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下乡前我搬空全家 第13节
其他知青大多也都买的细粮,只有高明全部买的玉米面。
眼看到了饭点,众知青摸着饥肠辘辘的肚子,本想说去馆子随便吃碗臊子面什么的,却被牛二蛋拦住。
他将一直挂在身上的一个布包取下来。
原来,里面装的是玉米面馍。
“这是支书交待我带着的,说怕你们乱花钱。”
知青们面面相觑,想说不吃吧,又是支书的好意,而且牛二蛋都背了一上午了。
最后,知青们还是接过了牛二蛋递过来的馍。
凉了的馍硬邦邦,马朝阳提议道:“买瓶汽水喝不?”
天热,他们早就口干舌燥了,听见汽水,所有人想都没想就点了头。
收了每个人的钱,秦寒舒和马朝阳当代表去将汽水买了回来。
当知青们要喝汽水时,牛二蛋就自觉走开了。
其实他家条件不错,兜里的钱不是喝不起一瓶汽水,但到底是没有这种消费习惯,将钱花在汽水这种不饱肚子的东西上。
秦寒舒走过来,递给了他一瓶,“这是我请你的,谢谢你大热的天还专门送我们来县城。”
牛二蛋本就红黑红黑的脸,颜色一下更深了。
他不自在地摆摆手,结结巴巴道:“不、不用了......”
秦寒舒将汽水塞进他手里,“喝吧,都买了。”
牛二蛋犹豫了好一会,到底是天气太热,汽水太诱人。
一口下去,他舒爽得呼了好长一口气,还打了个嗝。
“我喝过汽水。”牛二蛋回忆道:“是周三哥买给我的,那年我九岁,他在县城念书,有一次放假带回去了一瓶汽水,我们好几个小子一起分着喝了。”
牛二蛋憨笑两下,挠挠头道:“我抢不过,就咂了一口,到现在已经记不得啥味了。”
秦寒舒问:“周三哥是谁?”
牛二蛋答道:“是周大叔的小儿子,在部队当兵,已经很多年没回来过了。”
秦寒舒点点头,又问:“对了,牛会计是你的亲哥哥吗?”
牛二蛋忙咽下嘴里的汽水,连连点头,“是!他是我亲哥,我们家就兄弟俩。”
顿了顿,牛二蛋又强调道:“我们是同一个爹同一个妈的亲兄弟。”
秦寒舒失笑,“我知道了。”
牛二蛋嘿嘿两声,“我哥在家夸你们新来的几个知青呢。”
“哦?”秦寒舒好奇问道:“他怎么夸的?”
“他说你们一看就是干部家庭出身的,个个都......”牛二蛋抓着脑袋想了好一会,才道:“气都是又高又长......我忘了原话是怎么说来的了......特别是那个张抗美同志,气最高!”
秦寒舒:“......”
是趾高气昂吧?
还强调了张抗美,看来这个牛会计是个很记仇的人,张抗美刚来那天说的几句话已经得罪他了。
秦寒舒随口道:“今天牛会计又去公社开会了,会计要开那么多会吗?”
早上牛会计去公社,还搭了一段拖拉机。
牛二蛋忙摆手道:“他今天不是开会,他是去公社替咱们队争好处去了。公社有套淘汰下来的设备,他想要过来,给咱们大队办个广播站。”
“广播站??”
“嗯呐!”牛二蛋点点头,“我哥说 ,有了广播站,以后就可以给乡亲们读报读新闻,还能播歌儿呢!”
“不过这事也还不一定,因为好几个大队都在抢那套设备。”
秦寒舒听完陷入了沉思。
没想到跟牛二蛋的一番闲聊,还得到了这么重要的信息。
有了广播站,就得有广播员。
她是不是可以争取一下这个岗位?
虽然目前农活的强度还在她的承受范围内,但谁不向往更安逸的生活呢?
***
拖拉机直接开回队部,牛二蛋又热心帮着把东西卸下来,然后才离开。
看着院坝里的破木头,马朝阳道:“其实我刚刚就想问,你买这么多烂木头有什么用?”
那边的金波抢先道:“这木头就表面烂的,可以做家具用。秦寒舒同志这木头,没买亏。”
秦寒舒看向金波,“你看起来很专业啊。”
金波笑笑,道:“我爸爸是家具厂的木工,从小耳濡目染的,就知道些。”
秦寒舒心思一动,问:“那你会做家具吗?”
她早就打听了,好湾村是有木匠,不过最近正忙着检修农具,要找他做家具,至少得等到农忙过后。
本来秦寒舒问这话也没抱多大希望,谁知金波居然真的点头道:“小时候喜欢,缠着我爸学了些,会做基础的家具。做得多好不敢说,不过能保证结实。”
秦寒舒忙道:“那我请你帮我做家具行吗?”
