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夫郎家的小酒楼 第65节
这话让胡家老太太听见了,两家又吵了起来,不过说话掐架的也不是吃素的,现前受了不知多少的气,现在看胡家有报应大快人心。
“你养的歹毒儿子死得好,我就当你面说了如何?先前我婆母看你可怜,家里做什么好吃的也给你俩孙儿捎带一口,结果你倒好,贪了我家的碗,还说‘谁叫你家送了?你家爱送’,这就罢了,借我家的盐油从不见还,我婆母心善,见你一个老太太可怜不容易,说算了算了。”
“结果呢。”
“大家都是一条巷子住的,她倒好,吃了拿了,还说我们是眼馋他儿子以后当大官,提前奉承巴结她家,不必给我家好脸。”
这位夫郎说起来,心里都能呕出一口血来。
可他婆母还一味老好人,说起来都是当了大半辈子邻里,胡家也不容易云云。他公爹也在旁帮衬胡家说话,说跟胡康爷爷认识,两家好关系,一点点吃喝嚼头别太计较了。
那是他计较吃喝?他计较的是人家根本不把他家当回事不说,要羞辱公爹婆母他才懒得动口舌,胡家还骂了他闺女,那他忍不了!
像这位夫郎说的,巷子里几家妇人都挨过胡家老太太的嫌弃,胡家俩孙子跟巷子里小女郎一起玩,胡康老母拘了俩孙子不让一起玩,阴阳怪气挤兑说了些难听话。
说以后她家孙子要娶千金女郎,跟这些狗尾巴草似得女郎玩什么。
有的性子泼辣当场跟骂了回去,还要作势干架,胡家老太太不敢明面上撕扯,背地里嘀咕的可难听了,嘴里话里糟践旁人家小女郎。
有的则是受着气,就跟这位夫郎一般,先忍着让着,因为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可小事磨的人心口也不痛快。
到了如今,可算是有气出气了。
“你家儿子歹毒,老天都看不下去,我只是说说,老天爷长眼睛的,能辩个是非。”
胡康老母气得捂着胸口嚎叫,这次没什么人出来打圆场了,不过到底是劝了劝骂人的夫郎,意思算了,将胡家老太太气了个好歹,到时候讹上你家就不好了。
正说着,巷子口有衙役来,高声问:“胡康母亲邹氏在没在?”
“呀,看你吵嘴,衙役都来了。”先前那位夫郎婆母趁机教训儿夫郎。
夫郎也胆小吓了一跳,只是口舌骂仗,衙门坊吏要拘他不成?又一想,不对啊,巡逻的是坊吏,这两位瞧着像是衙役。
“两位老爷可是有什么事?”有妇人壮着胆子问了句。
衙役说:“有人告上衙门,说胡家坑害汤家欺骗汤家做赘婿结果翻脸不认人,现如今苦主还在堂前等候,老爷派我们来拿胡家人。”
大通坊刚还吵架息事宁人的众人:!!!
胡康老母听闻,双腿一软,直接瘫在地上了。
衙役见状,还是‘请’了人去,留下众人在原地,待衙役走远了,才说:“汤家告官了?”
“我就跟你说了,前些日子胡家老太太从外头回来神色难看的厉害,今个我才知道把人家哥儿父亲气死了,那夫郎把话说开,现如今八兴坊都知道胡康骗人某图汤家银钱。”
“这般严重?”
“之前她家跑去汤家要钱,就是去年冬日的事,回来胡家老太太就买肉炖肉置办新衣给俩孙子,听说就是汤家给的钱,我还想这个夫郎蛮孝顺的……”
其实是她婆母面上敲打她,意思胡家那位儿夫郎都回家了,也不忘给婆母银钱过冬。
有人说:“孝顺什么,我听说胡康中举后把人休了,给了汤家休书。”
“啊?!”
“真有这事?那汤家怎么还给钱?”
