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窗外的蝉鸣声浪一阵高过一阵,不知疲倦,像在为她们未知却充满希望的未来呐喊助威。茆清闭上眼,在心里悄悄地、无比认真地数着——
距离高考成绩公布,还有十五天。
距离大学录取通知书抵达,还有大约一个月。
距离她们离开这个城市,奔赴那个可以挂上“星空”的、属于她们自己的小房间,还有整整两个多月。
而距离她们约定的、要一起牵手走过的那漫长而未知的一生,还有很远很远的路……
但此刻,抱着手机,听着窗外永不停歇的蝉鸣,茆清的心底一片澄澈安宁,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勇气。
因为她知道,无论前路有多少风雨,无论要跨越多少障碍,阮棻怡,她的光,她的勇气,她的棻怡,会一直在她身边,十指紧扣,永不分离。
作者有话说:
来咯这章还是挺长的嘿嘿
第4章 盛夏
第二天清晨,茆清是被窗外一阵清脆婉转的鸟鸣声唤醒的。那声音穿透薄薄的窗帘,带着夏日清晨特有的生机勃勃,一声接一声,像一串跳跃的音符,将她从一夜纷乱复杂的梦境中轻柔地拉回现实。
意识尚未完全清醒,昨夜的记忆碎片便争先恐后地涌入脑海——小姨尖锐的指责、摔门而出的巨响、黑暗中无声的崩溃哭泣……心口猛地一缩,带来一阵熟悉的钝痛。她下意识地伸手去摸枕边的手机,仿佛那是连接着另一个温暖世界的唯一通道。屏幕亮起,刺目的光让她眯了眯眼,置顶聊天框里,阮棻怡的头像旁赫然显示着一条新消息:
> “我在你家楼下了,带了早餐。[太阳]”
消息发送时间是十分钟前。
像被注入了一剂强效的强心针,所有阴霾瞬间被驱散了大半。茆清几乎是从床上弹了起来,心脏因为期待和一丝残留的紧张而怦怦直跳。她赤着脚冲进狭小的卫生间,用最快的速度洗漱。冰凉的水拍在脸上,带来短暂的清醒,但镜子里映出的那张脸,眼下依旧带着淡淡的青影,昭示着昨夜的煎熬。
换衣服成了新的难题。她拉开那个不大的衣柜,手指在一件件衣服上滑过,总觉得哪件都不够好。白色的棉布裙太稚气?淡黄色的衬衫会不会显得刻意?那条阮棻怡说过好看的碎花裙……昨天穿过了。最终,她放弃了复杂的思考,选择了最不会出错、也最像“她自己”的搭配: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纯棉白色t恤,一条浅蓝色的直筒牛仔裤。她对着镜子,将乌黑柔顺的长发扎成一个干净利落的马尾,露出光洁的额头和纤细的脖颈。镜中的女孩,眼神里还带着一丝未褪尽的疲惫,但那份因为即将见到心上人而自然流露的、无法掩饰的期待,像初升的阳光,点亮了她的眉眼。
轻手轻脚地打开房门,客厅里一片寂静,小姨卧室的门紧闭着。茆清松了口气,像只灵巧的猫,悄无声息地溜出了家门。
刚跑到一楼单元门口,清晨带着露水清香的空气扑面而来。她一眼就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阮棻怡正跨坐在她那辆有些旧却擦得锃亮的蓝色自行车上,左脚随意地踩在马路牙子上,维持着平衡。晨光温柔地洒落在她身上,给她利落的短发、白色的无袖运动背心和卡其色工装短裤都镀上了一层毛茸茸的金边,整个人像一株在晨光里挺拔舒展的小白杨。她手里拎着两个白色的食品袋,豆浆的香气和包子的面香隐隐约约地飘散出来。看到茆清的身影,她立刻扬起一个比朝阳还灿烂的笑容,晃了晃手里的袋子。
“快点,小蜗牛!”阮棻怡的声音清亮,带着笑意,“再磨蹭,图书馆靠窗的好位置就全被占光啦!”
