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活日常 第30节
辛长安自认只学了点皮毛手艺,不过大概是他天生在这方面有些天赋,这点皮毛手艺做出来的小玩意儿往往十分精致出众,就连给他个人偶打样子,他照着做都能添些原版没有的妙处来。
宋氏迫不及待的想看这人偶娃娃成型的样子,从家里的丝线里翻出黑色的,劈成细如发丝的样子。
辛长安带了自己熬的胶水,接过丝线一圈一圈的往木偶头上粘。
成型之后宋氏接过来给木偶的头发盘起来,手巧的用丝线和碎布做出极小的娟花来,插到人偶的发鬓里。
这几天宋氏趁辛年睡着时无事,悄悄用碎布缝了几套小衣裳出来,她是做惯了针线活的,这种小衣裳她一会儿就能做好一套,拿出一套来套在人偶身上,这人偶虽脸上素白,却也美极了。
宋氏瞧着面前两个完全不同风貌的人偶,感叹的说:“不知道这西洋人偶卖什么价钱,咱们这人偶可比它精致多了。”
辛月倒没有简单的觉得自家这人偶比西洋人偶好看,就能卖得比西洋人偶更贵,这东西漂洋过海的运过来,中间倒了多少道手,才卖出最后的高价。
自家这人偶在县里销售,价格还是应该亲民一些,这样才能大家都拥有,把市场上的盘子做大,才能形成一个新的需求,这样她们就能源源不断的销售出新款的娃衣和头花首饰。
若是大家都没几个人买得起这人偶娃娃,那娃衣又能卖出几套呢?
辛月把这番想法说出来之后,宋氏醍醐灌顶,连连说:“是我想差了,还是月娘说得对,县里的富户才几家,卖得再贵就卖出去几套也挣不了多少钱,倒是白费了这么多劲折腾出这个娃娃来。”
辛长平和宋氏已经习惯了辛月对商业上的天赋,而辛长安是第一次见,印象里侄女儿还是缠着他刻小猫小狗的小孩子,一时间被侄女儿的聪慧震惊到了。
他忍不住想,他们兄弟之间只大哥最聪明,读书有出息,而他的孩子也和他一般读书上木讷不开窍,侄儿却是从小就有神童之姿,如今连小侄女儿都这么聪慧。
辛长安忍不住来来回回的看着大哥和侄子、侄女儿,内心疯狂感叹,人和人之间的差距这么大吗?
辛月问辛长安:“二叔,这人偶做起来可难?”
辛长安还一副神游天外的样子,被他大哥拍了拍肩膀才回过神来,回答道:“刚开始不熟练做得慢些,后来手熟了,一个时辰便能做好一个,月娘说得挺有道理,这人偶材料也不值钱,不如卖价低点多卖些。”
既然辛长安也这么说,最后就商定了日后人偶娃娃便卖一百
文一个,娃衣和头饰则按复杂程度,卖价在一百文到五百文不等。
人偶娃娃就由辛长安制作,卖出的钱也都归他,辛长安听了不乐意,拒绝道:“你们开的铺子,卖的钱怎么能都给我,我替你们做了卖给你们就是,一个给我二三十文就行。”
宋氏拿出长嫂的身份压着辛长安说:“这人偶能做得这么好本就全是你的功劳,自然钱都该归你,你帮我们装潢铺子都不收钱,我和你大哥难道还能贪你的手工钱不成?”
辛长安知道这是哥哥嫂子想帮衬他挣点钱,只得领了哥嫂的好意,不过他还是坚持只要八十文,说:“这人偶的头发还是要拿嫂子的丝线做的,这丝线钱得给你们,我就拿八十文,不要再说了,不然我就不做了,你们找别人做去。”
说到这了,宋氏也不好再逼下去,便就先这么定了。
辛长安吃过了晚食趁着天还没黑就套着驴车往家赶,到了家他妻子小吴氏忙迎出来,帮着给驴喂食喂水,嘴里问:“怎么把驴拉回来了?”
又瞧见驴车上没有猫,辛长安手上也空空的,疑惑的说:“那猫呢?不是说给大哥家挑一只,剩下的我还准备下次回娘家给我两个哥哥家养呢,你不会在县里把猫卖了吧?”