“胡家老太太咱们又不是不知道,嘴上爱骂骂咧咧,到处背后说人,估摸是敲汤家钱,要是不给钱就嚷嚷她儿子休了汤家哥儿,让汤家哥儿名声不好听以后嫁不了人。”
“那可真是可恶。”
“咱们巷子里,跟着胡家都是口舌,如今看胡家对着汤家真真是造孽,这才是大事。”
原先那位夫郎腰板子也直了,他早就说过了,胡家就不是个好的!看以后婆母公爹还有什么话说,他这次能堵个七八回。
“不知道衙门老爷怎么断案?”
“不如去瞧瞧?”有人家里闲,孩子不用她看,留给婆母照看,她上街去衙门听听乐子。
“那一起去。”
辅政坊衙门内。
汤显灵站在堂下一侧,皇甫铁牛作陪。上方黎大人身着官袍,端坐之上看着状纸一遍又一遍,再看堂下那对新夫夫,年轻夫郎寡瘦,站都站不稳似得,面容憔悴神色哀伤悲痛。
这事……
黎大人看的也真切,汤家能由着胡康说话做主,纵容胡康立什么入赘书据,其实也是想借胡康科举成名后,有利可图。
此事用民间话来说,人家设了圈套你愿意钻,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汤父先心思不纯,遇到了个歹毒的,没斗过胡康。
唯一苦主,怕只有堂下那位汤家哥儿了。
即便如此,现在还要为父告官。
黎大人闭目沉思,不管是真的为父告官孝心使然,还是借此事替自己鸣不平诉一诉冤屈,这也怪不得对方,若是后者是个聪明伶俐的,若是前者,一个孝子罢了。
半个时辰后,衙役来报,胡康母亲邹氏带到。
“大人,衙门前有许多坊间百姓候着,还有八兴坊的百姓说可做人证。”
黎大人:这证据一目了然,诉状也有,要什么人证?
不过都来了。
“放大家进堂前观此案。”
衙役拱手称是,放人进来,警告众人禁言,“大人没问,尔等不许高声说话,随我来,就在堂前这道门候着观案。”
随着众人前来的,还有被衙役搀扶晕了一次又醒来的胡康老母邹氏了。
黎大人见胡康母亲年迈,哆哆嗦嗦到了堂前,衙役一撒手,直接腿软如泥一般跌落坐在地上,他便知道,此事审理结果,重不得,起码胡康老母还不了四百七十两银子,真要让还了,汤胡两家日后拖拖拉拉又起纠缠几十年,现在的占理,时日久了,百姓不知前因,只觉得汤家逼人太甚,让一个老太太幼孙卖屋流落街头,说他这个官老爷逼死人。
能做的是替汤家、汤显灵审一个公道。
再者……
“堂下可是胡康母亲邹氏,现如今汤家汤显灵状告胡康欺骗汤家银钱四百七十六两银子,言而无信……”黎大人说完,质问:“邹氏,你可知情?”
邹氏对着坊间邻里撒泼胡搅蛮缠可以,但在威严的堂前,左右都是手持棍棒的衙役,早都吓得心神俱裂,跪在堂前,结结巴巴将这事说了一遍。
“……我、我是知道,但我儿说了,只是用一用汤家的钱,我儿要是做了大官,就还给了汤家就成,还怕没银子吗?”
“汤家也是想我儿考上功名扶持他家,不然他家能好心给我儿花钱?”
“那老头子自己不中用死了,不关我的事,我就说了几句。”
汤显灵没说话,眼里含泪。
堂外邻里听得愤慨不已,听听,这还是人话吗?寻常百姓,谁敢这么大的胆子说句:用你家四百多两银子。
白花了人家银子,还骂汤家,意思都是汤家的问题。
天理何在?!