这熟悉的催促和调侃,瞬间让茆清找回了某种安定的节奏。她小跑过去,接过阮棻怡递来的、还带着温热的豆浆和包子,指尖不经意地擦过对方微凉的手指,带来一阵细微的电流感。
“给,”阮棻怡拍了拍自行车后座那个绑着软垫的架子,“坐稳了,老司机带你兜风!”
茆清熟练地侧坐在后座上,一只手抓着阮棻怡腰侧的衣服,另一只手小心地护着早餐。阮棻怡脚下一蹬,车轮轻快地转动起来,载着两人驶入被晨光笼罩的街道。
清晨的城市刚刚苏醒,车辆稀疏,行人不多。自行车链条发出轻快的“嗒嗒”声,碾过被昨夜雨水冲刷得格外干净的路面。清凉的晨风迎面拂来,带着路边绿化带里青草被修剪后散发的清新汁液气息,还有不知名花朵的淡淡甜香,调皮地钻进茆清的鼻腔,沁人心脾。道路两旁高大的梧桐树伸展着茂密的枝叶,在她们头顶形成一条绿色的拱廊,细碎的金色阳光透过叶片的缝隙洒落下来,在她们身上、地上跳跃着斑驳的光影。
茆清坐在后座,目光不由自主地追随着前面那个轻快蹬车的背影。阮棻怡的背脊挺直,肩胛骨随着蹬踏的动作微微起伏,在薄薄的白色背心下勾勒出好看的线条。晨风吹拂起她额前几缕不听话的短发,露出光洁饱满的额头。阳光在她裸露的手臂上跳跃,皮肤呈现出健康的蜜色光泽。看着这个充满活力、仿佛能驱散一切阴霾的背影,茆清的心像揣了一只不安分的小兔子,在胸腔里欢快地、不受控制地怦怦直跳,撞得她耳根发热,嘴角抑制不住地向上弯起。那些关于小姨的烦扰,暂时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只剩下眼前这带着青草香气的晨风,和载着她奔向希望的人。
图书馆巨大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像一块巨大的水晶。她们运气不错,在二楼靠窗的位置找到了两个并排的空位。巨大的落地窗外是郁郁葱葱的绿植和远处城市的剪影,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泻进来,在光滑的桌面上投下明亮的光块,空气里弥漫着纸张、油墨和旧木头混合的独特书香。
馆内极其安静,只有空调系统低沉的嗡鸣声,以及偶尔响起的、极其克制的翻书页的沙沙声,像一首舒缓的背景音乐。一种沉静而专注的氛围笼罩着整个空间。
茆清摊开带来的习题册,假装专注地研究着一道数学题。然而,她的心思却像一只不听话的风筝,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身旁的人。她用眼角的余光,小心翼翼地、贪婪地捕捉着阮棻怡的一举一动。
阮棻怡微微低着头,正专注地看着一本厚厚的艺术画册。阳光穿过窗玻璃,柔和地勾勒着她线条流畅的侧脸,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一小片扇形的阴影,随着她的视线移动而轻轻颤动。她时而微微蹙起秀气的眉头,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时而嘴角会浮现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仿佛被画作打动;她的指尖白皙修长,带着那层熟悉的薄茧,正极其轻缓地、带着珍视的意味,划过光滑的铜版纸页面,仿佛在抚摸画作本身。那份专注而沉静的美,像一幅会呼吸的画,牢牢地吸引了茆清的目光。
心里的欢喜像夏日雨后的藤蔓,在无人窥见的角落疯狂滋长、缠绕,带着一种隐秘的甜蜜,几乎要满溢出来。她看得如此专注,以至于当阮棻怡毫无预兆地突然转过头时,茆清根本来不及收回视线,就这样直直地撞进了对方含笑的眼眸里。
“看够了吗?”阮棻怡的声音压得极低,像羽毛拂过心尖,只有她们两人能听清。她的嘴角勾起一抹狡黠又了然的弧度,琥珀色的瞳孔里清晰地映着茆清瞬间涨红的脸庞。
被抓包的窘迫感像潮水般瞬间淹没了茆清。她的脸颊“腾”地一下烧了起来,一直红到耳根和脖子。她慌乱地低下头,几乎要把脸埋进摊开的习题册里,手指无意识地用力捏紧了书页边缘,声音细若蚊吟,带着明显的慌乱:“谁、谁看你了!我在……我在看题呢!”
