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活日常 第145节
如今丝坊的女工愈发的多了,第一批辛氏的工人便有三百人,去年春时第一次对外招工便招来六百新人,夏末的时候又招了一回六百人,如今已有一千五百人,其中五百人是缫丝工,一千人是织工。
去年江州匠人将织机革新,这新式织机能省下数倍的工时,江州丝坊还在因为新织机价高而犹豫的时候,辛氏商行钱多人少,立刻花了大笔银钱将织机全换成了新款。
如今一个熟练织工单人便可操作新式织机,三天便可织出两匹普通绸布,一个月便能织出二十匹,如今一千织工若全织普通绸布,一月可得两万匹,本来倒是足够供应各州签了专营权的供应商的。
不过这速度仅限于织普通绸布,织法复杂的纱、罗、锦、缎工期却要五至十天才能织得一匹,尤其是锦,两人合作还得需要七、八日才能织好一匹。
不过因为工艺的复杂程度不同,售价自然也天差地别,所以并不会因为什么织得快而光织那一种,所以辛氏丝坊今年还是要继续招人。
冬织春布,春织夏布,如今丝坊里织工们正在织的都是纱和罗。
辛月刚到了一间全织纱的屋子,一个四处观看指点她人织布的织工瞧见了辛月,忙满脸欣喜的走过来,站在辛月面前满是笑意的说:“大管事!您回来了!”
这人便是去年织出云纱的林云娘,原先大家都唤她辛娘子,或是林氏,自从她织出了纱,又被大管事将纱以她的名字命名为云纱,为了鼓励丝坊的织工能够创新创造,还在丝坊中宣扬了一番日后丝坊售出的云纱都有她的一成分红。
如今大家都喊她云娘子,那个织出云纱的云娘子。
辛月刚刚被胡娘子介绍过,便也跟着喊她云娘子,道:“云娘子,听说你已经教会了许多织工织这云纱,辛苦你了。”
“哪里哪里,一点都不辛苦。”云
娘子笑着摆手,哪里觉得辛苦,如今丝坊里有二百织工在随她织纱,她只用教导指点,不再亲自一匹匹的织布,这些织工还都喊她云师父,云娘子活了快半辈子了,从没这么受人尊敬过。
更何况这一匹纱便有她的一成分红,一人一月织出五匹纱,二百人便是一千匹,虽丝坊还未给云纱定下售价,但是定是比玄紫绸要高的,便是按玄紫绸的价格来算,她一月也有二、三百两的分红可拿。
便是纱一年只织一季,那也有大几百两甚至千两银子可拿了。
这账这些日子家里人日日在算,她如今在家里那是说一不二的,别说婆家人都快把她供起来了,便是娘家人也难免凑上来求她提携。
看过了云娘子带人织纱,辛月又去看织烟罗、金丝罗、银丝罗的织工,见众人皆是干劲十足,辛月也放心了。
出了屋子胡娘子便笑着说:“虽然年前月娘你没在,可商行年底的银钱一发下去,工人们各个都念着你的好呢。”
辛月不好意思的摆手道:“那都是大家应得的。”
看过了丝坊,辛月又去了一趟染坊,宋惜娘见到辛月便嗔道:“昨日便回家了为何不告诉我?”
辛月知道宋惜娘不是真生气,笑着说:“带回一堆东西,忙着归置呢,给你带了礼物,晚上你去家里吃饭顺便拿走。”
宋惜娘和辛家住在一个巷子里,去蹭饭就是几步路的事,自然不会拒绝,亲热的挽上辛月的手臂,要带辛月去瞧她新制的染料。
去年送去京城参加丝织大会的云纱只有本色,今年要大量售卖,自然也该多出几种颜色,宋惜娘调配了数种颜色让辛月选,有浓烈的艳色,也有清雅的淡色,辛月瞧了各个都喜欢,便挥着手说:“全要,全要,都染出来。”
看过了清水镇上的丝坊和染坊,辛月便又上了马车往长河村去。
刚到了村口,便有族人跑回村中报信,不一会儿便有一群族人围了上来,族中的叔叔、婶婶,甚至还有几位头发花白的太爷爷辈的人都往前凑着问辛月:“月娘,咱族里要得皇上御赐牌坊的事可是真的?族长走前说他回来便能有御赐牌坊了。”
辛月点点头,御赐牌坊的事情皇上答应之后辛月便写信告诉了族长辛祝,辛祝便是怀着满满的期盼,欣喜的和连总管一起离开潍县的。
不过皇上要来亲自揭彩之事辛月还憋着没说呢,倒不是为了给大家一个惊喜,只是怕万一皇上有什么事来不了,大家岂不是要失落,本来欣喜万分,结果大打折扣,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说,等皇上真的动身出发了,再让大家喜上加喜。
辛氏族人高兴不已,辛氏一直都是小族,何时这么扬眉吐气过。
先是族里的秀才公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还是文中魁首的状元郎,这都够辛氏族人吹嘘一辈子的了。
结果紧接着状元郎的儿子又得了御赐举人出身,眼看着后继有人,说不定下一辈还能再有个状元郎呢!
