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赵侍郎又道:“张主事年事已高,文超、祈安,你们路上多关照些。原本想派别人去,但张老又放心不下,思虑过后还是这样安排了。”
  “那就祝大家一路顺风。”说着,赵侍郎给大家行了一个长揖礼。
  三人纷纷回礼。
  ///
  几日后,大军在城外集结,其他随行人员也要去找大军集合。
  这几日周权都未回府,一直宿在军营。
  而周祈安天还未亮,便被丫鬟叫起来洗漱吃饭。
  毕竟是“上路饭”,王荣一大早便给他准备了八菜一汤,还叫小厮把一堆东西抬到他马车上。
  周祈安坐在中堂优雅喝汤,看着小厮忙进忙出,手上拎着一包包东西直往马车上塞,开口道:“不用带这么多东西啦,路上不是有驿站,还会路过其他县城吗?在路上采买不就是了。”
  王荣道:“哪有这么容易的事!驿站、县城也不是一定经过的,时间充足才会下去一趟,万一大军一直埋头赶路,到时候怎么办?走的都是荒郊野路,东西花钱也买不到,还是自己备着些的好!”
  王荣又抬起一个沉甸甸的用蓝布包着的包裹道:“这里都是吃食,烤鸭、蹄髈、酱肉什么的,得紧着吃掉,最近天气炎热,没两日便坏了。你们一共同僚三人,一起分分,这两天就吃了吧。实在吃不完,分给车夫,马倌儿,小兵啊什么的,他们准喜欢。”
  周祈安应道:“知道了。”
  吃完,他便上了马车,挤在一堆摞得高高的行李中间向军营出发了。
  王荣带领一众下人走到了府门前相送,看着远去的马车挥手。
  车夫陈忠看着这一幕还伤感地抹起了眼泪,对着马车道:“二公子一路走好,二公子一路平安!”
  走了半个时辰,总算走到了军营。
  只见军营前,十万大军已浩浩荡荡集结待发,怀青跟在周权身后,还在做着最后的检查。
  周权手中拿了一张名单,上面是各部随行人员姓名,除了户部,御史台也派了不少人前往,一来监察青州账目,二来也督办此次钦差遇刺一案。
  他扫了一眼名单问:“这些人都到齐了吗?”
  怀青说:“刚刚去看了一眼,时辰还没到,人像是有一半都没来,估计都准备掐着点儿来。等会儿时辰差不多了,我再去看一眼。”
  周权“嗯”了声,又叮嘱道:“你负责这些官员们的安全,每次停下休息,出发前一定要点清人数。这些文官行事散漫,不好管理,可一定要盯紧了。”
  “明白。”
  周权又道:“一会儿大军把你们包在中间走,无论如何,这次不能再有一人出事,否则便是我们失职。这一路先保官员,再保商队。”
  “明白!”
  第26章
  而在大军旁边还聚集着一众商队。
  驼夫像有八九百人, 在骆驼上驮满货物,整装待发。再有五六百个带刀之人将驼夫及货物护在了中间,想必是他们自己的卫队。驼夫加卫队, 这商队起码有上千人规模。
  周祈安早听说这次有商队一起出发,略微打听了一下, 也确认了商队老板确是卫吉。
  卫吉很少自己押队, 只是青州这两年情况特殊。去年从青州走货是他亲自去的, 无奈山匪猖獗,他还是丢了一批货。这些货都是皇上的,弄丢了实在不好交差, 今年他也放心不下, 便还是亲自押着队。
  周祈安跳下马车, 风撕扯着他的衣摆。
  商队前方,为首十几人正高高坐在马背上,其中有道温润背影酷似卫吉。
  周祈安正准备上前打个招呼, 便见卫吉旁边那人率先调转了马头, 一眼便看到了他。
  张彦青今年二十出头,是张鸿雁张大人府上最受宠的小儿子, 性格明媚开朗, 骑着一匹白马,看到他立刻便道:“二公子?”
  卫吉闻声也回过了头。
  看到周祈安, 两人打马走上前来。
  张彦青问了句:“二公子也要随军前往青州吗?”