辛长安摆手说:“我哪有时间去卖猫,到大哥家做了一下午的猫窝,三只猫都留下了,盛哥儿、月娘和玉娘一人看中一只,抱着都不撒手了,我还能从孩子手里抢回来啊?”
小吴氏听了有点失望,但也没说什么不该的话,只是说:“那只能下回再赶上有猫再帮我哥哥们寻摸两只了。”
辛长安说:“没事,过些日子我去隔壁村帮你讨两只回来,上回去帮人修桌椅,那家的猫也怀着呢。”
“嗳。”小吴氏高兴起来,见辛长安不回屋里洗漱,还要去开家里的库房,又问他:“这是要做什么?”
第37章
辛长安这才想起来还没和娘子交待,忙说了要去城里帮大哥、大嫂装潢铺子的事。
小吴氏听了也不小气,兄弟之间互帮互助是应有之义,自家也没少受大哥家的恩情,丈夫不用去服役,还不都是沾了大哥的光,便主动跟着去帮着抬木料往驴车上装。
成型的大木料装完了,辛长安又去隔壁跟弟弟辛长康交待了一声,明天走的时候去他家再装一些好木料,辛长康也是一口应了下来。
辛长安到了县城便早出晚归帮着装潢铺子,每日只午间回来吃个饭,歇半个时辰。
刘差役瞧见了便常常过去和辛长安搭话,两人不知怎么还挺投缘的,竟然处成了朋友。
县衙里大家凑份子买了匹棉布贺辛长平喜得幼子,家里地方小,人又多,辛长平没请人来家里招待,只找了家县衙附近的酒楼开了两桌席面,请了大家吃一顿。
刘差役托娘子崔慧娘做的几双虎头鞋,一直还没寻着机会送出去。
自从那日刘差役在朝市街碰到了辛长平瞧铺子,回家和娘子提了一嘴辛夫人要自己开绣铺了,他娘子便整日的心不在焉。
日日见着刘差役回家,便亦步亦趋的跟在身后,问:“鞋子送出去了吗?”
刘差役被娘子催得这几日做梦都是在追着辛大人送礼。
今日刘差役在街面上巡视完最后一圈,准备下值回家前,又去了辛家的铺子和辛长安打声招呼,没想到碰见了辛长平。
如今铺子里的隔间、柜架都打好了,辛长安这几日忙着在刷漆,辛长平今日下值早,弟弟辛长安还没回家来,正好宋氏提起铺子快装潢好了,她也快出月子了,让辛长平去量量铺子里的门窗尺寸,她到时候好提前做些帘栊、帷幔。
辛长平到了铺子瞧见刘差役也在,还帮着踩在高脚梯上的辛长安跑腿给用空了的漆桶里续上漆。
辛长平便谢他道:“刘差役,多谢你时常来照看了。”
刘差役忙摆手说:“这有什么值得您谢的,一点小事罢了。”
说完又想着难得在衙门外碰见了辛长平,今儿再不把鞋子送出去,回去又得面对娘子失望的脸。
刘差役便鼓着劲大着胆子说:“辛大人,我家娘子做鞋的手艺还不错,特意为府上小公子做了几双虎头鞋,不值什么钱,就是份心意为小公子祈福辟邪。”
辛长平听了没拒绝,这些日子回家常听二弟辛长安说,这刘差役十分热情关照,他也是农家子出身,同二弟也说得来,再说了县官不如现管,日后娘子在这街面上,还少不了麻烦刘差役关照。
辛长平便对刘差役说:“那多谢你娘子了,你知道我家的地址,明日下值送来我家便是,我二弟这活也要干完了,后日就要回老家了,难得你俩投缘,明晚留下来陪他吃顿饭践行吧。”
“嗳,嗳。”刘差役喜不自胜,连忙笑着直点头。
刘差役告辞走了,辛长安也开始收拾漆桶,等辛长平量完了尺二人便一起归家。
辛盛过完十五就回书院念书了,下次放假归家就是二月初了。
他那小狸猫不能带到书院去养,走前便托付给了辛月,如今辛月屋子里便住了两人三猫。
辛月养的那只小三花取名叫玳瑁,辛盛那只小狸花取名叫琥珀,郭玉娘当初给毛驴取名叫小灰,轮到这长毛白猫又取名叫小白。
后来郭玉娘见她的小白,和表哥表姐的猫猫名字格格不入,她每回喊小白,猫猫也都爱答不理的,便央了表姐替她给猫取个好听的名字。
辛月瞧长毛白猫一身似雪的白毛,便说:“就叫雪球吧。”
这几只猫猫养了大半月,比刚来的时候大了一圈,三只虽是一胞的兄弟姐妹,却性格分外不同。
辛月本以为她养的小三花娇滴滴的撒起娇来让人扛不住,定是个软软糯糯的猫妹妹。
辛盛那只狸花咋咋呼呼,成天上蹿下跳,还总是张开嘴露出一口小奶牙,故作凶巴巴的要咬人的模样,怎么看都像个淘小子。
至于郭玉娘养的雪球,最爱蹲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居高临下的用那双碧绿的眼睛,冷静又不屑的看着狸花卖蠢、三花卖萌。
辛月以为它是只高冷女神猫。
结果有一天二叔辛长安实在忍不住,对给三花戴花兜兜的辛月说:“它是一只公猫,你干嘛给它戴这么娘兮兮的花兜兜?”
