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太爱我了怎么办/我是雍正嫡次子 第216节
但现在,黄历!
黄历可是每家每户都想拥有的东西,即便不识字、或者实在家穷买不起,也会咬咬牙掏出一部分钱,和亲戚族人一起几家合买一份,日常有什么事,就会请识字的人看看黄历,有的甚至像供奉神佛一样供奉黄历,求黄历保佑这一年都风调雨顺。
以往的黄历都是厚厚一本,就算用的纸再粗劣,也便宜不到哪里去。
但现在,一文!
生活京城脚下的百姓们发出金土豆的声音:一文钱是什么钱?买了!全款拿下!
不过买下后。
“这个黄历……是不是和以前买的黄历不一样?”
这样的疑问在增多,惠民书局立刻派出伙计在门前循环喊话:“……报纸黄历版面有限,是简化版,省略了很多内容,只有简单的节气和宜忌,买完不想要的可以退……报纸黄历版面有限……”
“……退不退?”有人犹豫。
“……算了吧,也就一文钱,就算省了很多,有节气和宜忌也够平常用了,再不行就当买回去给孩子识字吧,这上面这么多字呢,这么多字要印成书不得卖个好几百文?”
“说的也是。”
退的人极少,大多都拿回家去小心收起来了,若哪日碰上有好心人在街头巷尾拿着报纸版黄历讲的,就赶紧让自家孩子拿上自家的黄历,边听人家讲,边自学认字。
小孩子忘性大,几次下来,正经汉字没记住几个,十个数字倒是都认全了,据此还能自行找到哪月哪日是在黄历的哪一处,喜的这些孩子的爹娘自觉生了个文曲星,不少父母咬牙决定送孩子去学堂念书,倒叫不少孩子就此有了不同的命运。
民间适应新的历法或许要好几年,朝廷官员却是立刻执行了下去,再上奏时,涉及到前事的,除了当年的年号,还会再写上对应的华夏历年数。
反倒是弘书自己还不甚熟练,有几次都说成了西历。
——上辈子的习惯还是太肌肉记忆了,弘书决定,这辈子一定要让华夏历成为全世界习惯的通用历法!
豪言壮语放完,弘书还是得埋头批阅奏折,一打开就看到李卫的名字。
作为前世因为电视剧而家喻户晓的人物,弘书自然是好好了解过一番的,因为他不畏权贵的标签太过深入人心,也曾想过要不要把他调回来任刑部尚书,但在深入了解后,就发现李卫是一个能干实事的人,却不是一个能适应官场规则的人。在京城这个地方,一个尚书的位置不算什么,大家拼的是背后盘根错节的人脉和出身,李卫既没有显赫的身世,也不是清贵的科举出身,回了京城,他哪一边都靠不上,或许凭借能力能做出一番事,但肯定没有他在地方上能发挥的作用大。
因此弘书只是稍稍考虑后,就放弃了召他回来的想法,让他继续在地方上发光发热。
这次也不知道他对地方上的事务又有什么建议。
弘书细细一看,发现李卫这次竟不是提建议,而是弹劾诚郡王府的护卫嘱讬在安州与民争地。
诚郡王府其实在诚郡王去世时就不应存在了,胤祉死后,因他的爵位不是世袭罔替的爵位,所以袭爵的弘景只袭了固山贝子的爵位。但就像《红楼梦里》贾代善死了、而贾母还在,就还能称一句国公府一样,董鄂氏还在,她还是诚郡王福晋,诚郡王府就还能挂着这块牌子,对外自称一声郡王府。
想起《红楼梦》,弘书就想起至今还对他的身份一无所知的笔友曹霑。曹霑如今已经二十有三,早已娶妻,从写给弘书的信中可以看出,他已经褪去了年少时的天真,开始挑起家庭重担,接过家里的应酬,由此认识了一些政商名流和文坛前辈,这里面就有弘书特意安排的蒲沅洲,还有去年春闱终于考中进士的郑板桥,在这些人的影响下,曹霑已经有了想要著书立说的想法。
很快,他就能看到完整版的《红楼梦》了吧,弘书畅想着,然后又想着郑板桥嘿嘿一顿乐,这位历经他不断书信鼓动,终于肯进京参加春闱和殿试的语文书名人,终于进入他的囊中,附送的还有他那一大串名声同样不小的好友。
这么多历史留名的人物,总能有一个把他写进诗里吧。
越想越开心,弘书愉悦的在李卫弹劾的奏折上批阅:着刑部彻查,若为实,嘱讬按律严惩,固山贝子弘景驭下不严,降为奉恩镇国公。
这道旨意一下,虽然刑部还没开始查,但弘景已经预见到了自己必会被降爵的命运,四处找人求情,试图让皇上网开一面。
允裪给他出主意,让他去走一走皇后娘家的门路。
弘景前脚去,礼都没送出去,第二天就有人弹劾岳钟琪倚仗皇后势,私联宗室,收受贿赂,卖官鬻爵。
这一下整的,岳钟琪还没赶到圆明园请罪呢,岳湘就先来了,哐当就在九州清晏的前殿门外跪下请罪。
弘书出来将人扶起,道:“朕才看到折子,都还没来得及下令刑部查,怎么就请罪了,这么迫不及待将罪名往身上背?”