“你既是认了,那便还钱。”黎大人先道。
一说‘还钱’,邹氏便急了,跪倒在堂前哭穷,“康儿得了钱,又要买书又要宴请同窗啥的,吃喝嚼头穿衣都花去了,没钱了。”说着说着又呜呜哭诉咒骂起来。
众人仔细一听,原来是胡康中举之后,大通坊的商贾有人给胡家包了银子,送给胡家的。胡家来者不拒全都收了,胡举人天天在家里宴请客人喝酒。
“……那些狼心狗肺的商贾,我儿在时称兄道弟,奉承我是官家老太太,我儿一去,他们就变着法子逼我还钱……”邹氏起初自然是不愿意,送给她胡家银钱哪能向外吐出去道理,但是有几家特别难缠,欺负她儿死了,找人变着法折磨她家。
“先前送银子口口声声说送,后来要银子变成了‘借给我家’的。”
“他们人多势众,逼得我拿出了银子,不然夜夜上门闹。”
邹氏把这几家难缠的还清了,家里也就没剩几两银子,不然她之前也不会去汤家讹银子来用。
至于汤家给她儿花的四百多两,早都花没了。
邹氏一个不识字的老太太,也不知道哪里花这般多,康儿说今个要跟同窗吃酒、明个要拜访什么名师,这些都要钱的,反正不是问她拿钱,是汤家给的,邹氏也没过问。
只是没想到花了四百多两银子。
堂外众人听清后,是骂胡康一家贪,还没做官呢先摆起官威收贿赂了,又骂收了银子没想到这次碰到了硬茬,你还以为都和汤家那般了?该!
胡康老母句句实话,在堂前哭嚎,说杀了她也没四百两银子。
“这老妇就是不想给汤家还钱。”、“她说的该是实话,拿不出来吧。”、“那还不简单了?卖房屋还债。”、“她家那屋也不值多少钱,向外租赁了一大半,祖孙三人只住了两间。”
这是大通坊的来瞧热闹,心里唏嘘。
黎大人敲了惊堂木,堂前观案的百姓静了静,黎大人再度开口:“没钱?不还也有不还的办法。”
邹氏一喜,眼里含泪看向高堂上的大人。
“本官现在宣判,胡康入赘汤家属实,人证物证具在,按本朝律例,商贾籍不得考取功名,胡康举人功名作废,乃是一介白身。”
“胡康既是赘婿,汤显灵你再给胡康补一封休书。”
汤显灵愣了下,很快拱手说:“大人,小人不识字,我夫君识字,替我写下休书,休了胡康,我与胡家再无瓜葛。”
堂下上一刻面上还惊喜不用还银子的邹氏,闻言顿时晴天霹雳急了,她儿子考了这么多年功名,好不容易考上了举人,现在作罢了?还要一个低贱不识字的商贾哥儿休她举人儿子?
“不行,我不同意,他、他一个哥儿,怎么能爬到我儿子头上来!!!”
“儿啊,你死的好惨啊。”
“你睁开眼看看……”
惊堂木敲三下,左右衙役持棍上前,邹氏吓得瑟瑟不敢言语。
堂上黎大人面容严肃,说:“此案已定,不容质疑,退堂。”
第41章
胡家老太太邹氏生了三女一子,自生下胡康后,她在胡家腰板子都直了起来,婆母对她也没之前那般苛刻,尤其当胡康十三岁考中童生后,大通坊人人都说她生了个小神童。
她啊,生了个小神童。
胡康就是她的指望、脸面。
邹氏活了大半辈子,最能拿出手、能说道的就是这个儿子,哪怕儿子后来屡考屡败,哪怕儿子花销甚大,让她累的腰杆子都直不起来,哪怕现如今还要艰辛养着俩孙儿,但儿子对邹氏来说,那就是骄傲。
现如今她一辈子的骄傲,她的举人儿子,被官老爷判成了汤家赘婿,她最看不起的哥儿,成了康儿的‘主子’,还没了功名在身——
哪怕儿子死了,可也得是举人身份。
拿走儿子功名,让儿子成了汤家赘婿,这比挖了邹氏的心、抽了邹氏的骨头、要了邹氏的命还难受。
“不行,不行,谁都不能动我儿的功名!”邹氏不害怕了,在堂上发疯,眼神狠狠地恶毒的看向汤显灵,“你个扫把精,一个哥儿,凭什么让我康儿给你做赘婿,凭什么凭什么!”
