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活日常 第32节
宋氏的绣铺在这些时日的筹备之下,已经买齐了各式布匹、绣线,也定好了门头招牌,辛长平替她取的店名,叫锦绣阁,既取了宋氏的名,又点出了店铺经营的是绣铺。
她拆了她娘亲的绣画,苦练了一些时日,如今已经渐渐摸着了关窍,最近绣的一些小幅刺绣已经开始有她娘亲绣画的那分灵动之气了,再多练习些时日定就能绣出大幅的绣画来。
铺子开张是件大事,宋氏特地请人算了个好日子,只等着那天开门迎客了,如今正日日带着崔慧娘一起为铺子开张备货品。
崔慧娘负责做成衣,宋氏则做绣画。
另外辛长安送了六十个人偶娃娃过来,这回的人偶娃娃已经上好了妆,而且娃娃们脸上的妆容还都不尽相同,也不知道辛长安是歪打正着还是有意为之。
辛长安设计了六种妆容,每种画了十个,这几种妆容各有风姿,辛月看得都忍不住起了收藏的心思,有一种盲盒一定要集齐全款的感觉。
崔慧娘第一次见这人偶娃娃,看到宋氏拿出一堆各式各样的小衣裳给人偶娃娃穿上之后,忍不住目瞪口呆,莫名的起了一种想把娃娃们据为己有的感觉。
她也从此加入了给娃娃做娃衣的行列,以往做成衣时休息的时间都被拿来做娃衣了,她做成衣剪下的碎布没有一点浪费的,全成了一套套娃衣。
崔慧娘连小孩子的虎头鞋都能做得那么精致,这小小的娃衣在她的手里做起来一点都不难,速度不比宋氏慢,等到开店前三天宋氏开始带着崔慧娘和辛月盘货登记账本的时候,人偶娃娃才六十个,娃衣却有足足三百余套。
做娃衣太上瘾,两个人都没搂住。
隔壁的胡老板还没敢回来看店,一直还是胡娘子在店里坐阵,这些时日和宋氏常常来往,宋氏都忍不住私下和辛月说:“不想她夫君是什么人,光说胡娘子自己,真的还挺招人喜欢的,热情有度,愿意帮忙又从不多打探,和她相处还怪舒服的,是个挺好的朋友。”
辛月也挺喜欢胡娘子这样的人,若要形容就像是阵春风,柔和又温暖,
而且胡娘子见宋氏的铺子里运来十余匹绸布,也没说过什么酸话,只是提了一嘴她铺子里的料子全,基本上江州的绸布除了官造丝坊的货以外,她铺子里都有,若是宋氏铺子里需要其他的绸布,可以去她店里拿,不用整匹整匹的买着屯货,散着买也给她按整匹的优惠价。
惹得辛月有一次忍不住和她说:“胡娘子这铺子,若是你自己经营,生意也定不会差。”
胡娘子听了抿着嘴笑起来,她倒是真的挺喜欢邻居这位小女童,和自己女儿一般的年纪,自己女儿还只会玩乐,这女童却能帮娘亲打理铺子生意了。
不过胡娘子早就知道各人天资脾性都不同,她欣赏辛月的能干,却也不嫌弃自己女儿的平凡。
胡娘子带着儿女孤身来了潍县,以前的好友离得远了,也没人能聊些知心话,跟宋氏和辛月接触了这段时间,胡娘子十分信任她们的品性,便开口说了些很少能和外人说的话:“其实我以前在江州便开了几家绸缎铺,生意都还算红火,我娘家在当地也算殷实人家,有自己的丝坊,我出嫁时我爹娘给我陪嫁了几间铺子,本是想让我收租,但我从小耳濡目染的对丝绸买卖有些兴趣,便尝试着自己开了绸缎铺,我夫家家境比我家更好,家里有成片的桑园,我家的丝坊只是夫家供货合作的丝坊其中之一罢了,仗着这层关系,我能拿到江州大部分的丝坊出的绸布。”
宋氏和辛月还是第一次听胡娘子说她以往的事,听了难免震惊,这么好的出身,怎么会孤身背景离乡来到贺州这么远的地方,还嫁给一个完全配不上她的夫君。
瞧见宋氏和辛月震惊的眼神,胡娘子自嘲的笑了笑,接着说:“我是高嫁,我娘家虽有点家业,但比起夫家是差了很远很远的,能嫁到他们家,是因为我前夫身体有疾,出生时便先天不足,若不是因为家里富贵,用各种珍贵药材吊命,根本活不到成年。”
因为有辛月这个年幼的女童在,胡娘子有些话不能直说,便只隐晦的说:“我前夫虽吊着命,却是日日卧床,连门都出不了一步,我嫁进夫家近十年都没见过他几面,连话都没说过几句,只是婆母觉得别人成年了都要娶妻,她心疼她的儿子,便是娶个摆设回来也得让她儿子人生圆满。”
宋氏听懂了胡娘子的言外之意,辛月也不是真的小孩,也隐约明白了胡娘子的意有所指,她们都想到了胡娘子那一双儿女,难道是因此,才导致胡娘子不得不远走他乡?
