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这火树是殿下新得的吗?”嬴颠暗暗称奇,惊叹道,“如火如玉,浑然天成,造景美绝。”
“在琅琊那边出海,有渔民进献的。吕侯以前说月氏王也有,来自西域诸国的贡品,可惜他还没有弄到,就告老了。”李世民颇为惋惜。
“既然大秦的海里有,就不必舍近求远了。”
“是呢。叔父请坐,不必与我见外。”
话虽如此,嬴颠还是等太子坐下,自己才坐,垂手放在膝侧。
“叔父有什么忌口吗?我爱吃面食和肉食。”
“臣也爱吃。”嬴颠笑了笑。
老秦人很少有不爱吃面食的。羊肉汤是清晨烧的,一直用砂锅小火炉热在那里,馄饨与面片一起下锅,放上些许调料和配菜,浓郁的香味便激发出来了。
冬天来上这么热腾腾的一碗,足以慰藉早晨的寒霜和小半日的辛劳。
吃一会,再开始聊影响食欲的话题,不然还得饿上许久。
“叔父这次出手,是想劝我停止修律法吗?”
“殿下在说什么,臣不明白。”
“虽说廷尉没了,但廷尉府还在,叔父总不会想体验一把,云阳狱的冬天冷不冷吧?”
嬴颠沉默了很久,没有说话。
李世民自顾自地把自己喂饱,也不管对面多么煎熬。
“我单独找你,那还有的聊。等捅到朝会上,那就直接审了。”
“臣还是不明白……”
“你觉得你做的很干净是吗?但只要我想查你,没问题也能查出问题来。”李世民微微而笑,“你的妻子儿女、亲戚邻里,每个人都经得住查吗?每年交的税足不足金?田宅是不是多了点?仆役都在户籍上吗?你举荐过的官员都毫无缺陷吗……”
他慢条斯理地列举着,始终带着笑,“你是怎么对萧何的,我就可以怎么对你。我的身份,做起来可要更方便。”
“我并没有构陷他。”
“难道我需要构陷你?”李世民乐了,“连坐而已,谁不会?”
嬴颠深深长叹,毫无胃口。
李世民不以为意:“叔父谬矣。你明知道这律法是我想修的,你欺负萧何干什么呢?有本事,你该冲着我来。”
嬴颠的脸皱成了一个又“苦”又“哭”的甲骨文,但是哭不出来,就只剩皱巴巴的苦了。
“殿下也太高看臣了。”他气都叹不出来了,“即便臣想对殿下动手……这,怎么动?”
太子的地位稳固到什么程度呢?谁要是状告太子谋反,嬴政反手就能把那人俱五刑。
出来求情的反而会是太子,其他人连求情都不敢。
对太子动手?怎么动?
“那又何必做无用功?只要我还在,这律法总是要修的。”
“不试试,岂能甘心?”
“故步自封,抱残守缺。”李世民有点恼,“我修秦法,碍你们什么事?”
“殿下要毁我大秦根基,臣不能坐视不理。”嬴颠摇头,“当年商君变法之前,秦国只是个被诸侯们看不起的穷困小国,出不了函谷关,连相王都不配去。
“秦人私斗成风,强盗横行,风气极坏。这些,殿下应当知晓。”
“当然。”李世民颔首。
他知道嬴颠要说什么,但是听听也无妨。
“若无商君变法,岂有我大秦富国强兵,问鼎天下的这一天?如今殿下说废就废,是想让我秦国回到百年前的贫弱中去吗?”
嬴颠说着说着就激愤起来。
像他这样想的人,不在少数。你要说他有什么坏心,他会觉得自己受了侮辱,他明明是一心为国。
他以为他的想法才是对的,他必须为秦国做点什么,来阻止秦国滑向深渊。
他不知道,他自己才是深渊。
“叔父觉得,废除这些严刑酷法,减轻赋税,减少劳役,黔首们会不思感恩,贪懒怠惰,只顾着享乐私斗,而六国旧人则会趁乱生事。叔父担心的是这个,对吧?”
“正是!”
“我明白了。”
跟李世民想得差不多,老一辈嘛,都是这个毛病,眼界狭窄,看不到更远的未来。
一辈子都活在秦法里,没有办法去想象改革之后,日子要怎么过?大秦会怎么样?