阮棻怡看着她红透的耳尖和强装镇定的样子,喉咙里溢出几声低低的、愉悦的轻笑,像清泉流过鹅卵石。她没有再逗弄她,只是伸手将自己的硬壳笔记本轻轻推了过来,翻到空白的一页。上面用她特有的、带着点艺术感的娟秀字体写着一行字:
> “下午想去看电影,《海街日记》,听说画面很美,节奏很慢,特别适合夏天看。一起?”
茆清的目光落在那行字上,心像是被一只温柔的手轻轻捏了一下,漏跳了一拍。她抬起头,对上阮棻怡那双盛满了期待、亮晶晶的眼睛,像盛满了细碎的星光。没有任何犹豫,她用力地点了点头,声音虽轻却无比清晰:“好!” 仿佛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看电影邀约,而是一个重要的约定。
中午时分,图书馆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她们收拾好东西,去了图书馆后面那条小街上的一家老字号面馆。店面不大,却干净整洁,木质桌椅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温润。墙上挂着几幅泛黄的字画,风扇在头顶慢悠悠地转着。
两碗热气腾腾的汤面很快端了上来,清亮的汤底,细白的面条,铺着翠绿的葱花和几片薄薄的叉烧。阮棻怡拿起筷子,极其自然地将自己碗里大半的青菜都夹到了茆清的碗里。
“多吃点蔬菜,”她看着茆清,语气带着点不容反驳的关切,“你最近好像瘦了点,下巴都尖了。”
距离高考成绩公布,还有十五天。
距离大学录取通知书抵达,还有大约一个月。
距离她们离开这个城市,奔赴那个可以挂上“星空”的、属于她们自己的小房间,还有整整两个多月。
而距离她们约定的、要一起牵手走过的那漫长而未知的一生,还有很远很远的路……
但此刻,抱着手机,听着窗外永不停歇的蝉鸣,茆清的心底一片澄澈安宁,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勇气。
因为她知道,无论前路有多少风雨,无论要跨越多少障碍,阮棻怡,她的光,她的勇气,她的棻怡,会一直在她身边,十指紧扣,永不分离。
作者有话说:
来咯这章还是挺长的嘿嘿
第4章 盛夏
第二天清晨,茆清是被窗外一阵清脆婉转的鸟鸣声唤醒的。那声音穿透薄薄的窗帘,带着夏日清晨特有的生机勃勃,一声接一声,像一串跳跃的音符,将她从一夜纷乱复杂的梦境中轻柔地拉回现实。
意识尚未完全清醒,昨夜的记忆碎片便争先恐后地涌入脑海——小姨尖锐的指责、摔门而出的巨响、黑暗中无声的崩溃哭泣……心口猛地一缩,带来一阵熟悉的钝痛。她下意识地伸手去摸枕边的手机,仿佛那是连接着另一个温暖世界的唯一通道。屏幕亮起,刺目的光让她眯了眯眼,置顶聊天框里,阮棻怡的头像旁赫然显示着一条新消息:
> “我在你家楼下了,带了早餐。[太阳]”
消息发送时间是十分钟前。
像被注入了一剂强效的强心针,所有阴霾瞬间被驱散了大半。茆清几乎是从床上弹了起来,心脏因为期待和一丝残留的紧张而怦怦直跳。她赤着脚冲进狭小的卫生间,用最快的速度洗漱。冰凉的水拍在脸上,带来短暂的清醒,但镜子里映出的那张脸,眼下依旧带着淡淡的青影,昭示着昨夜的煎熬。