但宋氏和辛月都没有鄙夷胡娘子,便是真的她儿女身份存疑,那也是被逼迫的,连胡老板这般的人,胡娘子都能瞧着他的优点,帮着改他的缺点,和他好好的过着日子。
若不是她婆母明知自己儿子这样还非要娶人家好好的女子来守活寡,而她娘家贪慕虚荣把她嫁给一个活死人,胡娘子这般的女子,若是正常的嫁了一个合适的夫君,定然会把日子过得很好。
“都过去了,如今你在这里,日子许是没有那时富贵,但我瞧得出,你每日都很快乐,虽还没见过你的儿女,但瞧你每次提起他们脸上的笑,也知道你多爱他们,他们定然也都十分爱你。”宋氏十分心疼胡娘子的遭遇,忍不住伸手握着胡娘子的手,她不明白怎么会有人为了利益愿意把自己亲生的女儿往火坑里推,宋氏想都不敢想。
若是有这样的人家要娶她的月娘,便是给她金山银山她也绝不可能答应,还得把那人打出门去再狠狠地吐她几口唾沫!
胡娘子回握住宋氏的手,笑着说:“是,我来潍县这些年,是我最幸福的日子。”
胡娘子的故事还没说完,她喝了一口茶润了一下嗓子,回忆起了以前的事,眼神变得复杂,既有忧伤,亦有憎恶,接着说:“我前夫的身体拖了三十余年,那些珍贵的药材渐渐开始不起作用,我婆母不知听了谁的话,用了些狠药想要我给前夫生个一儿半女传下血脉,不知是那药的缘故还是因为前夫身体再也拖不下去了,终究人是没了,我婆母这辈子生了不少活下的就只这一个儿子,我前夫一死,婆母便疯了,我公爹妾室成群,庶出的儿子十多个,我前夫一死婆母一疯,他们都闹起来争家产,我肚子里怀了前夫的遗腹子,但他们都不认,赶了我回娘家,我孩子长到四五岁渐渐懂事,有一日问我为何别人叫他们野种”
胡娘子的脸上一滴一滴的往下掉泪,但她自己却好似没有察觉,依然在讲述这些憋在她心里许久的话,这些事明明连她如今的夫君都不知道,但不知为何对着宋氏和辛月心疼的眼神,她却忍不住全盘托出:“那一瞬间,我开始害怕,我怕我的孩子们被周围这些恶意的言语伤害,我怕他们性子变得胆小自卑,我无法和世人自证清白,只能带着孩子们逃离那个地方,到一个没有人会伤害我们的地方生活。”
第39章
宋氏同为母亲,对胡娘子的遭遇非常能够共情,掏出帕子一边帮胡娘子擦眼泪,一边自己还眼框红红的快要陪着一起哭出来。
辛月也为胡娘子的遭遇感到难过,这要是在现代倒是能够做个亲子鉴定,可在古代,真就是随人一张嘴就污了人家的一生。
胡娘子把憋在心里几年的话吐了出来,倒是感觉到心里的郁气都散了些,她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说:“瞧我,倒是光顾着自己说个痛快,惹得你们都心情不好了,其实这也不全是坏处,因为他们,我和我的孩子倒是从那个牢笼里跳了出来,我夫家那一大家子跟斗鸡一样争来争去,公爹那后院里没一个简单人,我的孩子要是留在那我怕是防备都防备不过来,说不得就着了谁的道,稀里糊涂的丢了命去,如今能有现在的日子,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胡娘子能看得开,不纠结过往,只顾惜眼前,倒真是个明白通透的人。
经过那次的交心,胡娘子与宋氏倒是愈发的关系好起来,胡娘子和宋氏都没有姐妹,胡娘子比宋氏大了几岁,两人干脆就此姐妹相称。
两人互相通了闺名,胡娘子喊宋氏锦娘,宋氏喊胡娘子岚姐,辛月跟着改称胡娘子岚姨。
二月十五,是宋氏特意请人算的宜开业的吉日,辛长平特意请了一日假留在家里帮忙,辛盛上回放旬假回来时就说过,开业那天没法请假回来一趟。
今年潍县的县试时间定在二月末,书院的先生们对他们这些今年要下场的学子抓得很紧,要到县试前两日才会放他们归家。
上回辛盛归家知道自己的琥珀竟是只母猫,也很是惊讶,他瞧着这家伙活泼好斗的样子,直呼看走了眼。
不过见琥珀在三猫之中体型最壮,胆子最大,在家中上蹿下跳身姿灵活,又十分骄傲的说:“虽然琥珀是只母猫,但日后的抓鼠将军肯定还是它!”
辛月的玳瑁来家里的时候就是三只中最瘦小的,平日里摆好一排食盆,玳瑁总是没吃多少就被吃光自己盆里食物的琥珀挤开。
辛月恨其不争,但玳瑁每回被挤出来总是可怜兮兮的蹭着辛月“喵喵”叫,仰着漂亮的小脑瓜,眼睛清澈又依恋的看着辛月。
辛月回回都是先狠心的训斥它:“你怎么又被妹妹抢了饭饭?你可是哥哥,怎么一点哥哥的威严都没有?你这样日后出去玩耍不得被别的猫猫欺负死?硬气一点啊,快去把你的饭盆抢回来,让琥珀知道谁才是大哥!”