岳湘严肃道:“不论如何,有人弹劾,定是臣妾娘家有做的不到之处,只为这,臣妾也该来请罪。”
“行。”弘书无奈,“罪也请完了,先回去吧。回去记的用热水泡泡脚,这大冷的天,也不知道进屋里去,哐当就在外面这地上跪,也亏得这块雪一早扫了,不然你这年纪轻轻就得落下老寒腿的毛病。”
弘书这般絮叨,岳湘因为弹劾而紧绷的情绪也放松下来,注意到周围的侍卫,迟来的有些羞涩:“好,臣妾遵旨。外面冷,皇上快进屋吧,臣妾先回去了。”
岳湘走没多长时间,岳钟琪就来接棒了,弘书将人叫进来,问道:“你昨儿见了弘景?”
岳钟琪不敢隐瞒:“是,弘景贝子突然到访,臣也不能将人拒之门外,便请到花厅喝了一杯茶。”
这是一点儿都没敢多留啊,只让人喝了一杯茶就端茶送客了,这般失礼可见岳钟琪有多怕沾上这些。
可惜,他躲没用,人家总有办法蹭上去。
“弘景说什么了?”弘书虽然心中有数,却也要问。
岳钟琪道:“弘景贝子请臣帮忙求情,请皇上网开一面。”
弘书冷哼:“刑部都还没开始查,他就开始给自己想后路了,可见李卫弹劾为真。如此做派,朕更不可能网开一面。”
岳钟琪垂头,不发一言。
弘书也没继续说弘景:“此事朕知道了,日后若仍有这等冒昧上门的,爱卿尽可以拒绝,就说是朕说的,不许你私见宗室。”
“多谢皇上。”岳钟琪心里暖暖的,皇上还是信他的。
给一颗甜枣,弘书也不忘敲一棒子:“朕也希望爱卿能管好家人、族人,莫要行差踏错,害了自己不说,还会连累皇后。”
岳钟琪心中一凛,外间都说皇上如何宠爱他女儿,如何宠信他,只有他自己知道,皇上面对他时,从来都是君对臣的态度,甚少有私情流露,也从不因他是皇后之父而给什么优待:“是,臣一定约束好族人。”
说完正事,弘书放松了些,难得的说起家常话:“爱卿回去,可以跟令夫人说,让她这几日递牌子入宫来看看皇后。不知是不是第一次在宫中过年、思念家人的缘故,皇后这几日有些食欲不振。”
听闻此言,岳钟琪也有些担心,立刻答应:“是,臣回去就让贱内递牌子。”
高夫人紧急入宫,见到的却是面色红润的女儿。
知道是皇上担心她思念家人之后,岳湘有些羞涩:“女儿已经二十多了,怎会犯此小女儿情态,皇上真是想多了。”
高夫人见她如此表情,便知道皇上对女儿不差,只是有些话即便讨人嫌,她这个当娘的还得说。
挥退宫女,高夫人轻声问道:“你与皇上,可好?”
