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你看,”她指着桌上的水,语气急促,“那毒雾的根底,多半是附子、狼毒一类大辛大热的药石,经由火烧水蒸,化为无形之气,侵入人体,损伤的是心脉与肺经。此毒慢而隐,不易察觉,却能日积月累,耗损人的根本。这与你那寒髓功,寒毒炼髓的法子近似。”
“要解此毒,寻常的汤药不成。全城数万人,总不能挨家挨户去灌药。唯一的法子,便是用同样的法子,将解药也化为无形之气,弥散于整个渝州城。”
“熏蒸之法,”沈镌声看着她神采飞扬的侧脸,轻声接道,“所费最少,效率最高。”
“灯笼!”她激动地点了点窗外那盏火光,“我们只需将解毒的药草磨成粉末,混入灯油之中,或是制成香包,悬于灯内。灯火热力,便能将药性缓缓蒸腾而出。”
“这法子,神不知鬼不觉,悄无声息,便解燃眉之急。”
似这般越说越是兴奋,仿佛已经看到那满城的灯火,都化作了救死扶伤的良药。
“嗯。”沈镌声低低地应了一声,红着脸,垂下头。
“艾草、苍术、雄黄!”忽而有些开心,心里头立刻拟出了配方,“艾草至阳,苍术燥湿,雄黄解百毒。这三味药,皆是寻常之物,价钱低廉,最易寻得。三者合一,制成药包,足以中和那毒雾的大半毒性,至少也能固本培元,护住心脉,不至于让毒气攻心入里。”
她一口气说完,才发现自己还紧紧抓着他的的手腕,连忙松开,耳根有些发烫。
沈镌声抬起头,看向她因激动而闪闪发光的眼睛。
“是的,”青年犹豫着将手收回,捻一捻手腕,稍稍倾过身,几缕未束好的墨发便垂散在桌上,“此法可行。”
青归玉刚松了口气,觉得自己的主意简直天衣无缝,却听他话锋一转。
“只是,此事不能由官府出面,更不能由漕帮出头。否则,只会坐实粮中有毒的传言。”
“须得让渝州百姓,心甘情愿地,自己点上这些解药灯笼。”
“什么?”青归玉皱眉。
“借昏乱之名,行清明之事。”沈镌声盈盈一笑,“渝州临江,秋汛在即。江河多神鬼,只需顺水推舟。”
一缕金丝在他指间盘绕,青年笑吟吟地接续道:“天机阁出钱,教江湖各派出力。今年江上大火,惊了江神,恐有水患。为求平安,需在城中遍燃草灯,以作禳解。这些灯油香包,便随灯笼一同置办。”
“百姓趋利,又敬鬼神。”他将自己的手递了过来,“五日之内,此处便能药气蒸腾。”
青归玉略微沉思。
她想的是救人,须得辨证施治。
而他想的,确是人心。如何借用鬼神之说,安抚惶恐。如何筹策,将足以倾覆全城的灾祸,消解于无形,甚至不留半点痕迹。
“你……”她点点头,将他打量一打量,抓过他的手,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只是寻常的肯定,“还行。”
唔,何止是还行。
诚如沈金声公子所言,此事由天机阁出面,果然是最为妥当。
接下来的两日,听竹水榭便非常忙碌。
她带着几个找来的医家,将水榭一间偏院改作了临时的药坊。成百上千斤的艾草、苍术、雄黄被源源不断地运进来。
院中石臼捣药之声不绝于耳,浓郁的药气几乎要将这初秋的湿润空气都凝成药膏。她须得亲自盯着配比、研磨、分包。
她忙得脚不沾地,沈镌声却比她更忙。
几乎见不到金声公子的人影,只因有些事务,实在是没人替得了他。
有些事,除了沈镌声,也找不到第二个沈镌声。
无论是采买药材所需的银两,还是说服那些盘踞渝州多年的大小帮派配合行事,乃至如何编造那套“江神震怒,遍燃灯火以禳灾解厄”的说辞,一一尽皆过了手。
甚至连哪家茶楼的说书先生最会煽动人心,哪家灯笼铺子的老板与朝廷有旧,都密密地排布开来。
许多暗桩接头进出水榭。时而有江湖门派的长老被秘密请来,不多时又神色凝重地匆匆离去。也有城中几家商号、油坊的掌柜深夜来访。