  两人坐在马上, 周祈安站在两人前方便只能抬头看着他们,回了句:“正是。鄙人在户部见习, 到青州有些公干。”又叫他们不要叫自己二公子, 叫他时屹便好。
  那日在满园春相识,大家都感到彼此投缘, 此次行军一两个月,想必路上枯燥无比,能有一二好友陪伴在侧,大家自然感到高兴。
  周祈安虽有大哥、怀青同行,但他们各自都要带队,估计也没什么功夫理他。
  张彦青道:“那太好了!卫兄说要带商队去趟青州,还有军队护送,我听说了,便也准备一道过去看看。这京师眼看就要入伏,天气湿热难耐,听闻青州干爽舒适,又有大片草原可以跑马,就当出去放放风,也看看塞北风光了。”
  卫吉也道:“我们带了些酒食,改日我们可以一块儿喝酒。”
  “好啊好啊。”
  而正寒暄,便见怀青从远处策马过来。
  怀青看了一眼周祈安,也不知他为何会莫名其妙出现在商队,果然如大哥所言——没行过军,行事散漫。
  他也没多问,只对商队的人道:“你们卫老板在哪儿?”
  卫吉谦逊地道:“正是在下。”
  怀青“哦”了声,打马靠近两步,对卫吉道:“末将怀青,接上头命令,这一路上负责保护商队安全。”
  卫吉拱手道:“原来是怀青将军,那便有劳怀将军,给怀将军添麻烦了。”
  卫吉虽富,但多言“士农工商”,卫吉待人接物总有种让人如沐春风的谦卑姿态。
  怀青应了声:“没有没有,应该的”,又做起了行军前的宣传工作:“我们行军,每走一个时辰会停下来休息一刻钟,一刻钟后出发再走一个时辰,而后找块空地埋锅造饭。吃完午饭修整一下,下午一样走两个时辰,天黑前找块平地安营扎寨,第二日继续赶路。”
  卫吉应道:“我们商队差不多也是一样的规矩,没问题。”
  “那就好。每次休息不要走远,出发前还请商队自行清点人数,没问题了知会我一声,我们就出发。”
  卫吉回道:“有劳了。”
  商队到齐,文官到齐,部队也已集结完毕。
  周权一声令下,大军便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周祈安没有马,也不会骑马,一个人坐在马车上,只有王荣这一马车沉甸甸的爱在一路相伴。
  车夫在前头赶马,他则掀开了窗帘,想看看郊外风光,却发现自己前后左右除了兵还是兵,一眼望去全是一颗颗的小脑袋,其余什么也看不见。
  万一土匪来了,厮杀起来,他被包间中间,估计连点声响都听不到,这该死的安全感!
  走了一个时辰,终于见一将领骑马跑来,一边跑一边道:“原地休息一刻钟!原地休息一刻钟!”
  在官道上一字摆开的大军,便一截一截地停了下来。
  部队全然看不见首尾,前后部队的时间差,恐怕他们刚停下来,前头部队就已经休息完再次出发了。
  这马车毫无人体工学可言,也不是那么好坐的,坐了一个时辰,周祈安只觉得浑身酸痛难耐,便下了车活动活动腿脚,做做扩肩运动。
  而正做着,怀青下马走了过来,问道:“怎么样,能坚持吗?”说着,递给他一只水囊,“此刻调转马头,日落之前赶回长安倒还来得及。”
  周祈安刚要接过水囊,听怀青哥又蛐蛐自己,轻嘁了声道:“我可不是去玩儿的,我可是公派过去有公干的!”说着,一脸“瞧不起谁呢?”的样子别过脸,水囊也不接了,只说王荣给他备着了。
  怀青听了倒也欣慰,捏了捏他的肩说:“干坐着也累,没事下来走走。你要是想骑马,晚上我可以抽空教你。大哥这次特意给你牵了一匹马过来。是关外的马种,性格温顺,耐性又好,很好骑。”
  周祈安应了声:“好的呢。”
  没一会儿,刚刚那将领便又策马过来,一边跑一边喊道:“继续赶路!继续赶路!”
  也不知这将领从头跑到尾,又从尾跑到了头,还能不能享受到这一刻钟的休息时间。
  又赶了一个时辰的路,便到了中午,大家都饥肠辘辘路,军队停下来开始做饭。
  只见军中每十个步兵便有一人背着口大锅,周祈安便像公园里对什么事都好奇的大爷,走上前去闲闲地问了句:“这口锅你要一个人背到底吗?”
  大家都是步兵,为什么只有他一个人背锅?
  难怪有个词叫“背锅”呢,在这一刻算是彻底具象化了!
  而正替小兵不平,小兵却说这锅是轮番背的,轮番负责给大家做饭。
  除非有人犯了错,百夫长会罚他一直背锅。
  周祈安“哦”了声又闲闲地走开,踩在路边一根枯木桩上看大家做饭。
  虽说是背锅的人做饭,但大家也都互帮互助。
  只见两个士兵就地找了几块石头围成一圈,把锅架了上去,倒入白米、粟米和腌肉,又就地摘了些野菜扔进去,没一会儿,一锅咕咚冒泡的蔬菜咸肉粥便出锅了。