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贾敏:“……”
  她气得不行,第一次开口让林如海离开。
  林如海倒离开了,但贾敏越想越气。
  琼枝还没反应过来,就见贾敏对上她的视线,强忍怒气让她离开。
  琼枝还想说话,旁边的玉露一把捂住她的嘴巴,强行将人拖了下去:“你喜欢姑爷?”
  玉露不敢置信地看着琼枝,不明白她怎么敢的。
  琼枝却理所当然:“我们这些陪嫁不就是为未来姑爷准备的?”
  她喜欢上自己未来的丈夫有什么不对?
  玉露冷笑:“你若真这么坦然,怎么不敢在姑娘面前表现出来?你演得倒不错,不但将姑娘瞒过去了,连我这个与你同吃同住之人都没发现。”
  想到这儿,玉露气得要死。
  琼枝表情有些心虚,但想到林如海这几日对她的特殊,又恢复了淡定:“反正我肯定能做姨娘,不像你,以后只能配个小厮,自己做一辈子的奴才不算,还要生一窝伺候人的小奴才!”
  玉露气疯了:“姑娘对你这么好!”
  琼枝理直气壮:“我又没勾引姑爷,也一直没让姑娘知道我的心思。”
  她这不是一时没隐藏好吗?又不是故意的。
  看着琼枝那副完全不觉得自己有错的表情,玉露瞪她:“姑娘已经发现了你的心思,你就等着被发落吧!”
  琼枝扯了扯嘴角:“不会的。”
  不说姑爷对她的特殊,姑娘的性子也不是那等心狠的。
  两人相伴长大,她又没做什么违反规矩之事。
  但到底,心里还是有些不安。
  -
  贾敏却没有一点反应。
  乍然得知琼枝对林如海早有心思,她不是不难受,可转念一想,她似乎又并未做错什么。
  前世她与林如海相敬如宾,也是琼枝不离不弃陪着自己。
  所以贾敏调节好心情后,直接找到了琼枝:“我同大爷说过,想将你抬为通房,只是被他拒绝了。我叫你过来是想问问你的想法,到底是继续留在我身边做个丫鬟,还是尽快找个归宿?”
  “无论是留在府中配个管事小厮,还是将你放良都可以。”
  琼枝抿抿唇,忍不住开口:“大爷不同意?”
  她相信姑娘不会骗自己,可大爷前些日子的特殊……
  贾敏几度犹豫,最后开口:“我先提了要让你做通房,大爷他提起你看他眼神不对,还怀疑是我让你主动引诱。我不相信你对他有旁的心思,所以他就……”
  琼枝闻言,如遭雷击。
  她本就是个心高气傲之人,又打心底不愿做人奴才,得知真相后几乎没有犹豫,便直接提出了脱籍放良。
  贾敏虽有不舍,却也点头答应了下来。
  只是……
  她认真为琼枝打算:“你父母尚在贾家,你脱籍后先回去,再筹谋后路吧。”
  琼枝点头:“多谢姑娘,我省得。”
  不久,琼枝拿着身契到官府销了奴籍,而后才回到了父母家中。
  玉露还有些愤愤不平,倒被贾敏安抚了下来。
  重活一世,贾敏比大部分人都看得开,也并不觉得琼枝的想法有什么不对。
  说到底,谁又不想过更好的生活呢?
  若可以,她不也想另嫁他人?
  若非条件不允许,她也想过上儿孙满堂的幸福生活啊。
  -
  林如海藏在心底的刺被拔除,待贾敏日益亲近。
  反倒贾敏,待他仍旧不咸不淡。
  转折点发生在月中休沐。
  林如海难得睡了顿饱觉,起来后,早已不见了贾敏身影。
  洗漱完毕后吃了一碗肉粥,林如海径直去了书房:不论前世今生,他与贾敏都共用一个书房,里面摆满了二人的珍藏,即便感情最差的时候,也会互相翻阅彼此买回来的书籍。
  独角兽
  他去的时候,贾敏果然也在。
  若在往常,贾敏见他进来必定立刻离开。
  只是今日她不知在看什么书,似乎入了迷,竟没能第一时间发现林如海到来。
  林如海放轻脚步,走到贾敏身后。
  她正拿着一本诗集在看,偶尔低声吟诵:“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林如海眸色暗沉:“可叹年华如朝露,何时衔泥巢君屋?”
