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妻惑主 第98节
与洛阳一河之隔的河阳,也下了一场大雪。元询早早地就起床了。若他还是太子,此时该睡在平纹绢织的被褥里梦中好眠,一旦醒来立刻就有如云仆婢缭绕左右,服侍他更衣用膳。
但他现在在无鼻城中,他已经不是太子了。
城外重兵把守,不说他自己,就连身边仅有的几个仆役想要出去要艰难无比。这里还不如从前东宫的一座宫殿大,但他的所有衣食住行都必须在这里解决,餐食难以下咽,每日从外送进来,衣物也仅仅只够御寒,从前的元询甚至都没想过天下竟会有这么寒碜凄惨的衣食。
他惊慌、害怕,乃至愤怒,他拼命猛踹大门,但无论是门还是门外的卫兵都纹丝不动。他转而去爬墙,想逃出这里,但是每一片墙角下都站着冷森的卫士,面无表情地注视着露出高墙的每一份异动。
元询彻底绝望,他开始潜心修佛,把从前那些不屑一顾的佛经背得滚瓜烂熟,期待阿耶能想起他,知道他现在诚心悔过,然后把他放出去。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元询坐在桌前,对照旁边的华严经,一字一句地认真抄下。字迹清晰,句句泣泪。
窗外白雪茫茫覆满大地,将一切声息都吸得干净,屋中只有他自己每次落笔时的沙沙声。写着写着,元询又落下泪,他抄下的佛经已经堆得和桌子一样高,阿耶什么时候能想起他?
“殿下。”门外有人敲门。
这是无鼻城中为他传递餐饭的仆役,也是为数不多能和他说上话的人,旁的几个仆役胆子小得很,不敢和他说话,一见他就想跑。
元询这时候也发不出脾气了,他被贬为庶人,旁人都能直呼其名,只有这个小仆还以为他仍是殿下。
小仆得了应声走进来,先是觑了眼他的脸色,元询渐渐意识到有什么事关他的大事发生。
“发生了什么?你说,我听着。”他从桌上站起来,紧紧盯着他。
小仆顿首在地,“陛下昨日布告天下,立……太子。”
屋中一片死寂。
元询立在屋中,早就瘦下来的身体,此刻竟像飘零秋风的落叶摇摇欲坠。他惨白的脸色比窗外的雪还要白,“太……子?”
小仆悄悄应了声,“是,就是皇后生下的皇子被立为太子。”
“哈!”元询浑身颤抖发笑,“哈哈哈哈哈哈哈!”
他笑得疯癫,把小仆吓得不轻,连滚带爬地躲到门边看着他又哭又笑。
“陛下,陛下!你还记得起来我这个儿子吗!”
他朝天大喊,疯癫狂暴,如此还嫌不够,一个箭步冲出门外,在院子里狂奔。方才在屋中他只穿了鞋袜,一出门踏在雪地里早就浸湿了,沾满泥水脱落。
寒冬萧索的天,无鼻城中发癫的狂人如同困兽绕圈狂奔,叫声穿透上空,让城外的守军面面相觑。
在廊下躲雪的仆役惊恐地看到元询披头散发、衣裳散乱,赤足狂奔,一边还大喊大叫。
“我是太子!”
“我才是太子!”
**********
瑞雪兆丰年,在长安城的皇帝也看到了这一场大雪。
入春后,皇帝就迫不及待要巡幸长安,没想到到了长安还能遇上今年最晚的这一波大雪。
他仍不肯放弃南伐,只是这次要做更万全的准备。关中离洛阳太近,其防务更是重中之重,关中不稳,南伐就无从谈起。
此时新都已定,新太子初立,万事都步入正轨,他便等不及稳固后方,为南伐做准备。
长安凋敝,城中人丁多仰赖戍边,但武风兴盛,可御齐国自汉中发兵。
皇帝在城里城外看了一圈,大体还是满意的。回到城中,他还要阅览从洛阳送来的奏报。此前几次出巡总有意料之
外的事发生,天高皇帝远,他还不能立刻回去解决。
这次他便下令奏报加紧送达,原先五日一送改为三日一送,以便他能最快掌握洛阳中枢的消息。
今日有加急密报,他率先打开来看,这一看就顿住了。
李柄密奏太子询谋反。
“废太子与左右密谋,意欲趁陛下离京之时据城自立。”
信中详论了元询当初北逃是如何想与穆庆配合,在代都自立,他未出城就被抓,于是穆庆退而求其次推举元颐和元誉,如今他又是如何勾连左右,意图在天子离京时篡居帝位。
穆庆……
在狱中见到的穆庆虚弱狼狈,头发纷披,他自知活不成了,对着皇帝极尽辱骂,宣泄心里积攒的所有不满,但皇帝怎么可能在意这个蝼蚁之臣的话,他甚至称不上手下败将,只是逆贼一个。
穆庆忍无可忍,最后用太子妄想激怒他,“你儿子都不肯站你,哈哈哈,天底下没见过你这么失败的父亲,我等着你六亲尽失、死不瞑目!
