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说完便轻轻抱了抱她:“昭姐。”
这个拥抱,像极了当初陈昭将他从姑姑家带回来,然后他感激地抱了自己一下。
那时的他也是这么叫她:“昭姐。”
在陈昭看来,他也许现在真的已经在接受自己的提议,让他们都能选择性地遗忘那一晚。
可有些事情,其实就像被滋养的根系,即便土壤外层已经被砍伐削平,土壤下的根系,还是在不断的吸收养分,蔓延生长。
只等有个机会,破土而出。
——
好些年前的某个夜晚。
陈昭把车停在车库,从院子走回大厅时,由于大厅的灯出了故障,她摸黑前进,不小心高跟鞋的鞋跟从石板上踩空,崴了下脚。
她一瘸一拐地打开门,刚好看到沈确从洗手间里出来。
见到她瘸拐的模样,沈确给她从二楼药箱里拿了喷的药过来。
得知是感应灯的问题,他二话不说去杂物间搬来了梯子。
陈昭纳闷,因为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家有这么大的梯子,还有那么大一个工具箱,甚至连崭新的灯泡都有。
看到工具箱里满满当当的物件,陈昭表示:“明天我让阿姨找人过来修就好,不用麻烦你。”
“换个灯而已。”
沈确熟稔地拿出对应工具,三两下就安上了新的感应灯。
他从梯子上下来,轻咳了一声,感应灯瞬间亮起。
等了一会后又陷入黑暗,陈昭见状,轻唤了一句,将其唤亮,在一亮一暗交织中,两人忍不住对视而笑。
陈昭忍不住竖起一个大拇指:“太厉害了你。”
她只以为沈确是学习好,其他的事也没留意过。
却不知昏暗的环境中,沈确微微泛红了脸,对于她的夸赞,感觉心里像被吹起了一片轻叶,打着璇儿在空中晃荡。
此时此刻,坐在阁楼床榻上的陈昭,看着窗户外面明亮的路灯,心里涌出一股暖流。
她沉吟片刻,毫不犹豫地拉上了窗帘。
次日。
陈昭约定要去康老师那栋屋子看看情况。
这两天庄教授在做改装方案,而里面的一些不用的东西,以及院子里的垃圾都找了人过去清理。
据说庄教授已经联系了村子里一个施工队,专门跑工地的几名工人,打算选个合适的日子开工。
先把该凿的凿了,该清理的清理了,把硬装做好了再让另一个团队入场。
不过陈昭刚出阁楼没多久,走到半路上忽然看到半路上两个人在你追我赶。
一个中年男人扛着锄头,叼着烟怒气冲冲地追人,而跑在前头的年轻男人一边嘶喊一边绕着电线杆好几圈。
混乱之中,年轻男人看到了迎面走来的陈昭。
连忙往她身后一躲:“哎呀!昭姐,昭姐救救我!”
陈昭还没反应,扛着锄头的中年男人跑到了面前,她下意识地伸手阻拦,男人赶紧把锄头放下。
他怒气冲冲地把那根烟一脚踩灭,指着陈昭身后的人喊起来。
“我看你是不把你老子我气死不甘心啊!!啊!”
“我好心给你找了师父,给你找了工作的地方让你去聆海赚钱,你还不识好歹的不去?你说说你那门面,这一个月下来修了几辆车啊?!啊?你还把水电门面饭钱都给倒贴了!你要喝西北风吗?!”
背后的年轻男人不甘示弱地吼出声:“门面就是咱们自家的,零成本好吗?再说我才刚开没多久,小岛这不旅游人数还没上来么!我修车肯定修不了几台啊!以后不就好了么?!”
“你……”
中年男人被气得不轻,抡起锄头就要打,陈昭赶紧劝慰:“大哥,大哥消消气。”
她这才想起来,躲在身后的男人,是当时沈确的朋友,好像是叫蔡奇。而眼前的被气到差点吐血的中年男人,则是昨晚去芬姐店里帮忙的男人,如果没记错的话,是叫蔡建国。
现在看来,两人是父子了。
可一见面就干仗的父子,陈昭觉得自己有些无故被波及了。
然而蔡奇像条泥鳅似的,一见陈昭去拦蔡建国了,他一溜烟就往前方院子里跑。
“你小子!给老子站住!今儿不打死你我跟你姓!”