换衣服成了新的难题。她拉开那个不大的衣柜,手指在一件件衣服上滑过,总觉得哪件都不够好。白色的棉布裙太稚气?淡黄色的衬衫会不会显得刻意?那条阮棻怡说过好看的碎花裙……昨天穿过了。最终,她放弃了复杂的思考,选择了最不会出错、也最像“她自己”的搭配: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纯棉白色t恤,一条浅蓝色的直筒牛仔裤。她对着镜子,将乌黑柔顺的长发扎成一个干净利落的马尾,露出光洁的额头和纤细的脖颈。镜中的女孩,眼神里还带着一丝未褪尽的疲惫,但那份因为即将见到心上人而自然流露的、无法掩饰的期待,像初升的阳光,点亮了她的眉眼。
轻手轻脚地打开房门,客厅里一片寂静,小姨卧室的门紧闭着。茆清松了口气,像只灵巧的猫,悄无声息地溜出了家门。
刚跑到一楼单元门口,清晨带着露水清香的空气扑面而来。她一眼就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阮棻怡正跨坐在她那辆有些旧却擦得锃亮的蓝色自行车上,左脚随意地踩在马路牙子上,维持着平衡。晨光温柔地洒落在她身上,给她利落的短发、白色的无袖运动背心和卡其色工装短裤都镀上了一层毛茸茸的金边,整个人像一株在晨光里挺拔舒展的小白杨。她手里拎着两个白色的食品袋,豆浆的香气和包子的面香隐隐约约地飘散出来。看到茆清的身影,她立刻扬起一个比朝阳还灿烂的笑容,晃了晃手里的袋子。
“快点,小蜗牛!”阮棻怡的声音清亮,带着笑意,“再磨蹭,图书馆靠窗的好位置就全被占光啦!”
这熟悉的催促和调侃,瞬间让茆清找回了某种安定的节奏。她小跑过去,接过阮棻怡递来的、还带着温热的豆浆和包子,指尖不经意地擦过对方微凉的手指,带来一阵细微的电流感。
“给,”阮棻怡拍了拍自行车后座那个绑着软垫的架子,“坐稳了,老司机带你兜风!”
茆清熟练地侧坐在后座上,一只手抓着阮棻怡腰侧的衣服,另一只手小心地护着早餐。阮棻怡脚下一蹬,车轮轻快地转动起来,载着两人驶入被晨光笼罩的街道。
清晨的城市刚刚苏醒,车辆稀疏,行人不多。自行车链条发出轻快的“嗒嗒”声,碾过被昨夜雨水冲刷得格外干净的路面。清凉的晨风迎面拂来,带着路边绿化带里青草被修剪后散发的清新汁液气息,还有不知名花朵的淡淡甜香,调皮地钻进茆清的鼻腔,沁人心脾。道路两旁高大的梧桐树伸展着茂密的枝叶,在她们头顶形成一条绿色的拱廊,细碎的金色阳光透过叶片的缝隙洒落下来,在她们身上、地上跳跃着斑驳的光影。
茆清坐在后座,目光不由自主地追随着前面那个轻快蹬车的背影。阮棻怡的背脊挺直,肩胛骨随着蹬踏的动作微微起伏,在薄薄的白色背心下勾勒出好看的线条。晨风吹拂起她额前几缕不听话的短发,露出光洁饱满的额头。阳光在她裸露的手臂上跳跃,皮肤呈现出健康的蜜色光泽。看着这个充满活力、仿佛能驱散一切阴霾的背影,茆清的心像揣了一只不安分的小兔子,在胸腔里欢快地、不受控制地怦怦直跳,撞得她耳根发热,嘴角抑制不住地向上弯起。那些关于小姨的烦扰,暂时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只剩下眼前这带着青草香气的晨风,和载着她奔向希望的人。
图书馆巨大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像一块巨大的水晶。她们运气不错,在二楼靠窗的位置找到了两个并排的空位。巨大的落地窗外是郁郁葱葱的绿植和远处城市的剪影,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泻进来,在光滑的桌面上投下明亮的光块,空气里弥漫着纸张、油墨和旧木头混合的独特书香。
馆内极其安静,只有空调系统低沉的嗡鸣声,以及偶尔响起的、极其克制的翻书页的沙沙声,像一首舒缓的背景音乐。一种沉静而专注的氛围笼罩着整个空间。