“你养的歹毒儿子死得好,我就当你面说了如何?先前我婆母看你可怜,家里做什么好吃的也给你俩孙儿捎带一口,结果你倒好,贪了我家的碗,还说‘谁叫你家送了?你家爱送’,这就罢了,借我家的盐油从不见还,我婆母心善,见你一个老太太可怜不容易,说算了算了。”
“结果呢。”
“大家都是一条巷子住的,她倒好,吃了拿了,还说我们是眼馋他儿子以后当大官,提前奉承巴结她家,不必给我家好脸。”
这位夫郎说起来,心里都能呕出一口血来。
可他婆母还一味老好人,说起来都是当了大半辈子邻里,胡家也不容易云云。他公爹也在旁帮衬胡家说话,说跟胡康爷爷认识,两家好关系,一点点吃喝嚼头别太计较了。
那是他计较吃喝?他计较的是人家根本不把他家当回事不说,要羞辱公爹婆母他才懒得动口舌,胡家还骂了他闺女,那他忍不了!
像这位夫郎说的,巷子里几家妇人都挨过胡家老太太的嫌弃,胡家俩孙子跟巷子里小女郎一起玩,胡康老母拘了俩孙子不让一起玩,阴阳怪气挤兑说了些难听话。
说以后她家孙子要娶千金女郎,跟这些狗尾巴草似得女郎玩什么。
有的性子泼辣当场跟骂了回去,还要作势干架,胡家老太太不敢明面上撕扯,背地里嘀咕的可难听了,嘴里话里糟践旁人家小女郎。
有的则是受着气,就跟这位夫郎一般,先忍着让着,因为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可小事磨的人心口也不痛快。
到了如今,可算是有气出气了。
“你家儿子歹毒,老天都看不下去,我只是说说,老天爷长眼睛的,能辩个是非。”
胡康老母气得捂着胸口嚎叫,这次没什么人出来打圆场了,不过到底是劝了劝骂人的夫郎,意思算了,将胡家老太太气了个好歹,到时候讹上你家就不好了。
正说着,巷子口有衙役来,高声问:“胡康母亲邹氏在没在?”
“呀,看你吵嘴,衙役都来了。”先前那位夫郎婆母趁机教训儿夫郎。
夫郎也胆小吓了一跳,只是口舌骂仗,衙门坊吏要拘他不成?又一想,不对啊,巡逻的是坊吏,这两位瞧着像是衙役。
“两位老爷可是有什么事?”有妇人壮着胆子问了句。
衙役说:“有人告上衙门,说胡家坑害汤家欺骗汤家做赘婿结果翻脸不认人,现如今苦主还在堂前等候,老爷派我们来拿胡家人。”
大通坊刚还吵架息事宁人的众人:!!!
胡康老母听闻,双腿一软,直接瘫在地上了。
衙役见状,还是‘请’了人去,留下众人在原地,待衙役走远了,才说:“汤家告官了?”
“我就跟你说了,前些日子胡家老太太从外头回来神色难看的厉害,今个我才知道把人家哥儿父亲气死了,那夫郎把话说开,现如今八兴坊都知道胡康骗人某图汤家银钱。”
“这般严重?”
“之前她家跑去汤家要钱,就是去年冬日的事,回来胡家老太太就买肉炖肉置办新衣给俩孙子,听说就是汤家给的钱,我还想这个夫郎蛮孝顺的……”
其实是她婆母面上敲打她,意思胡家那位儿夫郎都回家了,也不忘给婆母银钱过冬。
有人说:“孝顺什么,我听说胡康中举后把人休了,给了汤家休书。”
“啊?!”
“真有这事?那汤家怎么还给钱?”
