昔日年轻粉腻的脸上,不过两三年就衰老了有一二十岁,却也没有了从前的畏缩与惺惺作态,只是麻木地盯着地面,跪着的身子宛如被抽去根骨一般,哑然静默。
等终于察觉到有人停在面前,已过去了许久,那妇人抬起了头,脸上泪痕已干,眼中枯黯浑浊。
但等她被金吾卫系在腰间的革带所悬腰牌闪了闪眼后,忽然用头、用手臂撞着木栏,想要冲出来,滔天恨意写在陡然变得扭曲的脸上,声音凄厉惨痛,“都是你!都是你们!硬逼着我找上国公府!”
“我说了做不到了,陆原那么喜欢那个女人,会要了我的命!”
“你们逼着我去!”
“你该死!你们一个个都该死!”
“都该偿我儿子的命!”
第73章 唯有见他心痛欲死,才会开……
那妇人声音尖利,模样疯狂,宛如只神志不清的疯兽,看着叫人头皮发麻。
可她话却说得清楚明白,不仅指向陆原,还有那个逼她去国公府之人。
她去国公府,是被迫的?
薛明英和她隔了臂长的距离,心陡然空了一拍,捏紧了衣袖,不知为何有些喘不上气来。
那妇人仍在不知疼地撞着木栅,还从栅栏之间的空隙之间,将指甲缝里塞满泥污的手死命地伸出来,眼睛死死盯着前方,想要抓住什么。
“是你们!罪魁祸首是你们这些人!”
“死的为什么偏偏是我儿子?”
薛明英顺着她视线而去,落在了身后金吾卫的腰牌之上,黄铜打造的牌身,在不见天日只点烛火的重刑监牢里头,泛着层摄人心魄的寒光。
那妇人还在嘶叫着,要陆原和那些逼她回来的人偿命……
薛明英心中一颤,身上突然被股冷意裹紧了,手脚变得冰凉,定了定神,朝那些金吾卫看了眼,淡淡道:“这是国公府家事,你们先出去。”
金吾卫们对视了眼,不放心道:“这妇人已疯,恐伤了薛娘子……”
话未说完,已被声冰冷含威的“出去”打断,薛明英面无表情地看着他们,眉眼凛然。
“是,属下这便退去门外。”
等金吾卫离开了这里,那妇人也变得缓和许多,顺着木栅栏而下靠坐,双手抱着膝盖,不住摇着头道:“不能放过陆原,不能放过他们。”
薛明英蹲下来,又等了她会儿,见她眼神清明了许多,问她道:“你说这件事和陆原有关,和他们有关,为何?”
那妇人只是一味摇头默念,并不理她。
“若真如你所言,他与这件事有关,他身为齐国公,想要将手伸到监牢里来,轻而易举。别说替那个孩子讨个公道,便是你自己,也许想走出这里,都难了。”
薛明英静静地看着她,除此外没再多说。
那妇人浑身一激灵,直直看向了她,“你……你是国公府的……”
“我母亲欲与陆原和离,我与国公府再无干系。”
“怪不得,他急着要杀了我儿子”,那妇人愣了愣后,恍然大悟,笑得面容狰狞,“原来是要向你母亲示忠,要挽回你母亲,好一个情深义重的国公爷,可惜竟是个虎毒食子的,拿我儿子的命去表忠心!你来做什么?替你母亲来看看我是何惨状吗?你们也不怕遭报应!”
她脸色突然变得僵冷怨恨,仿佛毒蛇一般看过来。
薛明英语气也泛着冷,“陆原是陆原,我母亲是我母亲,若你想要混为一谈,拖我母亲下水,便是打错了算盘。要遭报应,也是他陆原一个人!”
她压了压怒意,在那妇人沉默后道:“若事情当真如你所说,是陆原所做,至少,我母亲愿意想办法保住你一条命,你可别恨错了人!”
那妇人先是低头不言语,手里攥了把枯草,过了会儿冷笑道:“她有那么好心?只怕她比陆原还巴不得我儿子死了……”
薛明英直接站了起来,本想问她口中那个逼她去国公府之人是谁,见状转身朝门口走去。
“等等!”