除此之外自家还出了个尊贵的县主,连县令大人见了都要主动行礼,不不不,现在不是县主了,去年那内监总管大人说了,县主已经是公主殿下了,太后娘娘亲收的义女,皇上下圣旨亲封的明义公主殿下!
想到这,辛氏族人回过神来慌忙下跪,就连那辛月太爷爷辈的老人都杵着拐杖颤颤巍巍的要往下跪。
辛月吓了一跳,忙去扶住几个老人,但扶住了他们却管不了别的,一群族人跪成一团冲辛月喊道:“拜见明义公主殿下。”
辛月忙喊大家起身,又看见自家三叔、三婶娘和墨堂兄也在一起凑热闹,忙跑过去抱怨道:“三叔、婶娘,墨堂兄!你们不帮我拉着点大家,怎么还跟着一起跪了!”
辛长康辩解道:“月娘如今是公主,我们自该给公主见礼……”
“什么自该!”辛月打断三叔的话,有些生气的说:“做了公主就不是你家侄女儿了么?三叔要是这么说,那我中午便不去三叔家吃饭了。”
见侄女儿真生气了,辛长康忙拉着辛月,冲族人说:“大家快起来吧,月娘还是月娘,咱们都是自家族人,莫要这么生分。”
等族人都起身散去了,辛月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和叔叔婶娘们撒娇道:“你们可要帮我多劝劝大家,若是每回我来了都这么跪我,以后我再也不敢回来了。”
跟着回了一趟家,见了阿爷,又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食,辛月这才拉着三叔和辛墨去蚕所。
将蚕所的副管事也喊来,仔细了解了一番如今蚕所养蚕的数量,预期能繁殖多少蚕种。
辛氏族人都知晓族长辛祝去做什么大事了,自然也知道自家族里这蚕所将要把珍贵的蚕种送给别家。
不过他们都被辛祝拉着开了几回族议,好生解释过缘由,知道自家这做的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从名声上来说,自家得了皇上夸奖,要替辛氏一族立下忠义之族的牌坊,从利益上来说,也不会受损,那些送出去的蚕种将来也会源源不断的往辛氏商行送分红。
辛氏商行的便是辛氏族人的,大家都有份的,银钱越多族人们分得越多。
几次族议下来,便是族中三岁小儿都知晓这个大好事,没有一个人反对的。
辛月和三叔、墨堂兄、蚕所副管事一起计算了半天,确认今年第一批产下的蚕种足够供应东安府交了田地的世家开办蚕所,这才放心下来。
辛氏的蚕种不可能一次满足九州世家,这些都是早就知道的,连总管带着辛祝去说服世家大族们,也是说的按顺序来,先签的先得。
从蚕种养成蚕,再到变成蚕蛾产下蚕种,时间周期大概是四十天左右,今年的前三次蚕种大概便能供应完贺州的世家大族。
也不知道他们去年冬天可种够了桑树,听杨老夫人说去年杨家的桑园光是桑苗就挣了一大笔银钱呢。
杨家作为第一批献地的世家,也在分蚕种的名单内,包括那因祸得福的江、韩两家,还有后河镇的大族张氏。
不过考虑到潍县就这么一块小地方,实在不适合开那么多家蚕所,包括其余各地的世家大族也是,若是天下九州数百个县城都各开数家蚕所,也不好管理。
辛月当初和连总管商议的时候便提出过这个问题,最后解决办法是蚕所至少以县为单位,同县之内的世家大族合开一家蚕所,按上交的土地比例分配占股。
天下只有潍县例外,辛氏的蚕所自成一家,不占潍县那一家的名额。
如今辛氏蚕所要供各州蚕所的蚕种,还要供应自家丝坊的丝茧,等几年后各地蚕所都发展稳定了,辛氏蚕所便只负责研究培育蚕种,培育出更易存活、产丝量更大、生丝质量更好的品种。
先前辛墨就发现了,每批蚕种养出的蚕里,总会有一小部分与众不同的,有的分外强壮,有的吐丝更早,有的丝茧更大更结实。
辛墨曾经和辛月提过,还拉着辛月一起看了对比过,当时辛月便让辛墨将这些特别的蚕单独留种养育,如今已经积攒下一批了,只是每年蚕所的首要任务还是扩大产量,所以这等选种育优的进展十分缓慢。
想来等到日后九州蚕所遍布,便是辛氏丝坊也不用由辛氏蚕所供应丝茧了,辛氏的蚕所便能成为一个天下蚕所的养育优种的基地。
一日走遍了商行上下,辛月总算是放下了心中的忐忑,在自己不在的这段日子里,大家各司其职,都把事情干得很好。
辛月从长河村离开,途径清水镇的时候突然发现在辛氏丝坊、染坊的不远处,原先是一片空地的地方正在建屋舍,瞧着不似民宅,倒似复制了辛氏丝坊、染坊的图纸,辛月忙问驾车的朱四道:“朱四哥,那是何处?”