皇帝深深地闭上眼,这则消息再次让他心坠入底。上次在嵩山,他初闻元询私逃,是大为震惊和不可思议,可是这次得知他谋反,他反倒有种总算来了的实感。
这个儿子和他一点也不像,长得不像,性情也丝毫不像,就连喜好都不一样。
他涉猎诗书经文,以文治立国,元询处处相反,爱好游猎,一身武勇之气,对他选定的新都弃之如敝履。假如他死了,元询一定会立刻迁回代城,把他数年心血全部作废,继续在北地做他的鲜卑王,元家天下不知还有几代。
万幸,他还有别的儿子。
皇帝睁开眼,注视着虚空良久,然后站起来对着门外喊了一句,“白准!”
白准推门进来恭候,“臣在。”
“叫咸阳王和邢侍郎过来。”
**********
咸阳王封地在关中,巡幸长安特地带上了他,他还是皇帝的亲弟弟。论起来,当年冯太后还曾想过废皇帝,另立咸阳王为帝。
他也知道皇帝肯定不会毫无芥蒂,这些年一直夹紧尾巴做人,总算博得几分颜面。只是这次皇帝交代的事实在让他为难得很。
邢侍郎也是这么想的的,“殿下,万一陛下中途后悔了怎么办,到时候……唉!”
二人正在从长安去河阳的路上,一路长吁短叹,互发牢骚。
“算了!”咸阳王眉毛一厉,“陛下吩咐的事你还能不干,将来的事将来再说。现在不干第一个问罪的就是你!”
如此,二人一路赶到河阳,顺道特意把消息传到洛阳去,果不其然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
冯照得知后也大吃一惊,“当真?”
李循重重点头道:“千真万确,朝中诸位都已经知道了,李仆射还想着去长安找陛下求情。”
“呵!”冯照低笑了一声,“真是没想到,李柄一封信竟然有这么大的威力,他胆子可真大。不过,咱们这位陛下也真是心够狠的呀……”
“但陛下对殿下是一等一的好。”李循笑道。
冯照笑容渐淡,“好?什么才叫好?”
李循不知为何她突然变脸,顿时接不上话,好在冯照并未过多追究,这时候里屋传来一阵啼哭,保母抱着孩子出来,冯照接过来看着他哭得通红的脸蛋轻轻捏了一下。
“你哭什么?你这小子光躺着就遇到天上掉馅饼,不该笑吗?”
显阳殿喜气洋洋,但朝中就不那么太平了。
穆亮老奸巨猾,当然不会和皇帝对着干,他也犯不上为了已废的太子和陛下起冲突。但李忠不一样,他仍想着为元询求情。
囚禁也就罢了,陛下怎么会要赐死废太子呢!
但洛阳离长安最快也要三天,咸阳王和中书侍郎已经到了河阳,就是长了翅膀也没法飞过去。
万般无奈之下,李忠只好想了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去找皇后!
冯照见到李忠并不意外,但她满脸笑容很是热情地招待了他,一时间李忠都插不上话,连连应着她的寒暄。
“对了李仆射,你还没见过太子吧?”她对着内室吩咐保母道:“抱出来给李仆射瞧瞧。”
一会儿,保母怀中抱着个锦衣貂帽的小孩儿就出来了,被冯照接过来抱到怀里。
孩子的眼睛圆溜溜的,四处盯着看,发现熟悉的室内出现了一个陌生人就来了兴趣,一直盯着李忠看。
“李仆射,你看这孩子长得像谁?”
李忠第一次看见太子的模样,长得白净,像陛下,脸蛋小,像皇后,五官眉眼秀气,像……
李忠顿住了,冯照一边摆弄着孩子的细胳膊挥舞,一边将李忠的神色收入眼底,笑道:“像不像太后?”
“……像。”李忠哑着声音道。
冯照笑声清脆,“是吧?刚出生还觉得丑,现在慢慢长开了,倒是变惊喜了。我还在想等他长大了该怎么教,正好李仆射过来,我便想请你做他的师傅,不知李仆射意下如何?”