可玳瑁不为所动,一心跟在辛月的脚边一路“喵喵”,直到把辛月叫得心软,给它单拿一碗鱼肉渣开小灶。
如今开了春,城里那条河化了冰,常有人在河边钓鱼,鱼价便宜,宋氏还在哺乳期,辛姑母怕老是喝鸡汤宋氏会腻味,便常去买了鲫鱼回来炖鱼汤给宋氏喝。
为了炖出浓稠奶白的鱼汤,需炖煮很久,鱼肉都煮得散了架,才用笊篱把鱼汤过滤出来。
滤出的鱼肉里刺多,辛姑母会把大的骨刺挑出来晒干磨成骨粉,说是以后可以加到猫食里,能让小猫长得更健壮。
剩下的鱼肉渣也会每次加到猫食里,给猫猫们
增强营养。
只是因为玳瑁体弱,吃饭都争不过抢不过的,辛月担心它长不大,便每次都托辛姑母单留出一点,只要玳瑁没抢到饭饭,她就会拿鱼肉渣喂它,一边喂一边还要嘀咕:“我都给你开小灶了,你可要拼命长,体型早日超过你妹妹,以后就能不被它抢走饭饭了,你瞧雪团的饭饭它就不去抢,单抢你的,为什么?因为你太弱小了,所以你一定要多吃点赶紧追上它俩。”
玳瑁伸着小粉舌头飞快的吃着鱼肉渣,辛月竟没注意到,若是玳瑁吃猫食的时候也有这个速度,琥珀吃完了自己盆里的猫食,就没得抢了。
今日锦绣阁开业,宋氏出门前给辛年喂了回奶,又交待辛姑母说:“不知道今日铺子会不会忙,若是我中午赶不及回来,就先给年哥儿喂点米汤喝。”
辛姑母应了下来,这些时日宋氏和辛月每日早上出门,只中午回来一趟吃午食再喂一回辛年,辛年一开始离开娘亲还不太习惯,常常哭闹。
还好家里还有郭玉娘在,小姑娘整日陪着辛年,辛年醒着就拿着玩具逗他,辛年睡着就在一边安静的完成自己的作业,不知道有多乖巧。
辛月从来没见过郭玉娘这么乖巧懂事的孩子,简直心都要被她弄化了,每日在街上瞧见什么好吃好玩的,都要用自己的小金库给她买回去。
今日宋氏、辛长平、辛月都是穿戴一新,三人一起出门往铺子里走去。
铺子门头上的招牌昨晚就已经挂上去了,只是盖着块红布没有露出来。
宋氏开了门,三人进了店里,辛长平拿出早买好的鞭炮去门外铺开,宋氏和辛月则用湿布再擦了一遍柜台和柜子上落的浮灰。
之后宋氏举着个绑了红绸布的竹竿,把招牌上盖着的红布取了下来,而辛长平用火折子点着了鞭炮,在鞭炮声中辛月瞧着崭新的招牌开心的笑着拍手,今天起,她就要经营一家小铺子了。
清晨的街道上还没有什么人,今日店里的第一波客人是前来为好友祝贺的杨继学和褚亮。
杨继学和褚亮是约好了一块儿到的店门口,两人各自抱着一盆花,一进了店门就笑着说:“贺嫂子店铺开业,祝嫂子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如今刚开春,外面的树都抽芽回绿,但这么早便开花的可还少见,也只是他们两家这般大户人家,家里专门有暖棚和花匠,才能四季都有鲜花看。
辛长平把花接过来摆在柜台上,谢他们来贺喜,宋氏和辛月忙一起迎他们。
辛月给他们躬身见礼,分别喊了:“杨叔叔、褚叔叔。”
杨继学有三四年没见过辛月了,上次见还是个脸儿圆圆,将将到自己大腿高的稚童,这次见却变得身姿纤细,个子也高了一大截。
听辛长平说辛月便是这绣铺的小掌柜,杨继学和褚亮啧啧称奇,夸道:“学洲这一双儿女,真是各有天资,不知那还在襁褓里的年哥儿,日后又将如何惊艳。”
辛长平请他们坐下,谁知两人进店后扫了一眼,就瞧见了那柜子里单摆了一整个格子的六个人偶娃娃。
杨继学刚送了辛月一套西洋人偶娃娃,对这东西自然不陌生。
那摆娃娃的柜格做了个迷你的室内造景,这乌发墨瞳,盘着发鬓穿着绣裙的人偶娃娃,三个似在中间起舞,两个坐在木凳上,一个抚琴,一个吹箫,一个站在桌案后似在替起舞奏乐的人偶作画。
这人偶面目精致,衣裙华美,身姿灵动,眉目之间顾盼生辉,和之前那西洋人偶竟有天壤之别。
辛长平见杨继学瞧得入神,笑着说:“上回你送月娘一匣子人偶,她说这人偶若是做成咱们自己人的样子,穿咱们自己的服装,应该更好看,你瞧瞧可有一比?”
