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彭淑和彭瑶一露面,就有好几个夫人询问,“这是淑姐儿和瑶姐儿吧,都这么大啦。”
  “噗。”
  彭淑差点没笑喷,窑姐……哈哈哈哈
  彭瑶感觉彭淑在笑她,但不知为何发笑。
  “是。”已被放出来的老姜氏,笑着点了点头,“淑姐儿今年十六,瑶姐儿十五。”
  “可定了人家?”
  好几位夫人眼神炙烈地盯着彭淑,恨不得立刻让自己儿子将她娶回家去。
  彭淑以前太努力,在外人眼里,表现太好,很多夫人中意她。
  不过……
  在不知什么时候就死于非命的这一世,她并不想找个有出息的男人,只想找个没心机,没上进心,还喜欢吃喝玩乐的二世祖。
  这样,两个人一起吃喝玩乐,才带劲。
  京中扛造的人家不在少数,但支持子孙不务正业、不上进的人家很少。不过,也不是没有。
  ~~~~~~
  “好好好,都是好孩子。”
  院里三房的彭柏哲夫妇,贺寿结束,哄得太夫人喜笑颜开。
  按照序次来,轮到重孙辈贺寿了。
  大房长孙早夭,彭淑排在第二位,彭硕献礼后,就轮到她了。
  彭硕献了卷经书,中规中矩,太夫人脸上的笑意,已不达眼底。
  轮到彭淑时,她脸上明显很期待。整个彭家,最努力的人就是彭淑了,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女工骑射等等,都是最好的。
  也不知这么努力的孙女,会给她什么样的惊喜。
  “重孙女彭淑,祝曾祖母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彭淑走进正厅,随便捡了几个字就说,不像以前,精挑细选,还提前大半年琢磨诗。
  彭家的亲戚长辈都在,听了祝寿词有些失望,这次怎么没有诗?
  “不是说淑姐儿最是努力,文采也好?”
  许多久闻彭淑才情的人忍不住发问,这也太普通了,与传言不符啊。
  “许是不想抢风头,看看她的寿礼。”大部分见过她几次的人,都是知道她以前格外刻苦努力,也有天赋。想着,贺词不出彩,寿礼必定出彩。
  然而,寿礼一展,不懂绣工的都看得出,绣活虽无错处,却绝对称不上上品,勉强算中品吧。
  “这……”那些一开始帮彭淑说话的亲戚,也失望了,并且还有些恼怒,像是她辜负了他们的信任一般。
  “几月不见,淑姐儿不如以前了。”之前说她不想抢风头的亲戚冷着脸道。
  彭淑不在意地走到旁边,让彭瑶一个人表演。
  彭瑶上场前,还挑衅地扫了她两眼。
  “好精致,好绣工!”
  百寿图一展出,立刻引起满堂喝彩,所有人,一人一句,把她夸得天花乱坠。
  彭淑站在旁边看着,时不时就收到彭瑶挑衅的目光,她一律不接。
  太夫人脸色大好,她不是看不出那绣品大部分是彭淑绣的,但彭瑶被人夸,比彭淑被人夸,更让她高兴。一高兴,就赏了彭瑶一挑子的好东西。
  彭淑回想起以前逢年过节,她都费尽心力讨好太夫人,得到最大的赏赐,也不过两匹布罢了。而彭瑶,什么玉如意、玉镯、头面,每一样都价值连城。
  都是亲重孙,差别却那么大。
  她已经麻了。
  罢了,吃席吧。
  “不愧是老姐姐你的重孙女,真出息。”坐在太夫人旁边的齐国夫人笑道,“将来也不知哪个小子运气好,能娶到瑶姐儿。”
  对于名声在外的彭淑,她很失望,觉得此女徒有虚名,倒是彭瑶,让她眼前一亮,是亲眼所见的优秀。
  老妇人一张口,太夫人的神情瞬间变了,她不自然地笑了笑,“全看缘分了。”
  原本满心欢喜的彭瑶,闻言也是一愣。方才她只注意自己被夸了,没注意到生得矮小的齐国夫人也在。
  她怎么在?彭家不是从来不给她下请柬的吗?
  之前她打算下请柬,让彭淑被看上,可百寿图到手后,那张请柬她就没送出去。
  请柬没送出去,不该在的人怎么也在?
  怎么回事?
  谁送的请柬?
