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夫郎家的小酒楼 第213节
  村长选了几户,头一年时,也不是人人都愿意种听都没听过的辣椒,不过汤老板收鸭蛋,村民对汤老板还是很有好感和信赖的,因此在村长安排下,八户村民愿意拿出一亩或是半亩薄田来种辣椒。
  “都是种菜的好手,人也勤快,往地里看的紧。”
  “统共六亩五分田,汤老板你看看行吗?”
  汤显灵:“行!”
  然后在村长牵线下,跟着八户村民签了契约。许村村长会识字,一一给村民掰扯清楚契约上说了什么,第一年,村民只负责种辣椒,精心照看,每亩田不管收成好坏多少,价钱是定死的。
  汤显灵每亩田给一两银子。
  第二年,还是这八户,给加钱,每亩按照二两银子付钱。
  村民要负责种、收、晒等活。
  这八户村民必须得干满两年,到了第三年双方自由,重新谈合作,到时候按照市场价给——
  村民一听第三年按照市场价走就害怕不想答应了。
  “好好的,咋就第三年不一起干了?”、“可是汤老板要另寻人干?”
  汤显灵:……他给村民掰扯。
  “前两年,种子我出,可辣椒种子大家没见过,咱们双方共同摸索种,我知道一些浅显的种辣椒办法,具体的怎么种还得靠大家。”
  “所以前两年,我是拿了大头,大家得的钱不多。”
  “第三年时,我想着这辣椒肯定要赚,到时候重新签合同,大家能多赚些。”
  村民:啊?
  “第一年一亩田给一两银子还少啊?”、“不少了,汤老板。”、“卖鸭蛋我们得攒够一千颗鸭蛋送到城里才能卖一两银子。”、“更别提第二年还给二两了。”
  村民又不是没卖过菜,一亩田出的菘菜才能卖几个钱?几百文来钱都是顺顺当当运气好了,汤老板又出种子又管辣椒后续买卖,还给这么大笔钱,咋能说钱给的少呢?
  “不然第三年还是按照第二年的给吧?”有村民提议。
  还有人说:“实在不行,按照第一年的钱数也行。”这样光是种三年辣椒,没咋吃苦,就白得三两银子呢。
  八户人,不光是户主,家里的长辈、媳妇儿都来了,七嘴八舌说了一团,主要是不想第三年重新谈,他们怕到时候没钱收。
  村长看向汤老板,眼里的意思也是村民的提议,不过他想的是第三年按照每亩二两银子走——多给村民争取点钱,刚谁说的第三年按第一年走,真是老实头惯了。
  汤显灵:……
  他不能骗村民的。
  “大家安静,听我说,我是做买卖的,一家朝食店半年不到开成了小饭馆,说起挣钱,我也有点点小小的远见,你们是铁牛、张叔王阿叔的乡亲,我不骗大家,我还想以后和村里长久合作。”
  “这辣椒,以后真的能赚钱,第三年再谈加钱,那是对你们有利。”
  “要是你们说按照第一年第二年价钱谈,我是成的,因为啥?我赚啊,我不会亏本,但是我想大家也富裕富裕,各家各户能多赚点,大家日子都能好起来。”
  村长一听,再看汤老板,铁牛这位夫郎年纪轻轻但气势不一样,尤其是办正事的时候,很有主见和魄力,他求稳惯了,此时想了下,咬牙跟大家说:“成了,就按汤老板说的,第三年咱们再谈。”
  铁牛他爹、阿娘、外祖都埋在他们村里后山头呢。
  就想汤老板说的,都是乡亲,不会骗大家的。
  这事后来就这么定了。
  汤显灵主动伸出橄榄枝,也是希望和许村保持长久的辣椒协议,不然打一枪换一炮,后期辣椒供应需要生长周期,也很麻烦的。
  从四月种下辣椒开始,到了五月、六月,汤显灵和铁牛十天半个月就往许村去一趟,要是以前汤老板肯定会哼哼唧唧:没有双休啦、好累哦、连轴加班人要傻了。
  但是辣椒在前头吊着,汤大老板只有精神头越来越好。
  就连饭馆的老食客见了都稀奇。
  “汤老板最近精神头好啊。”
  “可是有什么喜事了?”