朱四顺着辛月的手指看向那片宅子,猛然回忆起一事,忙懊恼的拍了拍自己的头说:“忘了和您说了,前几日有一位姓施的公子来过家中,说与您有约,知道您还未回潍县,便说等您回来了让我转告您,他已经来了贺州,在清水镇寻了一个宝地建……那叫什么制衣坊?说就在咱们辛氏丝坊的附近,想来就是这个地方吧。”
适才从清水镇去长河村时,辛月没往外瞧没发现,现在才瞧见,忙让朱四停了车,辛月问朱四:“他可有说他在何处落脚?”
朱四忙点头,说:“说了说了,说就在清水镇的运来客栈。”
辛月瞧着天色还早,便让朱四掉头去运来客栈寻施维,等到了客栈,却听客栈小二说施维一早便出去了,不在店中,辛月便留下话来,让施维明日早上去潍县寻自己。
离开客栈回家的路上,辛月还在想不知施维的人手寻得如何了,去年丝织大会结束后他便说要去湖州老家寻裁缝,走前还寻辛月道别了一回,辛月便跟他说自己年后要回潍县。
之后他便没有信来,辛月没想到他竟比自己还早一步来了潍县,竟然已经开始破土动工建上厂房了,瞧他那建筑的模样,怕还是寻了辛月之前请的施工队伍呢。
次日辛月哪也没去,专在家里等他,果然早上刚吃完朝食,朱四便来请辛月道:“小姐,那位施少爷来了,我请他去了前厅。”
辛月起身去见他,前厅里除了施维自己,还有那个去年见过的小丫鬟,主仆二人去年皆是白嫩嫩的皮肤,肉乎乎的脸庞,这几个月不知经历了什么,皮肤都黑了一大截,人也瘦了许
多。
见到辛月,施维忙起身行礼道:“见过公主殿下!”
施维之父在礼部为官,知晓辛月的身份倒是不奇怪,辛月请他坐下,问他:“我前日才回来,昨日去清水镇巡视丝坊,才发现旁边的空地在新建屋舍,可是施少爷在建制衣坊?”
施维点头说:“正是,这地方可是宝地,离辛氏丝坊才不足二里地,日后运输极为便利,我可是花了大价钱才从旁人手里买来的这块地。”
其实辛氏丝坊、染坊周围的地价比清水镇上其余地方要低了很多,毕竟清水镇只是一个小镇,能称之为商业的只有两条商铺街,原本辛氏商行周围的地都是人家屯着要建宅子的。
去年辛氏商行在清水镇建了丝坊和染坊,这块地方倒是热闹了起来,可是住宅不需要这种热闹,反而因为人多而变得吵闹不安全。
没想到在清水镇上降价都卖不出去的地,却被京城来的施少爷高价买了去,辛月抽了抽嘴角,感觉他被坑了,问了一句这大价钱是多少。
施维和辛月是合伙人,没有隐瞒的直言相告,辛月听完心里便知道他被宰了,去年她买的地比他这块大了一倍,价格却是一样的……
施维是个很有商业头脑的人,从几岁起就知道倒买倒卖挣同窗的差价,没想到他挣了少爷们这么多银钱,到了潍县却被镇上的居民坑了一把。
辛月本来不想在他伤口上插一刀,偏他自己开口问辛月当初辛氏商行买丝坊、染坊的地花了多少银子,辛月总不能骗他,便告诉了他价格,施维听完愣了愣,隐约感觉到不对,他试探的看着辛月问:“看来辛氏丝坊生意火爆啊,连周边的地价都涨得飞快。”
辛月为难的还没开口,施维身后的小丫鬟气得脸通红,拍了一下施维的肩膀说:“少爷,咱们被骗了!我就说等几日等辛大管事回来了,有本地人在咱们好打听情况,您非要赶着买……”
施维本就晒黑了的脸变得更黑,不过他心理素质更高,他安慰自己吃一堑长一智,便挥手说:“算了,日后便知道了,买都买了,这地方对咱们确实也是好地方。”
见他不用自己安慰,辛月也松了口气,便转开话题问:“施少爷可去过湖州,这屋舍都开始建起来了,裁缝可寻到了?”