不等陈昭再开口,蔡建国已经举着锄头又追了上去。
陈昭担心真出什么事,下意识地跟了过去,然而没跑两步,在一个斜坡上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是沈确。
而此时的他正在一个屋子前,坐在椅子上替一个老人洗头发。
老人仰躺在轮椅上,胸前围着一块毛巾,暖和的阳光下,热水浇过头发,升起一丝丝的热气。
沈确耐心地搓着泡沫,有一搭没一搭地和老人聊着最近研究院里的一些事。
站在高处斜坡的陈昭,不禁停下了脚步,眼眶一下子温热了起来。
姑姑病重的那段日子,沈确也是这样照顾她。
比任何护工都要细心,记得每次去看望姑姑的时候,都会见到他事无巨细地照顾着。
偶尔姑姑要洗头,他就会在院子里以同样的方式帮她。
想起已经走了好多年的姑姑,陈昭眼眶晕红,她眨了眨眼睛后强制自己回过神。
然而缓过神后,身后的父子二人早就不见了踪影。
她转身欲走,却看到沈确已经站起身,忽然喊了她:“昭姐。”
陈昭看过去,见他冲自己招手,犹豫了下还是走下阶梯,进了院子。
此时老人已经洗完头了,用一块干毛巾包着,笑眯眯地看向陈昭,沈确坦然地介绍道:“薛老,这是我姐,陈昭。”
“原来你就是小沈的姐姐,你好,欢迎你来我们小岛,在这里还住得习惯吗?”
第14章
老人家很热情,面目慈祥,陈昭客客气气地附和了两声。
他笑眯眯地和陈昭不遗余力地夸沈确:“你家小沈真的教得太好了,人很善良,这么多年,他每周都要来这看看我,照顾我,我这心里都……都过意不去呢!”
老人拍着他的心口,眼眶湿润得满满都是感激。
说着还让沈确有些不好意思,他咳嗽了两声,想要把他推回屋子。
陈昭见状,下意识地帮了一手,和沈确并排站着,一起把轮椅推进屋。
刚进屋子,陈昭就被摆在案桌上那幅精美的雕刻画给吸引了目光。
才完成一半,但画作上天然的色泽和纹理形状让陈昭不由得多看了两眼。
仔细看,陈昭认出了这幅画作的材料,应该是夜光珍珠贝。
独特的色泽和形状,经过手艺人的精心雕琢,堆砌,成为一幅艺术价值极高的贝雕画作。
前几年她陪着赵写茹在明港一处拍卖会上,便买下过一幅极其精美的贝雕画。
对比起来,老爷子这手艺活还真是一点都不差。
老人见她这么喜欢,干脆从抽屉里拿出一幅完成的画作递到陈昭面前。
“初次见面,陈小姐不嫌弃的话可以收下这份礼物。”
“这幅贝雕画是我上个月完成的,这上面的贝壳还是小沈帮我在收集起来的。”
在光线照耀下的立体画,格外的灵光宝气。
陈昭受宠若惊,不好意思收下:“薛老,这是你的作品,我怎么能说收就收呢?这么贵重怕……”
“贵重什么?无非就是我闲时做的工艺品罢了,你不嫌弃就好。”
说完便强行放到了陈昭的手掌里。
“薛老送给你的就别推脱了。”
沈确看向她,见他也这么说了,陈昭也不再来回纠结了。
为表感谢,她看沈确给薛老打扫卫生,她也拿着扫帚帮他清扫院子。
沈确本不想让她费心,可架不住陈昭的意愿,最后只好由着她去打扫。
只是……十指难得沾阳春水的长公主,在商场上雷厉风行,可对付家务琐事,很明显没多少经验。
看着有模有样,但打扫得并不干净。
沈确看在眼里,也不说出来,只默默地在背后又帮她整理了一遍。
一直到院子干净到一尘不染后,两人才离开此地。
彼时陈昭还拿着这幅贝雕画
仔细欣赏,这种手工制品,经得起细看推敲,只有拿到手中,亲眼见证它的细节纹理,才能真切感受到独特的美。
陈昭珍惜地将裱框扣紧,顺便问了沈确一句:“岛上有卖木框的吗?”
她想用玻璃和木框重新裱起来,能更好地保存与欣赏。
沈确眉眼轻动,停下脚步问她:“很喜欢吗?”