唱衰是理所当然的。
“叔父放心,只要你活得久一些,你会看到大秦的未来的。”
李世民无比自信。
送走不欢而散的嬴颠,太子溜溜达达地去北辰殿转转。
先叼个柿饼,再烤两个橘子,三五个栗子。
“真的是他?”
“嗯,他承认了。”其实李世民一点证据也没有,但没关系,这不就炸出来了?
嬴政淡漠道:“那少府令该换人了。”
少府令是九卿之一,责任重大,小到公子公主们的玩具,大到出海的楼船、攻城的器械,都是少府出品。
这个位置上的人,不能是有异心的。
“罢官削爵,罚没家产。满意吗?”嬴政道。
“满意。”正好给萧何刘邦他们补些钱。“以后修律法就交给姜启吧。”
“嗯。”嬴政沉吟片刻,拎出一个人名来,“至于少府令……子婴[2]可否?”
“阿父在问我?”太子咬一口柿饼,诧异着。
“不问你问谁?不是你着急修律法吗?再换一个反对的人上来,平白给你惹麻烦。”
太子瞬间眉开眼笑:“阿父真是太好了,事事都为我考虑。天底下,再也找不到比阿父更好的父亲了。”
好恶心。嬴政面无表情地想。
“说正事,别闲扯。”皇帝陛下用威严的目光,扫了一下蒙毅。
“子婴叔父蛮好的,应该可以。”太子大大方方,毫不避嫌,“我去他家吃过饭。”
嬴政幽幽道:“你谁家没去过?”
太子陷入思考。
“廷尉让韩非来顶,你那个张良……”嬴政顿了顿。
“怎么就是我那个张良了?”
“他当太学祭酒似乎还行,没出什么乱子,那就让他继续。”
“道法自然,有自然的好处。”
李世民吃完柿饼,净手漱口,然后把烤好的栗子剥掉外壳,温热而完整的半球形栗子肉送到嬴政手边。
“这么殷勤作甚?”嬴政瞅他。
“我的婚事,是不是可以做准备啦?”李世民笑眯眯。
“明年春吧,让奉常合个好日子。”
第188章
碧绿的春色染遍上林苑时,某只兴致勃勃的太子就带着他那无往而不利的弓箭,前去祸祸春归的大雁了。
三书六礼之中,有好几样流程需要用到大雁。也许是因为大雁成双成对,被人许以了美好的想象,又高飞在天上,以雁为聘,成为了一种考验的象征。
当然没这条件的,尽可以选择木雁布雁等作为替代品,实在不行送只鸡,也是诚意。
但对我们天策上将来说,别说几只雁,要是需要的话,他能把咸阳和路过咸阳的雁全都一劫而空。
“殿下亲自去捉雁吗?”萧何微微吃惊,“我以为会是卫尉准备。”
“我想自己去,挑最大最好看的雁。”李世民兴致勃勃,神采飞扬,“一起吧?”
萧何略迟疑:“我不善于骑射……”
“去玩嘛,走走走。”太子邀请人常常这样,如果不是真的有事在身,又或者客观原因实在去不了,被他殷切招呼两句,往往就稀里糊涂跟他去了。
“韩信!你能自己骑马跟上吗?”太子飞身上马,轻捷得像没有重量,也没有地心引力。
“我能的!”韩信用力点头。
“萧何坐马车吗?”
萧何其实也会骑马,这年头骑马几乎是士人标配技能,但考虑到马车可以带的东西更多,偶尔也能把太子劝过去休息,他便选了马车。
飞窜出去的太子速度太快,萧何没有蒙恬李牧的本事,拦是肯定拦不住的,只能诱哄。
“殿下可否与我同车?”他好声好气地问。
“嗯?有事要同我说?”
李世民很顺利地被引诱过去,在马车待了一阵子。
“我把韩信丢你那儿,有没有给你添麻烦?”李世民随意地坐下来,颇有点促狭地眨了下眼睛。
萧何心道:你都这么问了,难道我还能说确实给我添了不少麻烦?