杨继学回过神来赞叹道:“确实比那人偶更好,那人偶我家芸娘倒是喜欢,可我家娘子却说发色怪异,眼珠吓人,不许摆放在外面,你家这人偶我娘子估计自己都要爱极,快快给我包上两套,我带回去给她们也开开眼。”
褚亮也是瞪着眼睛看得惊奇,他没有女儿,但有娘子,还有娘亲和阿奶,便嚷嚷着:“给我也来三套!”
宋氏连忙从柜台后的柜子里取出五个装了整套人偶娃娃的木匣子,杨继学和褚亮掏出钱袋子要付钱,宋氏笑着说:“常收你们的礼物,这回难得你们瞧得上这人偶,也让我们送一回。”
杨继学和褚亮却连连摇头,褚亮家就是经商的,更是说:“今儿可是嫂子第一天开门做生意,我们哪能白拿嫂子的东西,这第一单生意定要顺风顺水开个好兆头才是,嫂子快收了钱吧,不然我们可不能要。”
听褚亮这么说,宋氏只好同意收他们的银子。
这娃娃身上穿的都是最华丽复杂的款式,所以这娃娃单卖是六百文钱一个,买一套则是三两银子还送一个精致的木匣子,匣子里还配了如摆在柜子的那套迷你家具。
辛月在柜台替他们结账,只要了杨继学六两银子,褚亮九两银子,把他们要的人偶娃娃打包好后,还另外各装了十余套不同款式的娃衣,说:“这人偶娃娃是买的,这些衣裳是单送给芸娘姐姐的,谢谢杨叔叔送我的人偶,若不然我们还想不到做这个生意。”
杨继学十分不解,便问:“我买那西洋人偶娃娃一套可是十两银子,这娃娃怎么如此便宜?莫不是不愿收我的钱故意便宜卖我?”
辛月便解释道:“那西洋人偶娃娃运到滨州路途遥远,我们这娃娃却没有这些成本。”
褚亮家中经商,他虽没有去打理生意,却从小耳濡目染,瞧着辛月单送的那些娃衣,问:“这些衣服都可以随意更换,莫不是你们卖这些替换的衣服,才是挣钱的大头。”
辛月见褚亮一眼就看破了她们这生意的小心思,笑着说:“褚叔叔真是聪明。”
褚亮和杨继学便知道,这送的娃衣怕不是卖价比那整套的人偶娃娃更高,知道辛家今日定是要还他们些人情,两人也没有再继续掰扯非要给娃衣付钱,而是坦然收下后说:“那就多谢了,这人偶这么招人喜欢,家里亲朋的孩子瞧见了少不得也要追着问哪里买的,你们可得备足了货。”
辛长平和宋氏觉得这倒是意外之喜,可辛月却是早就打好了这个主意。
这人偶娃娃的卖价虽比西洋的人偶娃娃便宜多了,但也不是普通人家买得起的。
辛长平在县衙做书吏,明面上一月的薪俸才一两银子,一个人偶娃娃连着娃衣首饰要两百文到六百文,辛长平一个月的薪俸才能买几个。
像辛家这种收入水平,在县城里算是中等人家了,谁会拿半个月的收入给孩子买个娃娃玩?
也只有那些富贵人家才买得起,而县城里的富贵人家都和杨家褚家熟识,送给他们的娃衣不仅能还一些收礼的人情,还是极好的广告。
杨继学和褚亮买完了娃娃后在辛长平的带领下开始参观这个铺子,宋氏刚开始摸索她娘亲的绣技,如今铺子里摆的绣画还是她以前的作品,虽也好,但不至于让他们惊奇。
至于一楼挂着的普通成衣,更引不起他们的兴趣,反而是夸奖了那干净的净室,褚亮还说:“我娘子出来逛街常常抱怨这外面的净室脏乱,你们这铺子倒是贴心,我回去便和我娘子说,让她下次和好友出来逛街定要带她们来你们家铺子逛逛。”
二楼分门别类摆着的布料丝线,桌上摆着几本花样子,给要定做衣裳的客人挑选用,和一楼一般有一个小隔间,二人问了知道是更衣室,又夸了半天细心周到。
杨继学今年不再去滨州,而是要在潍县待到下半年,等他爹杨怀恩出了父孝,便要和杨怀恩、杨怀德一起出发去京城,杨怀恩去上任,杨继学和堂叔杨怀德则要参加明年的春闱会试。
他娘子如今正帮着他娘亲管家,入了春天气渐渐转暖,杨家有自家养着的绣娘,主子们的衣裳倒是很少在外面做,但家里仆人们一年是要做三套衣衫的,春秋一套,夏季一套,冬季一套,这些衣裳家里的绣娘可做不过来,都是在外面的绣庄买的成衣。
杨继学刚瞧见辛家绣铺一楼的成衣版型流畅,针脚细密,倒是想要照顾照顾好友家的生意,便提了一句:“我家仆人近期要换春衫,倒是要买百余件成衣,只是若是嫂子一人肯定做不
来,你们可请有绣娘?”
锦绣阁如今就宋氏和崔慧娘两个绣娘,今日是为了赶吉时揭招牌,宋氏他们特意早到了些,过会儿崔慧娘也该到了。
百余套仆人的成衣,不用绣花,两个绣娘一人裁剪一人缝,一日可做个三五套,百余件得做一个月,宋氏不知这时间会不会太久,便问:“什么时候要交货呢?”