辛月的脸好似被雷劈过,满脸的不可置信,本来夹夹的在哄小三花吃鱼糜,勺子都脱了手掉进了碗里,声音颤抖的说:“它这么乖这么娇,怎么能不是小妹妹呢?”
辛长安闻言也震惊起来,说:“我没跟你们说吗?这三花是这一胎里头一个出生的大哥,它出来就体型比别的兄弟姐妹小一大圈,那主人家不愿意留它,那狸猫才是猫妹妹,它出来最大一只,叫声又大,四肢扑腾得特有劲儿,是我硬抢下来的。”
糙汉变妹妹,娇娇的小夹子成了老大哥,辛月接受不能,又看着一边自己给自己舔毛的女神猫问:“那雪团呢?”
“也是公的。”辛长平戳破了辛月的幻想,骄傲的说:“那母猫这胎公多母少,六只公的,才两只母的,本来人家要把公猫全给我的,我硬抢来了狸花,我也是想着狸花这么强壮,你们应该要挑狸花的,咱家里有只母猫,以后还能生猫崽子,往后就不用去别人家里抱了。”
辛月崩溃的看着她日日当小娇娇溺爱的小三花,每夜还要拿湿帕子替它擦干净脚底的小梅花,让它上床趴在枕边挨着自己睡。
玳瑁悠闲的玩着自己的尾巴,眯着眼睛享受辛月时不时的顺毛抚摸,半天没感受到下一次摸摸,细声细气的“喵?”了一声。
辛月从玳瑁的脖子上解下了小花兜兜,说了句:“别夹了别夹了,男子汉要坚强。”
玳瑁伸出前爪勾着花兜兜不放,疑惑的“喵喵”叫,不解为什么主人要抢它的花兜兜,明明主人给它系花兜兜的时候还夸自己好好看好可爱的呀。
辛月把原本准备给琥珀的素色兜
兜系在了玳瑁身上,这碎花的兜兜她捏在手里,瞧着那正在追着尾巴犯蠢,还龇牙咧嘴的冲尾巴发脾气“哇嗷”叫的琥珀,深深的叹了口气。
可惜了她特意翻箱倒柜才挑出来的一块最漂亮的花布。
玳瑁见主人又重新给它系上了兜兜,它瞧不出区别,便没放在心里,凑到主人脚边躺在地上露出肚皮,“喵喵”叫的邀请主人来摸它。
辛月对着熟练卖萌的玳瑁忍了又忍,还是忍不住,最后依然是凑上去又吸又摸的玩在一起。
辛月没原则的想:算了算了,大哥就大哥吧,夹子就夹子吧,可爱就行了,大不了就是以后不给它做花裙裙了。
第二日刘差役便拎着一包虎头鞋来了辛家。
辛长平接了他递过来的包裹,转手递给了辛月,让送去宋氏屋里。
宋氏解开瞧见那精致的虎头鞋,拿在手里细细的瞧了半天和辛月夸赞道:“这鞋子做得真好,针线齐整,绣工精湛,还有巧思,你瞧它这眼睛,一层一层的叠起来绣的,瞧着竟是鼓起来的。”
辛月伸手去摸,果然摸着能感觉到不是平的,但是每一层相差得不大,肉眼没瞧出来,只是觉得这眼睛格外立体。
宋氏听说这是人家娘子特意做了为年哥儿祈福辟邪的,又做得这般用心,便十分感动,从存绣品的箱子里拿了一叠以前绣的帕子出来,用布包好了对辛月说:“你帮我把这送去给那刘差役,就说谢谢他娘子辛苦做了这么好的鞋子,这些帕子送与他娘子日常用。”
辛月拿了帕子送到外边去,对刘差役说:“刘叔叔,我娘亲夸那虎头鞋做得极好,多谢你娘子费心了,让我拿这些帕子来送给你娘子。”