陈昭笑了笑:“你不觉得很漂亮吗?若是拿到拍卖行,起码能值这个价。”
说完便伸出几根手指示意,可沈确却是轻笑:“昭姐,这不是明港。薛老身体不方便,平均每周就勉强刻出一幅画,这种贝雕,在这卖不起价。”
“所以我会收集他一个月的画作,拿去聆海的工艺市场委托商行老板卖出去,像你手中这个尺寸的,大约能卖到五百多。”
这个拥抱,像极了当初陈昭将他从姑姑家带回来,然后他感激地抱了自己一下。
那时的他也是这么叫她:“昭姐。”
在陈昭看来,他也许现在真的已经在接受自己的提议,让他们都能选择性地遗忘那一晚。
可有些事情,其实就像被滋养的根系,即便土壤外层已经被砍伐削平,土壤下的根系,还是在不断的吸收养分,蔓延生长。
只等有个机会,破土而出。
——
好些年前的某个夜晚。
陈昭把车停在车库,从院子走回大厅时,由于大厅的灯出了故障,她摸黑前进,不小心高跟鞋的鞋跟从石板上踩空,崴了下脚。
她一瘸一拐地打开门,刚好看到沈确从洗手间里出来。
见到她瘸拐的模样,沈确给她从二楼药箱里拿了喷的药过来。
得知是感应灯的问题,他二话不说去杂物间搬来了梯子。
陈昭纳闷,因为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家有这么大的梯子,还有那么大一个工具箱,甚至连崭新的灯泡都有。
看到工具箱里满满当当的物件,陈昭表示:“明天我让阿姨找人过来修就好,不用麻烦你。”
“换个灯而已。”
沈确熟稔地拿出对应工具,三两下就安上了新的感应灯。
他从梯子上下来,轻咳了一声,感应灯瞬间亮起。
等了一会后又陷入黑暗,陈昭见状,轻唤了一句,将其唤亮,在一亮一暗交织中,两人忍不住对视而笑。
陈昭忍不住竖起一个大拇指:“太厉害了你。”
她只以为沈确是学习好,其他的事也没留意过。
却不知昏暗的环境中,沈确微微泛红了脸,对于她的夸赞,感觉心里像被吹起了一片轻叶,打着璇儿在空中晃荡。
此时此刻,坐在阁楼床榻上的陈昭,看着窗户外面明亮的路灯,心里涌出一股暖流。
她沉吟片刻,毫不犹豫地拉上了窗帘。
次日。
陈昭约定要去康老师那栋屋子看看情况。
这两天庄教授在做改装方案,而里面的一些不用的东西,以及院子里的垃圾都找了人过去清理。
据说庄教授已经联系了村子里一个施工队,专门跑工地的几名工人,打算选个合适的日子开工。
先把该凿的凿了,该清理的清理了,把硬装做好了再让另一个团队入场。
不过陈昭刚出阁楼没多久,走到半路上忽然看到半路上两个人在你追我赶。
一个中年男人扛着锄头,叼着烟怒气冲冲地追人,而跑在前头的年轻男人一边嘶喊一边绕着电线杆好几圈。
混乱之中,年轻男人看到了迎面走来的陈昭。
连忙往她身后一躲:“哎呀!昭姐,昭姐救救我!”
陈昭还没反应,扛着锄头的中年男人跑到了面前,她下意识地伸手阻拦,男人赶紧把锄头放下。
他怒气冲冲地把那根烟一脚踩灭,指着陈昭身后的人喊起来。
“我看你是不把你老子我气死不甘心啊!!啊!”
“我好心给你找了师父,给你找了工作的地方让你去聆海赚钱,你还不识好歹的不去?你说说你那门面,这一个月下来修了几辆车啊?!啊?你还把水电门面饭钱都给倒贴了!你要喝西北风吗?!”
背后的年轻男人不甘示弱地吼出声:“门面就是咱们自家的,零成本好吗?再说我才刚开没多久,小岛这不旅游人数还没上来么!我修车肯定修不了几台啊!以后不就好了么?!”
“你……”
中年男人被气得不轻,抡起锄头就要打,陈昭赶紧劝慰:“大哥,大哥消消气。”
她这才想起来,躲在身后的男人,是当时沈确的朋友,好像是叫蔡奇。而眼前的被气到差点吐血的中年男人,则是昨晚去芬姐店里帮忙的男人,如果没记错的话,是叫蔡建国。
现在看来,两人是父子了。
可一见面就干仗的父子,陈昭觉得自己有些无故被波及了。
然而蔡奇像条泥鳅似的,一见陈昭去拦蔡建国了,他一溜烟就往前方院子里跑。
“你小子!给老子站住!今儿不打死你我跟你姓!”
