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思考,快与慢?
陆以时不信邪,开始往下翻。
金融学导论、宏观经济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基础、货币银行学、公司理财、投资学、财务报表分析、国际金融……
他越翻心越凉,动作也越粗暴。
哗啦啦,书籍碰撞发出沉闷的声响。
“傅予!”陆以时终于忍不住了,他举起一本厚得像砖头一样的《金融衍生工具定价理论》,悲愤地朝沙发上的“罪魁祸首”控诉,“你买这么多经济学金融学的书干嘛?!你要转行当经济学家吗?!还是打算开个私人银行?!这跟我有什么关系!这怎么归我管?!”
他感觉自己被耍了。
傅予的目光从电脑屏幕上抬起,淡淡地扫了一眼陆以时手里那块“砖头”,又看了看他脚边散落一地的书籍,眉梢几不可察地挑了一下。
“书架需要填满。”
他语气平淡,仿佛在陈述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这些,是基础。”
“基础?!”陆以时差点把书扔过去,“这‘基础’也太硬核了吧!傅总,您这书架是打算用来考cfa还是frm啊?还是准备给未来的华尔街精英当教材库?!”
他一边吐槽,一边泄愤似的把手里那本“砖头”重重塞回箱子里,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他气呼呼地转向第二个箱子,用力划开胶带,掀开盖子。
这次入眼的色彩丰富了一些。
但陆以时的心并没有因此放晴。
《全球通史》、《人类简史》、《未来简史》、《枪炮、病菌与钢铁》、《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大国的兴衰》……
好家伙,从人类起源到文明兴衰,从地理环境到社会选择,从过去到未来……傅予这是打算在家开个历史社会学的研讨会?
陆以时面无表情地拿起一本《时间简史》,翻了两页,满眼的黑洞、奇点、弦理论……他默默地把书放了回去,感觉自己的智商受到了公开处刑。
“傅总,”他转过头,皮笑肉不笑地看着沙发上那位气定神闲的“书虫”,“您涉猎真广。从金融到历史,从经济到宇宙物理……您下一步是不是打算把《母猪的产后护理》和《挖掘机操作指南》也搬回来?”
傅予敲击键盘的手指顿了一下,抬眸看向他,深邃的眼眸里似乎闪过一丝极淡的笑意。
“有需要的话,可以安排。”他的声音四平八稳。
陆以时:“……”
他觉得自己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他挫败地转向第三个箱子。
划开,掀盖。
这次不再是整齐划一的硬壳精装,而是大小不一、封面各异、色彩斑斓的……画册?摄影集?艺术类书籍?
陆以时眼睛一亮,总算看到点不一样的了!
他随手拿起一本,沉甸甸的铜版纸,封面是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现代抽象画作。
翻开来,里面是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的绘画作品赏析,印刷精美绝伦。
又拿起一本,是某位著名摄影大师的黑白摄影集,光影交错,充满故事感。
还有建筑艺术、古典雕塑、当代装置艺术……
这个箱子里的书,明显比前两个“有趣”多了,也……顺眼多了。
陆以时的心情稍微好了一点点。
他一边翻看着一本关于敦煌壁画的精美画册,一边小声嘀咕:“这还差不多……总算有点人味儿了……”
“嗯?”傅予的声音从沙发那边传来。
“没什么!”陆以时立刻挺直腰板,假装自己在认真工作。
他小心地把看中的几本画册抽出来放在一边,准备待会儿优先摆上书架。
整理完这个箱子,陆以时揉着有点发酸的腰,走向第四个。
希望这个箱子能给他点惊喜。
“刺啦——”
胶带划开。
盖子掀开。
陆以时探头一看,愣住了。
箱子里的书,不再是崭新的、散发着油墨气息的“标准品”,而是……新旧不一,大小各异,甚至有些书脊已经磨损,书页微微泛黄。
它们被小心翼翼地、紧密地码放着,透着一股岁月沉淀的气息。
他好奇地拿起最上面一本。
这是一本很旧的书,深绿色的硬壳封面已经有些褪色,烫金的字体也有些模糊,但依然能辨认出书名——《安徒生童话》。
书页边缘微微卷起,摸上去有种特别的温润感。
翻开扉页,一行略显稚嫩、用蓝色圆珠笔写下的字迹映入眼帘:
【赠予予哥哥
祝生日快乐!