岳湘听出母亲问的是什么,脸颊飞粉,轻轻点头,声如蚊蝇:“好。”
高夫人把住她的手腕:“那,可有音信?”皇上要女儿先生两个嫡子的事,他们已经知道了,但随之而来的不是高兴和荣幸,而是压力。虽然是皇上的旨意,但女儿一天不怀孕,就要背负一天妖后魅惑君主、绝皇嗣的骂名。何况,谁知道皇上什么时候会改变主意呢。帝王之心不可测,皇上一旦改变心意,女儿除了一身骂名,什么都落不下。
岳湘也知道这事的重要性,但……没有就是没有,她只能轻轻摇头。
高夫人有些失望,但女儿压力够大了,她没必要再火上浇油,便劝慰道:“不妨事,你和皇上大婚也没多久,孩子的事儿就是缘分,说来就来了。”
面对女儿不能说太多担心之语,免得影响了女儿的心情,回家后,高夫人就找来四儿媳商量,商量来商量去也没个好办法。
最后还是四儿媳提了不是办法的办法:“不然娘你下次递牌子入宫时问问,能不能带英儿进去,我听人家说,有时候新嫁妇就是要小孩子带一带,才能快点开怀呢。”
岳英是老四两口子前两年才添的孩子,年岁倒是适合带进宫。
高夫人决定下次问问。
还没等她第二次递牌子,宫里忽然传来好消息。
皇后有孕了。
第246章
明明掌下的腹部手感与以往并无差别,但弘书就是觉得有什么不一样了,仿佛有一根透明的丝线,一头连着他,一头深入岳湘肚中,他本来还有些飘荡的灵魂,仿佛一下踩到了实地。
这是他的孩子,不存在于历史上的、完全因他而生的生命,是他真切存在于这片时空的证明,是他的责任,也将是他在这片时空的延续。
“皇上,皇上?”
岳湘连唤好几声,弘书才从神游中醒过神来:“怎么了?”
岳湘无奈的笑,皇上这是一点儿没听啊:“七弟使人来报,皇额娘非要过来看臣妾,七弟好容易才拦住了,臣妾想皇额娘不宜奔波,不如臣妾过去拜见皇额娘。”
弘书恍然:“是该去见阿玛额娘,他们盼了好久了。”
让人先过去通知,弘书就指挥人准备出行的东西,圆明园离畅春园可不算近,如今天气还冷,他恨不得把一切情况想到了:一会儿要步撵、一会儿又觉得步撵透风要换成轿子,到头又觉得轿子要人抬不安全,还是换成马车。马车要围的严严实实的不透一点风,最好都围上厚厚的毯子,又嫌烧炭味道不好,要开水多灌几个暖水袋,把岳湘围起来……
九州清晏的宫女太监被指使的团团转,却个个脸上都带着迷之笑容,一脸甘之如饴。
岳湘就这样以国宝的待遇,坐马车到了畅春园胤禛住的院子外。
这里比弘书的重视更不遑多让,苏培盛就等在院外,看到马车来了连忙高声传话:“太上皇有旨,皇后娘娘可乘马车直入院内,门槛已卸。”
弘书也在马车里,听着好笑,调侃岳湘:“还得是皇后功劳大,朕来这院子,可从来没有卸门槛的待遇。”
岳湘羞窘,嗔道:“皇上。”
弘书又笑了一会儿,才握住岳湘的手,压低声音正色道:“莫要多想,我和阿玛额娘重视你怀孕,不代表就是只重视孩子,而不重视你,你们是一体的,有你才有孩子,若有什么万一,我自然是以你为重。”
岳湘怔然:“皇上这是什么话,你和皇阿玛皇额娘看重孩子很正常,我怎么会跟孩子比较,这孩子来了,我也和你们一样高兴重视。”
看重孩子多正常,谁家不看重孩子啊?皇上、太上皇和太后也是看重她才会看重她的孩子,若不看重她,谁管她怀没怀孕呢?就像生下弘曕的谦太嫔,当初怀孕的时候,除了按例该得的待遇,有谁对她有额外的重视吗?