不过他和韩信相处得还可以,也没什么怨气,半真半假道:“除了蒸饭时要多放些,把我的藏书分给他看,其他的,也没什么麻烦。韩信很好养活。”
他们谈论的对象就骑着半大的马,跟在马车前后,好奇但又默默地看着四下的风景。
人小马也小,跑得自然不够快,所以萧何选马车,也有这一层考量,可以不动声色地降低速度,配合韩信,让他不着急,不掉队。
这般细致妥帖,很适合带孩子。
萧何被罢官的那日,天都还没黑,太子就来了。
“在琅琊那边出海,有渔民进献的。吕侯以前说月氏王也有,来自西域诸国的贡品,可惜他还没有弄到,就告老了。”李世民颇为惋惜。
“既然大秦的海里有,就不必舍近求远了。”
“是呢。叔父请坐,不必与我见外。”
话虽如此,嬴颠还是等太子坐下,自己才坐,垂手放在膝侧。
“叔父有什么忌口吗?我爱吃面食和肉食。”
“臣也爱吃。”嬴颠笑了笑。
老秦人很少有不爱吃面食的。羊肉汤是清晨烧的,一直用砂锅小火炉热在那里,馄饨与面片一起下锅,放上些许调料和配菜,浓郁的香味便激发出来了。
冬天来上这么热腾腾的一碗,足以慰藉早晨的寒霜和小半日的辛劳。
吃一会,再开始聊影响食欲的话题,不然还得饿上许久。
“叔父这次出手,是想劝我停止修律法吗?”
“殿下在说什么,臣不明白。”
“虽说廷尉没了,但廷尉府还在,叔父总不会想体验一把,云阳狱的冬天冷不冷吧?”
嬴颠沉默了很久,没有说话。
李世民自顾自地把自己喂饱,也不管对面多么煎熬。
“我单独找你,那还有的聊。等捅到朝会上,那就直接审了。”
“臣还是不明白……”
“你觉得你做的很干净是吗?但只要我想查你,没问题也能查出问题来。”李世民微微而笑,“你的妻子儿女、亲戚邻里,每个人都经得住查吗?每年交的税足不足金?田宅是不是多了点?仆役都在户籍上吗?你举荐过的官员都毫无缺陷吗……”
他慢条斯理地列举着,始终带着笑,“你是怎么对萧何的,我就可以怎么对你。我的身份,做起来可要更方便。”
“我并没有构陷他。”
“难道我需要构陷你?”李世民乐了,“连坐而已,谁不会?”
嬴颠深深长叹,毫无胃口。
李世民不以为意:“叔父谬矣。你明知道这律法是我想修的,你欺负萧何干什么呢?有本事,你该冲着我来。”
嬴颠的脸皱成了一个又“苦”又“哭”的甲骨文,但是哭不出来,就只剩皱巴巴的苦了。
“殿下也太高看臣了。”他气都叹不出来了,“即便臣想对殿下动手……这,怎么动?”
太子的地位稳固到什么程度呢?谁要是状告太子谋反,嬴政反手就能把那人俱五刑。
出来求情的反而会是太子,其他人连求情都不敢。
对太子动手?怎么动?
“那又何必做无用功?只要我还在,这律法总是要修的。”
“不试试,岂能甘心?”
“故步自封,抱残守缺。”李世民有点恼,“我修秦法,碍你们什么事?”
“殿下要毁我大秦根基,臣不能坐视不理。”嬴颠摇头,“当年商君变法之前,秦国只是个被诸侯们看不起的穷困小国,出不了函谷关,连相王都不配去。
“秦人私斗成风,强盗横行,风气极坏。这些,殿下应当知晓。”
“当然。”李世民颔首。
他知道嬴颠要说什么,但是听听也无妨。
“若无商君变法,岂有我大秦富国强兵,问鼎天下的这一天?如今殿下说废就废,是想让我秦国回到百年前的贫弱中去吗?”
嬴颠说着说着就激愤起来。
像他这样想的人,不在少数。你要说他有什么坏心,他会觉得自己受了侮辱,他明明是一心为国。
他以为他的想法才是对的,他必须为秦国做点什么,来阻止秦国滑向深渊。
他不知道,他自己才是深渊。
“叔父觉得,废除这些严刑酷法,减轻赋税,减少劳役,黔首们会不思感恩,贪懒怠惰,只顾着享乐私斗,而六国旧人则会趁乱生事。叔父担心的是这个,对吧?”
“正是!”
“我明白了。”
跟李世民想得差不多,老一辈嘛,都是这个毛病,眼界狭窄,看不到更远的未来。
一辈子都活在秦法里,没有办法去想象改革之后,日子要怎么过?大秦会怎么样?
唱衰是理所当然的。
“叔父放心,只要你活得久一些,你会看到大秦的未来的。”
李世民无比自信。
送走不欢而散的嬴颠,太子溜溜达达地去北辰殿转转。
先叼个柿饼,再烤两个橘子,三五个栗子。
“真的是他?”