  贾敏猛然回头:“原是大爷过来了。”
  她当即起身欲走。
  林如海握住她的手,重复道:“可叹年华如朝露,何时衔泥巢君屋?”
  贾敏皱了下眉,仰头却对上他深沉的目光。
  她愣怔片刻,叹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林如海意识到她已猜到了自己重生,也明白了她话里的意思,却仍不愿放弃:“车遥遥分马洋洋,追思君分不可忘。”
  贾敏望着他的眼睛,似乎想说什么,却又不知该从何说起。
  许久,她轻声吟诵:“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今朝两相见,脉脉万重心。”
  语罢,贾敏挣脱林如海的手,离开了书房。
  林如海站在原地,伫立良久。
  独角兽
  -
  那日过后,贾敏的态度愈发冷淡起来。
  林如海心中愁闷,若非还有公务处理,只怕难以消解。
  贾敏却没放在心上,整日待在家里看书写字,偶尔插画烹茶,日子悠闲又自在。
  这日,赵夫人突然将她叫到跟前:“你入门也有半年了,对府中情况也有所了解,这府里的中馈也该交给你打理了。”
  贾敏一愣,才想起还有这回事。
  若无子嗣需求,赵夫人应当是个极好的婆婆。
  便是她母亲也不可能在新妇进门,尚未怀孕诞下一儿半女的情况下,将府中中馈交给新妇执掌。
  赵夫人确实好心,只是贾敏却要辜负她的美意了:“只怕还需要劳烦太太多操劳一段时日了,儿媳入门不久,只希望能尽快诞下大爷的子嗣,其他的不敢多想。”
  赵夫人怔住:“可是……”
  以林家情况,谁知道贾敏何时才能怀孕?
  贾敏面露羞涩:“大爷待我极好,我也想回报大爷一二。”
  赵夫人见状,无话可说。
  幸而林家规矩重,凡事皆有例可依,管家不算麻烦。若贾敏可以尽早怀孕,对林家也是一桩好事。
  想到这儿,赵夫人便也没再劝她。
  -
  林如海很快得知此事,沉默片刻,也没多说什么。
  时间悄悄流逝,很快过了三年。
  因为林如海早有准备,是以皇帝刚准备挑选新一任的侍读、侍讲,他就抓住机会成功让皇帝记住了他。
  此后更是频频露脸,很得皇帝的看重。
  也因此,侍讲工作一结束,林如海就接连高升,瞬间官居五品礼部主事。
  却也就在这年,皇帝起了废太子的心思。
  林如海找到贾敏:“你可要回家提醒一下泰山大人?”
  贾代善与林父皆是皇帝心腹,早年直接被皇帝安排给了太子:贾代善的嫡长子做了太子伴读,林父则被安排给太子做了老师。
  两家势力与太子绑得很紧,被所有人视作一体。
  但也正因为如此,等到太子被废,两家也毫无意外受到牵连,最后一个气得吐血,引发早年在战场上留下的暗疾早早离世;另一个被罢了官,积郁成疾,也很早就离开了人世。
  林如海很早就劝说林父致仕。
  林父教导太子,很清楚地察觉到太子与皇帝的感情有了变化,但以前为了给儿子铺路,只能留在太子老师的位置上。
  可眼看着儿子一步步起来了,他心里的忧心散去,被儿子一劝就立刻上了折子。
  皇帝和太子还想挽留,林父却再三坚持。
  再加上他年纪也确实大了,皇帝不好强留,最后还是批了他致仕的奏折。
  贾代善却还在朝堂发光发热。
  贾敏并非没劝过贾代善。
  林父已经六十余岁,贾代善难道年纪比他轻吗?
  但贾代善不敢退。
  林如海正经科举出身,又是一甲探花,本人还有能力,很得皇帝看重。
  可贾代善两个儿子……
  一个文不成武不就,还贪恋女色,名声极差;另一个倒是喜欢读书,偏在这方面没什么天赋,年纪比林如海还大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上。
  即便加上隔壁宁国府,也不过只有一个勉强考中了秀才的贾敬而已。
  他何时考中进士,还是个未知数。
  贾家后代如此不成器,叫贾代善如何敢退?
  他一退,贾家在朝中就没人了。
  是以贾敏听了林如海问话,下意识摇了摇头。
  她知道,即便自己回家提醒,父亲贾代善也绝不可能听话致仕。
  林如海却道:“即便泰山大人不致仕,也该避开这段时间才是。你应当记得吧?过些日子,太子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