岳湘不明白弘书为什么会觉得她会为太过被重视而多想。
马车停下了,弘书拍拍她的手,没有再多说,她不知道这世上有人只将女子当做传宗接代的工具、孩子生下来就弃之如履,也挺好。
率先下了马车,亲自站在旁边扶皇后下来,又寸步不离的扶着皇后进入殿内。
在目睹这一幕的人眼中,这就是皇上宠爱皇后、为皇后怀孕极度高兴的证据。
胤禛和乌拉那拉氏早就等着,岳湘行礼的腿才弯了一半,胤禛就出声道:“平身。”
乌拉那拉氏人逢喜事精神爽,脸上一直以来的病容都消减了许多,笑容满面的招手:“来,好孩子,过来皇额娘这里坐。”
弘书将人送到额娘面前,自己在阿玛跟前坐下。
乌拉那拉氏给了他一个赞赏的眼神,拉着岳湘问道:“谁诊的脉?几个月了?胎像如何?可有觉得有什么不适?有没有想吃的?回头把御膳房的人都调去圆明园……”
一连串问题砸下来,岳湘笑吟吟的一一回答过去,婆媳俩之间的氛围太好,衬的旁边的胤禛和弘书像两根木头。
胤禛瞥了他一眼,弘书立刻狗腿的凑上去:“阿玛,儿子说行就行吧,这大婚还不到一年呢。”
胤禛轻哼,又看了一眼那边其乐融融、开始商量给未出世的孩子准备什么衣服的两人,道:“名字朕来起。”
弘书立刻瞪大眼:“不行!这是我的孩子,我要自己起!”
胤禛瞪他:“朕就这一个要求,你敢不答应,不孝子!”
“就算您骂我不孝也不行,我的孩子我必须亲自起,您要实在想起,起个小名也行,大名绝对不行。”弘书一副誓死不答应的样子,下一秒就开始不正经,“咦,阿玛,您是不是好多了,这次一口气说了七个字没停顿哎!”
胤禛蹭一下就冒火,这不孝子,他不会以为他在夸朕吧?不会以为朕会因为这“夸奖”很高兴吧?今日但凡是别人说起这话,他早将人拖下去斩了!
“不孝子!”胤禛气的不知道骂什么了。
听到这边的动静,乌拉那拉氏不满的看向弘书:“大喜的日子,别逼本宫扇你。”自从揍过一次孩子后,乌拉那拉氏就发现,没事揍揍孩子的感觉真不错。
这真是,孩子还没出生呢,他就已经成了被嫌弃的小白菜了,弘书连忙举手投降:“错了错了,儿子错了。”
岳湘忍笑忍的很辛苦。
黄历可是每家每户都想拥有的东西,即便不识字、或者实在家穷买不起,也会咬咬牙掏出一部分钱,和亲戚族人一起几家合买一份,日常有什么事,就会请识字的人看看黄历,有的甚至像供奉神佛一样供奉黄历,求黄历保佑这一年都风调雨顺。
以往的黄历都是厚厚一本,就算用的纸再粗劣,也便宜不到哪里去。
但现在,一文!
生活京城脚下的百姓们发出金土豆的声音:一文钱是什么钱?买了!全款拿下!
不过买下后。
“这个黄历……是不是和以前买的黄历不一样?”
这样的疑问在增多,惠民书局立刻派出伙计在门前循环喊话:“……报纸黄历版面有限,是简化版,省略了很多内容,只有简单的节气和宜忌,买完不想要的可以退……报纸黄历版面有限……”
“……退不退?”有人犹豫。
“……算了吧,也就一文钱,就算省了很多,有节气和宜忌也够平常用了,再不行就当买回去给孩子识字吧,这上面这么多字呢,这么多字要印成书不得卖个好几百文?”
“说的也是。”
退的人极少,大多都拿回家去小心收起来了,若哪日碰上有好心人在街头巷尾拿着报纸版黄历讲的,就赶紧让自家孩子拿上自家的黄历,边听人家讲,边自学认字。
小孩子忘性大,几次下来,正经汉字没记住几个,十个数字倒是都认全了,据此还能自行找到哪月哪日是在黄历的哪一处,喜的这些孩子的爹娘自觉生了个文曲星,不少父母咬牙决定送孩子去学堂念书,倒叫不少孩子就此有了不同的命运。
民间适应新的历法或许要好几年,朝廷官员却是立刻执行了下去,再上奏时,涉及到前事的,除了当年的年号,还会再写上对应的华夏历年数。
反倒是弘书自己还不甚熟练,有几次都说成了西历。
——上辈子的习惯还是太肌肉记忆了,弘书决定,这辈子一定要让华夏历成为全世界习惯的通用历法!
