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夫郎家的小酒楼 第181节
  皇甫铁牛很高兴,他就知道夫郎喜欢。
  “对,一会我收拾了,看你要做什么。”
  “那可太好了,等大姐三姐来,到时候也能吃得上。”汤显灵说。
  崔伯安在旁提醒:“还有两个锦盒。”
  “哦,卫少爷还挺大方,怎么还送了锦盒?”汤显灵才注意到,笑呵呵谢了二姐夫说辛苦了。
  崔伯安可不辛苦,好奇锦盒装了什么。
  “五哥儿你给卫少爷送了什么礼,回这般厚重的礼?”
  “就咱这两日吃的点心,他家高门大户,比较在意礼数吧。”汤显灵说。他们小老百姓看这是重礼,在人家大户人家眼底,不过是九牛一毛还是给二毛的关系。
  不过心意要记下。
  汤显灵认真说:“真没想到卫少爷会回礼,还赶在年初一送来的,真是谢谢人家了。”
  “嗯,我说过了。”皇甫铁牛也认真说。
  锦盒搬到屋里,放在桌上,汤显灵开了盒子,一看不由乐了,装了一盒子各色蜜饯、两罐子茶叶,旁边崔伯安见是吃的,还有点失望。
  汤显灵看了,想:他家送一盒点心,卫家要是送一盒金银珠宝,他家敢收吗?
  人情往来走动,本来地位就一高一低,他家也不是靠着卫家发家致富。
  蜜饯茶叶这才是好呢。
  第二个匣子装了些香囊香料,还有几把薄如蝉翼的蚕丝扇,扇面绣花栩栩如生的漂亮,扇柄是好木材,触手圆润舒服。
  崔伯安见第二个锦盒装的是一些‘女儿家玩意’,但仔细一看,就知道这扇子造价不菲,反正在市面上,他没见过如此漂亮的绣工,拿出去卖应该能卖不少钱。
  “只是为何冬日送些夏日的扇子,也派不上用场。”崔伯安嘀咕。
  汤显灵拿了扇子扇了扇风,说:“蛮好的。卫家那样门第,若是送旁的,咱们平头百姓都用不了,现在这扇子自家玩着扇扇风挺好的。”
  夏日时,配上香,多有情调啊。
  崔伯安听到‘卫家门第’,顿时明白了,这卫家莫不是当官的吧?还是大官。
  晌午饺子好了,崔伯安吃了两大盘,话题都成了卫家。
  又过了一日,顾家、黄家、刘宝鉴、袁大人那儿也零零散散送了回礼,顾家送的是文房四宝,一盒子纸,还写了福字。袁大人刘宝鉴那儿多是吃的、皮料、羊肉之类的,黄老板送了两匹布料,布料不算细软上等的,就是很寻常的布,汤显灵还挺高兴。
  黄老板是个实在人,家里做布料绸缎生意,送两匹布,汤老板这儿能用得上,若是送绸缎——那可坏菜了。
  平民百姓尤其是商贾,穿不了绸缎的。
  崔伯安听顾府来人说顾大人,激动的情难自已的脸红。
  “顾大人在外公干,我们不熟的,就是来家里吃了一回饭。”汤显灵赶紧说。他最初是想吹吹牛,震震这个二姐夫,但没想过吹多大的牛。
  崔伯安:“我懂我都懂,人家是贵人,只是没想到五弟你这儿馆子这般红火,能结交这么多人物。”
  汤显灵本来还想解释,突然灵光乍现,顺坡下驴说:“是,馆子生意好,就是有时候忙不过来,用外人不放心……”
  快把二姐留下来!