杨继学想了想,说:“大概三月中旬吧,那时天热了,夹衣便穿不住了,得换单衣了。”
她拆了她娘亲的绣画,苦练了一些时日,如今已经渐渐摸着了关窍,最近绣的一些小幅刺绣已经开始有她娘亲绣画的那分灵动之气了,再多练习些时日定就能绣出大幅的绣画来。
铺子开张是件大事,宋氏特地请人算了个好日子,只等着那天开门迎客了,如今正日日带着崔慧娘一起为铺子开张备货品。
崔慧娘负责做成衣,宋氏则做绣画。
另外辛长安送了六十个人偶娃娃过来,这回的人偶娃娃已经上好了妆,而且娃娃们脸上的妆容还都不尽相同,也不知道辛长安是歪打正着还是有意为之。
辛长安设计了六种妆容,每种画了十个,这几种妆容各有风姿,辛月看得都忍不住起了收藏的心思,有一种盲盒一定要集齐全款的感觉。
崔慧娘第一次见这人偶娃娃,看到宋氏拿出一堆各式各样的小衣裳给人偶娃娃穿上之后,忍不住目瞪口呆,莫名的起了一种想把娃娃们据为己有的感觉。
她也从此加入了给娃娃做娃衣的行列,以往做成衣时休息的时间都被拿来做娃衣了,她做成衣剪下的碎布没有一点浪费的,全成了一套套娃衣。
崔慧娘连小孩子的虎头鞋都能做得那么精致,这小小的娃衣在她的手里做起来一点都不难,速度不比宋氏慢,等到开店前三天宋氏开始带着崔慧娘和辛月盘货登记账本的时候,人偶娃娃才六十个,娃衣却有足足三百余套。
做娃衣太上瘾,两个人都没搂住。
隔壁的胡老板还没敢回来看店,一直还是胡娘子在店里坐阵,这些时日和宋氏常常来往,宋氏都忍不住私下和辛月说:“不想她夫君是什么人,光说胡娘子自己,真的还挺招人喜欢的,热情有度,愿意帮忙又从不多打探,和她相处还怪舒服的,是个挺好的朋友。”
辛月也挺喜欢胡娘子这样的人,若要形容就像是阵春风,柔和又温暖,
而且胡娘子见宋氏的铺子里运来十余匹绸布,也没说过什么酸话,只是提了一嘴她铺子里的料子全,基本上江州的绸布除了官造丝坊的货以外,她铺子里都有,若是宋氏铺子里需要其他的绸布,可以去她店里拿,不用整匹整匹的买着屯货,散着买也给她按整匹的优惠价。
惹得辛月有一次忍不住和她说:“胡娘子这铺子,若是你自己经营,生意也定不会差。”
胡娘子听了抿着嘴笑起来,她倒是真的挺喜欢邻居这位小女童,和自己女儿一般的年纪,自己女儿还只会玩乐,这女童却能帮娘亲打理铺子生意了。
不过胡娘子早就知道各人天资脾性都不同,她欣赏辛月的能干,却也不嫌弃自己女儿的平凡。
胡娘子带着儿女孤身来了潍县,以前的好友离得远了,也没人能聊些知心话,跟宋氏和辛月接触了这段时间,胡娘子十分信任她们的品性,便开口说了些很少能和外人说的话:“其实我以前在江州便开了几家绸缎铺,生意都还算红火,我娘家在当地也算殷实人家,有自己的丝坊,我出嫁时我爹娘给我陪嫁了几间铺子,本是想让我收租,但我从小耳濡目染的对丝绸买卖有些兴趣,便尝试着自己开了绸缎铺,我夫家家境比我家更好,家里有成片的桑园,我家的丝坊只是夫家供货合作的丝坊其中之一罢了,仗着这层关系,我能拿到江州大部分的丝坊出的绸布。”
宋氏和辛月还是第一次听胡娘子说她以往的事,听了难免震惊,这么好的出身,怎么会孤身背景离乡来到贺州这么远的地方,还嫁给一个完全配不上她的夫君。
瞧见宋氏和辛月震惊的眼神,胡娘子自嘲的笑了笑,接着说:“我是高嫁,我娘家虽有点家业,但比起夫家是差了很远很远的,能嫁到他们家,是因为我前夫身体有疾,出生时便先天不足,若不是因为家里富贵,用各种珍贵药材吊命,根本活不到成年。”
因为有辛月这个年幼的女童在,胡娘子有些话不能直说,便只隐晦的说:“我前夫虽吊着命,却是日日卧床,连门都出不了一步,我嫁进夫家近十年都没见过他几面,连话都没说过几句,只是婆母觉得别人成年了都要娶妻,她心疼她的儿子,便是娶个摆设回来也得让她儿子人生圆满。”
宋氏听懂了胡娘子的言外之意,辛月也不是真的小孩,也隐约明白了胡娘子的意有所指,她们都想到了胡娘子那一双儿女,难道是因此,才导致胡娘子不得不远走他乡?