刘差役接了包裹,挠着头吭哧半天,才把他娘子交待他一定要说的话对辛长平说出来:“辛大人,我娘子也是绣娘,往日里就常听辛夫人的大名,辛夫人可是县里数一数二的绣娘,我娘子一直十分敬仰辛夫人的刺绣手艺,知道我今日要来您家,便托我问一句,不知她是否能有机会上门和辛夫人请教一下刺绣的技艺?”
这并不是什么为难的事情,宋氏也不是那种敝帚自珍的性子,往日巷子里接针线活的何婶子,有时遇到些处理不好的问题,上门来求宋氏帮忙,宋氏也是很热情相待的。
辛长平便替宋氏应了:“这没什么,只管让你娘子来便是。”
二月初一这天,一大早辛姑母便煮好了满满一大锅艾草水,端去宋氏屋里让宋氏洗澡洗头。
这三十天的月子总算是熬过去了,虽然每日也曾用帕子沾了热水打湿擦了身体,可宋氏还是觉得自己一日馊过一日,尤其是头发。
毕竟身上还能用湿布擦一擦,头发可是正经的熬了一个月没擦洗过,往日里就算抹了半瓶子头油,都赶不上现在的油亮。
今日正式出了月子,宋氏便能出门了,年哥儿也比刚出生时胖了一大圈,胳膊和腿都肉嘟嘟的像个藕节,因为之前天还冷,也没敢抱他出去玩过,年哥儿早把宋氏屋里的一切都瞧腻了,也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出去外面看看。
他虽不记得自己洗三那天出去过,但每日见爹爹和哥哥、姐姐们来陪他玩儿了一会就要从屋里那扇门离开,他的小脑瓜子便对门外的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每回都在后面伸着胳膊冲辛月她们“啊、啊”的叫,想要姐姐抱着他一起走。
因为洗三那天已经请了家里人来过,辛长平和宋氏便不想大办满月。
一是因为辛长平过几个月想要请假备考,有些公务便要提前都办了,每日都忙得不可开交。
二是宋氏也要忙着把铺子开起来,自从跟钱庄借来了钱,宋氏就起了紧迫感,这利钱可是月月都要还的。
三是洗三刚让家里人破费了一次,这没多久又办满月,一岁又要办抓周,辛长平觉得不太好,便决定不做满月只做抓周了。
原本杨继学和褚亮就等着满月上门给孩子送贺礼的,催了几回结果听辛长平说不办了,两人都冲辛长平发了回脾气,虽说人是气呼呼走的,可回去之后还是让人送来了早就备好的衣物和玩具。
宋氏洗漱完,吃了饭,给辛年喂了一回奶,就把辛年交给了辛姑母,迫不及待拉着辛月要去看铺子。
到了朝市街口还遇到了刚从衙门点了卯来巡视的刘差役。
刘差役和宋氏虽没碰过面,但却见过辛月,见宋氏和辛月牵着手过来便猜到了宋氏的身份,连忙来问候道:“辛夫人,您来看铺子吗?我给您带路。”
“嗳,不用不用。”宋氏也猜到这就是夫君说的负责巡视朝市街的刘差役,她怕耽误刘差役巡视,被人知道了还得说自己夫君闲话,连忙拒绝道:“你自去忙吧,我们自己去铺子便是,对了,我如今能出门了,你可以让你娘子来找我,每日白日里我会来铺子这边,傍晚便归家,你跟你娘子说,到哪寻我都行。”
宋氏迫不及待的想看这人偶娃娃成型的样子,从家里的丝线里翻出黑色的,劈成细如发丝的样子。
辛长安带了自己熬的胶水,接过丝线一圈一圈的往木偶头上粘。