李忠盯着这个孩子的脸看了很久,才道:“……臣,听凭陛下吩咐。”
这一趟无功而返,李忠拖着沉重的身体回到家中躺在榻上,慢慢闭上眼睛,眼角渗出两滴泪,渐渐没入发中。
无鼻城中,咸阳王和邢侍郎奉诏开门,身前是被押解在地的元询,他真的瘦了很多,咸阳王甚至有些认不出来这是不是自己的侄儿,他声嘶力竭地呼喊着父亲,但显然在场的人没人为此动容。
“好侄儿,你叔父我也是奉命行事,你也别怪我,到了九泉之下就好好找个人家投胎吧,来生不要到我们元家来了。”
语毕,他一个挥手,侍人立刻把盘中的毒酒取下,一人钳住元询的下巴,一人把毒酒灌进他嘴中。
他的嘴边衣服上都洒了许多,但喝进去的更多,侍人放手他很快就撑不住倒下,在地上剧烈挣扎,拼命往门外爬,但很快他就没力气了,动作越来越慢,直到最后无声无息。
侍人上去查探鼻息,然后朝几人点头,咸阳王长叹一声,摆摆手走出去。
很快一行人进来,将元询的身体放入棺中,抬出门外。
废太子询就此葬于河阳。
第107章
圣驾自关中回京就很快就传出卧病在床的消息。
本来此行计划入春后再去,但皇帝偏偏要早去,等不及天气转暖就出发,长安比洛阳更冷,遇上大雪,就这么赶巧地染上了风寒。
他还坚持要巡幸完再回,路上就病情加重了,一回宫就病倒在床。
太医群聚在太极殿,会诊后意见一致,说他玉体沉劳,心容疲累,亟需修养,不能再妄动干戈。
冯照坐在床边,听太医们这么一说,蹙眉看向皇帝,“听见了没有?太医说你是累的,一天天的跑来跑去不着家,阿谌都认不出来你了。”
皇帝卧在被中,露出一张烧得通红的脸,正欲开口时喉间发痒,忍不住又咳嗽两声,把脸上咳得更红。
“好了!”冯照将他的被褥再往上拉,把嘴唇以下都裹得严严实实的,“别说话了,生着病还这么操心,你也不嫌累!”
被封住口舌,皇帝也不生气,反倒安静
下来,他从被子里伸出手,轻轻拉住她的,眼中水润润的像生了钩子一样勾住她。
冯照叹了口气,“陛下何故如阿谌般?早先我说让你晚点走,你非不肯,长安就在那儿,又不是晚点去就能跑了。这下好了,病了知道找我了。你愁不愁人?”
但他现在在无鼻城中,他已经不是太子了。
城外重兵把守,不说他自己,就连身边仅有的几个仆役想要出去要艰难无比。这里还不如从前东宫的一座宫殿大,但他的所有衣食住行都必须在这里解决,餐食难以下咽,每日从外送进来,衣物也仅仅只够御寒,从前的元询甚至都没想过天下竟会有这么寒碜凄惨的衣食。
他惊慌、害怕,乃至愤怒,他拼命猛踹大门,但无论是门还是门外的卫兵都纹丝不动。他转而去爬墙,想逃出这里,但是每一片墙角下都站着冷森的卫士,面无表情地注视着露出高墙的每一份异动。
元询彻底绝望,他开始潜心修佛,把从前那些不屑一顾的佛经背得滚瓜烂熟,期待阿耶能想起他,知道他现在诚心悔过,然后把他放出去。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元询坐在桌前,对照旁边的华严经,一字一句地认真抄下。字迹清晰,句句泣泪。
窗外白雪茫茫覆满大地,将一切声息都吸得干净,屋中只有他自己每次落笔时的沙沙声。写着写着,元询又落下泪,他抄下的佛经已经堆得和桌子一样高,阿耶什么时候能想起他?
“殿下。”门外有人敲门。
这是无鼻城中为他传递餐饭的仆役,也是为数不多能和他说上话的人,旁的几个仆役胆子小得很,不敢和他说话,一见他就想跑。
元询这时候也发不出脾气了,他被贬为庶人,旁人都能直呼其名,只有这个小仆还以为他仍是殿下。
小仆得了应声走进来,先是觑了眼他的脸色,元询渐渐意识到有什么事关他的大事发生。
“发生了什么?你说,我听着。”他从桌上站起来,紧紧盯着他。
小仆顿首在地,“陛下昨日布告天下,立……太子。”
屋中一片死寂。
元询立在屋中,早就瘦下来的身体,此刻竟像飘零秋风的落叶摇摇欲坠。他惨白的脸色比窗外的雪还要白,“太……子?”
小仆悄悄应了声,“是,就是皇后生下的皇子被立为太子。”
“哈!”元询浑身颤抖发笑,“哈哈哈哈哈哈哈!”