但宋氏和辛月都没有鄙夷胡娘子,便是真的她儿女身份存疑,那也是被逼迫的,连胡老板这般的人,胡娘子都能瞧着他的优点,帮着改他的缺点,和他好好的过着日子。
若不是她婆母明知自己儿子这样还非要娶人家好好的女子来守活寡,而她娘家贪慕虚荣把她嫁给一个活死人,胡娘子这般的女子,若是正常的嫁了一个合适的夫君,定然会把日子过得很好。
“都过去了,如今你在这里,日子许是没有那时富贵,但我瞧得出,你每日都很快乐,虽还没见过你的儿女,但瞧你每次提起他们脸上的笑,也知道你多爱他们,他们定然也都十分爱你。”宋氏十分心疼胡娘子的遭遇,忍不住伸手握着胡娘子的手,她不明白怎么会有人为了利益愿意把自己亲生的女儿往火坑里推,宋氏想都不敢想。
若是有这样的人家要娶她的月娘,便是给她金山银山她也绝不可能答应,还得把那人打出门去再狠狠地吐她几口唾沫!
胡娘子回握住宋氏的手,笑着说:“是,我来潍县这些年,是我最幸福的日子。”
胡娘子的故事还没说完,她喝了一口茶润了一下嗓子,回忆起了以前的事,眼神变得复杂,既有忧伤,亦有憎恶,接着说:“我前夫的身体拖了三十余年,那些珍贵的药材渐渐开始不起作用,我婆母不知听了谁的话,用了些狠药想要我给前夫生个一儿半女传下血脉,不知是那药的缘故还是因为前夫身体再也拖不下去了,终究人是没了,我婆母这辈子生了不少活下的就只这一个儿子,我前夫一死,婆母便疯了,我公爹妾室成群,庶出的儿子十多个,我前夫一死婆母一疯,他们都闹起来争家产,我肚子里怀了前夫的遗腹子,但他们都不认,赶了我回娘家,我孩子长到四五岁渐渐懂事,有一日问我为何别人叫他们野种”
胡娘子的脸上一滴一滴的往下掉泪,但她自己却好似没有察觉,依然在讲述这些憋在她心里许久的话,这些事明明连她如今的夫君都不知道,但不知为何对着宋氏和辛月心疼的眼神,她却忍不住全盘托出:“那一瞬间,我开始害怕,我怕我的孩子们被周围这些恶意的言语伤害,我怕他们性子变得胆小自卑,我无法和世人自证清白,只能带着孩子们逃离那个地方,到一个没有人会伤害我们的地方生活。”
第39章
宋氏同为母亲,对胡娘子的遭遇非常能够共情,掏出帕子一边帮胡娘子擦眼泪,一边自己还眼框红红的快要陪着一起哭出来。
辛月也为胡娘子的遭遇感到难过,这要是在现代倒是能够做个亲子鉴定,可在古代,真就是随人一张嘴就污了人家的一生。
胡娘子把憋在心里几年的话吐了出来,倒是感觉到心里的郁气都散了些,她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说:“瞧我,倒是光顾着自己说个痛快,惹得你们都心情不好了,其实这也不全是坏处,因为他们,我和我的孩子倒是从那个牢笼里跳了出来,我夫家那一大家子跟斗鸡一样争来争去,公爹那后院里没一个简单人,我的孩子要是留在那我怕是防备都防备不过来,说不得就着了谁的道,稀里糊涂的丢了命去,如今能有现在的日子,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胡娘子能看得开,不纠结过往,只顾惜眼前,倒真是个明白通透的人。
经过那次的交心,胡娘子与宋氏倒是愈发的关系好起来,胡娘子和宋氏都没有姐妹,胡娘子比宋氏大了几岁,两人干脆就此姐妹相称。
两人互相通了闺名,胡娘子喊宋氏锦娘,宋氏喊胡娘子岚姐,辛月跟着改称胡娘子岚姨。
二月十五,是宋氏特意请人算的宜开业的吉日,辛长平特意请了一日假留在家里帮忙,辛盛上回放旬假回来时就说过,开业那天没法请假回来一趟。
今年潍县的县试时间定在二月末,书院的先生们对他们这些今年要下场的学子抓得很紧,要到县试前两日才会放他们归家。
上回辛盛归家知道自己的琥珀竟是只母猫,也很是惊讶,他瞧着这家伙活泼好斗的样子,直呼看走了眼。
不过见琥珀在三猫之中体型最壮,胆子最大,在家中上蹿下跳身姿灵活,又十分骄傲的说:“虽然琥珀是只母猫,但日后的抓鼠将军肯定还是它!”
辛月的玳瑁来家里的时候就是三只中最瘦小的,平日里摆好一排食盆,玳瑁总是没吃多少就被吃光自己盆里食物的琥珀挤开。
辛月恨其不争,但玳瑁每回被挤出来总是可怜兮兮的蹭着辛月“喵喵”叫,仰着漂亮的小脑瓜,眼睛清澈又依恋的看着辛月。
辛月回回都是先狠心的训斥它:“你怎么又被妹妹抢了饭饭?你可是哥哥,怎么一点哥哥的威严都没有?你这样日后出去玩耍不得被别的猫猫欺负死?硬气一点啊,快去把你的饭盆抢回来,让琥珀知道谁才是大哥!”