在她即将离开之际,那妇人猛然抬起了头,眼底暗红发潮,“有件事我告诉你,你回去告诉你母亲。刚刚跟在你身后的那些人,他们要害你母亲。我不知他们在哪里当差,但他们当中有人找过我,要我抱着孩子去拦你母亲的车架,将事情闹得越大越好。”
要说有什么,也只是她不喜欢上京和上京的人而已。
后面的薛明英没说出来,薛玉柔猜到些许,将自己这些日子的打算和她说出了口,“那天大夫来的时候,曾说起人要放宽心,不可整日忧心忡忡,不然没病也要生出心病来,平白折磨自己。娘想着,上京这个地方,虽是咱们娘两个呆惯了的,却也都有些不愿触及的往事,难免便会听见看见,叫人难受。”
她叫过秦妈妈,将江南寄的几封信拿来,递给了那个孩子,“你看看,这是我派人去打听的几个地方,钱塘、姑苏、扬州,还有婺源,说都是客居的好去处。我想着携了你一起去找个地方住下,安安生生地过几年日子。若你想着择婿,或是有旁的心思,娘再回来替你打算。”
她摸着那个孩子的脸笑道:“这样好不好?你也不要再想岭南和上京里头的事了,多开怀些。你外祖家留下的嫁妆银子,这些年没怎么花用,咱们娘两个拿着这些,不沾旁人半点,独过自己的日子去。”
薛明英靠在了她肩上,垂下了眸。
虽不知母亲为何不肯和离了,但母亲的意思她懂,既然名分上分不开,那就躲开罢。
“你应准了?”
薛明英想答是,却怎么也答不出口。
她无法告诉母亲,那人已经在筹备立后之事,只怕不久圣旨便会下到这里,接了她入宫去。
她知道,和母亲一起去的江南,不管是钱塘、姑苏还是扬州……
定然是极好极好的……
不同岭南,也绝不同于上京。
“娘先去可好?”薛明英垂着头,将泪珠蹭在了母亲的衣袖上,压着自己的情绪道,“等娘去了这几个地方,定下来了,我再去。”
“留在上京,指不定便再见到国公府的人了。”
“我不想娘再伤心,也不想再有大夫登门。”
“我就留在上京替娘打理嫁妆的事,等事了结了,再搬到娘的身边去。”
薛玉柔断然拒绝,“不行,你一个人我怎么放心?”
“娘不走,明日国公府的人许不是拦住娘的马车,而是拦在家门口了。”
薛明英红了眼圈,“我不愿看见他这般欺负娘。”
薛玉柔喉中一哽,将她搂在了怀里,却还是摇头,“我当初就不该把你嫁去岭南,好不容易回了我身边,又把你抛在上京,算怎么回事?要去便一起去,嫁妆不打紧,或者贱卖或者就留着,我让秦妈妈尽快去办……”
薛明英心中溢满酸楚,无法对母亲说出自己真正为何必须留在上京,此时此刻,对那人的恨意比任何时候都来得足。
可还未等她彻底说服母亲离开,三日后却出了件令上京大震的骇人之举。
曾上齐国公府认亲的妇人,为了让齐国公心软认子,竟给亲生之子喂了药材里头毒性极大的乌头。
因过了量,当天夜里,那孩子便身子赤热而亡。
那妇人也被关进了牢中,待来日审后定罪问斩。
薛玉柔一听便惊得松开手,裁剪花枝的银剪子铿然落地,在地上豁出个小口。
“娘!”薛明英赶了过来,扶住了她倒下的身形,见她脸色苍白如纸,忙叫秦妈妈去请大夫。
“阿英”,薛玉柔脑中混沌疼痛,不知为何,想到了那个人拦车之时异于平日的冷峻,总觉得这件事并不简单,紧紧握住了薛明英的手道:“你替娘写封信……写给你外祖从前提携过的徐敬徐大人,他在刑部当差,我得想法子去牢中看看,那人还在不在……”
薛明英急忙应下,“我会去做,娘先躺着……”
“你马上去!拿纸笔!快去!”薛玉柔推着她。
侍女们拿来纸笔后,薛明英依着她的意思,写了封求人的信。
问那徐大人是否开个方便之门,让她去里头见见那妇人。
薛明英突然反应过来,母亲这是在担心……那妇人在牢里被人……
她又看了眼信上称呼,不过刑部司的郎中,未必能让母亲如愿到牢里去。
叫秦妈妈去送信时,薛明英一低头,看见了自己裙绦上的微鼓香囊,顿了一顿,叫住了她。
那人的印玺一落,探监的事便无比顺利地定了下来。
只是母亲卧病在床,薛明英劝住了她,自己来到了监牢。
刚被狱卒带进去不久,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薛娘子,我等奉命前来护卫!”