不能说给工钱,否则就成剥削了。秦寒舒道:“你要什么交换的?”
“做家具当然可以了!”金波想了想,道:“我也不要别的,就想用剩下的木料给自己做套桌椅。”
马朝阳忙道:“我正想说,让寒舒把剩下的木头匀给我呢!”
秦寒舒对金波道:“我想做一个壁橱,一张炕桌一个炕柜,你估算一下看能剩下多少。”
金波想了想,道:“马朝阳要是也做一套桌椅,应该是够了。”
秦寒舒点头道:“行,那这堆木头就这么分了吧。”
马朝阳道:“木头多少钱?我补给你钱。”
这一大堆才花了五块钱,也不好算啊......秦寒舒道:“你也别补给我钱了。这样吧,金波做家具的这段时间就不去上工了,他的活你帮他干,也算为家具出力了,怎么样?”
虽然马朝阳宁愿出钱也不想干活,不过既然秦寒舒都这么说了,他也就同意了。反正这段时间的农活不算重。
这时,一直听着几人商量的赵茹怯怯道:“那我怎么办啊?”
第17章 有味道的1章
窑洞已经箍好了,数量在那摆着,新来的几个知青私底下早就商量好了谁跟谁住。
金波和高明肯定是一起住的,金波有了家具也就等于高明有了家具。
张瑶和薛新锐的窑要腾出来还给队部,也得搬过来。
正好,林之恒就跟薛新锐一起,薛新锐的家什都是齐全的,林之恒还什么都不用置办。
女知青这里,几个人在一起住了几天,谁是什么性格,大家也有了一些了解。
张瑶的家当齐全,选择了张抗美跟她一起住。
秦寒舒自己住。
第一拨知青里只有一个女知青,刚好跟剩下的赵茹凑成一对。
但,那个女知青先前是跟本地人一起住的,也什么都没有。
赵茹见大家就这么把木料瓜分完了,根本没考虑她,忍不住出声提醒,表情怯生生的,还带着委屈。
马朝阳和金波根本没体会到赵茹的真实意思,还在那替赵茹出主意。
“你怎么办?不如你学张瑶和薛新锐那样,去队上人家看看有没有废木料?”
“不过你得抓紧时间,听说挺不好凑呢。”
“可是我不习惯去求人,还是不认识的人......”赵茹看向秦寒舒,刚想求秦寒舒少做点家具,让一些木料给她,可对上对方那看穿一切的冷眼,她便没说出口。
转而求马朝阳和金波,“我要的也不多,一桌一椅就行,要不你们的做小一些,省点木料给我?”
做小一点?本来计划的就不大,还能怎么小?
马朝阳和金波对视一眼,决定拒绝赵茹的请求。
为了避免赵茹再说什么,金波忙对秦寒舒道:“我先给你做,我们现在去你的窑洞量量尺寸吧!量完了我去问队里的木匠借工具。”
秦寒舒:“走吧。”
眼睁睁看着金波和秦寒舒走远,赵茹只能可怜兮兮地看着马朝阳。
马朝阳不知道该再说什么拒绝,眼睛一瞥看到张抗美路过,连忙跟了上去,“张抗美等等,我有事跟你说......”
见大家都对自己这么冷漠,赵茹不禁觉得自己的命苦,鼻子一酸,眼里慢慢有了泪意。
***
虽然家具还没做好,但知青们已经迫不及待把新窑洞收拾出来了,把炕铺好,晚上过去睡觉,吃饭的时候再来队部这边。
第一拨来的在老乡家住的知青,也陆陆续续搬进了宿舍。
八孔窑洞瞬间就热闹起来。
秦寒舒住的最东边一间,挨着一个小土坡,从土坡上去是个黄土峁,地势比较高,站那能看清大半个村子。
小坡上是长满了杂草的,还有一棵野生的拐枣树。 拐枣树结的有拐枣,不过现在还没熟,据说得等到霜降之后才能吃,很甜。
箍窑洞的时候,工人们就挖了一条排水沟,在窑洞前面的院坝绕了一周。秦寒舒的窑洞在最边上,就挨着水沟。
她将种树的地点选在了水沟边,长起来后能在视线上遮挡一下污水沟。
选的树种是泡桐,是从山坡移植过来的半米左右的小树,据说如果活下来,明年就能长到至少两米。
秦寒舒偷偷给树浇了空间里的泉水,过了一个晚上,原本蔫头耷脑的树就立马支棱起来了。
院坝是公用的,不过秦寒舒已经跟队上申请了,要在自己窑洞门前的这块,开辟一块菜地。
眼看到了饭点,众知青摸着饥肠辘辘的肚子,本想说去馆子随便吃碗臊子面什么的,却被牛二蛋拦住。
他将一直挂在身上的一个布包取下来。
原来,里面装的是玉米面馍。
“这是支书交待我带着的,说怕你们乱花钱。”
知青们面面相觑,想说不吃吧,又是支书的好意,而且牛二蛋都背了一上午了。
最后,知青们还是接过了牛二蛋递过来的馍。
凉了的馍硬邦邦,马朝阳提议道:“买瓶汽水喝不?”