可玳瑁不为所动,一心跟在辛月的脚边一路“喵喵”,直到把辛月叫得心软,给它单拿一碗鱼肉渣开小灶。
如今开了春,城里那条河化了冰,常有人在河边钓鱼,鱼价便宜,宋氏还在哺乳期,辛姑母怕老是喝鸡汤宋氏会腻味,便常去买了鲫鱼回来炖鱼汤给宋氏喝。
为了炖出浓稠奶白的鱼汤,需炖煮很久,鱼肉都煮得散了架,才用笊篱把鱼汤过滤出来。
滤出的鱼肉里刺多,辛姑母会把大的骨刺挑出来晒干磨成骨粉,说是以后可以加到猫食里,能让小猫长得更健壮。
剩下的鱼肉渣也会每次加到猫食里,给猫猫们
增强营养。
只是因为玳瑁体弱,吃饭都争不过抢不过的,辛月担心它长不大,便每次都托辛姑母单留出一点,只要玳瑁没抢到饭饭,她就会拿鱼肉渣喂它,一边喂一边还要嘀咕:“我都给你开小灶了,你可要拼命长,体型早日超过你妹妹,以后就能不被它抢走饭饭了,你瞧雪团的饭饭它就不去抢,单抢你的,为什么?因为你太弱小了,所以你一定要多吃点赶紧追上它俩。”
玳瑁伸着小粉舌头飞快的吃着鱼肉渣,辛月竟没注意到,若是玳瑁吃猫食的时候也有这个速度,琥珀吃完了自己盆里的猫食,就没得抢了。
今日锦绣阁开业,宋氏出门前给辛年喂了回奶,又交待辛姑母说:“不知道今日铺子会不会忙,若是我中午赶不及回来,就先给年哥儿喂点米汤喝。”
辛姑母应了下来,这些时日宋氏和辛月每日早上出门,只中午回来一趟吃午食再喂一回辛年,辛年一开始离开娘亲还不太习惯,常常哭闹。
还好家里还有郭玉娘在,小姑娘整日陪着辛年,辛年醒着就拿着玩具逗他,辛年睡着就在一边安静的完成自己的作业,不知道有多乖巧。
辛月从来没见过郭玉娘这么乖巧懂事的孩子,简直心都要被她弄化了,每日在街上瞧见什么好吃好玩的,都要用自己的小金库给她买回去。
今日宋氏、辛长平、辛月都是穿戴一新,三人一起出门往铺子里走去。
铺子门头上的招牌昨晚就已经挂上去了,只是盖着块红布没有露出来。
宋氏开了门,三人进了店里,辛长平拿出早买好的鞭炮去门外铺开,宋氏和辛月则用湿布再擦了一遍柜台和柜子上落的浮灰。
之后宋氏举着个绑了红绸布的竹竿,把招牌上盖着的红布取了下来,而辛长平用火折子点着了鞭炮,在鞭炮声中辛月瞧着崭新的招牌开心的笑着拍手,今天起,她就要经营一家小铺子了。
清晨的街道上还没有什么人,今日店里的第一波客人是前来为好友祝贺的杨继学和褚亮。
杨继学和褚亮是约好了一块儿到的店门口,两人各自抱着一盆花,一进了店门就笑着说:“贺嫂子店铺开业,祝嫂子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如今刚开春,外面的树都抽芽回绿,但这么早便开花的可还少见,也只是他们两家这般大户人家,家里专门有暖棚和花匠,才能四季都有鲜花看。
辛长平把花接过来摆在柜台上,谢他们来贺喜,宋氏和辛月忙一起迎他们。
辛月给他们躬身见礼,分别喊了:“杨叔叔、褚叔叔。”
杨继学有三四年没见过辛月了,上次见还是个脸儿圆圆,将将到自己大腿高的稚童,这次见却变得身姿纤细,个子也高了一大截。
听辛长平说辛月便是这绣铺的小掌柜,杨继学和褚亮啧啧称奇,夸道:“学洲这一双儿女,真是各有天资,不知那还在襁褓里的年哥儿,日后又将如何惊艳。”
辛长平请他们坐下,谁知两人进店后扫了一眼,就瞧见了那柜子里单摆了一整个格子的六个人偶娃娃。
杨继学刚送了辛月一套西洋人偶娃娃,对这东西自然不陌生。
那摆娃娃的柜格做了个迷你的室内造景,这乌发墨瞳,盘着发鬓穿着绣裙的人偶娃娃,三个似在中间起舞,两个坐在木凳上,一个抚琴,一个吹箫,一个站在桌案后似在替起舞奏乐的人偶作画。
这人偶面目精致,衣裙华美,身姿灵动,眉目之间顾盼生辉,和之前那西洋人偶竟有天壤之别。
辛长平见杨继学瞧得入神,笑着说:“上回你送月娘一匣子人偶,她说这人偶若是做成咱们自己人的样子,穿咱们自己的服装,应该更好看,你瞧瞧可有一比?”
杨继学回过神来赞叹道:“确实比那人偶更好,那人偶我家芸娘倒是喜欢,可我家娘子却说发色怪异,眼珠吓人,不许摆放在外面,你家这人偶我娘子估计自己都要爱极,快快给我包上两套,我带回去给她们也开开眼。”
褚亮也是瞪着眼睛看得惊奇,他没有女儿,但有娘子,还有娘亲和阿奶,便嚷嚷着:“给我也来三套!”