他笑得疯癫,把小仆吓得不轻,连滚带爬地躲到门边看着他又哭又笑。
“陛下,陛下!你还记得起来我这个儿子吗!”
他朝天大喊,疯癫狂暴,如此还嫌不够,一个箭步冲出门外,在院子里狂奔。方才在屋中他只穿了鞋袜,一出门踏在雪地里早就浸湿了,沾满泥水脱落。
寒冬萧索的天,无鼻城中发癫的狂人如同困兽绕圈狂奔,叫声穿透上空,让城外的守军面面相觑。
在廊下躲雪的仆役惊恐地看到元询披头散发、衣裳散乱,赤足狂奔,一边还大喊大叫。
“我是太子!”
“我才是太子!”
**********
瑞雪兆丰年,在长安城的皇帝也看到了这一场大雪。
入春后,皇帝就迫不及待要巡幸长安,没想到到了长安还能遇上今年最晚的这一波大雪。
他仍不肯放弃南伐,只是这次要做更万全的准备。关中离洛阳太近,其防务更是重中之重,关中不稳,南伐就无从谈起。
此时新都已定,新太子初立,万事都步入正轨,他便等不及稳固后方,为南伐做准备。
长安凋敝,城中人丁多仰赖戍边,但武风兴盛,可御齐国自汉中发兵。
皇帝在城里城外看了一圈,大体还是满意的。回到城中,他还要阅览从洛阳送来的奏报。此前几次出巡总有意料之
外的事发生,天高皇帝远,他还不能立刻回去解决。
这次他便下令奏报加紧送达,原先五日一送改为三日一送,以便他能最快掌握洛阳中枢的消息。
今日有加急密报,他率先打开来看,这一看就顿住了。
李柄密奏太子询谋反。
“废太子与左右密谋,意欲趁陛下离京之时据城自立。”
信中详论了元询当初北逃是如何想与穆庆配合,在代都自立,他未出城就被抓,于是穆庆退而求其次推举元颐和元誉,如今他又是如何勾连左右,意图在天子离京时篡居帝位。
穆庆……
在狱中见到的穆庆虚弱狼狈,头发纷披,他自知活不成了,对着皇帝极尽辱骂,宣泄心里积攒的所有不满,但皇帝怎么可能在意这个蝼蚁之臣的话,他甚至称不上手下败将,只是逆贼一个。
穆庆忍无可忍,最后用太子妄想激怒他,“你儿子都不肯站你,哈哈哈,天底下没见过你这么失败的父亲,我等着你六亲尽失、死不瞑目!
皇帝深深地闭上眼,这则消息再次让他心坠入底。上次在嵩山,他初闻元询私逃,是大为震惊和不可思议,可是这次得知他谋反,他反倒有种总算来了的实感。
这个儿子和他一点也不像,长得不像,性情也丝毫不像,就连喜好都不一样。
他涉猎诗书经文,以文治立国,元询处处相反,爱好游猎,一身武勇之气,对他选定的新都弃之如敝履。假如他死了,元询一定会立刻迁回代城,把他数年心血全部作废,继续在北地做他的鲜卑王,元家天下不知还有几代。
万幸,他还有别的儿子。
皇帝睁开眼,注视着虚空良久,然后站起来对着门外喊了一句,“白准!”
白准推门进来恭候,“臣在。”
“叫咸阳王和邢侍郎过来。”
**********
咸阳王封地在关中,巡幸长安特地带上了他,他还是皇帝的亲弟弟。论起来,当年冯太后还曾想过废皇帝,另立咸阳王为帝。
他也知道皇帝肯定不会毫无芥蒂,这些年一直夹紧尾巴做人,总算博得几分颜面。只是这次皇帝交代的事实在让他为难得很。
邢侍郎也是这么想的的,“殿下,万一陛下中途后悔了怎么办,到时候……唉!”
二人正在从长安去河阳的路上,一路长吁短叹,互发牢骚。
“算了!”咸阳王眉毛一厉,“陛下吩咐的事你还能不干,将来的事将来再说。现在不干第一个问罪的就是你!”
如此,二人一路赶到河阳,顺道特意把消息传到洛阳去,果不其然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
冯照得知后也大吃一惊,“当真?”
李循重重点头道:“千真万确,朝中诸位都已经知道了,李仆射还想着去长安找陛下求情。”
“呵!”冯照低笑了一声,“真是没想到,李柄一封信竟然有这么大的威力,他胆子可真大。不过,咱们这位陛下也真是心够狠的呀……”
“但陛下对殿下是一等一的好。”李循笑道。
冯照笑容渐淡,“好?什么才叫好?”