豪言壮语放完,弘书还是得埋头批阅奏折,一打开就看到李卫的名字。
作为前世因为电视剧而家喻户晓的人物,弘书自然是好好了解过一番的,因为他不畏权贵的标签太过深入人心,也曾想过要不要把他调回来任刑部尚书,但在深入了解后,就发现李卫是一个能干实事的人,却不是一个能适应官场规则的人。在京城这个地方,一个尚书的位置不算什么,大家拼的是背后盘根错节的人脉和出身,李卫既没有显赫的身世,也不是清贵的科举出身,回了京城,他哪一边都靠不上,或许凭借能力能做出一番事,但肯定没有他在地方上能发挥的作用大。
因此弘书只是稍稍考虑后,就放弃了召他回来的想法,让他继续在地方上发光发热。
这次也不知道他对地方上的事务又有什么建议。
弘书细细一看,发现李卫这次竟不是提建议,而是弹劾诚郡王府的护卫嘱讬在安州与民争地。
诚郡王府其实在诚郡王去世时就不应存在了,胤祉死后,因他的爵位不是世袭罔替的爵位,所以袭爵的弘景只袭了固山贝子的爵位。但就像《红楼梦里》贾代善死了、而贾母还在,就还能称一句国公府一样,董鄂氏还在,她还是诚郡王福晋,诚郡王府就还能挂着这块牌子,对外自称一声郡王府。
想起《红楼梦》,弘书就想起至今还对他的身份一无所知的笔友曹霑。曹霑如今已经二十有三,早已娶妻,从写给弘书的信中可以看出,他已经褪去了年少时的天真,开始挑起家庭重担,接过家里的应酬,由此认识了一些政商名流和文坛前辈,这里面就有弘书特意安排的蒲沅洲,还有去年春闱终于考中进士的郑板桥,在这些人的影响下,曹霑已经有了想要著书立说的想法。
很快,他就能看到完整版的《红楼梦》了吧,弘书畅想着,然后又想着郑板桥嘿嘿一顿乐,这位历经他不断书信鼓动,终于肯进京参加春闱和殿试的语文书名人,终于进入他的囊中,附送的还有他那一大串名声同样不小的好友。
这么多历史留名的人物,总能有一个把他写进诗里吧。
越想越开心,弘书愉悦的在李卫弹劾的奏折上批阅:着刑部彻查,若为实,嘱讬按律严惩,固山贝子弘景驭下不严,降为奉恩镇国公。
这道旨意一下,虽然刑部还没开始查,但弘景已经预见到了自己必会被降爵的命运,四处找人求情,试图让皇上网开一面。
允裪给他出主意,让他去走一走皇后娘家的门路。
弘景前脚去,礼都没送出去,第二天就有人弹劾岳钟琪倚仗皇后势,私联宗室,收受贿赂,卖官鬻爵。
这一下整的,岳钟琪还没赶到圆明园请罪呢,岳湘就先来了,哐当就在九州清晏的前殿门外跪下请罪。
弘书出来将人扶起,道:“朕才看到折子,都还没来得及下令刑部查,怎么就请罪了,这么迫不及待将罪名往身上背?”
岳湘严肃道:“不论如何,有人弹劾,定是臣妾娘家有做的不到之处,只为这,臣妾也该来请罪。”
“行。”弘书无奈,“罪也请完了,先回去吧。回去记的用热水泡泡脚,这大冷的天,也不知道进屋里去,哐当就在外面这地上跪,也亏得这块雪一早扫了,不然你这年纪轻轻就得落下老寒腿的毛病。”
弘书这般絮叨,岳湘因为弹劾而紧绷的情绪也放松下来,注意到周围的侍卫,迟来的有些羞涩:“好,臣妾遵旨。外面冷,皇上快进屋吧,臣妾先回去了。”
岳湘走没多长时间,岳钟琪就来接棒了,弘书将人叫进来,问道:“你昨儿见了弘景?”