“胡家老太太咱们又不是不知道,嘴上爱骂骂咧咧,到处背后说人,估摸是敲汤家钱,要是不给钱就嚷嚷她儿子休了汤家哥儿,让汤家哥儿名声不好听以后嫁不了人。”
“那可真是可恶。”
“咱们巷子里,跟着胡家都是口舌,如今看胡家对着汤家真真是造孽,这才是大事。”
原先那位夫郎腰板子也直了,他早就说过了,胡家就不是个好的!看以后婆母公爹还有什么话说,他这次能堵个七八回。
“不知道衙门老爷怎么断案?”
“不如去瞧瞧?”有人家里闲,孩子不用她看,留给婆母照看,她上街去衙门听听乐子。
“那一起去。”
辅政坊衙门内。
汤显灵站在堂下一侧,皇甫铁牛作陪。上方黎大人身着官袍,端坐之上看着状纸一遍又一遍,再看堂下那对新夫夫,年轻夫郎寡瘦,站都站不稳似得,面容憔悴神色哀伤悲痛。
这事……
黎大人看的也真切,汤家能由着胡康说话做主,纵容胡康立什么入赘书据,其实也是想借胡康科举成名后,有利可图。
此事用民间话来说,人家设了圈套你愿意钻,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汤父先心思不纯,遇到了个歹毒的,没斗过胡康。
唯一苦主,怕只有堂下那位汤家哥儿了。
即便如此,现在还要为父告官。
黎大人闭目沉思,不管是真的为父告官孝心使然,还是借此事替自己鸣不平诉一诉冤屈,这也怪不得对方,若是后者是个聪明伶俐的,若是前者,一个孝子罢了。
半个时辰后,衙役来报,胡康母亲邹氏带到。
“大人,衙门前有许多坊间百姓候着,还有八兴坊的百姓说可做人证。”
黎大人:这证据一目了然,诉状也有,要什么人证?
不过都来了。
“放大家进堂前观此案。”
衙役拱手称是,放人进来,警告众人禁言,“大人没问,尔等不许高声说话,随我来,就在堂前这道门候着观案。”
随着众人前来的,还有被衙役搀扶晕了一次又醒来的胡康老母邹氏了。
黎大人见胡康母亲年迈,哆哆嗦嗦到了堂前,衙役一撒手,直接腿软如泥一般跌落坐在地上,他便知道,此事审理结果,重不得,起码胡康老母还不了四百七十两银子,真要让还了,汤胡两家日后拖拖拉拉又起纠缠几十年,现在的占理,时日久了,百姓不知前因,只觉得汤家逼人太甚,让一个老太太幼孙卖屋流落街头,说他这个官老爷逼死人。
能做的是替汤家、汤显灵审一个公道。
再者……
“堂下可是胡康母亲邹氏,现如今汤家汤显灵状告胡康欺骗汤家银钱四百七十六两银子,言而无信……”黎大人说完,质问:“邹氏,你可知情?”
邹氏对着坊间邻里撒泼胡搅蛮缠可以,但在威严的堂前,左右都是手持棍棒的衙役,早都吓得心神俱裂,跪在堂前,结结巴巴将这事说了一遍。
“……我、我是知道,但我儿说了,只是用一用汤家的钱,我儿要是做了大官,就还给了汤家就成,还怕没银子吗?”
“汤家也是想我儿考上功名扶持他家,不然他家能好心给我儿花钱?”
“那老头子自己不中用死了,不关我的事,我就说了几句。”
汤显灵没说话,眼里含泪。
堂外邻里听得愤慨不已,听听,这还是人话吗?寻常百姓,谁敢这么大的胆子说句:用你家四百多两银子。
白花了人家银子,还骂汤家,意思都是汤家的问题。
天理何在?!