青归玉偶尔路过书房,只能透过窗棂的缝隙,瞥见那个玄衣的青年俯首案前,或是在令牌上落笔,或是对着密报批注。
嘲风和蒲牢在第一天就被遣去不晓得哪个地方,负屃与李称金时常出入,偶能见到三人低声议事。
于是不过旬日之间,“江神震怒,燃灯禳灾”的说法,便传遍了渝州城的大街小巷。
人人讲得唾沫横飞,街边小儿也编出了新的童谣。甚至有船工信誓旦旦,言道是亲眼在江心看见了水怪的影子,被蓼花湾那场大火惊了出来,要来渝州城讨个说法。
流言传得有鼻子有眼,又恰逢秋汛在即,百姓本就心有惴惴,此刻更是信了七八分。
而后自然而然地,城中各大商号,开始贩卖草灯。灯笼做得精巧,赠与灯油与安神香包,都说燃此灯,可驱邪避祟,保阖家平安。
怎么说,青归玉心里头那点账,就有些算不平了。
天机阁所费不赀,十分明显。从李称金每次见到她时,那凶狠的眼神里就能大略估出。
这几日采买药材、疏通人脉、打点各路帮派的银子,怕是把她青归玉连骨头带肉卖了,都抵不上一个零头。
她心里头的爽快,被这泼天的金银砸得有些发软。
欠了人情,还欠了这样大的人情,总得知会一声。
青归玉在药坊里头,将最后一包药粉扎好口,拍了拍手上的药末,终于还是下定了决心。
道个谢罢。
横竖不过一句话的事。就算他再怎么阴阳怪气,自己听着便是。
穿过回廊,来到水榭深处的书房。门虚掩着,里面透出灯火。
走近了,便见那个玄衣的青年正俯首案前,一手执笔,一手按着一卷图说,正与负屃说着什么。
灯火之下,他少了些闲雅,因连日劳累,眼下也见了些许淡淡的青,将那份险恶的艳色冲淡了几分。
负屃见她来了,识趣地拱了拱手,便悄然退下。
沈镌声却迟疑地不肯抬起头。
“药材的事,”
青归玉只得清了清嗓子,觉得有些不自在,“还有各处打点……想必,花费甚巨。”
沈镌声依旧低着头,没有应声,握着笔的手指收紧了些许。
怎么不说话?
青归玉心里犯嘀咕,正想再说些什么,却见那熟悉的绯色,正顺着他颈后向上弥漫。
沈镌声依旧不看她,只顾狠狠地盯着面前的图说,手里那支狼毫笔都炸起了毛,几乎要将上好的宣纸戳穿。
晓得了。
青归玉点点头,心领神会。
这副样子,曾经见过的。
盘在角落里的毒蛇,将头都恨不得压在身子底下,大约是在与她置气。
金声公子,以退为进,转败为功。最是会软硬兼施,又是当妾又是蛊奴,连那等惊世骇俗的话都说得出口,脸皮厚得能挡刀。
怎么如今,不过是被她撞破了一点儿旖旎心思,倒好似被人惦记了清白似的?
真是莫名其妙。
她不耐烦了,抽出紫竹笛,在他身后敲一敲桌面。
笃笃。
沈镌声身子一颤,依旧不抬头,只是脸上通红。
“沈天机,”他还是不愿意转过来,青归玉只得又拿笛子戳一戳他的后背,
“你这又是唱的哪一出?前些日子又是要当蛊奴,又是要当小妾的,那股子惊世骇俗的劲儿呢?”
金声公子猛地抬起头,本就连日劳累的眉目,此刻更是红得厉害,狠狠地瞪了她一眼。
“那不一样!”他十分迫切地抢道。
“那……那些……”这金声公子似乎觉得难以启齿,咬着下唇,脸上血色潮涌,连带着眉边的朱砂痕迹,都宛如活过来一般,“那些是我机关算尽,是我……算计来的。”
他这般红着脸,飞快地回过头,又飞快地低下,轻声道,“那不一样。”
所有的算计,所有的伪装,所有的试探,都在她推开那扇门的时候,变得毫无用处。
青归玉被他这番话说得怪里怪气,脸上也有些发烧。
不过是来道个谢,怎么就弄得跟私会似的?
气氛一时变得极其古怪,两人之间那点距离,仿佛被灯火反复炙烤,蒸腾得教人心慌。
“行了,”她觉得再说下去,自己也得跟着烧起来,连忙站直身子,摆了摆手,“我就是……来看看你。你……你早些歇着。”
说完,便想赶紧溜走。这地方,多待一刻都觉得浑身不自在。
可才刚一转身,手腕便被一只微凉的手,飞快地攥住。
这双美丽险恶的眼睛,直直地看着她,哀哀地问道。
“你能不能别走?”