天热,他们早就口干舌燥了,听见汽水,所有人想都没想就点了头。
收了每个人的钱,秦寒舒和马朝阳当代表去将汽水买了回来。
当知青们要喝汽水时,牛二蛋就自觉走开了。
其实他家条件不错,兜里的钱不是喝不起一瓶汽水,但到底是没有这种消费习惯,将钱花在汽水这种不饱肚子的东西上。
秦寒舒走过来,递给了他一瓶,“这是我请你的,谢谢你大热的天还专门送我们来县城。”
牛二蛋本就红黑红黑的脸,颜色一下更深了。
他不自在地摆摆手,结结巴巴道:“不、不用了......”
秦寒舒将汽水塞进他手里,“喝吧,都买了。”
牛二蛋犹豫了好一会,到底是天气太热,汽水太诱人。
一口下去,他舒爽得呼了好长一口气,还打了个嗝。
“我喝过汽水。”牛二蛋回忆道:“是周三哥买给我的,那年我九岁,他在县城念书,有一次放假带回去了一瓶汽水,我们好几个小子一起分着喝了。”
牛二蛋憨笑两下,挠挠头道:“我抢不过,就咂了一口,到现在已经记不得啥味了。”
秦寒舒问:“周三哥是谁?”
牛二蛋答道:“是周大叔的小儿子,在部队当兵,已经很多年没回来过了。”
秦寒舒点点头,又问:“对了,牛会计是你的亲哥哥吗?”
牛二蛋忙咽下嘴里的汽水,连连点头,“是!他是我亲哥,我们家就兄弟俩。”
顿了顿,牛二蛋又强调道:“我们是同一个爹同一个妈的亲兄弟。”
秦寒舒失笑,“我知道了。”
牛二蛋嘿嘿两声,“我哥在家夸你们新来的几个知青呢。”
“哦?”秦寒舒好奇问道:“他怎么夸的?”
“他说你们一看就是干部家庭出身的,个个都......”牛二蛋抓着脑袋想了好一会,才道:“气都是又高又长......我忘了原话是怎么说来的了......特别是那个张抗美同志,气最高!”
秦寒舒:“......”
是趾高气昂吧?
还强调了张抗美,看来这个牛会计是个很记仇的人,张抗美刚来那天说的几句话已经得罪他了。
秦寒舒随口道:“今天牛会计又去公社开会了,会计要开那么多会吗?”
早上牛会计去公社,还搭了一段拖拉机。
牛二蛋忙摆手道:“他今天不是开会,他是去公社替咱们队争好处去了。公社有套淘汰下来的设备,他想要过来,给咱们大队办个广播站。”
“广播站??”
“嗯呐!”牛二蛋点点头,“我哥说 ,有了广播站,以后就可以给乡亲们读报读新闻,还能播歌儿呢!”
“不过这事也还不一定,因为好几个大队都在抢那套设备。”
秦寒舒听完陷入了沉思。
没想到跟牛二蛋的一番闲聊,还得到了这么重要的信息。
有了广播站,就得有广播员。
她是不是可以争取一下这个岗位?
虽然目前农活的强度还在她的承受范围内,但谁不向往更安逸的生活呢?
***
拖拉机直接开回队部,牛二蛋又热心帮着把东西卸下来,然后才离开。
看着院坝里的破木头,马朝阳道:“其实我刚刚就想问,你买这么多烂木头有什么用?”
那边的金波抢先道:“这木头就表面烂的,可以做家具用。秦寒舒同志这木头,没买亏。”
秦寒舒看向金波,“你看起来很专业啊。”
金波笑笑,道:“我爸爸是家具厂的木工,从小耳濡目染的,就知道些。”
秦寒舒心思一动,问:“那你会做家具吗?”
她早就打听了,好湾村是有木匠,不过最近正忙着检修农具,要找他做家具,至少得等到农忙过后。
本来秦寒舒问这话也没抱多大希望,谁知金波居然真的点头道:“小时候喜欢,缠着我爸学了些,会做基础的家具。做得多好不敢说,不过能保证结实。”
秦寒舒忙道:“那我请你帮我做家具行吗?”