成型之后宋氏接过来给木偶的头发盘起来,手巧的用丝线和碎布做出极小的娟花来,插到人偶的发鬓里。
这几天宋氏趁辛年睡着时无事,悄悄用碎布缝了几套小衣裳出来,她是做惯了针线活的,这种小衣裳她一会儿就能做好一套,拿出一套来套在人偶身上,这人偶虽脸上素白,却也美极了。
宋氏瞧着面前两个完全不同风貌的人偶,感叹的说:“不知道这西洋人偶卖什么价钱,咱们这人偶可比它精致多了。”
辛月倒没有简单的觉得自家这人偶比西洋人偶好看,就能卖得比西洋人偶更贵,这东西漂洋过海的运过来,中间倒了多少道手,才卖出最后的高价。
自家这人偶在县里销售,价格还是应该亲民一些,这样才能大家都拥有,把市场上的盘子做大,才能形成一个新的需求,这样她们就能源源不断的销售出新款的娃衣和头花首饰。
若是大家都没几个人买得起这人偶娃娃,那娃衣又能卖出几套呢?
辛月把这番想法说出来之后,宋氏醍醐灌顶,连连说:“是我想差了,还是月娘说得对,县里的富户才几家,卖得再贵就卖出去几套也挣不了多少钱,倒是白费了这么多劲折腾出这个娃娃来。”
辛长平和宋氏已经习惯了辛月对商业上的天赋,而辛长安是第一次见,印象里侄女儿还是缠着他刻小猫小狗的小孩子,一时间被侄女儿的聪慧震惊到了。
他忍不住想,他们兄弟之间只大哥最聪明,读书有出息,而他的孩子也和他一般读书上木讷不开窍,侄儿却是从小就有神童之姿,如今连小侄女儿都这么聪慧。
辛长安忍不住来来回回的看着大哥和侄子、侄女儿,内心疯狂感叹,人和人之间的差距这么大吗?
辛月问辛长安:“二叔,这人偶做起来可难?”
辛长安还一副神游天外的样子,被他大哥拍了拍肩膀才回过神来,回答道:“刚开始不熟练做得慢些,后来手熟了,一个时辰便能做好一个,月娘说得挺有道理,这人偶材料也不值钱,不如卖价低点多卖些。”
既然辛长安也这么说,最后就商定了日后人偶娃娃便卖一百
文一个,娃衣和头饰则按复杂程度,卖价在一百文到五百文不等。
人偶娃娃就由辛长安制作,卖出的钱也都归他,辛长安听了不乐意,拒绝道:“你们开的铺子,卖的钱怎么能都给我,我替你们做了卖给你们就是,一个给我二三十文就行。”
宋氏拿出长嫂的身份压着辛长安说:“这人偶能做得这么好本就全是你的功劳,自然钱都该归你,你帮我们装潢铺子都不收钱,我和你大哥难道还能贪你的手工钱不成?”
辛长安知道这是哥哥嫂子想帮衬他挣点钱,只得领了哥嫂的好意,不过他还是坚持只要八十文,说:“这人偶的头发还是要拿嫂子的丝线做的,这丝线钱得给你们,我就拿八十文,不要再说了,不然我就不做了,你们找别人做去。”
说到这了,宋氏也不好再逼下去,便就先这么定了。
辛长安吃过了晚食趁着天还没黑就套着驴车往家赶,到了家他妻子小吴氏忙迎出来,帮着给驴喂食喂水,嘴里问:“怎么把驴拉回来了?”
又瞧见驴车上没有猫,辛长安手上也空空的,疑惑的说:“那猫呢?不是说给大哥家挑一只,剩下的我还准备下次回娘家给我两个哥哥家养呢,你不会在县里把猫卖了吧?”