“你既是认了,那便还钱。”黎大人先道。
一说‘还钱’,邹氏便急了,跪倒在堂前哭穷,“康儿得了钱,又要买书又要宴请同窗啥的,吃喝嚼头穿衣都花去了,没钱了。”说着说着又呜呜哭诉咒骂起来。
众人仔细一听,原来是胡康中举之后,大通坊的商贾有人给胡家包了银子,送给胡家的。胡家来者不拒全都收了,胡举人天天在家里宴请客人喝酒。
“……那些狼心狗肺的商贾,我儿在时称兄道弟,奉承我是官家老太太,我儿一去,他们就变着法子逼我还钱……”邹氏起初自然是不愿意,送给她胡家银钱哪能向外吐出去道理,但是有几家特别难缠,欺负她儿死了,找人变着法折磨她家。
“先前送银子口口声声说送,后来要银子变成了‘借给我家’的。”
“他们人多势众,逼得我拿出了银子,不然夜夜上门闹。”
邹氏把这几家难缠的还清了,家里也就没剩几两银子,不然她之前也不会去汤家讹银子来用。
至于汤家给她儿花的四百多两,早都花没了。
邹氏一个不识字的老太太,也不知道哪里花这般多,康儿说今个要跟同窗吃酒、明个要拜访什么名师,这些都要钱的,反正不是问她拿钱,是汤家给的,邹氏也没过问。
只是没想到花了四百多两银子。
堂外众人听清后,是骂胡康一家贪,还没做官呢先摆起官威收贿赂了,又骂收了银子没想到这次碰到了硬茬,你还以为都和汤家那般了?该!
胡康老母句句实话,在堂前哭嚎,说杀了她也没四百两银子。
“这老妇就是不想给汤家还钱。”、“她说的该是实话,拿不出来吧。”、“那还不简单了?卖房屋还债。”、“她家那屋也不值多少钱,向外租赁了一大半,祖孙三人只住了两间。”
这是大通坊的来瞧热闹,心里唏嘘。
黎大人敲了惊堂木,堂前观案的百姓静了静,黎大人再度开口:“没钱?不还也有不还的办法。”
邹氏一喜,眼里含泪看向高堂上的大人。
“本官现在宣判,胡康入赘汤家属实,人证物证具在,按本朝律例,商贾籍不得考取功名,胡康举人功名作废,乃是一介白身。”
“胡康既是赘婿,汤显灵你再给胡康补一封休书。”
汤显灵愣了下,很快拱手说:“大人,小人不识字,我夫君识字,替我写下休书,休了胡康,我与胡家再无瓜葛。”
堂下上一刻面上还惊喜不用还银子的邹氏,闻言顿时晴天霹雳急了,她儿子考了这么多年功名,好不容易考上了举人,现在作罢了?还要一个低贱不识字的商贾哥儿休她举人儿子?
“不行,我不同意,他、他一个哥儿,怎么能爬到我儿子头上来!!!”
“儿啊,你死的好惨啊。”
“你睁开眼看看……”
惊堂木敲三下,左右衙役持棍上前,邹氏吓得瑟瑟不敢言语。
堂上黎大人面容严肃,说:“此案已定,不容质疑,退堂。”
第41章
胡家老太太邹氏生了三女一子,自生下胡康后,她在胡家腰板子都直了起来,婆母对她也没之前那般苛刻,尤其当胡康十三岁考中童生后,大通坊人人都说她生了个小神童。
她啊,生了个小神童。
胡康就是她的指望、脸面。
邹氏活了大半辈子,最能拿出手、能说道的就是这个儿子,哪怕儿子后来屡考屡败,哪怕儿子花销甚大,让她累的腰杆子都直不起来,哪怕现如今还要艰辛养着俩孙儿,但儿子对邹氏来说,那就是骄傲。
现如今她一辈子的骄傲,她的举人儿子,被官老爷判成了汤家赘婿,她最看不起的哥儿,成了康儿的‘主子’,还没了功名在身——
哪怕儿子死了,可也得是举人身份。
拿走儿子功名,让儿子成了汤家赘婿,这比挖了邹氏的心、抽了邹氏的骨头、要了邹氏的命还难受。
“不行,不行,谁都不能动我儿的功名!”邹氏不害怕了,在堂上发疯,眼神狠狠地恶毒的看向汤显灵,“你个扫把精,一个哥儿,凭什么让我康儿给你做赘婿,凭什么凭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