永远开心!
小鹿】
日期是……十五年前。
陆以时的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握着书脊的手指微微收紧。
那时候他刚学写字不久,写得歪歪扭扭,还把“予”字写成了“于”。
他压下心头的悸动,又拿起一本。
第158章 书归你管,你归我管
这是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八十年代的版本,封面是那种充满年代感的卡通画,纸张已经发黄变脆。
翻开里面,很多页的空白处都画着各种歪七扭八的涂鸦——拿着光剑的奥特曼、长着翅膀的汽车、还有两个手牵手的小火柴人,旁边写着歪歪扭扭的“傅予”和“陆以时”。
再一本,是《西游记》的小人书,连环画那种,一套好几册,用橡皮筋小心地捆在一起。
书页被翻得起了毛边,某些打斗激烈的画面旁边,还用铅笔歪歪扭扭地写着“好!”“厉害!”之类的感叹词,一看就是小男孩的手笔。
还有《丁丁历险记》的漫画、《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早期的中文版、几本泛黄的《少年文艺》杂志、甚至还有几本……小学奥数习题集?上面用红笔打满了勾和叉,还有傅予那已经初具锋芒、但略显青涩的字迹写的解题步骤和“笨蛋”、“这里又错”之类的批注……
陆以时蹲在箱子旁,一本一本地翻看着,动作不自觉地放得很轻很轻。
指尖拂过那些泛黄的书页、稚嫩的笔迹、充满童趣的涂鸦……仿佛触摸到了被时光尘封的、属于他和傅予的童年和少年时光。
夏日蝉鸣的午后,两个小脑袋凑在一起看同一本小人书,为孙悟空能不能打赢二郎神争得面红耳赤;寒冷的冬夜,裹着同一条毯子,听傅予用还带着点童稚的声音念《安徒生童话》,听到悲伤的地方,他还会偷偷抹眼泪,被傅予嫌弃“爱哭鬼”;还有被奥数题折磨得抓耳挠腮时,傅予虽然嘴上骂他“笨蛋”,却还是会板着脸,用铅笔在草稿纸上画出清晰的解题步骤……
原来……傅予都留着。
陆以时的心口像是被温热的潮水一点点浸没,酸酸软软,又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悸动。
他下意识地抬头,看向沙发上的傅予。
傅予似乎一直在用余光关注着他这边。
当陆以时抬起头时,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不期而遇。
傅予的眼神很平静,深邃如常,但陆以时却仿佛在那片深潭里,捕捉到了一丝极淡、却无比清晰的暖流,像投入深水的阳光,转瞬即逝,却真实存在过。
陆以时的心跳,又不争气地漏跳了一拍。
他慌忙低下头,掩饰性地快速翻动手里的旧书,脸颊又开始发烫。
“那个……”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有点不自然的干涩,指着箱子里的旧书,“这些……也归我管?”
“嗯。”傅予的声音从沙发那边传来,听不出情绪,“归你管。”
简单的三个字,却像带着奇异的魔力,让陆以时的心湖再次泛起涟漪。
他不再抱怨,默默地、小心翼翼地将这些承载着共同记忆的旧书一本本拿出来,轻轻拂去并不存在的灰尘,整齐地码放在旁边干净的地板上。动作轻柔得不可思议。
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温柔地笼罩着客厅一角。一边是堆积如山的崭新“硬核”知识堡垒,散发着冷峻的油墨气息;另一边,是摊开在地板上的、新旧不一的“时光记忆”,纸张泛黄,字迹稚嫩,无声地诉说着一段被细心保存的过往。
陆以时蹲在两种截然不同的“书山”之间,像一座小小的桥梁。
他拿起一本厚重的《宏观经济学》,又看看旁边那本封面卷角的《安徒生童话》,嘴角不自觉地弯起一个小小的、连他自己都没察觉的弧度。
这个“图书馆管理员”,好像……也没那么糟糕?