辛长安摆手说:“我哪有时间去卖猫,到大哥家做了一下午的猫窝,三只猫都留下了,盛哥儿、月娘和玉娘一人看中一只,抱着都不撒手了,我还能从孩子手里抢回来啊?”
小吴氏听了有点失望,但也没说什么不该的话,只是说:“那只能下回再赶上有猫再帮我哥哥们寻摸两只了。”
辛长安说:“没事,过些日子我去隔壁村帮你讨两只回来,上回去帮人修桌椅,那家的猫也怀着呢。”
“嗳。”小吴氏高兴起来,见辛长安不回屋里洗漱,还要去开家里的库房,又问他:“这是要做什么?”
第37章
辛长安这才想起来还没和娘子交待,忙说了要去城里帮大哥、大嫂装潢铺子的事。
小吴氏听了也不小气,兄弟之间互帮互助是应有之义,自家也没少受大哥家的恩情,丈夫不用去服役,还不都是沾了大哥的光,便主动跟着去帮着抬木料往驴车上装。
成型的大木料装完了,辛长安又去隔壁跟弟弟辛长康交待了一声,明天走的时候去他家再装一些好木料,辛长康也是一口应了下来。
辛长安到了县城便早出晚归帮着装潢铺子,每日只午间回来吃个饭,歇半个时辰。
刘差役瞧见了便常常过去和辛长安搭话,两人不知怎么还挺投缘的,竟然处成了朋友。
县衙里大家凑份子买了匹棉布贺辛长平喜得幼子,家里地方小,人又多,辛长平没请人来家里招待,只找了家县衙附近的酒楼开了两桌席面,请了大家吃一顿。
刘差役托娘子崔慧娘做的几双虎头鞋,一直还没寻着机会送出去。
自从那日刘差役在朝市街碰到了辛长平瞧铺子,回家和娘子提了一嘴辛夫人要自己开绣铺了,他娘子便整日的心不在焉。
日日见着刘差役回家,便亦步亦趋的跟在身后,问:“鞋子送出去了吗?”
刘差役被娘子催得这几日做梦都是在追着辛大人送礼。
今日刘差役在街面上巡视完最后一圈,准备下值回家前,又去了辛家的铺子和辛长安打声招呼,没想到碰见了辛长平。
如今铺子里的隔间、柜架都打好了,辛长安这几日忙着在刷漆,辛长平今日下值早,弟弟辛长安还没回家来,正好宋氏提起铺子快装潢好了,她也快出月子了,让辛长平去量量铺子里的门窗尺寸,她到时候好提前做些帘栊、帷幔。
辛长平到了铺子瞧见刘差役也在,还帮着踩在高脚梯上的辛长安跑腿给用空了的漆桶里续上漆。
辛长平便谢他道:“刘差役,多谢你时常来照看了。”
刘差役忙摆手说:“这有什么值得您谢的,一点小事罢了。”
说完又想着难得在衙门外碰见了辛长平,今儿再不把鞋子送出去,回去又得面对娘子失望的脸。
刘差役便鼓着劲大着胆子说:“辛大人,我家娘子做鞋的手艺还不错,特意为府上小公子做了几双虎头鞋,不值什么钱,就是份心意为小公子祈福辟邪。”
辛长平听了没拒绝,这些日子回家常听二弟辛长安说,这刘差役十分热情关照,他也是农家子出身,同二弟也说得来,再说了县官不如现管,日后娘子在这街面上,还少不了麻烦刘差役关照。
辛长平便对刘差役说:“那多谢你娘子了,你知道我家的地址,明日下值送来我家便是,我二弟这活也要干完了,后日就要回老家了,难得你俩投缘,明晚留下来陪他吃顿饭践行吧。”
“嗳,嗳。”刘差役喜不自胜,连忙笑着直点头。
刘差役告辞走了,辛长安也开始收拾漆桶,等辛长平量完了尺二人便一起归家。
辛盛过完十五就回书院念书了,下次放假归家就是二月初了。
他那小狸猫不能带到书院去养,走前便托付给了辛月,如今辛月屋子里便住了两人三猫。
辛月养的那只小三花取名叫玳瑁,辛盛那只小狸花取名叫琥珀,郭玉娘当初给毛驴取名叫小灰,轮到这长毛白猫又取名叫小白。
后来郭玉娘见她的小白,和表哥表姐的猫猫名字格格不入,她每回喊小白,猫猫也都爱答不理的,便央了表姐替她给猫取个好听的名字。
辛月瞧长毛白猫一身似雪的白毛,便说:“就叫雪球吧。”
这几只猫猫养了大半月,比刚来的时候大了一圈,三只虽是一胞的兄弟姐妹,却性格分外不同。
辛月本以为她养的小三花娇滴滴的撒起娇来让人扛不住,定是个软软糯糯的猫妹妹。
辛盛那只狸花咋咋呼呼,成天上蹿下跳,还总是张开嘴露出一口小奶牙,故作凶巴巴的要咬人的模样,怎么看都像个淘小子。
至于郭玉娘养的雪球,最爱蹲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居高临下的用那双碧绿的眼睛,冷静又不屑的看着狸花卖蠢、三花卖萌。
辛月以为它是只高冷女神猫。
结果有一天二叔辛长安实在忍不住,对给三花戴花兜兜的辛月说:“它是一只公猫,你干嘛给它戴这么娘兮兮的花兜兜?”