李循不知为何她突然变脸,顿时接不上话,好在冯照并未过多追究,这时候里屋传来一阵啼哭,保母抱着孩子出来,冯照接过来看着他哭得通红的脸蛋轻轻捏了一下。
“你哭什么?你这小子光躺着就遇到天上掉馅饼,不该笑吗?”
显阳殿喜气洋洋,但朝中就不那么太平了。
穆亮老奸巨猾,当然不会和皇帝对着干,他也犯不上为了已废的太子和陛下起冲突。但李忠不一样,他仍想着为元询求情。
囚禁也就罢了,陛下怎么会要赐死废太子呢!
但洛阳离长安最快也要三天,咸阳王和中书侍郎已经到了河阳,就是长了翅膀也没法飞过去。
万般无奈之下,李忠只好想了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去找皇后!
冯照见到李忠并不意外,但她满脸笑容很是热情地招待了他,一时间李忠都插不上话,连连应着她的寒暄。
“对了李仆射,你还没见过太子吧?”她对着内室吩咐保母道:“抱出来给李仆射瞧瞧。”
一会儿,保母怀中抱着个锦衣貂帽的小孩儿就出来了,被冯照接过来抱到怀里。
孩子的眼睛圆溜溜的,四处盯着看,发现熟悉的室内出现了一个陌生人就来了兴趣,一直盯着李忠看。
“李仆射,你看这孩子长得像谁?”
李忠第一次看见太子的模样,长得白净,像陛下,脸蛋小,像皇后,五官眉眼秀气,像……
李忠顿住了,冯照一边摆弄着孩子的细胳膊挥舞,一边将李忠的神色收入眼底,笑道:“像不像太后?”
“……像。”李忠哑着声音道。
冯照笑声清脆,“是吧?刚出生还觉得丑,现在慢慢长开了,倒是变惊喜了。我还在想等他长大了该怎么教,正好李仆射过来,我便想请你做他的师傅,不知李仆射意下如何?”
李忠盯着这个孩子的脸看了很久,才道:“……臣,听凭陛下吩咐。”
这一趟无功而返,李忠拖着沉重的身体回到家中躺在榻上,慢慢闭上眼睛,眼角渗出两滴泪,渐渐没入发中。
无鼻城中,咸阳王和邢侍郎奉诏开门,身前是被押解在地的元询,他真的瘦了很多,咸阳王甚至有些认不出来这是不是自己的侄儿,他声嘶力竭地呼喊着父亲,但显然在场的人没人为此动容。
“好侄儿,你叔父我也是奉命行事,你也别怪我,到了九泉之下就好好找个人家投胎吧,来生不要到我们元家来了。”
语毕,他一个挥手,侍人立刻把盘中的毒酒取下,一人钳住元询的下巴,一人把毒酒灌进他嘴中。
他的嘴边衣服上都洒了许多,但喝进去的更多,侍人放手他很快就撑不住倒下,在地上剧烈挣扎,拼命往门外爬,但很快他就没力气了,动作越来越慢,直到最后无声无息。
侍人上去查探鼻息,然后朝几人点头,咸阳王长叹一声,摆摆手走出去。
很快一行人进来,将元询的身体放入棺中,抬出门外。
废太子询就此葬于河阳。
第107章
圣驾自关中回京就很快就传出卧病在床的消息。
本来此行计划入春后再去,但皇帝偏偏要早去,等不及天气转暖就出发,长安比洛阳更冷,遇上大雪,就这么赶巧地染上了风寒。
他还坚持要巡幸完再回,路上就病情加重了,一回宫就病倒在床。
太医群聚在太极殿,会诊后意见一致,说他玉体沉劳,心容疲累,亟需修养,不能再妄动干戈。
冯照坐在床边,听太医们这么一说,蹙眉看向皇帝,“听见了没有?太医说你是累的,一天天的跑来跑去不着家,阿谌都认不出来你了。”
皇帝卧在被中,露出一张烧得通红的脸,正欲开口时喉间发痒,忍不住又咳嗽两声,把脸上咳得更红。
“好了!”冯照将他的被褥再往上拉,把嘴唇以下都裹得严严实实的,“别说话了,生着病还这么操心,你也不嫌累!”
被封住口舌,皇帝也不生气,反倒安静
下来,他从被子里伸出手,轻轻拉住她的,眼中水润润的像生了钩子一样勾住她。
冯照叹了口气,“陛下何故如阿谌般?早先我说让你晚点走,你非不肯,长安就在那儿,又不是晚点去就能跑了。这下好了,病了知道找我了。你愁不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