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小染?”
  她还没来得及将那些东西捡起来,抬头看见祁染坐在廊下墙根边,似乎在发着呆,又似乎是因为秋日天凉,慢慢地抱着自己的双膝蜷了起来。
  他的头也埋了起来,许久过后,白简看到他肩膀一颤一颤,声音由小渐大,直到号嚎大哭。
  “姐,我难受...我好难受......”
  白简吓得手忙脚乱,“小染?你怎么了?”
  她抱着祁染,一下一下地拍着他的后背。
  在她的记忆里,这个弟弟从来都无比懂事,遇到再难过的事情,脸上也始终挂着笑容。
  这是她第一次看见祁染哭,他哭得那么伤心,像是失去了心爱之物的孩童。
  杜若和谢华和她说过祁染之前晕倒的事,但又说祁染这段时间状态看着一切正常,大概已经走出来了。
  “有什么事你和姐姐说,不要一个人憋着,好不好?”
  祁染似乎把以前从来没流过的、或许之后也不会再有的眼泪,在这一刻都流尽了。
  本以为自己可以整理好内心,哪怕是自欺欺人,时间一长,也会像风卷残云,淡淡飘过。
  可试过才知道,有些回忆这一生都无法装作忘记,越是忍,越是断肝肠。
  这里只剩他一个人了。
  他再也回不去了。
  ...
  杜若和谢华看着埋头苦读的祁染,好一阵惊讶无言。
  杜若拉了拉白简,“简简姐,师哥怎么啦?”
  白简摇摇头,“我也不太清楚,休息好后他突然就说要回学校,我不放心,就跟着他一起过来了。”
  “哦哦。”杜若看了一眼谢华,两个人眼里都是担心和困惑。
  连宋导都不知道,其实在准备好新馆开幕的事情后,祁染就再也没碰过任何与温知雨有关的资料,不知道是累了想歇一歇,还是已经失去了兴趣。好长一段时间,他们甚至没再听祁染提起过以前他那么执着的那个论文课题。
  怎么今天又提起兴致了?
  谢华和杜若已经带着白简把学校内参观了一圈,回来后,祁染还坐在桌前,连姿势几乎都一模一样。
  谢华看见他给祁染带的午饭放在一旁,碰都没碰,早已经凉透了。
  他坐下来,叹了口气,“染子,你琢磨什么呢?”
  祁染没有反应,他又说了一遍,才看见祁染抬起头来,“什么?”
  谢华只好又重复了一遍。
  “噢。”祁染夹上书签,“从工地最近整理的资料上来看,说闻珧最后在沄台触犯众怒被弹劾,但在被朝廷实际降罪之前,附近观礼的百姓先暴动声讨国师,对吧?”
  谢华心想,祁染用“声讨”这个词未免有点太轻描淡写,从各方资料来看,是百姓直接接杆围剿,其余对立诸党乐见其成,无人阻拦,任由其发生。
  他点头,“是啊,咋了呢?”
  “我只是觉得。”祁染的眼神又转回面前资料,“这些东西只反映了当时沄台发生了这样的事,但没有明确写明国师死于暴乱,说不定国师没死。”
  谢华有些欲言又止。
  文字有修饰作用,在他和杜若看来,没有写明是因为无需写明而已,遭遇了这样的事,温知雨的下场显而易见。
  “他在温祸时期已经侥幸逃过了一次,那时是天高皇帝远,如今沄台这回...”谢华没说下去,因为看见祁染的嘴角紧紧抿着,是一种很倔强的弧度。
  “国师在任时期在民间风评良好,百姓怎么会突然暴动?这不合逻辑。”祁染说。
  谢华纳闷道:“是吗?你怎么知道?”
  祁染不说话了。
  过了好久,谢华不解又小心翼翼的声音响起。
  “染子,这已经是一千年以前的人了,你何必这么执着呢?”