不能说给工钱,否则就成剥削了。秦寒舒道:“你要什么交换的?”
“做家具当然可以了!”金波想了想,道:“我也不要别的,就想用剩下的木料给自己做套桌椅。”
马朝阳忙道:“我正想说,让寒舒把剩下的木头匀给我呢!”
秦寒舒对金波道:“我想做一个壁橱,一张炕桌一个炕柜,你估算一下看能剩下多少。”
金波想了想,道:“马朝阳要是也做一套桌椅,应该是够了。”
秦寒舒点头道:“行,那这堆木头就这么分了吧。”
马朝阳道:“木头多少钱?我补给你钱。”
这一大堆才花了五块钱,也不好算啊......秦寒舒道:“你也别补给我钱了。这样吧,金波做家具的这段时间就不去上工了,他的活你帮他干,也算为家具出力了,怎么样?”
虽然马朝阳宁愿出钱也不想干活,不过既然秦寒舒都这么说了,他也就同意了。反正这段时间的农活不算重。
这时,一直听着几人商量的赵茹怯怯道:“那我怎么办啊?”
第17章 有味道的1章
窑洞已经箍好了,数量在那摆着,新来的几个知青私底下早就商量好了谁跟谁住。
金波和高明肯定是一起住的,金波有了家具也就等于高明有了家具。
张瑶和薛新锐的窑要腾出来还给队部,也得搬过来。
正好,林之恒就跟薛新锐一起,薛新锐的家什都是齐全的,林之恒还什么都不用置办。
女知青这里,几个人在一起住了几天,谁是什么性格,大家也有了一些了解。
张瑶的家当齐全,选择了张抗美跟她一起住。
秦寒舒自己住。
第一拨知青里只有一个女知青,刚好跟剩下的赵茹凑成一对。
但,那个女知青先前是跟本地人一起住的,也什么都没有。
赵茹见大家就这么把木料瓜分完了,根本没考虑她,忍不住出声提醒,表情怯生生的,还带着委屈。
马朝阳和金波根本没体会到赵茹的真实意思,还在那替赵茹出主意。
“你怎么办?不如你学张瑶和薛新锐那样,去队上人家看看有没有废木料?”
“不过你得抓紧时间,听说挺不好凑呢。”
“可是我不习惯去求人,还是不认识的人......”赵茹看向秦寒舒,刚想求秦寒舒少做点家具,让一些木料给她,可对上对方那看穿一切的冷眼,她便没说出口。
转而求马朝阳和金波,“我要的也不多,一桌一椅就行,要不你们的做小一些,省点木料给我?”
做小一点?本来计划的就不大,还能怎么小?
马朝阳和金波对视一眼,决定拒绝赵茹的请求。
为了避免赵茹再说什么,金波忙对秦寒舒道:“我先给你做,我们现在去你的窑洞量量尺寸吧!量完了我去问队里的木匠借工具。”
秦寒舒:“走吧。”
眼睁睁看着金波和秦寒舒走远,赵茹只能可怜兮兮地看着马朝阳。
马朝阳不知道该再说什么拒绝,眼睛一瞥看到张抗美路过,连忙跟了上去,“张抗美等等,我有事跟你说......”
见大家都对自己这么冷漠,赵茹不禁觉得自己的命苦,鼻子一酸,眼里慢慢有了泪意。
***
虽然家具还没做好,但知青们已经迫不及待把新窑洞收拾出来了,把炕铺好,晚上过去睡觉,吃饭的时候再来队部这边。
第一拨来的在老乡家住的知青,也陆陆续续搬进了宿舍。
八孔窑洞瞬间就热闹起来。
秦寒舒住的最东边一间,挨着一个小土坡,从土坡上去是个黄土峁,地势比较高,站那能看清大半个村子。
小坡上是长满了杂草的,还有一棵野生的拐枣树。 拐枣树结的有拐枣,不过现在还没熟,据说得等到霜降之后才能吃,很甜。
箍窑洞的时候,工人们就挖了一条排水沟,在窑洞前面的院坝绕了一周。秦寒舒的窑洞在最边上,就挨着水沟。
她将种树的地点选在了水沟边,长起来后能在视线上遮挡一下污水沟。
选的树种是泡桐,是从山坡移植过来的半米左右的小树,据说如果活下来,明年就能长到至少两米。
秦寒舒偷偷给树浇了空间里的泉水,过了一个晚上,原本蔫头耷脑的树就立马支棱起来了。
院坝是公用的,不过秦寒舒已经跟队上申请了,要在自己窑洞门前的这块,开辟一块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