岳钟琪不敢隐瞒:“是,弘景贝子突然到访,臣也不能将人拒之门外,便请到花厅喝了一杯茶。”
这是一点儿都没敢多留啊,只让人喝了一杯茶就端茶送客了,这般失礼可见岳钟琪有多怕沾上这些。
可惜,他躲没用,人家总有办法蹭上去。
“弘景说什么了?”弘书虽然心中有数,却也要问。
岳钟琪道:“弘景贝子请臣帮忙求情,请皇上网开一面。”
弘书冷哼:“刑部都还没开始查,他就开始给自己想后路了,可见李卫弹劾为真。如此做派,朕更不可能网开一面。”
岳钟琪垂头,不发一言。
弘书也没继续说弘景:“此事朕知道了,日后若仍有这等冒昧上门的,爱卿尽可以拒绝,就说是朕说的,不许你私见宗室。”
“多谢皇上。”岳钟琪心里暖暖的,皇上还是信他的。
给一颗甜枣,弘书也不忘敲一棒子:“朕也希望爱卿能管好家人、族人,莫要行差踏错,害了自己不说,还会连累皇后。”
岳钟琪心中一凛,外间都说皇上如何宠爱他女儿,如何宠信他,只有他自己知道,皇上面对他时,从来都是君对臣的态度,甚少有私情流露,也从不因他是皇后之父而给什么优待:“是,臣一定约束好族人。”
说完正事,弘书放松了些,难得的说起家常话:“爱卿回去,可以跟令夫人说,让她这几日递牌子入宫来看看皇后。不知是不是第一次在宫中过年、思念家人的缘故,皇后这几日有些食欲不振。”
听闻此言,岳钟琪也有些担心,立刻答应:“是,臣回去就让贱内递牌子。”
高夫人紧急入宫,见到的却是面色红润的女儿。
知道是皇上担心她思念家人之后,岳湘有些羞涩:“女儿已经二十多了,怎会犯此小女儿情态,皇上真是想多了。”
高夫人见她如此表情,便知道皇上对女儿不差,只是有些话即便讨人嫌,她这个当娘的还得说。
挥退宫女,高夫人轻声问道:“你与皇上,可好?”
岳湘听出母亲问的是什么,脸颊飞粉,轻轻点头,声如蚊蝇:“好。”
高夫人把住她的手腕:“那,可有音信?”皇上要女儿先生两个嫡子的事,他们已经知道了,但随之而来的不是高兴和荣幸,而是压力。虽然是皇上的旨意,但女儿一天不怀孕,就要背负一天妖后魅惑君主、绝皇嗣的骂名。何况,谁知道皇上什么时候会改变主意呢。帝王之心不可测,皇上一旦改变心意,女儿除了一身骂名,什么都落不下。
岳湘也知道这事的重要性,但……没有就是没有,她只能轻轻摇头。
高夫人有些失望,但女儿压力够大了,她没必要再火上浇油,便劝慰道:“不妨事,你和皇上大婚也没多久,孩子的事儿就是缘分,说来就来了。”
面对女儿不能说太多担心之语,免得影响了女儿的心情,回家后,高夫人就找来四儿媳商量,商量来商量去也没个好办法。
最后还是四儿媳提了不是办法的办法:“不然娘你下次递牌子入宫时问问,能不能带英儿进去,我听人家说,有时候新嫁妇就是要小孩子带一带,才能快点开怀呢。”
岳英是老四两口子前两年才添的孩子,年岁倒是适合带进宫。
高夫人决定下次问问。
还没等她第二次递牌子,宫里忽然传来好消息。
皇后有孕了。
第246章
明明掌下的腹部手感与以往并无差别,但弘书就是觉得有什么不一样了,仿佛有一根透明的丝线,一头连着他,一头深入岳湘肚中,他本来还有些飘荡的灵魂,仿佛一下踩到了实地。
这是他的孩子,不存在于历史上的、完全因他而生的生命,是他真切存在于这片时空的证明,是他的责任,也将是他在这片时空的延续。
“皇上,皇上?”
岳湘连唤好几声,弘书才从神游中醒过神来:“怎么了?”