“哗啦——”
又一本崭新的、厚如砖头的《国际金融实务》被陆以时塞进了书架的第三层。
他踮着脚,伸长手臂,努力够着最里面的空隙。
宽大的卫衣下摆因为这个动作被扯了上去,露出一截纤细柔韧、白皙得晃眼的腰线。
腰侧某个不易察觉的地方,一枚小小的、颜色已经变得浅淡的草莓状印记,在细腻的皮肤上若隐若现。
陆以时不信邪,开始往下翻。
金融学导论、宏观经济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基础、货币银行学、公司理财、投资学、财务报表分析、国际金融……
他越翻心越凉,动作也越粗暴。
哗啦啦,书籍碰撞发出沉闷的声响。
“傅予!”陆以时终于忍不住了,他举起一本厚得像砖头一样的《金融衍生工具定价理论》,悲愤地朝沙发上的“罪魁祸首”控诉,“你买这么多经济学金融学的书干嘛?!你要转行当经济学家吗?!还是打算开个私人银行?!这跟我有什么关系!这怎么归我管?!”
他感觉自己被耍了。
傅予的目光从电脑屏幕上抬起,淡淡地扫了一眼陆以时手里那块“砖头”,又看了看他脚边散落一地的书籍,眉梢几不可察地挑了一下。
“书架需要填满。”
他语气平淡,仿佛在陈述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这些,是基础。”
“基础?!”陆以时差点把书扔过去,“这‘基础’也太硬核了吧!傅总,您这书架是打算用来考cfa还是frm啊?还是准备给未来的华尔街精英当教材库?!”
他一边吐槽,一边泄愤似的把手里那本“砖头”重重塞回箱子里,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他气呼呼地转向第二个箱子,用力划开胶带,掀开盖子。
这次入眼的色彩丰富了一些。
但陆以时的心并没有因此放晴。
《全球通史》、《人类简史》、《未来简史》、《枪炮、病菌与钢铁》、《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大国的兴衰》……
好家伙,从人类起源到文明兴衰,从地理环境到社会选择,从过去到未来……傅予这是打算在家开个历史社会学的研讨会?
陆以时面无表情地拿起一本《时间简史》,翻了两页,满眼的黑洞、奇点、弦理论……他默默地把书放了回去,感觉自己的智商受到了公开处刑。
“傅总,”他转过头,皮笑肉不笑地看着沙发上那位气定神闲的“书虫”,“您涉猎真广。从金融到历史,从经济到宇宙物理……您下一步是不是打算把《母猪的产后护理》和《挖掘机操作指南》也搬回来?”
傅予敲击键盘的手指顿了一下,抬眸看向他,深邃的眼眸里似乎闪过一丝极淡的笑意。
“有需要的话,可以安排。”他的声音四平八稳。
陆以时:“……”
他觉得自己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他挫败地转向第三个箱子。
划开,掀盖。
这次不再是整齐划一的硬壳精装,而是大小不一、封面各异、色彩斑斓的……画册?摄影集?艺术类书籍?
陆以时眼睛一亮,总算看到点不一样的了!
他随手拿起一本,沉甸甸的铜版纸,封面是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现代抽象画作。
翻开来,里面是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的绘画作品赏析,印刷精美绝伦。
又拿起一本,是某位著名摄影大师的黑白摄影集,光影交错,充满故事感。
还有建筑艺术、古典雕塑、当代装置艺术……
这个箱子里的书,明显比前两个“有趣”多了,也……顺眼多了。
陆以时的心情稍微好了一点点。
他一边翻看着一本关于敦煌壁画的精美画册,一边小声嘀咕:“这还差不多……总算有点人味儿了……”
“嗯?”傅予的声音从沙发那边传来。
“没什么!”陆以时立刻挺直腰板,假装自己在认真工作。
他小心地把看中的几本画册抽出来放在一边,准备待会儿优先摆上书架。
整理完这个箱子,陆以时揉着有点发酸的腰,走向第四个。
希望这个箱子能给他点惊喜。
“刺啦——”
胶带划开。
盖子掀开。
陆以时探头一看,愣住了。
箱子里的书,不再是崭新的、散发着油墨气息的“标准品”,而是……新旧不一,大小各异,甚至有些书脊已经磨损,书页微微泛黄。
它们被小心翼翼地、紧密地码放着,透着一股岁月沉淀的气息。
他好奇地拿起最上面一本。
这是一本很旧的书,深绿色的硬壳封面已经有些褪色,烫金的字体也有些模糊,但依然能辨认出书名——《安徒生童话》。
书页边缘微微卷起,摸上去有种特别的温润感。
翻开扉页,一行略显稚嫩、用蓝色圆珠笔写下的字迹映入眼帘:
【赠予予哥哥
祝生日快乐!
永远开心!