宋氏连忙从柜台后的柜子里取出五个装了整套人偶娃娃的木匣子,杨继学和褚亮掏出钱袋子要付钱,宋氏笑着说:“常收你们的礼物,这回难得你们瞧得上这人偶,也让我们送一回。”
杨继学和褚亮却连连摇头,褚亮家就是经商的,更是说:“今儿可是嫂子第一天开门做生意,我们哪能白拿嫂子的东西,这第一单生意定要顺风顺水开个好兆头才是,嫂子快收了钱吧,不然我们可不能要。”
听褚亮这么说,宋氏只好同意收他们的银子。
这娃娃身上穿的都是最华丽复杂的款式,所以这娃娃单卖是六百文钱一个,买一套则是三两银子还送一个精致的木匣子,匣子里还配了如摆在柜子的那套迷你家具。
辛月在柜台替他们结账,只要了杨继学六两银子,褚亮九两银子,把他们要的人偶娃娃打包好后,还另外各装了十余套不同款式的娃衣,说:“这人偶娃娃是买的,这些衣裳是单送给芸娘姐姐的,谢谢杨叔叔送我的人偶,若不然我们还想不到做这个生意。”
杨继学十分不解,便问:“我买那西洋人偶娃娃一套可是十两银子,这娃娃怎么如此便宜?莫不是不愿收我的钱故意便宜卖我?”
辛月便解释道:“那西洋人偶娃娃运到滨州路途遥远,我们这娃娃却没有这些成本。”
褚亮家中经商,他虽没有去打理生意,却从小耳濡目染,瞧着辛月单送的那些娃衣,问:“这些衣服都可以随意更换,莫不是你们卖这些替换的衣服,才是挣钱的大头。”
辛月见褚亮一眼就看破了她们这生意的小心思,笑着说:“褚叔叔真是聪明。”
褚亮和杨继学便知道,这送的娃衣怕不是卖价比那整套的人偶娃娃更高,知道辛家今日定是要还他们些人情,两人也没有再继续掰扯非要给娃衣付钱,而是坦然收下后说:“那就多谢了,这人偶这么招人喜欢,家里亲朋的孩子瞧见了少不得也要追着问哪里买的,你们可得备足了货。”
辛长平和宋氏觉得这倒是意外之喜,可辛月却是早就打好了这个主意。
这人偶娃娃的卖价虽比西洋的人偶娃娃便宜多了,但也不是普通人家买得起的。
辛长平在县衙做书吏,明面上一月的薪俸才一两银子,一个人偶娃娃连着娃衣首饰要两百文到六百文,辛长平一个月的薪俸才能买几个。
像辛家这种收入水平,在县城里算是中等人家了,谁会拿半个月的收入给孩子买个娃娃玩?
也只有那些富贵人家才买得起,而县城里的富贵人家都和杨家褚家熟识,送给他们的娃衣不仅能还一些收礼的人情,还是极好的广告。
杨继学和褚亮买完了娃娃后在辛长平的带领下开始参观这个铺子,宋氏刚开始摸索她娘亲的绣技,如今铺子里摆的绣画还是她以前的作品,虽也好,但不至于让他们惊奇。
至于一楼挂着的普通成衣,更引不起他们的兴趣,反而是夸奖了那干净的净室,褚亮还说:“我娘子出来逛街常常抱怨这外面的净室脏乱,你们这铺子倒是贴心,我回去便和我娘子说,让她下次和好友出来逛街定要带她们来你们家铺子逛逛。”
二楼分门别类摆着的布料丝线,桌上摆着几本花样子,给要定做衣裳的客人挑选用,和一楼一般有一个小隔间,二人问了知道是更衣室,又夸了半天细心周到。
杨继学今年不再去滨州,而是要在潍县待到下半年,等他爹杨怀恩出了父孝,便要和杨怀恩、杨怀德一起出发去京城,杨怀恩去上任,杨继学和堂叔杨怀德则要参加明年的春闱会试。
他娘子如今正帮着他娘亲管家,入了春天气渐渐转暖,杨家有自家养着的绣娘,主子们的衣裳倒是很少在外面做,但家里仆人们一年是要做三套衣衫的,春秋一套,夏季一套,冬季一套,这些衣裳家里的绣娘可做不过来,都是在外面的绣庄买的成衣。
杨继学刚瞧见辛家绣铺一楼的成衣版型流畅,针脚细密,倒是想要照顾照顾好友家的生意,便提了一句:“我家仆人近期要换春衫,倒是要买百余件成衣,只是若是嫂子一人肯定做不
来,你们可请有绣娘?”
锦绣阁如今就宋氏和崔慧娘两个绣娘,今日是为了赶吉时揭招牌,宋氏他们特意早到了些,过会儿崔慧娘也该到了。
百余套仆人的成衣,不用绣花,两个绣娘一人裁剪一人缝,一日可做个三五套,百余件得做一个月,宋氏不知这时间会不会太久,便问:“什么时候要交货呢?”
杨继学想了想,说:“大概三月中旬吧,那时天热了,夹衣便穿不住了,得换单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