  “瑶姐儿,过来。”齐国夫人冲彭瑶招了招手。
  她有些抗拒,但在众目睽睽之下,还是过去了。
  “这是给你的见面礼。”齐国夫人褪下手中玉镯,硬是套在了她手腕上。
  这一举动,不少想跟彭瑶说话的夫人,都闭了嘴。
  齐国夫人是当今皇帝幼时的奶娘,在皇帝幼时,救过他好几命。可以说,没有齐国夫人,就没有当今皇帝。后来皇帝执掌天下,言她可比肩生母,封她为齐国夫人,从此她一家飞黄腾达,养出了好几个纨绔。
  正是她低微的出身,彭家才从来不给她下请柬。这次她突然拿着请柬过来,太夫人以及彭家一干人,也都吓了一跳。可,来都来了,又不好查她的请柬,毕竟身后有皇帝撑腰。
  如今,齐国夫人膝下还有个鳏居幼孙,最是荒唐纨绔,满京城的闺秀都怕被他看上。
  被看上,去皇帝跟前一求,可是会赐婚的。彭淑前世被齐国夫人看上,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才解决这件麻烦事。彭瑶更是没少出力和嘲笑。
  “多谢齐国夫人。”彭瑶心里跟吃了屎一样难受,她后知后觉的望向彭淑。
  难道请柬是她送的?故意让自己被齐国夫人看上?
  彭淑冲她盈盈一笑,出了风头,爽了吧。
  既爽了,就该吃苦了。
  “夫人,其实我大姐……”
  彭瑶正要说彭淑好话,然后把她推荐给齐国夫人时,彭淑敷衍地冲太夫人屈了屈膝,“曾祖母,淑儿饿了,就不陪你说话了。”
  话说完,也不等太夫人同意,转身就走,毫无礼数可言。
  齐国夫人顿时眉头一皱,这个彭淑,果真与传言不符,配不上她最疼爱的孙儿。
  彭瑶:“……”
  她震惊得嘴巴微张,忘记了合上。彭淑以前也不是这样的呀,她以前从不放过任何一个表现的机会,现如今满京贵妇人都在,她竟然走了?
  还那般无礼地离开……
  “淑姐儿三岁时,她母亲就和离了,太夫人可怜她被母亲抛弃,就纵容了些。”
  太夫人都快气炸了,却又不能表现出来,便由小姜氏又说一遍彭淑被母亲抛弃的事。
  “还有这事?”从盐析和柳州来的其他彭家人,尤其是年轻一辈的,根本不知这事,纷纷窃窃私语询问起来。
  “我也不是很清楚,听说大姐的生母,是为了闺中爱慕的男子选择跟二伯父和离。”彭瑶偷偷说,佯装不声张,但这种话,很容易便传开了。
  那些不管以前知不知道此事的人,看彭淑的眼神,多多少少都有些异色。甚至不少人在她背后指指点点。
  彭淑选了个僻静角落,坐下来便开始吃。
  那些话没气到她,倒是把阿影气得不轻,她银牙都要咬碎道:“这些人,太过分了!姑娘别放在心上,天底下没有任何母亲会抛弃自己孩子的!夫人一定是有自己的苦衷。”
  上一辈的恩怨,彭淑并未去深究,甚至不想去回忆。她记得那年,母亲和离走后,在一次喜宴上遇见,她高高兴兴冲过去,大喊着:“娘,淑儿想阿娘了。”
  可那个她最亲的人,却冷漠地将她推开,语气如刀子般扎进她心里,她说:“走开,我不是你娘。”
  她无法相信那是她的母亲,她怎么可以说出那样冰冷的话,怎么可以推开她,她才五岁啊。
  年纪小的时候,想不明白,便想要去刨根问底。可她一个人不能出门,大多数时候都是被关在家里的,为了能出去见到她,她拼了命地讨好彭家每一个人,希望她们出门的时候能带上她,好叫她去见见母亲。
  别人一次次告诉她,她是被生母抛弃的人,她不信,死也不相信。
  可,去皇甫家找她,她从来不露面,也不让她进门,无数次努力,只有运气特别好的时候,才能在别人家见到她,或者在她必经的街道上等。可,不管她去过少少次,等多久,偶尔见到她时,她永远都是冷漠地躲开,让丫鬟将她赶走。
  她不肯走,那些人便拎着她扔在马路上。
  那年,她九岁,第一次作出一首拙劣的诗,但因年纪小,在诗会上还是获得了满堂喝彩,那是一首思念母亲的诗,她小心翼翼地将诗写下来,托人送给她。
  隔天,她破天荒主动要见她了,她欣喜若狂,以为自己的诚意,终于打动了母亲,高兴得梳洗打扮,盛装赴约。
  可,当她见到她时,她依旧冷着脸,疾言厉色的让她不要再给她送这些拙劣、幼稚的烂诗。
  还当着她的面,将信撕碎了。
  看着信纸犹如雪片,漫天飞舞,她感觉自己的心,也碎成了无数瓣。
  那时,别人都说,她有了别的孩子,不要她了,她是个多余的人。在生母那边多余,生父这边也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