小鹿】
日期是……十五年前。
陆以时的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握着书脊的手指微微收紧。
那时候他刚学写字不久,写得歪歪扭扭,还把“予”字写成了“于”。
他压下心头的悸动,又拿起一本。
第158章 书归你管,你归我管
这是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八十年代的版本,封面是那种充满年代感的卡通画,纸张已经发黄变脆。
翻开里面,很多页的空白处都画着各种歪七扭八的涂鸦——拿着光剑的奥特曼、长着翅膀的汽车、还有两个手牵手的小火柴人,旁边写着歪歪扭扭的“傅予”和“陆以时”。
再一本,是《西游记》的小人书,连环画那种,一套好几册,用橡皮筋小心地捆在一起。
书页被翻得起了毛边,某些打斗激烈的画面旁边,还用铅笔歪歪扭扭地写着“好!”“厉害!”之类的感叹词,一看就是小男孩的手笔。
还有《丁丁历险记》的漫画、《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早期的中文版、几本泛黄的《少年文艺》杂志、甚至还有几本……小学奥数习题集?上面用红笔打满了勾和叉,还有傅予那已经初具锋芒、但略显青涩的字迹写的解题步骤和“笨蛋”、“这里又错”之类的批注……
陆以时蹲在箱子旁,一本一本地翻看着,动作不自觉地放得很轻很轻。
指尖拂过那些泛黄的书页、稚嫩的笔迹、充满童趣的涂鸦……仿佛触摸到了被时光尘封的、属于他和傅予的童年和少年时光。
夏日蝉鸣的午后,两个小脑袋凑在一起看同一本小人书,为孙悟空能不能打赢二郎神争得面红耳赤;寒冷的冬夜,裹着同一条毯子,听傅予用还带着点童稚的声音念《安徒生童话》,听到悲伤的地方,他还会偷偷抹眼泪,被傅予嫌弃“爱哭鬼”;还有被奥数题折磨得抓耳挠腮时,傅予虽然嘴上骂他“笨蛋”,却还是会板着脸,用铅笔在草稿纸上画出清晰的解题步骤……
原来……傅予都留着。
陆以时的心口像是被温热的潮水一点点浸没,酸酸软软,又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悸动。
他下意识地抬头,看向沙发上的傅予。
傅予似乎一直在用余光关注着他这边。
当陆以时抬起头时,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不期而遇。
傅予的眼神很平静,深邃如常,但陆以时却仿佛在那片深潭里,捕捉到了一丝极淡、却无比清晰的暖流,像投入深水的阳光,转瞬即逝,却真实存在过。
陆以时的心跳,又不争气地漏跳了一拍。
他慌忙低下头,掩饰性地快速翻动手里的旧书,脸颊又开始发烫。
“那个……”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有点不自然的干涩,指着箱子里的旧书,“这些……也归我管?”
“嗯。”傅予的声音从沙发那边传来,听不出情绪,“归你管。”
简单的三个字,却像带着奇异的魔力,让陆以时的心湖再次泛起涟漪。
他不再抱怨,默默地、小心翼翼地将这些承载着共同记忆的旧书一本本拿出来,轻轻拂去并不存在的灰尘,整齐地码放在旁边干净的地板上。动作轻柔得不可思议。
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温柔地笼罩着客厅一角。一边是堆积如山的崭新“硬核”知识堡垒,散发着冷峻的油墨气息;另一边,是摊开在地板上的、新旧不一的“时光记忆”,纸张泛黄,字迹稚嫩,无声地诉说着一段被细心保存的过往。
陆以时蹲在两种截然不同的“书山”之间,像一座小小的桥梁。
他拿起一本厚重的《宏观经济学》,又看看旁边那本封面卷角的《安徒生童话》,嘴角不自觉地弯起一个小小的、连他自己都没察觉的弧度。
这个“图书馆管理员”,好像……也没那么糟糕?
“哗啦——”
又一本崭新的、厚如砖头的《国际金融实务》被陆以时塞进了书架的第三层。
他踮着脚,伸长手臂,努力够着最里面的空隙。
宽大的卫衣下摆因为这个动作被扯了上去,露出一截纤细柔韧、白皙得晃眼的腰线。
腰侧某个不易察觉的地方,一枚小小的、颜色已经变得浅淡的草莓状印记,在细腻的皮肤上若隐若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