  第99章
  汤显灵点到即止,怕说多了,二姐夫不放人,这人其实有点精的。不过就像是娘说的,他们也没想拆婚姻,全是看二姐意思,只要别像现在这般太软弱就好。
  家里现在能给二姐做依靠了。
  大年初三,大姐一家来了。
  这一下子,院子可热闹了。
  汤巧一见汤珍,姐妹俩先是红了眼,双手握着说不完的话,大姐那儿大郎三郎,尤其是三郎年幼有些淘气,来外祖母这儿来的次数多了,没那么拘束,因此没一会就带着二姐家三个闺女去院子里玩。
  堆雪人、打雪仗,叽叽喳喳的可吵了。
  汤显灵在灶屋做饭,听到院子小猴子们吼吼叫,没忍住笑出了声,跟铁牛说:“太太太热闹了。”
  “咱们要是有孩子就生一个!”
  皇甫铁牛不由笑笑说好。都听夫郎的。
  汤显灵想到什么又笑说:“二姐夫现在逮着大姐夫吹牛去了。”
  客厅里,林虎抓了把瓜子,一边吃吃吃一边听二妹夫的生意经,崔家过去一年怎么动荡了、做买卖得实心诚心、有些赚但也不是很多、想再买些良田——
  林虎不爱做买卖,他家地地道道清清白白的农户,学这作甚。
  你爱买多少田就买呗。
  诶不对——
  “我咋记得,商贾买田地有数的?要是一经查出来,可完了。”林虎一脸担忧跟二妹夫说。
  崔伯安被噎了下,很是无语,这个庄稼汉,还操心起他了,说:“上有上道,底下也有底下门路……”
  林虎不知道什么门路,听了心想:商贾就是心眼子多会钻营。
  崔伯安在这位庄稼汉大姐夫身上找优越感——他虽是小镇子出身,但是家里生意不错,赚的钱是这位大姐夫土里刨地辛苦两年才能攒下来的。
  家里能隔三差五吃个肉吃个荤腥,饭都是杂粮米饭、白面馒头。
  而大姐夫林虎是个直心肠,不说看不起商贾,就是本人比较在意农籍,他觉得自己身价清清白白,全靠辛勤双手播种吃饭养家糊口,不像有的商贾,挣钱都是挣得黑心钱。
  尤其今年粮商压粮价,林虎对商贾印象更差了。
  于是在听到二妹夫夸说赚的不少,要置办良田时,林虎才想起来,问了句:你那收粮食什么价?
  崔伯安正滔滔不绝,被打岔了先答了句:四百文一旦。
  林虎一听,倒是对二妹夫有些好态度了,夸说:“你家做买卖倒是实诚,不像奉元城里那些粮商,真真黑心肠不要脸了。”又说了自家卖粮被压价的事。
  崔伯安听了如此便宜,其中利润粮商赚得多了,真是眼红,恨不得他是奉元城的粮商,想到此,有些厌恶石家。
  石家惯会做好人,博好名声,他家是家大业大,害的他们小商贾只能稳稳当当赚点小钱了。
  这俩在这儿各有心思,但聊得也算畅快。
  ……
  有了大姐夫做客陪聊,解放了皇甫铁牛,皇甫铁牛还是喜欢扎灶屋里跟夫郎一起说话忙活,不喜欢谈那些事情,即便谈做买卖,也是听夫郎说话有意思。
  尤其是盘账数钱时,夫郎眼睛亮晶晶的,看到赚得多了,还会想:给佟嫂阿良小咪崔家父子发点什么福利呢。
  这样大家都高兴快乐。
  皇甫铁牛就喜欢这样的汤显灵。
  有点点世故,更多的是真性情,爱财却不贪财……
  让皇甫铁牛夸自家夫郎,那是说不完的优点了。
  汤显灵卤了一大锅鹿肉,鹿后腿口感最像牛肉了,还有一些心肺之类的全都卤上,大姐一家来,肯定要住一晚,现在不像夏日时天黑的晚,
  中午一家人就下了饺子吃,初一时娘和二姐包的多,到了傍晚,堂屋点了灯,这次得摆两桌子了。
  汤显灵说:“不然咱们到铺子里吃?”