“我……”沈镌声将目光游移到旁边,喉结艰难地滚动,有些羞赧,却反而因这近在咫尺的距离,显得冶丽,“我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要解此毒,寻常的汤药不成。全城数万人,总不能挨家挨户去灌药。唯一的法子,便是用同样的法子,将解药也化为无形之气,弥散于整个渝州城。”
“熏蒸之法,”沈镌声看着她神采飞扬的侧脸,轻声接道,“所费最少,效率最高。”
“灯笼!”她激动地点了点窗外那盏火光,“我们只需将解毒的药草磨成粉末,混入灯油之中,或是制成香包,悬于灯内。灯火热力,便能将药性缓缓蒸腾而出。”
“这法子,神不知鬼不觉,悄无声息,便解燃眉之急。”
似这般越说越是兴奋,仿佛已经看到那满城的灯火,都化作了救死扶伤的良药。
“嗯。”沈镌声低低地应了一声,红着脸,垂下头。
“艾草、苍术、雄黄!”忽而有些开心,心里头立刻拟出了配方,“艾草至阳,苍术燥湿,雄黄解百毒。这三味药,皆是寻常之物,价钱低廉,最易寻得。三者合一,制成药包,足以中和那毒雾的大半毒性,至少也能固本培元,护住心脉,不至于让毒气攻心入里。”
她一口气说完,才发现自己还紧紧抓着他的的手腕,连忙松开,耳根有些发烫。
沈镌声抬起头,看向她因激动而闪闪发光的眼睛。
“是的,”青年犹豫着将手收回,捻一捻手腕,稍稍倾过身,几缕未束好的墨发便垂散在桌上,“此法可行。”
青归玉刚松了口气,觉得自己的主意简直天衣无缝,却听他话锋一转。
“只是,此事不能由官府出面,更不能由漕帮出头。否则,只会坐实粮中有毒的传言。”
“须得让渝州百姓,心甘情愿地,自己点上这些解药灯笼。”
“什么?”青归玉皱眉。
“借昏乱之名,行清明之事。”沈镌声盈盈一笑,“渝州临江,秋汛在即。江河多神鬼,只需顺水推舟。”
一缕金丝在他指间盘绕,青年笑吟吟地接续道:“天机阁出钱,教江湖各派出力。今年江上大火,惊了江神,恐有水患。为求平安,需在城中遍燃草灯,以作禳解。这些灯油香包,便随灯笼一同置办。”
“百姓趋利,又敬鬼神。”他将自己的手递了过来,“五日之内,此处便能药气蒸腾。”
青归玉略微沉思。
她想的是救人,须得辨证施治。
而他想的,确是人心。如何借用鬼神之说,安抚惶恐。如何筹策,将足以倾覆全城的灾祸,消解于无形,甚至不留半点痕迹。
“你……”她点点头,将他打量一打量,抓过他的手,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只是寻常的肯定,“还行。”
唔,何止是还行。
诚如沈金声公子所言,此事由天机阁出面,果然是最为妥当。
接下来的两日,听竹水榭便非常忙碌。
她带着几个找来的医家,将水榭一间偏院改作了临时的药坊。成百上千斤的艾草、苍术、雄黄被源源不断地运进来。
院中石臼捣药之声不绝于耳,浓郁的药气几乎要将这初秋的湿润空气都凝成药膏。她须得亲自盯着配比、研磨、分包。
她忙得脚不沾地,沈镌声却比她更忙。
几乎见不到金声公子的人影,只因有些事务,实在是没人替得了他。
有些事,除了沈镌声,也找不到第二个沈镌声。
无论是采买药材所需的银两,还是说服那些盘踞渝州多年的大小帮派配合行事,乃至如何编造那套“江神震怒,遍燃灯火以禳灾解厄”的说辞,一一尽皆过了手。
甚至连哪家茶楼的说书先生最会煽动人心,哪家灯笼铺子的老板与朝廷有旧,都密密地排布开来。
许多暗桩接头进出水榭。时而有江湖门派的长老被秘密请来,不多时又神色凝重地匆匆离去。也有城中几家商号、油坊的掌柜深夜来访。
青归玉偶尔路过书房,只能透过窗棂的缝隙,瞥见那个玄衣的青年俯首案前,或是在令牌上落笔,或是对着密报批注。
嘲风和蒲牢在第一天就被遣去不晓得哪个地方,负屃与李称金时常出入,偶能见到三人低声议事。