施维听到这个就笑了起来,去年十一月他便回了老家寻人,他娘亲给了他一些熟人的信息,去年因为粮价大跌,湖州人日子都不好过。
那些世家大族有经年的积累,还扛得住不贱卖粮食,竟然做出倾米填江的奇事来。
但普通人家都是靠着卖米粮来挣全家人的嚼用的,粮价贱了也只能贱着卖,收入都少了许多。
原先湖州人是不爱离乡的,那些有裁缝手艺的人都是在家附近做活,可因为去年几乎家家户户都少了收入,虽然有米有粮不至于饿肚子,可是除了粮食之外的吃穿用度都要用银钱买的。
施维本以为要废一番唇舌才能说动湖州的裁缝跟着自己去贺州做事,谁知没怎么说话,只提了一个工钱待遇,竟然就有不少人愿意跟他远去贺州。
施维毕竟是第一次正经的做生意,还是这么一个不小的生意,他之前便跟辛月打听过辛氏给工人的工钱待遇,便参照着辛氏的模式给裁缝们开的工钱。
每件衣裳的售价提一成,多劳多得。
湖州的裁缝们除了自己开裁缝铺子接私活的,在布庄做活的都是拿死工钱的,不论忙的时候忙成什么样,也只那么多工钱,虽然也有闲的时候,但闲的时候老板可不待见他们闲着,便要找出许多别的杂活给他们干。
按他们的速度,全力之下一月可做出数十件衣裳呢,施维还跟他们说自家这制衣坊做的都是高端面料的衣裳,一件便能给他们提成大几十文、上百文,这一算一个月便有几两银子了,比在湖州翻了几倍去。
于是施维去年年前仅仅一个月便在湖州与几百个裁缝签下了契书,现在便跟辛月说:“我都找好了,已经说好了五月他们便都会过来,那时屋子也都建好了,辛氏的新布料也得了,正是适合开业的好时候。”
见他都早有安排,辛月便放下了心,便只让他计算好需要哪些布料,各要多少数量,到时候好安排丝坊给他留下货。
施维最近没事便溜达去辛氏丝坊那里看一眼,也知道各州丝绸商人都聚集辛氏想要抢购丝绸的盛况,心中不禁庆幸万分,还好去年自己便跟辛氏商行敲定了合作,如今这个势头来看,江州的乱势不知何时能平,若是耽误得久了,许是今年九州各处都要出绸布荒了。
与施维谈妥了各项事情,辛月又带着施维去见了辛氏丝坊和染坊的管事,日后大家都要常常接触的,辛氏商行有施维制衣坊的一半股份,也算是同事了。
之后辛月的日子便按部就班起来,在京城玩了几个月,也该收心做事了,重新恢复了上班的行程,每日奔波于潍县、清水镇和长河村。
时间一晃到了二月末,潍县已经是春日风光,处处都是绿叶新芽,河边的草地上缀着朵朵野花,五彩缤纷煞是好看,人们都脱下了冬袄换上了春衫。
可更北的京城却还是很寒冷,姜南星帮表弟背着书袋,担心的看着沈砺说:“表弟,今年这么冷,你可穿够了衣裳?”
沈砺怀里还抱着个暖炉,闻言笑了起来宽慰道:“表哥放心吧,我穿得够多了,皇上仁德今年准许考生带暖炉进考场,我今日是参加县试,晚上就回家了,又不需在考场里过夜,没事的。”
姜南星还是很担忧,虽然表弟这两年已经长得高壮了许多,可在他心里,一直还记得前年表弟瘦弱得好似一阵风都能吹散了的模样,在旁边时不时的唉声叹气。
今日是给沈砺送考,三人正站在考场外,辛盛听得头疼,实在忍不住给了姜南星一拳,道:“砺哥儿今日赴考,正要求个好兆头,你再叹气下去,好运气都被你叹得跑光了!”