  “哪里费这等事,就在罗汉床上吃,坐垫收一收,我家小子吃饭没个样子,会撒了。”汤巧说话间,麻利的收了垫子被子,顺手就递给旁边男人,林虎听指挥,拿了东西放案桌上。
  汤巧又说:“这小桌够用了,他们几个吃不了多少,等吃完了,再给他们续上。”
  汤显灵:……
  他大姐干活真的是跟一阵风似得,半点拖延也没有,三两下都收拾完了,他还说什么,只能在旁边附和说行了!
  “其实在堂屋吃也好,这边炉子炭火没停,铺子里关门久了,得烘一烘。”汤显灵‘见风使舵’改口说。
  林虎乐呵呵:“你大姐就这意思。”
  没一会上菜,大姐二姐蒋芸都进灶屋帮忙,人多菜收拾的也快,有了年夜饭那档事,崔伯安此时不会说:咱们先吃吧。
  反正这次没说,还跟家里三个姑娘说:“先别动筷子,等你们五阿叔到了,人齐一道吃。”
  其实三个小姑娘最乖了。
  林虎听得都诧异,看了好几眼二妹夫,像是不认识似得。
  菜上了,小孩们坐在罗汉床,围着小桌子,一起挤着还好玩,其中大姐家二娘年纪最大,很会照顾妹妹们,林大郎没坐在床上,板着小圆凳坐在底下,板着脸‘吓唬’弟弟,意思弟弟乖一些别闹腾、吓着妹妹了。
  大人们坐在大桌上,汤珍不放心,几次想去给孩子们喂饭,或是去小孩那儿吃,被汤巧拦下来了,说:“他们几个都长大了,哪里还需要喂饭,你赶紧坐下吃吧,我先替你抱着四哥儿。”
  “咱们三姐妹,就你生了个哥儿,模样真好看。”汤巧抱着四哥儿很是稀罕。
  汤珍闻言脸僵了下,先去看崔伯安,嘴上说:“没,我还羡慕大姐和大姐夫有两个小子呢。”
  “农村要地里刨食,男郎力气大分田多,你家又不用下田。”汤巧知道妹妹心思说了句。
  林虎就在旁傻乐对对对。
  崔伯安此时笑呵呵说:“我和珍娘都不急,也不催她,再缓缓,反正我俩还年轻,总会有儿子的。”
  汤显灵:微笑吃菜。
  顺道给娘挟菜、给铁牛挟菜。
  汤巧便不提这个话了,改夸五哥儿烧的菜好吃,后来说起:“中秋时,我们一家进城给娘送月亮馍,五哥儿捎带了两包月饼给我们,味道可好了。”
  并没有说因为月饼,林家三兄弟又闹起来,她还动手跟二嫂撕扯了一回,这会有外人,主要是有崔伯安,当着崔伯安面说林家兄弟矛盾,让人看笑话,虎子也落了颜面,若是自家人那倒是可以说说。
  “姐你爱吃,今年中秋我多做些。”汤显灵接了话,又跟二姐说:“前两日,家里吃的点心,其实就是月饼改良过的。”
  汤珍闻言笑说:“难怪滋味好,确实是好吃。”
  “就这些点心,结交了奉元城大人物,五哥儿手艺真好。”崔伯安夸了一通。
  汤显灵笑呵呵:“大家捧场。”
  一顿饭吃的也算热闹。后来收拾起来,汤显灵和俩姐姐娘在灶屋收拾,才听大姐说她和二嫂因为月饼撕扯起来。
  蒋芸看过去,“你没事吧?”
  “没,我打赢了。”汤巧提起来就解气,笑呵呵说:“先前我是一个面团子,我那二嫂最爱耍嘴皮子,以前一家人一起过,能忍我就忍了,现在都分开了,上次我家二娘那事我没动手,后来越想越气,月饼这事我当时脑子就热了,想着娘和五哥儿跟我说的……”
  汤显灵听大姐说她的‘英勇’,不由眼神也亮亮的,他就说,这次见大姐,比之前有些‘雷厉风行’的利落,以前在林家一大家子过日子,都是林虎父母管家,现如今分家,大姐管自己小家,外加上大姐夫也算是站在大姐那边,大姐性子变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