不等陈昭再开口,蔡建国已经举着锄头又追了上去。
陈昭担心真出什么事,下意识地跟了过去,然而没跑两步,在一个斜坡上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是沈确。
而此时的他正在一个屋子前,坐在椅子上替一个老人洗头发。
老人仰躺在轮椅上,胸前围着一块毛巾,暖和的阳光下,热水浇过头发,升起一丝丝的热气。
沈确耐心地搓着泡沫,有一搭没一搭地和老人聊着最近研究院里的一些事。
站在高处斜坡的陈昭,不禁停下了脚步,眼眶一下子温热了起来。
姑姑病重的那段日子,沈确也是这样照顾她。
比任何护工都要细心,记得每次去看望姑姑的时候,都会见到他事无巨细地照顾着。
偶尔姑姑要洗头,他就会在院子里以同样的方式帮她。
想起已经走了好多年的姑姑,陈昭眼眶晕红,她眨了眨眼睛后强制自己回过神。
然而缓过神后,身后的父子二人早就不见了踪影。
她转身欲走,却看到沈确已经站起身,忽然喊了她:“昭姐。”
陈昭看过去,见他冲自己招手,犹豫了下还是走下阶梯,进了院子。
此时老人已经洗完头了,用一块干毛巾包着,笑眯眯地看向陈昭,沈确坦然地介绍道:“薛老,这是我姐,陈昭。”
“原来你就是小沈的姐姐,你好,欢迎你来我们小岛,在这里还住得习惯吗?”
第14章
老人家很热情,面目慈祥,陈昭客客气气地附和了两声。
他笑眯眯地和陈昭不遗余力地夸沈确:“你家小沈真的教得太好了,人很善良,这么多年,他每周都要来这看看我,照顾我,我这心里都……都过意不去呢!”
老人拍着他的心口,眼眶湿润得满满都是感激。
说着还让沈确有些不好意思,他咳嗽了两声,想要把他推回屋子。
陈昭见状,下意识地帮了一手,和沈确并排站着,一起把轮椅推进屋。
刚进屋子,陈昭就被摆在案桌上那幅精美的雕刻画给吸引了目光。
才完成一半,但画作上天然的色泽和纹理形状让陈昭不由得多看了两眼。
仔细看,陈昭认出了这幅画作的材料,应该是夜光珍珠贝。
独特的色泽和形状,经过手艺人的精心雕琢,堆砌,成为一幅艺术价值极高的贝雕画作。
前几年她陪着赵写茹在明港一处拍卖会上,便买下过一幅极其精美的贝雕画。
对比起来,老爷子这手艺活还真是一点都不差。
老人见她这么喜欢,干脆从抽屉里拿出一幅完成的画作递到陈昭面前。
“初次见面,陈小姐不嫌弃的话可以收下这份礼物。”
“这幅贝雕画是我上个月完成的,这上面的贝壳还是小沈帮我在收集起来的。”
在光线照耀下的立体画,格外的灵光宝气。
陈昭受宠若惊,不好意思收下:“薛老,这是你的作品,我怎么能说收就收呢?这么贵重怕……”
“贵重什么?无非就是我闲时做的工艺品罢了,你不嫌弃就好。”
说完便强行放到了陈昭的手掌里。
“薛老送给你的就别推脱了。”
沈确看向她,见他也这么说了,陈昭也不再来回纠结了。
为表感谢,她看沈确给薛老打扫卫生,她也拿着扫帚帮他清扫院子。
沈确本不想让她费心,可架不住陈昭的意愿,最后只好由着她去打扫。
只是……十指难得沾阳春水的长公主,在商场上雷厉风行,可对付家务琐事,很明显没多少经验。
看着有模有样,但打扫得并不干净。
沈确看在眼里,也不说出来,只默默地在背后又帮她整理了一遍。
一直到院子干净到一尘不染后,两人才离开此地。
彼时陈昭还拿着这幅贝雕画
仔细欣赏,这种手工制品,经得起细看推敲,只有拿到手中,亲眼见证它的细节纹理,才能真切感受到独特的美。
陈昭珍惜地将裱框扣紧,顺便问了沈确一句:“岛上有卖木框的吗?”
她想用玻璃和木框重新裱起来,能更好地保存与欣赏。
沈确眉眼轻动,停下脚步问她:“很喜欢吗?”
陈昭笑了笑:“你不觉得很漂亮吗?若是拿到拍卖行,起码能值这个价。”
说完便伸出几根手指示意,可沈确却是轻笑:“昭姐,这不是明港。薛老身体不方便,平均每周就勉强刻出一幅画,这种贝雕,在这卖不起价。”
“所以我会收集他一个月的画作,拿去聆海的工艺市场委托商行老板卖出去,像你手中这个尺寸的,大约能卖到五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