  祁染没有出声。
  一连五六个月,大半年的时间,他仿佛又回到了曾经那种通宵达旦孜孜不倦的状态。
  但他搜寻遍每一处记述,密密麻麻的文字之中,他再也找不到任何有关国师的内容。
  谢华和杜若如今已经有点习惯他这种魔怔状态了,某天谢华想起来一件事,提了一嘴,“染子,之前你家留下来的古书你找到了吗,宋导前两天说起过一回。”
  他刚说完,就看见祁染猛然从书堆里抬头,看了他好半天。
  谢华摸了摸脸,“咋了,我脸没洗干净吗,你——”
  还没说完,祁染两三下收拾好东西,提着包冲出了档案室。
  他打了车,以最快的速度往家里赶。
  他记得母亲留下的那些遗物里,古籍不止白茵亲笔的那两卷。但他小时候看不懂,长大不愿触景生情,从来没有仔细翻看过。
  表舅一家正在吃午饭,看见直接插了钥匙开门进来的祁染,表舅妈脸上好大不乐意,“什么事突然过来,来之前也不知道说一声,我们——”
  “我的房子,我自己的家,我想什么时候回来就什么时候回来,还用跟你们请示吗?”祁染直接打断她的话。
  表舅妈呛了一下,没想到一向只会沉默不语的祁染竟然也能厉害起来,一时之间反倒反应不过来了,悻悻然收了声。
  祁染冲到自己那间小隔间里,将所有杂物都翻了出来,终于在最底下翻到了另外一本积满尘埃的古籍。
  熟悉的褚体小楷,是白茵的字迹,他快速翻阅了一整遍,前面大半本是像日记一般的随笔,或记述身边事,或评点一二朝堂。
  终于在最后的几页,他看见一行极其不起眼的文字。
  [丙辰年七月初三,关外日落大雨,三日不休。遥思故人如当年,不知雨似当初否?]
  白茵是惜字如金的文风,如果没有特殊用意,她绝不会多余着墨。
  他胸口内那颗沉寂已久的心,似乎再次重新跳动起来。
  七月初三,对应到公历,八月二十五日,正是今天。
  祁染抬头,窗外天光明亮,蓝天万里无垠,阳光清透,不见一丝下雨之兆。
  正如同他回来的那天。
  他抱着那本已经发脆,如果不小心谨慎,轻易就会碎裂的古籍,压在胸口处,再度从房中走出。
  客厅里,表舅妈似乎回过劲了,看祁染旁若无人地来,又目不转睛地去,刚想张口说什么,就听见祁染反手关上大门前丢下的最后一句。
  “这套房子之后我要收拾一下,你们最好在月末之前找好新房子。”
  离开小区,他直接打车,已经顾不上车费问题,报了南市市郊,已经接近海市辖内的一处已经规划为自然风景区的地址。
  路程遥远,两三小时的时间里,祁染没有一丝困意,一直坐在后座,看着窗外。
  斗转星移,平地拔起高楼,泥泞修筑高速,但山还是那些山,海还是那片海。
  有些东西,始终亘古不变。
  脚踏在地面上时,鞋底是熟稔又久违的草木沙沙声。
  他忽然生出一丝胆怯,但脚步仍然坚定,走入林中。
  日影西斜,但仍旧安静温暖,树影婆娑,空气漂浮着钢筋水泥中没有的湿润清香。
  祁染蓦然陷入了缥缈思绪。
  如果这一切都是他的臆想呢?
  如果这次他仍然寻不到一丝踪迹呢?
  如果雨依然不会为他而下,他以后该如何度过?
  夕阳过于明亮,刺痛了他的双眼。
  祁染闭上眼睛,睫毛轻轻发着颤。
  一丝细微的声音传来,恍若错觉。
  所有枝叶响起轻柔的窸窣声,第一滴雨珠落下,仿佛在迎接这场阔别已久的雨。
  是场夕阳雨。
  婆娑声中,有一道声音格外明显,由远而近,直至身前。
  祁染睁开眼。
  阳光从那颗雨珠中折出万千虹光,雨水再落进他的双眼,模糊了他的视线,直到被隔绝开来。
  绵绵细雨中,四周水帘独独蔽出一方天地,所有雨水终于在此刻重叠,再度相逢。
  一如初见。
  眼下炙热,一只温暖的手抚过祁染的眉眼,擦去与雨水混杂在一起的眼泪。
  男子眼神温柔,衣诀翩翩,情谊万千。
  “这次,先生还会再问我的名字吗?”
  祁染眉眼微弯,眼泪伴随着笑容,在他俯身吻上来之前回答他。
  “知雨,好久不见。”
  [正文完]
  小贴士:找看好看得小说,就来海棠书屋呀~www.海棠书屋.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