辛月的脸好似被雷劈过,满脸的不可置信,本来夹夹的在哄小三花吃鱼糜,勺子都脱了手掉进了碗里,声音颤抖的说:“它这么乖这么娇,怎么能不是小妹妹呢?”
辛长安闻言也震惊起来,说:“我没跟你们说吗?这三花是这一胎里头一个出生的大哥,它出来就体型比别的兄弟姐妹小一大圈,那主人家不愿意留它,那狸猫才是猫妹妹,它出来最大一只,叫声又大,四肢扑腾得特有劲儿,是我硬抢下来的。”
糙汉变妹妹,娇娇的小夹子成了老大哥,辛月接受不能,又看着一边自己给自己舔毛的女神猫问:“那雪团呢?”
“也是公的。”辛长平戳破了辛月的幻想,骄傲的说:“那母猫这胎公多母少,六只公的,才两只母的,本来人家要把公猫全给我的,我硬抢来了狸花,我也是想着狸花这么强壮,你们应该要挑狸花的,咱家里有只母猫,以后还能生猫崽子,往后就不用去别人家里抱了。”
辛月崩溃的看着她日日当小娇娇溺爱的小三花,每夜还要拿湿帕子替它擦干净脚底的小梅花,让它上床趴在枕边挨着自己睡。
玳瑁悠闲的玩着自己的尾巴,眯着眼睛享受辛月时不时的顺毛抚摸,半天没感受到下一次摸摸,细声细气的“喵?”了一声。
辛月从玳瑁的脖子上解下了小花兜兜,说了句:“别夹了别夹了,男子汉要坚强。”
玳瑁伸出前爪勾着花兜兜不放,疑惑的“喵喵”叫,不解为什么主人要抢它的花兜兜,明明主人给它系花兜兜的时候还夸自己好好看好可爱的呀。
辛月把原本准备给琥珀的素色兜
兜系在了玳瑁身上,这碎花的兜兜她捏在手里,瞧着那正在追着尾巴犯蠢,还龇牙咧嘴的冲尾巴发脾气“哇嗷”叫的琥珀,深深的叹了口气。
可惜了她特意翻箱倒柜才挑出来的一块最漂亮的花布。
玳瑁见主人又重新给它系上了兜兜,它瞧不出区别,便没放在心里,凑到主人脚边躺在地上露出肚皮,“喵喵”叫的邀请主人来摸它。
辛月对着熟练卖萌的玳瑁忍了又忍,还是忍不住,最后依然是凑上去又吸又摸的玩在一起。
辛月没原则的想:算了算了,大哥就大哥吧,夹子就夹子吧,可爱就行了,大不了就是以后不给它做花裙裙了。
第二日刘差役便拎着一包虎头鞋来了辛家。
辛长平接了他递过来的包裹,转手递给了辛月,让送去宋氏屋里。
宋氏解开瞧见那精致的虎头鞋,拿在手里细细的瞧了半天和辛月夸赞道:“这鞋子做得真好,针线齐整,绣工精湛,还有巧思,你瞧它这眼睛,一层一层的叠起来绣的,瞧着竟是鼓起来的。”
辛月伸手去摸,果然摸着能感觉到不是平的,但是每一层相差得不大,肉眼没瞧出来,只是觉得这眼睛格外立体。
宋氏听说这是人家娘子特意做了为年哥儿祈福辟邪的,又做得这般用心,便十分感动,从存绣品的箱子里拿了一叠以前绣的帕子出来,用布包好了对辛月说:“你帮我把这送去给那刘差役,就说谢谢他娘子辛苦做了这么好的鞋子,这些帕子送与他娘子日常用。”
辛月拿了帕子送到外边去,对刘差役说:“刘叔叔,我娘亲夸那虎头鞋做得极好,多谢你娘子费心了,让我拿这些帕子来送给你娘子。”
刘差役接了包裹,挠着头吭哧半天,才把他娘子交待他一定要说的话对辛长平说出来:“辛大人,我娘子也是绣娘,往日里就常听辛夫人的大名,辛夫人可是县里数一数二的绣娘,我娘子一直十分敬仰辛夫人的刺绣手艺,知道我今日要来您家,便托我问一句,不知她是否能有机会上门和辛夫人请教一下刺绣的技艺?”