去年江州匠人将织机革新,这新式织机能省下数倍的工时,江州丝坊还在因为新织机价高而犹豫的时候,辛氏商行钱多人少,立刻花了大笔银钱将织机全换成了新款。
如今一个熟练织工单人便可操作新式织机,三天便可织出两匹普通绸布,一个月便能织出二十匹,如今一千织工若全织普通绸布,一月可得两万匹,本来倒是足够供应各州签了专营权的供应商的。
不过这速度仅限于织普通绸布,织法复杂的纱、罗、锦、缎工期却要五至十天才能织得一匹,尤其是锦,两人合作还得需要七、八日才能织好一匹。
不过因为工艺的复杂程度不同,售价自然也天差地别,所以并不会因为什么织得快而光织那一种,所以辛氏丝坊今年还是要继续招人。
冬织春布,春织夏布,如今丝坊里织工们正在织的都是纱和罗。
辛月刚到了一间全织纱的屋子,一个四处观看指点她人织布的织工瞧见了辛月,忙满脸欣喜的走过来,站在辛月面前满是笑意的说:“大管事!您回来了!”
这人便是去年织出云纱的林云娘,原先大家都唤她辛娘子,或是林氏,自从她织出了纱,又被大管事将纱以她的名字命名为云纱,为了鼓励丝坊的织工能够创新创造,还在丝坊中宣扬了一番日后丝坊售出的云纱都有她的一成分红。
如今大家都喊她云娘子,那个织出云纱的云娘子。
辛月刚刚被胡娘子介绍过,便也跟着喊她云娘子,道:“云娘子,听说你已经教会了许多织工织这云纱,辛苦你了。”
“哪里哪里,一点都不辛苦。”云
娘子笑着摆手,哪里觉得辛苦,如今丝坊里有二百织工在随她织纱,她只用教导指点,不再亲自一匹匹的织布,这些织工还都喊她云师父,云娘子活了快半辈子了,从没这么受人尊敬过。
更何况这一匹纱便有她的一成分红,一人一月织出五匹纱,二百人便是一千匹,虽丝坊还未给云纱定下售价,但是定是比玄紫绸要高的,便是按玄紫绸的价格来算,她一月也有二、三百两的分红可拿。
便是纱一年只织一季,那也有大几百两甚至千两银子可拿了。
这账这些日子家里人日日在算,她如今在家里那是说一不二的,别说婆家人都快把她供起来了,便是娘家人也难免凑上来求她提携。
看过了云娘子带人织纱,辛月又去看织烟罗、金丝罗、银丝罗的织工,见众人皆是干劲十足,辛月也放心了。
出了屋子胡娘子便笑着说:“虽然年前月娘你没在,可商行年底的银钱一发下去,工人们各个都念着你的好呢。”
辛月不好意思的摆手道:“那都是大家应得的。”
看过了丝坊,辛月又去了一趟染坊,宋惜娘见到辛月便嗔道:“昨日便回家了为何不告诉我?”
辛月知道宋惜娘不是真生气,笑着说:“带回一堆东西,忙着归置呢,给你带了礼物,晚上你去家里吃饭顺便拿走。”
宋惜娘和辛家住在一个巷子里,去蹭饭就是几步路的事,自然不会拒绝,亲热的挽上辛月的手臂,要带辛月去瞧她新制的染料。
去年送去京城参加丝织大会的云纱只有本色,今年要大量售卖,自然也该多出几种颜色,宋惜娘调配了数种颜色让辛月选,有浓烈的艳色,也有清雅的淡色,辛月瞧了各个都喜欢,便挥着手说:“全要,全要,都染出来。”
看过了清水镇上的丝坊和染坊,辛月便又上了马车往长河村去。
刚到了村口,便有族人跑回村中报信,不一会儿便有一群族人围了上来,族中的叔叔、婶婶,甚至还有几位头发花白的太爷爷辈的人都往前凑着问辛月:“月娘,咱族里要得皇上御赐牌坊的事可是真的?族长走前说他回来便能有御赐牌坊了。”
辛月点点头,御赐牌坊的事情皇上答应之后辛月便写信告诉了族长辛祝,辛祝便是怀着满满的期盼,欣喜的和连总管一起离开潍县的。
不过皇上要来亲自揭彩之事辛月还憋着没说呢,倒不是为了给大家一个惊喜,只是怕万一皇上有什么事来不了,大家岂不是要失落,本来欣喜万分,结果大打折扣,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说,等皇上真的动身出发了,再让大家喜上加喜。
辛氏族人高兴不已,辛氏一直都是小族,何时这么扬眉吐气过。
先是族里的秀才公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还是文中魁首的状元郎,这都够辛氏族人吹嘘一辈子的了。
结果紧接着状元郎的儿子又得了御赐举人出身,眼看着后继有人,说不定下一辈还能再有个状元郎呢!