  “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天气热起来,没什么胃口我都开始苦夏了,倒是汤老板,每每见了都是喜滋滋的。”
  汤显灵穿了一身短打,一脸压不住的笑,说:“我最近新琢磨菜式,马上就收成下来了,到时候欢迎大家来尝新,尤其是口重爱吃刺激的。”
  “吴茱萸调料吗?”有食客眼神都亮了,“说起来,汤老板你前头柜台好久都没上新的,之前还时不时上点调料粉、香油、点心什么的,最近两月是空空荡荡的。”
  这是催汤老板上烧烤料呢。
  汤显灵哪里有空琢磨这个,过去两个月一到周五就往许村跑,他一想到田地里的辣椒结的是红彤彤、绿莹莹,他就忍不住笑出声来。
  “快了快了,我保证,要是好了第一个上柜台。”汤大老板笑呵呵说道。
  因为汤老板说话神秘又压不住兴奋来,吊的店里老食客也好奇起来:汤老板这是得了什么大宝贝了、新菜指定好吃、到时候必定来尝尝。
  辣椒生长周期为六十天到一百天,具体看品种。让汤显灵高兴的是他捡到宝了,当时买辣椒种子,因为是赵家找的关系,那位大商贾掌事很给面子,分了他们许多种子。
  说是都是辣椒种子。
  当时汤显灵听了‘都是辣椒种子’,也没仔细辨别其中区别,现如今种到地里后,最近去许村,地里长出来许多,各式各样的。
  村民一看他就喊他:“汤老板你赶紧看看,这我家地里种的辣椒咋都不一样。”
  “咋有红的,还有绿的,有大的还有细长的。”
  汤显灵:!
  五月底,第一批辣椒收获了,汤显灵和铁牛去许村路上都哼着歌,教八户村民怎么辨别辣椒,细长红色的可以摘下来,天热晒干,这个能磨辣椒粉。
  细长绿色的也能晒,晒干了可以腌辣椒酱。
  周日上午走的时候,汤显灵就带了两大筐辣椒——因为他俩最近两个月去许村去的勤快,早先天天拉鸭蛋,现在家里鸭蛋够了,不缺了,只拉辣椒就够。
  当日到家已经傍晚了,铁牛回来卸车卸货,汤显灵冷水擦了把脸,水都没喝,说:“晚饭我来做!”
  蒋芸捧着凉白开在旁边逗笑了,将水杯递给五哥儿手上,说:“天天念叨辣椒,今个可算吃到嘴里了。”
  “可不是嘛。”汤显灵咕嘟咕嘟喝了两口,剩下的水杯给铁牛,让铁牛也补充补充水分。
  铁牛接了水杯一饮而尽,继续干活,跟娘说:“他试试菜,辣椒拿的多,明日要上菜。”
  蒋芸听铁牛给五哥儿找借口。
  汤显灵笑嘻嘻:“对对对,试菜呢,可不是我一个人馋嘴。”
  “你就是馋嘴那就馋了。”蒋芸好笑说,这有啥,就是馋嘴爱吃一些罢了。
  “那你俩在家待着,我去香萍那儿买些肉。”
  “五哥儿,要五花肉对吧?”