这并不是什么为难的事情,宋氏也不是那种敝帚自珍的性子,往日巷子里接针线活的何婶子,有时遇到些处理不好的问题,上门来求宋氏帮忙,宋氏也是很热情相待的。
辛长平便替宋氏应了:“这没什么,只管让你娘子来便是。”
二月初一这天,一大早辛姑母便煮好了满满一大锅艾草水,端去宋氏屋里让宋氏洗澡洗头。
这三十天的月子总算是熬过去了,虽然每日也曾用帕子沾了热水打湿擦了身体,可宋氏还是觉得自己一日馊过一日,尤其是头发。
毕竟身上还能用湿布擦一擦,头发可是正经的熬了一个月没擦洗过,往日里就算抹了半瓶子头油,都赶不上现在的油亮。
今日正式出了月子,宋氏便能出门了,年哥儿也比刚出生时胖了一大圈,胳膊和腿都肉嘟嘟的像个藕节,因为之前天还冷,也没敢抱他出去玩过,年哥儿早把宋氏屋里的一切都瞧腻了,也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出去外面看看。
他虽不记得自己洗三那天出去过,但每日见爹爹和哥哥、姐姐们来陪他玩儿了一会就要从屋里那扇门离开,他的小脑瓜子便对门外的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每回都在后面伸着胳膊冲辛月她们“啊、啊”的叫,想要姐姐抱着他一起走。
因为洗三那天已经请了家里人来过,辛长平和宋氏便不想大办满月。
一是因为辛长平过几个月想要请假备考,有些公务便要提前都办了,每日都忙得不可开交。
二是宋氏也要忙着把铺子开起来,自从跟钱庄借来了钱,宋氏就起了紧迫感,这利钱可是月月都要还的。
三是洗三刚让家里人破费了一次,这没多久又办满月,一岁又要办抓周,辛长平觉得不太好,便决定不做满月只做抓周了。
原本杨继学和褚亮就等着满月上门给孩子送贺礼的,催了几回结果听辛长平说不办了,两人都冲辛长平发了回脾气,虽说人是气呼呼走的,可回去之后还是让人送来了早就备好的衣物和玩具。
宋氏洗漱完,吃了饭,给辛年喂了一回奶,就把辛年交给了辛姑母,迫不及待拉着辛月要去看铺子。
到了朝市街口还遇到了刚从衙门点了卯来巡视的刘差役。
刘差役和宋氏虽没碰过面,但却见过辛月,见宋氏和辛月牵着手过来便猜到了宋氏的身份,连忙来问候道:“辛夫人,您来看铺子吗?我给您带路。”
“嗳,不用不用。”宋氏也猜到这就是夫君说的负责巡视朝市街的刘差役,她怕耽误刘差役巡视,被人知道了还得说自己夫君闲话,连忙拒绝道:“你自去忙吧,我们自己去铺子便是,对了,我如今能出门了,你可以让你娘子来找我,每日白日里我会来铺子这边,傍晚便归家,你跟你娘子说,到哪寻我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