除此之外自家还出了个尊贵的县主,连县令大人见了都要主动行礼,不不不,现在不是县主了,去年那内监总管大人说了,县主已经是公主殿下了,太后娘娘亲收的义女,皇上下圣旨亲封的明义公主殿下!
想到这,辛氏族人回过神来慌忙下跪,就连那辛月太爷爷辈的老人都杵着拐杖颤颤巍巍的要往下跪。
辛月吓了一跳,忙去扶住几个老人,但扶住了他们却管不了别的,一群族人跪成一团冲辛月喊道:“拜见明义公主殿下。”
辛月忙喊大家起身,又看见自家三叔、三婶娘和墨堂兄也在一起凑热闹,忙跑过去抱怨道:“三叔、婶娘,墨堂兄!你们不帮我拉着点大家,怎么还跟着一起跪了!”
辛长康辩解道:“月娘如今是公主,我们自该给公主见礼……”
“什么自该!”辛月打断三叔的话,有些生气的说:“做了公主就不是你家侄女儿了么?三叔要是这么说,那我中午便不去三叔家吃饭了。”
见侄女儿真生气了,辛长康忙拉着辛月,冲族人说:“大家快起来吧,月娘还是月娘,咱们都是自家族人,莫要这么生分。”
等族人都起身散去了,辛月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和叔叔婶娘们撒娇道:“你们可要帮我多劝劝大家,若是每回我来了都这么跪我,以后我再也不敢回来了。”
跟着回了一趟家,见了阿爷,又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食,辛月这才拉着三叔和辛墨去蚕所。
将蚕所的副管事也喊来,仔细了解了一番如今蚕所养蚕的数量,预期能繁殖多少蚕种。
辛氏族人都知晓族长辛祝去做什么大事了,自然也知道自家族里这蚕所将要把珍贵的蚕种送给别家。
不过他们都被辛祝拉着开了几回族议,好生解释过缘由,知道自家这做的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从名声上来说,自家得了皇上夸奖,要替辛氏一族立下忠义之族的牌坊,从利益上来说,也不会受损,那些送出去的蚕种将来也会源源不断的往辛氏商行送分红。
辛氏商行的便是辛氏族人的,大家都有份的,银钱越多族人们分得越多。
几次族议下来,便是族中三岁小儿都知晓这个大好事,没有一个人反对的。
辛月和三叔、墨堂兄、蚕所副管事一起计算了半天,确认今年第一批产下的蚕种足够供应东安府交了田地的世家开办蚕所,这才放心下来。
辛氏的蚕种不可能一次满足九州世家,这些都是早就知道的,连总管带着辛祝去说服世家大族们,也是说的按顺序来,先签的先得。
从蚕种养成蚕,再到变成蚕蛾产下蚕种,时间周期大概是四十天左右,今年的前三次蚕种大概便能供应完贺州的世家大族。
也不知道他们去年冬天可种够了桑树,听杨老夫人说去年杨家的桑园光是桑苗就挣了一大笔银钱呢。
杨家作为第一批献地的世家,也在分蚕种的名单内,包括那因祸得福的江、韩两家,还有后河镇的大族张氏。
不过考虑到潍县就这么一块小地方,实在不适合开那么多家蚕所,包括其余各地的世家大族也是,若是天下九州数百个县城都各开数家蚕所,也不好管理。
辛月当初和连总管商议的时候便提出过这个问题,最后解决办法是蚕所至少以县为单位,同县之内的世家大族合开一家蚕所,按上交的土地比例分配占股。
天下只有潍县例外,辛氏的蚕所自成一家,不占潍县那一家的名额。
如今辛氏蚕所要供各州蚕所的蚕种,还要供应自家丝坊的丝茧,等几年后各地蚕所都发展稳定了,辛氏蚕所便只负责研究培育蚕种,培育出更易存活、产丝量更大、生丝质量更好的品种。
先前辛墨就发现了,每批蚕种养出的蚕里,总会有一小部分与众不同的,有的分外强壮,有的吐丝更早,有的丝茧更大更结实。
辛墨曾经和辛月提过,还拉着辛月一起看了对比过,当时辛月便让辛墨将这些特别的蚕单独留种养育,如今已经积攒下一批了,只是每年蚕所的首要任务还是扩大产量,所以这等选种育优的进展十分缓慢。
想来等到日后九州蚕所遍布,便是辛氏丝坊也不用由辛氏蚕所供应丝茧了,辛氏的蚕所便能成为一个天下蚕所的养育优种的基地。
一日走遍了商行上下,辛月总算是放下了心中的忐忑,在自己不在的这段日子里,大家各司其职,都把事情干得很好。
辛月从长河村离开,途径清水镇的时候突然发现在辛氏丝坊、染坊的不远处,原先是一片空地的地方正在建屋舍,瞧着不似民宅,倒似复制了辛氏丝坊、染坊的图纸,辛月忙问驾车的朱四道:“朱四哥,那是何处?”