茆清摊开带来的习题册,假装专注地研究着一道数学题。然而,她的心思却像一只不听话的风筝,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身旁的人。她用眼角的余光,小心翼翼地、贪婪地捕捉着阮棻怡的一举一动。
阮棻怡微微低着头,正专注地看着一本厚厚的艺术画册。阳光穿过窗玻璃,柔和地勾勒着她线条流畅的侧脸,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一小片扇形的阴影,随着她的视线移动而轻轻颤动。她时而微微蹙起秀气的眉头,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时而嘴角会浮现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仿佛被画作打动;她的指尖白皙修长,带着那层熟悉的薄茧,正极其轻缓地、带着珍视的意味,划过光滑的铜版纸页面,仿佛在抚摸画作本身。那份专注而沉静的美,像一幅会呼吸的画,牢牢地吸引了茆清的目光。
心里的欢喜像夏日雨后的藤蔓,在无人窥见的角落疯狂滋长、缠绕,带着一种隐秘的甜蜜,几乎要满溢出来。她看得如此专注,以至于当阮棻怡毫无预兆地突然转过头时,茆清根本来不及收回视线,就这样直直地撞进了对方含笑的眼眸里。
“看够了吗?”阮棻怡的声音压得极低,像羽毛拂过心尖,只有她们两人能听清。她的嘴角勾起一抹狡黠又了然的弧度,琥珀色的瞳孔里清晰地映着茆清瞬间涨红的脸庞。
被抓包的窘迫感像潮水般瞬间淹没了茆清。她的脸颊“腾”地一下烧了起来,一直红到耳根和脖子。她慌乱地低下头,几乎要把脸埋进摊开的习题册里,手指无意识地用力捏紧了书页边缘,声音细若蚊吟,带着明显的慌乱:“谁、谁看你了!我在……我在看题呢!”
阮棻怡看着她红透的耳尖和强装镇定的样子,喉咙里溢出几声低低的、愉悦的轻笑,像清泉流过鹅卵石。她没有再逗弄她,只是伸手将自己的硬壳笔记本轻轻推了过来,翻到空白的一页。上面用她特有的、带着点艺术感的娟秀字体写着一行字:
> “下午想去看电影,《海街日记》,听说画面很美,节奏很慢,特别适合夏天看。一起?”
茆清的目光落在那行字上,心像是被一只温柔的手轻轻捏了一下,漏跳了一拍。她抬起头,对上阮棻怡那双盛满了期待、亮晶晶的眼睛,像盛满了细碎的星光。没有任何犹豫,她用力地点了点头,声音虽轻却无比清晰:“好!” 仿佛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看电影邀约,而是一个重要的约定。
中午时分,图书馆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她们收拾好东西,去了图书馆后面那条小街上的一家老字号面馆。店面不大,却干净整洁,木质桌椅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温润。墙上挂着几幅泛黄的字画,风扇在头顶慢悠悠地转着。
两碗热气腾腾的汤面很快端了上来,清亮的汤底,细白的面条,铺着翠绿的葱花和几片薄薄的叉烧。阮棻怡拿起筷子,极其自然地将自己碗里大半的青菜都夹到了茆清的碗里。
“多吃点蔬菜,”她看着茆清,语气带着点不容反驳的关切,“你最近好像瘦了点,下巴都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