她见是数个金吾卫,自知道那人已经得到了消息,她滥用了他的印玺。
抿了抿唇,倒也不意外。
枯草为席,被褥脏污的牢房里头,她看见了那妇人。
昔日年轻粉腻的脸上,不过两三年就衰老了有一二十岁,却也没有了从前的畏缩与惺惺作态,只是麻木地盯着地面,跪着的身子宛如被抽去根骨一般,哑然静默。
等终于察觉到有人停在面前,已过去了许久,那妇人抬起了头,脸上泪痕已干,眼中枯黯浑浊。
但等她被金吾卫系在腰间的革带所悬腰牌闪了闪眼后,忽然用头、用手臂撞着木栏,想要冲出来,滔天恨意写在陡然变得扭曲的脸上,声音凄厉惨痛,“都是你!都是你们!硬逼着我找上国公府!”
“我说了做不到了,陆原那么喜欢那个女人,会要了我的命!”
“你们逼着我去!”
“你该死!你们一个个都该死!”
“都该偿我儿子的命!”
第73章 唯有见他心痛欲死,才会开……
那妇人声音尖利,模样疯狂,宛如只神志不清的疯兽,看着叫人头皮发麻。
可她话却说得清楚明白,不仅指向陆原,还有那个逼她去国公府之人。
她去国公府,是被迫的?
薛明英和她隔了臂长的距离,心陡然空了一拍,捏紧了衣袖,不知为何有些喘不上气来。
那妇人仍在不知疼地撞着木栅,还从栅栏之间的空隙之间,将指甲缝里塞满泥污的手死命地伸出来,眼睛死死盯着前方,想要抓住什么。
“是你们!罪魁祸首是你们这些人!”
“死的为什么偏偏是我儿子?”
薛明英顺着她视线而去,落在了身后金吾卫的腰牌之上,黄铜打造的牌身,在不见天日只点烛火的重刑监牢里头,泛着层摄人心魄的寒光。
那妇人还在嘶叫着,要陆原和那些逼她回来的人偿命……
薛明英心中一颤,身上突然被股冷意裹紧了,手脚变得冰凉,定了定神,朝那些金吾卫看了眼,淡淡道:“这是国公府家事,你们先出去。”
金吾卫们对视了眼,不放心道:“这妇人已疯,恐伤了薛娘子……”
话未说完,已被声冰冷含威的“出去”打断,薛明英面无表情地看着他们,眉眼凛然。
“是,属下这便退去门外。”
等金吾卫离开了这里,那妇人也变得缓和许多,顺着木栅栏而下靠坐,双手抱着膝盖,不住摇着头道:“不能放过陆原,不能放过他们。”
薛明英蹲下来,又等了她会儿,见她眼神清明了许多,问她道:“你说这件事和陆原有关,和他们有关,为何?”
那妇人只是一味摇头默念,并不理她。
“若真如你所言,他与这件事有关,他身为齐国公,想要将手伸到监牢里来,轻而易举。别说替那个孩子讨个公道,便是你自己,也许想走出这里,都难了。”
薛明英静静地看着她,除此外没再多说。
那妇人浑身一激灵,直直看向了她,“你……你是国公府的……”
“我母亲欲与陆原和离,我与国公府再无干系。”
“怪不得,他急着要杀了我儿子”,那妇人愣了愣后,恍然大悟,笑得面容狰狞,“原来是要向你母亲示忠,要挽回你母亲,好一个情深义重的国公爷,可惜竟是个虎毒食子的,拿我儿子的命去表忠心!你来做什么?替你母亲来看看我是何惨状吗?你们也不怕遭报应!”
她脸色突然变得僵冷怨恨,仿佛毒蛇一般看过来。
薛明英语气也泛着冷,“陆原是陆原,我母亲是我母亲,若你想要混为一谈,拖我母亲下水,便是打错了算盘。要遭报应,也是他陆原一个人!”
她压了压怒意,在那妇人沉默后道:“若事情当真如你所说,是陆原所做,至少,我母亲愿意想办法保住你一条命,你可别恨错了人!”
那妇人先是低头不言语,手里攥了把枯草,过了会儿冷笑道:“她有那么好心?只怕她比陆原还巴不得我儿子死了……”
薛明英直接站了起来,本想问她口中那个逼她去国公府之人是谁,见状转身朝门口走去。
“等等!”
在她即将离开之际,那妇人猛然抬起了头,眼底暗红发潮,“有件事我告诉你,你回去告诉你母亲。刚刚跟在你身后的那些人,他们要害你母亲。我不知他们在哪里当差,但他们当中有人找过我,要我抱着孩子去拦你母亲的车架,将事情闹得越大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