于是不过旬日之间,“江神震怒,燃灯禳灾”的说法,便传遍了渝州城的大街小巷。
人人讲得唾沫横飞,街边小儿也编出了新的童谣。甚至有船工信誓旦旦,言道是亲眼在江心看见了水怪的影子,被蓼花湾那场大火惊了出来,要来渝州城讨个说法。
流言传得有鼻子有眼,又恰逢秋汛在即,百姓本就心有惴惴,此刻更是信了七八分。
而后自然而然地,城中各大商号,开始贩卖草灯。灯笼做得精巧,赠与灯油与安神香包,都说燃此灯,可驱邪避祟,保阖家平安。
怎么说,青归玉心里头那点账,就有些算不平了。
天机阁所费不赀,十分明显。从李称金每次见到她时,那凶狠的眼神里就能大略估出。
这几日采买药材、疏通人脉、打点各路帮派的银子,怕是把她青归玉连骨头带肉卖了,都抵不上一个零头。
她心里头的爽快,被这泼天的金银砸得有些发软。
欠了人情,还欠了这样大的人情,总得知会一声。
青归玉在药坊里头,将最后一包药粉扎好口,拍了拍手上的药末,终于还是下定了决心。
道个谢罢。
横竖不过一句话的事。就算他再怎么阴阳怪气,自己听着便是。
穿过回廊,来到水榭深处的书房。门虚掩着,里面透出灯火。
走近了,便见那个玄衣的青年正俯首案前,一手执笔,一手按着一卷图说,正与负屃说着什么。
灯火之下,他少了些闲雅,因连日劳累,眼下也见了些许淡淡的青,将那份险恶的艳色冲淡了几分。
负屃见她来了,识趣地拱了拱手,便悄然退下。
沈镌声却迟疑地不肯抬起头。
“药材的事,”
青归玉只得清了清嗓子,觉得有些不自在,“还有各处打点……想必,花费甚巨。”
沈镌声依旧低着头,没有应声,握着笔的手指收紧了些许。
怎么不说话?
青归玉心里犯嘀咕,正想再说些什么,却见那熟悉的绯色,正顺着他颈后向上弥漫。
沈镌声依旧不看她,只顾狠狠地盯着面前的图说,手里那支狼毫笔都炸起了毛,几乎要将上好的宣纸戳穿。
晓得了。
青归玉点点头,心领神会。
这副样子,曾经见过的。
盘在角落里的毒蛇,将头都恨不得压在身子底下,大约是在与她置气。
金声公子,以退为进,转败为功。最是会软硬兼施,又是当妾又是蛊奴,连那等惊世骇俗的话都说得出口,脸皮厚得能挡刀。
怎么如今,不过是被她撞破了一点儿旖旎心思,倒好似被人惦记了清白似的?
真是莫名其妙。
她不耐烦了,抽出紫竹笛,在他身后敲一敲桌面。
笃笃。
沈镌声身子一颤,依旧不抬头,只是脸上通红。
“沈天机,”他还是不愿意转过来,青归玉只得又拿笛子戳一戳他的后背,
“你这又是唱的哪一出?前些日子又是要当蛊奴,又是要当小妾的,那股子惊世骇俗的劲儿呢?”
金声公子猛地抬起头,本就连日劳累的眉目,此刻更是红得厉害,狠狠地瞪了她一眼。
“那不一样!”他十分迫切地抢道。
“那……那些……”这金声公子似乎觉得难以启齿,咬着下唇,脸上血色潮涌,连带着眉边的朱砂痕迹,都宛如活过来一般,“那些是我机关算尽,是我……算计来的。”
他这般红着脸,飞快地回过头,又飞快地低下,轻声道,“那不一样。”
所有的算计,所有的伪装,所有的试探,都在她推开那扇门的时候,变得毫无用处。
青归玉被他这番话说得怪里怪气,脸上也有些发烧。
不过是来道个谢,怎么就弄得跟私会似的?
气氛一时变得极其古怪,两人之间那点距离,仿佛被灯火反复炙烤,蒸腾得教人心慌。
“行了,”她觉得再说下去,自己也得跟着烧起来,连忙站直身子,摆了摆手,“我就是……来看看你。你……你早些歇着。”
说完,便想赶紧溜走。这地方,多待一刻都觉得浑身不自在。
可才刚一转身,手腕便被一只微凉的手,飞快地攥住。
这双美丽险恶的眼睛,直直地看着她,哀哀地问道。
“你能不能别走?”
“我……”沈镌声将目光游移到旁边,喉结艰难地滚动,有些羞赧,却反而因这近在咫尺的距离,显得冶丽,“我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