“嗯,他承认了。”其实李世民一点证据也没有,但没关系,这不就炸出来了?
嬴政淡漠道:“那少府令该换人了。”
少府令是九卿之一,责任重大,小到公子公主们的玩具,大到出海的楼船、攻城的器械,都是少府出品。
这个位置上的人,不能是有异心的。
“罢官削爵,罚没家产。满意吗?”嬴政道。
“满意。”正好给萧何刘邦他们补些钱。“以后修律法就交给姜启吧。”
“嗯。”嬴政沉吟片刻,拎出一个人名来,“至于少府令……子婴[2]可否?”
“阿父在问我?”太子咬一口柿饼,诧异着。
“不问你问谁?不是你着急修律法吗?再换一个反对的人上来,平白给你惹麻烦。”
太子瞬间眉开眼笑:“阿父真是太好了,事事都为我考虑。天底下,再也找不到比阿父更好的父亲了。”
好恶心。嬴政面无表情地想。
“说正事,别闲扯。”皇帝陛下用威严的目光,扫了一下蒙毅。
“子婴叔父蛮好的,应该可以。”太子大大方方,毫不避嫌,“我去他家吃过饭。”
嬴政幽幽道:“你谁家没去过?”
太子陷入思考。
“廷尉让韩非来顶,你那个张良……”嬴政顿了顿。
“怎么就是我那个张良了?”
“他当太学祭酒似乎还行,没出什么乱子,那就让他继续。”
“道法自然,有自然的好处。”
李世民吃完柿饼,净手漱口,然后把烤好的栗子剥掉外壳,温热而完整的半球形栗子肉送到嬴政手边。
“这么殷勤作甚?”嬴政瞅他。
“我的婚事,是不是可以做准备啦?”李世民笑眯眯。
“明年春吧,让奉常合个好日子。”
第188章
碧绿的春色染遍上林苑时,某只兴致勃勃的太子就带着他那无往而不利的弓箭,前去祸祸春归的大雁了。
三书六礼之中,有好几样流程需要用到大雁。也许是因为大雁成双成对,被人许以了美好的想象,又高飞在天上,以雁为聘,成为了一种考验的象征。
当然没这条件的,尽可以选择木雁布雁等作为替代品,实在不行送只鸡,也是诚意。
但对我们天策上将来说,别说几只雁,要是需要的话,他能把咸阳和路过咸阳的雁全都一劫而空。
“殿下亲自去捉雁吗?”萧何微微吃惊,“我以为会是卫尉准备。”
“我想自己去,挑最大最好看的雁。”李世民兴致勃勃,神采飞扬,“一起吧?”
萧何略迟疑:“我不善于骑射……”
“去玩嘛,走走走。”太子邀请人常常这样,如果不是真的有事在身,又或者客观原因实在去不了,被他殷切招呼两句,往往就稀里糊涂跟他去了。
“韩信!你能自己骑马跟上吗?”太子飞身上马,轻捷得像没有重量,也没有地心引力。
“我能的!”韩信用力点头。
“萧何坐马车吗?”
萧何其实也会骑马,这年头骑马几乎是士人标配技能,但考虑到马车可以带的东西更多,偶尔也能把太子劝过去休息,他便选了马车。
飞窜出去的太子速度太快,萧何没有蒙恬李牧的本事,拦是肯定拦不住的,只能诱哄。
“殿下可否与我同车?”他好声好气地问。
“嗯?有事要同我说?”
李世民很顺利地被引诱过去,在马车待了一阵子。
“我把韩信丢你那儿,有没有给你添麻烦?”李世民随意地坐下来,颇有点促狭地眨了下眼睛。
萧何心道:你都这么问了,难道我还能说确实给我添了不少麻烦?
不过他和韩信相处得还可以,也没什么怨气,半真半假道:“除了蒸饭时要多放些,把我的藏书分给他看,其他的,也没什么麻烦。韩信很好养活。”
他们谈论的对象就骑着半大的马,跟在马车前后,好奇但又默默地看着四下的风景。
人小马也小,跑得自然不够快,所以萧何选马车,也有这一层考量,可以不动声色地降低速度,配合韩信,让他不着急,不掉队。
这般细致妥帖,很适合带孩子。
萧何被罢官的那日,天都还没黑,太子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