朱四顺着辛月的手指看向那片宅子,猛然回忆起一事,忙懊恼的拍了拍自己的头说:“忘了和您说了,前几日有一位姓施的公子来过家中,说与您有约,知道您还未回潍县,便说等您回来了让我转告您,他已经来了贺州,在清水镇寻了一个宝地建……那叫什么制衣坊?说就在咱们辛氏丝坊的附近,想来就是这个地方吧。”
适才从清水镇去长河村时,辛月没往外瞧没发现,现在才瞧见,忙让朱四停了车,辛月问朱四:“他可有说他在何处落脚?”
朱四忙点头,说:“说了说了,说就在清水镇的运来客栈。”
辛月瞧着天色还早,便让朱四掉头去运来客栈寻施维,等到了客栈,却听客栈小二说施维一早便出去了,不在店中,辛月便留下话来,让施维明日早上去潍县寻自己。
离开客栈回家的路上,辛月还在想不知施维的人手寻得如何了,去年丝织大会结束后他便说要去湖州老家寻裁缝,走前还寻辛月道别了一回,辛月便跟他说自己年后要回潍县。
之后他便没有信来,辛月没想到他竟比自己还早一步来了潍县,竟然已经开始破土动工建上厂房了,瞧他那建筑的模样,怕还是寻了辛月之前请的施工队伍呢。
次日辛月哪也没去,专在家里等他,果然早上刚吃完朝食,朱四便来请辛月道:“小姐,那位施少爷来了,我请他去了前厅。”
辛月起身去见他,前厅里除了施维自己,还有那个去年见过的小丫鬟,主仆二人去年皆是白嫩嫩的皮肤,肉乎乎的脸庞,这几个月不知经历了什么,皮肤都黑了一大截,人也瘦了许
多。
见到辛月,施维忙起身行礼道:“见过公主殿下!”
施维之父在礼部为官,知晓辛月的身份倒是不奇怪,辛月请他坐下,问他:“我前日才回来,昨日去清水镇巡视丝坊,才发现旁边的空地在新建屋舍,可是施少爷在建制衣坊?”
施维点头说:“正是,这地方可是宝地,离辛氏丝坊才不足二里地,日后运输极为便利,我可是花了大价钱才从旁人手里买来的这块地。”
其实辛氏丝坊、染坊周围的地价比清水镇上其余地方要低了很多,毕竟清水镇只是一个小镇,能称之为商业的只有两条商铺街,原本辛氏商行周围的地都是人家屯着要建宅子的。
去年辛氏商行在清水镇建了丝坊和染坊,这块地方倒是热闹了起来,可是住宅不需要这种热闹,反而因为人多而变得吵闹不安全。
没想到在清水镇上降价都卖不出去的地,却被京城来的施少爷高价买了去,辛月抽了抽嘴角,感觉他被坑了,问了一句这大价钱是多少。
施维和辛月是合伙人,没有隐瞒的直言相告,辛月听完心里便知道他被宰了,去年她买的地比他这块大了一倍,价格却是一样的……
施维是个很有商业头脑的人,从几岁起就知道倒买倒卖挣同窗的差价,没想到他挣了少爷们这么多银钱,到了潍县却被镇上的居民坑了一把。
辛月本来不想在他伤口上插一刀,偏他自己开口问辛月当初辛氏商行买丝坊、染坊的地花了多少银子,辛月总不能骗他,便告诉了他价格,施维听完愣了愣,隐约感觉到不对,他试探的看着辛月问:“看来辛氏丝坊生意火爆啊,连周边的地价都涨得飞快。”
辛月为难的还没开口,施维身后的小丫鬟气得脸通红,拍了一下施维的肩膀说:“少爷,咱们被骗了!我就说等几日等辛大管事回来了,有本地人在咱们好打听情况,您非要赶着买……”
施维本就晒黑了的脸变得更黑,不过他心理素质更高,他安慰自己吃一堑长一智,便挥手说:“算了,日后便知道了,买都买了,这地方对咱们确实也是好地方。”
见他不用自己安慰,辛月也松了口气,便转开话题问:“施少爷可去过湖州,这屋舍都开始建起来了,裁缝可寻到了?”