岳湘无奈的笑,皇上这是一点儿没听啊:“七弟使人来报,皇额娘非要过来看臣妾,七弟好容易才拦住了,臣妾想皇额娘不宜奔波,不如臣妾过去拜见皇额娘。”
弘书恍然:“是该去见阿玛额娘,他们盼了好久了。”
让人先过去通知,弘书就指挥人准备出行的东西,圆明园离畅春园可不算近,如今天气还冷,他恨不得把一切情况想到了:一会儿要步撵、一会儿又觉得步撵透风要换成轿子,到头又觉得轿子要人抬不安全,还是换成马车。马车要围的严严实实的不透一点风,最好都围上厚厚的毯子,又嫌烧炭味道不好,要开水多灌几个暖水袋,把岳湘围起来……
九州清晏的宫女太监被指使的团团转,却个个脸上都带着迷之笑容,一脸甘之如饴。
岳湘就这样以国宝的待遇,坐马车到了畅春园胤禛住的院子外。
这里比弘书的重视更不遑多让,苏培盛就等在院外,看到马车来了连忙高声传话:“太上皇有旨,皇后娘娘可乘马车直入院内,门槛已卸。”
弘书也在马车里,听着好笑,调侃岳湘:“还得是皇后功劳大,朕来这院子,可从来没有卸门槛的待遇。”
岳湘羞窘,嗔道:“皇上。”
弘书又笑了一会儿,才握住岳湘的手,压低声音正色道:“莫要多想,我和阿玛额娘重视你怀孕,不代表就是只重视孩子,而不重视你,你们是一体的,有你才有孩子,若有什么万一,我自然是以你为重。”
岳湘怔然:“皇上这是什么话,你和皇阿玛皇额娘看重孩子很正常,我怎么会跟孩子比较,这孩子来了,我也和你们一样高兴重视。”
看重孩子多正常,谁家不看重孩子啊?皇上、太上皇和太后也是看重她才会看重她的孩子,若不看重她,谁管她怀没怀孕呢?就像生下弘曕的谦太嫔,当初怀孕的时候,除了按例该得的待遇,有谁对她有额外的重视吗?
岳湘不明白弘书为什么会觉得她会为太过被重视而多想。
马车停下了,弘书拍拍她的手,没有再多说,她不知道这世上有人只将女子当做传宗接代的工具、孩子生下来就弃之如履,也挺好。
率先下了马车,亲自站在旁边扶皇后下来,又寸步不离的扶着皇后进入殿内。
在目睹这一幕的人眼中,这就是皇上宠爱皇后、为皇后怀孕极度高兴的证据。
胤禛和乌拉那拉氏早就等着,岳湘行礼的腿才弯了一半,胤禛就出声道:“平身。”
乌拉那拉氏人逢喜事精神爽,脸上一直以来的病容都消减了许多,笑容满面的招手:“来,好孩子,过来皇额娘这里坐。”
弘书将人送到额娘面前,自己在阿玛跟前坐下。
乌拉那拉氏给了他一个赞赏的眼神,拉着岳湘问道:“谁诊的脉?几个月了?胎像如何?可有觉得有什么不适?有没有想吃的?回头把御膳房的人都调去圆明园……”
一连串问题砸下来,岳湘笑吟吟的一一回答过去,婆媳俩之间的氛围太好,衬的旁边的胤禛和弘书像两根木头。
胤禛瞥了他一眼,弘书立刻狗腿的凑上去:“阿玛,儿子说行就行吧,这大婚还不到一年呢。”
胤禛轻哼,又看了一眼那边其乐融融、开始商量给未出世的孩子准备什么衣服的两人,道:“名字朕来起。”
弘书立刻瞪大眼:“不行!这是我的孩子,我要自己起!”
胤禛瞪他:“朕就这一个要求,你敢不答应,不孝子!”
“就算您骂我不孝也不行,我的孩子我必须亲自起,您要实在想起,起个小名也行,大名绝对不行。”弘书一副誓死不答应的样子,下一秒就开始不正经,“咦,阿玛,您是不是好多了,这次一口气说了七个字没停顿哎!”
胤禛蹭一下就冒火,这不孝子,他不会以为他在夸朕吧?不会以为朕会因为这“夸奖”很高兴吧?今日但凡是别人说起这话,他早将人拖下去斩了!
“不孝子!”胤禛气的不知道骂什么了。
听到这边的动静,乌拉那拉氏不满的看向弘书:“大喜的日子,别逼本宫扇你。”自从揍过一次孩子后,乌拉那拉氏就发现,没事揍揍孩子的感觉真不错。
这真是,孩子还没出生呢,他就已经成了被嫌弃的小白菜了,弘书连忙举手投降:“错了错了,儿子错了。”
岳湘忍笑忍的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