  汤显灵:“对,谢谢娘了。”
  蒋芸拎着菜篮子出门,让俩孩子在家缓缓,晒了一日了。她去买菜,一路上碰到不少邻里跟她打招呼,有人说:“婶子去买菜啊?这个点,菜要不新鲜了。”
  “我买些肉去。”蒋芸应声。
  那人便道:“我刚瞧见你家五哥儿和铁牛赶着车回来了,装了什么沉甸甸的一车。”
  装辣椒藤筐上头盖着东西,旁人没瞧见。
  蒋芸:“俩刚从铁牛那儿回来。”
  也没说装了啥。
  好奇爱打听的只能点点头,心里不住嘀咕:蒋婶子嘴好严实。面上说:“我瞧着你家五哥儿最近这些日子,谁见他都笑呵呵的,莫不是有啥好事情了?”
  “可不是嘛,刚和小老板回来,还主动跟咱们几个打招呼,嘴巴甜的哟,见了我说:婶子看着年轻了,这话说的,逗得我直笑。”
  蒋芸:……是五哥儿能干出来的事。
  这孩子要是高兴了,见谁都是好脸,嘴巴甜,说话甜蜜蜜的。
  有人哈哈笑,跟着蒋芸闲聊,努努嘴,往前头第一家去了,“你家五哥儿遇到了老赵家小孩,还跟人笑,吓得老赵家那个往家里蹿。”
  老赵家跟汤家撕破脸脸皮,再无来往,尤其是汤家坏了老赵家生意——糖油饼铺子到现在都开不下去,老赵家将铺子租赁出去了,赵大郎推着车去别的坊卖糖油饼,也算是另谋一条生路。
  这家孩子自此以后是见着汤家人就躲——尤其是躲汤老板。
  蒋芸一听,想也不想说:“他肯定是没记住人,还以为咱们坊其他家小孩。”不然才不会给好脸,不说动手吧,起码不会笑呵呵逗小孩。
  其他人听了都笑,蒋婶子怎么现在也护短,说话直来直往的,也不给老赵家留面子。
  “不说了,我去买肉,俩孩子还等着吃暮食呢。”蒋芸笑呵呵别了大家。
  留在原地的邻里还在闲聊。
  “蒋婶子跟以前不一样了。”、“可不是嘛。”
  又有人把话头扯回来,“她家五哥儿跟着铁牛成亲也有四年了吧?”
  “有了,今年第四年,老汤三周年都过去了。”
  “这俩孩子真孝顺,三年都没要孩子,该不会是五哥儿生不出来吧?”
  “啊?小两口平日里看着感情很好的。”
  “跟着铁牛没关系,你看看铁牛那身板,倒是五哥儿身板细细窄窄的,当初跟前头那个也没有动静。”
  这话一说,大家还反应了会‘前头那个’,而后恍然大悟才想起来是——
  “诶哟,你不提我都忘了还有前头那茬事。”、“想起来了,秀才嘛。”、“我这脑子,明明才三四年的事咋都能忘了。”
  其实是比较割裂的,现在的五哥儿和以前的五哥儿真的很不一样,大家对以前的五哥儿绞尽脑汁想了会,记忆很是模糊,印象中是个不爱说话,不怎么跟人打交道,就跟他娘以前那般一样,没啥存在感。
  现在就不一样了,母子二人都不一样。
  “也是哈,都四年了,也没个动静。”
  “莫不是孩子孝顺老汤,过去都没咋圆房。”
  “啊?不像吧,你刚看了,铁牛和五哥儿回来时,俩人有说有笑关系多好啊。”不像是没圆房。
  那就是怀不上了。
  有人不禁面上唏嘘,实则是有些幸灾乐祸。
  “我就说,嫁了人了,夫郎也别太逞强了,伤了身子,娃娃都要不上了。”
  这话说的酸溜溜,显然是酸汤家生意好能赚钱。
  大家有的笑笑不附和,有的人则是跟着也酸两句,汤家挣得钱多可汤显灵生不出孩子啊。
  蒋芸到香萍那儿买肉,暮食了,周香萍还送了些骨头块,蒋芸也没推辞不要,爽快拿了,说:“我家五哥儿得了新菜,明个就上了,回头我给你拿一些,你自己炒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