施维听到这个就笑了起来,去年十一月他便回了老家寻人,他娘亲给了他一些熟人的信息,去年因为粮价大跌,湖州人日子都不好过。
那些世家大族有经年的积累,还扛得住不贱卖粮食,竟然做出倾米填江的奇事来。
但普通人家都是靠着卖米粮来挣全家人的嚼用的,粮价贱了也只能贱着卖,收入都少了许多。
原先湖州人是不爱离乡的,那些有裁缝手艺的人都是在家附近做活,可因为去年几乎家家户户都少了收入,虽然有米有粮不至于饿肚子,可是除了粮食之外的吃穿用度都要用银钱买的。
施维本以为要废一番唇舌才能说动湖州的裁缝跟着自己去贺州做事,谁知没怎么说话,只提了一个工钱待遇,竟然就有不少人愿意跟他远去贺州。
施维毕竟是第一次正经的做生意,还是这么一个不小的生意,他之前便跟辛月打听过辛氏给工人的工钱待遇,便参照着辛氏的模式给裁缝们开的工钱。
每件衣裳的售价提一成,多劳多得。
湖州的裁缝们除了自己开裁缝铺子接私活的,在布庄做活的都是拿死工钱的,不论忙的时候忙成什么样,也只那么多工钱,虽然也有闲的时候,但闲的时候老板可不待见他们闲着,便要找出许多别的杂活给他们干。
按他们的速度,全力之下一月可做出数十件衣裳呢,施维还跟他们说自家这制衣坊做的都是高端面料的衣裳,一件便能给他们提成大几十文、上百文,这一算一个月便有几两银子了,比在湖州翻了几倍去。
于是施维去年年前仅仅一个月便在湖州与几百个裁缝签下了契书,现在便跟辛月说:“我都找好了,已经说好了五月他们便都会过来,那时屋子也都建好了,辛氏的新布料也得了,正是适合开业的好时候。”
见他都早有安排,辛月便放下了心,便只让他计算好需要哪些布料,各要多少数量,到时候好安排丝坊给他留下货。
施维最近没事便溜达去辛氏丝坊那里看一眼,也知道各州丝绸商人都聚集辛氏想要抢购丝绸的盛况,心中不禁庆幸万分,还好去年自己便跟辛氏商行敲定了合作,如今这个势头来看,江州的乱势不知何时能平,若是耽误得久了,许是今年九州各处都要出绸布荒了。
与施维谈妥了各项事情,辛月又带着施维去见了辛氏丝坊和染坊的管事,日后大家都要常常接触的,辛氏商行有施维制衣坊的一半股份,也算是同事了。
之后辛月的日子便按部就班起来,在京城玩了几个月,也该收心做事了,重新恢复了上班的行程,每日奔波于潍县、清水镇和长河村。
时间一晃到了二月末,潍县已经是春日风光,处处都是绿叶新芽,河边的草地上缀着朵朵野花,五彩缤纷煞是好看,人们都脱下了冬袄换上了春衫。
可更北的京城却还是很寒冷,姜南星帮表弟背着书袋,担心的看着沈砺说:“表弟,今年这么冷,你可穿够了衣裳?”
沈砺怀里还抱着个暖炉,闻言笑了起来宽慰道:“表哥放心吧,我穿得够多了,皇上仁德今年准许考生带暖炉进考场,我今日是参加县试,晚上就回家了,又不需在考场里过夜,没事的。”
姜南星还是很担忧,虽然表弟这两年已经长得高壮了许多,可在他心里,一直还记得前年表弟瘦弱得好似一阵风都能吹散了的模样,在旁边时不时的唉声叹气。
今日是给沈砺送考,三人正站在考场外,辛盛听得头疼,实在忍不住给了姜南星一拳,道:“砺哥儿今日赴考,正要求个好兆头,你再叹气下去,好运气都被你叹得跑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